❶ 急1!急!急!!!!!!
關於中國機械傳統的記述和傳說長期流傳於世,引起了歷代擅長技術者和文人的注意和好奇。三國時期的馬鈞曾再度發明前人的指南車、翻車,明末的王徵試圖復原指南車、木牛流馬等。王禎撰《農書·農器圖譜》,薛景石撰《梓人遺制》,宋應星著《天工開物》,記載了他們所了解的機械。藝術家的作品也使古代機械的技術信息留存下來。比如,五代《閘口盤車圖》仔細繪制了水磨圖,《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宋代都城汴梁(今開封)的船舶、車輛、橋梁等技術。
中國古機械較早地引起了國外學者的注意。1909年起,格里(Giles)、摩爾(Moule)、朗基斯特(Lanchester)等人先推測過指南車的傳動機構[1](P52)。20世紀20年代以後,中國的歷史學家、機械工程學家和文博專家開始了中國古代機械的文獻研究和專題研究。1925年,張蔭麟翻譯了英國人摩爾的論文《宋燕肅吳德仁指南車造法考》,且撰寫了《宋盧道隆、吳德仁記里鼓車之造法》,刊載在《清華學報》上。1935年,劉仙洲在清華大學出版《中國機械工程史料》,初步整理了漢語古籍中關於機械的記述。王振鐸則根據古文獻的記載,試圖復原古代的機械裝置。1936年,他在《燕京學報》上發表《漢張衡候風地動儀製法的推測》,並在北平研究院復原指南車、記里鼓車[2](P63)。這些早期的工作開創了中國機械工程史的研究。
1949年以後,科學技術史在中國成為一項有組織的事業,實現了初步的建制化,研究工作有了較大的進展。其中,劉仙洲、王振鐸的工作代表了機械工程史的學術水平[3](P36)。
1950-1960年,劉仙洲開展了機械原動力、計時器、齒輪、凸輪等方面的專題研究。基於這些研究,他撰寫了通史性著作《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4](第一編)和《中國古代農業機械發展史》[5],初步勾畫了中國機械技術發展的大致脈絡。書中收入了關於耬、轆轤、獨輪車等方面的調研成果。後來,劉先生曾組織學者從2萬余種古書中查找古機械的線索和記述,留下了大量的卡片。近年來,清華大學圖書館學者對這些的資料進行了整理。
復原是古代機械史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王振鐸等長期從事古代機械史的專題研究和復原。在文獻分析和考古發現的基礎上,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復原了地震儀、指南車、記里鼓車、水運儀象、水排等機械裝置,其主要成果收入他的文集《科技考古論叢》[6]。
英國李約瑟(Joseph Needham)注意從東西方文明的比較這一視角,審視中國古代的機械和技術傳播,同時探討機械技術與其他知識的關系。他參考了中國學者和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在王鈴的協助下撰寫了《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工程分冊[7]。該書初版於1965年,後被翻譯成日文和中文,是國外學者了解中國機械技術傳統的一個重要窗口[8]。
在劉仙洲之後,機械工程史的專題研究和調查工作仍有進展。同濟大學陸敬嚴在古代兵器和其他機械裝置的復原研究以及立軸式風車等傳統機械的調查方面均有新的進展。中國科學院和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對中國傳統金屬工藝的研究,西北農業大學等單位對秦陵銅車馬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上世紀90年代,當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組織全國的科技史家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叢書,集中展示中國學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時,陸敬嚴、華覺明等學者,編著了該叢書的機械卷[9]。該書繼承了劉仙洲、王振鐸等中國學者的思路,適當參考了李約瑟和其他學者的著作,在技術內容和構造原理分析方面均有進展。
劉仙洲、王振鐸、李約瑟、陸敬嚴和華覺明等所撰寫的專著主要基於古籍的記載、考古資料和部分傳統機械的調查資料。未來的中國古代機械工程史研究還可以在幾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發掘、整理和解讀明清時期漢文典籍和某些少數民族語言文獻中的史料;第二,充分利用現有的和將來的考古發掘資料,開展科技考古研究;第三,廣泛而深入地調查現存的傳統機械,探討它們與文化背景之間的關系;第四,開展技術的社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
中國有連續的文化傳統,保留了繁浩的古籍。有關古代機械的記載,散見於多種體裁的典籍之中。然而,關於技術的文字記述或繪圖大多過於簡略,時常僅有隻言片語,甚至找不到任何記載。考古發現能夠提供某些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但其內容顯然是有限的。多數古代機械的製作材料是木、竹等不易長期保留的材料,只有少數零件是用石頭和金屬製作的。這使得我們在考古資料中很少有機會找到結構比較完整的機械。像古代車輛和銅車馬這樣的發現畢竟是少數。
二 中國古代機械工程技術史的價值及作用
中國的機械工程技術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中國古代機械工程技術,是世界機械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世界機械工程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在討論中西科技交流與比較問題時曾指出:「有少數幾種基本技術曾經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朝四面八方傳播,……可是,中國人的發明就多了。這些發明在公元一世紀到十八世紀期間先後傳到了歐洲和其他地區。這里包括:(1)龍骨車;(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應用;3水排;(4)風扇車和簸揚機;(5)活塞風箱;(6)平放織機(它可能也是印度的發明)和提花機;(7)繅絲、紡絲和調絲機;(8)獨輪車;(9)加帆手推車;(10)磨車;(11)拖重牲口用的兩種高效馬具,即胸帶和套包子;(12)弓弩(13)風箏;(14)竹編蜒和走馬燈;(15)深鑽技術;(16)鑄鐵的使用;(17)游動的常平懸吊器;(18)弧形拱橋;(19)鐵索吊橋;(20)河渠閘門;(21)造船和航運方面的無數發明,包括防水隔艙、高效率空氣動力帆和前後索具(22)船尾的方向舵;(23)火葯以及和它有關的一些技術;(24)羅盤針,先用於看風水,後來又用於航海;(25)紙、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26)瓷器。所有這些例子有一種共同之點,這就是它們在中國應用的時期,確實早於它們在世界其他部分出現的時期。有時甚至要早得多。」[10](P545)李約瑟博士列舉的這些實例絕大多數都是中國古代的機械發明或相關的技術成果,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機械技術成果不僅在中國科技史上佔有突出地位,而且在世界機械史乃至科技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低估的。
中國機械史的歷史價值還表現在傳統機械工程技術在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國自古以來以農業立國,農業生產在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始終占據核心地位,因而作為農業生產工具的農業機械在生產中的作用極為重要。農業機械技術方面的大量發明、革新及其推廣應用對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起了極大的作用。同樣,機械在水利工程、建築工程、交通運輸、紡織等領域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機械技術在軍事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先進和精良武器與軍事裝備的製造都要依賴先進的機械技術。中國古代在天文觀測方面能夠取得許多重要成就,與先進天文儀器的作用密不可分,而眾多先進天文儀器的出現則反映了中國古代精密機械製造技術的發達。明代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工程技術的網路全書,其中講述機械技術的內容佔了全書一半以上的篇幅,也說明機械技術在古代工程技術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傳統機械技術根植於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之中,機械技術的進步不僅促進了生產的發展,豐富了古代的社會生活,而且成為推動古代不同領域科技發展的有力工具。
1. 促進了農業的進步
中國自古以來以農業立國,農業生產在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始終占據核心地位,因而作為農業生產工具的農業機械在生產中的作用極為重要。農業機械方面的大量發明、革新及其推廣應用對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起了極大的作用。
春秋時期,鐵器在農業、手工業生產上開始使用。到戰國時期,鐵農具已經很多,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得到推廣,促進農業生產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戰國時期,農民重視使用肥料,還注意選種、因地制宜和適時耕種。那時候,各國都興修了水利工程。秦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於人民。北朝賈思勰著《齊民要術》一書,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耽誤農時,還要改革生產技術和工具。
2. 推動了手工業和商業的興盛
早在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發明生鐵冶煉技術,比歐洲早1900年。春秋晚期晉國曾把成文的刑法鑄在鐵鼎上頒布。戰國時期,鐵礦山達到30多處。那時候,煮鹽業、紡織業和漆器業都有顯著進步。明末科學家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反映了明朝時期我國手工場的生產面貌。介紹了北京王麻子、杭州張小泉的剪刀,使用「夾鋼」、「貼鋼」的技術;採煤時已經能排除瓦斯;紡織業的提花機等。這些在當時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
3. 在水利工程、建築工程、交通運輸、紡織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秦國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他把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免除了水災,灌溉了農田。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橋的大拱兩端上方各有兩個小拱,可減輕橋身重量對橋基的壓力、遇到洪水又可以減輕急流對橋身的沖擊。隋朝著名的建築師宇文愷設計了隋都大興城和東京洛陽城,並指導了兩座城市的營建。到了北宋,指南針應用於航海事業。宋朝的海船裝有羅盤針,無論白天、黑夜、陰雨、大霧,都能辨識方向。南宋時,指南針傳到歐洲,為歐洲的航海家進行環球航海和發現新大陸,提供了重要條件。
4. 在軍事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機械技術在軍事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先進和精良的武器與軍事裝備的製造都要依賴先進的機械技術。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宋朝時期,火葯在軍事上廣泛使用。那時的火葯武器有火箭、突火槍和火炮等。13世紀、14世紀,火葯和武器傳人阿拉伯和歐洲。到了元朝,大型的金屬管形火器「火銃」,在軍事上很受重視。蒙古西征時,多次使用火葯武器攻打中亞和波斯的城市。在戰爭中,阿拉伯人學會了製造火葯和火葯武器。
三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的現實意義
中國機械史的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現實價值和意義。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古代機械工程技術是中國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機械的技術成果是我國優秀的科學文化遺產,因此中國古代機械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機械技術在人類物質文化史上一直占據核心地位,人類文明的發展階段一般以機械技術的重要成果作為主要劃分標志,便是最好的說明。而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許多傑出的機械科技成果,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物質文化財富,發掘、整理和研究這些機械成果對於豐富祖國科學文化寶庫無疑極為有益。但過去這方面的工作開展得還遠遠不夠,中國機械工程機械史仍是一個有待開發的領域,在目前情況下進一步開展中國機械史的研究也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技術發展有很強的繼承性和規律性,中國機械史的研究有助於揭示技術發展特質,可以起到溫故知新、闡明方向和趨勢的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中國歷史上在機械科技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對於現今科技的發展很有借鑒價值。中國古代與機械有關的技術觀和技術哲學思想,對於我們認識技術與人、技術與環境以及技術與社會的關系仍有參考價值。中國古代的一些技術思想和方法與舉措正好與現代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相切合,對於認識和解決技術給現代社會帶來的環境污染、能源和資源的枯竭等一系列負面效應也有積極的參考意義。中國近現代機械史的研究則對於制定國家的技術規劃、技術發展與引進的政策和戰略更是有著直接的借鑒作用。
第三,研究和學習中國古代機械工程史,闡明中國傳統機械技術的興衰歷程,了解科學家、發明家的生平、成就和思想,不僅可以學到科學和歷史的知識,還可從中獲得啟示和汲取教益,因而中國機械史還有著比較重要的教育價值與作用。機械工程技術史知識的傳播有助於人們了解機械工程技術的概念和原理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機械科技的認識和理解。培根說:學史可以使人明智。對於青年學生與專業科技人員來講,機械史的知識則可起到開闊視野的作用。
第四,研究中國古代機械史,不難發現一些古老的機械技術、工藝和原理在現代仍然發揮著作用或具有實用價值。中國傳統的農業機械與古農具至今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我國的許多傳統金屬工藝仍在實際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秦始皇陵墓中出土的青銅箭鏃表面上有一層含鉻的黑色緻密層,埋在地下兩千多年沒有腐蝕。現代金相學研究證明這樣處理有很強的抗腐蝕能力,此項表面處理技術顯然具有古為今用的價值。類似的實例還有很多。古代機械史的研究有助於認識和發現傳統機械的現代意義和實用價值。
七五期間,河北唐山和江蘇連雲港年產 60 萬 T 大型純鹼裝置採用我國自行開發的先進技術設計,由機械製造部門研製成功的碳化塔、煅燒爐、濾鹼機、鈦板式換熱器、埋刮板輸送機等八大類成套關鍵設備,其他設備大部分由國內供應。山東濰坊年產在部分引進國外技術和設備的基礎上實現了國產化, 3 個鹼廠均順利投產。中國大型鹼廠設計及設備製造完全可以立足於國內,並開始成套出口大型純鹼技術及裝備。
1984 年中國引進了離子膜電解槽製造技術,為 14 個廠家提供設備,占國內離子膜煤燒鹼能力 70% , 1993 年國內創新開發了中國式電解槽,由中國化工裝備總公司組織具體實施的中國第一套國產化 1 萬 t/a 離子膜法燒鹼裝置於 1993 年 7 月 27 日在滄州市化工廠建成,一次開車投產成功,並通過了國家級驗收。該套設備在廣泛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和創新,由天津大沽化工廠設計所進行工藝設計,核心設備共有定型設備 82 台,非標設備 127 台,離子膜電解槽由北京化工機械廠設計製造,達到了同期國外同類裝置水平,其他專用設備,材料,儀表,閥門分別由國內各有關廠家配套協作,整套裝置國產化率達 90% 以上。該套裝置運行平衡可靠,具有產品純度高,節能,高效,無環境污染等特點。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引進裝置水平。該裝置的建設成功,結束了中國離子膜燒鹼法生產裝置依賴進口的局面,標志著中國已基本具備了離子膜法燒鹼設備的成套製造能力。其後,廣州、新疆、包頭、蚌埠、雲南的化工廠離子膜法燒鹼都選用國產化電解槽 。
❷ 氯鹼化工燒鹼裝置副產氫氣收益如何
由於燒鹼業的上游原材料供應充足,下游市場需求旺盛,出口貿易額又在逐年攀升,所以,燒鹼行業今後的前景還是很廣闊的。未來2~3年,我國氯鹼工業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增長期。之後3~5年又將進入一個調整期。
2006年,我國燒鹼的產能達到1761萬噸/年,新增產能394萬噸/年,產量達到1511.8萬噸。伴隨著又一批新建、擴建氯鹼裝置投產,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燒鹼生產國。
燒鹼主要應用於輕工、化工、紡織等領域。世界燒鹼在消費結構中,化學工業所佔比例最大,約為39%,其次為造紙,約為16%。我國燒鹼消費以輕工、化工、紡織工業為主,三大行業每年的消費量約佔75%。 氧化鋁、化纖、造紙、輕工、制葯、冶金選礦等燒鹼下游領域快速發展
在國家「十一五」規劃雙穩健政策的指導下,中國燒鹼市場需求將保持繼續增長的態勢,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長率預計在5.5%左右,2010-2015年需求將放緩,約為3.5%左右。化工、冶金(主要是氧化鋁)和紡織等行業耗鹼數量和比例將明顯上升。到2010年國內燒鹼需求量在1500萬噸左右,2015年燒鹼需求量將達到約1800萬噸。
在「十一五」規劃雙穩健政策指導下,我國燒鹼行業的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把國內燒鹼產量控制在1650萬噸左右,繼續提高先進節能的離子膜法電解技術的比例,到2010年達到總產量的50%-60%左右;擴大出口,到2010年燒鹼出口量力爭達到100-150萬噸;產品生產基地化,通過能耗和環保指標淘汰一批小型氯鹼裝置,企業集中度得到進一步提高,企業燒鹼平均規模達到10萬噸/年以上,形成一批50萬噸/年~100萬噸/年世界級規模的大型企業。
在「十一五」規劃的指引下,我國燒鹼生產企業紛紛採用循環經濟模式,從各個環節去節約成本,創造利潤。氯鹼工業系耗電耗汽大戶,電和蒸汽的生產都要消耗煤或油,同時必然要釋放二氧化碳,耗能越高,釋放的二氧化碳越多,所以氯鹼工業應走節能降耗之路,提高能效。
氯鹼工業是耗鹽大戶,應把節約原鹽資源放在降低物耗的首位。「十一五」期間應通過採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調整產品結構降低鹽耗,離子膜法制燒鹼比隔膜法噸鹼耗鹽節約100kg;生產42%隔膜鹼比生產30%隔膜鹼噸鹼耗鹽可節約0.119 2噸,若生產50%隔膜鹼比30%隔膜鹼噸鹼耗鹽可節約一百五十公斤。因地制宜調整用鹽結構,走鹽化一體化道路,如安徽省岩鹽儲量17億噸,其大型鹽化一體化工程規劃到2015年將建成144萬噸/年電石,80萬噸/年燒鹼、100萬噸/年 PVC等的鹽化工生產基地。促進了氯鹼工業用鹽多樣化,也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氯鹼生產中每生產1噸燒鹼副產0.025 噸氫氣,目前不少中小型氯鹼廠還沒有很好的耗氫產品,多數廠只生產部分鹽酸,有的則隨意放空,白白浪費掉,故氫氣的平均利用率僅百分之六十左右。廉價優質的氫能資源是十分寶貴的,近些年來加氫化工產品、醫葯試劑達百餘種。氯鹼行業副產氫氣主要用於合成鹽酸、電石乙炔法PVC和氯丁橡膠的生產。其他耗氫產品及其衍生產品非常多,主要有白炭黑、多晶硅、環己烷、環己醇、環己酮、尼龍1010、四氫呋喃和硝基苯加氫制苯胺、蒽醌催化氫化再經氧化制雙氧水、葡萄糖高壓催化加氫制山梨醇、硝基苯相轉移催化法(FTC法)加氫制對氨基苯酯、苯經加氫制環己烷再經氧化等反應制己內醯胺等多種高附加值的氫產品和耗氫產品。大力開發耗氫產品前景廣闊,既可提高氫氣的利用率,實現氯鹼工業鹼、氯、氫平衡,又可大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採用循環法生產燒鹼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還在生產燒鹼的過程中創造了附加值。這在目前國內燒鹼行業越來越多,生產企業紛紛競爭降價的時候為各生產企業指出了一條增加企業效益的明路。在國內國際市場對燒鹼的需求每年以10%~14%速度增長的時候,燒鹼行業無疑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國內燒鹼生產已經明顯產過於需的情況下,國內企業積極拓展思路,採用循環法生產燒鹼,擴大企業的經營面,為目前國內燒鹼企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寬了思路。在眾多燒鹼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燒鹼行業的前景會是一條充滿希望的光明之路。
公司方面,我們重點關注氯鹼化工(600618),公司除了是行業龍頭,無疑是行業經濟走好的最大受益者,同時還參股海通證券等。
點擊閱讀全文
分享至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鄭重聲明:用戶在財富號/股吧/博客社區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請勿相信代客理財、免費薦股和炒股培訓等宣傳內容,遠離非法證券活動。請勿添加發言用戶的手機號碼、公眾號、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謹防上當受騙!
分享
0
評論
0
點擊寫評論,搶沙發!
熱點閱讀
A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創業板跌近1% 地產鏈走強
證券時報網
APP專享
386評論
人氣龍頭6天4板!地產鏈掀起漲停潮 後周期方向集體起飛 ...
財聯社
APP專享
333評論
新冠感染「乙類乙管」後對入境人員採取什麼措施?外...
澎湃新聞
APP專享
11評論
日本將對自中國入境旅客採取新的防疫措施 外交部回應
財聯社
APP專享
30評論
打開東方財富APP查看更多內容
24小時點擊排行
上證指數:短期應該沖擊3140-55之間的位置,支撐作用3080-90之間。時間點上觀察,下周初時間,還有反彈高點出現,但期望值不要太高。板塊:多留意漂亮五十及滬深三百成份股動向;科技板塊特別是信創該歇歇腳,其它如半導體晶元亦是,5G通訊板塊或者半導體集成電路調整後,會是多關注的熱點題材。新能源概念:電力電池、光伏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上下游延伸概念會比較活躍。醫美美容護理、有色化工資源類各股調整後...
$通威股份(SH600438)$通威股份絕對是被錯殺的一隻票,原因如下:1.掌握光伏上下游發言權,別看最近跟著光伏板塊跌得慘,基本面那是杠杠的。2.員工持股價都55元了,股價長期在40以下可能性不大。最近洗盤有點狠,也不排除洗到30左右,但是長期肯定不差,有句話叫"股市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稈重機。3.通威還有一半的半務在飼料上,但是通威根本趕不上飼料板塊的表現,為什麼呢?大家思考一下。有些話不...
別再被機構洗腦,遠離光伏和新能車
$東方集團(SH600811)$有點心酸,我一股都不想賣,這票做中線至少還有二十個點的利潤可能拿,但是生活總要不停的花錢,總會有這種原因打亂你的計劃。兩塊四毛一買進,兩塊四毛六賣出,我自己都想笑。我炒股水平不低,賣出不是我願意的,是我真的要取點錢出來過年。誰願意幫助一下我,我願意跟你們分享我的操盤思路,我會清晰的指出買點,我的勝率有百分之八十。我的操盤思路更多的是資金博弈和大眾心理為主,...
楊銳文:半導體自主可控的最大級別浪潮或許已不可阻擋
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寫評論...
❸ 詞語造句:用燒鹼造句(約30個)
燒鹼拼音: shao jian
❹ 降低反應溫度及反應物的濃度,可減少支化的發生,但聚合速度減慢,如何設計工藝
聚合反應是熵減小、焓也減小的反應(聚合度越大熵、焓減小越多),等溫等壓下,ΔG=ΔH-TΔS,先假定在給定壓強和溫度下聚合反應達到某一平均聚合度時取得平衡(ΔG=0),此時ΔH和ΔS都為定值(並且都是負值)。
現降低溫度,ΔG<0,說明平衡向聚合方向移動,即有利於增加聚合度高的產物,減少原料以及低聚合度的產物,總的平均聚合度升高。降低溫度,分子平均動能減小,達到活化分子最低能量的百分數(即活化分子百分數)降低,反應速率下降。
(4)燒鹼裝置工藝設計建議擴展閱讀:
如果反應物濃度增加而反應的熵是平穩的,比如氫氧化鈉水溶液和鹽酸生成氯化鈉,此時隨著反應物濃度增加,轉化率呈現線性上升並無限接近1。
如果反應物的熵是存在某個臨界值,這種又存在兩個分支,即猛然達到和緩慢達到,比如苯乙烯和MEKP生成PS,前者由於交聯中藉助熵急速升高到難以再接觸的高黏度,有一些材料還未完全交聯就已經被硬化封閉,這種濃度下轉化率迅速提升到一個固定值並不再變化了。
❺ 工業中如何生產氫氧化鈉
1.鹽水電解用電解液組合物、鹽水電解方法及其制備的氫氧化鈉: 2.全鹵水電解制氫氧化鈉的方法: 3.用鋇鹽和硫酸鈉為原料製取氫氧化鈉的方法: 4.氫氧化鈉鹼液的生產方法(1): 5.氫氧化鈉鹼液的生產方法(2): 6.用硫酸鈉生產氫氧化鈉的方法: 7.生產氫氧化鈉的方法: 8.燒鹼造粒裝置: 9.燒鹼造粒塔: 10.燒鹼生產循環冷卻水水質處理方法: 11.電解黑液予轉化液回收燒鹼的方法: 12.農作物秸桿製造紙漿過程中黑液處理及燒鹼回收方法: 13.一種密閉式氣流循環燒鹼粉碎裝置: 14.一種適用於隔膜燒鹼蒸發工藝的設備系統: 15.一種適用於隔膜燒鹼的蒸發裝置: 16.天然鹼制燒鹼新工藝: 17.燒鹼的生產方法: 18.一種由芒硝制備燒鹼的方法: 19.氣體還原芒硝一步制燒鹼工藝: 20.燒鹼成型造粒機: 21.小型苛化燒鹼新工藝: 22.離子交換苛化法制備燒鹼的新工藝: 23.燒鹼製取的工藝方法: 24.用芒硝生產燒鹼新工藝: 25.天然鹼電離苛化法制燒鹼工藝及設備: 26.以芒硝製取燒鹼的方法: 27.陡滿尼苛化法生產燒鹼的方法: 28.芒硝熱法制燒鹼工藝: 29.改進的苛化法制燒鹼工藝: 30.一種優化組合法生產燒鹼新工藝: 31.生產濃燒鹼的離子膜電解方法: 32.一種用海水制燒鹼的方法: 33.一種芒硝轉化為燒鹼的方法: 34.一種利用劣質天然鹼制備燒鹼的方法: 35.生產燒鹼組合工藝: 36.循環法生產燒鹼方法: 37.天然鹼制燒鹼的方法: 38.混合焙燒鹼回收新方法: 39.一種生產燒鹼的方法: 40.合焙燒鹼回收新工藝: 41.一種由重鹼製取燒鹼的方法:
❻ 電解氯化鈉制備燒鹼工藝中電解槽的設計參數及其計算公式。急需答案 !
按總反應式計算:
2NaCl+2H20=2NaOH+H2+Cl2
按照下列電極式接電解槽:
2NaCl=2Na+
+
Cl2
2H2O=2OH-
+
H2
❼ 化工車間(裝置)工藝設計的程序及設計內容有哪些
工藝設計內容主要有:生產方法的選擇,生產工藝流程設計,工藝計算回,設備選型,車間布置設計以答及管道布置設計,向非工藝專業提供設計條件,設計文件以及概算的編制等。
常用程序有:Aspen、ChemCAD、Pro II等。
❽ 氫氧化鈉與硫酸亞鐵反應的裝置注意事項
因為二價棗散大的硫酸亞鐵和氫氧化亞鐵都容易被空氣中凳豎的氧氣氧化,所以在兩者反應時一定要隔絕空氣,可以用苯將硫酸亞鐵溶液與空氣隔絕,氫氧化鈉溶液在使用前也要先進掘咐行煮沸,目的是出去溶解的氧氣。
❾ 離子膜燒鹼的工藝設計
一次鹽水
一次澄清鹽水的制備是氯鹼生產工藝至關重要的工段,精製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傳統性的一次鹽水精製工藝,採用配水、化鹽、加精製劑反應、澄清、砂濾,然後再經炭素燒結管過濾器過濾。近幾年新建氯鹼裝置一次鹽水工藝大都採用膜過濾技術製取精製鹽水,該工藝路線省去了砂濾器、炭素燒結管過濾器。經生產實踐證明,經膜過濾分離方法製得的一次鹽水質量指標、設備投資等都比傳統工藝理想。所以一次精製鹽水工藝採用膜過濾器過濾工藝。
二次鹽水精製
離子膜法電解槽使用的高度選擇性離子交換膜要求入槽鹽水的鈣、鎂離子含量低於20wtppb,普通的化學精製法只能使鹽水中的鈣、鎂離子含量降到10wtppm左右。若使鈣、鎂離子含量降到20wtppb的水平,必須用螯合樹脂處理。
二次鹽水精製的主要工藝設備是螯合樹脂塔,分二塔式和三塔式流程。塔的運行與再生處理及其周期性切換程序控制,可由程序控制器PLC實現,PLC與集散控制系統DCS可以實現數據通訊;也可以直接由DCS實現控制。伍迪公司採用的就是二塔式,其他公司採用三塔式流程。建議採用三塔式流程。
電解工藝
能夠提供離子膜電解槽的專利商有旭化成、伍迪、氯工程、北化機等廠家,這幾家公司的技術都是成熟的。槽型為復極式自然循環離子膜電解槽。
淡鹽水脫氯
淡鹽水脫氯有兩種工藝路線:一種採用空氣吹除法,該法脫氯效果欠佳,從淡鹽水中分離出來的廢氯氣純度低,無法匯入濕氯氣總管送氯氣處理工序,只能由燒鹼液循環吸收,製成次氯酸鈉溶液。另一種採用真空脫氯法,該法脫氯效果較好,通過蒸汽噴射器或真空泵提供的真空系統將含氯淡鹽水中的游離氯抽出分離後進入濕氯氣總管。建議採用真空法淡鹽水脫氯工藝技術。
氯氫處理
1、氯氣處理
由電解槽出來的濕氯氣,溫度高並伴有大量的水蒸氣和雜質,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必須經過冷卻、乾燥和凈化處理。
氯氣處理系統分為冷卻、乾燥、輸送三部分。
冷卻選用填料式洗滌塔,能夠較好地除去濕氯氣帶出的鹽霧,填料採用CPVC花環。氯氣冷凝下來的氯水回收送淡鹽水脫氯工序。
對於乾燥部分,在實踐應用中已採用過多種乾燥塔型和不同的組合方式,比較典型的有:
a、一段泡沫塔、二段泡沫塔;
b、一段填料塔、二段泡沫塔;
c、一段填料塔、二段泡罩塔。
國內採用最多的是填料塔和泡沫塔組合,這是兩種典型的塔。
泡沫塔的特點是結構簡單、造價低、塔板數多;缺點是操作彈性小、不便於增加硫酸循環量,操作彈性僅為15%,塔板阻力降大,一般為100-200mmH2O,而且開孔的加工精度、酸泥沉積等因素易影響其操作穩定性。
填料塔操作彈性大,易操作,壓降小,但投資大,有效塔板數少。
泡罩塔的特點介於泡沫塔與填料塔之間,塔板數多,壓降與泡沫塔相當,操作彈性比較大。
經過對以往經驗的總結、比較,應選擇二段乾燥;一段為填料乾燥塔,二段採用泡罩乾燥塔。
氯氣輸送設備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液環泵,另一種是離心式壓縮機。液環泵對氯氣含水量要求不苛刻,但動力消耗大,輸送量小,出口氯氣壓力低,適用於生產規模在5萬噸/年燒鹼能力以下的氯氣輸送。離心式壓縮機具有輸送量大、排氣壓力較高、運轉平衡、得以改善工作環境等優點。該設備能量消耗與同氣量液環泵相比節電50%,但要求氯氣中含水量<100wtppm,適用5萬噸/年燒鹼規模以上的裝置輸送氯氣。
建議氯氣處理工藝方案:濕氯氣經氯水洗滌,鈦管換熱器,氯氣除鹽、降溫後經一段填料塔、二段泡罩塔乾燥,使氯氣含水量≤50wtppm,氯氣輸送選用大型離心式氯氣壓縮機。
2、氫氣處理
由電解槽出來的氫氣溫度高、含水量大、且含鹼霧,故必須進行冷卻。冷卻系統分直接冷卻和間接冷卻兩種,建議選擇氫氣洗滌塔直接洗滌冷卻降溫、列管換熱器間接冷卻,水環式氫氣壓縮機輸送。
3、廢氯氣處理
廢氯氣處理接納開、停車時的低濃度氯氣和事故狀態下氯氣系統的泄壓氯氣,可採用燒鹼液吸收或石灰乳吸收,石灰乳吸收效果差,設備龐大,需連接攪拌,動力消耗高,操作環境惡劣。建議選擇燒鹼液循環、冷卻、吸收廢氯氣,製成次氯酸鈉溶液。
氯氣液化
通常根據氯氣壓縮機壓力的不同,將氯氣液化方式分為高壓法、中壓法和低壓法三種。高壓法消耗冷凍量少,不需要製冷機,能耗低。
❿ 雙鹼法脫硫工藝
脫硫工藝主要包括5個部分:
(1)吸收劑制備與補充。
(2)吸收劑漿液噴淋。
(3)塔內霧滴與煙氣接觸混合。
(4)再生池漿液還原鈉基鹼。
(5)石膏脫水處理。
雙鹼法是採用鈉基脫硫劑進行塔內脫硫,由於鈉基脫硫劑鹼性強,吸收二氧化硫後反應產物溶解度大,不會造成過飽和結晶,造成結垢堵塞問題。
(10)燒鹼裝置工藝設計建議擴展閱讀:
一、基本原理
雙鹼法是採用鈉基脫硫劑進行塔內脫硫,由於鈉基脫硫劑鹼性強,吸收二氧化硫後反應產物溶解度大,不會造成過飽和結晶,造成結垢堵塞問題。
另一方面脫硫產物被排入再生池內用氫氧化鈣進行還原再生,再生出的鈉基脫硫劑再被打回脫硫塔循環使用。雙鹼法脫硫工藝降低了投資及運行費用,比較適用於中小型鍋爐進行脫硫改造。
雙鹼法煙氣脫硫技術是利用氫氧化鈉溶液作為啟動脫硫劑,配製好的氫氧化鈉溶液直接打入脫硫塔洗滌脫除煙氣中SO₂來達到煙氣脫硫的目的,然後脫硫產物經脫硫劑再生池還原成氫氧化鈉再打回脫硫塔內循環使用。
二、工藝特點
1、脫硫效率90%以上。
2、脫硫劑採用鈉鹼和石灰,塔內清液吸收,有效避免塔內結垢。
3、液氣比小。可脫硫除塵一體化。
4、一次投資省,運行成本低,國產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