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污水處理設備有哪些
首先單純污水處理的設備有化糞池、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氣浮機、mbr中水回用設備、mbbr污水處理設備、sbr污水處理設備、BAF生物曝氣濾池、IC厭氧反應器、UASB厭氧塔、WD微電解反應器、氨氮吹脫塔、二氧化氯發生器、格柵、轉鼓過濾機、水力篩、沉澱池、機械過濾器、微濾機、一體化凈水器、無閥過濾器。另外還有污水裡還有礦渣、污泥的,這些就需要真空過濾機、帶式壓濾機、污泥脫水機。垃圾處理設備就需要垃圾焚燒爐,像餐廚垃圾、生活垃圾、醫療垃圾、塑料垃圾、動物屍體、垃圾場等。
❷ 小流量分散型污水處理生物反應器試驗研究
1引言(Introction) 分散污水是指農村社區、軍隊駐地、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獨立別墅區、旅遊風景區等地處郊區,分布分散,無法納入市政管網覆蓋范圍的特定區域產生的污水,這類污水具有水量小、排放分散、水質水量波動較大、可生化性好等特點(陳書雪等,2011;呂錫武,2012;陳呂軍,2014;陳汗龍等,2015).分散污水不適宜進行集中處理,應進行就地處理,就地回用.
根據水量及收集方式的不同,分散式污水處理有不同的處理規模,如在農村污水處理中,可分為單戶污水分散收集處理模式、聯戶污水分散收集處理模式和村落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模式(Libralatoetal.,2012;王陽等,2015).由於當地居住狀況和經濟情況不同,對污水處理設施的選擇也不相同.
當前小流量分散污水常用的生物膜法、穩定塘、氧化塘、人工濕地等處理工藝,對污和族染物的削減有一定的作用,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穩定塘佔地面積大、污泥容易淤積(劉雲國等,2014);人工濕地一般不宜直接處理較高濃度的生活污水,並存在水力負荷低、佔地面積大、易受氣候和溫度影響等問題(劉峰等,2010;孫宗建等,2007);凈化槽工藝雖對污水中COD、BOD和NH4+-N等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但設計中較少考慮TN和TP的去除(王昶等,2009);而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填料造價高,增加了投資,另外對生物接觸池內布水、布氣的均勻性有一定要求(趙賢慧等,2010).隨著更嚴格的污水排放標準的出台,對總磷、總氮等污染物的處理要求也進一步提升,以往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很難滿足新的要求.
連續流間歇曝氣工藝在國內外均有研究,相對於傳統活性污泥工藝,間歇曝氣工藝可以減少反硝化過程中對碳源的需求,適用於低C/N污水的脫氮(Haoetal.,1996;Fulazzakyetal.,2015).Insel等(2006)研究認為,曝氣停曝的循環時間和其中曝氣時間的佔比對整個反應脫氮的過程有重要影響.國內對間歇曝氣工藝的研究多集中在現有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及處理過程中的控制參數上,如張雯等(2013)研究了間歇曝氣和連續曝氣對完全混合反應器脫氮性能的影響,指出間歇曝氣時,由於厭氧階段有利於異養型兼性厭氧菌的代謝活動,故反硝化進行得較為徹底,對總氮的去除率可以維持在70%以上.金春姬等(2003)對低C/N污水進行間歇曝氣工藝處理,考察了間歇曝氣周期對污水脫氮的影響,認為曝氣時間應根據進水氨氮負荷保持在0.5h以上,攪拌缺氧的時間應該控制在1h左右.喬海兵等斗談(2006)通過對連續流間歇曝氣氧化溝的研究,指出循環周期越小,好氧和缺氧交替頻率越高,系統中的DO水平相對較高,有利於硝化,同時也有利於消除停氣期的短流影響;隨著曝氣時間佔比的降低,停氣時間的增加,進水中的有機物進入溝內,作為反硝化的外加碳源,從而使反硝化速率加快.然而,對於分散式的間歇式曝氣活性污泥工藝應用於分散式污水處理還鮮有報道.由於處理成本及水量水質條件的制約,研究處理量小、能耗較低的間歇曝氣反應器的處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通過對應用於分散型污水處理的間歇曝氣生物反應器進行生產性試驗研究,考察生物反應器去除COD、氮、磷的效果,以期為其在分散式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應用提供建議.
2材料與方法(Materialandmethods)
2.1實驗裝置
連續流間歇曝氣前缺氧生物反應器(以下簡稱「生物反應器」)根據課題組前期研究成果設計加工(Liuetal.,2017;Liuetal.,2017),具體如圖1所示.生物反應器整裝在一個集裝箱內,總容積為27.6m3,其中,混合池為3.2m3,間歇曝氣池為19m3,污泥截留池為2.2m3,終沉池為1.9m3.污水進入混合池進行混合後進入間歇曝氣池.間歇曝氣池運用溶氧儀在線控制裝置和中控電路(PLC)控制曝氣強度和曝氣時間比.間歇空棚碰曝氣池與混合池之間通過內迴流管路相連,通過調節迴流流量控制混合液迴流比.污水流經間歇曝氣池後,經折板或細管與污泥截留池相連,泥水混合物在截流池進行泥水分離澄清後,上清液流入終沉池進行進一步澄清並外排,截留的污泥通過污泥迴流裝置返回到間歇曝氣池,可使間歇曝氣池保持較高的污泥濃度.終沉池設置污泥排出裝置,將所有沉澱的剩餘污泥排出.可通過控制排泥時間,達到控制污泥停留時間的目的.
圖1生物反應器示意圖
生物反應器間歇曝氣池通過PLC自動控制曝氣和停曝時間,實現間歇式曝氣.曝氣階段溶解氧濃度由溶氧儀(型號:)控制.當曝氣後溶解氧的濃度達到設定上限值(如2.5mg˙L-1)時,曝氣風機自動停止曝氣,此時混合裝置自動開啟,生物反應器中生物消耗溶氧.當溶解氧濃度下降到設定下限值(如0.5mg˙L-1)時,曝氣風機自動開啟,進行鼓風曝氣.本研究中通過調節曝氣時間比、混合液迴流比、HRT等組合工況條件,考察了該生物反應器去除COD、氮、磷效果.每個工況維持至少15d,其中,工況Ⅵ維持30d以上,工況Ⅶ維持3個月.工況條件如表1所示.
2.2實驗用水
實驗污水取自山東省日照市某市政生活污水處理廠曝氣沉砂池,經提升泵進入反應裝置.生物反應器接種污泥取自此污水廠氧化溝.反應器進水水質指標如表2所示.
2.3分析項目及方法
污水進出水樣品混合均勻後測定其總COD、總氮(TN)、氨氮(NH4+-N)、硝酸鹽氮(NO3--N)、總磷(TP),上述各指標所採用的Hach水質分析法的序號分別為8000、10072、10031、10020、8190.反應池中污泥濃度(MLSS)採用重量法測定,pH使用攜帶型pH計(WTWMulti3220)測定.
3結果與討論(Resultsanddiscussion)
3.1生物反應器內溶解氧濃度變化
生物反應器間歇曝氣池中溶解氧在一個間歇曝氣周期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曝氣階段,池中平均溶解氧濃度由圖中水平虛線標示.以工況Ⅰ為例,曝氣開始時,池中溶解氧濃度上升,當達到曝氣上限2.5mg˙L-1時,曝氣泵停止工作;當溶解氧達到設定下限0.5mg˙L-1時,曝氣泵自動開啟.如此循環往復,直到曝氣周期停止,池中平均溶解氧濃度為1.64mg˙L-1.當曝氣階段結束,進入停曝混合階段,溶解氧需要被消耗10~20min才能進入缺氧階段.傳統活性污泥法要求曝氣池溶解氧濃度不小2.0mg˙L-1,以保證硝化反應的完全.研究表明,降低反應器溶解氧濃度,可以減小曝氣能耗,如將曝氣溶解氧濃度控制在0.5mg˙L-1,據估計將節約10%的運行能耗(Liuetal.,2013).同時低溶解氧濃度可以促使反應器中菌群變化,促進同步硝化反硝化的進行,提升TN去除率(呂錫武等,2001;吳昌永等,2012;Liuetal.,2013).
圖2不同曝氣和停曝時長曝氣區溶解氧濃度的變化
3.2生物反應器內污泥濃度(MLSS)及污泥體積指數(SVI)變化情況
生物反應器在運行期間未從反應區主動進行排泥,系統內的MLSS是常規活性污泥污水廠的4倍,可以穩定達到10000mg˙L-1以上(圖3).污泥經過截留池的沉降,通過污泥迴流裝置回到曝氣池,因此,較重的污泥經過自動重力遴選保留在生物反應器中.終沉池只對出水進行澄清,產生的污泥量很少,可以通過排泥裝置排出.MLSS在接種後開始迅速上升,20d左右達到10000mg˙L-1左右.工況Ⅲ由於設備重新移動,使得污泥量減少,但之後很快重新達到穩定狀態.污泥體積指數逐漸上升並穩定在80~100mL˙g-1,顯示出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在工況Ⅴ和Ⅵ,生物反應器中平均水溫降至10℃以下,沒有出現污泥膨脹現象,這與前期研究的結果一致(Liuetal.,2017).工況Ⅶ進入春、夏季,溫度回升,MLSS達到12000mg˙L-1以上,並隨著污泥量的增多,其污泥體積指數略有下降.
圖3生物反應器中污泥濃度及污泥沉降指數比較
3.3對COD的去除效果
生物反應器對COD的去除效果見圖4,各工況的出水COD見表3.可以看出,進水COD波動較大,但生物反應器對COD的去除率在運行期間穩定達到90%以上.生物反應器中可以維持很高的污泥濃度,保證其面對水質波動變化時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調整工況後對COD的去除效果影響不大,可能是因為異養菌對溶解氧的親和力強於自養菌,因此,在溶解氧較低的狀態下,異養菌將會率先利用氧氣進行代謝活動,可以較好地代謝水中的COD(殷峻等,2013).
圖4生物反應器進出水COD及去除率
3.4對氮的去除效果
對於NH4+-N的去除,生物反應器在接種後短時間內即達到良好的硝化效果(圖5a).工況Ⅰ的曝氣階段平均溶解氧濃度為1.64mg˙L-1,時長為60min,良好的硝化效果顯示其曝氣量充足,使曝氣階段污水中的氨氮達到充分轉化.而在停曝混合階段(時長60min),進水的氨氮因為生物反應器的稀釋作用,沒有在出水中積累,使得氨氮達到較好的去除效率,在90%以上.但出水TN由於NH4+-N轉化為NO3--N,並沒很好地從系統中脫除,TN出水濃度在20mg˙L-1左右(表3),去除率在40%左右(圖5c).隨後調整停曝時間至90min(工況Ⅱ),這時曝氣時間比降為0.47(表1),NH4+-N去除略有波動仍可保持在90%以上,脫氮效率略有提高.當調整至工況Ⅲ時,停曝時間增長至150min,曝氣時間比進一步下降至0.33.停曝時間的加長及污泥量變化使生物反應器中硝化反應受到影響,出水的NH4+-N提高,而NO3--N進一步降低.由於生物反應器反硝化作用的加強,脫氮效率進一步提升至50%.在進水流量一定時,可通過調節曝氣時間比、增加停曝時間,提高系統反硝化效率,進而提高脫氮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曝氣時間過短會造成NH4+-N氧化不充分,出水NH4+-N濃度增加,而過長會造成反硝化階段沒有足夠的碳源進行反硝化.
圖5生物反應器運行進出水NH4+-N(a)、NO3--N(b)、TN(c)濃度及去除率
隨後工況Ⅳ減少停曝時間至90min,曝氣時間比為0.53,調低混合液迴流比至1.5,生物反應器維持穩定的氨氮去除效果,脫氮效率約為55%~60%.與前期工況Ⅱ相比,該工況在保證硝化效果的情況下,脫氮效率有一定的提升.這是因為減小混合液迴流後,回到混合池的混合液攜帶的溶解氧減少,使混合池維持較好的缺氧條件,提升反硝化效果.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考慮到曝氣過大會影響脫氮效果,隨後工況Ⅴ減低曝氣上限設定值至1.5mg˙L-1,間歇曝氣池的平均DO濃度降為0.88mg˙L-1,同時調節流量至50m3˙d-1,調長停曝時間為110min,曝氣時間比為0.41.此時出水NH4+-N濃度明顯升高,運行階段平均濃度為(10.0±4.3)mg˙L-1(表3).由於池中平均DO濃度降低、HRT減小、曝氣時間比減小,一方面使得NH4+-N硝化反應沒有完全,另一方面使得NH4+-N在較長的缺氧時段積累.NO3--N濃度較前期工況明顯降低,TN的去除率略有下降.考慮到冬季微生物的活性較低,為保持較好的硝化效果,調整為工況Ⅵ,降低了進水流量並增加了曝氣時長.雖曝氣時間比增長為0.48並提高了HRT,但硝化沒有完全,NH4+-N的去除效果波動,出水TN仍維持在17~22mg˙L-1,去除率約為50%~70%.當水量變化時,水量的大小影響到營養物質輸送的多少,在一定污泥量和呼吸強度情況下,水量會對出水效果有影響,因此,需要適當地調節間歇曝氣時間比來保證處理效果.冬季脫氮效率的減小,可以通過延長曝氣時間和污泥齡的方式進行一定的補償,提高硝化效率,但總氮的脫除仍然受一定的影響,可以考慮添加一定的碳源物質進行補充.
隨後工況Ⅶ將停曝時間稍降低,間歇曝氣池中平均溶解氧濃度為1.0mg˙L-1,保持曝氣時長,繼續監測處理效果3個月.隨著運行時間的加長,生物反應器中種群達到穩定,出水NH4+-N、TN都可以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排放標准,NH4+-N去除率在90%以上,TN去除率在70%~80%.對比工況Ⅴ、Ⅵ、Ⅶ與前期工況Ⅰ、Ⅱ、Ⅱ,當進水流量升高時,可通過同時增加曝氣時間比與循環時長來提高脫氮效率.
Dey等(2011)通過模擬間歇曝氣生物反應器發現,這類反應器最佳曝氣時長應該占整個循環周期的50%~60%,而最佳的循環周期應該控制在2~3h范圍內,在此條件下可以達到較好的脫氮效果.另外,較高的污泥濃度可以促進反應器中反硝化的進行,Sarioglu等(2009)通過對MBR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提出當反應器中污泥濃度達到較高水平時(25000~30000mg˙L-1),污泥的衰減可以支持內源反硝化;另一方面,較高濃度的污泥可以聚集形成內部的缺氧區,可以促進同步硝化反硝化的進行.本研究得到結果與以上研究結論相近,差別主要來自於實際應用中污泥濃度與菌群的不同,以及實驗環境和工況條件的不同.
3.5對磷的去除效果
生物反應器在運行期間未從反應區主動排泥,沉澱剩餘污泥由終沉池排出,經由產泥系數及污泥量計算,生物反應器SRT約為50d.在秋、冬運行期間(工況Ⅰ~Ⅵ),出水的總磷濃度平均約為1.65mg˙L-1(表3),對總磷的去除效果約為60%.工況Ⅶ,磷的進水濃度有較大的提升,但出水濃度卻逐漸降至1mg˙L-1以下,滿足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1級B標准.隨著生物反應器中污泥濃度的提升,去除率達到80%以上.根據前期研究,間歇曝氣可在混合池製造厭氧和缺氧的環境,而在間歇曝氣池製造出缺氧和好氧的環境有利於聚磷菌(PAOs)的生長,進而促進了處理中磷的去除(Liuetal.,2017).另外,間歇曝氣降低了迴流至缺氧區的硝酸鹽氮的濃度,減小了硝酸鹽氮對厭氧釋磷的影響,進而營造出適宜聚磷菌生長的環境,使得磷的去除不僅僅是通過同化作用去除,還強化了生物除磷性能(侯紅勛等,2009).為達到更理想的總磷去除效果,可以考慮增加反應區定期排泥,並同時輔以化學除磷.
圖6生物反應器運行進出水總磷濃度及去除率
4結論(Conclusions)
1)連續流間歇曝氣前缺氧生物反應器可以維持較高的污泥濃度,較好地去除生活污水中的COD.穩定運行後,COD去除率可達90%以上.
2)在脫氮效率方面,當水量一定時,可通過調低曝氣時間比,增加停曝時間,提高脫氮效率;在曝氣強度一定時,可以調低混合液迴流比,提高脫氮效率;當水量升高時,可通過增加曝氣時間比及循環時長,提高脫氮效率.穩定運行後,NH4+-N去除率可達90%以上,TN的去除率達到70%~80%.
3)通過間歇曝氣,生物反應器可達到良好的除磷效率.穩定運行後,TP去除率可以達到80%以上.
4)在實際工程應用中,應該科學調研實地水質水量,建設調節池,平衡日間水質水量變化;調節合適的曝氣停曝時間以達到設計處理效果;根據實際處理要求,增加反應區排泥。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❸ 一個做污水處理的實驗室需要哪些玻璃儀器啊詳細點。
編號
儀器名稱
功能描述
1
pH測定儀
pH測定
2
電導率測定儀
電導率測定
3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化學指標測定
4
溶解氧測定儀
溶解氧測定
5
COD快速測高悉定儀
化學需氧量測定
6
恆溫生化培養箱
生化學氧量測定
7
高壓蒸汽滅菌鍋
滅菌、恆溫恆壓加熱
8
電烘箱
烘乾,懸浮物濃度測定
9
流量計
流量測定
10
移液器
液體移取
11
電子天平
葯品量取
12
離心機
固液分離
13
過濾器
固液分離
14
馬福爐
污泥濃度測戚攜乎定
15
空氣壓縮機
提供壓縮空氣,充氧
16
生物發酵罐隱李
微生物培養
17
廢水采樣器
水樣採集
18
恆溫培養搖床
恆溫培養
19
通風櫃
有毒有害溶液配置
20
常規玻璃容器
各類
❹ 污水處理廠的實驗室都有什麼儀器,哪些是必須的具體的流程是什麼
污水處理復廠一般採用制二級處理,其流程包括:
粗格柵—提升—細格柵—(粉碎)—沉砂—初次沉澱—生物處理(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氧化溝等)—二次沉澱—(後曝氣)—消毒—出水
當然現在有些處理廠還包括後續的深度處理和回用部分。
污水處理廠的實驗室主要做國家排放標准里說的各項指標的實驗,《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pH、懸浮物SS、BOD5、COD
氨氮、總氮TN、總磷TP等。
對於污水處理廠,常規測樣只監測進出水就可以了,只有在調試或者工藝有問題時才會監測各單元。
關於儀器,每種指標污染物都有自己的相關儀器(pH計、COD快速消解儀 、BOD5測試儀等),也可以採用簡單的分析化學實驗的方法測出,具體見國家環保總局編的《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對於污水處理廠用的一般比較簡單的國產設備,高校會有更好的研究設備。
你說的水質分析應該就是標准中提到的各項污染物質的監測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只是其中某一個方法而已,一般用於測定離子含量(金屬等),污水處理廠不大可能有,很貴的。
關於具體的設備,你可以看看各個設備商的網站,都有具體介紹和使用手冊的。
❺ 實驗室污水處理裝置有哪些
一種實驗室用污水處理裝置,包括用於污水反應的SBR反應器,SBR反應器外部設有保溫桶,SBR反應器內部通過曝氣裝置進行通氣,SBR反應器內分別通過進水潛水泵和出水潛水泵供水和排水,SBR反應器內設有用於加速攪拌的攪拌裝置,還包括用於進水潛水泵、出水潛水泵、攪拌裝置定時控制的控制裝置。
進一步的,保溫桶上端通過樹脂玻璃板密封,SBR反應器上端通過蓋板密封。
進一步的,樹脂玻璃板上設有用於固定加熱棒的加熱孔,樹脂玻璃板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保溫桶上;SBR反應器固定在樹脂玻璃板中。
進一步的,保溫桶上通過樹脂玻璃板密封,SBR反應器卡箍在樹脂玻璃板中的通孔內。
進一步的,其中進水潛水泵和出水潛水泵均通過橡膠軟管穿過蓋板上的通孔與SBR反應器內部連通,其中蓋板通孔內通過橡膠塞密封,橡膠軟管與橡膠塞之間設有亞克力玻璃管。
進一步的,其中攪拌裝置包括設置在蓋板上的磁力攪拌器,磁力攪拌器的攪拌棒穿過蓋板伸入SBR反應器內,SBR反應器內還設有用於液位測量的液位測量裝置,液位測量裝置包括與液位繼電器連接的高液位電線和低液位電線。
進一步的,曝氣裝置包括設置於SBR反應器內底部的曝氣沙盤,曝氣沙盤與曝氣沙盤外部的氣壓泵通過乾燥管和流量計連接。
進一步的,控制裝置包括多個分別單獨控制氣壓泵、進水潛水泵、磁力攪拌器和出水潛水泵的時控裝置。
進一步的,控制裝置和液位繼電器均設置在控制箱中,控制箱上設有總開關,SBR反應器內還插入有電溫度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術效果:
❻ 污水處理廠的實驗室都有什麼儀器,哪些是必須的
1.電導率感測器
用途:電導率感測器用於監視進水成分的變化,同時也是化學除磷控制策略的基礎。
2.TOC測量儀
用途:TOC表示污水中總有機碳的含量,也是表徵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程度的一個指標。
3.流量監測儀
用途:流量監測儀表主要有堪板、轉子流量計、渦輪式流量計、靶式計量槽、電磁流量計、超聲波流量計等。
4.溶解氧(DO)測量儀
用途:氧在活性污泥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且相關的曝氣費用約佔全部運行費用的40%,因此氧感測器成為廢水處理廠最廣泛的測量監視儀表。氧測量基於液體中擴散氧的電化學反應。溶解氧(DO)感測器是可靠准確的測量儀表,但必須謹慎選擇合適的測量位置,並防止結垢。目前自動清潔系統已經相當普遍,一些裝備清潔系統並可進行自校準的溶解氧感測器已有應用。DO感測器被廣泛用於曝氣過程的控制,節省了大量投資,所獲得的信息也可用於監視任何活性污泥處理過程。
5.乾燥箱
用途:實驗實用
6.PH計
用途:pH值是生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變數,更是厭氧消化和硝化過程的關鍵值,通常在污水處理廠都安裝有pH電極浸人污泥中,通過不同的清潔策略可以實現長期免維護。對於具有高度緩沖能力的廢水,pH值測量對過程變化可能不敏感,因此不適合於過程監督與控制,這種情況可以用碳酸鹽測量系統代替。
7.色度計
用途:水質顏色檢測
8.顯微鏡
用途:用於污泥微生物的觀察
9.需氧量(COD)測量儀,COD快速消解儀
用途:所謂化學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
10.馬弗爐
用途:實驗實用
11.分光光度計,包括721、722、752等
用途:做金屬離子分析:總磷、總汞、總鎘、總鉻、總砷、總氮、六價鉻
12.生化培養箱
用途:應用於細菌、黴菌、微生物、組織細胞的培養保存以及水質分析與BOD測試
13.振盪器
用途:作生物、生化、細胞、菌種等各種液態、固態化合物的振盪培養。
14.污泥界面懸浮物測量儀
用途:一個關鍵的控制因素是二沉池中的污泥界面。合適的污泥界面厚度可以防止污泥腐爛,避免磷釋放到上清液和出水中,與生物除磷效果相關。
15.分析天平
用途:實驗實用
❼ 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要多少錢
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會因使用的領域不同,處理工藝也不同,最後的報價也不同,一般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價格通常在幾萬左右,處理水量或處理水質的不同價格也會隨之上漲。
「水思源」SSY-XD-Y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針對PCR實驗室做了消毒系統的加強⌄在原常規的處理工藝中,增加了臭氧的氧化曝氣,UV紫外輻射光以及光催化氧化系統,臭氧能夠快速氧化去除污水中無機、有機污物,殺滅各種病毒;降低污水色度和臭味;無需化學葯劑,容易實現自動化控制;經本系統處理後的PCR實驗室污水生物類指標滿足《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排放標准,其餘污染物指標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三級標准。
❽ 想做污水處理實驗都需要什麼設備
需要多弄點裝置。
❾ 實驗室廢水污水處理設備的組成部件有哪些
實驗室廢水處理設備是一個一體化設備,主要是安裝在實驗室內部,用來處理實驗室產生的各種廢水。
實驗室廢水處理設備組成工藝
污水集中處理工藝大致流程為污水進入水箱——進入調節池——通過加葯系統,針對不同的化學污水,添加葯劑調節PH值——進入混凝反應池——進入沉澱池——進水水解酸化池——進入接觸氧化池——進入二沉池——達標的水質直接排出到室外——產生的沉澱等進入污泥池——污泥池一年或二年時間使用壓濾機壓成泥餅——泥餅運出
實驗室廢水處理設備優勢
1.承載物理相互碰撞能力強,接觸型氧化工藝的大致存活時間較長。
2.具備高效除磷脫氮功能,而且能改變設備的整體構造,分別應對不同的生活污水,部
分工業廢水,城市污水處理效果。
3.生化池內的填料多為固定床平板填料,增加生物量,提高系統穩定性,工藝應用廣泛,
比表面積大,模塊化框架安裝,生物親和性好,掛膜快。
4.使用專門給排水曝氣充氧的專業設備進行有效曝氣,使植物纖維細胞間不斷浮動,曝
氣平穩,微生物有序城鎮,具有活性污泥法的特徵。
5.出水水體質量穩定,固體沉澱物質產量減少並易於處理,污水潛水泵設置在設備之中,
減少工程投資。
6.污水處理設備可以放在地面上,也可以地埋。埋在地下時,上面可以自由分配空間,
節約佔地面積。
7.無人值守,自動控制,維護操作方便。
❿ 實驗室廢水處理方法和裝置有哪些
實驗室廢水有很多種下面我詳細的說一下
氧化還原中和沉澱法
此類方法多適用於含六價鉻和具有還原性的有毒物質及金屬的有機化合物。主要用於處理含氰、含酚、含硫化物的廢水。常見的工藝過程是向廢水中加入氧化劑 ,經過氧化還原反應後 ,使高毒性的物質轉化為低毒性的物質 ,再經過混凝、沉澱將其從反應體系中除去。C r6 + 和 C r3 + 的無機物最高允許排放量分別為0. 5 mg /L 和 3. 0 mg /L。含鉻的廢液可用鐵、鋅等作還原劑 ,用廢鹼液中和沉澱後 ,轉化為難溶鹽除去。
2.硫化物沉澱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含汞、鉛等金屬的呈酸性的實驗廢水。一般是向廢水中加入硫化鈉 ,生成難溶於水的金屬硫化物 ,然後與 Fe (OH ) 3 共沉澱而分離出去。
3.絮凝沉澱法
絮凝沉澱法不僅是處理許多工業企業污水中重金屬的有效方法 ,也是實驗室廢水處理的一種可行
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含重金屬較多的實驗廢水 ,加入合適的絮凝劑 ,在弱鹼性條件下可以形成絮狀沉澱 ,有效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 ,降低廢水的化學需氧量 ( COD ) 。
4.活性炭吸附法
這種方法多用於處理物理、化學方法不能處理的微量呈溶解狀態的有機實驗廢水。有機實驗廢水含有大量的廢溶劑、實驗殘液、有機酸等。其濃度高、排放量少的特點很適合活性炭吸附法處理。處理工藝流程為先把廢水中的有相分離出來 ,再用活 性炭吸附 , COD 的去除率可達 93%
5.焚燒法
每種處理方式都有其特定的處理性能 ,都不是萬能的。焚燒法一般適用於形成乳濁液之類的液。但要特別注意避免燃燒產生的毒氣造成二次污染。例如 ,對於只含有 C, H , O 元素的有機廢物在燃燒時一般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而含有鹵素 N , S等元素的有機廢物焚燒時將會釋放多種有害氣體。
6.生物實驗廢水的處置方法
處理生物實驗廢水常用的方法是熱力消毒滅菌和化學葯劑消毒滅菌。熱力消毒滅菌法是通過高溫加熱使廢水溫度達到或超過某些有害微生物存活溫度的最高極限 ,殺死細菌 ,以確保排出廢水的安全。化學葯劑消毒滅菌法則是利用各種化學葯劑對廢水中的有害微生物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目前常用的消毒工藝有臭氧消毒、氯消毒、鹼消毒等。在實際操作中 ,可以採用熱力和化學葯劑相結合的消毒滅菌方式 ,安全有效地處理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廢水。
詳細的可以看水天藍環保裡面有詳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