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炮的分類及區別
分類如下:
一、結構分類
火炮按照炮膛結構分為線膛炮和滑膛炮。
1、滑膛炮
滑膛炮,就是炮管內沒有膛線,一般這種炮的口徑不會很大,但是可以發射炮射式導彈,且造價低。滑膛炮與線膛炮的主要區別在於膛線,而膛線的主要作用在於付予彈頭旋轉的能力,使得彈頭在出膛旅仔之後, 由於向心力的作用,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以提高命中率。
2、線膛炮
線膛炮是在炮管內刻有不同數目的膛線,能有效保證彈丸的穩定性,提高射程.現代大多數炮都是線膛炮.線膛炮 是炮身管內壁有膛線的火炮。發射時彈丸沿炮膛膛線旋轉前進,出炮口後具有一定的轉速,可以保持穩定飛行。
二、裝填方式分類
火炮按照裝填方式分為後裝炮和前裝炮
三 、彈道分類
按彈道特性分為加農炮、榴彈炮、迫榴炮和迫擊炮。
1、加農炮
加農炮彈道低伸,身管長,初速大,射角一般小於45°,用定裝式或分裝式炮彈,變裝葯號數少,適於對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射擊。高射炮、反坦克炮、坦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農炮的彈道特性。
2、榴彈炮
榴彈炮彈道較彎曲,炮身較短,初速較小,射角可達75°,用分裝式炮彈,變裝葯號數較多,彈道機動性大,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
3、迫擊炮
迫擊炮彈道彎曲,炮身短,初速小,射角為45°~85°,變裝葯號數較多,適於對遮蔽物後的目標射擊。
4、加農榴彈炮
加農榴彈炮,簡稱「加榴炮」。加榴炮是指兼有加農炮和榴彈炮彈道特性的火炮。
5、迫榴炮
將榴彈炮和迫擊炮的技術特性結合在一起,將形成一種特殊形式的迫擊榴彈炮。
四、運動方式分類
按運動方式分為步兵攜行火炮、自行火炮、牽引火炮、騾馬挽曳火炮和騾馬馱載火炮。
1、牽引火炮
牽引火炮:按照火炮運動方式劃分的,與自行火炮對應。是靠機械車輛(或其他牽引工具)牽引而運動的火炮。
2、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是一種安裝在各種車輛底盤上,不需外力牽引而能自行運動的火炮。
六、結構、彈道、彈葯、用途都不一樣。
1、加農炮(也叫野炮)出現最早。高倍徑比(炮管比較長),彈道低伸(就是打出來的炮彈比較直),穿甲彈居多,用於反裝甲或者打擊堅固工事。
2、榴彈炮(也叫山炮)。口徑大,彈道呈拋物線(就是打個弧線出來,可以用來轟擊山上目標,所以叫山炮),高爆彈居多,用於轟擊對方陣地,火力壓制,殺傷對方人員等陪森。
3、迫擊炮。因為使用的彈葯是利用炮彈的下墜力發射而得名。結構簡單。但是現在有很多種結構了。既有前裝彈的小型炮也有後裝彈的大口徑迫擊炮。
高迎角拋物線彈道(就是一個很高的弧線)。高爆彈(沒聽說過迫擊炮有穿甲彈的)。早先用來轟擊戰壕和對方建築。可以打到障礙物後方。後來大口徑迫擊炮的射程很BT也用來戰略打擊。
4、火箭炮。現代火箭炮是蘇聯在二戰時搞出來的火力壓制炮,因為火箭彈的傳甲性能所以主要用來壓制裝甲集群。其實這種東西中國人早就有了。後來英國人也用過,美國國歌里就有描寫英軍用火箭轟擊獨立軍要塞的情景。
5、反坦克炮,也叫無後坐力炮。其實結構很簡單。彈葯比較復雜。有一個真彈和一個假彈(用來緩沖後坐力)。彈道低伸,作用以反裝甲為主。
6、海軍炮,也叫艦炮拆亂汪。屬於加農炮和榴彈炮的結合體。
7、高射炮,這個結構彈葯比較混雜。不過用途很明確。
線膛炮管中有膛線,凸起的叫陽線,凹的叫陰線,而滑膛炮管內壁是光滑的,線膛與滑膛各有優缺點,線膛的優點是使彈丸高速旋轉,增加穩定性從而保證射擊精度,而滑膛構造簡單,初速大。
所以現代的坦克炮已經炮兵反坦克炮絕大多數是採用的滑膛炮,而且可以發射炮射導彈。線膛的缺點是但發射一定數量的炮彈後膛線就會磨損不宜維修,而且造價高昂。
(1)反後坐裝置作用擴展閱讀 :
炮,發明於中國,是指利用機械能、化學能(火葯)、電磁能等能源拋射彈丸,射程超過單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口徑不小於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擊武器。
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閂等。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和飛行方向;炮尾用來裝填炮彈;炮閂用以關閉炮膛,擊發炮彈。
炮架由反後坐裝置、方向機、高低機、瞄準裝置、大架和運動體等組成。反後坐裝置用以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的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操縱炮身變換方向和高低。
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以裝定火炮射擊數據,實施瞄準射擊;大架和運動體用於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運動。
炮的未來趨勢
在未來戰爭中,各種不同類型的火炮仍將發揮重要作用。隨著現代高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生產工藝的不斷改進,未來的火炮在精準度,射程,威力,機動性方面都將有顯著的提高。
目前不少國家裝備的15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最大射程大約30千米左右。正在研究的新一代榴彈炮,最大射程將達到40~50千米。為了提高命中目標的精度,許多火炮都配用了計算機,激光測距離等先進的火控系統。
有的國家製成裝有激光制導裝置的炮彈,只用1~2發炮彈就可以摧毀16~20千米外的點狀目標。還在研究的末端制導子母彈,1發可以同時命中3個目標。為了提高對大面積的集群目標的摧毀能力,各國研製和裝備了多種性能先進的火箭炮。
在提高火炮機動性方面,英 美 法等國在研究用新材料製成輕型火炮,便於戰略運輸機進行遠距離運輸和直升機吊運。一些自行火炮採用封閉式旋轉炮塔,可以在核生化環境中快速機動,並有良好的浮渡能力。一些牽引式火炮裝有輔助推進裝置,不用車輛牽引就可以在戰場上自行行駛。21世紀的火炮將用電磁能作為發射炮彈的能源,這將是火炮發生重大的革命性變化。
網路—炮—火炮
B. 炮架的結構
支撐火炮炮身並知李使其便於射擊與移動的各部件組合體的總稱。是火炮的組成部分。一般由搖架、反後坐裝置、上架、高低機、方向機、瞄準裝置、平衡機、防盾、下架、大架、運動體及輔助裝置等組成。搖架連同反後坐裝置、炮身構成火炮起落部分,通過耳軸裝在上架上,藉助高低機起落。搖架用於支撐炮身,並引導炮身後坐與復進。反後坐裝置包括駐退機與復進機,使炮身和搖架成銀猛族為彈性聯結。駐退機消耗後坐能量,使炮身後坐到一定距離而停止。復進機在炮身後坐時貯存能量,後坐終止時使炮身復進到原位。由於反後坐裝置的緩沖作用,可使炮架受力減小到原來的1/5~1/30。上架是回轉部分的主體,通過基軸裝於下架上,借方向機轉動。高低機與方向機用於驅動炮身在高低上與方向上轉動,分別裝於搖架、上架之間與上架、下架之間。瞄準裝置為火炮裝定射擊諸元,與高低機、方向機配合實施火炮瞄準。平衡機使火炮起落部分在搖架耳軸上保持平衡,使高低機操作輕便。防盾可以防止彈片與槍彈損傷炮手和火炮機件。有的炮上還有防護的炮塔。下架連接上架、大架與運動體。大架多為開腳式,尾部有駐鋤,防止火炮發鋒弊射時後移或下陷。有的大架為三腳式或四腳式,便於圓周射擊。運動體為輪式。不同火炮具有各自的輔助裝置。
C. 請問哪位朋友有火炮的各個部分的結構圖,有各個部分的功能解說,二戰時期常規的火炮
D. 蘇聯D-30是由哪些結構組成的
D30型122毫米榴彈炮由以下主要部件組成:炮身、炮閂、搖架、反後坐裝置、上架、下架、大架、高低機、方向機、平衡機、防盾、瞄準裝置和千斤頂。
(1)炮身。
炮身由單層炮管、炮尾、炮尾環、兩個炮箍、炮口制退器和牽引桿組成。其主要作用是賦予彈丸正確的飛行方向,並在火葯氣體的推動下,給予彈丸一定的初速和旋轉運動。發射後,身管沿著搖架之導軌槽向後運動和復進,使炮身不致旋轉變化。炮口制退器效率較高(為54%)。牽引環及牽引桿固定在炮口制退器前下方。
(2)炮閂。
炮閂為半自動立楔式,炮閂U形槽內裝有擋彈板。用於閉鎖炮膛,擊發炮彈和抽出炮彈葯筒。其構造由閉鎖裝置、半自動裝置、發射裝置、保險裝置、擋彈裝置和抽筒裝置組成。
(3)搖架及防危板。
搖架用於使炮身在後坐和復進過程中始終保持正確的運動方向。搖架為倒裝式槽形搖架,後坐部分吊在搖架上,搖架由搖架本體和耳軸組成。駐退機和復進機就安裝在搖架上方。防危板位於搖架左後側,上面裝有擊發手柄、復撥器手柄及射角保險裝置。
搖架左側裝有帶聯銷機構的防危板,聯鎖機構主要用於當炮尾處於大架上方一定范圍內、射角不大於22度時解脫擊發機構。火炮在小於22度射角射擊中,方向射界為360度;在大於22度射角射擊時,方向射界三條大架之間累加為124度。
(4)反後坐裝置。
反後坐裝置由駐退機和復進機組成。通常人們稱反後坐裝置是火炮的心臟。火炮發射過程中,它能消耗和吸收部分後坐動能,以減少對炮架的沖擊。
當後坐終了時,使火炮後坐部分平衡復進到位,並保證在任何仰角下使後坐部分不下滑。該駐退機為液壓節制桿式,並帶有彈簧式液量調節器,內裝10公升駐退液、復進機為氣液式,內裝用駐退液密封的氮氣或空氣。
(5)上架。
上架是火炮起落部分的支座,回轉部分的主體。上架的下部有套筒,以聯接行動部分的立軸。高低機的殼體也安裝在上架左側板上。
(6)下架和大架。
下架為鑄造鋼焊接,其上部表面安裝著與方向機渦桿嚙合的渦輪緣。下架下部有套筒,用以與輪軸接合。三條箱形焊接結構的大架腿聯接在下架上。其中一條架腿是焊接固定在下架上的,稱之為固定架腿,另外兩條是活動架腿,用絞鏈聯接。
戰斗時三條大架打開,用打樁式駐鋤固定。行軍時兩條活動大架收攏並在固定大架上,炮身前端與固定大架連接固定。從而使火炮行軍總長度縮短,轉變半徑縮小,提高了火炮機動性。
(7)高低機和方向機。
高低機為單齒弧式,高低機殼體安裝在上架上,位於火炮左側以保證身管-7°~+70°的高低射界。方向機為渦輪渦桿式,位於上架的左側,方向機蝸桿裝在偏心套中,在快速變換射向時方向機可解脫炮身快速旋轉,便於向任何方向目標射擊,保證火炮360°高低射界。
方向機的快速解離線構,使上部機構能與方向機分離,並迅速旋轉到所需方位。快速解離線構只能使炮身大概指向所要求的方向,然後重新接入方向機,作精確調整。
(8)平衡機。
平衡機布置在火炮的左側,由兩個套裝的筒組成。其下支點在火炮車輪的曲臂上,為活動支點,用於行軍戰斗轉換時減小炮車輪的翻轉力矩。它為氣壓式,用於平衡起落部分的重量,以便保證炮手轉動高低機手輪輕快,平穩。
(9)防盾。
防盾是用13毫米鋼板製作的,用來在戰斗狀態下保護射手和火炮不受槍彈和炮彈破片的傷害和破壞,並保護炮手不受射擊沖擊波的影響。它由左防盾、右防盾和下防盾組成。
(10)瞄準裝置。
瞄準裝置用於裝定射擊諸元,與高低機和方向機相配合,賦予火炮射角和射向,以保證無論在直接射擊還是隱蔽射擊情況下都能使火炮瞄準目標。瞄準裝置由瞄準鏡支座和瞄準鏡組成。
(11)千斤頂。
滾珠絲桿千斤是在火炮的行軍狀態轉入戰斗狀態,或由戰斗狀態轉入行軍狀態時,用來提升或降低火炮用的,它布置在下架的中心孔內。在下架下部中央裝有千斤頂座盤,其搖把位於下架前方,火炮行軍戰斗轉換十分方便、省力。射擊時,用千斤頂將車輪支離地面,整個炮車降低高度。射擊姿態低矮,火線高僅0.9米,便於隱蔽地與坦克等裝甲目標作戰。
E. 二戰大炮在發射時為何炮管會伸縮
二戰火炮發射時炮管會伸縮的原因是:火炮上安裝的反後坐裝置在作用於火炮。回反後坐裝置分制退答機和復進機兩部分,火炮發射時,炮管後縮,並使制退機也壓縮,像彈簧一樣吸收掉部分後坐能量,後坐行程完成後,復進機再推動炮管前伸復位。制退機是類似於活塞的裝置,多數是空壓或者液壓型。
F. 世界上最大的炮
世界上最大的炮是二戰時期德國800毫米多拉炮,一顆炮彈就重7噸,射程為47公里
世界上最大的炮——多拉大炮
世界上最大的大炮是在二戰期間(1942年)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製造出的800毫米口徑超級巨炮——多拉大炮。多拉大炮全長42.97米,寬7米,高11.6米,重1350噸。炮筒長 32.48米,重達400噸,射程42-47KM。僅一個混凝土爆破彈就重7.1噸。運輸時需要專門鋪設特製的軌道。要安裝好這門巨炮,需要大約1500人整整忙活3個星期。
作戰時由一個德軍少將總體指揮,一個大校具體負責,操縱“多拉火炮”的炮班人數為1420人,加上配屬的兩個高射炮連、警衛人員與維修保養人員,這門火炮共需4120名士兵。德國空軍還要負責空中掩護。
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迫擊炮是美國設計製造的“小戴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為了從正面攻破德軍的齊格非防線,專門設計製造了這門殺傷威力強大的迫擊炮。該迫擊炮口徑為920毫米,炮的底座重72560公斤,炮筒重65304公斤,發射的炮彈彈頭重1700公斤。
該炮剛製造完畢,准備投入戰斗時,盟軍已突破了齊格非防線,突入了德國境內。所以該迫擊炮在戰爭中未能投入使用就宣布退出現役。現在該炮陳列在美國馬里蘭州阿伯丁陸軍軍械博物館內。
另外,1857年英國伍爾維奇兵工廠製造的一門叫馬勒茲迫擊炮,口徑也達920毫米,在戰爭中也從未使用過。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組成(以加農榴彈炮為例),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閂和炮口制退器組成。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及飛行方向,並使彈丸旋轉(滑膛炮的彈丸一般不旋轉)。炮尾用來盛裝炮閂。炮閂用來閉鎖炮膛、擊發炮彈和抽出發射後的葯筒。現代火炮大都採用半自動炮閂,有的採用自動炮閂。
炮口制退器用來減少炮身後坐能量。發射時,裝在炮閂內的擊針撞擊炮彈底火,點燃發射葯。發射葯燃燒產生大量的燃氣(壓強一般約為3×10^5千帕),推動彈丸以極大的加速度沿炮膛向前運動。彈丸離開炮口瞬間獲得最大速度,爾後沿著一定的彈道飛向目標。燃氣推動彈丸向前運動的同時推動炮身後坐。炮架部由反後坐裝置、搖架、上架、高低機、方向機、平衡機、瞄準裝置、 下架、 大架和運動體等組成。反後坐裝置包括駐退機和復進機。駐退機用來消耗炮身後坐能量,使炮身後坐至一定距離而停止。復進機用來在炮身後坐時貯蓄能量,後坐終止時使炮身復進到原來的位置。在後坐運動中,由於反後坐裝置的緩沖作用,炮身傳到炮架上的力大為減少,約為燃氣作用於炮身軸向力(炮膛合力)的1/30至1/5。
搖架是炮身後坐、 復進的導軌,也是起落部分(包括炮攔洞身、反後坐裝置和搖架)的主體。上架是回轉部分的主體,以基軸裝在下架上,借方向機作水平轉動。搖架以其耳軸裝在上架上,借高低機作垂直轉動。高低機和方向機使炮身在高低和方向上轉動。高低機裝在搖架和上架之間,方向機裝在上架和下架之間。平衡機使火炮起落部分在搖架耳軸上保持平衡,使高低機操作輕便。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來根據火炮 射擊 諸元實施火炮瞄準。下架、大架和運動體,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大炮也常常被用於起外號。其實,起名叫大炮的人都比較胖,在班上很野蠻,所以叫大炮。
以發射火葯為能源發射彈丸,口徑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擊武器。火炮種類較多,配有多種彈葯,可對地面、水上和空中目神巧標射擊,殲滅、壓制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摧毀各種防禦簡瞎枯工事和其他工程設施,擊毀各種裝甲目標和完成其他特種射擊任務。
火炮有多種分類 方法 。按用途分為地面壓制火炮、高射炮、坦克火炮、坦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其中地面壓制火炮包括加農炮、榴彈炮、加農榴彈炮和迫擊炮,有些國家還包括火箭炮。反坦克火炮包括反坦克炮和無坐力炮。按彈道特性分為加農炮、榴彈炮和迫擊炮。加農炮彈道低伸,身管長,初速大,射角一般小於45°,用定裝式或分裝式炮彈,變裝葯號數少,適於對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射擊。高射炮、反坦克炮、坦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農炮的彈道特性。榴彈炮彈道較彎曲,炮身較短,初速較小,射角可達75°,用分裝式炮彈,變裝葯號數較多,彈道機動性大,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迫擊炮彈道彎曲,炮身短,初速小,射角為45°~85°,變裝葯號數較多,適於對遮蔽物後的目標射擊。按運動方式分為自行火炮、牽引火炮、騾馬挽曳火炮和騾馬馱載火炮。按炮膛構造分為線膛炮和滑膛炮。
以發射葯為能源發射彈丸,口徑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擊武器。火炮種類較多,配有多種彈葯,可對地面、水上和空中目標射擊,殲滅、壓制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摧毀各種防禦工事和其他設施,擊毀各種裝甲目標和完成其他特種射擊任務。火炮按用途分為地面壓制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火炮 、坦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其中地面壓制火炮包括加農炮、榴彈炮、加農榴彈炮和迫擊炮,有些國家還包括火箭炮。反坦克火炮包括反坦克炮和無坐力炮。按身管長度和口徑比(倍徑)分為加農炮 、榴彈炮。加農炮彈道低伸 ,身管長度和口徑之比(倍徑)一般大於45,初速大,射角一般小於45°,用定裝式或分裝式炮彈,變裝葯號數少,適於對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射擊。高射炮、反坦克炮、坦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農炮的彈道特性。榴彈炮彈道較彎曲,炮身長度和口徑之比(倍徑)一般小於45,初速較小 ,射角可達75° ,用分裝式炮彈 , 變裝葯號數較多,彈道彎曲,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注意迫擊炮不屬於榴彈炮,迫擊炮炮身短,初速小,射角為45°~85°,變裝葯號數較多,適於對遮蔽物後的目標射擊。按運動方式分為自行火炮、牽引火炮、騾馬挽曳火炮和騾馬馱載火炮。
按炮膛構造分為線膛炮和滑膛炮。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武器——礮。至遲10世紀火葯用於軍事後,礮便用來拋射火葯包、火葯彈。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13世紀中國的火葯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為了提高炮兵火力的適應性 ,現代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彈 、 破甲彈 、穿甲彈、照明彈和煙幕彈外,還配有各種遠程榴彈、反坦克布雷彈 、反坦克子母彈、末段制導炮彈以及[[化學炮彈]]、核彈(見核武器)等,使火炮能壓制和摧毀從幾百米到幾萬米距離內的多種目標。
G. 大炮是怎樣製作的
大炮最難加工的就是炮筒,是鏜出來的x0dx0a其它部件的要求就沒那麼高,x0dx0a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組成(以加農榴彈炮為例)。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閂和炮口制退器組成。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及飛行方向,並使彈丸旋轉(滑膛炮的彈丸一般不旋轉)。炮尾用來盛裝炮閂。炮閂用來閉鎖炮膛、擊發炮彈和抽出發射後的葯筒。現代火炮大都採用半自動炮閂,有的採用自動炮閂。炮口制退器用來減少炮身後坐能量。唯握發射時,裝在炮閂內的擊針撞擊炮彈底火,點燃發射葯。發射葯燃燒產生大量的燃氣(壓強一般約為3×105千帕),推動彈丸以極大的加速度沿炮膛向前運動。彈丸離開炮口瞬間獲得最大速度,爾後沿著一定的彈道飛向目標。燃氣推動彈丸向前運動的同時推動炮身後坐。x0dx0ax0dx0a炮架部由反後坐裝置、搖架、上架、高低機指世慶、方向機、平衡機、瞄準裝置、下架、大架和運動體等組成。反後坐裝置包括駐退機和復進機。駐退機用來消耗炮身後坐能量返緩,使炮身後坐至一定距離而停止。復進機用來在炮身後坐時貯蓄能量,後坐終止時使炮身復進到原來的位置。在後坐運動中,由於反後坐裝置的緩沖作用,炮身傳到炮架上的力大為減少,約為燃氣作用於炮身軸向力(炮膛合力)的1/30至1/5。搖架是炮身後坐、復進的導軌,也是起落部分(包括炮身、反後坐裝置和搖架)的主體。搖架以其耳軸裝在上架上,借高低機作垂直轉動。上架是回轉部分的主體,以基軸裝在下架上,借方向機作水平轉動。高低機和方向機使炮身在高低和方向上轉動。高低機裝在搖架和上架之間,方向機裝在上架和下架之間。平衡機使火炮起落部分在搖架耳軸上保持平衡,使高低機操作輕便。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來根據火炮射擊諸元實施火炮瞄準。下架、大架和運動體,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
H. 火炮的原理
火炮 [huǒ pào]
火炮,發明於中國,是指利用機械能、化學能(火葯)、電磁能等能源拋射彈丸,射程超過單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口徑不小於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擊武器。
據史料記載,早在1163年,中國南宋軍隊就發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靂炮),但仍有爭議。黑龍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則是最早的火炮文物。
中文名
火炮
外文名
artillery
屬於
武器
發明時間
1163年(南宋)、1298年(元)
判斷標准
口徑等於或大於20毫米
快速
導航
種類
歷史沿革
未來趨勢
概述
1.3萬次播放03:02
紀錄片戰場上的原始火器:中世紀手持火炮 彈葯釘子石子填充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閂等。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和飛行方向;炮尾用來裝填炮彈;炮閂用以關閉炮膛,擊發炮彈。炮架由反後坐裝置、方向機、高低機、瞄準裝置、大架和運動體等組成。反後坐裝置用以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的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操縱炮身變換方向和高低;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以裝定火炮射擊數據,實施瞄準射擊;大架和運動體用於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運動。
種類
結構分類
火炮按照炮膛結構分為線膛炮和滑膛炮。
滑膛炮
滑膛炮,就是炮管內沒有膛線,一般這種炮的口徑不會很大,但是可以發射炮射式導彈,且造價低。滑膛炮與線膛炮的主要區別在於膛線,而膛線的主要作用在於付予彈頭旋轉的能力,使得彈頭在出膛之後, 由於角動量守恆,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以提高命中率。
線膛炮
線膛炮是在炮管內刻有不同數目的膛線,能有效保證彈丸的穩定性,提高射程.現代大多數炮都是線膛炮.線膛炮 是炮身管內壁有膛線的火炮。發射時彈丸沿炮膛膛線旋轉前進,出炮口後具有一定的轉速,可以保持穩定飛行。
裝填方式分類
火炮按照裝填方式分為後裝炮和前裝炮
火炮用途分類
近現代火炮按用途分為地面壓制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火炮、坦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海岸炮和要塞炮。
地面壓制火炮
地面壓制火炮包括加農炮、榴彈炮、加農榴彈炮、迫榴炮、步兵炮、戰防炮、無後坐力炮和迫擊炮,有些國家還包括火箭炮。
反坦克火炮
反坦克火炮包括反坦克炮、戰防炮和無後坐力炮。
高射炮
高射炮分為高射機炮和高射加農炮。
坦克炮
坦克炮分為滑膛式和線膛式,主要在近距離作戰。
航空機炮
現代航炮主要有單管轉膛炮、雙管轉膛炮和多管旋轉炮。
艦炮
曾是海軍艦艇上最重要的主戰兵器。經過了滑膛炮發展時代(14~19世紀)、線膛炮時代(19世紀至今)。
海岸炮
海岸炮可以分為固定炮塔,固定陣地與移動陣地三大類。
I. 迫擊炮射程有多遠
迫擊炮射程:最小射程有的僅46米,最大射程可達8千米,有的發射增程彈,射程可達15千米。有的輕型迫擊炮戰斗全重僅敗咐幾千克,一人便可攜帶;有的可分解成幾個部件,由幾名炮手分別攜帶;有的把身管拆成兩察譽純截,便於傘降兵攜帶。迫擊炮是靠變換裝葯和改變射角調控射程的。最小射程有的僅46米,最大射程可達8千米。
迫擊炮虛歷多用於高射界射擊,有較大的落角,炮彈的殺傷范圍較大。有的使用高破片率殺傷彈,一發炮彈的殺傷范圍可達1385平方米。使用時間引信進行空炸射擊,能有效地殺傷塹壕內有生力量。
迫擊炮結構:
有反後坐裝置的迫擊炮,炮身通過反後坐裝置同座鈑連接,反後坐裝置吸收後坐能量,減小作用於地面上或車輛底盤上的力,使火炮具有良好的射擊穩定性。
座鈑通常為圓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炮架由托架、緩沖機、螺桿式瞄準機和腳架組成。腳架多為雙腳架,也有K形腳架、三腳架和單腳架。腳架上端通過高低機和方向機與托架呈鉸鏈狀連接,下端也有的用卡環裝在炮身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