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噴泉實驗裝置圖及原理
噴泉實驗的基本原理是:使燒瓶內外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壓強差,利用大氣壓將燒瓶下面燒杯中的扒茄世液體壓入燒瓶內,在尖嘴導管口形成噴泉。

實驗現象和結論:
實驗現象:下方燒杯內的水被迅速倒吸入倒置的燒瓶中,呈現出噴泉狀,且水迅速變紅,呈現出紅色噴泉。隨著反應的進行,紅色的水最後幾乎充滿整個燒瓶。
實驗結論或原因:氨氣極易溶於水,常溫常壓下,1L水可以溶解大約700L的氨氣。假設膠頭滴管春肢里的水有3mL,那麼這3mL的水可以吸收超過2L的氨氣。一個圓底燒瓶的體積大約100mL——500mL不等,很顯然這點氨氣會被膠頭滴管里的水吸收完全。
然後,這個燒瓶壓強變小,幾乎就成了真空狀態。打開彈簧止水夾,燒杯下方的水就會被猛烈地倒吸入燒瓶中形成氨水噴泉,氨水為弱鹼性,故溶液變為紅色。
⑵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裝置圖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裝置圖
一、實驗室製取氣體的兩套發生裝置:

實驗室中制備氧氣,一般用加熱高錳酸鉀、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用二氧化錳催化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進行。
⑶ 怎樣畫化學實驗裝置圖
ChemDraw是全球領先來的科學繪圖工具。它自不僅使用簡便、輸出質量高,並且結合了強大的化學智能技術,集成ChemOffice 套件和許多第三方產品,受到成千上萬用戶的喜愛。用它畫化學實驗裝置圖的步驟如下:
在ChemDraw中繪制裝置圖的具體步驟:
步驟一 打開ChemDraw的界面。
步驟二 選擇工具欄中的「刻章」按鈕,出現如下圖子菜單:

ChemDraw刻章分類下的Clipware,part 2組件
步驟五 通過選中組件進行大小和位置的調整組成裝置圖。
以上就是介紹的在ChemDraw中繪制裝置圖的教程,其實很簡單,只要選對相應的裝置,然後拖到適當位置即可。
⑷ 圖為實驗室製取和收集純凈乾燥的氯氣,並進行氯氣的性質實驗的裝置圖:(1)反應前,在裝置A中______裝濃
(1)由裝抄置圖和實驗目襲的分析判斷,制備氯氣是用固體二氧化錳和液體濃鹽酸,固體在圓底燒瓶中,鹽酸在分液漏斗中;濃鹽酸有還原性,二氧化錳有氧化性,濃鹽酸和二氧化錳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化錳、氯氣和水,反應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
△ | .
⑸ 初中化學實驗中常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Ⅰ.這些裝置都有其優點,其中發生裝置的圖1,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Ⅰ、可根據裝置的特點分析解答,如:發生裝置操作是否簡單,能否控制反應速率,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節約葯品等; (1)圖2可通過分液漏斗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從而控制反應速率; (2)圖3中打開活塞,固液接觸生成氣體,關閉活塞,容器內壓強增大,將液體壓入漏斗,反應停止; (3)圖4的優點是通過彈簧夾的開閉控制試管內壓強,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且可以節約葯品,操作方便; (4)圖5的優點是可通過將試管拿出和放入液體里,使反應發生和停止; (5)圖6的優點是打開活塞,固液接觸生成氣體,關閉活塞,U型管內壓強增大,U型管左側液面上升,右邊的下降,與固體分離,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 Ⅱ、尾氣處理處置可從是否吸收充分和是否防倒吸進行分析; (6)圖7中氣體通入液體,可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使氣體被充分吸收; (7)圖8有漏斗,氣體溶於液體後液面不會上升太多,從而可防止液體倒吸; (8)圖9氣體可充分與液體接觸被充分吸收,尾氣被吸收,引起裝置壓強減小,液體最多進入小球,壓強變化,又會流回燒杯,不會引起倒吸; (9)圖10氣體可充分與液體接觸被充分吸收,尾氣被吸收,引起裝置壓強減小,液體最多進入長頸漏斗,壓強變化,又會流回燒杯,不會引起倒吸; 故答案為:Ⅰ、(1)可以控制反應速率;通過控制液滴滴加速度,從而控制反應速率; (2)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通過活塞的開閉控制容器內壓強,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 (3)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合理均可);通過彈簧夾的開閉控制試管內壓強,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 (4)操作簡單,可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通過將試管拿出和放入液體里,隨時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 (5)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通過活塞的開閉控制U型管內壓強,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 Ⅱ、(6)使氣體充分吸收;氣體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使氣體充分吸收; (7)防止液體倒吸;有漏斗,氣體溶於液體後壓強減小,液面不會上升太多,從而可防止液體倒吸; (8)既能使氣體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氣體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使氣體充分吸收,且液體最多進入小球,壓強變化,又會流回燒杯,從而可防止液體倒吸; (9)既能使氣體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氣體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使氣體充分吸收,且液體最多進入長頸漏斗,壓強變化,又會流回燒杯,從而可防止液體倒吸.
⑹ 怎樣畫化學實驗裝置圖
像化學實驗裝置圖是比較嚴謹的,講究一定的標准,手繪肯定是不行的,那就需專要藉助相關的專業屬軟體來繪制,比如ChemDraw,下面就介紹用它畫裝置圖的方法。 步驟一 打開ChemDraw的界面。 
ChemDraw刻章分類下的Clipware,part 2組件
步驟五 通過選中組件進行大小和位置的調整組成裝置圖。
通過學習在ChemDraw中繪制裝置圖的入門教程,新用戶可以很快上手,如您還需ChemDraw的入門教程或者使用技巧請訪問ChemDraw中文官網。
⑺ 牛二實驗裝置
(1)實驗時,應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的高度,撤去紙帶以及砂和砂桶,輕推小車,觀察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故選:B. (2)當m<<M時,即當砂和砂桶總質量遠遠小於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繩子的拉力近似等於砂和砂桶的總重力.故選:C. 故答案為:(1)B;(2)C.
⑻ 怎樣畫化學實驗裝置圖
實驗課本上一般都有實驗裝置圖,你要先熟練掌握單個儀器的畫法。 然後呢,在做實驗時,首專先確定實屬驗所需儀器,接著按照儀器連接順序自下而上、自左向右畫出實驗裝置即可。 因為化學實驗裝置圖一般只要求畫平面的,所以難度不是很大。要想使圖畫美觀,還是建議對單個實驗儀器畫法多加練習。排版時候,注意在紙張上安排得當,這樣畫出來就間接、美觀。
⑼ 光速是怎樣測出來的
作者:吳焓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8016117/answer/3904927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一個嘗試測量光速的,也是伽利略。他和他的助手在夜間相隔數公里遠面對面地站著,每人拿一盞燈,燈有開關(注意當時還沒有電的知識,更沒有電燈。)當伽利略在某個時刻打開燈,一束光向助手方向射去,助手銀擾鎮看到燈後馬上打開自己的燈。伽利略試圖測出從他開燈到他看到助手開燈之間的時差,從而算出光速。但這個實驗失敗了,因為光傳播速度太快,現在知道,要想通過這種方法測出光速,必須能測出10-5秒的時李灶差,這在當時是完全不可能的。 第一個比較正確的光速值,是用天體測量得到的。1675年,丹麥天文學家羅麥注意到,木衛消失在木星陰影里的時間間隔逐次不同,它隨著各次衛星掩蝕時,木星和地球之間距離的不同而變長或變短。他認識到這是由於在長短不同的路程上,光線傳播需要不同時間。根據這種想法,羅麥推算出c=2×108米/秒。 直到1849年,地面實驗中才有較好的光速測量。當時,法國物理學家斐索利用高速齒輪進行這項工作。1862年,傅科成功地發展了另一種測定光速的方法,他用一個高速轉鏡來測量微小的時間間隔。下圖是經過改進後的實驗裝置示意圖。轉鏡是一個正八面的鋼質棱鏡,從光源S發出的光射到轉鏡面R上,經R反射後又射到35公里以外的一塊反射鏡C上,光線再經反射後回到轉鏡。所用時間是t=2D/c。在t時間中轉鏡轉過一個角度。實驗時,逐漸加快轉鏡轉速,當轉速達到528轉/秒時,在t時間里正好轉過1/8圈。返回的光恰恰在棱鏡的下一個面上,通過半透鏡M可以從望遠鏡里看到返回光線所成的像。用這種方法得到c =299,796±4公里/秒。 近代測量光速的方法,是先准確地測量一束鋒粗光的頻率v和波長λ,然後再用c=vλ來計算。1973年以來,採用以下的光速值:c =299,792,458±1.2米/秒。
⑽ 水的電解實驗中的實驗裝置分析圖
(1)在分解水時,在電極上有氣泡生成,由於b管中產生的氣體較回少,應是氧氣,檢驗的操作是答:打開活塞,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 (2)水電解過程中,由電能轉變成化學能,生成的氧氣與氫氣體積比為1:2,由於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的分子數相同,所以水電解後生成的氧氣和氫氣的分子個數比是1:2; (3)水電解實驗的主要實驗目的是探究水的組成. 故答為:(1)有氣泡產生 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部位,慢慢打開活塞(2)電 化學 1:2 (3)D.
與實驗裝置圖知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動化給水裝置
發布:2025-09-12 12:34:39
瀏覽:7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