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圖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實驗室制氯氣的裝置設計製取氯水並進行相關實驗.(1)請簡述如何檢查該裝置
(1)檢查氣密性可給裝置微熱,是裝置內壓強增大,觀察是否有氣泡或導管內的液面變化判斷,可將倒氣管插入盛水的燒杯中,用手捂住圓底燒瓶(或用酒精燈微熱圓底燒瓶),倒氣管口有氣泡冒出.冷卻後,倒氣管中產生水柱,一段時間沒有變化,說明氣密性良好,
故答案為:將倒氣管插入盛水的燒杯中,用手捂住圓底燒瓶(或用酒精燈微熱圓底燒瓶),倒氣管口有氣泡冒出.冷卻後,倒氣管中產生水柱,一段時間沒有變化,說明氣密性良好;
(2)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錳、水和氯氣,氧化物、氣體、弱電解質寫化學式,可溶性的強電解質寫離子式,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O2+4H++2C1-
△ | .
⑵ 在實驗室里可用如圖所示裝置來製取氯酸鈉、次氯酸鈉和探究氯水的性質. 圖中:①為氯氣發生裝置;②的試
(1)實驗室制備氯氣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在加熱條件反應,2+4HCl(濃) △ | .
⑶ 實驗室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制備氯氣並用所制氯氣制備少量氯水的裝置圖如下,回答有關問題.(1)從儀器A向
(1)根據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取下分液漏鬥上口玻璃塞,旋動活塞,即可放下液體,為了控制液體的流速,可以通過控制分液漏斗的旋塞來控制濃鹽酸的加入速度來控制氯氣的產生速率,故答案為:取下分液漏鬥上口玻璃塞,旋動活塞,即可放下液體;通過控制濃鹽酸的加入速度來控制氯氣的產生速率; (2)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雜質可以用飽和食鹽水,故答案為:飽和食鹽水; 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 (3)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即Cl2+H2O=HCl+HClO,故答案為:Cl2+H2O=HCl+HClO; (4)氯水中含有鹽酸和次氯酸,其中的鹽酸可以和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以及二氧化碳,根據對比試驗,氯化鈣不能使品紅退色來證明使品紅退色的是次氯酸, 故答案為:加入碳酸鈣粉末充分反應至溶液無色;取上層清液於另一試管中加入3滴品紅溶液,振盪;品紅溶液褪色; (5)設計步驟一:取5mL0.5mol.L-1CaCl2溶液於試管中,滴入3滴品紅溶液,振盪,溶液不褪色,說明氯化鈣不會使品紅退色,這樣氯水與碳酸鈣反應後生成氯化鈣溶液,為的是證明品紅溶液褪色是次氯酸的作用,故答案為:氯水與碳酸鈣反應後生成氯化鈣溶液,為證明品紅溶液褪色是次氯酸的作用,須實驗證明氯化鈣溶液不具漂白性(或「排除氯化鈣溶液的干擾」).
⑷ (共9分)現用如圖所示的裝置製取較多量的飽和氯水並測定飽和氯水的pH。回答有關問題:
(共9分) (1)裝置甲 MnO 2 +4HCl(濃)  MnCl 2 +Cl 2 ↑+2H 2 O 裝置乙 2NaOH+Cl 2 =NaCl+NaClO+H 2 O (2)丙中的導管有氣泡溢出水面,且液面上方充滿黃綠色氣體。 (3) Cl 2 ,裝置乙的作用 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 。源旁 (4)①你認為有無必要? 無 。 ②多孔球泡,這樣做的好處是: 增加氯氣與水的接觸面積,利於氯氣溶解 。 ③這樣做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是: 使測定的 pH 減小
⑸ 氯水是實驗室常需臨時配製的一種試劑.圖甲所示的是實驗室配製氯水時的一種常用裝置,圖乙是某化學實驗小
(1)氯水中的次氯酸不穩定易分解為鹽酸和氧氣,2HClO 光照 | .
⑹ 現用如圖所示的裝置製取較多量的飽和氯水.回答有關問題:(1)寫出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裝置甲:_____
(1)實驗室製取氯氣的反應原理:MnO2+4HCl(濃) △ | .
⑺ (14分)在實驗室里可用下圖所示裝置製取氯酸鉀、次氯酸鈉和探究氯水的性質。 圖中:①為氯氣發生裝置;
(每空2分,共14分) (1)MnO 2 +4HCl(濃)  MnCl 2 +Cl 2 ↑+2H 2 O(2)A、C (3)①製取溫度不同; ②製取時鹼的濃度也不同(4)M過濾 (5)0. 250mol
⑻ 在實驗室里可用右圖所示裝置製取氯酸鉀和探究氯水的性質. 圖中:①為氯氣發生裝置;②的試管里盛有15mL
(1)向燒瓶中加入濃鹽酸應該使用分液漏斗.製取氯氣時需要加熱,會使濃鹽酸揮發出來,因此除去HCl,可以使用飽和食鹽水,既除去HCl又降低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即選用B.故答案為:分液漏斗;B; (2)濃鹽酸中含有HCl:0.2L×12mol/L═2.4mol,根據化學方程式:MnO 2 +4HCl=MnCl 2 +Cl 2 +2H 2 O可知:在二氧化錳過量的條件下,如果HCl完全反應,會生成氯氣0.6mol,但是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反應成為稀鹽酸後將不會反應生成氯氣,即生成的氯氣會小於0.6mol,更何況本實驗需要加熱,濃鹽酸會揮發出來,因此答案為:①鹽酸揮發;②反應一段時間後,鹽酸變稀,無法被MnO 2 氧化.故答案為:鹽酸揮發;反應一段時間後,鹽酸變稀,無法被MnO 2 氧化; (3)根據題意,本題要製取氯酸鉀,說明裝置②是在加熱的條件下氯氣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即3Cl 2 +6KOH=5KCl+KClO 3 +3H 2 O,析出的必然是氯酸鉀.氯酸鉀能從溶液中析出,說明它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大,即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大,觀察圖中曲線符合題目條件的只有M(P受溫度影響較小).從溶液中分離出氯酸鉀晶體,只能使用過濾的方法. 故答案為:M;過濾; (4)氯氣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由於氯氣與水反應,即Cl 2 +H 2 O=Cl - +H + +HClO,由於氯水顯酸性,則氯水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而後由於氯水中存在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以使紅色石蕊試液退成無色,此後,由於氯氣繼續通入溶液,通入的氯氣不再繼續表現氧化性,而是要溶解在水中,最終形成氯水,其顏色呈現黃綠色或淺黃綠色. 故答案為: 實驗現象 | 原因 | 紅 | | | 氯氣與水反應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 | 淺黃綠 | 過量氯氣溶解於水中 | |
⑼ 氯水是實驗室常需臨時配製的一種試劑,圖甲所示的是實驗室配製氯水時的一種常用裝置,圖乙是某化學實驗小組
(1)2HClO  2HCl+O 2 ↑ (2)NaOH溶液(3)吸濾瓶減壓過濾 (4)氯氣在瓶內產生較大壓強,增大了氯氣的溶解度瓶內產生過多的氯氣,瓶內壓強過大會使瓶A的橡皮塞彈開 (5)打開活塞2,關閉活塞1,用鼓氣球向瓶A中鼓入空氣
⑽ 在實驗室里可用如圖1所示裝置製取氯酸鉀、次氯酸鈉和探究氯水的性質.圖1中:①為氯氣發生裝置;②的試管
(1)用飽和食鹽水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故在①與②之間安裝盛有飽和食鹽水的洗氣瓶,故答案為:盛有飽和食鹽水的洗氣瓶; (2)根據題中信息可知,在加熱條件下,氯氣與濃KOH溶液反應生成氯酸鉀,在常溫以下,氯氣與稀NaOH溶液反應生成次氯酸鈉,二者反應的濃度和溫度都不相同; ③的試管中反判鉛雀應制備次氯酸鈉,氯氣與氫氧化鈉反應速率氯化鈉與次氯酸鈉、水,反應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 反應完畢經冷卻後,②的試管中有大量晶體析出,說明溶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只有M符合,不溶性固體與液體的分離常採用過濾的方法, 故答案為:製取溫度不同、制掘早取時鹼的濃度也不同;Cl2+2NaOH=NaCl+NaClO+H2O;M;過濾; (3)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反應生成的H+使石蕊變成紅色,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將石蕊氧化為無色物質,所以反應現象為先變紅,後褪色, 故答案為: 實驗現象 | 原因 | 紅 | 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酸電離出的H+使石蕊變色 | | 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將其激纖漂白褪色 | .
與實驗室用如下圖裝置配備氯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動化給水裝置
發布:2025-09-12 12:34:39
瀏覽:764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