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飛機主要哪些部件組成各部件作用是什麼
大多數飛機都是由下面六個主要部分組成,即:機翼、機身、尾翼、起落裝置、操縱系統和動力裝置。它們各有其獨特的功用。
一、機身
機身主要用來裝載人員、貨物、燃油、武器和機載設備,並通過它將機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連成一個整體。在輕型飛機和殲擊機、強擊機上,還常將發動機裝在機身內。
二、機翼
機翼是飛機上用來產生升力的主要部件,一般分為左右兩個翼面。
機翼通常有平直翼、後掠翼、三角翼等。機翼前後綠都保持基本平直的稱平直翼,機翼前緣和後緣都向後掠稱後掠翼,機翼平面形狀成三角形的稱三角翼,前一種適用於低速飛機,後兩種適用於高速飛機。近來先進飛機還採用了邊條機翼、前掠機翼等平面形狀。
左右機翼後緣各設一個副翼,飛行員利用副翼進行滾轉操縱。即飛行員向左壓桿時,左機翼上的副翼向上偏轉,左機翼升力下降;
右機翼上的副翼下偏,右機翼升力增加,在兩個機翼升力差作用下飛機向左滾轉。為了降低起飛離地速度和著陸接地速度,縮短起飛和著陸滑跑距離,左右機翼後緣還裝有襟翼。襟翼平時處於收上位置,起飛著陸時放下。
三、尾翼
1、垂直尾翼
垂直尾翼垂直安裝在機身尾部,主要功能為保持飛機的方向平衡和操縱。
通常垂直尾翼後線設有方向舵。飛行員利用方向舵進行方向操縱。當飛行員右用航時,方向舵右們,相對氣流吹在垂尾上,使垂尾產生一個向左的側力,此側力相對於飛機重心產生一個使飛機機頭有偏的力矩,從而使機頭右偏。
同樣,蹬左舵時,方向舵左偏,機頭左偏。某些高速飛機,沒有獨立的方向舵。整個垂尾跟著腳蹬操縱而偏轉,稱為全動垂尾。
2、水平尾翼
水平尾翼水平安裝在機身尾部,主要功能為保持俯仰平衡和俯仰操縱。低速飛機水平尾翼前段為水平安定面,是不可操縱的,其後緣設有升降舵,飛行員利用升降舵進行俯仰操縱。
即飛行員拉桿時,升降舵上偏,相對氣流吹向水平尾翼時,水平尾翼產生附加的負升力(向下的升力),此力對飛機重心產生一個使機頭上仰的力矩,從而使飛機抬頭。同樣飛行員推杯時升降舵下偏,飛機低頭。
超音速飛機採用全動平尾,即將水平安定面與升降舵合為一體。飛行員推拉桿時整個水平尾翼都隨之偏轉。飛行員用全動平尾來進行俯仰操縱。其操縱原理與升降舵相同。某些高速飛機為了提高滾轉性能,在左、右壓桿時,左、右平尾反向偏轉,以產生附加的滾轉力矩,這種平尾稱為差動平尾。
有些飛機的水平尾翼放在機翼前邊,這種飛機叫鴨式飛機。這時放在機翼前面的水平尾翼稱為鴨翼或前翼。也有一部分飛機沒有水平尾翼,這種飛機稱為無尾飛機。現在有些飛機還採用了三翼面的布局方法,也就是說既有機翼前面的前翼,也有機翼後面的水平尾翼。
四、起落裝置
起落裝置的功用是使飛機在地面或水面進行起飛、著陸、滑行和停放。著陸時還通過起落裝置吸收撞擊能量,改善著陸性能。
早期陸上飛機起落裝置比較簡單,只有三個起落架,而且在空中不能收起,飛行阻力大。現代的陸上飛機起落裝置包含起落架和改善起落性能的裝置兩部分,且起落架在起飛後即可收起,以減少飛行阻力。改善起落性能的裝置主要有起飛加速器、機輪剎車、減速傘等。水上飛機的起落架由浮筒代替機輪。
五、控制系統
飛機操縱系統是指從座艙中飛行員駕駛桿(盤)到水平尾翼、副翼、方向舵等操縱面,用來傳遞飛行員操縱指令,改變飛行狀態的整個系統。早期的操縱系統是由拉桿、搖臂(或鋼索)組成的純機械操縱系統。現代飛機在操縱系統中採用了很多自動控制裝置,因而,通常把它稱為飛行控制系統。
六、動力裝置
飛機動力裝置是用來產生拉力(螺旋槳飛機)或推力(噴氣式飛機),使飛機前進的裝置。採用推力矢量的動力裝置,還可用來進行機動飛行。現代的軍用飛機多數為噴氣式飛機。 噴氣式飛機的動力裝置主要分為渦輪噴氣發動機和渦輪風扇發動機兩類。
設計製造
大多數飛機是由公司製造的,目的是為客戶批量生產。小型渦輪螺旋槳飛機的設計和規劃過程(包括安全測試)可持續長達四年,而大型飛機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在此過程中,確定了飛機的目標和設計規范。首先,建築公司使用圖紙和方程、模擬、風洞測試和經驗來預測飛機的行為。公司使用計算機來繪制、規劃和進行飛機的初始模擬。然後在風洞中測試飛機全部或某些部分的小型模型和模型,以驗證其空氣動力學特性。
當設計通過這些過程時,該公司構建了數量有限的原型用於地面測試。航空管理機構的代表經常進行首飛。飛行測試繼續進行,直到飛機滿足所有要求。然後,國家航空管理公共機構授權該公司開始生產。
在美國,該機構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在歐盟是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在加拿大,負責和授權大規模生產飛機的公共機構是加拿大運輸部。
當零件或組件需要通過焊接連接在一起以用於幾乎任何航空航天或國防應用時,它必須符合最嚴格和特定的安全法規和標准。Nadcap或國家航空航天和國防承包商認證計劃為航空航天工程制定了質量、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全球要求。
運輸公共機構的許可。例如,歐洲公司空客製造的飛機需要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的認證才能在美國飛行,而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飛機需要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批准才能在歐盟飛行。
為了應對機場附近城市地區空中交通增長造成的雜訊污染增加,法規已導致飛機發動機的雜訊降低。
業余愛好者可以自行設計和建造小型飛機。其他自製飛機可以使用預先製造的零件套件組裝成基本飛機,然後必須由製造商完成。
很少有公司大規模生產飛機。然而,為一家公司生產一架飛機實際上是一個涉及數十家甚至數百家其他公司和工廠的過程,這些公司和工廠生產進入飛機的零件。例如,一家公司可以負責起落架的生產,而另一家公司則負責雷達。
此類零件的生產不限於同一個城市或國家;就大型飛機製造公司而言,此類零件可能來自世界各地
零件被送到飛機公司的主要工廠,生產線就在那裡。在大型飛機的情況下,可以存在專用於飛機某些部件組裝的生產線,尤其是機翼和機身。
完成後,將對飛機進行嚴格檢查以尋找缺陷和缺陷。經檢查員批准後,飛機將進行一系列飛行測試,以確保所有系統都正常工作並且飛機操作正常。通過這些測試後,飛機就可以接受「最終修飾」(內部配置、噴漆等),然後就可以為客戶做好准備了。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飛機
㈡ 飛機主要哪些部件組成各部件作用是什麼
一,飛機的原理飛行
飛機是重於空氣的飛行器,當飛機飛行在空中,就會產生作用於飛機的空氣動力,飛機就是靠空氣動力升空飛行的。
二,飛行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功用
到目前為止,除了少數特殊形式的飛機外,大多數飛機都由機翼、機身、尾翼、起落裝置和動力裝置五個主要部分組成。
1.
機翼——機翼的主要功用是產生升力,以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同時也起到一定的穩定和操作作用。在機翼上一般安裝有副翼和襟翼,操縱副翼可使飛機滾轉,放下襟翼可使升力增大。機翼上還可安裝發動機、起落架和油箱等。不同用途的飛機其機翼形狀、大小也各有不同。
2.
機身——機身的主要功用是裝載乘員、旅客、武器、貨物和各種設備,將飛機的其他部件如:機翼、尾翼及發動機等連接成一個整體。
3.
尾翼——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動的升降舵組成,有的高速飛機將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合為一體成為全動平尾。垂直尾翼包括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動的方向舵。尾翼的作用是操縱飛機俯仰和偏轉,保證飛機能平穩飛行。
4.起落裝置——飛機的起落架大都由減震支柱和機輪組成,作用是起飛、著陸滑跑,地面滑行和停放時支掌飛機。
5.動力裝置——動力裝置主要用來產生拉力和推力,使飛機前進。其次還可為飛機上的其他用電設備提供電源等。現在飛機動力裝置應用較廣泛的有:航空活塞式發動機加螺旋槳推進器、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和渦輪風扇發動機。除了發動機本身,動力裝置還包括一系列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的系統。
*飛機上除了這五個主要部分外,根據飛機操作和執行任務的需要,還裝有各種儀表、通訊設備、領航設備、安全設備等其他設備。
㈢ 輪式起落架由哪些部分組成
【直升機起落裝置的分類】 在陸地上使用時,直升機起落裝置有輪式起落架和滑橇式起落架兩種。如果要求直升機具備在 水面起降或應急著水迫降能力,一般要求有水密封機身和保證橫側穩定性的浮筒,或應急迫降浮筒。對於艦載直升機,還需裝備特殊著艦裝置,如拉降設備等。現詳述如下:
1、輪式起落架缺棚: 和固定翼飛機相似,直升機輪式起落架由油氣式減震器和橡膠充氣機輪組成。優點是可以收放,有利於減小飛行阻力;地面滑行、移動方便,對起降地點有很好的適應性。缺點是結構較復雜,重量較大,容易損壞;不適合小型直升機使用。
2、滑橇式起落架:優點是結構簡單,重量輕;可靠性肢搭高,不易損壞。缺點是無法收放,容易增大阻力;地面滑行、移動不便,且對起降地點適應性差;不適合大中型直升機。
3、浮筒式起落架:主要用於水上降落,可以看作滑橇式的衍生。
【直升機起落裝置】是直升機上用於地面停放時支撐重量和著陸時吸收撞擊能量的部件。主要作用是吸收在著陸時由於有垂直速度而帶來的能量,減少著陸時撞擊引起的過載,以及保證在整個使用過程中不發生「地面共振」。此外,起落裝置往往還用來使直升機具有在地面運動的能力,減少滑行時由於地面不平而產生的撞擊與顛簸。
直升機起落架減展器除了具有吸收伏飢則著陸能量、減小撞擊等功能以外,還需要通過減震器彈性和阻尼的配置消除「地面共振」。為了在所有使用狀態減震器都能提供阻尼,消除「地面共振」的發生,直升機上普遍採用雙腔式減震器。
㈣ 起落架詳細資料大全
起落架是飛機下部用於起飛降落或地面(水面)滑行時支撐飛機並用於地面(水面)移動的附屬檔案裝置。起落架是唯一一種支撐整架飛機的部件,因此它是飛機不可分缺的一部份;沒有它,飛機便不能在地面移動。當飛機起飛後,可以視飛行性能而收回起落架。
㈤ 飛機的翅膀叫什麼名字
飛機的翅膀叫機翼。
翼主要是指飛行動物的翅膀,但是飛機是由人類製造出來的飛行器械,而且飛機的翅膀發生的作用與飛行動翅膀的作用是不同的,為了區別這兩種不同我們把飛行動物的叫做翅膀把飛機的叫做機翼。
機翼是飛機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裝在機身上。其最主要作用是產生升力,與尾翼一起形成良好的穩定性與操縱性。另外可以在機翼內部裝載彈葯、設備和油箱,在機翼上可以安裝起落架、發動機、懸掛導彈、副油箱以及其他外掛設備。
飛機的各部位名稱
1、機翼
機翼—主要功用是產生升力,以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同時也起到一定的穩定渣緩悶和操作作用。
在機翼上一般安裝有副翼和襟翼,操縱副翼可使飛機滾轉,放下襟翼可使升力增大。機翼上還可安裝發動機、起落架和油箱等。
2、機身
機身—主要功用是裝載乘員、旅客、武器、貨物和各種設備,將飛機的其他部件如:機翼、尾翼及發動機等連接成一個整體。
3、尾翼
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動的升降舵組成,有的高速飛機將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合為一體成為哪培全動平尾。垂直尾翼包括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動的方向舵。尾翼的作用是操縱飛機俯仰和偏轉,保證飛機能平穩飛行。
4、起落裝置
起落裝置—飛機的起落架大都由如彎減震支柱和機輪組成,作用是起飛、著陸滑跑,地面滑行和停放時支撐飛機。
5、動力裝置
動力裝置—動力裝置主要用來產生拉力和推力,使飛機前進。其次還可為飛機上的其他用電設備提供電等。
㈥ 誰能跟我講解飛機上的各部件作用
超輕型飛機-蟋蟀
蟋蟀的原型機(注冊號F-WTXJ)裝有兩台137cc的單缸二沖程Rowena6507J發動機,單台重6.5公斤,輸出功率9馬力。作為當時最小的雙引擎飛機,蟋蟀的載重比是最高的,有效載荷達空重的1.7倍!由於特殊的設計使得整架飛機的拆裝只要5分鍾,其極小的尺寸和重量也便於運輸。
蟋蟀的首飛是在1973年7月19日,是由有12000小時飛行經驗的68歲老飛行員Robert Buisson試飛的,在15天的時間里共試飛了13個小時,動作包括了橫滾、急上升轉彎、半滾倒轉、倒飛等特技動作!試飛中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20公里/小時。試飛得出飛機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和操縱性,飛行員不需要特殊的技術就可以駕駛。難得的是蟋蟀操縱起來象一架單發飛機,它的單發飛行性能特別棒,這主要得益於發動機裝配很一致、座艙蓋巧妙的避開了螺旋槳的滑流,而且尾翼的設計使得單發停車時不會帶來危險的操縱問題(眾所周知,雙發飛機單發停車後的橫側操縱很麻煩)。當把一台發動機的油門收到最後,手腳松開桿舵,蟋蟀只會緩慢的進入柔和的轉彎。
以下是蟋蟀的一些詳細資料:
類型:
雙發單座微型飛機,最大使用載荷+10g,-5g
機翼:
懸臂式矩形下單翼,翼型相對厚度21.7%(按弦長48厘米算,最大厚度在10.4厘米),機翼上反角4度,翼根安裝角1度,翼尖-30秒,無後掠角。機翼為單梁盒型結構,主梁是兩塊緣條鉚接在一塊腹板上,均為AU4G鋁製作,梁沿翼展方向帶一定的扭轉角,一端是類似滑翔機上的「叉舌」,用來和機身快速連接(只需2分鍾)。翼肋是由Klegecell(一種聚胺酯泡沫塑料)切割而成,總共70塊。蒙皮是單塊的AU4G鋁板,前緣是預成型的(直接蒙是很困難的),之後被粘接到翼肋和樑上。每塊機翼的兩端各是一個鋁翼肋。在機翼的後緣連接了兩塊全展長的襟副翼(用作襟翼時上偏5度,下偏30度;用作副翼時上偏8度下偏5度),為無梁硬殼式結構,每塊有4個金屬翼肋(兩端和兩個連接處各一個),全展長填充了20%弦長的Klegecell泡沫塑料,每塊襟副翼在根部都有一個球型連接用來和操縱系統相接。除了帶翼尖副油箱的改型有一根鋁輸油管貫穿翼盒外,沒有操縱剛索或連桿通過。
尾翼:
懸臂式T型尾翼,包括一塊帶後掠角的垂尾和一塊平直矩形 全動平尾,結構都類似機翼結構,沒有調整片;平尾是硬式連桿操縱,而方向舵則是軟式剛索操縱。平尾的載荷感覺由一根彈簧繩提供。
機身:
簡單的全金屬盒型結構,分前後兩段,後段的截面呈倒三角形,前段則是矩形,前後兩段通過四個角片連接在一起;機身中粘接有Klegecell泡沫塑料的加強隔框;AU4G的骨架在機翼、起落架、尾翼、發動機支桿等連接處都有接頭。
起落架:
不可收放的前三點式,前輪裝在一個彈簧減震器上,並且與方向舵操縱系統相連。主輪裝在玻璃鋼制的懸臂式支柱上。主輪尺寸為210-70,前輪為200-50,剎車為炭片盤式。三個輪子都裝有整流罩(原型機沒有)。
動力裝置:(適用MC-12)
兩台單缸二沖程活塞發動機,單台排量120cc,最大輸出功率12hp/5300rpm,重量9公斤,驅動一副雙葉螺旋槳,薄膜式化油器准許飛機倒飛;油箱裝在機身中。後來的改型裝有各類發動機,甚至噴氣發動機!
座艙:
巨大的透明座艙蓋向右打開,左座艙壁上有通風口,沒有加溫裝置。
尺寸:
翼展(有或沒有副油箱): 4.90米
翼弦(包括襟副翼,等長): 0.63米
翼弦(不包括襟副翼,等長): 0.48米
機翼總面積: 3.10平方米
展弦比: 7.75
機長: 3.91米
機高: 1.20米
平尾展長: 1.55 米
主輪距: 1.10 米
前主輪距: 1.15 米
螺旋槳直徑: 0.75米
螺旋槳中心距: 0.95米
座艙
長: 1.30米
最大寬度: 0.55米
最大高度: 0.82米
重量:
空重: 75公斤
最大起飛著陸重量: 180公斤
主油箱載油量: 20公升
副油箱載油量: 24公升
最大翼載: 58.1公斤/平方米
最大功載: 10.06公斤/千瓦
性能:
最大允許速度: 293公里/小時
最大平飛速度: 220公里/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75%功率): 195公里/小時
失速速度:
襟翼放下: 77公里/小時
襟翼收上: 93公里/小時
海平面最大爬升率: 336米/分鍾
單發海平面最大爬升率: 80米/分鍾
升限: 4600米
起飛滑跑距離: 170米
㈦ 遙控飛機主要組成部分在飛行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遙控飛機的飛行原理是根據空氣動力學來設計的,在設計的時候要遵守這三個守恆定律.質量守恆是只有在氣體的速度高至必須考慮相對論效應時此定律才會失效。動量守恆由牛頓第二定律推導可得。能量守恆在不考慮粘性時,即機械能守恆;在必須考慮粘性的情況下,即機械能和熱能的守恆。這樣方可保證飛機在空中能保持不下落的狀態,大多數遙控飛機都是由機翼、機身、尾翼、起落裝置和動力裝置五個主要部分組成.這五個部分在飛行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1. 機翼—機翼的主要功用是產生升力,以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同時也起到一定的穩定和操作作用。在機翼上一般安裝有副翼和襟翼,操縱副翼可使飛機滾轉,放下襟翼可使升力增大。不同用途的飛機其機翼形狀、大小也各有不同。 2. 機身—機身的主要功用是裝載乘員、旅客、武器、貨物和各種設備,將飛機的其他部件如:機翼、尾翼及發動機等連接成一個整體。 3. 尾翼—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動的升降舵組成,垂直尾翼包括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動的方向舵。尾翼的作用是操縱飛機俯仰和偏轉,保證飛機能平穩飛行。 4.起落裝置—飛機的起落架大都由減震支柱和機輪組成,作用是起飛、著陸滑跑,地面滑行和停放時支撐飛機。 5.動力裝置—動力裝置主要用來產生拉力和推力,使飛機前進。
㈧ 民航客機起落裝置大多都是可收放式的對嗎
飛機起落架系統簡介;起落架是飛機的重要部件,用來保證飛機在地面靈活運;後三點式起落架具有以下優點:(1)在飛機上易於裝;時的姿態與地面滑跑、停機時的姿態相同;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缺點:(1)在大速度滑跑時,遇;(3)在起飛、降落滑跑時是不穩定的;前三點式起落架的主要優點有:1)著陸簡單,安全可靠;接地時,作用在主輪的撞擊力使迎角急劇減小,因而不;2)前起落架。
起落架是飛機的重要部件,用來保證飛機在地面靈活運動,減小飛機著陸撞擊與顛簸,滑行剎車減速;收上起落架減小飛行阻力,放下支持飛機。本文將簡要介紹現代民用飛機起落架的組成及工作。 一、起落架的作用 起落架就是飛機在地面停放、滑行、起飛著陸滑跑時用於支撐飛機重力,承受相應載荷的裝置。概括起來,起落架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四個: 1、承受飛機在地面停放、滑行、起飛著陸滑跑時的重力; 2、承受、消耗和吸收飛機在著陸與地面運動時的撞擊和顛簸能量;3、滑跑與滑行時的制動;4、滑跑與滑行時操縱飛機。二、起落架的配置形式 起落架的布置形式是指飛機起落架支柱(支點)的數目和其相對於飛機重心的布置特點。目前,飛機上通常採用四種起落架形式: 1、後三點式:這種起落架有一個尾支柱和兩個主起落架。並且飛機的重心在主起落架之後。後三點式起落架的結構簡單,適合於低速飛機,因此在四十年代中葉以前曾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這種形式的起落架主要應用於裝有活塞式發動機的輕型、超輕型低速飛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