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CO和CO 2 的分離和乾燥.現只有稀鹽酸、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按要求填寫下
要將CO和CO 2 分離,可在甲中裝有NaOH溶液,用來吸收CO 2 ,先分離出被乙中濃硫酸乾燥過的純凈內的CO,所容以關閉b,打開a,混合氣體進入甲裝置,CO與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可分離出 被乙中濃硫酸乾燥過的純凈的CO;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在甲中反應生成碳酸鈉,要得到CO 2 ,可在丙中盛放稀鹽酸,然後關閉活塞a,打開b,從丙處加入稀鹽酸,稀鹽酸與碳酸鈉可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又可分離出被乙中濃硫酸乾燥過的純凈的CO 2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故答案為: CO;稀鹽酸;關閉a,打開b;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
『貳』 實驗室可用如右圖裝置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進行分離和乾燥
(1)NaOH溶液
濃H
2
SO
4
稀H
2
SO
4
(2)CO
b
a
CO
2
+2OH
-
====CO+H
2
O
(3)CO
2
a
b
CO+2H
+
====H
2
O+CO
2
↑
解析:
要分離CO與CO
2
,題中提供的分專離裝置屬是一個洗氣裝置,即混合氣體要從溶液中通過來進行分離。考慮到CO屬不成鹽化合物,因此題中溶液的作用應該是先把CO
2
吸收,讓CO通過,則甲裝置中廣口瓶中所盛溶液應是能吸收CO
2
的溶液。從提供試劑中可選出NaOH溶液,這樣,當混合氣體通過NaOH溶液(此時應關閉b)時,CO
2
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Na
2
CO
3
而被吸收,CO逸出,乙廣口瓶顯然是為氣體乾燥設置的,應用濃H
2
SO
4
。
當混合氣體中的CO被分離出去以後,CO
2
也完全轉變成了Na
2
CO
3
,要讓其重新釋放,根據Na
2
CO
3
的性質,還需選出一種酸才行,可從提供試劑中選出稀H
2
SO
4
,使之與Na
2
CO
3
反應,釋放出CO
2
,此時應關閉a,稀H
2
SO
4
置於分液漏斗中。
『叄』 在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CO和CO2的分離和乾燥.現只有稀鹽酸、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按要求填寫下...
根據你源的敘述可知裝置應是如上圖。
應先關閉b,再打開a,乙中排出氣體CO.
若獲得另一種氣體,丙中盛放的溶為稀鹽酸,操作為關閉鐵夾a,打開活塞b,此刻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分析:因為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而一氧化碳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所以先將混合氣體通過氫氧化鈉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然後將氣體通過濃硫酸可得到純凈的一氧化碳,然後關閉鐵夾a,打開活塞b,向甲中滴入稀鹽酸,稀鹽酸與生成的碳酸鈉反應生成了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從而得到二氧化碳。將混合氣體分離。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肆』 在實驗室里可按如圖所示的裝置來乾燥和收集氣體R,多餘的氣體用水進行吸收,則R是() A.Cl 2
該裝置來的收集裝置是利用向下排空源氣法收集,則收集的氣體密度小於空氣密度,且和氧氣不反應,尾氣處理裝置中用水吸收氣體,說明該氣體極易溶於水, A.氯氣密度大於空氣,應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A錯誤; B.一氧化氮和氧氣能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故B錯誤; C.甲烷的密度小於空氣,且和氧氣、水不反應,所以尾氣不能用水吸收,故C錯誤; D.氨氣的密度小於空氣,常溫下和氧氣不反應,且具有溶於水,所以可以用水吸收尾氣,故D正確; 故選D. |
『伍』 在實驗室中可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來製取乾燥的氨氣 (1)寫出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
(1)2NH 4 Cl+Ca(OH) 2 ![]() (2)三角錐;鹼石灰 (3)使收集到的NH 3 更純凈 (4)合理;①O 2 從a管通入,NH 3 從b管通入;②O 2 ;NH 3 ;O 2 的密度比空氣大,NH 3 的密度比空氣小,先通入O 2 後通入NH 3 是為了使NH 3 在純氧中點燃。 |
『陸』 實驗室可用如圖所示裝置將CO2和CO進行分離和乾燥
當然可以,如果題目規定一定要寫化學式,就不能寫稀鹽酸。
『柒』 實驗室中可用如圖裝置來製取乾燥的氨氣。 (1)寫出A處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