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①完成平衡摩擦力的相關內容:(i)取下砂桶,把木板不帶滑輪
①平衡摩擦力時,取下砂桶,把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墊高,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若小車拖著紙帶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摩擦力得到平衡. 從紙帶上看出,相等時間內位移越來越大,知小車做加速運動,需減小木板的傾角,直至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紙帶上打出的點跡間隔均勻,說明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②每打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所以相鄰的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 小車通過C點的速度v c =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 2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 CD -x AB =2a 1 T 2 x DE -x BC =2a 2 T 2 為了更加准確的求解加速度,我們對三個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解得:a=6.22m/s 2 . 故答案為:①(i)輕輕推動 (ii)減小,間隔均勻; ②1.24,6.22 |
B. 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採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量用M表示,鉤碼P的質量
(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整體的加速度a=
mg |
m+M |
mg | ||
1+
|
F |
M |
C. 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圖為實驗裝置示意圖. (1)除圖中所示儀器外,還需要下列哪些儀器
(1)因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本身可以記錄時間,故不用秒錶;電源應採用低壓交迴流電流答;需要用天平稱質量;通過刻度尺測出長度來算出加速度大小. 故選:BDF (2)A、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認為繩子的拉力F等於鉤碼的重力mg,而在小車運動中還會受到阻力,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平衡摩擦力.具體的方法是適當墊高長木板無滑輪的一端,使未掛鉤碼的小車恰能拖著紙帶勻速下滑,故A正確. B、根據實驗原理可知,重力的下滑分力等於滑動摩擦力,因此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後,都不會影響平衡條件,所以不要每次平衡摩擦力的,故B錯誤. C、為了使沙與沙桶的總質量接近小車的合力,因此盡量使沙與沙桶的總質量比小車質量小得多,故C正確; D、同一條件下多打幾條紙帶,目的是求平均值,故D正確. 故選ACD. (3)A、圖象過原點,恰好平衡摩擦力,木板高度合適,故A錯誤; B、在拉力較大時,圖象發生彎曲,這是由於小車質量沒有遠大於砂桶質量造成的,故B錯誤; C、a-F圖象在a軸上有截距,是由過平衡摩擦力造成的,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墊的過高,故C正確; D、圖象在F軸上有截距,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故D錯誤; 故選C. |
D. ①圖1所示示為探究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該裝置由氣墊導軌、兩個光電門、滑塊和沙桶等組成.光電門可
①A、光電門可以測出滑塊分別通過兩個光電門的瞬時速度,導軌標尺可以測出兩個光電門間的距離,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求解加速度.故A正確.
B、用該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時,要保證拉力近似等於沙桶的重力,必須滿足M≥m,故B正確.
C、該裝置中滑塊所受的合力不是重力,所以機械能不守恆,不可以用該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故C錯誤.
D、用該裝置光電門可以測出滑塊分別通過兩個光電門的瞬時速度,滿足M≥m,滑塊的合力就近似等於沙桶的重力,導軌標尺可以測出兩個光電門間的距離,這樣就可以求出拉力做功,可以驗證動能定理.故D錯誤.
故選AB.
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mg=(m+M)a則a=
mg |
m+M |
M |
M+m |
mg |
M |
1 |
M |
M |
M+m |
1 |
M |
E. (1)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①在平衡摩擦力時,先取下砂桶,將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墊
(1)①在平衡摩擦力時,先取下砂桶,將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墊高,讓打點專計時器接交流電源,然後屬 輕輕推動小車,讓小車拖著紙帶運動.如果打出的紙帶如圖1右所示,則應減小木板的傾角,反復調節,直到紙帶上打出的點跡間隔均勻,平衡摩擦力才算完成.
②由圖可知,五點對應的刻度分別是1.00cm、3.00 cm、5.20 cm、7.60 cm、10.20cm,
根據運動學公式得:△x=at2,
a=
△x |
T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