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液壓提升裝置 原理
利用液體壓力傳遞的性質,根據液面平衡、壓強相等原理,衡量得出質量的大小。液壓原理在一定的機械、電子系統內,依靠液體介質的靜壓力,完成能量的積壓、傳遞、放大,實現機械功能的輕巧化、科學化、最大化。利用液壓原理,可以構建液壓傳動系統,也可以構建液壓控制系統。液壓迴路的基本機能在於以液體壓力能的形式進行容易控制的能量傳遞。
元件分類
正確地使用和維護液壓系統,有賴於對流體特性和機械元件功能的透徹理解。要想操作和維護好一個液壓系統,從事該領域工作的人們必須具備一些流體動力的基礎知識,同時也需要熟悉組成液壓系統的七類基本元件。
許多液壓系統看似極其復雜,但實際上,它們的基本設計原理相當簡單。不管一個液壓系統的復雜程度如何,每個系統都無外乎由七類基本元件組成:
1、存儲油液的油箱;
2、用來傳遞流體動力的管路;
3、將輸入動力轉化為流體動力的液壓泵;
4、調節壓力的壓力控制閥;
5、控制流體流動方向的方向控制閥;
6、調節速度或流量的流量控制裝置;
7、將液壓能轉化為機械能的執行元件。
特點
從能量傳遞方面看:液壓技術大致處於機械式能量傳遞和電氣式能量傳遞之中間位置。
從傳動特性方面看:機械傳動和液力傳動裝置可以說有固定的特性,與此相反,液壓傳動裝置和電氣傳動裝置相同,具有無級變速裝置的特性,除了恆功率外,還容易實現恆速和恆轉矩等特性。
液壓技術的這種特點,一般可以歸納如下:
(1)容易進行無級變速,變速范圍廣,即能在很寬的范圍內很容易地調節力與轉矩;
(2)控制性能好,即力、速度、位置等能以很高的響應速度正確地進行控制。另外,對於電氣,機械等其它的控制方式具有很好地適應性,特別是和電氣信號處理相結合,可得到優良的響應特性;
(3)動作可靠,操作性能好;
(4)結構和特性上具有適度的柔性;
(5)可以用標准元件構成實現任意復雜機能的迴路。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在於用容積式元件作能力轉換器即液壓泵和液壓執行器,用富有潤滑性的油(液壓油)作為工作介質。液壓技術的一般缺點也與液壓油有關。
❷ 機械設計方面畢業論文例文參考
隨著社會的進步,工業的發展,我國機械製造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機械設計方面畢業論文例文參考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淺析大型機械駕駛室減振設計
摘要:本文概述了工程機械減振技術的發展概況,並以大型機械的駕駛室減振設計為背景,探討了發動機懸置設計的基本原則,並對發動機減振的布置的力學特性進行分析,最後提出了以駕駛室模態試驗為基礎來檢驗現有類型的駕駛室的結構弱點檢驗和構件加強的方法。
關鍵詞:機械 駕駛室 減振設計
1、概述
工程機械在水利工程、道路施工、礦山等場合得到大量的使用,其性能的可靠性直接影響到工程建設的正常開展。這類機械的設計時通常採用靜態設計,設計理念上更多的是考慮機械的強度、耐久性等和機械的工作性質直接相關因素。但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國產的大型工程機械普遍存在著施工過程中振動過大的問題,這將間接影響設備的抗疲勞特性和操作人員的舒適性和操作的穩定性。
由於工程機械的工作環境惡劣,車體結構的振動問題更加明顯,直接影響到駕駛員的舒適性和駕駛的安全性。因此對於大型工程機械而言,控制車體振動尤其是駕駛室的振動,尋求有效的減震設計方法,對於提高駕駛員的舒適度和車體駕駛室構件的疲勞壽命都是有重要意義的。大型工程機械的振動控制問題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本文將這一問題縮小到駕駛室的減振設計上,主要通過發動機懸置位置的優化設計,以及基於模態分析和被動隔振理論來降低駕駛室的振動效應。
早期的汽車發動機減振方法是利用硫化橡膠,但硫化橡膠在耐油和耐高溫方面表現不夠理想。20世紀40年代設計出了液壓懸置裝置來降低發動機的振幅,並取得了較好的使用效果。但液壓懸置減振裝置在高頻激勵下會出現動態硬化的問題,已經逐漸不適應汽車發動機減振的要求。
上述幾類減振方式都屬於被動減振技術,在此基礎上,隨著發動機減振技術的進步,半主動減振技術開始應用到發動機減振中,這類減振技術的代表作是半主動控制式液壓懸置裝置,這類減振技術的應用最為廣泛。盡管後來又出現了由被動減振器、激振器等所構成的主動減振技術,這一技術能夠較好的實現降噪性能,但結構非常復雜,在惡劣工作環境下的工程車輛較少使用。
在工程車輛駕駛室的舒適度設計方面,主要所依據的是動態舒適性理論,用以評價駕駛人員在駕駛室振動的條件下對主觀舒適程度。從駕駛員所承受的振動來源來看,主要是受發動機的周期性振動和來自於路面的隨機激勵。其傳遞機理較為復雜,跟發動機、駕駛室、座椅等的減振都有關系。因此為便於分析,本文中只針對駕駛室的減振問題展開研究。
2、大型工程機械駕駛室的減振設計
如前文所述,駕駛室的振源激勵主要來自於路面和發動機及其傳動機構。來自於路面的振源激勵具有很大的隨機性,要進行理論分析非常困難。加之在需要使用大型工程機械的場合機械的運動速度一般都較慢,隨之產生的路面激振頻率較低。因此相比之下,大型機械的發動機在運行時一直都處在高速運轉狀態,由此產生的激振頻率很高,也更容易導致構件的疲勞損壞,實踐證明發動機及其附件的疲勞損壞主要是由發動機周期激振力產生的交變應力引起的。從物理背景來看,工程機械的駕駛室所受到的振動激勵主要來從車架傳遞到台架,駕駛室的振動行為屬於被動響應。為了便於分析,將駕駛室的隔振系統進行簡化,以單自由度彈簧阻尼系統來對駕駛室受到振動激勵過程進行分析。
2.1發動機的懸置設計
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的振動原因主要是不平衡力和力矩,這類振動不僅會引起車架的的振動,也會形成較強烈的雜訊,不僅會影響到構件的使用壽命也會影響駕駛員的舒適度。要緩解發動機振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採用懸置的設計方式是比較有效的途徑,其實現方式是在動力總成和車架之間加入彈性支承元件。懸置設計方式的理論基礎是發動機解耦理論,通過解除發動機六個自由度解耦,改變發動機的支撐位置,從而實現發動機自由度間振動耦合的解除。
此外,需要配合使用解除耦合後的各自由度方向的剛度與相應的阻尼系數,但應注意在解耦之後振動最強的自由度方向的共振控制,可應用主動隔振理論來確定減震器的剛度和阻尼系數。採用合適的剛度和阻尼系數的目的在於控制發動機懸置系統的減振區域。
具體到懸置設計的細節方面,主要是確定發動機支撐的數目和相應的布置位置。在考慮發動機動力總成懸置系統的支撐數目時,考慮的因素包括承重量和激振力兩大類。在設計時通常都會依據車輛類型的不同選擇三點或者四點支撐方式。對於大型機械而言,在實踐中一般都會採用四點支撐的方式,本文中作為算例的發動機屬於某型重型挖掘機的發動機。因此採用經典的四點支撐。其支撐位置選擇在飛輪端和風扇端,上述兩個位置分別設置兩個對稱的支撐點,採用支撐對稱的目的在於後期解耦方便。從布置的方式上看,主要有平置、匯聚和斜置三種典型布置方式,具體採用哪種方式取決於發動機周圍附屬配件的布局方式以及車架所能提供的空間有關。本文中不重點討論減振支撐的布置方式,因此仍然採用平置式的減振布置方式。
2.2懸置系統的動力學分析
為減少研究成本,在支撐的材料上選用橡膠減振器。由前節所述,由於採用的是四個平置式的橡膠減震器,因此可以在進行力學分析時將其簡化為三個互相垂直的彈簧阻尼系統,從而可以構建一個發動機主動隔振的力學模型。
2.3駕駛室模態試驗
在上述基本力學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採用駕駛室模態試驗的方法來檢驗整個駕駛室的減振效果,其目的在於掌握駕駛室的動態特性和找出駕駛室結構上的薄弱部位,同時以試驗為基礎還可以調整駕駛室減震器的系數匹配,減小駕駛室的整體振動響應。在試驗時以快速傅里葉變換為以及,測量激振力和振動響應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到二者之間的傳遞函數,而模態分析的目的是通過實現來實現傳遞函數的曲線擬合和確定結構的模態參數。本試驗中採用LMS模態測試分析軟體,駕駛室所受的激振用力錘激振器來模擬。
在試驗時用力錘敲擊駕駛室從而製造出1-200HZ脈沖信號。通過記錄下在不同激振頻率下駕駛室結構的反應來確定駕駛室各個構件的強度,以及應該避免的激振頻率。在得到這些基礎數據後可為後續的駕駛室減振設計的選擇懸置系統的減振區域的臨界值,使得駕駛室所有構件的固有頻率都能夠位於減振器的減振區域內,從而起到抑制駕駛室結構的振動響應。
參考文獻
[1]司愛國.輪式裝載機行駛穩定系統開發與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王敏.輕卡動力總成懸置系統的隔振性能[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淺談機械的可靠性設計
【摘要】本文主要敘述機械可靠性設計的一些基本內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分析了機械可靠性的優化設計,以及重點的分析了機械可靠性設計的穩健設計,希望能夠對我國的機械可靠性設計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機械可靠性設計;發展沿革;優化設計;穩健設計
引言: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出現了可靠性設計思想,這種思想主要是將安全度作為主題所研究的可靠性理論,這項技術出現後在理論學術界以及實際工程界都有了很大的關注度,相關的理論以及方式也是不斷的出現。比如:M onte C arlo 模擬法 、矩方法和以矩方法為基礎的可靠性理論、響應面法、支持向量機法 、最大熵方法、隨機有限元法和非概率分析方法等這些理論設計到了靜強設計、疲勞強度設計、有限壽命設計的各個方面,對於結構系統、機構系統、震動系統等有這可靠性的研究。
1.機械可靠性設計的概述
在產品質量中可靠性是其最為主要的指標以及最重要的技術指標,工程界對於這一點也是越來越重視。在產品的設計、研製、裝配、調試等各個環節中可靠性都有著一定的關聯性,所以說在概率統計理論的基礎上要加大其的推廣認識,這樣對於原本傳統的相關問題能夠很好的解決點,同時將產品質量提升上去而且使得產品成本有所降低。經過多年的發展,可靠性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機械可靠性以及設計方式出現了很好的種類,但是就具體的實質來說,大致的分為數學模型法以及物流原因方式兩種。
數學模型法就是通過某種實驗數據所得概率統計為基礎,逐漸的劃分為兩點,第一點為時間范疇中所涉及的量是可靠性質的,也是就是說因為依據某種規律在時間變動下,疲勞壽命以及耗損失都是在一定的范圍之內的;第二種為,將某種偶然因素所發生結果所表現的可靠性,主要是因為不定期所出現的偶然因素所波動的,都是通過概率可靠性對於隨機事件計算的,也會發展為兩個方面:第一種是對模型法或者相關擴展方式,這樣的方式主要是對於產品實效原因產生與產品上應力大於產品本身的強度,所以說應力概率是低於可靠度強度的,第二種為隨即過程中或者是隨機場不超出規定水準的概率。
2.可靠性優化設計
2.1可靠性優化設計的基本理論
無論是什麼樣的機械產品,在最開始的方案構建到後期的生產製造實施,都是需要經過一個設計過程的,但是現在計算不斷發展,新的知識、新的材料、新的手工藝、新的會計不斷的出現,使得機械產品日益在完善,這就是所謂的知識成就了技術、技術成就了產品時間。使得研究的時間越來越短,但是結構確實越來越復雜,這樣的情況下顧客對於產品功能、性能、質量、或者是相關服務都有著很大的要求。
這樣的趨勢下,對於設計整個過程要加大進度,設計周期要縮短。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設計是不是能夠完善來說,產品的力學性能或者是使用價值、製造成本都是有著一定行的影響的,但是對於產品企業的工作質量或者是僅僅效果也是有著相對影響的,所以說,如何將設計質量提升上去,設計理論怎麼發展下去,設計技術怎麼做到更好,設計過程怎麼才能加快嫉妒,都是現在機械設計中所研究的重要問題。
60年代的時候是機械優化設計發展最為迅速的時候,將數學規劃以及計算機技術這兩種結合在一起。所謂的數學規劃理念在現在已經是不斷的成熟起來,計算機技術也是高速的發展和廣泛的使用中,在工程設計中為最普遍使用優化設計提供相關理論以及方式。
國家能源以及相關資源的是否被合理使用都受到了產品最佳、最可靠性的問題影響,通過使用最佳或者是最可靠性設計能夠得到小體積、輕質量、節能材料的產品,同時這樣產品有著一定的可靠性,機械產品所進行優化設計的主要目標就是根據一定的預期點或者是安全需要,通過一種最優化的形式將產品展示處理,在進行設計的同時需要將各種載荷隨機性考慮到位,同時不能忽略的是結構參數的隨機性,這兩點對於產品都有著一定性能的影響。
所謂的可靠性優化設計是指質量、成本、可靠度這三方面的,將產品的總體可靠度進行一定的性能約束優化,將所出現的問題合理安全性的相結合,這樣也是在結構布局或者是產品質量有保證情況,使得產品有了最大化的可靠度。
2.2近年來可靠性優化設計發展
最近的30年內,機械設計領域中,因為科技的融入使得現代化設計方式以及相關的科學方式不斷的出現,在可靠性設計或者是優化設計方面一定有著很高的水準,但是就單方面來說,無論是可靠性設計或者是優化設計,都不能很好的將其所具備的巨大潛力展示出來。一點是因為可靠性設計和優化設計是不相同的,在機械產品經過可靠性設計之後,不能將其工作性能或者是參數達到最為優秀的一點,還有一點是因為優化設計所包含的不是可靠性設計,機械產品要是在不可靠性情況下所進行的優化設計,不能保證產品在一定的條件下或者是時間內,能夠將所規定的功能很好的完成,有的時候也許會出現一定的事故,這樣直接都有著經濟損失。
除此之外,因為機械產品有著很多的設計參數,要是對於多個設計參數進行確定的時候,單純的可靠性設計就不是這樣有地位了,所以在進行可靠性優化設計研究的前提下,要將機械產品可靠性要求先保證,同時保證所運行的環境是最佳的工作性能以及參數,將可靠性或者是優化性設計很好的結合在一起,然後在發展研究設計,才能得出最為優秀的設計方式。
2.2關於可靠性的穩健設計
產品質量是企業贏得用戶的關鍵因素 。任何一種產品,它的總體質量一般可分為用戶質量if't-部質量)和技術質量(內部質量)。前者是指用戶所能感受到、見到、觸到或聽到的體現產品優劣的一些質量特性 ;後者是指產品在優良的設計和製造質量下達到理想功能 的穩健性。穩健設計作為一種低成本和高質量的設計思想和方法,對產 品性能、質量和成本綜合考慮,選擇出最佳設計,不僅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而且可以降低成本。在機械產 品設計中,正確地應用穩健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可以使產品在製造和使用中,或是在規定的壽命期 問內當設計因素發生微小變化時都能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 。
結束語:總而言之,對於機械的可靠性設計而言,設計人員應該根據實際,做出最優的設計,只有這樣的設計才能將可靠性或者是優化設計巨大潛力發揮出來,將兩點所具有的優勢已近特長全部發揮出來,才能達到產品最佳以及最可靠點,這樣的設計有著最為先進和最實用的設計特點,才能最好的達到預定的目標,和保證在設計中的機械產品的質量以及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楊為民,盛~興.系統可靠性數字模擬[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0.
[2]謝里陽,何雪法,李佳.機電系統可靠性與安全性設計[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3]閻楚良,楊方飛.機械數字化設計新技術[M ].北京:機械工業 出版.2007.
[4]張義民,劉巧伶.多隨機參數結構可靠性分析的隨機有限元法[J] 東北工學院學報,2012,13(增刊):97.99
[5] 金雅娟,張義民,張艷林,等.任意分布參數的渦輪盤裂紋擴展壽命可靠性分析[J].工程設計學報,2009,l6(3):196-199 .
❸ 工程機械畢業論文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後,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市場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工程機械智慧化發展趨勢
摘要:工程機械智慧化發展趨勢不僅意味著工程機械需改變傳統的運營模式,還需改變機械的運轉操作流程,將其以整合化與智慧化形式融入工程機械工作流程中,從而提高工程機械的工作效率,降低資源損耗,使工程機械能夠高效率完成施工專案要求。本文針對工程機械的智慧化發展趨勢及發展展開探討。
關鍵詞:工程機械;智慧化;發展對策
現代工程技術不僅需要具備整合化條件,還需具備一定的智慧條件。伴隨現代施工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的工程機械技術已難以適應施工專案的規模要求。為了使工程機械能夠適應當前施工專案的發展趨勢,工程機械需改變發展方向,融合目前的科學技術,納入智慧化技術,使工程機械的監控系統、檢測系統、預報系統、維護系統等能夠實現智慧化管理,從而為現代施工專案提供更加高效的施工技術。
1工程機械智慧化發展趨勢現狀
1工程機械智慧化控制技術與單機整合化的發展趨勢。工程機械智慧化控制技術與單機整合化技術主要包括電液控制自動換擋變速器、程式設計控制、無人操作等技術。就我國目前的工程機械智慧化發展趨勢來看,其自動換擋技術在當前的應用更為廣泛。該技術能夠有效提高質量,為工程機械操作技術帶來更多效益,並在技術應用上能夠有效提高技術效能,減少傳統工程機械的工作強度及工作量,對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也有一定的減輕作用。其中,自動換擋裝置主要包含了液壓式及電液式兩種。液壓式的應用模式主要是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將車輛的行駛速度、油門啟動程度等引數轉換為油壓訊號,從而利用油壓訊號來控制汽車的換擋閥,使汽車的換擋閥能夠形成自動化換擋模式。電液式的應用模式能夠把汽車行駛的速度、油門開度等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產生的引數轉換為訊號模式,再將訊號輸入電子換擋控制器中,使電子換擋控制器來控制換擋閥,進而形成自動換擋模式,從而保障車輛行駛的安全性。電液式自動換擋技術能夠與工程機械實現相互相容,是目前工程機械實現電液一體化的重要趨勢,也是創新智慧條件的重要渠道[1]。
2工程機械智慧化監控、維護、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工程機械的智慧監控基本上以電子智慧化為核心。該技術的主要應用是線上監控現場施工遇到的復雜情況,對工程機械執行一系列自動化監控,並對工程機械運轉環節中的故障現象執行遠端診斷及維修。該智慧化工程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針對機械故障現象及現場監控工作進行數字化、智慧化和管理化維護。進入20世紀後,微型計算機開始在全國普及應用。許多國外工程機械企業開始嘗試應用微型計算機,並在多個領域及裝置中開啟實驗環節。經過多年實驗取得一定成果後,工程機械智慧化運營模式開始受到工程機械行業的一致認可,並逐步應用於工程機械的各個領域,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效果。近幾年,許多國外廠家開始在故障資料來源輸出部位及儲存部位上安裝電子監控裝置,以便維修人員能夠在查詢故障因素時,利用故障程式碼的輸出與輸入進行故障分析,從而更准確地找出故障因素及故障型別。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當前在工程機械領域中的智慧化監控應用還比較薄弱,其故障診斷技術及監控技術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且其智慧化監控系統也未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工程機械裝置的發展及完善[2]。
3基於網路機群的智慧化管理。工程機械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當前不同建設專案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以公路施工來說,級別較高的公路路面在施工時,往往需要藉助不同類別的施工機械裝置。同時,很多機械裝置施工過程中具有隨機特徵,使工程專案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無法針對施工專案形成專門的機械配置,致使施工單位在針對專案投入大量的裝置資金時,該機械裝置並未得到有效應用,成為當前我國工程機械應用常常遇到的難題。在面對需要高效能、多型別的施工專案時,該專案在施工裝置上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同時,機群在施工協調上,其由於機械裝置較多,協調能力十分有限,對施工專案的施工質量、進度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施工專案的工程機械機群配置及優化上,需將機群的協同工作進行效益發揮,以此降低施工成本。近幾年,在我國工程施工頻繁出現問題後,已有專門的研究人士開始進行大量研究。雖然在工程機械上取得了許多理論成果,但至今還未有科學的完善手段。因此,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其理論成果還未得到有效應用。當前,以網路機群作為工程智慧管理及整合控制是當前工程專案建設繼續完善的問題。這項裝置部件能夠有效優化機群的配置模式,還能對施工進度進行智慧化管理,對施工專案的施工進度及質量都有保障作用[3]。
2工程機械智慧化發展對策
1技術綜合利用。面對當下施工專案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其單一的機械裝置配置已無法滿足當前專案的建設需要。為了使現代工程機械能夠滿足多元化的施工專案需求,我國工程機械需擴大應用范圍,並針對數字化技術、智慧技術、網路技術等技術進行協調設定,將其進行綜合利用,以此改變傳統工程機械的應用模式及范圍,使工程機械向綜合方向發展。在工程機械智慧化技術的綜合利用方面,工程機械需將控制系統與整合系統技術進行雙向控制,以使該技術在智慧化發展中形成核心技術及單元技術。綜合利用各項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工程機械的效能系統,還能充分結合我國國情,將工程機械技術實現自主創新應用,促進工程機械新型主導產品的開發,使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在實現智慧化發展。同時,也有助於在短時間內形成跨越式發展,提高我國工程機械的競爭力,從而形成產業化形式的運營模式,為工程機械的未來發展市場打下良好的基礎。
2工程機械故障診斷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故障是工程機械在執行過程中時常出現的技術問題。該問題不僅影響工程機械裝置的正常運轉,也給工程機械裝置帶來較大損耗。為了提高工程機械裝置的穩定性,我國在工程機械裝置中的重點零件部位裝置相關的故障診斷感測器系統,以利用感測器對工程機械以往的執行狀態進行收集。例如,檢測發動機裝置的油溫、油壓等,並對發動機關鍵系統中的液壓系統、燃油量、制動系統等引數進行准確檢測。同時,結合機械裝置的不同故障型別,採用不同等級的報警裝置,使工程機械在運轉過程中能夠得到有效監視。一旦發現故障現象,立即發出警報提醒,促使工程機械故障能夠第一時間採取完善措施,並記錄該故障因素,做好預防措施,減少機械裝置的故障機率。
3應用人工智慧、網路通訊等科技技術。工程機械智慧化發展與科技技術的支援及創新有關。工程機械的智慧維護系統與遠端監控技術必然需要得到科技技術的融入及支援,從而促使工程機械智慧技術得到有效開發。在工程機械故障因素上,利用遠端監視技術及感測器,能夠有效發覺機械裝置的故障因素。對此,工程機械裝置科將收集裝置故障因素,針對機械的故障因素、預防方式進行整體分析,對機械裝置最常出現的故障現象及故障部位進行故障診斷。同時,根據故障機理進行研究,主要包括液壓系統、裝置零件、散熱器、制動器等多個系統部位。再針對典型部件的故障現象建立完善的故障模式系統及資料庫系統,為機械裝置的故障因素建立完善的故障資料系統,促使機械裝置在今後遭遇該故障現象時,能夠有效利用智慧化技術進行維護,有效避免盲目的維護方式。
4開發工程機械智慧管理系統——機群控制系統。專案正式施工前,排程員需對該機械裝置系統進行詳細了解,詳細掌握其中施工車輛的車載控制系統。結合當前的實際狀況優化機群配置,合理規劃機械裝置及車輛配置,並定期進行科學排程,科學安排施工車輛及機械裝置的執行軌道、操作方式。同時,要對現場施工專案所應用的工程機械裝置開展定期維護及保養工作,加強對機械裝置的管理工作,精準了解每台機械裝置的故障因素,以提高工程機械的維修能力。此外,工程機械裝置的智慧管理系統,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施工現場的施工資料進行有效採集,對其中的工作機群進行合理配置及排程,以做好協同控制,使機群之間形成良好的網路通訊,從而形成智慧化控制與操作。
5開發機群控制智慧機系統。對於當前的智慧化施工機群系統來說,機群控制智慧系統除了需涵蓋基本的工程機械工程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智慧機配置,如機群遠端故障診斷系統、機群遠端故障維護系統、機載智慧化系統等裝置。這些智慧化裝置能夠使施工機群實現遠端控制,並同時實現智慧化控制,增強各個機群訊號的接受強度及效率,也使機群在面對遠距離控制時能夠自動做好系統工作,自動執行維護保養工作,有效提升機群的工作效率。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工程機械智慧化的發展起點較晚,且應用范圍上還十分狹隘,在多個領域中都還尚未得到有效應用。面對當前我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工程機械走向智慧化方向發展已成為必然的發展之路。這不僅是施工建設所需,也是社會進步所需。從我國當前工程機械智慧化的應用趨勢來看,我國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為單機整合化、網路機群的智慧化管理、工程機械智慧化監控、維護、檢測等技術,極大提高了施工專案的施工效率及質量。發展對策上,我國需實現綜合技術的應用,開發工程機械故障診斷技術,將智慧化工程機械應用人工智慧、網路通訊等,加大智慧技術的應用領域及范圍,加快工程機械的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1]胡春毅,郭凱.工程機械的智慧化發展趨勢探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3,11:112-114.
[2]劉利檳.工程機械的智慧化趨勢與發展對策研究探析[J].資訊系統工程,2013,4:136-137.
[3]耿平,朱培坤.淺談機械工程智慧化的發展趨勢[J].科技創新導報,2012,2:52-53.
[4]金坤.產業化程序中浙江省公共體育場館的建築設計特徵研究[J].浙江大學,2013,5:34-36.
範文二: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思考
【摘要】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有助於提升裝置管理效率、降低裝置管理成本,但長期以來落實標准化管理都是我國工程機械裝置管理領域的一個難點。受限於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員素質、落實銜接等多重問題,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落實的實效性和針對性不強。本次研究將圍繞標准化展開,結合現有問題展開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提升和改進策略。
【關鍵詞】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
加強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是提升工程機械裝置使用效率、控制管理成本、突出經濟性的關鍵舉措。現階段,隨著各類工程建設專案的日益增多,工程機械裝置管理的各類問題逐漸顯現。本次研究圍繞工程機械裝置管理展開,以標准化為重點,結合塔式起重機等裝置展開具體分析,研究具有一定實效性和實際應用價值。
1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概述
工程機械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最為重要的一類機械裝置。根據現有技術標准體系,我國在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方面,將工程機械行業分為了土方機械、建築施工機械與裝置、升降工作平台、工業車輛、鑿岩機械氣動工具五個專業領域。我國工程機械標准化工作研究起步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標准化方面,我國已經經歷了五十餘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涉及數百項工程機械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同時也形成了千項以上的內部標准。工程機械標准化在行業發展和產品進步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關鍵性作用,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工程專案的增多,工程機械標准化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快速發展,作用也更加突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作用。第一是確保機械質量和使用效率。工程機械裝置質量取決於日常的保養和養護,而機械管理的重點在於提升裝置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進而確保裝置能夠保持良好工作狀態。在塔式起重機這類裝置管理中,積極落實標准化,能夠使管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維護機械狀態,使裝置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第二是有利於節約資源和控製成本。隨著工程機械管理的專業化和技術化應用、發展,更多管理行為得到創新和優化,管理的標准得以落實,標准化管理的實際價值也得以凸顯。一些大型裝置的管理只有落實標准化才能確保管理的實效,使裝置能夠保證一個良好的狀態,進而確保各項投入更加合理,體現管理的經濟性。第三是有助於落實專案管理標准化。機械裝置標准化管理是專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實現標准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管理成本,進而提升生產作業實效性。塔式起重機的購置價格高,日常管理成本高,因此更需要實現標准化。總體來看,裝置標准化管理也有利於提升生產作業標准化水平。生產作業的標准化源於各個管理環節的標准化,通過機械裝置標准化管理,能夠進一步實現專案標准化管理,激發管理潛能,實現生產作業的長效化。
2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尚存問題分析
2.1工程機械裝置使用與保養維護脫節
在實際的工程專案管理工作中,依舊存在工程機械裝置使用與保養維護脫節現象,工程機械裝置保養維護標准得不到有效落實。按照管理規范要求,塔式起重機這類大型機械裝置的使用管理單位都要制定和落實相應的裝置維修維護制度。制度當中應包含塔式起重機維護保養重點、管理使用程式,同時要突出對重點受力結構件的檢查和維護規范要求,進而避免各類安全事故,將問題消除於萌芽狀態。現階段,部分裝置使用單位並沒有及時有效落實塔式起重機等裝置的日常保養維護標准,導致裝置使用與維護脫節,影響到裝置使用效果,帶來一定安全隱患。
2.2工程機械裝置管理人員素質能力問題
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的科學、有效落實,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裝置實際管理人和操作人員素質能力。目前一部分機械裝置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標准化管理意識,尤其是在塔式起重機這類裝置的管理上得過且過,在裝置安裝前缺乏必要規范性檢查,進而使得機械裝置在安裝拆卸過程中引發安全事故,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2.3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嚴謹性不強
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嚴謹性難以得到保證,進而使得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效果不突出。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是一個持續性工作,只有切實體現出標准化嚴謹性才能確保管理能夠具備針對性和專業性。在實際的標准化落實過程中,不嚴格、不到位問題突出,導致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成為空談。
3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實施策略
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的有效實施,能夠切實提升工程機械裝置管理的整體水平,突出其經濟性和實用性。工程機械標准化需要從強化落實、增?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弊酆纖刂省⒔?⒍??曜薊?芾硤逑檔燃阜矯嬡朧幀?/p>
3.1強化管理標准化的落實
確保管理標准化的有效性是工程機械裝置管理的基礎。在制度和規范要求體系下,圍繞落實做文章才能確保塔式起重機等各類機械裝置的管理實效性。有了相應的管理標准,切實落實標準是目前工程機械裝置管理的必然之舉。現階段,在塔式起重機日常維護、維修、安裝、使用等各方面都有詳盡的管理標准作為參照,企業只需要落實標准即可以實現標准化管理,因此強化落實是標准化的基礎和必要先決條件。
3.2增強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標准化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高與低。因此增強裝置管理人員綜合素質,進而提升管理水平已成為當務之急。企業需要強化日常培訓教育,使裝置管理人員能夠具備良好的標准化意識,能夠主動有效地完成各項管理工作,把標准化工作具體落實到實處,取得標准化管理應有效果。
3.3建立動態標准化管理體系
圍繞動態標准化實現工程機械裝置管理是一項關鍵之舉。動態標准化能夠切實提升管理的實效性和專業性。對於塔式起重機這類常見裝置的標准化管理而言,動態標准化使管理的要求隨著裝置自身發展和管理實際要求而變化。動態標准化能夠使裝置管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時也能夠促使最新的管理標准和規范要求得到及時有效落實,進而提升裝置管理的整體水平和質量,確保裝置使用管理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惠洪,李艷霞.加強機械裝置管理為公路建設做好後勤保障[J].財經界學術版,201402.
[2]張以慶.淺談加強機械裝置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04.
[3]譚日雄.公路工程中機械裝置管理與維修的研究[J].科學之友,201304.
[4]馬劍華.海外專案施工中的機械裝置管理[J].中華建設,201201.
[5]周偉.機械裝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提高機械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探究[J].科技與企業,201211.
❹ 機械工程論文參考文獻
機械工程論文參考文獻
機械工程是一門涉及利用物理定律為機械繫統作分析、設計、製造及維修的工程學科。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機械工程論文參考文獻,歡迎閱讀。
[1]鄭文緯,吳克堅 .機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貴.紀名剛.機械設計[M] .北京:高等機械出版社.2006
[3]楊家軍.機械繫統創新設計[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4]高志.黃純穎. 機械創新設計[M] . 北京:高等機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作品選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黃華梁、彭文生.創新思維與創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學志.計算機輔助設計與繪圖[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8]吳宗澤.機械設計手冊[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9]顏鴻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譯.機構裝置的創造性設計(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10]鄒慧君.機械運動方案設計手冊[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4
[11]王世剛.張春宜.徐起賀.機械設計實踐[M] .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1
[12][美]厄兒德曼.桑多爾著.機構設計——分析與綜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細榮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溫建民. Pro/E wildfire5.0 三維設計基礎與工程範例[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14]趙瑜.閆宏偉.履帶式行走機構設計分析與研究[M] .東北大學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謝里陽.現代機械設計手冊.第三卷.化學工業出版社[M] .2011
[16]聞邦椿.機械設計手冊.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17]陳敏.繆終生一種新型滾動四桿螺母副的研究與應用[J] .江西理工大學南昌校區.江西.南昌 2009.
[18]彭國勛.肖正揚.自動機械的凸輪機構設計[M] .機械工業出版社.1990
[19]孫志禮.機械設計[M] .東北大學出版.2011
[20]張也影.流體力學[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吳濤、李德傑,彭城職業大學學報,虛擬裝配技術,[J] 2001,16(2):99-102.
[22]葉修梓、陳超祥,ProE基礎教程:零件與裝配體[M]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3]鄧星鍾,機電傳動控制[M]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24]朱龍根,簡明機械零件設計手冊[M]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5]李運華,機電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3.
[1].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機械工程專業概論》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2期.王曉軍.
[2].面向「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金屬切削機床概論》教學改革探索.
《教育教學論壇》.2013年7期.牛宗偉.李志永.
[3].鑄造鋁合金綠色化規劃概論.
《鑄造技術》.被中信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收錄ISTIC.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2007年z1期.錢翰城.李俊.
[4].工業設計概論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3期.呂艷紅.吳晨.任文營.
[5].《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1年5期.張增敏.鄧麗明.謝嘉.
[6].基於CAXA軟體的《CAD/CAM概論》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實踐.
《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裝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2期.孫昊.張新昌.王利強.
[9].數據流關鍵技術研究概論.
《裝備製造技術》.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現代工業概論課程大班制教學方式探討.
《科技創新導報》.2011年27期.許四祥.高培青.
[1]機械基礎系列課素材庫—機械原理網路多媒體教學課件.
作者:趙艷紅.機械設計及理論北京理工大學2003(學位年度)
[2].高濃度難降解印染廢水變頻超聲聚焦裂解機理的研究.被引次數:2
作者:江育波.機械工程蘇州大學2008(學位年度)
[3].基於AD+TRIZ理論的快速夾緊機構創新設計.被引次數:1
作者:劉凡.機械工程蘇州大學2013(學位年度)
[4].全自動醫用帶線縫合針打孔機的設計與研究.
作者:劉奎武.機械工程江蘇大學2013(學位年度)
[5].一種自動貝殼裝飾貼片切割機的設計與研究.
作者:范紅梅.機械工程蘇州大學2010(學位年度)
[1]CAXA數控編程軟體應用概論.
孫貽芬,2013第三屆全國地方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機械科技論壇
[2]鑄件凝固過程數值模擬發展概論.
安利強.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屆河北省鑄造學術年會
[3]對高校機械類骨幹通選課「高新技術發展概論」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幾點思考和探討.
張明哲.趙東.任升峰,2008第十屆全國機械設計教學研討會
[4]一汽鑄造有限公司鑄造二廠鑄件挽救工程概論.
郝影秋.曹瑞鵬,20092009全國鑄件挽救工程技術年會
[5]逆向工程技術概論.
周耀新.王宏濤.劉巧雲,2005第十一屆全國機械設計年會
[6]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概論.
王宏濤.劉巧雲.周耀新.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學術年會
[7]非正交系坐標測量系統概論.
王宏濤.周耀新.劉巧雲,2005全國機械設計教學研討會議
[8]X射線實時成像無損檢測技術概論.
曾祥照.孫忠誠,1997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四屆全國壓力容器學術會議
[9]鋁合金擠壓鑄件缺陷概論.
齊丕驤.齊霖,20012001中國壓鑄、擠壓鑄造、半固態加工學術年會
[10]鮮奶冷藏運輸設備概論.
王福.王穎偉.王慧峰,19991999年全國包裝與食品加工技術研討會
;❺ 論文設計參考文獻
[1]計算機晶元的發展史
樊莉麗;董先明;,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0,(05), 192
本文闡述了晶元對現代科技的重要作用,詳細介紹了晶元的發展歷史,並以晶元業巨頭英特爾公司為參照對象,把晶元發展分階段進行了總結。
[2]一種對計算機發展史展開研究的策略
應國良;馬立新;,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0,(07), 15-16
計算機是一種人造物,是歷史的產物,其進化與更新換代凝聚了若幹人的智慧。隨著一線教學的深入,筆者認識到若不從歷史源頭上對計算機發展過程予以整體上的把握,將不利於進一步參與和推動它的發展。本文在先前研究者若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一種研究策略和思路:以需求產生與滿足為引子,以軟硬交替發展為主線,以性能不斷提高為成果,以突出學科交叉為亮點。
[3]論計算機發展史及展望
楊露斯;黎煉;,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0,(06), 188
自從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以來,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CPU的速度越來越快,體積越來越小,價格越來越低。未來光子、量子和分子計算機為代表的新技術將推動新一輪超級計算技術革命。
[4]充滿創新火花的計算機發展史
劉瑞挺;, 計算機教育, 2009,(05), 129-130
<正>回顧計算機發明的歷史,每一台機器、每一顆晶元、每一種操作系統、每一類編程語言、每一個演算法、每一套應用軟體、每一款外部設備……無不像閃光的珍珠串在一起,令人贊不絕口。每個事例都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每件史料都述說著創新的思想。在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這樣的史實就像大海岸邊的貝殼,俯拾皆是;當然,要找到珍珠就得下專門功夫了。
[5]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讀什麼書(二) 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發展史
魏寧;,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09,(15), 91-93
<正>列舉信息技術的應用實例,了解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趨勢歷來是信息技術教師較為頭疼的地方。因為通常這一課是在教室中作為理論課來上的,而教材上相關的內容又較為淺顯並顯得知識容量不足。教師不得不精心備課,
[6]淺析計算機病毒發展史
程興中;,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08,(06), 248+252
簡述了從第一個計算機病毒出現到現在,計算機病毒隨著操作系統和互聯網的發展而進化的過程。並對網路病毒的各種類型和特點進行了分析。
[7]從漢字發展史看計算機漢字輸入對漢字發展的影響
周鳳英;,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04), 46-47+79
漢字在經歷了近百年的漢字落後論的批判之後,迎來了「漢字優越論」的曙光,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論調讓 我們深思這樣一個問題: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計算機漢字輸入對標志中華民族文化的漢 字及其發展產生的沖擊呢?本文以歷史的眼光,縱觀漢字發展史,對計算機漢字輸入將會給漢字發展產生的影響 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剖析。
[8]淺談CPU發展史及計算機發展前景
黎菁,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04,(17), 61-63
本文首先簡單回顧了計算機的發展情況,然後介紹了計算機硬體中最重要部分的中央處理器簡單原理並著重了它的發展史。然後根據摩爾定律對計算機硬體的發展歷史和前景、計算機硬體軟體化做了一番介紹。
[9]計算機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王亞軍, 計算機時代, 2004,(07), 7-8
回顧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原型技術近二十年來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突破,計算機科學期待著一場新的革命。
[10]難以忘卻的——計算機發展史
諶謙;, 中國中醫葯現代遠程教育, 2004,(07), 47-48
<正> 計算機是一種機器,是人類發明的一種工具。但是它與人類發明創造的其它工具有著本質的不同。人類發明的機器大多可以看作是人的手或腳的延伸。它們能夠完成的是人原本需要耗費體力去完成的事情。而計算機則不同,它可以看作是人頭腦的延伸,能幫助人做那些需要耗費人腦力完成的工作。計算機的發展逐漸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這當然離不開人類科技知識的
[11]計算機硬體史話——回顧CPU散熱器的發展史
小甘;, 少年電世界, 2003,(05), 76-77
<正> 大家都知道電腦的核心部件是CPU,它能否正常工作至關重要,而保護它正常工作的部件之一有散熱器的責任。隨著電腦的飛速發展,散熱器也取得了相應的進步,它前後經歷了從風冷散熱到熱導管再到最新的液冷散熱。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它們又是怎樣發展的呢?讓我們共同關注一下它們的情況吧。
[12]歷屆圖靈獎得主簡介——《ACM圖靈獎(1966—1999)——計算機發展史的縮影》
劉建元,康兆華, 中國大學教學, 2000,(06), 27
[13]大腦的延伸──計算機發展史
孫小美;, 中國科技月報, 1998,(07), 60-62
[14]步履維艱 前途光明——哈爾濱方正公司計算機部發展史
張亞欣, 中外企業家, 1997,(11), 6
<正> 記得在93年9月份,來自總部的消息,北大方正集團成為美國Digtal PC中國唯一總代理,心裡躊躇。方正排版方興未艾,怎麼又有時間做PC?何總前瞻未來,迅速做出在方正分公司成立計算機部的決定。由於本人的愛好,這方面又稍有特
[15]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世界第一」
中國培訓, 1995,(10), 45
<正> 1.最早的第一種計算工具—— 算籌,是中國發明的,約在公元前一 千多年前,在公元六世紀算籌轉變為 算盤。 2.第一把計算尺是1620年英國 E·岡特發明的,是一種直線式對數計算尺。 3.第一台能進行加減運算的機械計算機是法國B·帕斯卡1642年發明的,利用齒輪進行轉動。 4.第一個發明二進制的邏輯代數的是英國G·布爾,布爾代數後來成為電子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設計的基礎。
[16]電子計算機發展史
何力;, 人民教育, 1985,(03), 44
<正>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1946年誕生於美國的陸軍阿貝丁炮擊場。它是一個龐然大物,佔地面積170平方米,重量達30多噸,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它使當時的一切運算工具相形見絀。人工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的彈道軌跡計算,它僅用3秒鍾就完成了。
[17]計算機五十年代發展史
陳厚雲,王行剛, 自然辯證法通訊, 1983,(04), 39-47
<正> 五十年代是計算機從實驗室走向實用化,從單機試制轉向工業生產,計算機應用從科技計算擴展至數據處理的時期。這段歷史所揭示的計算機行業的許多重要特徵和發展規律,對於計算機發展後進的國家,至今仍然不無啟迪。一、從實驗室到實用化四十年代後期,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IAS)雲集了許多著名學者和工程師。其中有馮·諾依曼(von Neumann),研製美國第一台電子數字
[18]信息時代的黎明——七十年代計算機發展史
王行剛;陳厚雲;, 自然辯證法通訊, 1982,(04), 51-59
<正> 一、微型機迅猛拓廣七十年代計算機發展最重大的事件莫過於微型機的誕生和迅猛拓廣。1969年8月,一個年輕的設計人員,現在Zilog公司的創始人F.Faggin,提出了一項大膽的設想:(1)將日本設計的台式計算機中11片邏輯電路壓縮成3片,即中央處理機、讀寫存儲器和只讀存儲
[19]電腦的成長:六十年代計算機發展史
陳厚雲;王行剛;, 自然辯證法通訊, 1980,(06), 52-63
目前我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狀況,從總的來看,大體上相當於美國六十年代初期水平。因此,研究國外、尤其是美國六十年代計算機發展所走過的道路,探討分析其經驗教訓,對於我國計算機事業的今後發展是會有所啟發、有所借鑒的。本文所作的是一個嘗試。
[20]火力發電廠採用控制計算機的發展史
二川原誠逸;胡樹松;, 華北電力技術, 1979,(Z2), 82-92+112
日本日立公司應北京電業管理局的要求於1978年6月在陡河電站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講課,介紹有關控制機的情況,現將其中「控制機發展史」及「汽機、鍋爐數學模型的建立方法」整理印出,以供參考。北京電業管理局控制機講習班 1979年2月1日
[1]生活情境法在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實驗教學案例中的應用研究
周蕾;,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10,(09), 185-187
針對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實驗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建構主義理論中拋錨式和支架式教學模式為依據,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設計一套聯系緊密的實驗教學案例,讓學生在教師搭建的腳手架幫助下,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實驗證明,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
[2]淺議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職業生活化實踐
萬蘭平;, 科技信息, 2010,(29), 275+237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中職學生的基礎課程,我們希望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真正做到將所學運用於將來的職業生活的目的。對於我們職業學校的基礎課程教師來說,我們應考慮如何讓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活走進我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如何讓抽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貼近職業生活?如何使計算機知識運用於職業生活?教師應該嘗試創設具有專業職業生活氣息,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引入,舉例職業生活實例,根據知識特點情況,將所教知識,點滴滲透,從而構建職業生活化實踐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
[3]改進日常生活中應用計算機檢索信息的探討
權彥清;, 經營管理者, 2010,(23), 367
互聯網高速發展,信息爆炸的時代,計算機在我們獲得信息的渠道上占據重要地位。本文從細節出發,介紹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利用搜索引擎以及輔助相應的搜索策略,讓我們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4]影像視頻格式在計算機教學中與生活中的應用
謝靜波;,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8,(32), 553-554
在我們的教學與日常生活中,音頻、視頻與我們緊密相連,教學怎樣製作多媒體課件;日常生活中有手機、電視、電腦、MP4、MP5等等,怎樣用好這些電器;隨著網路的高速發展,流式視頻格式越來越多,怎樣上網看電視,下載視頻?這都是擺在現代人前面的問題。本文從四個方面介紹影像視頻格式與應用:一、本地影像視頻;二、網路影像視頻;三、視頻格式大轉換;四、在教學與生活中的應用。
[5]計算機應用與我國少數民族生活方式
何國強, 廣西民族研究, 2000,(03), 29-34
從 1 98 5年起 ,計算機軟體開發和大規模產業化的發展將第三次技術革命推進至信息革命時代。電子計算機的應用開始滲透到了幾乎一切生產領域 ,也正一步一步地走進人們的生活。本文從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計算機對人們的影響 ,以及對計算機在少數民族中應用的憂思 ,並提出利用計算機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的建議
[6]計算機在生活小區物業管理中的應用
莫繼紅, 電腦與信息技術, 1997,(04), 29-30
本文提出了用計算技術實現生活小區物業管理的一種方法,重點討論了物業管理的目標以及應用系統的設計方法。
[7]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趙國求;, 武鋼技術, 1985,(01), 74
<正> 一、手錶計算機日本製造了一種既可做手錶用,又具有計算機功能的超小型手錶計算機。它由手錶,鍵盤和控制器三部分組成,手錶可以單獨使用,如果與鍵盤連結在一起,就成了一部完整的超小型計算機。手錶內裝有中央運算處理裝置和五個大規模集成電路,可存儲二千個單字和一百個左右的電話號碼或七十個人的通訊地址。
❻ 哭求機械類畢業設計—滑台(英文文獻)
機械,機電類畢業設計
1畢業設計 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結構設計 2畢業設計 AWC機架現場擴孔機設計
3畢業論文復合化肥混合比例裝置及PLC控制系統設計 4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帶式輸送機說明書和總裝圖
4畢業設計 沖壓廢料自動輸送裝置 5專用機床PLC控制系統的設計
6課程設計 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 7畢業論文 橋式起重機副起升機構設計
8畢業論文 兩齒輥破碎機設計 9 63CY14-1B軸向柱塞泵改進設計(共32頁,19000字)
10畢業設計 連桿孔研磨裝置設計
11畢業設計 旁承上平面與下心盤上平面垂直距離檢測裝置的設計
12..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設計 13皮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的一級圓柱齒輪減速器
14畢業設計(論文) 立軸式破碎機設計 15畢業設計(論文) C6136型經濟型數控改造(橫向)
16高空作業車工作臂結構設計及有限元分析 17 2007屆畢業生畢業設計 機用虎鉗設計
18畢業設計無軸承電機的結構設計 19畢業設計 平面關節型機械手設計
20畢業設計 三自由度圓柱坐標型工業機器人
21畢業設計XKA5032A/C數控立式升降台銑床自動換刀設計
22畢業設計 四通管接頭的設計 23課程設計:帶式運輸機上的傳動及減速裝置
24畢業設計(論文) 行星減速器設計三維造型虛擬設計分析
25畢業設計論文 關節型機器人腕部結構設計
26本科生畢業設計全套資料 Z32K型搖臂鑽床變速箱的改進設計/
27畢業設計 EQY-112-90 汽車變速箱後面孔系鑽削組合機床設計
28畢業設計 D180柴油機12孔攻絲機床及夾具設計
29畢業設計 C616型普通車床改造為經濟型數控車床
30畢業設計(論文)說明書 中單鏈型刮板輸送機設計
液壓類畢業設計
1畢業設計 ZFS1600/12/26型液壓支架掩護梁設計
2畢業設計 液壓拉力器
3畢業設計 液壓台虎鉗設計
4畢業設計論文 雙活塞液壓漿體泵液力缸設計
5畢業設計 GKZ高空作業車液壓和電氣控制系統設計 數控加工類畢業設計
1課程設計 設計低速級斜齒輪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2畢業設計 普通車床經濟型數控改造
3畢業論文 鉤尾框夾具設計(鏜φ92孔的兩道工序的專用夾具)
...4 機械製造工藝學課程設計 設計「撥叉」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工藝裝備(年產量5000件)
5課程設計 四工位專用機床傳動機構設計
6課程設計說明書 設計「推動架」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及工藝設備
7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 制定CA6140車床法蘭盤的加工工藝,設計鑽4×φ9mm孔的鑽床夾具
8械製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 設計「CA6140車床撥叉」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及工藝設備
9畢業設計 軸類零件設計
10畢業設計 殼體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制訂及第工序工藝裝備設計
11畢業設計 單拐曲軸零件機械加工規程設計說明書
12機械製造課程設計 機床傳動齒輪的工藝規程設計(大批量)
13課程設計 軸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制定
14畢業論文 開放式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系統設計
15畢業設計 單拐曲軸工藝流程
16畢業設計 殼體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17畢業設計 連桿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18畢業設計(論文) 子程序在沖孔模生產中的運用——編制數控加工(1#-6#)標模點孔的程序
19畢業設計 XKA5032A/C數控立式升降台銑床自動換刀裝置的設計
20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 設計「減速器傳動軸」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年產量為5000件)
21課程設計 杠桿的加工
22畢業設計 2SA3.1多回轉電動執行機構箱體加工工藝規程及工藝裝備設計
23畢業論文 數控銑高級工零件工藝設計及程序編制
24畢業論文 數控銑高級工心型零件工藝設計及程序編制
25畢業設計 連桿的加工工藝及其斷面銑夾具設計
26機械製造工藝學課程設計說明書:設計「CA6140車床撥叉」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及工藝設備 雜合
XKA5032AC數控立式升降台銑床自動換刀裝置設計
機用虎鉗課程設計.rar
行星齒輪減速器減速器的虛擬設計(王少華).rar
物流液壓升降台的設計
自動加料機控制系統.rar全向輪機構及其控制設計.rar
齒輪齒條轉向器.rar
計程車計價系統.rar
(畢業設計)油封骨架沖壓模具
連桿孔研磨裝置設計 .rar
蝸輪蝸桿傳動.rar
用單片機實現溫度遠程顯示.doc
基於Alter的EP1C6Q240C8的紅外遙器(畢業論文).doc
變頻器 調試設計及應用
鎳氫電池充電器的設計.doc
銑斷夾具設計J45-6.3型雙動拉伸壓力機的設計
WY型滾動軸承壓裝機設計
Z32K型搖臂鑽床變速箱的改進設計
基於PLC高速全自動包裝機的控制系統應用
基於單片機控制的步進電機調速系統的設計
普通-式雙柱汽車舉升機設計
無模壓力成形機設計(word+CAD)
手機恆流充電器的設計3 摘要.doc
智能型充電器的電源和顯示的設計
氣動通用上下料機械手的設計
同軸2級減速器設計
行星齒輪減速器減速器的虛擬設計(王少華)
運送鋁活塞鑄造毛坯機械手設計_王強
CA6140車床後托架加工工藝及夾具設計
SSCK20A數控車床主軸和箱體加工編程
織機導板零件數控加工工藝與工裝設計
密封墊片沖裁模設計
瓶蓋拉深模的設計手機塑料外殼注塑模畢業設計
五
OO:34841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