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模塊化機房建設方案
模塊化機房其實就是把機房的所有功能集成到一個模塊化一體化產品中,這個一體化產品可以看成一個機房,把這個產品布置在一個房間內就可以使用了,而房間不用做太多的裝修。
模塊化機房(一體化模塊化產品)含有機櫃、配電櫃、UPS、精密空調、動環監控系統、冷通道、電池櫃等,由這些產品組成一個封閉空間。每個產品可以看成一個模塊,就像搭積木一樣組合起來就成了一個模塊化機房,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增添產品。
傳統機房的規劃設計、運營管理都較為落後,而模塊化機房卻因其高性價比、高可用性的建設模式,獲得眾人熟知並認可,可見「模塊化」理念愈加深入人心。那麼,模塊化機房優點體現在哪?和傳統機房在建設模式上又有那幾點區別呢?
區別之一:模式
傳統機房:常見的UPS&電池房+空調房+IT機房模式。
模塊化機房:批量復制、按需擴展,實行三房歸一,快速部署能力適應發展需求。
模塊化機房
區別之五:管理
傳統機房:專人值守,無完善監控及告警管理。
模塊化機房:本地採集、雲端匯總,實時監控,互動式告警。單模塊監控與集群監控提高運維效率,實現智能管理。
正因以上五點區別,可看出模塊化機房優點:在建設上相較於傳統建設模式更具優勢性。模塊化機房不僅滿足了業務需求,還能減輕企業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B. 模塊化設計原理有哪些
模塊化產品是實現以大批量的效益進行單件生產目標的一種有效方法。產品模塊化也是支持用戶自行設計產品的一種有效方法。產品模塊是具有獨立功能和輸入、輸出的標准部件。這里的部件,一般包括分部件、組合件和零件等。模塊化產品設計方法的原理是,在對一定范圍內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並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的顧客定製的產品,以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這是相似性原理在產品功能和結構上的應用,是一種實現標准化與多樣化的有機結合及多品種、小批量與效率的有效統一的標准化方法。
C. 模塊化設計的原則
① 力求以少量的模塊組成盡可能多的產品,並在滿足要求的基礎上使產品精度高、性能穩定、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模塊間的聯系盡可能簡單;
②模塊的系列化,其目的在於用有限的產品品種和規格來最大限度又經濟合理地滿足用戶的要求。
D. 汽車裝配工藝實現模塊化設計的具體要點有哪些
一、前端模塊設計
汽車的前模塊主要包括散熱器、前蓋、冷凝器、前保險杠、前連接器、大燈、進排氣管和前車架,並與車身上的零件有效連接。該部分類似於框架設計,相應的部分通過焊接相互連接。完成模塊化設計後,整車前端屬於開放式結構,組裝在模塊包裝線的前端,然後運輸到裝配線,再與外殼整體連接。因此,在組裝過程中,前框架被有效地安裝在殼體上。大燈、冷凝器、前蓋、散熱器等部件下方有足夠的裝配空間,以匹配發動機的剛性和強度,保證發動機蓋的間隙。保險杠和大燈不僅可以修復整個框架,相關的前面板模塊化設計可以將前保險杠和前框架集成或固定到整個模塊中。此外,在連接大燈導線、插入風扇和進氣口時,必須充分考慮管道安裝的安全性。
E. 模塊化設計是指什麼
機械產品的模塊化設計始於20世紀初的1920年左右。模塊化設計原理開始於機床設計,到20世紀50年代,歐美一些國家正式提出「模塊化設計」概念,把模塊化設計提到理論高度來研究。模塊化設計與產品標准化設計、系列化設計密切相關,即所謂的「三化」。「三化」互相影響、互相制約,通常合在一起作為評定產品質量優劣的重要指標,是現代化設計的重要手段。目前,模塊化設計的思想已滲透到許多領域,例如,機床、家電、計算機等。在每個領域中,模塊及模塊化設計都有其特定的含義,本書特指機械產品的模塊化設計。
為開發具有多種功能的不同產品,不必對每種產品施以單獨設計,而是精心設計出多種模塊,將其經過不同方式的組合來構成不同的產品,以解決產品品種、規格與設計製造周期、成本之間的矛盾,這就是模塊化設計的含義。模塊是指一組具有同一功能和接合要素(指聯結部位的形狀、尺寸,聯結件間的配合與嚙合等),但性能、規格或結構不同卻能互換的單元。
機床夾具、聯軸器可稱為模塊,有些零件如插頭、插座,從廣義上來說也可以稱為模塊,但不如稱為標准件好。在模塊化設計中,也用到大量的標准件,但模塊多指標准件之外、仍需被設計而又可以用於不同的組合、從而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設備單元。
模塊化設計是指在對產品進行市場預測、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並設計出一系列通用的功能模塊;並根據用戶的要求,對這些模塊進行選擇組合,就可以構成不同功能或功能相同但性能不同、規格不同的產品,如圖4-25所示。
圖4-25計算機風扇模塊化設計模塊標准化是指模塊結構標准化,尤其是模塊介面標准化。模塊化設計所依賴的是模塊的組合,即連接或嚙合,又稱為介面。顯然,為了保證不同功能模塊的組合和相同功能模塊的互換,模塊應具有可組合性和可互換性兩個特徵,而這兩個特徵主要體現在介面上,必須提高其標准化、通用化、規格化的程度。例如,具有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單元一定要具有相同的安裝基面和相同的安裝尺寸,才能保證模塊的有效組合。在計算機行業中,由於採用了標準的匯流排結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廠家的模塊均能組成計算機系統並協調工作,使這些廠家可以集中精神,大量生產某些特定的模塊,並不斷進行精心改進和研究,促使計算機技術達到空前發展。相比之下,機械行業針對模塊化設計所做的標准化工作就遜色一些。機械產品中模塊化設計僅應用於為數不多的行業。
模塊化設計的原則是力求以少數模塊組成盡可能多的產品,並在滿足要求的基礎上使產品精度高、性能穩定、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模塊結構應盡量簡單、規范,模塊間的聯系盡可能簡單。因此,如何科學地、有節制地劃分模塊,是模塊化設計中具有藝術性的一項工作,既要照顧製造管理方便,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避免組合時產生混亂,又要考慮到該模塊系列將來的擴展和向專用、變形產品的輻射。模塊劃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模塊系列設計的成功與否。
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向各行各業的滲透及以計算機輔助設計為主體的現代設計的發展,模塊化設計形成了以計算機為工具,以模塊化設計為目標的各種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型技術領域,如計算機輔助模塊化設計、模糊模塊化設計、智能模塊化設計、優化模塊化設計等,這些手段反過來又促進了模塊化設計思想的發展。
F. 模塊化結構的設計思想是什麼
模塊化結構體現了車族化、標准化的設計思想。按照研製合同,基型車為裝甲輸送車,變型車有五種:裝甲指揮車(德、英、荷)、裝甲修理車(也稱戰傷排除車,荷蘭)、物資輸送車(荷蘭)、裝甲救護車(英、荷)。今後,還可以進一步變型為步兵戰車、裝甲通信車、炮兵指揮車、炮兵觀察車、雷達觀察車、迫擊炮車、工兵輸送車、清障車等。
「拳擊手」裝甲輸送車最多可容納11名人員。設計中「以人為本」,強調乘坐舒適性,按人機工程學原理來設計,使乘員能在艱苦的作戰環境下長時間堅持作戰。
全密封的裝甲結構,既為乘載人員提供了包括三防在內的全面防護,也便於安裝大功率空調系統,適於在炎熱地區長期作戰。每個乘員座椅都配有安全帶。優化設計的懸掛裝置和減震系統,大大降低了車內雜訊,實現「寂靜」行駛。
液壓控制的跳板式後部車門,使乘員能迅速上下車。車內的有效容積達14立方米,提供了寬敞、舒適的車內生活和戰斗環境。
皮質座墊和靠背柔軟舒適,座墊可折起,進一步增大載員室通道的空間。乘員的飲食和飲水裝置也很考究。乘員的身高標准為1.56~2米,而不是像蘇聯/俄羅斯的軍隊那樣,對乘載人員的身高有嚴格限制。
「拳擊手」裝甲車的動力裝置為德國MTU公司的8缸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530千瓦,比T-54/55坦克的發動機功率還要高出44%。
發動機橫向布置,通過一對錐齒輪與縱向布置的阿利遜公司製造的自動變速箱相連接。8個車輪採用獨立懸掛裝置,有輪胎氣壓中央調節系統,前四個車輪為轉向輪,可通過復式轉向制動器來減少轉向半徑。整個輪系結構如圖所示。
由於發動機功率大,整個輪系設計合理,使得公路最大速度達到103千米/小時,最大行程達到1050千米。這使得它在戰役部署階段可實施長距離機動。「拳擊手」最大爬坡度為31°,最大側傾坡度為17°。
「拳擊手」的武器站可靈活布置,裝有特種設備和各種武器的任務艙(任務模塊)可以在一個小時內更換完畢,非常方便。美國陸軍「斯崔克」輪式裝甲車
「斯崔克」輪式裝甲車是美國陸軍快速戰斗旅的核心戰斗平台。該車由加拿大通用汽車防務公司和美國通用動力公司聯合為美國陸軍製造,在機動性、兼容性、快速部署、生存能力和殺傷力方面都有出色表現,被稱為2002年度「最新型的陸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