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車制動系的組成與功用
汽車制動系統主要由供能裝置、控制裝置、傳動裝置和制動器等部分組成,常見的制動器主要有鼓式制動器和盤式制動器。
鼓式制動器主要包括制動輪缸、制動蹄、制動鼓、摩擦片、回位彈簧等部分。主要是通過液壓裝置是摩擦片與歲車輪轉動的制動鼓內側面發生摩擦,從而起到制動的效果。
發展方向:
我國較好的經濟環境為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帶動的國際產業分工有利於我國在全球配置資源;我國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和城市化發展等內需因素增長強勁;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快,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這些長期有利因素將支撐我國宏觀經濟進入新一輪上升期,為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 制動系統的工作原理及結構組成是怎樣的
一般制動系的工作原理可用一種簡單的液壓制動系示意圖(圖3-114)來說明。一個以內圓柱面為工作表面的金屬制動鼓固定在車輪輪轂上,隨車輪一同旋轉。在固定不動的制動底板上,有兩個支承銷,支承著兩個弧形制動蹄的下端。制動蹄的外圓面上又裝有一般是非金屬的摩擦片。制動底板上還裝有液壓制動輪缸,用油管與裝在車架上的液壓制動主缸相連通。主缸中的活塞可由駕駛員通過制動踏板機構來操縱。
圖3-122 駐車制動操縱結構
1.拉繩 2.拉繩導套 3.操縱桿 4.操縱桿導套 5.棘爪 6.操縱桿手柄
操縱桿上制有棘齒。當操縱桿被拉出到制動位置後,裝在操縱桿導套上的棘爪即在卷簧作用下與棘齒條嚙合,使操縱桿固定在制動位置,制動器處於制動狀態。欲解除制動,以便車輛起步,應先將手柄連同操縱桿順時針轉過一個角度,使棘齒條與棘爪脫離嚙合,棘齒只壓在操縱桿的光滑圓柱面上,然後再將操縱桿推入到原始位置。於是搖臂、制動杠桿、推桿、制動蹄都在回位彈簧作用下回位,制動器回到非制動狀態。放開手柄後,操縱桿即在彈簧作用下轉回原始位置,棘爪重又將操縱桿鎖住。
3. 汽車制動系的構造與原理分析
制動系統構造與原理
制動系統是關繫到人車安全的關鍵部件,汽車的制動系統按照可靠、省力等要求設置了多種裝置。最常見的有雙迴路制動系統、真空制動增壓器等。
雙迴路制動系統就是指系統內有兩個分別獨立的液壓制動管路系統,起保險的作用。一般前輪驅動轎車多採用交叉對角線形式,制動主缸的前腔與右前輪、左後輪的制動管路相通,後腔與左前輪、右後輪的制動管路相通,形成一個交叉的形對角線,這樣的好處是當有一個制動系統發生故障時,另一個系統依然能進行最低限度的制動,且不會發生跑偏現象。而後輪驅動轎車因負荷較大,多採用前後輪分別獨立制動形式,即有兩套制動總泵,一套控制前輪制動,另一套控制後輪制動。
真空制動增壓器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真空來增壓。這種裝置是一種助力裝置,一般安裝在駕駛室儀錶板前的發動機艙隔壁上,串接在制動踏板與制動主缸之間,起增加踏板力的作用,從而使駕車者省力。
真空制動增壓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發動機工作時產生的負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來迫使增壓器內橡膠膜片移動,推動制動主缸的活塞,以此來減輕人踩制動踏板的力。
現代轎車的制動器的鼓式和盤式兩大類型,中高級轎車,一般都採用了盤式制動器。
A.盤式制動器又稱為碟式制動器。它由液壓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動盤、分泵、制動鉗、油管等。制動盤用合金鋼製造並固定在車輪上,隨車輪轉動。分泵固定在制動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動。制動鉗上的兩個摩擦片分別裝在制動盤的兩側。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輸送來的液壓作用,推動摩擦片壓向制動盤發生摩擦制動,動作起來就好象用鉗子鉗住旋轉中的盤子,迫使它停下來一樣。這種制動器散熱快,重量輕,構造簡單,調整方便。特別是高負載時耐高溫性能好,制動效果穩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襲,在冬季和惡劣路況下行車,盤式制動比鼓式制動更容易在較短的時間內令車停下。有些盤式制動器的制動盤上還開了許多小孔,加速通風散熱提高制動效率。反觀鼓式制動器,由於散熱性能差,在制動過程中會聚集大量的熱量。制動蹄片和輪鼓在高溫影響下較易發生極為復雜的變形,容易產生
制動衰退和振抖現象,引起制動效率下降。
當然,盤式制動器也有自己的缺陷。例如對制動器和制動管路的製造要求較高,摩擦片的耗損量較大,成本貴,而且由於摩擦片的面積小,相對摩擦的工作面也較小,需要的制動液壓高,必須要有助力裝置的車輛才能使用。而鼓式制動器成本相對低廉,比較經濟。
B.鼓式制動器是最早形式的汽車制動器,但由於結構問題使它在制動過程中散熱性能差和排水性能差,容易導致制動效率下降,在轎車領域上已經逐步退出讓位給盤式制動器。但由於成本比較低,仍然在一些經濟類轎車中使用,主要用於制動負荷比較小的後輪和駐車制動。
典型的鼓式制動器主要由底板、制動鼓、制動蹄、輪缸(制動分泵)、回位彈簧、定位銷等零部件組成。底板安裝在車軸的固定位置上,它是固定不動的,上面裝有制動蹄、輪缸、回位彈簧、定位銷,承受制動時的旋轉扭力。每一個鼓有一對制動蹄,制動蹄上有摩擦襯片。制動鼓則是安裝在輪轂上,是隨車輪一起旋轉的部件,它是由一定份量的鑄鐵做成,形狀似園鼓狀。當制動時,輪缸活塞推動制動蹄壓迫制動鼓,制動鼓受到摩擦減速,迫使車輪停止轉動。在轎車制動鼓上,一般只有一個輪缸,在制動時輪缸受到來自總泵液力後,輪缸兩端活塞會同時頂向左右制動蹄的蹄端,作用力相等。但由於車輪是旋轉的,制動鼓作用於制動蹄的壓力左右不對稱,造成自行增力或自行減力的作用。因此,業內將自行增力的一側制動蹄稱為領蹄,自行減力的一側制動蹄稱為從蹄,領蹄的摩擦力矩是從蹄的2~2.5倍,兩制動蹄摩擦襯片的磨損程度也就不一樣。為了保持良好的制動效率,制動蹄與制動鼓之間要有一個最佳間隙值。隨著摩擦襯片磨損,制動蹄與制動鼓之間的間隙增大,需要有一個調整間隙的機構。現在轎車鼓式制動器都是採用自動調整方式,摩擦襯片磨損後會自動調整與制動鼓間隙。當間隙增大時,制動蹄推出量超過一定范圍時,調整間隙機構會將調整桿(棘爪)拉到與調整齒下一個齒接合的位置,從而增加連桿的長度,使制動蹄位置位移,恢復正常間隙。
4. 什麼是制動裝置,工作原理是什麼
制動裝置(制動裝備)是汽車裝設的全部制動和減速系統的總稱,其功能是使行駛中的汽車減低速度或停止行駛,或使已停駛的汽車保持不動,由於制動裝置的結構和性能直接關繫到車輛、人員的安全,因而被認為是汽車的重要安全件,受到普遍的重視。
汽車以一定的車速行駛時具有一定的動能。隨著汽車行駛速度的不斷提高,要使行駛中的汽車減速或停車,就必須強制地對汽車施加一個與汽車行駛方向相反的力,這個力叫做制動力。制動裝置(汽車制動系統)就是產生制動力的裝置。
駕駛員能夠根據道路和交通等情況對制動力進行控制,以實現一定程度的強制制動,使汽車減速或停車,這一功能是制動系統的主要功能。下坡行駛時,為了使汽車維持穩定的車速,也需要制動系統起作用,這是制動系統的又一功能。另外,當汽車停下來後,需要可靠的停車(包括在坡道上停車)。使汽車原地可靠停車也是制動系統的功能之一。
由此可見制動裝置包括下列制動和減速系統:
1、行車制動系(常用制動系),即用以使行駛中的車輛減速或停駛的零部件總稱;
2、應急制動系,即在行車制動系失效的情況下,仍能使行駛中的車輛減速或停駛的零部件總稱;
3、駐車制動系,即使停駛的車輛(包括坡道停車)以機械作用保持其不動的零部件總稱;
4、輔助制動系,即為輔助行車制動系而設,能使行駛中的車輛(特別是下長坡時)持續地減低或穩定車輛速度的零部件總稱;
5、自動制動系,即當掛車與牽引車連接的制動管路滲漏或斷裂時,能使掛車自動制動的零部件總稱。
制動裝置工作原理:
汽車制動系統一般採用摩擦制動,車輪制動器利用摩擦制動車輪,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力使汽車停車。因此,制動的實質就是將汽車的動能強制地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通常是熱能),擴散到大氣環境中。
各種類型的制動系統,其工作原理類似,故可用一種簡單的液壓制動系統來說明一般制動系統的工作原理。
該制動系統由鼓式制動器和液壓傳動機構組成。車輪制動器主要由旋轉部分、固定部分和張開機構組成。旋轉部分是一個以內圓面為工作表面的金屬制動鼓8它固定在車輪輪轂上,隨車輪一同旋轉。固定部分包括制動蹄10和制動底板11等。制動底板用螺栓與轉向節凸緣(前輪)或橋殼凸緣(後輪)固定在一起。在固定不動的制動底板上,有兩個支承銷12,支撐著兩個弧形制動蹄的下端。制動蹄的外圓面上鉚有摩擦片9。制動蹄上端用回位彈簧13拉緊壓靠在輪缸活塞7上,下端松套在支承銷上。
液壓傳動機構主要由制動踏板1、推桿2、制動主缸4、制動輪缸6和油管5等組成。制動踏板通常安裝在駕駛室內,踩下踏板可使推桿的一端移動,推桿的另一端支承在制動主缸活塞3上。制動主缸活塞安裝在制動主缸里,可由駕駛員通過制動踏板機構來操縱。液壓制動輪缸裝在制動底板上,用油管與裝在車架上的液壓制動主缸相連。制動主缸、油管和制動輪缸里充滿了制動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