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響攤鋪平整度的重要原因有哪幾點應該怎樣調整
一、基層施工質量因素
以往「基層不平面層調,下層不平上層找」的老方法,對平整度要求很高的高速公路來說是根本行不通的。
1.重視基層平整,廠拌混合料攤鋪機鋪築
二灰碎石半剛性基層的施工,過去習慣採用平地機作業,它的缺點是高程、厚度難以控制,且反復找平表面容易離析,同時混合料浪費也多。
對設計厚度超過30cm者可分二層鋪築,攤鋪寬度控制在6~8米時平整度效果較好。
2.控制混合料的最大粒徑及含水量
為提高基層平整度及方便攤鋪機鋪築,基層混合料集料最大粒徑宜適當減小。因為集料粒徑越大,混合料越易產生離析,且對攪拌、攤鋪備的磨損也大。因此,適當減小集料最大粒徑,有利於攤鋪機作業和基層頂面平整度的提高。
另外,混合料施工含水量的控制亦十分重要,含水量過小影響結構的板體形成,含水量過大碾壓成型困難,且易形成路面大波浪,致使基層平整度降低,甚至導致結構層收縮開裂。
二、施工機械作業因素
1.攤鋪機
基準鋼絲及裝置的准確程度。在施工中我們採用底面層「走鋼絲」,中、上面層「走雪撬」的基準控制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路面標高的控制是靠儀表來實現的。攤鋪機帶全自動調平裝置,能夠根據自動找平儀的指令達到設計高程,這樣鋪築的路面平整度好。如儀表反映遲緩,加上微調器使用不當升降太快均會反映到新鋪路面上,影響平整度。
振搗器、夯錘的頻率與攤鋪速度、混合料級配、溫度和厚度等有很大的關系,應按使用說明書規定認真選定合適的頻率。如果攤鋪較薄的上面層,振搗器、夯錘頻率過大會造成熨平板共振,使攤鋪機找平裝置處於不穩定狀態而影響平整度。同時,應經常檢查振搗器、錘皮帶過於鬆弛會使振搗頻率、夯實次數快慢不一,形成路面「搓板」。
2.壓路機
路面平整度好壞的關鍵在攤鋪機,但與壓路機的碾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合理的碾壓工藝與正確的碾壓操作是保證路面平整度的重要手段。
碾壓瀝青混合料應採用組合碾壓的方式,初壓時首先採用雙鋼輪壓路機,碾壓2遍,速度為1 5~2km/h;復壓緊接在初壓後進行,應採用重型輪胎壓路機,碾壓4~5遍,速度為3 5~4 5km/h.終壓採用雙鋼輪壓路機,碌壓2遍,速度為2 5~3.5km/h。碾壓時除按規范標准進行外,應注意碾壓路線和方向不得突然改變,以免使混合料產生推移或發裂。
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控制是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的關鍵.現場應有專人負責對未料車、攤鋪後、碾壓前、碾壓中及碾壓終了的溫度進行測試。碾壓應在混合料較高溫度下進行最為有利,一般初壓不低於120度,復壓不低於90℃,終壓完成時不低於70℃。溫度越高越容易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與壓實度,溫度偏低導致瀝青混合料顆粒間摩擦阻力加大,使瀝青面層壓實度不均勻,且容易形成局部鬆散和發裂,影響路面平整度。
三、其它因素
1.瀝青拌和站的生產能力應與攤鋪能力相匹配
實踐證明,當瀝青拌和站的生產能力與攤鋪機的攤鋪能力相匹配時,攤鋪機能連續、均勻、不間斷作業,此時路面平整度就好。但在低溫季節施工,如供料不及時,攤鋪機待料時間過長,雖然ABG型攤鋪機裝有防爬鎖,但因混合料溫度下降會引起局部不平整,而且自動找平系統在每次啟動後,需行駛3~8m後才能恢復正常,因此切忌攤鋪機經常停機。只有加強拌和站管理,保證連續供料,運用中途不停機加油,操作手輪換休息等辦法,做到每天早晨開機,晚上收工關機,中途力爭不停機,以確保路面攤鋪作業連續不問斷。
2.攤鋪作業速度的影響
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要求:「攤鋪過程中不得隨意變換速度或中途停頓」。在施工過程中我們感到這是提高路面平整度的一個關鍵環節。
攤鋪速度過快,易造成攤鋪層表面的粗顆粒在熨平板下沿攤鋪方向滑動,使表面粗顆粒後方出現小坑小空洞,從而影響面層平整度和預壓密實度;但亦不能太慢,否則會影響生產效率。攤鋪速度經實踐比較後認為:上面層應控制在2~3.5m/min,中、下面層2~4m/min為好。
攤鋪過程中一般不宜隨便改變速度,因為速度變化必然導致攤鋪層面預壓密實度起變化,從而最終壓實度有差異,影響路面平整度。
3.運料車輛與攤鋪機的配合
攤鋪作業時,常因運料車輛操作不熟練而與攤鋪機配合不協調,使混合料灑落在攤鋪機行走履帶前,如不及時清除會使攤鋪機左右晃動,造成自動調平系統工作仰角發生變化,影響路面平整度。因此,必須專人負責指揮倒車,嚴禁運料車撞擊攤鋪機。
4.施工縫的處理
瀝青路面施工縫處理的好壞對平整度有一定的影響,往往連續攤銷路段平整度較好,而接縫處的一個點數據較差。因此,接縫水平是制約平整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處理好接縫的關鍵是要捨得切除接頭,用3m直尺檢查端部平整度,以攤鋪層面直尺脫離點為界限,以切割機切縫挖除。新鋪接縫處採用斜向碾壓法,適當結合人工找平,可消除接縫處的不平整,使前後兩路段平順銜接。
5.現場人工修補
施工過程中,不論何種原因,只要是混合料中混雜有少量的枯料、花料,攤鋪到路面後就必須徹底挖除,換上合格的混合料。人工填平混合料不可能達到攤鋪卡八1甫築的水平,必然會影響路面平整度。
6.橋頭與伸縮縫的處理
平整度好的路面,必須與減少和消除橋頭跳車相結合,才能解決好高速公路的行車舒適問題。滬寧高速公路與南京機場高速公路高度重視橋頭跳車問題,如採取先填路堤後鑽樁,採用工程性質良好的材料填築橋頭路堤,用手扶震動壓路機處理邊角以減少橋頭路堤目後的沉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路面結構類型與平整度的關系
施工中發現,採用相同的攤鋪機和相同的碾壓工藝,攤鋪不同類型的路面結構層,其各自的平整度不同。相同的厚度,開級配料由於其混合料松鋪系數較密級配大,所以平整度不如密級配。在同一級配條件下,厚度小的結構層比厚度大的平整度好。
瀝青路面平整度涉及的面很廣,影響因素很多,關繫到路基、路面施工全過程,我們只有在充分研究分析原因後,才能對症下葯抓好各環節。並加強施工現場管理,精心組織施工,才能保證路面平整度,提高路面工程質量。
『貳』 汽車水平自動調節大燈工作原理
兩種方式:1.手動方式主要由大燈調節電機和手動開關組成,大燈調節電機在前部車燈處,控制部分在駕駛室,儀表盤上有一手動開關,靠駕駛員根據自己需要進行調節;
『叄』 如何正確的使用水平儀
水準儀的使用包括:水準儀的安置、粗略整平儀器、瞄準水準尺、精略整平儀器、讀數五個步驟。
1、安置
首先,打開三腳架,高度適中,使三腳架頭部大致水平,檢查三腳架是否牢固,打開儀器箱,將水平儀連接到三腳架上,如下圖所示。
注意事項:
1、立尺時,站在水平尺後,雙手托住尺,使尺保持垂直。
2、前視和後視距可以通過步驟先估計,使得前後視距大致相等。
3、閱讀前,應仔細瞄準光線,消除視差。
4、觀測過程中不得進行粗平。當圓水準儀氣泡偏離時,應將儀器調平,重新進行觀測,每次讀數完畢。
5、測量完成後,應立即檢查。一旦誤差超過極限,應立即重新測試。
『肆』 混凝土梁橋的常見病害有哪些 並對其原因進行分析
鋼筋混凝土橋梁常見的病害原因和預防措施分析
1. 前言
鋼筋混凝土橋梁在修建或運營一段時間後往往會伴有病害的發生,如橋頭跳車、混凝土開裂、鋼筋誘蝕等,對混凝土橋梁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影響結構的正常使用,降低其使用性能及使用壽命。下面介紹對這些橋梁病害的分析及病害的處理及預防措施。
2. 橋梁常見的缺陷和病害
2.1 上部構造的缺陷和病害
主梁或主拱圈受拉部位開裂、破損、承載力下降;橋面鋪裝有裂縫、沉陷、龜裂;橋頭跳車;防水層排水功能不完善;水滲漏病害引起鋼筋銹蝕、混凝土剝離;支座位置不正確或損壞引起傾斜、錯台及位移等。
注意:裂縫是橋梁最常見的缺陷和主要病害,而橋梁的病害往往也是從裂縫形成而開始的。因此,我們應對橋梁裂縫病害引起高度重視。
2.2 下部墩台及基礎的病害
基礎的缺陷和病害主要表現為:承載力不足而使基礎不均勻沉陷;基礎的滑移和傾斜,以及基底局部沖空;基礎結構物的異常應力和開裂。
橋墩、橋台缺陷和病害主要表現為:水平、豎向和網狀裂縫;混凝土脫落、空洞、材料老化;受外力沖擊產生破壞;鋼筋外漏和銹蝕;結構變形、位移等。
3. 公路橋梁病害及成因分析
1) 設計荷載標准偏低,承載能力不足。橋梁的承載能力是根據設計時所採用的荷載等級來確定的,早期建造的橋梁,特別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橋梁,設計荷載大多偏低。隨著交通量的增加和荷載等級的提高,原有橋梁已經無法滿足現今交通的需要,有些橋梁已經出現嚴重病害。
2) 通行能力不足。這主要表現在橋面寬度不足;橋梁平面線形、縱斷面線形標准太低;橋上通車凈空或橋下通車凈空不足。
3) 人為及自然因素引起結構的損壞。比如超出設計最高水位的洪水、泥石流、浮冰、冰凍、地震、強風、船舶撞擊等作用,河道不恰當開挖,橋梁基礎下存在岩溶、礦山坑道等,引起橋梁結構的局部損壞。
4) 自然老化。早期公路橋梁的設計齡期為50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已建橋梁會不斷損壞和老化,其承載力、剛度、延性和穩定性不斷下降,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客觀規律。
5) 超期服役。這部分橋梁並不是太多,但主要是建造時期較早,比如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橋梁,設計使用壽命只有30年-50年,這些橋梁目前仍有部分在使用當中。
6) 超負荷使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交通運輸業競爭在不斷加劇。按路線等級或者預期設計荷載等級來說,這一部分設計荷載等級並不低,但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橋梁使用荷載大大超出設計荷載,致使橋梁長期處於超重荷載作用下運營,加速了橋梁的損壞。
7) 設計、施工的先天不足。有些橋梁設計上不是很合理,結構構造處理不合理,橋梁在早期運營時其缺陷並不明顯,運營一定時間後,病害逐漸顯現出來。有些橋梁由於受施工質量、施工技術、施工手段等的限制和影響,存在一定的技術缺陷,隨著運營時間的增加,其病害也逐漸顯露、發展。
8) 養護維修及加固措施不當。有些橋梁的技術缺陷則是由於養護維修不恰當引起的。比如橋面維修增加過大的恆載,致使橋梁本身自重過大,承載力相對提高較小或未提高;橋面排水處理不當,橋面滲水;又如支座維修不當,改變了整個結構的受力狀態等。有些橋梁則是加固不當引起的。比如加固施加的預應力大小或者位置不恰當,引起結構的二次病害;又如結構體系改變不合理,致使結構的關鍵部位應力超限等。
4. 橋梁裂縫加固和修補方法
橋梁裂縫處理與加固應結合進行。加固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恢復或提高梁體的承載能力(縱向加固),提高橋梁的橫向剛度(橫向加固),另外是為了減小裂縫的產生和進一步的發展。常用的橋梁縱向加固方法:上部結構加固時可採用橋面補強層加固法、增大截面和配筋法、粘貼鋼板法、改變結構受力體系加固法、體外預應力法等,下部結構加固時可採用擴大基礎加固法、增補樁基加固法、混凝土套箍法、墩台拓寬法和橋台新建擋土牆加固法;橋梁橫向加固方法有:增設預應力橫隔板、提高橋梁的橫向剛度。
橋梁裂縫常用的處理方法主要有裂紋注漿、表面塗裝、保護層修補、充填法等,並主要採用自行研製的各種修補材料。在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對存在裂紋、出現鹼骨料反應、碳化深度過大及受鹽害腐蝕的大量混凝土橋梁進行維修。從修補效果來看,結構物的劣化速度得到了相對控制,基本起到了提高結構耐久性的目的。
新材料新工藝的採用:在改善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方面,有各種混凝土裂縫修補技術,以聚丙烯纖維為代表的高性能纖維混凝土的應用,鹼一骨料反應抑制劑以及滲透型鋼筋阻銹劑的推廣使用等。自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我國引進國外修補裂縫的先進材料和技術,就是碳纖維加固。這種材料與方法的突出優點是:對橋的自重影響不大,達到加固的補強效果,使用壽命長;國內已有多家生產廠家,但其造價較高。
橋梁裂縫病害的處理效果主要取決於修補材料的質量與相應的施工工藝水平,早期橋梁裂縫修補,對不同部位,採用不同的材料和施工方法,橋柱和橋的縱、橫梁的裂縫修補材料,普通採用鋼板加固方法;而橋面則採用瀝青澆灌方法。前者使用的材料與方法的缺點是:增加橋梁的荷載,施工難度大,優點是牢固可靠;後者的材料和方法的缺點是:瀝青容易老化,修補不久又產生裂縫,只堵漏,不補強;優點是施工方便快捷。混凝土裂縫引起水分滲入是導致鋼筋銹蝕的通道。鋼筋銹蝕損壞的修復傳統採取「打補丁」的辦法,即局部鑿除松動的混凝土,露出銹蝕鋼筋,除銹後抹上水泥砂漿。實踐中多次發現效果不佳,同時還給補丁四周的鋼筋帶來更嚴重的銹蝕問題。近年來,國外開發了一種新的修復技術:在結構表面塗上一層遷移型有機阻銹劑,它可以通過混凝土遷移到鋼筋表面,使鋼筋再鈍化。
5. 結語
任何一座橋梁,從交付運營時起,或多或少就帶有一定程度的病害,如不加以處理,病害將越來越嚴重,最終危及到橋梁的安全。對橋梁病害必須進行維修處理,但更重要的是從設計、施工中去預防病害的發生,降低後期的維修保養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