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溫控系統的控制原理
溫度控制原理
1、溫度控制模式有機械式的和電子式的
機械式的採用兩層熱膨脹系數不同金屬壓在一起,溫度改變時,他的彎曲度會發生改變,當彎曲到某個程度時,接通(或斷開)迴路,使得製冷(或加熱)設備工作。
電子式的通過熱電偶、鉑電阻等溫度感測裝置,把溫度信號變換成電信號,通過單片機、PLC等電路控制繼電器使得加熱(或製冷)設備工作(或停止)。還有水銀溫度計型的,溫度到就會有觸點和水銀接通
2、以溫控器製造原理來分,溫控器分為:
a、液漲式溫控器:
是當被控制對象的溫度發生變化時使溫控器感溫部內的物質(一般是液體)產生相應的熱脹冷縮的物理現象(體積變化),與感溫部連通一起的膜盒產生膨脹或收縮。以杠桿原理,帶動開關通斷動作,達到恆溫目的液脹式溫控器具有控溫准確,穩定可靠,開停溫差小,控制溫控調節范圍大,過載電流大等性能特點。液漲式溫控器主要用於家電行業,電熱設備,製冷行業等溫度控制場合用。
b、突跳式溫控器:
各種突跳式溫控器的型號統稱KSD,常見的如KSD301,KSD302等,該溫控器是雙金屬片溫控器的新型產品,主要作為各種電熱產品具過熱保護時,通常與熱熔斷器串接使用,突跳式溫控器作為一級保護。熱熔斷器則在突跳式溫控器失婁或失效導致電熱元件超溫時,作為二級保護自,有效地防止燒壞電熱元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火災事故。
壓力式溫控器,改溫控器通過密閉的內充感溫工質的溫包和毛細管,把被控溫度的變化轉變為空間壓力或容積的變化,達到溫度設定值時,通過彈性元件和快速瞬動機構,自動關閉觸頭,以達到自動控制溫度的目的。它由感溫部、溫度設定主體部、執行開閉的微動開關或自動風門等三部分組成。壓力式溫控器適用於製冷器具(如電冰箱冰櫃等)和制熱器等場合。
電子式溫控器,電子式溫度控制器(電阻式)是採用電阻感溫的方法來測量的,一般採用白金絲、銅絲、鎢絲以及熱敏電阻等作為測溫電阻,這些電阻各有其優確點。一般家用空調大都使用熱敏電阻式。
溫度控制系統的組成
溫度控制系統由測量裝置、被控對象、調節器和執行機構等部分構成。
測量裝置是溫度控制系統的重要部件,包括溫度感測器和相應的輔助部分,如放大、變換電路等。測量裝置的精度直接影響溫度控制系統的精度,因此在高精度溫度控制系統中必須採用高精度的溫度測量裝置。溫度控制系統的執行機構大多採用可控熱交換器。
被控對象是一個裝置或一個過程,它的溫度是被控制量。測量裝置對被控溫度進行測量,並將測量值與給定值比較,若存在偏差便由調節器對偏差信號進行處理,再輸送給執行機構來增加或減少供給被控對象的熱量,使被控溫度調節到整定值。
根據調節器送來的校正後的偏差信號,調節流入熱交換器的熱載體(液體或氣體)的流量,來改變供給(或吸收)被控對象的熱量,以達到調節溫度的目的。在一些簡單的溫度控制系統中,也常採用電加熱器作為執行機構,對被控對象直接加熱。通過調節電壓(或電流)的大小可改變供出的熱量。
不同的應用部門對溫度控制系統品質有不同的要求,並選用不同類型的調節器。如果精度要求不高,可採用兩位調節器,一般情況下多採用PID調節器。高精度溫度控制系統則常採用串級控制。串級控制系統由主迴路和副迴路兩個迴路構成,具有控制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響應快、動態偏差小等優點,常用於干擾強,且溫度要求精確的生產過程,如化工生產中反應器的溫度控制。
嚴格說,多數溫度控制系統中被控對象在進行熱交換時的溫度變化過程,既是一個時間過程,也是沿空間的一個傳播過程,需要用偏微分方程來描述各點溫度變化的規律。因此溫度控制系統本質上是一個分布參數系統。分布參數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理論還很不成熟,而且往往過於復雜而難於在工程實際問題中應用。解決的途徑有二:一是把溫度控制系統作為時滯系統來考慮。時滯較大時採用時滯補償調節,以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具有時滯是多數溫度控制系統的特點之一。另一途徑是採用分散控制方式,把分布參數的被控過程在空間上分段化,每一段過程可作為集中參數系統來控制,構成空間上分布的多站控制系統。採用分散控制常可獲得較好的控制精度。
⑵ 溫控開關 KSD 202 與KSD301或者KSD302有什麼區別啊
做電流和耐壓不一樣,前者電流大耐壓低,後者電流小耐壓高一些。
KSD301系列為突跳式塑料為主體,自動復位形式。適用范圍:可供家用電器溫度控制,如:電熱開水瓶、電子消毒碗櫃、飲水機、電子乾衣機、微波爐、電暖器;或供電機、整流設備、日用電器及各種電熱器具等作溫度控制及過熱保護元件使用。
注意事項:
1、採用接觸感溫式安裝時,應使金屬蓋面貼緊被控器具的安裝面,為確保感溫效果,應在感溫表面塗上導熱矽脂或其他性能類似的導熱介質。
2、安裝時不可把蓋面頂部壓塌、松動或變形,以免影響性能。
3、不能讓液體滲入控溫器內部,不得使外殼出現裂紋,不得隨意改變外接端子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