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製冷空調自動控制系統由哪些環節組成各環節的特性與作用
簡單的自動控制系統,可以在製冷系統供液管上加裝一個電磁閥,電磁閥由一個溫控器控制開關。溫控器的感溫包放在要求製冷的空間內。壓縮機上加裝一個壓力控制器,當電磁閥關閉後回氣壓力達到設定值,壓縮機停機。
Ⅱ 汽車全自動空調的工作原理
自動控制系統原理是根據各感測器檢測到車內的溫度、蒸發器溫度、發動機冷卻液溫度以及其他有關的開關信號等輸出控制信號,控制散熱器風扇、冷凝器風扇、壓縮機離合器、鼓風機電動機及其空氣控制電動機的工作狀態,實現自動控制車內溫度。
汽車空調自動溫度控制ATC,俗稱恆溫空調系統。一旦設定目標溫度,ATC系統即自動控制與調整,使車內溫度保持在設定值。
自動控制系統由車內溫度感測器、車外空氣溫度感測器、蒸發器溫度感測器、陽光感測器、空氣控制電動機、加熱器和冷凝器風扇、車內控制裝置組成。
空調製冷系統是由壓縮機、冷凝器、貯液乾燥器、膨脹閥、蒸發器和鼓風機等組成各部件之間採用銅管(或鋁管)和高壓橡膠管連接成一個密閉系統。
汽車自動空調簡介:
1.由於電子技術的發展,現代汽車空調已經由計算機控制。完善的汽車計算機控制的空調系統不僅可以對車內空氣的溫度、濕度、清潔度、風量和風向等進行自動調節,給乘客提供一個良好的乘車環境,保證在各種外界氣候和條件下使乘客都處於一個舒適的空氣環境中,而且還能檢測進行故障。
2.汽車空調自動調節功能包括車內溫度和濕度自動調節、回風和送風模式自動控制以及運轉方式和換氣量控制等控制功能。電控單元將根據駕駛員或乘客通過空調顯示控制面板上的按鈕進行的設定,使空調系統自動運行。
3.並根據各種感測器輸入的信號,對送風溫度和送風速度及時地進行調整,使車內的空氣環境保持最佳狀態。電控單元還可以根據氣候變化通過選擇送風口,改變車內的溫度分布。
4.經濟運行控制功能當車外溫度與設定的車內溫度較為接近時,電控單元可以縮短製冷壓縮機的工作時間,甚至在不啟動壓縮機的情況下,就能使車內溫度保持設定狀態,達到節能目的。
5.全面的顯示功能通過安置在汽車儀表盤上的空調顯示控制面板,可以隨時顯示當時的設置溫度、車內溫度、車外溫度、送風速度、回風和送風口狀態以及空調系統運行方式等信息,使駕駛員能夠及時全面地了解空調系統的工作狀態。
6.故障檢測和安全功能電控單元通過自診斷系統可以對系統的狀態進行檢測,並對故障情況進行判斷,當系統中出現故障時,使系統傳入相應的故障安全狀態,防止故障進一步擴大。
Ⅲ 製冷與空調自動控制技術的介紹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製冷與空調自動控制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要求,主要版內容包括:自動控權制原理基礎知識,製冷、空調系統參數檢測和調節儀表,自動調節執行機構,製冷系統的自控,製冷機組的自動控制,製冷、空調系統的自動控制與自動調節,製冷、空調系統的計算機控制,製冷、空調系統自控部件的安裝、調試與運行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Ⅳ 請問製冷系統的自動控制是什麼意思
先進的冷庫自控系統中將倉儲管理、工廠人事管理和辦公自動化等自控系統都組合在一起,以優化工廠管理。大型冷庫一般為集中式供憐方式,系統復雜,實現金自動控制的難度較大,就目前國內大型冷庫自動化水平看,一般是製冷壓縮機自帶PID系統f石家泰等1980J中間冷卻器、低壓循環貫主液桶等設備實現局部自動控制,也即處於自控發展的第二三階段。 而中小型冷庫,特別是採用氟利昂為工質的一般為分散式供冷方式,製冷壓縮冷凝機組與庫房冷卻器採用一一對應方式,製冷系統簡單,每個庫房的系統相對獨立,控制參數少,易於實現微機全自動控制。可以對每個小系統獨立控制,然後再由一台主機進行匯總、顯示、報警,即為微機分散式控制的第四代自控技術。目前在國內,一般只做到對製冷系統的自動控制,貨物進出、裝卸作業自動化、庫房計算機管理、工廠人員自動化管理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Ⅳ 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是什麼東東!
緒論
思考題與習題
第一章蒸氣壓縮式製冷的熱力學原理
第一節蒸氣壓縮式製冷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蒸氣壓縮式製冷的理論循環
第三節單級蒸氣壓縮式製冷理論循環的熱力計算
第四節蒸氣壓縮式製冷的實際循環
思考題與習題
第二章製冷劑、載冷劑和潤滑油
第一節製冷劑
第二節載冷劑
第三節潤滑油
思考題與習題
第三章蒸氣壓縮式製冷系統的組成和圖式
第一節蒸氣壓縮式製冷系統的供液方式
第二節蒸氣壓縮式製冷系統
第三節冷卻水系統
第四節冷凍水系統
思考題與習題
第四章製冷壓縮機
第一節活塞式製冷壓縮機的分類及其構造
第二節活塞式製冷壓縮機的選擇計算
第三節螺桿式製冷壓縮機
第四節離心式製冷壓縮機
第五節回轉式製冷壓縮機
思考題與習題
第五章冷凝器和蒸發器
第一節冷凝器的種類、構造和工作原理
第二節冷凝器的選擇計算
第三節蒸發器的種類、構造和工作原理
第四節蒸發器的選擇計算
思考題與習題
第六章節流機構和輔助設備
第一節節流機構
第二節輔助設備
第三節輔助設備的選擇計算
思考題與習題
第七章製冷系統的自控裝置與調節
第一節製冷系統的自控裝置
第二節製冷系統的自動調節
思考題與習題
第八章雙級和復疊式蒸氣壓縮製冷
第一節雙級蒸氣壓縮製冷循環
第二節復疊式蒸氣壓縮製冷循環
思考題與習題
第九章小型冷庫製冷工藝設計
第一節冷藏庫概述
第二節冷庫耗冷量計算
第三節小型冷藏庫製冷工藝設計
思考題與習題
第十章製冷機房與管道的設計
第一節製冷機房的設計步驟
第二節製冷設備的選擇和製冷機房的布置
第三節製冷劑管道的設計
第四節製冷機組
思考題與習題
第十一章製冷裝置的安裝和試運轉
第一節製冷設備的安裝
第二節製冷系統管路和附件的安裝
第三節製冷系統的試運轉
第四節製冷系統的工程驗收
思考題與習題
第十二章製冷裝置運行操作與維修
第一節製冷裝置的操作技術
第二節製冷裝置的運行管理
第三節製冷裝置的檢修
思考題與習題
第十三章溴化鋰吸收式製冷
第一節吸收式製冷機的工作原理
第二節溴化鋰吸收式製冷的工作原理
第三節單效溴化鋰吸收式製冷機的工藝流程
第四節雙效溴化鋰吸收式製冷機的工藝流程
第五節直燃式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組
思考題與習題
第十四章蓄冷技術
第一節蓄冷技術概述
第二節蓄冷空調系統
思考題與習題
附錄
附錄A製冷用物理參數表
附表A-1R12飽和液體與飽和氣體物性表
附表A-2R22飽和液體與飽和氣體物性表
附表A-3R123飽和液體與飽和氣體物性表
附表A-4R134a,飽和液體與飽和氣體物性表
附表A-5R717飽和液體與飽和氣體物性表
附表A-6氯化鈉水溶液物性表
附表A-7氯化鈣水溶液物性表
附表A-8乙烯乙二醇水溶液物性表
附錄B製冷劑壓焓圖
附圖B-1製冷劑R12壓焓圖
附圖B-2製冷劑R22壓焓圖
附圖B-3製冷劑R123壓焓圖
附圖B-4製冷劑R134a壓焓圖
附圖B-5製冷劑R717壓焓圖
Ⅵ 冷熱源系統及空調風系統的運行調節和自動控制的要求
三晶變頻器在中央空調和採暖通風空調系統的應用
一、中央空調和HVAC的應用背景
(一)概述
1、中央空調的概念
中央空調系統已廣泛應用於工業與民用領域,在賓館、酒店、寫字樓、商場、住院部大樓、工業廠房中的中央空調系統,其製冷壓縮機組、冷凍循環水系統、冷卻循環水系統、冷卻塔風機系統等的容量大多是按照建築物最大製冷、制熱負載選定的,且再留有充足裕量。在沒有使用具備負載隨動調節特性的控制系統中,無論季節、晝夜和用戶負載的怎樣變化,各電動機都長期固定在工頻狀態下全速運行,造成了能量的巨大浪費。近年來由於電價的不斷上漲,使得中央空調系統運行費用急劇上升,致使它在整個大廈營運成本費用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例,加之目前各生產、服務業競爭激烈,多數企業利潤空間不夠理想,因此電能費用的控制顯然已經成為經營管理者所關注的問題所在。
據統計,中央空調的用電量占各類大廈總用電量的70%以上,其中中央空調水泵的耗電量約占總空調系統耗電量的20%~40%,故節約低負載時壓縮機系統和水系統消耗的能量,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隨著負載變化而自動調節變化的變流量變頻空調水系統和自適應智能負載調節的壓縮機系統應運而生,並逐漸顯示其巨大的優越性。採用變頻調速技術不僅能使空調系統發揮更加理想的工作狀態,更重要的是通常其節能效果高達30%以上,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中央空調系統一般主要由製冷壓縮機系統、冷媒(冷凍和冷熱)循環水系統、冷卻循環水系統、盤管風機系統、冷卻塔風機系統等組成。製冷壓縮機組通過壓縮機將製冷劑(冷媒介質如R134a、R22等)壓縮成液態後送蒸發器中,冷凍循環水系統通過冷凍水泵將常溫水泵入蒸發器盤管中與冷媒進行間接熱交換,這樣原來的常溫水就變成了低溫冷凍水,冷凍水送到各風機風口的冷卻盤管中吸收盤管周圍的空氣熱量,產生的低溫空氣由盤管風機吹送到各個房間,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冷媒在蒸發器中被充分壓縮並伴隨熱量吸收過程完成後,再被送到冷凝器中去恢復常壓狀態,以便冷媒在冷凝器中釋放熱量,其釋放的熱量正是通過循環冷卻水系統的冷卻水帶走。冷卻循環水系統將常溫水通過冷卻水泵泵入冷凝器熱交換盤管後,再將這已變熱的冷卻水送到冷卻塔上,由冷卻塔對其進行自然冷卻或通過冷卻塔風機對其進行噴淋式強迫風冷,與大氣之間進行充分熱交換,使冷卻水變回常溫,以便再循環使用。在冬季需要制熱時,中央空調系統僅需要通過冷熱水泵(在夏季稱為冷凍水泵)將常溫水泵入蒸氣熱交換器的盤管,通過與蒸氣的充分熱交換後再將熱水送到各樓層的風機盤管中,即可實現向用戶提供暖熱風。
2、HVAC的概念
HVAC的概念包括採暖(Heating)、通風(Ventilation)、空調(Air Condition),因此與中央空調相比具有更廣義的概念。HVAC是人與環境這對矛盾對立統一關系歷經漫長歲月發展所凝聚而成的一種重要的環境與保障技術。HVAC定義如圖1所示。
圖1:HVAC定義
(1)供暖(Heating)
1)系統組成:熱源、散熱設備、輸熱管道、調控構件等。
2)技術職能:輸入熱能至空間,補償其熱損失,到達室內溫度要求。
(2)通風(Ventilation)
1)系統組成:通風機、進排或送回口、凈化裝置、風道與調控構件等。
2)技術職能:通風換氣、防暑降溫、改善室內環境、防止內外環境污染。
(3)空氣調節(Air Conditioning)
1)系統組成:冷熱源、空氣出來設備與末端裝置、風機、水泵、管道、風口、調控構件等。
2)技術職能:依靠經過全面處理並且適宜參數與良好品質的空調介質與受控環境空間進行能量、質量
的傳遞與交換,實現對室內空氣溫度、濕度、速度、潔凈度和其他參數的按需調控。
3)系統分類:一次回風、二次回風、全新風。
經過多年的發展,HVAC的應用已經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對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重要保證作用,有時甚至是關鍵性的保證作用。
在HVAC中的節能觀念並不是以降低環境或抑制能量需求來換取節能,而是通過綜合資源規劃(IRP)方法和能源需求側管理(DSM)技術的應用,提高建築的能量效率,用有限的資源和最小的能量消費代價獲得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率,滿足日益增長的環境需求。
(二)變頻器在中央空調中的應用
同時具有精確控制和大幅度節能的特點,因此也成為中央空調系統和HVAC的標准控制手段。
在中央空調系統中加裝變頻器時要考慮的問題完全不同於工業應用,一般來說,在裝有中央空調的高檔公共設施里有大型電子敏感設備,如計算機系統、電視接收系統和電信網路系統。這就要對變頻傳動裝置提出工業環境中不需要考慮的特殊要求,即電磁兼容問題。
以變頻器為主組成的中央空調綠色智能控制系統,可實現溫度、溫差、壓力、壓差、濕度、流量等多種參數集中控制,通過自動能量優化軟體可使暖通空調系統中的綜合節電率達到50%左右。同時,由於電磁兼容性好,因此能減少對周邊電路儀器的干擾並降低雜訊,而且其內置直流電抗器還可有效抑制諧波,提高功率因數。
以三晶SAJ8000G為例,在機場、廣電大樓、醫院、地鐵等高檔場合得到廣泛應用。該系統集數據感測、雙PID控制和控制執行於一體,反饋值及給定值可直接按單位設定;內置RS485通信協議,可直接接收Modbus協議,並留有選件介面,成功解決了傳統變頻器運用於暖通空調系統設備配置龐雜的問題;能實現春夏秋冬4種運行模式轉換,具有一機多控、遠程式控制制和現場控制多重控制功能,既能滿足樓宇自控對風機水泵的要求,又不失樓宇自控系統出現故障時現場獨立操作的靈活性。
在中央空調系統中,用變頻器進行流量(風量)控制時,可節約大量電能。中央空調系統在設計時是按現場最大冷量需求量來考慮的,其冷卻泵、冷凍泵也是按單台設備的最大工況來考慮的,在實際使用中有90%多的時間,冷卻泵、冷凍泵都工作在非滿載狀態下。如果用閥門、自動閥調節,不僅會增大系統節流損失,而且調節是階段性的,會造成整個空調系統工作在波動狀態,而通過在冷卻泵、冷凍泵上加裝變頻器則可一勞永逸地解決該問題,還可實現自動控制,並可通過變頻節能收回投資。同時,變頻器的軟起動功能及平滑調速的特點可實現對系統的平穩調節,使系統工作狀態穩定,並延長機組及網管的使用壽命。
(三)變頻器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
在供熱系統中,變頻器可用於熱力站循環泵、補水泵和鍋爐房的鼓引風機、循環泵等耗能負載的水量,風量調節,可使熱網供熱質量穩定高效,能有效避免局部熱網過冷過熱問題,還能消除鼓引風機風門產生的雜訊,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較大幅度地降低了系統的維護費用。
通過變頻器內置直流電抗器能使功率因數接近於1,並可有效抑制諧波,避免對周圍設備的電磁干擾,更為重要的是具有自動能量優化功能,可大量節約能源。
二、中央空調水循環系統的控制設計
大部分建築物在一年當中,只有幾十天時間,中央空調處於最大負載。中央空調冷負載,始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如每天早晚、每季交替、每年輪回、環境及人文等,實時影響中央空調冷負載。一般,冷負載在5%~60%范圍內波動,大多數建築物每年至少70%是處於這種情況,而大多數中央空調,因系統設計多數以最大冷負載為最大功率驅動。這樣,造成實際需要冷負載與最大功率輸出之間的矛盾,產生巨大能源浪費,增加經營的成本,降低經營競爭力。
下面介紹了一種新穎的智能變頻控制設備,它採用國際上最為流行的成熟的交流調速技術、PLC控制技術,能對中央空調的泵組實現全自動閉環控制。由於採用了先進的SAJ8000G系列可編程序控制器,並可通過中文文本操作器(或觸摸屏)進行簡潔明了的操作和控制,從而決定了本控制方式不僅在系統的抗擾性、可靠性上大有保證,而且在操作的界面上更符合HMI標准。
(一)中央空調系統的控制方式概述
圖2所示為中央空調水循環控制系統的構成,主要分為冷凍主機、冷凍水(熱水)循環系統、冷卻水循環系統,智能變頻櫃主要控制的對象為冷凍水(熱水)迴路和冷卻水迴路。
圖2:中央空調水循環控制系統的構成
1、冷凍水循環的控制
冷凍水循環系統由冷凍水泵及冷凍水管道組成。從冷水機組流出的冷凍水由冷凍水泵加壓送入冷凍水管道,在房間內進行熱交換,帶走房間內熱量,從而使房間內的溫度下降。
冷凍水泵的控制方式為:最高層(或最不利端)壓力控制。
在高層的中央空調系統中, 各層的空調機是相對應於熱負載的變動開閉冷水進口閥, 以調節室溫
的,由於冷凍水的流量經常發生變化,會引起最高層水壓的較大變化,因此為了解決該問題,應控製冷水泵的出水閥,以保持最高層水壓大致恆定。但大多數應用場合,都是保持出水閥門開度一定,任隨壓力變化的,如果這樣,會導致壓力損失,效率低。此時,若採用轉速控制,以保持最佳壓力,則可防止壓力損失並較大幅度提高效率並取得好的節能效果。
2、冷卻水循環的控制
冷卻水循環系統由冷卻水泵、冷卻水管道及冷卻塔組成。冷水機組成進行熱交換,在水溫冷卻的同時,必將釋放大量的熱量。該熱量被冷卻水吸收,使冷卻水溫度升高。冷卻水泵將升了溫的冷卻水壓入冷卻塔,使之在冷卻塔中與大氣進行熱交換,然後再將降了溫的冷卻水,送回到冷水機組。如此不斷循環,帶走冷水機組釋放的熱量。
冷卻水泵的控制方式為:恆溫差控制。
由於冷卻塔的水溫是隨環境溫度而變化的,其單側水溫不能准確地反映冷凍機組產生熱量的多少,所以,對到冷卻水泵,以進水和回水的溫差作為控制依據,實現進水和回水間的恆溫差控制是比較合理的。溫差大,說明冷凍機組產生的熱量大,應提高冷卻泵的轉速,增大冷卻水的循環速度;反之則應該降低轉速。
(二)中央空調水循環控制系統的PLC、變頻器及人機界面
1、PLC控制原理
關於中央空調水循環系統的PLC控制原理如圖3所示,包括DP210人機界面、PLC的K80S CPU模塊和G7F——ADHA模擬量模塊。其中DP210人機界面負責數據設定(壓差或溫差設定)、數據顯示(溫度、溫差、壓力、壓差)、狀態設定和顯示,以及維修說明書等幫助材料;K80S-CPU模塊負責包括內置PID的順序程序控制;G7F——ADHA模擬量模塊為2入1出,輸入量為溫度1和2或壓力1和2(1:進水迴路;2:出水迴路),輸出量為電動機轉速信號(控制變頻器的信號)。
圖3:中央空調水循環系統的PLC控制原理
2、模擬量和PID控制
本系統採用K80S PLC內置的PID功能。所謂PID控制,就是使一個過程按預設值(SV)保持其為穩定狀態的控制過程,通過設定值SV和過程反饋值PV進行比較,當兩項值有差別時,控制器輸出執行值MV來減少這種差異。PID包括3個控制量:比例P、積分I、微分D。
K80S PLC的內置PID具有如下的功能:
(1)PID功能內置於CPU中,不需要分開的PID模塊,使用指令PID8或PIDAT就可以執行PID功能;
(2)向前向後運行都有效;
(3)可任意選擇P操作、PI操作、PID操作和ON/OFF操作;
(4)手動輸出有效,用戶可以定義強制輸出;
(5)通過正確的參數設定,無論外界有無干擾,都可以保持穩定的運行;
(6)根據系統特性運行掃描時間(PID控制器從執行機構得到采樣值的時間間隔)是可變的。
由中央空調水循環系統的控制圖可以看出,本智能控制設備採用恆壓或恆溫差PID控制,模擬信號輸入和輸出通過G7F——ADHA模塊,設定數據通過DP210操作,具體示意如圖4所示。
3、變頻器選型
由於本系統採用PLC的PID控制功能,所以對變頻器的選型並無特殊要求,只需選用通用變頻器,如SAJ8000G系列變頻器。
圖4:PID控制示意
(三)節能預估
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量Q與轉速n的一次方成正比,管壓H與轉速n的二次方成正比,軸功率與轉速 n的三次方成正比。
當所需要流量減少,離心泵轉速降低時,其功率按轉速的三次方下降。當所需流量為額定流量的80%時,轉速也下降為額定轉速的80%,而軸功率降為51.2%;當所需流量為額定流量的50%時,軸功率降為12.5%。當然,轉速降低時,效率也會有所下降,同時還應考慮控制裝置的附加損耗等影響。 即使如
此,這種節電效果也非常可觀。
綜合實際運行效果,對冷凍泵拖動系統、冷卻泵拖動系統、風機(包括室內風機和冷卻塔風機)拖動系統實施變頻控制後的基本節能效果為35%~55%,最小節能為35%,最大達55%。
三、中央空調變頻風機的幾種控制方式
目前的中央空調系統中,變頻風機正在被廣泛使用,其中如下突出的優點:節能潛力大,控制靈活,可避免冷凍水、冷凝水上頂棚的麻煩等。然而變頻風機系統需要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精心調試和精心管理,否則有可能產生諸如新風不足、氣流組織不好、房間負壓或正壓過大、雜訊偏大、系統運行不穩定、節能效果不明顯等一系列問題。
下面介紹在中央空調中變頻風機的幾種控制方式的原理和適用場合。
(一)變頻風機的靜壓PID控制方式
送風機的空氣處理裝置是採用冷熱水來調節空氣溫度的熱交換器,冷、熱水是通過冷、熱源裝置對水進行加溫或冷卻而得到的。大型商場、人員較集中且面積較大的場所常使用此類裝置。圖5所示給出了一個空氣處理裝置中送風機的靜壓控制系統。
在第一個空氣末端裝置的75%~100%處設置靜壓感測器,通過改變送風機入口的導葉或風機轉速的辦法來控制系統靜壓。如果送風干管不只一條,則需設置多個靜壓感測器,通過比較,用靜壓要求最低的感測器控制風機。 風管靜壓的設定值(主送風管道末端最後一個支管前的靜壓)一般取250~375Pa之
間。若各通風口擋板開起數增加,則靜壓值比給定值低,控制風機轉速增加,加大送風量;若各通風口擋板開啟數減少,靜壓值上升,控制風機轉速下降,送風量減少,靜壓又降低,從而形成了一個靜壓PID控制的閉環。
圖5:一個空氣處理裝置中送風機的靜壓控制
在靜壓PID控制演算法中,通常採用兩種方式,即定靜壓控製法和變靜壓控製法。定靜壓控製法是系統控制器根據設於主風道2/3處的靜壓感測器檢測值與設定值的偏差,變頻調節送風機轉速,以維持風道內靜壓一定。變靜壓控製法即利用DDC數據通信技術,系統控制器綜合各末端的閥位信號,來判斷系統送風量盈虧,並變頻調節送風機轉速,滿足末端送風量需要。由於變靜壓控製法在部分負載下風機輸出靜壓低,末端風閥開度大,因此風機節能效果好、雜訊低,同時又能充分保證每個末端的風量需要。
控制管道靜壓的好處是有利於系統穩定運行並排除各末端裝置在調節過程中的相互影響。此種靜壓PID控制方式特別適合於上下樓層或被隔開的各個房間內用一台空氣處理裝置和共用管道進行空氣調節的場合,如商務大廈的標准辦公層等。
四、總結
中央空調水循環控制系統採用恆參數(壓力、壓差、溫度、溫差等)工作,當參數減小或增加時,本自動化系統通過降低或增加水泵轉速減小或增加供水(或風)量,以保持空調管網參數恆定,從而達到高效節能目的。
本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自動化程度高,功能齊全,使用、管理簡便;
(2)採用了先進優質的進口變頻器和PLC,數字化操作、直觀簡便,無須人員看管;
(3)循環軟起動採用自補償切換技術,系統電器及機械沖擊小,能顯著延長電控元器件及水泵的壽命;
(4)有定時的開關機功能;
(5)有定時換泵功能;
(6)有自動巡檢功能;
(7)有故障自診功能;
(8)設備緊湊、佔地少、節省投資;
(9)界面友好、方便實用。
僅供參考!
Ⅶ 冷庫製冷系統是怎樣實現自動控制的
冷庫製冷系統的自動控制是由控制對象和控制器件組成的閉合系統。通過一定的線路和眾多的控制元件來實現的。現以一個簡單的冷庫製冷裝置自動控制系統對冷庫的自動控制原理進行說明。
如圖5-4所示是兩間冷藏庫,由一台壓縮機集中供冷。為了實現裝置的自動運行調節,在系統中增設了油壓繼電器、高低壓壓力繼電器、水量調節閥、電磁閥、熱力節流閥,溫度控制器、單向止回閥和蒸發壓力調節閥等部件。各器件的基本功能如下:
水量調節閥、電磁閥和節流閥主要是用來控制製冷系統中製冷劑的流量和冷卻系統中冷卻水的流量。
油壓繼電器、高低壓力繼電器和蒸發壓力調節閥主要用來控制製冷系統的工作壓力,保證整個製冷裝置正常啟動、安全運行和自動停機。
溫度控制器主要用來控制製冷系統的工作溫度及冷藏庫的庫溫,以控制製冷系統的正常運行。
Ⅷ 冷庫製冷系統中回液是怎樣實現自動控制的
在製冷過程中,若供液自控元件損壞,會使大量液體流回壓縮機,而造成濕行程故障。因此,在製冷系統中設置了回液自動控制裝置。
回液自動控制有多種形式,如圖5-12為直接送蒸發器的回液控制。主要由液位控制器、繼電器、電磁閥、集濾器液位控制器等構成。當液位低於低液位控制器時,繼電器不通電,電磁閥2關閉,1、3打開,氣液分離器向集液器供液。當集濾器的液位達到高液位控制器的液位時,繼電器通電,使電磁閥1、3關閉,切斷了氣液分離器向儲液桶供液的通路,同時打開電磁閥2,高壓氣體進入集油器,使集油器壓力逐漸升高到與高壓儲液桶壓力相等。打開通往高壓液管的止逆閥,向蒸發器排液,直到液位低於低液位控制器為止。從而避免了因回液而造成壓縮機濕行程故障。
Ⅸ 冷庫製冷系統是怎樣實現自動控制的
自動控制系統通過檢查製冷系統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管路的溫度、壓力等,按照預設的溫度進行自動恆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