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製取溴乙烷的實驗
利用醇的羥基被鹵原子取代的反應來製取鹵代烴。如,醇與氫鹵酸反應,可以製取對應的一鹵代烴。
ROH+HX
RX+H2O
為使平衡向右移動,往往採用增加醇或氫鹵酸濃度,也可以設法移去某種生成物。如,由乙醇製取溴乙烷,可採用47.5%的濃氫溴酸或用溴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溴化氫。
主反應:NaBr+H2SO4→NaHSO4+HBr
C2H5OH+HBr
C2H5Br+H2O
[用品]圓底燒瓶、冷凝管、牛角管、燒杯、錐形瓶、酒精燈或本生燈、鐵架台、導管、乙醇、濃硫酸、溴化鈉、無水CaCl2、5%的NaOH溶液。
[操作]實驗裝置如圖1。在500mL燒瓶內盛有30g乙醇、25mL水,再加入70mL濃硫酸。加酸時應注意振盪燒瓶並冷卻。然後往燒瓶中緩緩加入42g溴化鈉細粉,加時需注意攪拌,以防結塊。用塞塞好瓶,再加熱,會蒸出溴乙烷。為了防止揮發的溴乙烷損失,需要在接受器里加冰塊和冷水,以保持低溫,還需注意,接引管的末端一定要浸入錐形瓶的冷水內。在實驗過程中由看到有油狀餾出物的珠或乳白狀細珠沉到瓶底,再到無油狀物蒸出時,實驗才算完畢,即可移開接受器,停止加熱,以防倒吸。
『貳』 製取1,2-二溴乙烷的實驗裝置及作用
一、首先製取乙烯,實驗室制乙烯用酒精在有濃硫酸、170°C的條件下反應生成專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二、然後將乙烯通屬入液溴,乙烯與溴單質發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無色液體)
CH2CH2+Br2→CH2Br-CH2Br
這里的加成反應是指CH2CH2的碳碳雙鍵斷裂,跟溴結合。
三、冷水的作用:防止液溴揮發(液溴易揮發,熔點:-7.2°C;沸點:58.78°C)
四、通入乙烯量遠遠大於理論所需要的量主要是因為乙烯通過液溴的速度過快,乙烯未能完全與液溴反應就逸出了。
五、第一個NaOH溶液是為了吸收副反應生成的酸性氣體(CO2、SO2)
副反應:碳化反應
六、第二個NaOH溶液是為了吸收揮發的溴單質,進行尾氣處理。
七、液溴上覆蓋少量的水:1,2-二溴乙烷微溶於水,且易揮發,加入少量的水能防止1,2-二溴乙烷揮發。
『叄』 醇與氫鹵酸反應是制備鹵代烴的重要方法.實驗室制備溴乙烷的裝置如圖所示,試管d中裝有少量蒸餾水.已知
(1)制備溴乙烷的需要用到蒸餾水、乙醇、溴化鈉、濃硫酸,濃硫酸密度大於水,與蒸餾水混合時會放出大量熱,所以混合時應該先加入蒸餾水,再加入濃硫酸,然後加入乙醇和溴化鈉,
故答案為:蒸餾水、濃硫酸、乙醇、溴化鈉;
(2)根據加入的反應物可知,燒瓶中發生的反應為:①溴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氫鈉和溴化氫,反應的方程式為:NaBr+H2SO4=NaHSO4+HBr、②乙醇與溴化氫反應生成溴乙烷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H2OH+HBr→CH3CH2Br+H2O,
故答案為:CH3CH2OH+HBr→CH3CH2Br+H2O;
(3)溴乙烷的沸點為38.4°C,通過冷水可以冷卻溴乙烷,將溴乙烷由氣態變成液態;由於溴乙烷不溶於水,所以冷卻後混合液體會分層,溴乙烷密度大於水,在混合液的下層有油狀液體,
故答案為:冷卻溴乙烷由氣態轉變為液態;分層,下層為油狀液體;
(4)A.NaI和溴單質反應,但生成的碘單質會混入,故A錯誤;
B.溴單質和氫氧化鈉反應,溴代烷也和NaOH溶液中水解反應,故B錯誤;
C.溴單質和Na2SO3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可以除去溴單質,故C正確;
D.KCl和溴單質不反應,不能除去溴單質,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5)通過觀察實驗裝置,可知b是安全瓶防止液體倒吸.錐形瓶的水中插有一直玻璃管,主要作用是檢查試管c是否堵塞.當d堵塞時,氣體不暢通,則在b中氣體產生的壓強將水壓入直玻璃管中,甚至溢出玻璃管,
故答案為:直導管中有一段水柱;
(6)該反應中剩餘的溴化氫及反應副產物溴單質等有毒,會污染大氣,應該進行尾氣吸收,所以裝置e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Br等氣體,防止大氣污染,
故答案為:吸收HBr等氣體,防止大氣污染;
(7)A.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反應發生消去反應生成烯烴、分子間脫水反應生成醚,稀釋後減少了生成的副產物烯和醚,故A正確;
B.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能將溴離子氧化為溴單質,稀釋濃硫酸後能減少Br2的生成,故B正確;
C.反應需要溴化氫和乙醇反應,濃硫酸溶解會使溫度升高,使溴化氫揮發,稀釋後減少HBr的揮發,故C正確;
D.水在製取溴乙烷的反應中為反應產物,不是該反應的催化劑,故D錯誤;
故答案為:ABC.
『肆』 溴乙烷的沸點是38.4℃,密度是1.46g/cm3.如圖為實驗室制備溴乙烷的裝置示意圖(夾持儀器已略去),其中G
(1)濃硫抄酸具有強氧化性,襲易與NaBr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可能發生的副反應有:2HBr+H2SO4(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