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飛機的增升裝置
飛機的升力主要隨飛行速度和迎角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以小速度飛行,則要求較大的升力系內數和迎角,機翼容才能產生足夠的升力來維持飛機飛行。用增加迎角的方法來增大升力系數從而減小迎角,是有限的。因為飛機的迎角最多隻能增大到臨界迎角。因此,為了保證飛機在起飛和著陸時仍能產生足夠的升力,有必要在機翼上裝設增大升力系數的裝置,即增升裝置。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增升裝置有前緣縫翼,前緣襟翼,後緣襟翼等。
前緣縫翼位於機翼前緣,打開時使下翼面的高壓氣流流過縫隙貼近上翼面流動,能延緩大迎角狀態下機翼上表面的氣流分離,提高了最大升力系數和臨界迎角。但是在迎角較小時,打開前緣縫翼反而會使上下翼面壓強差減小,從而降低升力系數。
前緣襟翼可以減小大迎角狀態下機翼前緣與相對氣流之間的夾角,延緩氣流分離,又能增大機翼彎度,使最大升力系數和臨界迎角增大。
後緣襟翼位於機翼後緣,有分裂襟翼、簡單襟翼、開縫襟翼、後退襟翼,後退開縫襟翼幾種。放下後緣襟翼,即增大升力系數,同時也增大了阻力系數。
❷ 為什麼不能通過飛的快來增加升力,而要採用曾升裝置呢
你要問的是不是為什麼不能通過飛的快來增加升力,而要採用增升裝置呢?
我們已經知道飛機速度快其升力就增加,機翼也就可以造的小一點。但是飛機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飛行速度都不可能太快以免發生沖出跑道等事故,可是飛機起飛時如果速度上不去,升力不足,飛機就不能飛離地面,這是一個矛盾。所以需要採用增升裝置使機翼的升力可變:在起降時升力大一些,高速飛行時升力變小一些,阻力也小一些。
增升裝置的原理:當升力不變時,若想縮短起飛和著陸距離,飛機的速度就必須更低,而此時機翼必須仍然能夠提供足夠的升力以平衡飛機的重力。
有升力公式可知,光潔構型下,如果想要把速度降低至最低速度以下,仍然有足夠的升力,這里有兩種方法:
1.增加機翼的面積S。
2.通過改變翼型的形狀或者使用機械裝置修改邊界層,來增加升力系數。
❸ 為何yf-23既可以用內側襟翼增升,有可用外側副翼抬頭
能起親翼和副翼雙重作用的操縱面。有些高速飛機為了縮短起飛、著陸距離,採用全翼展襟翼,而在靠近翼尖處的一塊襟翼可作副翼實現橫向操縱,即當其左右同時下偏時為襟翼,而當其左右反向偏轉進為副翼
副翼
副翼是指安裝在機翼翼梢後緣外側的一小塊可動的翼面。為飛機的主操作舵面,飛行員操縱左右副翼差動偏轉所產生的滾轉力矩可以使飛機做橫滾機動。翼展長而翼弦短。副翼的翼展一般約占整個機翼翼展的1/6到1/5左右,其翼弦占整個機翼弦長的1/5到1/4左右。
飛行員向左壓駕駛盤,左邊副翼上偏,右邊副翼下偏,飛機向左滾轉;反之,向右壓駕駛盤右副翼上偏,左副翼下偏,飛機向右滾轉。
襟翼
襟翼是安裝在機翼後緣內側的翼面,襟翼可以繞軸向後下方偏轉,主要是靠增大機翼的彎度來獲得升力增加的一種增升裝置。
當飛機在起飛時,襟翼伸出的角度較小,主要起到增加升力的作用,可以加速飛機的起飛,縮短飛機在地面的滑跑距離;當飛機在降落時,襟翼伸出的角度較大,可以使飛機的升力和阻力同時增大,以利於降低著陸速度,縮短滑跑距離。
在現代飛機設計中,當襟翼的位置移到機翼的前緣,就變成了前緣襟翼。前緣襟翼也可以看作是可偏轉的前緣。在大迎角下,它向下偏轉,使前緣與來流之間的角度減小,氣流沿上翼面的流動比較光滑,避免發生局部氣流分離,同時也可增大翼型的彎度。
前緣襟翼與後緣襟翼配合使用可進一步提高增升效果。一般的後緣襟翼有一個缺點,就是當它向下偏轉時,雖然能夠增大上翼面氣流的流速,從而增大升力系數,但同時也使得機翼前緣處氣流的局部迎角增大,當飛機以大迎角飛行時,容易導致機翼前緣上部發生局部的氣流分離,使飛機的性能變壞。如果此時採用前緣襟翼,不但可以消除機翼前緣上部的局部氣流分離,改善後緣襟翼的增升效果,而且其本身也具有增升作用。
靠近機身的是襟翼,遠離機身的是副翼。 襟翼是一塊平板,平時是機翼的一部分,在飛機起飛或者著陸的時候,它向下彎曲一個角度,增大升力,使飛機迅速起飛或著陸。操縱副翼可使飛機滾轉,放下襟翼可使升力增大。
❹ 飛機增升裝置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飛機的增升裝置主要有前緣縫翼、前緣襟翼、後緣襟翼,增升原理主要內是三條:增大機翼彎度、容增加機翼面積、增加機翼上表面附面層能量,延緩上表面氣流分離。縫翼和襟翼開縫的主要作用就是延緩機翼表面的氣流分離,襟翼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機翼彎度和面積。
❺ 飛機的增升裝置是什麼
後緣襟翼可以增加機翼的彎曲程度,或者增加機翼面積,或者開縫使機翼下表內面氣流流到上表面,容機翼的迎角可以增加的更大。
前緣襟翼主要是增加機翼的彎曲程度。
前緣縫翼也是使機翼下表面氣流流到上表面。
增升裝置一般是以上一種或幾種裝置的組合,作用是減速增升。縫翼一般只在低速時有增升效果,在高速時反而會減小升力。
好聽的假話 對不住啦
❻ 飛機增升的幾項原則
增升裝置的原理: 增升裝置的目的是增大最大升力系數。
開縫襟翼是由簡單襟翼改進而來(圖3)。放下開縫襟翼,在增大翼型相對彎度的同時,襟翼前緣與機翼後緣之間形成縫隙,空氣從下表面通過縫隙流向上表面,可以吹除機翼後部的渦流,與無縫隙相比,可延遲氣流分離,因此,增升效果好於簡單襟翼。
開縫襟翼:
為了進一步提高開縫襟翼的增升效果,襟翼放下之後,襟翼本身又展開成一個開縫翼,因而形成兩條縫隙,這種襟翼稱為雙縫襟翼。
放下雙縫襟翼,有更多的高速氣流通過兩道縫隙流到上翼面,增加邊界層能量,可使氣流分離推遲到更大的襟翼偏度。此外,放下雙縫襟翼,襟翼還向後滑動,增大了機翼的面積。因此,雙縫襟翼有更好的增升效果。
❼ 那為什麼不能通過飛的快來增加升力,而要採用曾升裝置呢
當升力不變時,若想縮短起飛和著陸距離,飛機的速度就必須更低,而此時機翼必須仍然能夠提供足夠的升力以平衡飛機的重力。
採用增升裝置後,安全性提高。對於軍用運輸機而言,增升裝置是實現短距起降、低速空投和失速控制的重要法寶。有了它,就像是給戰機上了一份保險。
採用增升裝置後,穩定性增大。一些先進戰機普遍採用翼身融合技術,裝備增升裝置後,戰機在機動過程中可以與副翼配合,增大控制效率,提高飛行穩定性。
科研人員也為戰機設計了「靈活的翅膀」,他們在固定機翼前後緣增加活動翼面。當戰機在起飛和著陸時,活動翼面伸出;當戰機巡航時,活動翼面收回。通過增大機翼的面積和彎度,增加戰機的升力系數,戰機能夠更加安全平穩地起降——這種活動翼面被稱為「增升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