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自動調節裝置主要由組成

自動調節裝置主要由組成

發布時間:2023-02-27 15:02:26

Ⅰ 汽車前照燈的調整方法

1.自動前照燈范圍調節裝置的工作原理

自動前照燈范圍調節裝置由車身高度感測器、伺服電機、電子控制單元和調節旋鈕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安裝在前後軸上的車身高度感測器將車身高度信息轉換成電信號並傳輸給電子控制單元。經計算後,電控單元指令執行機構旋轉,帶動前照燈上下擺動一定角度,以適應汽車加速、制動和軸重變化引起的范圍變化。如果前照燈的范圍調節裝置出現故障,將無法自動調節前照燈的范圍,因此必須手動調節。

以 奧迪A6 轎車為例,大燈范圍自動調節裝置由左前車身傾斜感測器G76、左後車身傾斜感測器G78、范圍控制單元J431、左大燈調節伺服電機V48、右大燈調節伺服電機V49等組成。車身傾斜感測器安裝在車身和懸架之間。感測器為線性滑動電阻型,有兩根導線。當懸架被壓縮或拉伸,車身高度發生變化時,車身傾斜感測器的電阻也隨之變化,輸出電壓也隨之變化。該信號被傳輸到范圍控制單元J431,范圍控制單元J431控制左右大燈伺服電機工作,從而完成大燈的自動調節。這種調整不僅可以在車輛啟動前靜止時進行,也可以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自動進行。

2.前照燈范圍的手動調節方法

大多數汽車大燈的高度是可以調節的。通過調整高度,可以獲得最佳照射距離,有利於減少交通事故。

手動調節。對於早期型號,您可以抬起發動機罩,然後用螺絲刀進行調節。對於最近的車型,根據路況可以轉動車內的調光旋鈕或調節滾輪來控制大燈的照明角度,上坡時調至低角度照明,下坡時調至高角度照明。
自動調節。具有燈光自動調節功能的汽車,車身配有若干個感測器,它能檢測出車身的姿態,並通過預先設定好的程序自動調整前照燈的照射角度。對於2003款 奧迪 A6汽車配置的前照燈照程自動調節系統,可以採取下面的方法調整:

拆下支撐臂的安裝夾,試著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活動臂,使其處於水平位置。同時,檢查數據流並檢查傾斜感測器的輸出電壓。數據正常後,重新安裝傾斜感測器。然後把車停在水平地面上,改變車身高度,然後檢查數據流。如果傾斜感測器的輸出電壓正常,並隨著車身高度的變化而線性變化,則說明調整正確。

3.前照燈自動斷電功能的設置

為了節約電能,有的車配備了自動大燈斷電系統。以全新 帕傑羅 V6轎車為例。該車採用多路傳輸系統SWS,因此設置大燈自動斷電功能必須在SWS模式下進行。

首先,進入SWS模式。方法如下:

①關閉所有電氣開關。

②連接專用工具MUT-ⅱ或同等設備。如果沒有這樣的測試設備,診斷基座的端子1可以接地。

③將點火鑰匙插入點火開關並將其關閉。

④關閉駕駛員車門。

⑤將刮水器和擋風玻璃清洗器開關設置為「開」,並保持大約10秒鍾,這時蜂鳴器發出「嘟嘟」聲

聲音,已進入SWS模式。注意:功能設置必須在進入SWS模式後3分鍾內完成,否則SWS模式將在3分鍾後自動釋放。

將前照燈開關設置為「開」。

將轉向信號開關設置為「右側」。

將前照燈變光開關設置為「開」超過2秒鍾,然後將其設置為「關」,然後將開關轉到。

「開」.

蜂鳴器鳴響1~2聲後,將前照燈變光開關轉到「關閉」,結束功能設置。其中,蜂鳴器第一次鳴響後,前照燈調光開關設置為「O FF 」,系統將前照燈設置為具有自動斷電功能;第二聲後將前照燈變光開關設置為「關閉」,前照燈設置為無自動斷電功能。

4.前照燈工作模式的切換方法

前照燈工作模式檢查。正常情況下,當點火開關打開,大燈打開時,進入自適應檢查狀態。首先左右大燈同時下降,然後左右大燈分別向兩側偏轉,最後兩盞燈同時回到原來的位置。如果不是,則前照燈的操作模式錯誤。

前照燈操作模式的類型。 一汽 - 大眾CC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大燈有兩種工作模式:一種是駕駛模式;二是出行方式。大燈行駛模式的狀態是夜間行駛時,汽車左大燈的光線向左傾斜,無法通過機械調節返回。此時,如果連接診斷儀表V.A. S5 052A查詢前照燈控制單元,將出現故障代碼「02988」,這意味著左/右駕駛開關啟用且靜止。

關閉和啟動前照燈行駛模式的方法。可以執行操作55-12-02。具體而言,應執行以下程序:

①連接診斷儀器V.A.S5052A,輸入地址碼「55」,進入前照燈控制單元。

②從菜單中選擇功能「12」重新匹配。

③在「02」顯示組中,將匹配值從「1」更改為「0」,關閉前照燈的行駛模式;將匹配值從「0」更改為「1」將啟用前照燈的行駛模式。

5.前照燈范圍調節系統的基本設置

更換氙氣大燈總成時,或大燈自動調節裝置修復後,必須基本設置恢復自動調節功能。

氙氣大燈自動調節裝置的基本設置步驟如下:

連接V.A.Gl551/V.A.Gl552故障診斷儀,進入前照燈系統,選擇「04」功能。

屏幕顯示「輸入顯示組號」,按「00」和「1」鍵,確認。這時顯示屏上出現「請等待」,然後顯示運動調節位置。該過程持續約20s,然後顯示「調整前照燈」。

大燈調節:將檢光屏放在車前10m,然後打開近光燈,檢查明暗邊界線是否垂直通過中心點;檢查亮區是否在垂直線的右邊。如果不滿足這些要求,用十字槽螺絲起子轉動相應的滾花小輪。調整後按「確認」鍵。

再次選擇「04」功能。

按「00」和「2」鍵,按「確認」鍵,屏幕將顯示「已學會調整位值」,並按「確認」鍵。

選擇「02」功能。如果沒有故障存儲,則表示基本設置完成,前照燈系統退出。

如果故障診斷儀顯示「否此設置功能」,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①檢查左前傾斜感測器G76和左後傾斜感測器G78是否安裝正確。

②手動自適應調節:讓汽車以90km/h以上的速度行駛一段時間,讓大燈范圍控制系統根據路況進行自適應調節,然後用診斷儀進入大燈系統,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基本設置。

③如果仍然無法進入前照燈范圍調節系統,可以橋接診斷座椅的7號端子和15號端子,形成雙k線診斷模式。 @2019

Ⅱ 汽車剎車系統自動調節裝置的工作原理

剎車系統自動調節裝置的構造:1制動盤2制動片3制動塊底板4進液口5夾緊環6活塞7密封圈等等。內

工作原理:當踏容下制動踏板時,制動液經液口進入活塞腔,活塞在液壓作用下移

向制動盤,通過制動片壓緊制動盤使車輪制動。密封圈由O型圈及支

承環組成,安裝在制動鉗殼的槽中與活塞緊密粘合,制動時O型圈在

活塞摩擦力的作用下產生微量彈性變形,在松開制動踏板時,密封圈

的彈性變形將活塞彈返到原位。在活塞的芯桿上裝有夾緊環,夾緊環

與制動鉗殼間有一定的摩擦力,該摩擦力大於O型圈的彈力。活塞與

夾緊環之間有一定的間隙,該間隙作為一種行程極限決定摩擦片與活

塞之間的活動,當摩擦片磨損使間隙變大時,踩下制動踏板,液壓使

活塞帶動夾緊環停在新的位置上,這樣就可以達到制動間隙的自動調節。

Ⅲ 請問自動控制系統主要由( ),( ),( ),( )四大部分組成

自動控制系統主要由:控制器,被控對象,執行機構和變送器四個環節組成。

1、控制器

是指按照預定順序改變主電路或控制電路的接線和改變電路中電阻值來控制電動機的啟動、調速、制動和反向的主令裝置。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產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組成,它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完成協調和指揮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操作。

2、控制對象

又稱被控對象。在自動控制系統中,一般指被控制的設備或過程為對象,如反應器、精餾設備的控制,或傳熱過程、燃燒過程的控制等。從定量分析和設計角度,控制對象只是被控設備或過程中影響對象輸入、輸出參數的部分因素,並不是設備的全部。

3、執行機構

使用液體、氣體、電力或其它能源並通過電機、氣缸或其它裝置將其轉化成驅動作用。基本的執行機構用於把閥門驅動至全開或全關的位置。用與控制閥的執行機構能夠精確的使閥門走到任何位置。

4、變送器

變送器是從感測器發展而來的,凡是能輸出標准信號的感測器。標准信號是指物理量的形式和數量范圍都符合國際標準的信號。

(3)自動調節裝置主要由組成擴展閱讀

按控制原理的不同,自動控制系統分為開環控制系統和閉環控制系統。

1、開環控制系統

在開環控制系統中,系統輸出只受輸入的控制,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擾的特性都比較差。開環控制系統中,基於按時序進行邏輯控制的稱為順序控制系統;由順序控制裝置、檢測元件、執行機構和被控工業對象所組成。主要應用於機械、化工、物料裝卸運輸等過程的控制以及機械手和生產自動線。

2、閉環控制系統

閉環控制系統是建立在反饋原理基礎之上的,利用輸出量同期望值的偏差對系統進行控制,可獲得比較好的控制性能。閉環控制系統又稱反饋控制系統。

Ⅳ 自動控制系統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各組成部分有什麼功能

自動控制系統主要由:控制器,被控對象,執行機構和變送器四個環節組成。

控制器:可按照預定順序改變主電路或控制電路的接線和改變電路中電阻值來控制電動機的啟動、調速、制動和反向的主令裝置。

被控對象:一般指被控制的設備或過程為對象,如反應器、精餾設備的控制,或傳熱過程、燃燒過程的控制等。從定量分析和設計角度,控制對象只是被控設備或過程中影響對象輸入、輸出參數的部分因素,並不是設備的全部。

執行機構:使用液體、氣體、電力或其它能源並通過電機、氣缸或其它裝置將其轉化成驅動作用。

變送器:作用是檢測工藝參數並將測量值以特定的信號形式傳送出去,以便進行顯示、調節。在自動檢測和調節系統中的作用是將各種工藝參數如溫度、壓力、流量、液位、成分等物理量變換成統一標准信號,再傳送到調節器和指示記錄儀中,進行調節、指示和記錄。

(4)自動調節裝置主要由組成擴展閱讀

系統分類

一、按控制原理的不同,自動控制系統分為開環控制系統和閉環控制系統。

1、開環控制系統

在開環控制系統中,系統輸出只受輸入的控制,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擾的特性都比較差。開環控制系統中,基於按時序進行邏輯控制的稱為順序控制系統;由順序控制裝置、檢測元件、執行機構和被控工業對象所組成。主要應用於機械、化工、物料裝卸運輸等過程的控制以及機械手和生產自動線。

2、閉環控制系統

閉環控制系統是建立在反饋原理基礎之上的,利用輸出量同期望值的偏差對系統進行控制,可獲得比較好的控制性能。閉環控制系統又稱反饋控制系統。

二、按給定信號分類,自動控制系統可分為恆值控制系統、隨動控制系統和程序控制系統。

1、恆值控制系統

給定值不變,要求系統輸出量以一定的精度接近給定希望值的系統。如生產過程中的溫度、壓力、流量、液位高度、電動機轉速等自動控制系統屬於恆值系統。

2、隨動控制系統

給定值按未知時間函數變化,要求輸出跟隨給定值的變化。如跟隨衛星的雷達天線系統。

3、程序控制系統

給定值按一定時間函數變化。如程式控制機床。

Ⅳ 摩擦限位式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裝置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摩擦限來位式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裝置源的工作原理
摩擦限位式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裝置又稱為一次調準式自動調整裝置。這種裝置主要用於輪缸式制動器,其作用原理是通過一個與輪缸活塞保持一定的(即設定的制動間隙)軸向間隙,而與輪缸內壁能產生較大摩擦力(400一550N)的限位摩擦環,限制不制動時制動蹄復位的極限位置,以保持規定的制動器間隙。當制動間隙在設定值內,制動時限位摩擦環不動,輪缸活塞只在與限位環配合的軸向間隙內移動,驅動制動器作用。若制動間隙大於設定值,制動時,輪缸活塞先在限位環間隙內移動,當制動系統液壓升高至某一值時(一般為達到800一1100kPa),活塞在液力推動下,帶動限位摩擦環一齊移動,直到制動蹄片與鼓(盤)緊貼產生制動作用;當解除制動時,活塞復位受限位環的限制,回到設定的位置,即制動蹄只能復位到設定間隙的位置。

Ⅵ 勵磁系統由哪些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麼

供給同步發電機勵磁電流的電源及其附屬設備統稱為勵磁系統。它一般由勵磁功率單元和勵磁調節器兩個主要部分組成。勵磁功率單元向同步發電機轉子提供勵磁電流;而勵磁調節器則根據輸入信號和給定的調節准則控制勵磁功率單元的輸出。勵磁系統的自動勵磁調節器對提高電力系統並聯機組的穩定性具有相當大的作用。尤其是現代電力系統的發展導致機組穩定極限降低的趨勢,也促使勵磁技術不斷發展。同步發電機的勵磁系統主要由功率單元和調節器(裝置)兩大部分組成。如圖所示:
其中勵磁功率單元是指向同步發電機轉子繞組提供直流勵磁電流的勵磁電源部分,而勵磁調節器則是根據控制要求的輸入信號和給定的調節准則控制勵磁功率單元輸出的裝置。由勵磁調節器、勵磁功率單元和發電機本身一起組成的整個系統稱為勵磁系統控制系統。勵磁系統是發電機的重要組成部份,它對電力系統及發電機本身的安全穩定運行有很大的影響。勵磁系統的主要作用有:1)根據發電機負荷的變化相應的調節勵磁電流,以維持機端電壓為給定值;2)控制並列運行各發電機間無功功率分配;3)提高發電機並列運行的靜態穩定性;4)提高發電機並列運行的暫態穩定性;5)在發電機內部出現故障時,進行滅磁,以減小故障損失程度;6)根據運行要求對發電機實行最大勵磁限制及最小勵磁限制。
同步發電機勵磁系統的形式有多種多樣,按照供電方式可以劃分為他勵式和自勵式兩大類。
一、發電機獲得勵磁電流的幾種方式
1、直流發電機供電的勵磁方式:這種勵磁方式的發電機具有專用的直流發電機,這種專用的直流發電機稱為直流勵磁機,勵磁機一般與發電機同軸,發電機的勵磁繞組通過裝在大軸上的滑環及固定電刷從勵磁機獲得直流電流。這種勵磁方式具有勵磁電流獨立,工作比較可靠和減少自用電消耗量等優點,是過去幾十年間發電機主要勵磁方式,具有較成熟的運行經驗。缺點是勵磁調節速度較慢,維護工作量大,故在10MW以上的機組中很少採用。
2、交流勵磁機供電的勵磁方式,現代大容量發電機有的採用交流勵磁機提供勵磁電流。交流勵磁機也裝在發電機大軸上,它輸出的交流電流經整流後供給發電機轉子勵磁,此時,發電機的勵磁方式屬他勵磁方式,又由於採用靜止的整流裝置,故又稱為他勵靜止勵磁,交流副勵磁機提供勵磁電流。交流副勵磁機可以是永磁機或是具有自勵恆壓裝置的交流發電機。為了提高勵磁調節速度,交流勵磁機通常採用100——200HZ的中頻發電機,而交流副勵磁機則採用400——500HZ的中頻發電機。這種發電機的直流勵磁繞組和三相交流繞組都繞在定子槽內,轉子只有齒與槽而沒有繞組,像個齒輪,因此,它沒有電刷,滑環等轉動接觸部件,具有工作可靠,結構簡單,製造工藝方便等優點。缺點是噪音較大,交流電勢的諧波分量也較大。
3、無勵磁機的勵磁方式:
在勵磁方式中不設置專門的勵磁機,而從發電機本身取得勵磁電源,經整流後再供給發電機本身勵磁,稱自勵式靜止勵磁。自勵式靜止勵磁可分為自並勵和自復勵兩種方式。自並勵方式它通過接在發電機出口的整流變壓器取得勵磁電流,經整流後供給發電機勵磁,這種
勵磁方式具有結簡單,設備少,投資省和維護工作量少等優點。自復勵磁方式除沒有整流變壓外,還設有串聯在發電機定子迴路的大功率電流互感器。這種互感器的作用是在發生短路時,給發電機提供較大的勵磁電流,以彌補整流變壓器輸出的不足。這種勵磁方式具有兩種勵磁電源,通過整流變壓器獲得的電壓電源和通過串聯變壓器獲得的電流源。
二、發電機與勵磁電流的有關特性
1、電壓的調節
自動調節勵磁系統可以看成為一個以電壓為被調量的負反饋控制系統。無功負荷電流是造成發電機端電壓下降的主要原因,當勵磁電流不變時,發電機的端電壓將隨無功電流的增大而降低。但是為了滿足用戶對電能質量的要求,發電機的端電壓應基本保持不變,實現這一要求的辦法是隨無功電流的變化調節發電機的勵磁電流。
2、無功功率的調節:
發電機與系統並聯運行時,可以認為是與無限大容量電源的母線運行,要改變發電機勵磁電流,感應電勢和定子電流也跟著變化,此時發電機的無功電流也跟著變化。當發電機與無限大容量系統並聯運行時,為了改變發電機的無功功率,必須調節發電機的勵磁電流。此時改變的發電機勵磁電流並不是通常所說的「調壓」,而是只是改變了送入系統的無功功率。
3、無功負荷的分配:
並聯運行的發電機根據各自的額定容量,按比例進行無功電流的分配。大容量發電機應負擔較多無功負荷,而容量較小的則負提供較少的無功負荷。為了實現無功負荷能自動分配,可以通過自動高壓調節的勵磁裝置,改變發電機勵磁電流維持其端電壓不變,還可對發電機電壓調節特性的傾斜度進行調整,以實現並聯運行發電機無功負荷的合理分配。
三、自動調節勵磁電流的方法
在改變發電機的勵磁電流中,一般不直接在其轉子迴路中進行,因為該迴路中電流很大,不便於進行直接調節,通常採用的方法是改變勵磁機的勵磁電流,以達到調節發電機轉子電流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改變勵磁機勵磁迴路的電阻,改變勵磁機的附加勵磁電流,改變
可控硅的導通角等。這里主要講改變可控硅導通角的方法,它是根據發電機電壓、電流或功率因數的變化,相應地改變可控硅整流器的導通角,於是發電機的勵磁電流便跟著改變。這套裝置一般由晶體管,可控硅電子元件構成,具有靈敏、快速、無失靈區、輸出功率大、體積小和重量輕等優點。在事故情況下能有效地抑制發電機的過電壓和實現快速滅磁。自動調節勵磁裝置通常由測量單元、同步單元、放大單元、調差單元、穩定單元、限制單元及一些輔助單元構成。被測量信號(如電壓、電流等),經測量單元變換後與給定值相比較,然後將比較結果(偏差)經前置放大單元和功率放大單元放大,並用於控制可控硅的導通角,以達到調節發電機勵磁電流的目的。同步單元的作用是使移相部分輸出的觸發脈沖與可控硅整流器的交流勵磁電源同步,以保證控硅的正確觸發。調差單元的作用是為了使並聯運行的發電機能穩定和合理地分配無功負荷。穩定單元是為了改善電力系統的穩定而引進的單元 。勵磁系統穩定單元 用於改善勵磁系統的穩定性。限制單元是為了使發電機不致在過勵磁或欠勵磁的條件下運行而設置的。必須指出並不是每一種自動調節勵磁裝置都具有上述各種單元,一種調節器裝置所具有的單元與其擔負的具體任務有關。
四、自動調節勵磁的組成部件及輔助設備
自動調節勵磁的組成部件有機端電壓互感器、機端電流互感器、勵磁變壓器;勵磁裝置需要提供以下電流,廠用AC380v、廠用DC220v控制電源.廠用DC220v合閘電源;需要提供以下空接點,自動開機.自動停機.並網(一常開,一常閉)增,減;需要提供以下模擬信號,發電機機端電壓100V,發電機機端電流5A,母線電壓100V,勵磁裝置輸出以下繼電器接點信號;勵磁變過流,失磁,勵磁裝置異常等。
勵磁控制、保護及信號迴路由滅磁開關,助磁電路、風機、滅磁開關偷跳、勵磁變過流、調節器故障、發電機工況異常、電量變送器等組成。在同步發電機發生內部故障時除了必須解列外,還必須滅磁,把轉子磁場盡快地減弱到最小程度,保證轉子不過的情況下,使滅磁時間盡可能縮短,是滅磁裝置的主要功能。根據額定勵磁電壓的大小可分為線性電阻滅磁和非線性電阻滅磁。
近十多年來,由於新技術,新工藝和新器件的涌現和使用,使得發電機的勵磁方式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在自動調節勵磁裝置方面,也不斷研製和推廣使用了許多新型的調節裝置。由於採用微機計算機用軟體實現的自動調節勵磁裝置有顯著優點,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研製和試驗用微型機計算機配以相應的外部設備構成的數字自動調節勵磁裝置,這種調節裝置將能實現自適應最佳調節。

Ⅶ 離心壓縮機流量調節可用哪些方法,最常用的是哪些方法

1、變轉速調節
採用變轉速調節方法可以使得工況變動時,效率的變化不大,並且機器的機構不要求具有可變動部件。因此它具有運行經濟性高、製造簡便、構造較簡單的優點。但是採用變轉速調節時,壓縮機的工作區域受機器最大轉速及喘振區的限制,而且因為這種調節方法需要用可變速的原動機,因此這種調節方法還未普遍被採用。
2、轉動入口導葉角度的調節
轉動葉片的調節包括進口導流器、葉片擴壓器及工作葉片可轉動的調節。採用轉動葉片調節大大地擴大了壓縮機的工作范圍,並且在運行經濟性上可以與變轉速調節相接近,而它的喘振區域要比變轉速調節時小,也就是說在流量小的時候用這種調節方法可以比轉速調節時得到更高的能量頭。採用這種調節方法的唯一缺點是,由於有可轉動的元件,使機器的構造復雜。但是,由於它可用於原動機不變的機器,並且這種調節方法本身也有較大的優點,因此,雖然結構上比變轉速調節復雜,但隨著調節構造的不斷改進與簡化,將廣泛地用於壓縮機調節。

3、進氣節流
採用進氣節流調節時,在壓縮機進氣端裝1個節流閥門。從運轉經濟性來看,它比轉速調節和葉片轉動調節要低。但是採用這種調節方法,可以在不需要變速,也不需要轉動壓縮機葉片的情況下,滿足工況變動時的要求。由於構造簡單,成本低,調節簡單,而且在吸氣調節時比上述兩種調節方法具有較小的喘振區,因此在一般電機拖動的壓縮機中應用得較廣。
4、排氣端節流調節這種調節方法實際上只是相當於改變管網的特性曲線,而對壓縮機供給特性曲線沒有影響。出氣節流所帶來的損失將使整個裝置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這種調節方法最不經濟。而且喘振界限仍然為壓縮機原來的喘振點,故一般都不用它作為壓縮機的正常調節。
5、放氣調節,離心壓縮機所用的放氣調節多為排氣管旁通管路調節。如果用戶要求輸氣量在較大范圍內變動,而壓力變動較小,而且所需氣量小於機器本身喘振時的流量時,用變轉速或進氣節流調節顯然是不合適的。這時為了滿足工況要求,可採用在壓縮機的排氣端開啟旁路閥,使多餘一部分氣體排至大氣或回到吸氣管的方法進行調節。採用這種調節方法,可使用戶獲得對應於旁路閥全閉時的某一最大流量起到流量為零時為止的這個范圍內的任何一個流量。採用旁路氣流調節的唯一好處就是它的調節區域比任何其他調節方法都來得大。由於經濟性太差,不能作為壓縮機正常調節方法,而一般只是在防止喘振發生時才採用這種調節。
目前大型離心壓縮機都採用了自動調節裝置來保證壓縮機安全運行,防止喘振發生。這種自動調節器主要由感受元件、調節機構、傳動機構三部分組成。

閱讀全文

與自動調節裝置主要由組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7裝機人員工具箱完整版 瀏覽:211
創業設備機器有哪些 瀏覽:498
機床潤滑油加錯怎麼辦 瀏覽:765
生活垃圾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742
哈爾濱手持電動工具檢測 瀏覽:369
cg工具箱更新 瀏覽:406
盤車裝置自動嚙合原理 瀏覽:492
5306軸承用在什麼地方 瀏覽:252
工業電動工具設備有哪些 瀏覽:486
電網反孤島裝置作用 瀏覽:2
流動性檢測裝置 瀏覽:970
吉博力閥門怎麼開 瀏覽:149
儀表盤cruise亮什麼意思 瀏覽:908
軸承中的g是什麼意思 瀏覽:429
賓士儀表上顯示什麼 瀏覽:649
礦用潛水泵自動排水控制裝置 瀏覽:102
起重機械司機可以開什麼車 瀏覽:749
廊坊開發區都有什麼設備廠 瀏覽:656
實驗蒸餾水裝置 瀏覽:250
夏天製冷多少度最好 瀏覽: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