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過氧化氫制氧氣裝置圖
❷ 除氧器的工作原理圖
除氧器是如何進行熱力除氧
除氧器是作為驅除鍋爐給水中所含的溶解氧的設備,以保護鍋爐避免氧腐蝕。工作原理給水的除氧是電站鍋爐或工業鍋爐防止腐蝕的主要方法。在容器中,溶解於水中的氣體量是與水面上氣體的分壓成正比。採用熱力除氧的主法,即用蒸汽來加熱給水,提高水的溫度,使水面上蒸汽的分壓力逐步增加,而溶解氣體的分壓力則漸漸降低,溶解於水中的氣體就不斷逸出,當水被加熱至相應壓力下的沸騰溫度時,水面上全都是水蒸汽,溶解氣體的分壓力為零,水不再具有溶解氣體的能力,亦即溶解於水中的氣體,包括氧氣均可被除去。除氧的效果一方面決定於是否把給水加至相應壓力下的沸騰溫度,另一方面決定於溶解氣體的排除速度,這個速度與水和蒸汽的接觸表面積的大小有很大的關系。
大氣式熱力除氧原理
根據水中氣體的溶解特性,要想將水中任何一種氣體除去時,只要將水面上存在的該氣體除去即可,因此希望排除水中的各種氣體,最好水面上只有水蒸汽而無其它氣體。熱力除氧就是將水加熱至沸點,氧的溶解度減小而逸出,再將水面上產生的氧氣排除,使充滿蒸汽,如此使水中氧氣不斷逸出,而保證給水含氧量達到給水質量標准要求。
熱力除氧器:為了保證水面上只有水蒸汽存在,必須將水加熱至沸騰溫度(在稍高於大器壓力即1.02絕對大氣壓力下進行),在這種除氧設備又稱大氣式熱力除氧器。
在熱力除氧時、要保證有可靠的除氧效果,應該在設計和運行中滿足下列條件針對除氧效果條件本技術改造擬達到的目標及採取具體措施
1、增加水與蒸汽的接觸面積,水流分配要均勻,不銹鋼填料均勻厚實。
2、在整個水面上應保證水中溶解氣體的壓力與水面上該氣體分壓力之間有壓力差。系統工作壓力:19.6kPa(1.02 kg/cm2絕對大氣壓力);
3、使水與蒸汽成相對方向流動,這樣可以保證有最大可能的氣體壓力差和得到較完全的除氧。
4、必須迅速將水面上的氣體去除,以免它們在水面上的分壓力增高,這樣就要求除氧器中氣汽混合物要有足夠的剩餘壓頭,且排氣管要有足夠大的斷面,裝置要有足夠的出力。排氣管管徑設計合理;
5、使水能很可靠地被加熱到除氧器工作壓力下的沸騰溫度。工作溫度:tg = 104±1.5℃ 。
4.大氣式熱力除氧器耗汽量計算
DQ= (5~10%)·G(i2—i1)/(i—i2)0·98 kg / h
式中G —— 除氧處理最大水量,kg / h ; i2 ——除氧器出口水的焓,kcal / kg ;
i1 ——進入除氧器水的焓,kcal / kg ; i ——進入除氧器蒸汽的焓,kcal / kg ;
0·98—除氧器效率;
設計大氣式熱力除氧注意事項,設計具體措施
1、大氣式熱力除氧器應放在給水泵上方,除氧水箱最低水位與給水泵中心線間的高差應不小於6~7米。鍋爐房土建結構4.5米,不能滿足高差要求,設計採用降溫措施以解決;
2、進入除氧器前給水混合溫度,一般不低於70○C;本方案設計:除氧器前給水混合溫度80○C;
3、大氣式熱力除氧器的可靠運行只有對除氧器壓力和溫度以及除氧水箱水位高度進行自動調整時才有可能達到;除氧器進水管上安裝水位變送器、溫度變送器,並採集相關信號;
4、保證除氧器中水力工況和熱力工況均衡:當補充大量比較冷的化學處理水時,應當盡可能均勻地送進,並在幾個並列運行的除氧器間適當地分配。蒸汽凝結水在送入除氧器前最好先蓄積在中間貯水箱中,然後將這些凝結水均勻地送入除氧器,以保證除氧器負荷的穩定。
本方案設計:兩台除氧器化學處理水均勻地送進,並在除氧器間適當地分配。以保證除氧器負荷的穩定。
5、除氧器裝置應具備下列控制測量儀表:監督除氧頭內蒸汽壓力用的壓力表,蒸汽管減壓前後的壓力表和溫度表,除氧水箱上的玻璃水位表,除氧水箱進水管和出水管上的溫度表。
本方案設計:除氧器裝置測量儀表:監督除氧頭內蒸汽壓力用的壓力表,蒸汽管減壓前後的壓力表和溫度表,除氧水箱上的水位表,除氧水箱進水管和出水管上的溫度表。
6、最好用測氧計自動監督水質,在沒有測氧計的情況下,為了監督除氧器的工作,安裝水溫或壓力記錄表是有好處的。安裝水溫或壓力記錄表。
7、在除氧器運行時,必須特別注意監視空氣引出管的作用,如果空氣引出管應當經常有微量的蒸汽冒出。
8、除氧水箱水位自動調整器前應有閘門,在出水短管上應有取樣(經冷卻器)用的短節,以便監督含氧量。
9、兩台除氧器並列運行時,為了平衡除氧器內壓力和水位,各個除氧水箱上須有可以連接的汽及水的平衡管。
除氧器自動控制
1、在除氧器進水管安裝溫度變送器、流量感測器,在除氧器安裝水位變送器,檢測進水溫度、進水流量、除氧器水位等信號,並將檢測信號輸入給計算處理模塊,以控制除氧器進水與加熱蒸汽的水力工況和熱力工況平衡,為達到的除氧效果,保證除氧溫度(104±1.5℃),調節安裝在蒸汽管道上的電動執行器調節閥門,通入的蒸汽進行加熱,隨除氧水溫高低變化而自動調整蒸汽流量大小。補水停止後,電動執行器自動關閉。需要通入一定量的蒸氣加熱。壓力感測器、溫度感測器將溫度信號也傳入處理模塊,除氧器實現自動控制的基本原理為:
G = G ±△G 式中:G —— 電動執行器調節閥門開度
G —— 電動執行器調節閥門計算開度 △G —— 電動執行器調節閥門修正開度
上述關系說明:電動執行器調節閥門開度G與兩個因素有關, G 為電動執行器調節閥門計算開度,與進水溫度、進水流量有關,近似為常量;△G為電動執行器調節閥門修正開度,當除氧水溫低於設定溫度時,開度增大;反之,開度減小。除氧器水位變化控制,當水位降低時,自動啟動軟化水泵(冷凝水泵),給除氧器補水;當水位升高時,水泵自動停止。
2、對蒸汽鍋爐給水系統控制,應修復鍋爐原設計的單沖量自動給水系統、既根據汽包水位感測器提供的信號,調整蒸汽鍋爐給水電動執行器調節閥門開度,從而改變給水流量,使汽包水位相對穩定。
3、防止蒸汽鍋爐給水泵、熱水鍋爐補水定壓泵汽化的技術處理
除氧器出水熱水溫度高於鍋爐給水泵、鍋爐補水定壓泵入口允許水溫,並且鍋爐房土建結構4.5米,不能滿足高差要求,可能使蒸汽鍋爐給水泵、熱水鍋爐補水定壓泵入口處可能產生汽化(汽蝕)現象,水泵無法正常工作。本方案設計:在軟化水泵(冷凝水泵)與除氧器之間安裝水—水換熱裝置。一是為了提高除氧器進水溫度,使除氧器工作狀態穩定,二是降低除氧器出水熱水溫度,可使蒸汽鍋爐給水泵、熱水鍋爐補水定壓泵入口處不產生汽化(汽蝕)現象。
要保證有可靠的除氧效果,應該在設計和運行中滿足下列條件
1:增加水與蒸汽的接觸面積,水流分配要均勻。(採用旋膜管—填料相結合的除氧頭)
2:在整個水面上應保證水中溶解氣體的壓力與水面上該氣體分壓力之間有壓力差。(系統工作壓力:19.6kPa);
3:使水與蒸汽成相對方向流動,並保證被除氧氣100%排出除氧頭和得到較完全的除氧。(旋膜式除氧頭結構已滿足);
4:必須使將水產生紊流翻滾,水傳熱傳質效果最理想,才能節省加熱蒸汽,達到節能目的。
5:使水能很可靠地被加熱到除氧器工作壓力下的沸騰溫度,又要在極短時間很小的行程上產生劇烈的混合加熱作用。
旋膜式除氧器工作原理(射流、吸卷、紊流、傳熱、傳質、水膜裙、淋雨狀、飽和)
旋膜式除氧器工作原理由安百利品牌提供:凝結水及補充水首先進入除氧頭內旋膜器組水室,在一定的水位差壓下從膜管的小孔斜旋噴向內孔,形成射流,由於內孔充滿了上升的加熱蒸汽,水在射流運動中便將大量的加熱蒸汽吸卷進來(安百利經試驗證明射流運動具有卷吸作用);在極短時間很小的行程上產生劇烈的混合加熱作用,水溫大幅度提高,而旋轉的水沿著膜管內孔壁繼續下旋,形成一層翻滾的水膜裙,(水在旋轉流動時的臨界雷諾數下降很多即產生紊流翻滾),此時紊流狀態的水傳熱傳質效果最理想,水溫達到飽和溫度。氧氣即被分離出來,因氧氣在內孔內無法隨意擴散,只能隨上升的蒸汽從排汽管排向大氣(老式除氧器雖加熱了水,分離出了氧但氧氣比重大於加熱蒸汽,部分氧又被下流的水帶入水箱,也是造成除氧效果差的一種原因)。經起膜段粗除氧的給水及由疏水管引進的疏水在這里混合進行二次分配,呈均勻淋雨狀落到裝到其下的液汽網上,再進行深度除氧後才流入水箱。水箱內的水含氧量為高壓0-7 цɡ/L,低壓小於15цɡ/L達到部頒運行標准。
因旋膜式除氧器在工作中使水始終處於紊流狀態,並有足夠大的換熱表面積,所以傳熱傳質效果越好,排汽量小(即用與加熱的蒸汽量少,能源損失小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可觀)除氧效果好產生的富裕量能使除氧器超負荷運行(通常可短期超額定出力的50%)或低水溫全補水下達到運行標准。
❸ 建熱力發電廠所需要的施工圖有那些
圖紙比較多,跟發電廠規模也有關,給你個例子吧,大致上分下述這些卷冊。每個卷冊里邊圖紙張數不一定。下述卷冊基本涵蓋全部施工圖,但是不是下邊所有圖紙都會有。
施工圖總說明及主要設備材料清冊
施工圖總說明及卷冊目錄
設備及主要材料清冊
系統及主廠房布置
系統及主廠房布置圖
輔助設備及平台扶梯
汽機房輔助設備安裝圖
鍋爐房輔助設備安裝圖
平台扶梯安裝圖
檢修起吊設施安裝圖
鍋爐煙、風、煤粉管道
一次冷風管道安裝圖(循環流化床鍋爐)
二次冷風管道安裝圖(循環流化床鍋爐)
冷風道安裝圖(鍋爐房封閉)
冷風道安裝圖(露天布置)
一次熱風管道安裝圖(循環流化床鍋爐)
二次熱風管道安裝圖(循環流化床鍋爐)
熱風道安裝圖(熱風送粉)
熱風道安裝圖(乾燥劑送粉)
卷 冊 名 稱
煙道安裝圖(文丘里除塵器)
煙道安裝圖(電除塵器)
原煤管道安裝圖(循環流化床鍋爐,二級給煤)
原煤管道安裝圖
石灰石粉管道安裝圖(循環流化床鍋爐)
給煤系統密封風管道安裝圖(同上)
高壓流化風管道安裝圖(同上)
冷渣器流化風管道安裝圖(同上)
播煤風管道安裝圖(同上)
點火風管道安裝圖(同上)
熱密封風管道安裝圖(同上)
制粉管道安裝圖
送粉管道安裝圖(熱風送粉)
送粉管道安裝圖(乾燥劑送粉)
火檢冷卻風系統布置圖
露天防護措施
全廠汽水管道
主蒸汽管道安裝圖
主給水管道安裝圖
低壓蒸汽管道安裝圖
卷 冊 名 稱
主凝結水管道安裝圖
低壓結水及除氧器有關管道安裝圖
疏水箱有關管道安裝圖
鍋爐排污管道安裝圖
減壓減溫站管道安裝圖
主廠房排汽管道安裝圖
循環水及冷卻水管道安裝圖
工業水管道安裝圖
凝汽器膠球清洗管道安裝圖
主廠房輔助管道安裝圖
射水抽汽管道安裝圖
回轉式空氣預熱器沖洗管道安裝圖
冷渣器冷卻水管及冷卻設備安裝圖(循環流化床鍋爐)
廠區供熱管道安裝圖
燃油系統布置及管道安裝
鍋爐點火油系統及主廠房油及加熱蒸汽管道安裝圖
油罐區、油泵房管道及設備布置安裝圖
廠區油、氣、水管道安裝圖
卸油設施及管道安裝圖
燃油部分加工製作圖
卷 冊 名 稱
汽機本體設計
汽機本體設計(定型)
輔助車間部分
空壓機室設備及管道安裝圖
乙炔站
中心修配廠
起動鍋爐房
加工製作
煙風煤粉管道零部件
煙風煤粉管道門類
煙風煤粉管道孔類
煙風煤粉管道補償器
煙風煤粉管道傳動裝置
汽水管道零部件
汽水管道閥門傳動裝置
汽水管道支吊架手冊
汽水管道恆作用力彈簧支吊架
箱類製造圖
膠球清洗零部件
排汽消音器製造圖
文丘里濕式除塵器製造圖
卷 冊 名 稱
油罐及附件製造圖
電氣除塵器零部件
鍋爐附屬設備安裝圖(循環流化床鍋爐)
保溫油漆設計
保溫油漆施工說明及材料清冊
保溫油漆結構圖
熱網
熱網首站
熱網(廠內部分)管道安裝圖
卷 冊 名 稱
總的部分
運煤系統總圖,說明書及卷冊目錄
設備及主要材料清冊
卸煤部分
螺旋卸煤機、卸煤溝配葉輪給煤機及# 1帶式輸送機安裝圖
縫式煤槽及# 1帶式輸送機安裝圖
貯煤設施
煤場機械(工日列入# 1帶式輸送機內)
卷 冊 名 稱
篩碎設施
碎煤機室設備安裝圖
粗碎機室設備安裝圖
輸送部分
轉運站(1)布置圖
# 2帶式輸送機布置圖
轉運站(2)布置圖
# 3帶式輸送機布置圖
# 4帶式輸送機布置圖
# 5帶式輸送機布置圖
# 6帶式輸送機布置圖
# 7帶式輸送機布置圖
轉運站(3)布置圖
鋼繩芯帶式輸送機布置圖
移動式配合輸送機布置圖
帶式輸送機(800~1000mm,平直,傾斜)
布置圖
帶式輸送機(1000~1200mm,平直,傾斜)
布置圖
帶式輸送機(800~1000mm,凹凸弧)布置圖
帶式輸送機(1000~1200mm,凹凸弧)布置圖
帶式輸送機(800~1000mm,大功率)布置圖
卷 冊 名 稱
帶式輸送機(1000~1200mm,大功率)布置圖
帶式輸送機(800~1000mm,多電機)布置圖
帶式輸送機(1000~1200mm,多電機)布置圖
帶式輸送機(800~1000mm,煤倉層)布置圖
帶式輸送機(1000~1200mm,煤倉層)布置圖
帶式輸送機(800~1000mm,聯絡)布置圖
帶式輸送機(1000~1200mm,聯絡)布置圖
汽車卸煤溝帶式輸送機頭部轉運站布置圖
控制部分
帶式輸送機保護裝置及料位信號安裝圖
輔助設施
入廠煤取樣裝置布置圖
入爐煤取樣裝置安裝圖
調車設備
軌道衡安裝圖
汽車電子衡安裝圖
電磁振動給煤機安裝圖
三通電動推桿安裝圖
固定犁電動推桿安裝圖
金屬探測器安裝圖
卷 冊 名 稱
運煤水沖洗及空中除塵
壓縮空氣系統
起動鍋爐房運煤
干煤棚
碼頭設施布置圖
加工製作部分
皮帶給煤機製造圖
煤倉間高架帶式輸送機
可逆配倉帶式輸送機
非標准製作
木屑分離器製造圖
伸縮落煤管製造安裝圖
閘板門製造圖
破拱裝置
防雨罩製造圖
移動煤斗製造圖
滾筒篩製造安裝圖
自開閉罩殼製造圖
石灰石粉系統(循環流化床機組)
石灰石粉庫布置圖
卷 冊 名 稱
石灰石粉輸送管道布置圖
空壓機室布置圖
氣化風機房布置圖
空氣管道布置圖
細碎機、細篩機安裝圖
卷 冊 名 稱
總的部分
施工圖說明及卷冊目錄
除灰設備及主要材料清冊
除灰系統及布置圖
油漆保溫說明
除渣系統
鍋爐水力除渣設備及管道安裝圖
灰渣泵房設備及管道安裝圖
灰渣溝布置及鑲板安裝圖
澄清池、回收水池設備及管道安裝圖
水力除灰系統
卷 冊 名 稱
水力除灰系統及鍋爐房內設備管道布置安裝圖
除塵水管道布置安裝圖
沖洗水設備管道布置安裝圖
除塵水泵房設備及管道布置安裝圖
主廠房外除灰用水管道布置安裝圖
灰漿泵房設備及管道安裝圖
濃縮機布置及管道安裝圖
磨渣機房設備管道安裝圖
濃縮機及回收水泵房設備管道布置安裝圖
氣力除灰系統
氣力除灰系統設備及管道布置安裝圖
氣力除灰管道布置安裝
空壓機房設備及管道布置安裝圖
除塵器氣化風設備及管道安裝圖
灰庫設備布置安裝圖
灰庫氣化風機房設備及管道安裝圖
干除灰濕排灰系統
除灰系統及布置圖
沉渣池及排水泵房安裝圖
沖洗水泵房及管道安裝
卷 冊 名 稱
沖洗水系統管道安裝
沖渣熄火水設備管道安裝
灰渣溝布置及鑲板安裝
除塵器下螺旋輸灰機及濕式攪拌機安裝圖
起動鍋爐房除灰系統
設備製作
卷 冊 名 稱
總的部分
電氣總圖說明書及卷冊目錄
主要設備及材料清冊
配電裝置
6~10kV屋內配電裝置(出線帶電抗器)
35kV屋內配電裝置施工圖
110kV屋外配電裝置施工圖
110kV屋內配電裝置施工圖
屋外主變、高壓廠變母線橋安裝
屋外主變、高壓廠變母線橋安裝
卷 冊 名 稱
組合導線
發電機小室及主廠房母線橋安裝
發電機小室及主廠房母線橋安裝
廠用電
主廠房6千伏廠用電接線圖
主廠房380伏廠用電接線圖
主廠房廠用電配電裝置及廠用變壓器安裝
運煤系統電氣接線及布置圖
循環水泵房電氣接線及布置圖
深井水泵房電氣接線及布置圖
輔助車間電氣接線及布置圖
起動鍋爐房電氣接線及布置圖
水源地供電線路(電纜)
電氣除塵電氣接線及布置圖
繼電保護
元件繼電保護計算
主控制室二次部分
主控制室總的部分
與母線連接的發電機二次線
雙卷聯絡變壓器二次線
發電機三卷變壓器組二次線
卷 冊 名 稱
6~10kV線路及母線設備二次線
35kV線路及母線設備二次線
110kV線路及母線設備二次線
高壓廠用電源二次線
低壓廠用電源二次線
就地操作廠用電源二次線
220V直流系統圖
備用勵磁機二次線
電氣實驗室二次線
廠用電動機二次線
汽機電動機二次線安裝圖
鍋爐電動機二次線安裝圖
運煤電動機二次線安裝圖(集中控制)
輔助車間電動機二次線安裝圖
全廠事故信號
循環水泵房電氣二次線安裝圖
深井水泵房電氣二次線安裝圖
起動鍋爐房電氣二次線安裝圖
電除塵電氣二次線安裝圖
二次接線安裝圖
卷 冊 名 稱
高壓配電裝置二次接線安裝圖
發電機及主變壓器二次接線安裝圖
廠用配電裝置及廠用變壓器二次接線安裝圖
220伏蓄電池安裝圖
220伏蓄電池安裝圖
全廠防雷接地
全廠防雷接地
全廠行車滑線
主廠房行車滑線
輔助廠房行車滑線
全廠電纜敷設
全廠電纜敷設總的部分
主廠房電纜敷設圖
主控制室及配電裝置電纜敷設圖
運煤系統電纜敷設圖
廠區及輔助廠房電纜敷設圖
電纜清冊
電纜防火措施
照明部分
全廠照明總的部分
卷 冊 名 稱
主廠房照明施工圖
主控室及各級電壓配電裝置照明施工圖
運煤系統照明施工圖
輔助廠房照明施工圖
廠區照明施工圖
卷 冊 名 稱
系統保護部分
110kV線路繼電保護接線圖
110kV旁路繼電保護接線圖
110kV母線保護及公用部分施工圖
35kV線路繼電保護接線圖
35kV母線保護及公用部分施工圖
遠動部分
微機遠動系統安裝接線圖
電量計費系統施工圖
系統通信部分
系統通信施工圖
廠內通信施工圖
卷 冊 名 稱
總的部分
施工圖總說明、綜合性圖紙及卷冊目錄
熱工控制設備及材料清冊
電纜清冊
導管清冊
主廠房設備控制部分
鍋爐熱工控制施工圖
汽機熱工控制施工圖
除氧給水熱工控制施工圖
機爐汽水分析站熱工控制施工圖
減壓減溫器熱工控制施工圖
主廠房電纜主通道施工圖
熱網公用系統熱工控制施工圖
輔助車間控制部分
化學水處理熱工控制施工圖
點火油泵房熱工控制施工圖
循環水泵房熱工控制施工圖
除灰系統熱工控制施工圖
灰漿(渣)泵房熱工控制施工圖
卷 冊 名 稱
空壓站熱工控制施工圖
制氫站熱工控制施工圖
全廠火災報警及消防控制施工圖
起動鍋爐房熱工控制施工圖
煙氣連續監測施工圖圖
卷 冊 名 稱
總布置及交通運輸
施工圖總說明及卷冊目錄
廠區總平面布置圖
廠區豎向布置圖
交通運輸設施
廠區地下設施施工圖
廠區綠化設施詳圖
廠區圍牆、大門施工圖
廠區道路及地坪施工圖
廠區管線綜合布置圖
卷 冊 名 稱
總說明及通用圖
施工圖總說明及卷冊目錄(建築)
施工圖總說明及卷冊目錄(結構)
建築通用圖
結構通用圖
主廠房建築
主廠房建築總圖
主廠房建築詳圖
全廠鋼門、鋼窗訂貨圖
主廠房基礎圖
鍋爐基礎圖
汽輪發電機基座施工圖
主廠房地下設施圖及附屬設備基礎圖
汽機加熱器平台及運轉層施工圖
汽機房外側柱及吊車梁施工圖
汽機房固定端牆施工圖
汽機房擴建端牆施工圖
汽機房屋面結構圖
除氧煤倉間框架圖
卷 冊 名 稱
除氧煤倉間縱梁圖
除氧煤倉間各層樓面圖
除氧煤倉間樓梯間施工圖
煤斗施工圖
鍋爐運轉層平台施工圖
鍋爐房外側柱施工圖
鍋爐房屋面結構圖
鍋爐頂蓋結構圖
爐前低封結構圖
鍋爐電梯井施工圖
主廠房牆版
鍋爐房固定端牆施工圖
鍋爐房擴建端牆施工圖
爐體四周簡易封閉
發電機出線小室及封閉母線橋施工圖
鍋爐司水小室施工圖
鋼筋混凝土爐架
予熱器支架
熱網、煙、塵、渣建築
煙囪施工圖
卷 冊 名 稱
煙道施工圖
引風機基礎及檢修設施圖
水膜除塵器平台、支架及基礎圖
引風機電動機小室施工圖
灰渣泵房建築、結構施工圖
電除塵器支架
電除塵器配電間
熱網支架
熱網交換站
電氣建築
主控制樓建築、結構施工圖
汽機房A排外電氣構築物
110kV屋外升壓站施工圖
35kV屋內配電室施工圖
10kV屋內配電室施工圖
避雷針及照明平台施工圖
35kV屋外照明平台施工圖
110kV屋內配電室施工圖
主廠房至主控制樓天橋施工圖
機爐控制室施工圖
卷 冊 名 稱
燃料建築
運煤系統總圖
螺旋卸車機煤場建構築物施工圖
斗輪機煤場建築物施工圖
卸車設施室外部分及絞車房施工圖
葉輪卸煤溝、縫隙煤槽卸煤裝置施工圖
地下皮帶走廊施工圖
# 2皮帶走廊施工圖
#2運煤轉運站施工圖
#3運煤轉運站施工圖
# 3皮帶棧橋施工圖
# 4皮帶棧橋施工圖
# 2皮帶棧橋及採光間建築、結構施工圖
# 5皮帶棧橋施工圖
#6皮帶棧橋施工圖
#7皮帶棧橋施工圖
#1運煤轉運站施工圖
碎煤機室施工圖
運煤綜合樓施工圖
推煤機車庫施工圖
卷 冊 名 稱
干煤棚施工圖
點火油庫及泵房施工圖
軌道衡施工圖
卸油設施及泵房施工圖
廠區輸油管道支架施工圖
運煤集中控制室施工圖
入廠煤取樣化驗室施工圖
化學建築
化學水處理室建築、結構施工圖
油處理室施工圖
化學水處理室室外構築物施工圖
制氫站施工圖
露天油庫及設施圖
工業廢水集中處理構築物施工圖
輔助建築
金工車間施工圖
鍛、鉚、焊車間施工圖
乙炔站施工圖
空壓機室施工圖
機爐維修間施工圖
卷 冊 名 稱
電氣維修間施工圖
土建修繕間施工圖
鑄工車間施工圖
廠區天橋施工圖
起動鍋爐房施工圖
環保監測站建築物施工圖
附屬建築
生產試驗樓建築、結構施工圖
行政辦公樓建築、結構施工圖
材料庫施工圖
棚庫施工圖
危險品庫施工圖
汽車庫施工圖
消防車庫施工圖
值班人員休息室施工圖
警衛傳達室及廠區大門施工圖
自行車棚施工圖
浴室施工圖
卷 冊 名 稱
總的部分
施工圖設計總說明及卷冊目錄
設備及主要材料清冊
主廠房採暖和通風
主廠房採暖施工圖
主廠房通風施工圖
汽機、鍋爐控制室通風施工圖
運煤系統建築採暖、通風及除塵
煤倉間通風及除塵施工圖
運煤棧橋採暖施工圖
運煤轉運站通風除塵及採暖施工圖
碎煤機室採暖、通風及除塵施工圖
卸煤溝採暖、通風及除塵施工圖
運煤附屬建築採暖通風施工圖
推煤機庫採暖施工圖
引風機室採暖施工圖
化學水建築採暖、通風及空調
化學水處理室採暖通風施工圖
酸、鹼庫採暖、通風施工圖
卷 冊 名 稱
化學附屬建築採暖、通風施工圖
生產和輔助建築採暖通風及空調
主控制室採暖通風
蓄電池室採暖和和通風
屋內配電裝置室採暖通風
生產試驗樓採暖通風
土建維修間採暖
金工車間採暖通風
起動鍋爐房採暖
水泵房採暖和通風
點火油泵房採暖和通風
空壓機室採暖
除灰渣泵房採暖和通風
材料庫採暖和通風
乙炔站採暖和通風
汽車庫採暖通風
油處理室採暖通風
灰水回收泵房採暖通風
危險品庫採暖通風
電除塵配電間採暖通風
卷 冊 名 稱
機爐維修間採暖
電氣維修間採暖
鑄工車間通風
鍛鉚焊車間採暖通風
廠區採暖熱網
廠區採暖熱網施工圖
熱網加熱站施工圖
生活附屬建築採暖
行政辦公樓採暖施工圖
職工食堂採暖施工圖
招待所採暖施工圖
單身宿舍採暖施工圖
職工浴室採暖
警衛傳達室採暖施工圖
值班休息室採暖施工圖
卷 冊 名 稱
環境保護設計說明
環境保護監測站和設備
施工圖
煙氣連續監測系統圖
卷 冊 名 稱
總的部分
施工圖總圖及總說明
設備及主要材料清冊
循環水系統
循環水管溝布置安裝圖
循環水泵房安裝圖
自然通風冷卻塔布置安裝圖
機力通風冷卻塔布置安裝圖
玻璃鋼冷卻塔布置安裝圖
取水樞紐施工圖
岸邊循環水泵房安裝圖
引水管安裝圖
沉沙池安裝圖
定論式鋼閘門製造安裝圖
啟閉機安裝圖
攔污柵製造圖
旋轉濾網安裝圖
平板濾網製造圖
掛勾式鋼閘門製造圖
卷 冊 名 稱
切換井安裝圖
直流供水二次升壓水泵房安裝圖
中央水泵房安裝圖
補給水及凈水站系統系統
補給水泵房安裝圖
地下水取水構築物總布置圖
大口井(輻射井)安裝圖
深井泵房安裝圖
補給水(地下水)升壓水泵房安裝圖
工業、生活、消防泵房安裝圖
廠區外補給水管道安裝圖
廠區內補給水及工業水管道安裝圖
水錘消除設備安裝圖
凈水站總布置圖
凈水站管道布置安裝圖
凈水站控制室布置
沉澱池(澄清池)布置圖
刮(吸)泥機安裝圖
濾池安裝圖
清水池安裝圖
卷 冊 名 稱
排泥泵房安裝圖
排泥管道施工圖
加葯間及倉庫安裝圖
消毒設施安裝圖
污泥濃縮池安裝圖
攪拌設備安裝圖
除灰、渣系統
廠區內除灰渣管道安裝圖
廠區外除灰渣管道安裝圖
灰場灰水處理站布置圖
灰水回收泵房安裝圖
灰水回收水管道安裝圖
灰場噴灑系統安裝圖
室外上下水系統
蓄水池安裝圖
工業、生活、消防水泵房安裝圖
室外生活、消防給水管道安裝圖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及雨水管道安裝圖
污水、工業廢水(雨水)泵房安裝圖
水塔施工圖
卷 冊 名 稱
事故油池及事故排油管道安裝圖
室內上下水道系統
主廠房室內生活及消防上下水道安裝圖
主廠房屋頂水箱及管道安裝圖
輔助車間上下水管道安裝圖
附屬建築物上下水管道安裝圖
食堂及浴室上下水道安裝圖
運煤系統水沖洗及上下水管道安裝圖
消防系統
變壓器水噴霧消防管路安裝圖
主控室氣體消防布置安裝圖
主廠房消防水管道安裝圖
油庫區泡沫及水消防管路安裝圖
泡沫消防泵房安裝圖
生活及含油污水集中處理系統
生活及含油污水集中處理站安裝圖
煤塵水處理系統
廠區及煤場煤塵水管道安裝圖
煤泥調節池安裝圖
煤水集中處理室布置安裝圖
沖洗水泵房安裝圖
卷 冊 名 稱
總的部分(水工結構)
施工圖總說明及卷冊目錄
建築、結構通用圖
循環水系統
循環水管溝土建施工圖
自然通風冷卻塔塔筒塔基土建施工圖
自然通風冷卻塔淋水裝置土建施工圖
循環(中央)水泵房土建施工圖
岸邊循環水泵房土建施工圖
進排水明渠施工圖
渡槽施工圖
倒虹吸施工圖
涵洞施工圖
閘土建施工圖
便橋施工圖
跌水(陡坡)施工圖
隧道土建施工圖
溢水室施工圖
濾網間土建圖
卷 冊 名 稱
補給水及凈水站系統
補給水泵房土建施工圖
淹沒式取水頭部施工圖
板墩式取水頭部施工圖
大口井(輻射井)土建圖
深井泵房土建施工圖
補給水升壓泵房土建施工圖
工業、生活、消防水泵房土建
廠區外補給水管道土建施工圖
凈水站控制室土建圖
沉澱池(澄清池)土建圖
濾池間土建圖
清水池土建圖
排泥泵房土建圖
加葯間及倉庫土建圖
消毒設施土建圖
檢修化驗室土建施工圖
污泥濃縮池土建施工圖
排泥管道土建施工圖
除灰渣系統
卷 冊 名 稱
除灰管溝道土建施工圖(干除灰)
除灰管溝道土建施工圖(水力除灰)
灰管橋施工圖
貯灰場施工圖(干除灰)
貯灰場施工圖(水力除灰)
貯灰場管理站土建施工圖(干除灰)
貯灰場管理站土建施工圖(水力除灰)
廠區至灰場道路施工圖
各種車庫施工圖
灰場噴灑系統土建施工圖
灰水回收泵房土建施工圖
灰水回收水管道土建施工圖圖
室外給排水系統
生活、消防及公用蓄水池土建施工圖
生活、消防水泵房土建施工圖
污水、工業廢水、雨水泵房土建圖
工業廢水回收集水井
水塔施工圖
事故油池土建圖
消防系統
卷 冊 名 稱
泡沫消防泵房土建施工圖
消防水池施工圖
污水處理施工圖
生活污水、含油廢水處理站土建施工圖
煤灰水沉澱及調節池土建施工圖
沖洗水泵房土建施工圖
卷 冊 名 稱
總的部分
施工圖總圖、說明及卷冊目錄
主設備及主要材料清冊清冊
鍋爐給水處理部分
鍋爐補給水過濾除鹽系統設備管路安裝圖
酸鹼計量間設備管道安裝圖
水處理室酸鹼設備管道安裝圖
廢水中和處理設備管道安裝圖
磷酸鹽貯存溶液間設備管理安裝圖
水處理設備製造圖
水處理加氨間設備管道安裝圖
卷 冊 名 稱
直流凝聚系統設備管道安裝圖
卸酸鹼站設備管道安裝圖
補膠管道透視圖
鍋爐補給水處理室外設備管道安裝圖
水泵間設備管道安裝圖
水處理室內壓縮空氣設備管道安裝圖
水處理設備本體管系改裝及設備訂貨圖
油處理部分
油處理系統露天油庫設備管路安裝圖
油處理系統露天油庫設備製造圖
給水、爐水校正處理部分
爐水磷酸鹽處理系統設備安裝製造圖
汽水取樣及化驗站
給水聯胺加氨處理系統設備管道安裝製造圖
廠區化水管道安裝部分
水處理廠區管道安裝圖
循環水處理部分
循環水加氯處理設備管道安裝圖
循環水加酸處理設備管道安裝圖
凝汽器鋼管鍍膜系統設備管道安裝圖
卷 冊 名 稱
循環水爐煙SO2處理
循環水爐煙SO2處理系統設備製造圖
循環水爐煙CO2處理
循環水爐煙CO2處理系統設備製造圖
生產回水處理部分
生產回水處理系統設備管道安裝圖
生產回水處理系統設備製造圖
生產回水凝聚澄清系統設備管道安裝
鍋爐給水予處理部分
凝聚澄清過濾—活性炭過濾設備管道安裝圖
凝聚澄清過濾—活性炭過濾設備管道製造圖
電滲析系統設備管道安裝製造圖
反滲透處理系統設備管道安裝圖
熱網返回水除鐵過濾系統設備管道安裝圖
熱網返回水除鐵過濾系統設備製造圖
生水(清水)加氯設備安裝製造圖
補充水預脫鹽系統安裝圖
補充水預脫鹽設備製造圖
制氫站
制氫站設備管道安裝圖
卷 冊 名 稱
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系統
工業廢水貯存系統設備管路安裝圖
加葯系統設備管路安裝圖
水質調整及廢水澄清系統設備管路安裝圖
羅茨風機和酸鹼設備管路安裝圖
灰場灰水處理系統
灰場澄清池加葯系統設備管路安裝圖
灰場灰水處理站區管路安裝圖
❹ 火力發電廠中給水加氧的原理
給水加氧處理(OT)是在高純度給水中加入適量的氧化劑(O2或H2O2)以達到減緩熱力設備腐蝕的目的,它與給水除氧的 AVT還原性水工況截然相反,是一種氧化性水工況。加氧處理是20世紀70年代德國開發出來的一種新型的爐水處理方式,不久便用於前蘇聯、義大利、丹麥等歐洲國家,近 20a來,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國家也相繼應用了這一技術。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末首先在華東某電廠一台 300MW直流鍋爐上使用。OT 處理推廣應用較快,主要是由於該種處理方式有明顯的效益。採用OT處理後,鍋內沉積物量減少、腐蝕損壞降低、直流爐爐管和加熱器壓降快速升高問題得到了解決、鍋爐清洗頻率降低、凝結水凈化裝置運行周期延長、給水管道FAC大有改善等。因此,目前德國、日本、前蘇聯和中國等許多國家將OT 處理方式列入國家標准,如表1所示。
OT處理方式本身也在不斷發展。最初是中性處理(NWT),它是將O2加入中性的高純水中,由於NWT 處理對水的pH值不起任何緩沖性,少量酸性物就會引起 pH 值下降,甚至有導致酸性腐蝕和氫脆的可能,加之人們擔心碳鋼在低溫區的腐蝕速度高和銅合金的腐蝕等問題,研究開發了給水添加少量氨,將給水pH值由6.5-7.0提至8.0-8.5,同時加氧處理的方法,稱為聯合水處理(CWT)。從應用范圍來看,最初用於全鐵部件的直流爐,後又擴大到凝汽器和低壓加熱器是銅合金的直流爐,目前已用於汽包鍋爐。
1 加氧處理原理及主要控制指標
從熱力學觀點來看,鍋爐給水採用除氧的AVT處理時,碳鋼的腐蝕電位在-0.30V左右,給水pH在8.8-9.5之間,從Fe-H20 電位pH圖可以看到,處於鈍化區,鈍化膜是Fe3O4。給水加氧後,碳鋼的腐蝕電位會升高數百毫伏達到 0.15-0.30V,如圖 1所示,碳鋼表面原Fe3O4 膜中部分Fe 2+會進一步氧化生成 Fe2O3,其反應:
2Fe 2+ +1/2O2+2H2O——Fe2O3+4H+
因此,在有氧純水中,碳鋼表面形成雙層氧化膜,內層是磁性氧化鐵(Fe3O4)膜,外層是Fe2O3膜,這樣的雙層氧化膜能更有效阻止碳鋼的腐蝕。大量試驗證明:在中性純水(電導率〈0.1μS/cm)中,加氧使碳鋼的腐蝕速度降低 2-3個數量級。
在有氧的高純水中,影響碳鋼和銅合金腐蝕的主要因素有pH 值、氧濃度和電導率等。
1.1 給水pH 值
碳鋼在無氧除鹽水中的腐蝕速度與pH 值有關,隨著 pH 值的升高,碳鋼的腐蝕速度逐步降低;而在有氧的除鹽水中,碳鋼的腐蝕速度在 pH 值為7 時降得很低,並且不再隨著pH 值的升高有所改變,如圖2 所示。
從熱力學觀點來看,在無氧或有氧的高純水中,銅均處於鈍化狀態,不過在無氧的高純水中,銅表面形成淺黃色的氧化亞銅(Cu2O),在有氧的高純水中,形成黑色的氧化銅(CuO),後者在純水中的溶解度大於前者,且二者均受高純水pH 值的影響,pH值在 8.5-9.0 范圍內,銅合金的腐蝕速度可達很低(通常加氨量 100μg/l左右)。當 pH>10 時,由於生成銅氨絡合物,銅合金的腐蝕速度顯著增加。國內某電廠直流爐採用CWT處理結果表明:當給水pH 值控制在8.7±0.1范圍內,低壓加熱器出口水中銅含量均低於AVT處理時的5.0 μg/l水平,爐前給水的銅含量也可達到AVT處理時的 2.6μg/l 水平,而給水pH值降至 8.3 時,給水中銅含量將比AVT處理時增加60%。國內另一電廠實施 CWT處理時,pH值控制在8.7-8.9,低壓加熱器出口水中銅含量接近AVT處理時的 5.0μg/l 水平。
1.2 氧濃度
保持純水中的氧濃度是為了保證碳鋼的腐蝕電位高於其鈍化電位。日本等國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圖 3為日本砂川電廠 4號機組採用CWT處理時,溶解氧量與腐蝕電位的關系,當水中溶解氧在 20-50 μg/l時,電位可以進入Fe2O3區域,加氧最低濃度為 20μg/l,但是世界上絕大多數採用CWT處理的國家推薦加氧最低濃度為50μg/l,此外,試驗還發現維持 Fe2O3 的電位所需氧濃度比生成 Fe2O3的電位所需氧濃度低得多。
圖4 為日本砂川電廠 4 號機組採用CWT處理時,在開、停爐期間腐蝕電位的變化情況。腐蝕電位在0-100mV 之間,變化最大值為100mV,電位仍然處於電位-pH 圖中 Fe2O3 區域,說明開、停機組期間也可採用 CWT處理。
在中性純水中,加氧會使銅合金的腐蝕速度急劇增大,如圖5 所示,因此,在低壓加熱器為銅合金材料的機組上採用 CWT 處理時,必須控制給水中氧濃度在合適的濃度。據原蘇聯介紹,通過低壓加熱器的給水氧濃度控制在70-120μg/l范圍,銅合金腐蝕速度最低;國內現場實驗結果表明:對於銅鐵部件的熱力系統,給水中氧濃度控制在100±20 μg/l 時,低壓加熱器系統出水和爐前給水中銅含量不會高於AVT處理時的值。可見兩者的實驗結果完全一致。
1.3 給水電導率
在加氧水中,電導率與碳鋼的腐蝕速度近似於線性關系,如圖 6 所示。隨著給水的電導率增加,碳鋼的腐蝕速度會顯著增加。實際上,水的電導率是水中雜質含量的綜合反映,電導率高,雜質含量就多,水中的雜質特別是氯離子妨礙正常的磁性氧化鐵保護膜的生成,反應如下:
2Fe 2+ +H2O +1/2O2 +8Cl- ——2[FeCl4]- +2OH-
研 究 結 果 表 明 : 當 水 的 陽 離 子 電 導 率 為0.1μS/cm 時,隨著氧濃度的增加(超過 50μg/l),碳鋼的腐蝕速度會顯著下降;而當陽離子電導達到0.3μS/cm 時,腐蝕速度開始增大,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將陽離子電導率=0.3 做為門限值,當給水陽離子電導率大於此值時,應停止加氧處理。
2 汽包鍋爐加氧處理
目前,加氧處理已開始在汽包爐上使用,表2是美國和我國汽包爐加氧處理給水和爐水控制指標。可以看出,與直流爐加氧處理相比,汽包鍋爐加氧處理有以下不同。
(1) 汽包鍋爐採用 OT 處理比直流爐要高些,前者要求給水陽離子電導率<0.1μS/cm,而後者只要求陽離子電導率<0.2μS/cm。
(2) 汽包鍋爐有爐水濃縮問題,因此,嚴格控制爐水水質是實施 OT處理的關鍵之一。美國規定爐水陽離子電導率<3μS/cm,我國空冷機組規定爐水陽離子電導率<1μS/cm,兩國標准中對爐水氯離子都有規定,且相同,即Cl-<100μg/l。
(3) 汽包鍋爐加氧處理還對下降管和底部水冷壁氧濃度有要求,規定必須小於 5μg/l,否則爐水中雜質發生濃縮時可能產生點蝕。
3 OT處理優點
長期現場應用證明OT處理具有以下優點:
3.1 汽水系統中 Fe濃度顯著降低
日本直流鍋爐採用 CWT處理後,熱力系統各部位的鐵濃度大大降低,僅為 AVT處理時的1/2-1/4。國內某電廠 1 台 500MW超臨界直流鍋爐採用CWT處理後,給水鐵離子平均值由過去AVT處理的5.6μg/l 下降至0.3μg/l,下降80%,凝結水和高加疏水的鐵離子濃度也有顯著下降,其濃度僅為 AVT 處理時間的 10-20%。
3.2 鍋爐的結垢速度明顯降低
日本現場使用發現,CWT處理時,鍋爐各部位的結垢速度僅為 AVT 處理時的 1/2-1/3。國內某電廠 1 台 300MW亞臨界直流鍋爐採用CWT 處理僅 1a,檢查發現:CWT處理期間鍋爐結垢速率為39.99g/(m2 a),與AVT 處理相比,結垢速度降低了54.6%。國內另一電廠直流鍋爐採用 CWT處理後,省煤器和水冷壁垢的沉積速度比 AVT處理時分別下降69%和87%。
3.3 鍋爐和給水加熱器的壓降顯著降低
國內某電廠 1台 500MW直流鍋爐,AVT處理運行 2 年多,鍋爐壓差從 4.4MPa上升至7.6MPa;而在CWT處理運行半年後,壓差已由原來的7.6MPa下降至 6.1MPa,給水泵轉速隨鍋爐壓差下降而減慢,滿負荷時汽泵轉速從4425r/min 下降到 4222r/min,耗汽量相應減少,機組效率提高。
日本某電廠運行經驗也證明:與AVT處理相比,CWT處理的鍋爐壓降和給水加熱器壓降分別減少 15kg/cm2 和 5kg/cm2。
3.4 凝結水除鹽設備運行周期延長
採用CWT處理後,凝結水除鹽設備再生頻率只有AVT 處理時的 1/5-1/10,從而減少了再生劑用量,降低了運行費用,也有利於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