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能量轉化裝置實驗報告

能量轉化裝置實驗報告

發布時間:2023-02-23 13:19:34

『壹』 緊急求助: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實驗報告單!

研究題目:模擬地球生態系統
目的:探究池塘生態系統的平衡
材料與工具:.......................................................................................................................................................................................................................................................................................................................................................................................................................................。。。。。。。。。。。。。。。。。。。。。。。。。。。。。。。。。。。。。。。。。。。。。。。。。。。。。。。。。。。。。。。。。。。。。。。。。。。。。。。。。。。。。。。。。。。。。。。。。。。。。。。。。。。。。。。。。。。。。。。。。。。。。。。。。。。。。。。。。。。。。。。。。。。。。。。。。。。。。。。。。。。。。。。。。。。。。。。。。。。。。。。

『貳』 簡述弗蘭克赫茲本實驗中的能量轉化過程

弗蘭克—赫茲實驗1914年,弗蘭克(Franck,J.1882—1964)和赫茲在研究中發現電子與原子發生非彈性碰撞時能量的轉移是量子化的。他們的精確測定表明,電子與汞原子碰撞時,電子損失的能量嚴格地保持4.9eV,即汞原子只接收4.9eV的能量。基本信息時間 1914年學科 量子力學證明 原子內部結構存在分立的定態能級基本簡介弗蘭克1914年,弗蘭克(James Franck,1882~1964)和赫茲(Gustar Hertz,1887~1975)在研究中發現電子與原子發生非彈性碰撞時能量的轉移是量子化的。他們的精確測定表明,電子與汞原子碰撞時,電子損失的能量嚴格地保持4.9eV,即汞原子只接收4.9eV的能量。這個事實直接證明了汞原子具有玻爾所設想的那種「完全確定的、互相分立的能量狀態」,是對玻爾的原子量子化模型的第一個決定性的證據。由於他們的工作對原子物理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曾共同獲得1925年的物理學諾貝爾獎。在本實驗中可觀測到電子與汞蒸汽原子碰撞時的能量轉移的量子化現象,測量汞原子的第一激發電位,從而加深對原子能級概念的理解。弗蘭克-赫茲實驗為能級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證據,對玻爾的原子理論是一個有力支持。弗蘭克擅長低壓氣體放電的實驗研究。1913 年他和G.赫茲在柏林大學合作,研究電離電勢和量子理論的關系,用的方法是勒納德(P.Lenard )創造的反向電壓法,由此他們得到了一系列氣體,例如氦、氖、氫和氧的電離電勢。後來他們又特地研究了電子和惰性氣體的碰撞特性。詳細信息G.赫茲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德國格丁根大學的弗蘭克(JamesFranck,1882—1964)和哈雷大學的G.赫茲(Gustav Hertz,1887—1975),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原子受電子碰撞的定律。弗蘭克-赫茲實驗為能級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證據,對玻爾的原子理論是一個有力支持。弗蘭克擅長低壓氣體放電的實驗研究。1913 年他和G.赫茲在柏林大學合作,研究電離電勢和量子理論的關系,用的方法是勒納德(P.Lenard )創造的反向電壓法,由此他們得到了一系列氣體,例如氦、氖、氫和氧的電離電勢。後來他們又特地研究了電子和惰性氣體的碰撞特性。1914年他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他們的結論是:(1)汞蒸氣中的電子與分子進行彈性碰撞,直到取得某一臨界速度為止;(2)此臨界速度可測准到0.1V,測得的結果是:這速度相當於電子經過4.9V的加速;(3)可以證明4.9伏電子束的能量等於波長為2536 的汞譜線的能量子;(4)4.9伏電子束損失的能量導致汞電離,所以4.9伏也許就是汞原子的電離電勢。弗蘭克和G.赫茲的實驗裝置主要是一隻充氣三極體。電子從加熱的鉑絲發射,鉑絲外有一同軸圓柱形柵極,電壓加於其間,形成加速電場。電子多穿過柵極被外面的圓柱形板極接受,板極電流用電流計測量。當電子管中充以汞蒸氣時,他們觀測到,每隔4.9V電勢差,板極電流都要突降一次。如在管子里充以氦氣,也會發生類似情況,其臨界電勢差約為21V。弗蘭克和G.赫茲最初是依據斯塔克的理論,斯塔克認為線光譜產生的原因是原子或分子的電離,光譜頻率ν與電離電勢V有如下的量子關系:hν=eV。弗蘭克和G.赫茲在 1914年以後有好幾年仍然堅持斯塔克的觀點,他們相信自己的實驗無可辯駁地證實了斯塔克的觀點,認為4.9V電勢差引起了汞原子的電離。他們也許因為戰爭期間信息不通,對玻爾的原子理論不甚了解,所以還在論文中表示他們的實驗結果不符合玻爾的理論。其實,玻爾在得知弗蘭克-赫茲的實驗後,早在1915年就指出,弗蘭克-赫茲實驗的4.9V正是他的能級理論中預言的汞原子的第一激發電勢。1919年,弗蘭克和G.赫茲表示同意玻爾的觀點。弗蘭克在他的諾貝爾獎領獎詞中講道:「在用電子碰撞方法證明向原子傳遞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這一科學研究的發展中,我們所作的一部分工作犯了許多錯誤,走了一些彎路,盡管玻爾理論已為這個領域開辟了筆直的通道。後來我們認識到了玻爾理論的指導意義,一切困難才迎刃而解。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的工作所以會獲得廣泛的承認,是由於它和普朗克,特別是和玻爾的偉大思想和概念有了聯系。」

『叄』 求助細胞能量代謝的實驗報告

植物細胞是植物生命活動的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由原生質體和細胞壁兩部分組成。原生質體是細胞壁內一切物質的總稱,主要由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在細胞質或細胞核中還有若干不同的細胞器,此外還有細胞液和後含物等。植物細胞一般很小,高等植物中,其直徑通常為10-100μm。 植物細胞的形態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圓形、橢圓形、多面體、圓柱狀和紡錘狀。它們的基本結構是由原生質體和細胞壁組成。
能量代謝的中心指的是維生素B族。維生素B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煙酸(B3)、泛酸(B5)、葉酸(B9)等。這些B族維生素是推動體內代謝,把糖、、蛋白質等轉化成熱量時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缺少維生素B,則細胞功能馬上降低,引起代謝障礙,這時人體會出現怠滯和食慾不振。相反喝酒過多等導致肝臟損害,在許多場合下是和維生素B缺乏症並行的。B族維生素有很多共同的方面,比如它們都是水溶性的,多餘的B族維生素不會貯藏於體內,而會完全排出體外。所以,B族維生素必須每天補充。B族的維生素之間有協同作用——也就是說,一次攝取全部B族的維生素,要比分別攝取效果更好。另外,如果B1、B2、B6攝取比率不均的話,是沒有效果的。

『肆』 橡皮筋鐵罐的能量轉化

(1)鐵罐從斜面高處滾到低處時,鐵罐的重力勢能轉化為鐵罐的動能,鐵罐的動能再轉化為橡皮筋的彈性勢能;
(2)鐵罐從斜面低處滾到高處時,橡皮筋的彈性勢能就會轉化為罐動能,罐的動能又轉化為罐的重力勢能,使罐子再沿斜面向上滾.
故選D.

『伍』 阿根廷特瑞安永動機是怎樣將磁能轉化為電能的

特瑞安是布雷迪類磁動機,使用的是錯層原理--兩層幫助一層過死點。磁動機和永動機不是一個概念哦。

據已發明的磁動機來看,多數會消磁,時間從幾天到幾萬小時不等。斥力型消磁會較快。
磁動機是完全可行的,有很多方法實現磁動機,已經不少人成功。但它不屬於「永動機」,它消耗磁力,以後機器會停,需要充磁。鑒於越來越多的磁動機被發明,估計很快將會有多種原理模型或小型機面市。

磁力做功有的會逐漸消磁,永磁場會減弱,特別是斥力型的。就像你拿一個強磁去排斥一個弱磁體,弱磁體的磁性會反轉到和強磁相應(被磁化),磁體做功時互相之間磁性會慢慢影響,有可能會消耗。
但是磁動機只是有可能消磁,不是必然,和設計或運行原理有關。

可網路到,現在國內已經有幾個公司開始正式銷售磁動機(V型輪原理),是仿製幾年前的國外視頻製作的,設備2.5公斤,可持續輸出36瓦,磁力衰減預估是3-5年。
我們就拿36瓦X24小時X365天大概是315千瓦時(度),運行5年就是1500度電。充磁不可能需要那麼多電,所以目前認為磁動機是輸出(做功)大於輸入(充磁能量)的設備。實踐說明永磁直接相互做功是可以被利用的新能量形式,打破了傳統物理對永磁能的束縛。
磁動機扭矩小,是因為南北極即有斥力又有引力,「斥力引力差」才造成推動的作用力,而南北極本來是平衡的,會遇到「死點」,如何打破這種平衡就是發明磁動機的主要突破。現在多是利用「多層錯相原理」和「磁矩陣組合」,比如3層布雷迪,可利用另兩層的力量帶動一層越過死點,還有的設計師利用若干磁體組合產生局部磁屏蔽或磁射流產生引力斥力差。還有就是比較成熟的已經有商品銷售的V型漸近線原理。

不過一些磁動機不單純靠磁力,而是靠高速旋轉的磁場,吸引了環境中的能量,不會消磁,比如瑟爾機這類的。
瑟爾機應是真實的,至少已經不斷有仿製者製成自維持的類瑟爾機,包括美國和俄羅斯的官方研究機構也復制和證實瑟爾機原理(網上有公開實驗報告),但是它們的原理材料結構都不相同。所以瑟爾機是一類的高速磁動設備,結構原理並不唯一,但是都是可以輸出大於輸入的持久自由能設備,據說可免維護運行幾十年。
事實上來說,不需要普通能源輸入而可以一直自動運行的設備是已經實現了,而且不少。我知道的一些真人就已經做出了一些不同類型的此類自由能設備。
網路 《自由能源裝置實踐手冊》,裡面介紹了數以百計的自由能設備,就是我們所謂的永動機。
自由能設備和能量守恆定律沒有任何矛盾。人類可以利用更多我們目前還不了解的能量形式,所以不討論什麼有沒有「永動機」,而是要製作各種「自由能源設備」。
如果有人不知道原子能是能量,看到今天的核電站也會認為是永動機吧。
遠的不說,最近有網友跟我討論自己制出的可以自運行的電磁設備,一個簡單的電磁轉盤,不需要外來能量可長期運行並有幾十瓦輸出。
自由能設備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大家如何去做,如何讓更多人知道的問題。網上有若干個自由能源論壇 和各種Q裙 Y群組,比如我們自由能愛好者籌建的能量海論壇裡面收集了大量自由能設備資料和網友們的實驗交流。
拋棄無聊的「永動機」,我們將迎來「自由能源」時代
永動機這個概念就有問題,世界上不存在永動機,地球、太陽、宇宙都沒法永存永動啊,何況設備呢。但世界上不能存在持續產生能量持續運轉並供人的設備嗎?內燃機,各種發電機,比比皆是。「永動」這個概念與我們的參照系統和能量形式有關。自然界存在很多我們未認知的能量,所以這些能量是有可能被利用的,比如電磁能、原子能等等,過去沒有相關理論時候我們也認為不是能量,現在卻有發電機和核電站等。其實所有物質的微觀粒都在高速運動,量子世界裡就有無窮的能量。現在我們把可以把從環境中不斷獲取各種未知能量轉換出來供人使用的裝置,而且這種裝置的產出能量大於輸入的常規能量,從而實現自運轉, 叫做「自由能源裝置」詳細資料參考:【自由能源裝置實踐手冊】裡面介紹了從100年前特斯拉開始到現在的數不勝數的各種自由能裝置及原理。其中一些設備後來也是有人仿製成功的。目前主要的原理是通過 旋轉電磁場、高壓線圈諧振等,提取出環境中的零點能,達到能量的輸出大於輸入。

但是自由能設備會涉及到諸多壟段資源的正fu和財fa的利益,及由此種種原因,因此近百年來自由能設備都沒有獲得推廣。國內外已經有許多的自由能研究愛好者和團體,有些已經做出了驚人的成果。接下來將是自由能源設備的崛起期,因為世界范圍內不少的自由能裝置都已有成果,未來幾年會出現多種磁動機和自由能產品公開銷售,而目前已經有磁動機公開銷售了。

『陸』 設計能量轉化裝置六年級科學·急需!!!!!

准備材料:一張10cm正方形紫色紙,小紙花、剪刀、固體膠、小木棒、大頭針。

製作步驟:

1、拿出10cm邊長正方形紫色紙:

『柒』 初中物理能量轉化問題

我與以上兩位樓主的看法不同。
鐵塊與罐子的幾乎沒有相對移動。由於橡皮筋的質量可以忽略,而鐵塊的的質量又很大,所以罐子旋轉時會帶動橡皮筋同步旋轉,而鐵塊卻幾乎不旋轉或者說旋轉速度遠慢於鐵罐的旋轉。這樣的結果就是橡皮筋擰勁了,也就是存儲了彈性勢能。這時橡皮筋就給了鐵罐一個反向旋轉的力,隨著擰的圈數越多,這個力就越大。然後就出現了下面這個過程:
1、罐子下滾,而且速度加快。在某個點上橡皮筋對罐子反向的力等於罐子沿斜面向下的力,這時罐子下滾的速度達到最大。
2、速度達到最大後,在慣性的作用下罐子會繼續滾,橡皮筋會繼續擰,橡皮筋對罐子反向的力會繼續增大,罐子的速度開始變慢,最後停了下來。
3、速度為0後罐子開始在橡皮筋的作用下沿斜坡向上滾,然後就是在二力平衡點繼續上滾,然後停止。此時停止的位子低於開始的位子(不考慮抹茶也低)。
4、罐子又停了,然後開始下滾,如此往復。
記得鐵塊雖然轉的慢但還是轉的,這就消耗了一部分的能量。

上學真好,珍惜吧。我上學時就知道上學好,但即使知道這一點也得畢業。時間真是不管別人的感受呀!我大學時才聽說美人之貽,沒想到你初中就知道了,真是佩服,哈哈。

『捌』 探究常見能量控制裝置是怎樣工作 實驗記錄

1)實驗通知單 2)學生實驗報告單 3)教師分組實驗報告單 4)教師演示實驗報告單 5)儀器出借單 6)借還登記

閱讀全文

與能量轉化裝置實驗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鑄造牙怎麼樣 瀏覽:639
人工挖孔樁需要做哪些設備 瀏覽:333
軸承切開有什麼用 瀏覽:476
機械硬碟換固態硬碟系統如何 瀏覽:122
大型電動機軸承用什麼潤滑油 瀏覽:854
燃氣閥門上拉開氣 瀏覽:333
電動工具群 瀏覽:644
凈化水的實驗裝置步驟 瀏覽:739
什麼是X光片儀器 瀏覽:839
尼爾機械紀元全球版多少錢 瀏覽:894
電阻五金件 瀏覽:753
東莞都勝五金製品 瀏覽:202
高低溫濕熱實驗室裝置 瀏覽:966
天王機械表經常停是什麼原因 瀏覽:404
非標自動化設備哪個行業好 瀏覽:491
一鍵啟動怎麼點開儀表 瀏覽:85
etk1機械鍵盤怎麼調亮度 瀏覽:362
管家工具箱沒有定位 瀏覽:549
安全設備抵免所得稅如何備案 瀏覽:813
如何選擇好的水上游樂設備廠 瀏覽: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