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學化學實驗室中常用鐵架台來固定一些實驗裝置.一般是按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的原則;在拆卸裝置時,往往
實驗室用鐵架台固定實驗裝置時,一般是按先下後上,先左後右的原則;在拆卸裝置時,採取與裝置儀器相反的程序.
故答案為:×
B. 製作氧氣的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
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1)葯品:氯酸鉀(白色晶體)或高錳酸鉀(紫黑色晶體)
(3)實驗裝置:
a.注意事項:①用酒精燈外焰決定試管的高度。
②鐵夾夾在試管的中上部,便於加熱。
③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以防止濕存水在反應過程中倒流到管底,使試管破裂。
④導管不可伸入試管太長,以利於氧氣排出,防止葯品堵塞導管。
⑤使用高錳酸鉀反應時,需在試管口放一小團棉花,以防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
管。
b.適用范圍:此裝置適用於固體加熱製取氣體的反應。
(4)收集方法:
a.排水法----因為氧氣難溶於水。
b.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導氣管應伸入瓶底,盡量排凈空氣)
(5)驗滿方法: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如復燃,則已收滿。
(6)檢驗方法: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如復燃,證明是氧氣。
(7)集滿放置:充滿氧氣的集氣瓶應蓋上玻片口向上正放。
(8)操作步驟(主要有七步):
①檢----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裝----裝入葯品,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
③夾----用鐵夾把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並使管口略向下傾斜,葯品平鋪在試管底部。
④點----點酒精燈,給試管加熱,排出管內空氣。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⑥取----將導管從水槽內取出。
⑦滅----熄滅酒精燈。
注意:最後兩步不可顛倒,否則水槽中的水會沿著導管流入試管,使試管破裂。
C. 化學使用鐵架台的順序是,從上到下,左到右,還是其它
鐵架台的順序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
使用鐵架台的注意事項:
1、持夾和鐵夾需配合使用。持夾的兩端為旋柄,它的一端固定在立柱上,另一端用來固定鐵夾。固定鐵夾的一端凹面應朝上,便於支持和固定鐵夾。
2、用鐵夾固定試管和燒瓶時,應先松開鐵夾的螺絲,套上儀器後,左手按緊鐵夾,右手旋動螺絲,直至儀器不能轉動為止。旋動螺絲時不可用力過猛,以防夾破儀器。
3、用鐵夾固定外徑較小的容器時,可在鐵夾兩邊套上膠管或纏上布條,以縮小鐵夾的口徑。
4、注意重心。鐵架台自身較重是保證實驗過程中儀器穩定的重要因素。但在夾持儀器時,應盡可能使儀器夾持在鐵架台的檯面上方,使重心落在檯面中間,不倒塌,不傾斜。
5、防銹。鐵架台的各部分都是鐵質材料,為防止生銹應塗上防銹層,一般用銀粉或深色耐腐油漆。使用時要注意保護防銹層,不使其破損。尤其不要讓酸、鹼液滴灑在鐵架台上。使用完畢應擦乾攖在乾燥處。
6、缺口向上。許多鐵夾、鐵圈是用雙缺口螺絲固定在立柱上的。兩個缺口相互垂直,一個套在立柱上,一個插入鐵夾棒或鐵圈棒,插鐵夾棒或鐵圈棒的缺口必須向上,以免在裝卸或使用過程中由於螺絲松動而跌落。
7、由下向上固定。用鐵架台夾持儀器時,應由下向上逐個調整固定。
(3)拆實驗裝置注意事項擴展閱讀:
鐵架台由鐵制平穩底座與垂直於底座並固定在鐵座上的一根鐵棍組成,用以放置和固定化學反應裝置,使反應操作安全、方便。根據不同的化學反應,可在鐵棍上配置能上下移動的鐵圈、燒瓶夾、滴定管夾、冷凝管夾、鐵夾等附加器械,若需加熱時,鐵架台上可放置酒精燈等加熱裝置。
鐵架台是鐵製品,配有上下移動、大小不同的鐵環、鐵夾、用以固定或放置反應器。鐵圈有大小號之分,鐵夾有燒瓶夾和冷凝管夾等。在夾持玻璃儀器時,要墊紙、布或膠皮,松緊要適度以免夾碎,以不會轉動、滑下為准、通過裝有反應器的鐵架台重心的垂線,其垂足一定要在底座以內,以防傾倒。
D. 實驗室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實驗室應注意的安全事項如下:
1、操作危險性化學葯品請務必遵守操作守則或遵照老師操作流程或進行實驗;勿自行更換實驗流程。
2、領取葯品時,該確認容器上標示中文名稱是否為需要的實驗用葯品。
3、領取葯品時,請看清楚葯品危害標示和圖樣;是否有危害。
4、使用揮發性有機溶劑、強酸強鹼性、高腐蝕性、有毒性之葯品請必定要在特殊排煙櫃及桌上型抽煙管下進行操作。
5、有機溶劑,固體化學葯品,酸、鹼化合物均需分開存放,揮發性之化學葯品更必需放置於具抽氣裝置之葯品櫃。
6、高揮發性或易於氧化之化學葯品必需存放於冰箱或冰櫃之中。
7、避免獨自一人在實驗室做危險實驗。
8、若須進行無人監督之實驗,其實驗裝置對於防火、防爆、防水災都須有相當的考慮,且讓實驗室燈開著,並在門上留下緊急處理時聯絡人電話及可能造成之災害。
9、做危險性實驗時必須經實驗室主任批准,有兩人以上在場方可進行,節假日和夜間嚴禁做危險性實驗。
10、做有危害性氣體的實驗必須在通風櫥里進行。
11、做放射性、激光等對人體危害較重的實驗,應制定嚴格安全措施,做好個人防護。
12、請將廢棄葯液或過期葯液或廢棄物必須依照分類標示清楚,葯品使用後之廢(液)棄物嚴禁倒入水槽或水溝,應例入專用收集容器中回收。
E. 有機化學實驗中安裝和拆卸實驗裝置應遵循什麼規則
安裝: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由簡到繁
拆卸:從右至左,從上到下,由繁到簡
F. 實驗拆卸裝置順序
記住氧氣的操作步驟口訣「查裝定點收移熄」,諧音「茶莊定點收利(離)息」;依次對號入座,找出關鍵字.
故收集完畢後,拆卸裝置的正確順序:從水槽中拿出導管、撤去酒精燈、從鐵架台上拆下試管.
故選C.
G. 初中化學實驗裝置有哪些注意
1、溫度計
應選擇適合測量范圍的溫度計。嚴禁超量程使用溫度計。在讀數時,視線應與液柱彎月面最高點(水銀溫度計)或最低點(酒精溫度計)水平。禁止用溫度計代替玻璃棒用於攪拌。用完後應擦拭乾凈,裝入紙套內,遠離熱源存放。
2、托盤天平
稱量前應將天平放置平穩,並將游碼左移至刻度尺的零處,檢查天平的擺動是否達到平衡。如果已達平衡,指針擺動時先後指示的標尺上左、右兩邊的格數接近相等。指針靜止時則應指在標尺的中央。如果天平的擺動未達到平衡,可以調節左、右平衡螺母使擺動達到平衡。
3、試管
夾持試管應在距管口處。加熱時試管外部應擦乾水分,不能手持試管加熱。加熱後,要注意避免驟冷以防止炸裂,加熱固體試劑時,管底應略高於管口,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完畢時,應繼續固定或放在石棉網上,讓其自然冷卻。
4、燒杯
燒杯所盛溶液不宜過多,約為容積的1/2,但在加熱時,所盛溶液不能超過容積的1/3 。燒杯不能幹燒,在盛有液體時方能較長時間加熱,但必須墊上石棉網。拿燒杯時,要拿外壁,手指勿接觸內壁。拿加熱時的燒杯,要用燒杯夾。
5、蒸發皿
加熱後不能驟冷,防止炸裂。加熱後不能直接放到實驗桌上,應放在石棉網上,以免燙壞實驗桌。液體量多時可直接加熱 ,量少或黏稠液體要墊石棉網或放在泥三角上加熱。加熱蒸發皿時要不斷的用玻璃棒攪拌,防止液體局部受熱四處飛濺。加熱完後,需要用坩堝鉗移動蒸發皿。
(7)拆實驗裝置注意事項擴展閱讀
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葯品(特別是氣體)的氣味,如果需要知道葯品的味道可以用手輕輕地扇一下來聞取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注意節約葯品。應該嚴格按照實驗規定的用量取用葯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應該按最少量取用:液體1~2毫升,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實驗剩餘的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要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H. 有機化學實驗裝置的裝配和拆卸的原則 裝配:是從下往上.從左往右嗎拆卸是從右往左,從上往下嗎
是從下往上.從左往右..
例如,先撤去酒精燈,在拆掉反應裝置.所以從內下到上.
而反應裝置一般在左邊,右邊是冷容凝管,接受瓶之類的.
當然先把左邊的反應器停了,才能拆掉右邊的接受瓶.所以從左往右..
I. 化學實驗中基本實驗操作需要注意什麼
中學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高考考點較多,為便於系統復習和認真掌握化學實驗操作,現總結八點注意事項,以期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一、注意事"先後"順序
1.組裝儀器順序:先零後整,由低到高,由左到右,先里後外,拆裝置與之順序相反。
2.加熱器試管時,先均勻加熱,後局部加熱。
3.製取氣體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後裝入葯品。
4.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檢查是否漏水,後洗滌干凈。
5.用排液法收集氣體時,先移導管後撤酒精燈。
6.用石蕊試紙、澱粉碘化鉀試紙、醋酸鉛試紙氣體性質時,要先用蒸餾水將試紙潤濕。再將試紙靠近氣體檢驗。而用pH試紙時,要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少許滴到放在表面皿中央的乾燥pH試紙上,再與標准比色卡比較。
7.中和滴定實驗時,用蒸餾水洗凈的滴定管、移液管要先用待盛液洗滌2~3次後,再盛裝試液。注入滴定管中的液體液面開始在"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
8.點燃可燃性氣體時,應先驗純後點燃。凈化氣體時,應先凈化後乾燥。
9.焰色反應試驗中,每做一次,鉑絲都應當先蘸取濃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至無色後再做下一次。
10.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溶液時,溶解或稀釋後溶液應冷卻再移入容量瓶。
11.氣體在熱固體表面時,應先將氣體乾燥後反應。
12.硫酸沾到皮膚上,先迅速用干布擦去,再用水沖洗,千萬不得先用水沖洗;鹼液沾到皮膚上,立即用較多水沖洗,再塗上硼酸溶液。
二、注意"數據"歸類
1.托盤天平的准確度為0.1g;在測定晶體中結晶水含量時,為保證加熱過程中使結晶水全部失去,實驗中需加熱、稱量、再加熱、再稱量,直到最後兩次稱量不超過0.1g。
2.滴定管的准確度為0.01mL。
3.酒精燈內酒精的量不能少於容積的1/3,也不能多於2/3。
4.試管在加熱時,所盛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且要與桌面成45°角。用試管夾夾試管時應夾在離管口1/3處。
5.燒杯、燒瓶加熱時,盛液體量均在容積的1/3~2/3處,蒸發皿加熱液體時,盛液體量不宜超過容積的2/3。
6.液體取用時,若沒有說明用量,一般取1~2mL。
7.配製一定的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燒杯、玻璃棒要洗2~3次,用燒杯往容量瓶中加蒸餾水時,一般加到距離刻度線和1~2mL處,再用膠頭滴管定容。
8.酸鹼指示劑的用量一般在2~3滴。
9.用pH試紙測出溶液的pH,不能含有小數;任何水溶液,H+或OH-的濃度均不能為"0",而是大於"0"。
10.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是最上端),在量取液體體積時,液面不一定要在"0"刻度,得要要"0"刻度以下;滴定管讀數時裝液或放液後,需觀察1~2分鍾才能觀察液面高度。
11.量杯、量筒、容量瓶沒有"0"刻度;溫度計"0"刻度在溫度計的中下部。
12.托盤天平中的零刻度在標尺的最左邊,天平在使用時要調"0",使用後要回"0"。
13.實驗記錄中的一切非"0"數字均是有效數字。
14.焰色反應完畢,要把鉑絲放在鹽酸中浸漬2~3分鍾,再用蒸餾水洗凈,保存在試管中,使它潔凈不沾污垢。
15.需恆溫但不高於100℃,可用水浴加熱。如溶解度的測定、苯與混合酸的反應、酚酞樹脂的制備、銀鏡反應的發生等。
三、注意特徵"標志"
1.儀器洗凈的標志:以其內壁附有均勻水珠,不掛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2.中和滴定終點的標志:滴入最後一滴液體溶液顏色發生突變且半分鍾內保持不變。
3.容量瓶不漏水的標志: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觀察,然後將容量立正,並將瓶塞旋轉180°年塞緊,再倒立,均無液體滲出。
4.容量瓶、量筒、移液管、滴定管中液面達到刻度線的標志:平視時,液面凹面與視線相齊。
5.用排氣法收集氣體時,收集滿的標志:用濕潤的試紙靠近瓶口,試紙變色。
6.天平平衡的標志:指針在分度盤的中央或指針左右擺動的幅度相等。(上)
四、"大小"關系明確
1.試劑保存在某液體中,試劑密度應大於液體密度(如鋰可保存在液態石蠟中而不能保存在煤油中)
2.稱量時先估計出其質量,加砝碼的順序是先大後小,再調游碼;去游碼時次序相反。
3.使用乾燥管乾燥氣體時(或除雜時),氣體的流量應是從大管進從小管出(即大進小出)。
4.溶解氣體時,溶解度較小者(SO2、H2S等)可把導管直接插入水中,而溶解度較大者(NH3、HCl等)需在導管末端接一倒扣的三角漏斗,讓漏斗邊緣稍接觸液面,以防止倒吸。
5.葯匙兩端為大小兩匙,取葯品多時用大匙,少時用小匙。
6.裝入乾燥管內的葯品顆粒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大時乾燥管效果不好,太小時氣體不通暢。
7.固體葯品要保存在廣口試劑瓶中,液體葯品要保存在細口試劑瓶中。
五、"上下"不能混淆
1.收集氣體進,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的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小於29的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2.分液操作是時,下層液體應打開旋塞從下方放出,上層液體要從分液要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3.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要引流時,玻璃棒的上面不能靠在容量瓶口,而下端則應靠在容量瓶刻度線下的內壁上(即下靠上不靠,下端靠線下)。
4.用水冷凝氣體時,冷凝管中水從下埠進上埠出(逆流原理)。
5.溫度計測液體溫度時,水銀球應在液面上。
6.制氣體實驗中,長頸漏斗的末端應插入液面下,而用分液漏斗加液時,漏斗下端不能插入液面下。
六、理清"內外"關系
1.酒精燈加熱時,利用外焰而不是內焰。
2.用滴定管加液體時,滴管不能插入反應器中,以免接觸器壁而污染葯品;從細口瓶向反應器中傾倒液體時,注入所需量後,將試劑瓶口在容器中靠一下逐漸豎起來瓶子,以免遺留在瓶口的液體流到瓶的外壁。
3.在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時,要用玻璃棒引流的方式將燒杯中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以免倒到容量瓶外。
七、"長短"也有講究
1.洗氣時用帶雙導管的洗氣瓶,氣體應從長導管進入,短導管出(即長進短出)。
2.用排液法測量氣體體積時(量液裝置),氣體應從短導管進入,液體則從長管被壓出(即短進長出)。
3.用作安全瓶時,兩導管與瓶塞相齊。
八、切記多個"不能"
1.使用膠頭滴管"四不能":不能接觸容器內壁,不能平放和倒拿,不能隨意放置,未清洗的滴管不能吸取別的試劑。
2.酸式滴定管不能裝鹼性溶液,鹼性滴定管不能裝酸性溶液及氧化性溶液。
3.容量瓶不能長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為反應容器,也不能互用。
4.燒瓶、燒杯、錐形瓶不能直接加熱。
5.葯品不能入口或用手直接接觸,實驗剩餘葯品不能放回原處(Na、K、白磷等危險品除外),不能隨意丟棄,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6.中和滴定實驗中錐形瓶不能用待測液潤洗。
7.溫度計不能代替玻璃棒用於攪拌,測液體溫度計時不能與容器內壁接觸。
8.天平稱量葯品時,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
9.量筒不能用來加熱或量取熱溶液。
10.酒精燈的使用不能用燈,不可用嘴吹燈,燃著時不可加酒精。
11.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時,定容搖勻後液體低於刻度線時不能再加蒸餾水。
12.試紙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鑷子夾取。
13.用試管加熱液體,試管口不能對著人。
14.進行焰色反應選用材料本身不能帶有顏色,最好選用鉑絲或無銹鐵絲。
15.濃硫酸與其液體(水、稀硫酸、乙醇、苯等)混合時,不能將其他液體倒入濃硫酸,應將濃硫酸沿器壁緩慢倒入其它溶液中,以免出現液體飛濺等危險。
J. 分解過氧化氫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注意事項
製取氧氣
發散思維分析
一、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1.葯品:過氧化氫(二氧化錳)、高錳酸鉀
2.反應原理
3.實驗裝置(發生裝置、收集裝置)
(1)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
①分解過氧化氫並用向功受祿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的裝置如圖2-3-1:
適用范圍:利用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來製取氣體的所有反應。
操作步驟: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加葯品(先加固體,後加液體)→組裝裝置→收集氧氣。
②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並用排水法收集的裝置如圖2-3-2:
適用范圍:利用固體物質加熱製取氣體的所有反應。
操作步驟: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把葯品平鋪在試管底部→組裝裝置→均勻加熱→收集氧氣→(從水槽中)取出導管→熄滅酒精燈。
(2)收集裝置的選擇依據:生成物的性質,如氣體的水溶性、氣體的密度等。
①排水集氣法:適用於難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的氣體。此法收集的氣體較為純凈;當有大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表明氣體已收集滿。如圖2-3-3。
②向上排空氣法:適用於相同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任何成分反應的氣體。操作時應注意將導管口伸到接近集氣瓶底處,便於將集氣瓶內的空氣盡快地排盡。同時應在集氣瓶的瓶口處蓋上玻璃片,以便穩定氣流。此法收集的氣體較為乾燥,但純度較差,需要驗滿。如圖2-3-4。
③向下排空氣法:適用於相同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任何成分反應的氣體。操作時應注意將導管口伸到接近集氣瓶底處,便於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盡。此法收集的氣體較為乾燥,但純度較差,需要驗滿。如圖2-3-5。
結論:因為氧氣不易溶於水,且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4.檢驗方法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人集氣瓶中,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氣體是氧氣。
5.驗滿方法
①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瓶口往外冒出時,說明該瓶內的氣體己滿。
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處,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氣體已滿。
6.注意問題
①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葯品中的水分受熱後變成水蒸氣,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②導氣管伸入試管內不要太長,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許即可,這樣便於氣體導出。
③葯品不能聚集在試管底部,應平鋪在試管底部,使之均勻受熱。
④鐵夾應夾在距離試管口約1/3處。
⑤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葯品部位加熱。加熱時先進行預熱,即先將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後對准葯品部位加熱。
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時,不宜立即收集。因為剛開始排出的是空氣,當氣泡均勻連續地冒出時,才能收集。
⑦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不要忘掉在試管口處放上一團松軟的棉花,以免高錳酸鉀小顆粒進入導氣管,堵塞導氣管。
⑧實驗開始前,不要忘記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⑨實驗結束時,先把導氣管從水槽中取出,再移走酒精燈,防止水倒流入試管底部炸裂試管。
⑩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要蓋好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