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
| (1)0.5,66.7,由於使用杠桿時需要克服杠桿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 (2)不能,兩次實驗時鉤碼沒有掛在同一位置,僅根據一次對比實驗所得結論是不可靠的。 |
②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
(1)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1N,所以它的示數是0.5N;
在實驗過程中,有用功:W有用=Gh=1.0N×0.1m=0.1J,
總功:W總=Fs=0.5N×0.3m=0.15J,
所以杠桿的機械效率是:η=
| W有用 |
| W總 |
| 0.1J |
| 0.15J |
| W有用2 |
| W總2 |
| 0.3J |
| 0.36J |
③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所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①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支點
(1)有用功為W有=Gh1,總功W總=Fh2,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 W有用 |
| W總 |
| Gh1 |
| Fh2 |
| W有用 |
| W總 |
| W有用 |
| W有用+W額 |
| Gh1 |
| Fh2 |
④ 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①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支
(1)有用功為抄W 有 =Gh 1 ,總襲功W 總 =Fh 2 ,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2)有用功是提升鉤碼所做的功,額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桿重力做的功,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有用功和總功所佔的比例;提升的鉤碼重一定說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響杠桿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桿自身的重力,因此要想提高該杠桿機械效率,需減小杠桿自重. (3)鉤碼的懸掛點在A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G?OA=F?OB;懸掛點移至C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G?OC=F?OB,經對比發現,由OA到OC力臂變大,所以拉力F也變大,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因此杠桿的機械效率變大. 故答案為:(1)
|
⑤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以0.2m/s速度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
(1)拉力的功率P=
| W |
| t |
| Fs |
| t |
| W有用 |
| W總 |
| 0.1J |
| 0.15J |
⑥ 設計一個實驗探究影響杠桿機械效率的因素
器材:一根長一米、重5牛、2牛的兩個杠桿,一個20牛的重物和一個彈簧測力計。
試驗1.用重力5牛的杠桿一端做支點O,
重物掛在距支點50厘米處A點,彈簧秤向上拉在另一端距支點100厘米處B點。
測試:拉力F為15牛。
計算:W有用=OA*G=0.5×20=10J.
W總=OB*15=1×15=15J.
效率=10/15×100%≈67%.
試驗2.用重力5牛的杠桿中點做支點O,
重物掛在左端距支點50厘米處A點,彈簧秤向下拉在另右端距支點50厘米處B點。
測試:拉力F為20牛。
計算:W有用=AO*G=0.5×20=10J.
W總=OB*20=0.5×=10J.
效率=10/10×100%=1.
換用2牛的杠桿做上述相同的試驗……。
得出:杠桿的機械效率1.與杠桿的重力有關(重力越大,效率越低);2.與支點的位置有關。
⑦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①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支點,
(1)在步驟②中應該勻速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以保證拉力大小恆定.
(2)有用功為回W有=Gh1,總功答W總=Fh2,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 W有 |
| W總 |
| Gh1 |
| Fh2 |
| Gh1 |
| Fh2 |
| Gh1 |
| Fh2 |
⑧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
| (1)0.5,66.7% (2)> (3)< |
⑨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將總重為G的鉤碼掛在杠桿A處,豎直向上勻速拉
(1)杠桿的機械效率:η=
| W有 |
| W總 |
| Gh |
| FS |
| Gh |
| FS |
⑩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