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輪驅動有什麼作用
四輪驅動(4WD-4 Wheel Drive system)又稱全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引擎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
被動式的四輪驅動系統,採用的是機械式的分動裝置,該系統是在車輪發生空轉以後才介入的。而主動式的四輪驅動系統,是通過由電腦控制的多碟式離合器來介入的,電腦會不斷收集輪胎的轉速與油門的大小等數據,在輪胎發生空轉以前就把扭力分配好。
四輪驅動以往用在越野車上,現在有些轎車也用上這種裝置。一般的越野車,變速器後面裝有手動分力器,前後車軸各裝一個稱為驅動橋
的部件。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通過分力器和傳動軸,分別傳遞到前後車軸上的驅動橋,再通過驅動橋將扭矩傳遞到輪子上。而在轎車上,由於轎
車的車架結構與越野車的車架結構有所不同,作用目的也有差異,所以轎車上的四輪驅動裝置是常嚙合式,增加了粘性偶合器,省去了手動分
力器,自動將扭矩按需分配在前後輪子上。
現代轎車的馬力都比較大,加速時重心後移,全車重量就會向後軸移動,造成前軸輕飄。前輪驅動的轎車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也會打滑,
四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
有些汽車製造商在一些前輪驅動轎車上安裝四輪驅動裝置,將發動機輸出扭矩通過傳遞裝置傳到前橋右半軸的延長桿上,並通過中間裝有
硅酮粘液耦合器的傳動軸傳遞到後驅動橋上,再經分置的半軸以驅動後軸。
在正常路面上,四輪驅動裝置將引擎輸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輪,8%分配到後輪;在滑溜的路面上,將至少40%的引擎機輸出扭矩分配給
後輪;當前輪開始打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會使耦合器中的粘液立即變稠並鎖住耦合器,從而使傳動軸只將扭矩傳遞至後輪,待前、後輪
的轉速差異消失就自動回復原有驅動形式。
目前,轎車的四輪驅動裝置已經引進了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當前輪或後輪驅動時,車子隨時根據路面狀態的反饋信息分配前後輪子的動
力,變為四輪驅動。
四輪驅動又可以細分成四種驅動模式:全時驅動(Full-Time)、兼時驅動(Part-Time)、適時驅動(Real-Time)和兼時/適時混和驅動。
㈡ 四輪驅動是什麼意思
大家所關注的「四輪驅動是什麼意思?」下面我來為大家進行講解:
四輪驅動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轎車上的四輪驅動裝置是常嚙合式,增加了粘性耦合器,省去了手動分力器,自動將扭矩按需分配在前後輪子上。在正常路面上,四輪驅動裝置將引擎輸出扭矩的百分之九十二分配到前輪,百分之八分配到後輪,在滑溜的路面上,將至少百分之四十的引擎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後輪,當前輪開始打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會使耦合器中的粘液立即變稠並鎖住耦合器,從而使傳動軸只將扭矩傳遞至後輪,待前、後輪地轉速差異消失就自動回復原有驅動形式。
㈢ 四輪驅動
四輪驅動 所謂四輪驅動,又稱全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4輪驅動的功能。
外形特點驅動裝置
過去只有越野車採用4輪驅動,一般的越野車,變速器後面裝有手動分力器,前後車軸各裝一個稱為驅動橋的部件。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通過分力器和傳動軸,分別傳遞到前後車軸上的驅動橋,再通過驅動橋將扭矩傳遞到輪子上。現在有些轎車也用上4輪驅動裝置,比如奧迪A4quattro、Q7,歐藍德4驅版。現在轎車的馬力都比較大,加速時重心後移,全車重量就會向後軸移動,造成前軸輕飄。前輪驅動的轎車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也會打滑,4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
內部設計
轎車上的4輪驅動裝置是常嚙合式,增加了粘性耦合器,省去了手動分力器,自動將扭矩按需分配在前後輪子上。在正常路面上,4輪驅動裝置將引擎輸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輪,8%分配到後輪;在滑溜的路面上,將至少40%的引擎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後輪;當前輪開始打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會使耦合器中的粘液立即變稠並鎖住耦合器,從而使傳動軸只將扭矩傳遞至後輪,待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消失就自動回復原有驅動形式。
混和驅動
目前,轎車的4輪驅動裝置已經引進了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當前輪或後輪驅動時,車子隨時根據路面狀態的反饋信息分配前後輪子的動力,變為4輪驅動。4輪驅動又可以細分成4種驅動模式:全時驅動(Full-Time)、兼時驅動(Part-Time)、適時驅動(Real-Time)和兼時/適時混和驅動。
驅動全時驅動
全時驅動(Full-Time):前後車輛永遠維持4輪驅動模式,行駛時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50:50設定在前後輪上。全時驅動具有良好的駕駛操控性和行駛循跡性,缺點是比較廢油,經濟性不好。
兼時驅動(Part-Time):由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2輪驅動或4輪驅動模式,這也是一般越野車或4驅SUV最常見的驅動模式。優點是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取驅動模式,比較經濟;缺點是其機械結構比較復雜,駕駛員要具有一定的經驗才能掌握好切換時機。
適時驅動
適時驅動(Real-Time):採用適時驅動(Real-Time)的車輛,其選擇何種驅動模式由電腦控制,正常路面一般採用後輪驅動,如果路面不良或驅動輪打滑,電腦會自動測出並立即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其它兩輪,切換到4輪驅動狀態,操縱簡單。其缺點是電腦即時反應較慢,缺少駕駛樂趣。
系統類別
四輪驅動系統分為兩大個類別:主動與被動,但目的不外乎只有一個,就是把動力從空轉打滑的輪子移走,然後再重新分配到抓地力較大的輪子上,就好比車輪打滑,我們要用石塊木板等東西塞在打滑的輪子下面一樣,道理很簡單。
防止車輪打滑
當兩輪(前輪或者後輪)驅動的汽車發生 輪胎 空轉打滑的時候,補救措施只有一個,就是減小引擎的驅動力,而駕駛者只有通過收油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或者行車電腦控制油門的收小。而四輪驅動的汽車就不同了,你可以任憑自己的喜好打腳加油,動力會通過電子系統自動分配到各個車輪上,能更加有效的防止車輪打滑的情況發生。
四輪驅動的汽車會有更加強的貼地性能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四輪驅動的汽車會有更加強的貼地性能,其實他們把貼地性能的概念給混淆了,四輪驅動汽車與兩輪驅動汽車的最大差別在於:FF車型會因為輪子的空轉而轉向不足,偏離了彎道,而FR車型則會甩尾,而四輪驅動則由於各個輪子的動力分配是自動的,就不會存在上面這種問題,這是涉及到汽車的循跡性能的問題,而並非是貼地性能。
四驅版和兩輪版
相反的,同一款車子的四驅版和兩輪版,往往兩輪版的加速性能和貼地性能要強於四輪版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奧迪的A4,因為四輪驅動的車子在重量和摩擦力方面都比兩輪驅動的要大。 被動式的四輪驅動系統,採用的是機械式的分動裝置,例如齒輪式的扭力感應 差速器 --奧迪的Quattro,或者油壓式的分動器--保時捷的911 Turbo,該系統是在車輪發生空轉以後才介入的。而主動式的四輪驅動系統,是通過由電腦控制的多碟式離合器來介入的,例如大眾的4 Motion,電腦會不斷收集輪胎的轉速與油門的大小等數據,在輪胎發生空轉以前就把扭力分配好。 四輪驅動 @2019
㈣ 四輪驅動是什麼意思,一轉方向盤四個輪子都轉眼
四輪驅動是越野車、城市多功能車的基本配置。一般情況下四輪驅動有兩種類型:即常四輪驅動和半四輪驅動。半四輪驅動車輛在平時使用兩輪驅動,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才使用四輪驅動。而常四輪驅動的車輛,則是所有時間都在四輪驅動狀態下。在結構方面常四輪驅動比半四輪驅動多了一個中央差速器機構,從而避免了「急轉彎制動現象」。
四輪驅動的車輛尤其是常四輪驅動車輛具有優越的行駛性能, 其具體優點如下。
1、提高通過性:由於四輪驅動車輛的四個車輪都傳遞動力,所以車輛所獲得的驅動力是兩輪驅動的2倍。
且前後輪相互支持,這樣大大提高了在濕滑冰雪路面和凹凸不平路面的通過性。
2、提高爬坡性:同理,四輪驅動的車輛可以爬上兩輪驅動車輛爬不上去的陡坡。
3、轉彎性能極佳:輪胎的附著力與傳輸至道路的動力大小有密切的關系,隨動力的增大,輪胎的轉彎力趨向減小。動力減小,轉彎力升高,提高濕滑路面與變換車道時的性能。
4、啟動和加速性能極佳:四輪驅動的車輛,發動機功率平均傳遞至所有四個車輪,四個車輪的附著力都可以被有效利用。所以即使猛然將加速踏板踩到底,車輪也不可能空轉,從而提高了車輛的啟動和加速性能。
5、直線行駛穩定性:由於每個車輪的剩餘附著力升高,所以車輪抗外界擾動的能力得到增強。因此常四輪驅動顯示出優越的方向穩定性。
當然四輪驅動的車輛也並非十全十美,其缺點如下:結構復雜、重量增加、成本升高、震動和噪音略有升高、油耗增加。
㈤ 汽車四輪驅動與兩輪驅動的區別是什麼
四輪驅動與兩輪驅動的區別:性質不同、性能不同、動力不同
一、性質不同
1、四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4輪驅動的功能。
二、性能不同
1、四輪驅動:前後車輪永遠維持4輪驅動模式,行駛時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50:50設定在前後輪上。全時驅動具有良好的駕駛操控性和行駛循跡性。
2、兩輪驅動: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後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
三、動力不同
1、四輪驅動:動力強勁,越野性好,並且穩定性好,但油耗大。
2、兩輪驅動:成本低效率較高,重量輕,油耗和同樣配置的後輪驅動車要低,內部空間也比較大。
㈥ 汽車四輪驅動的優點是什麼
汽車四輪驅動的優缺點介紹:四輪驅動
過去只有越野車採用4輪驅動,一般的越野車,變速器後面裝有手動分力器,前後車軸各裝一個稱為驅動橋的部件。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通過分動器和傳動軸,分別傳遞到前後車軸上的驅動橋,再通過驅動橋將扭矩傳遞到輪子上。有些轎車也用上4輪驅動裝置,比如奧迪A4quattro、Q7,歐藍德4驅版。轎車的馬力都比較大,加速時重心後移,全車重量就會向後軸移動,造成前軸輕飄。前輪驅動的轎車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也會打滑,4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
內部設計轎車上的4輪驅動裝置是常嚙合式,增加了粘性耦合器,省去了手動分力器,自動將扭矩按需分配在前後輪子上。在正常路面上,4輪驅動裝置將引擎輸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輪,8%分配到後輪;在滑溜的路面上,將至少40%的引擎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後輪;當前輪開始打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會使耦合器中的粘液立即變稠並鎖住耦合器,從而使傳動軸只將扭矩傳遞至後輪,待前、後輪地轉速差異消失就自動回復原有驅動形式。
汽車四輪驅動的優缺點介紹:優點
全時四驅是公路過彎極限最高的傳動方式,它可以實現車輛高速過彎時每個車輪分配到最佳的驅動力。因此這種技術被大量講求操控性能的大排量轎車採用,而裝配它們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有效驅動力和過彎極限。分時四驅技術很成熟,結構也比較簡單,可靠性好,加上其不用裝配中央差速鎖,成本要比全時四驅低得多。在正常駕駛時採用兩輪驅動的模式,經濟性更高,靈活性也更出色。而在路況惡劣的情況下,選擇四輪驅動又可以提高車子的通過性。適時四驅的結構比全時四驅簡單得多,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還有利於降低整車重量。它適合於前橫置發動機前驅平台的車型配備,這使得許多基於這種平台打造的SUV或者四驅轎車有了裝配四驅系統的可能。
汽車四輪驅動的優缺點介紹:缺點
全時四驅的結構相對復雜,成本較高,佔用的空間也比較大,因此不太適合在定位較低,或者體型較小的車型上裝配。同時全時四驅是要消耗功率的,它的傳遞效率比兩驅要低,對於看重經濟性以及發動機動力較小的車型來說,全時四驅也不太適合裝配。分時四驅對於公路來說意義不大,並且對駕駛技術要求較高。因為分時四驅接通後相當於硬軸連接,因此採用四驅模式要非常謹慎。在公路上過彎不能採用四驅模式。在砂石、雨雪、冰面上轉彎也不能用四驅模式。目前絕大多數適時四驅在前後軸傳遞動力時,會受制於結構本身的缺陷,無法將超過50%以上的動力傳遞給後軸,這使它在主動安全控制方面,沒有全時四驅的調整范圍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