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大自然的小實驗裝置

大自然的小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3-02-16 19:59:38

Ⅰ 設計一個實驗,檢驗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某學生為了證明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其中綠色植物生長旺盛。將裝置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時後觀察結果。試分析: (1)該裝置放在黑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該實驗除必須在黑暗中完成外,還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實驗中,有同學提出,需要同時進行另一組其他條件相同但不放植物的實驗。你認為有沒有意義?簡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主要測試學生的理解能力、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其知識載體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答案】(1)讓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①燒杯口及植物莖周圍、兩塊夾板之間要用凡士林密封;②不能見光,否則植物會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2)有意義。因為該實驗需要設立對照實驗,即有植物的燒杯內的石灰水因吸收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而變渾濁,而對照實驗中的石灰水不變渾濁。

為證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必須的原料」,某同學制定了下列實驗方案:⑴ 實驗目的(略)
⑵ 實驗材料和用具(略)
⑶ 實驗方法和步驟
① 用一適當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長正常的盆栽綠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氣。
② 將上述植物及裝置放在暗室中飢餓,消耗掉葉片內貯藏的有機物。暗室內裝有綠色安全燈。
③ 飢餓一定時間後,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時,使其充分進行光合作用。
④ 取一片葉,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水浴加熱,是葉綠素溶於酒精中。
⑤ 將已脫綠的葉片取出,平鋪在一個培養皿內,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有無澱粉的特異顏色反映出現。

對照組:一樣的方法不過把NaOH換成水

Ⅱ 模擬大自然中水循環的實驗我的分享是什麼

模擬自然界里水的循環

一、實驗目的

1、能夠通過討論交流、模擬實驗和觀察 等探究方法來認識自然界中水循環的現象和成因。

2 、在探究水循環的活動中提高觀察和 實驗現象的能力。

3、在探究水循環的活動中培養和提高研究地球科學的 。

二、實驗作用 本實驗是三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第六單元《液體、固體和氣體》中「自然界里水的

循環」中的內容。「自然界中的水」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初步了解水的三態變化的基礎上,進一

步引導學生探究自然界中的水循環現象及其形成原因,知道水循環會 一些常見的天氣現

象,並了解水循環與人類的關系。而「水的旅行」這一課時從「下雨」這一常見天氣現象出

發,引導學生思考「雨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進而通過討論、交流以及設計和開展模擬實

驗等探究活動,最終認識到自然界中的水循環現象和成因。

三、實驗原理

水從容器中蒸發,到達膜的時候遇冷液化為小水滴,(模擬降水)滴到小燒杯中,泥土浸濕。 (模擬下滲過程),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模擬蒸騰), 盒中放置乾冰,冷凍空氣

器底部的水。(模擬冰川和海里的冰山)

四、實驗過程 【實驗器材】

燒杯、三腳架、 燈、陶土網、溫度計、蓋板、冰塊 【實驗裝置】(設計) 冰 塊 膜 泥土 植 物 水 無底小燒杯 無蓋 盒 【實驗步驟】

① 在透明平底盆中加適量的水,直至水沒過盆底。然後把一個裝干沙子的小盆放人 。 ②用透明 薄膜蓋住盆口,並用橡皮筋扎緊,將盆放在陽光下。 ③過足夠長的時間把冷的小石頭放在 薄膜上壓陷 薄膜。注意小石頭要放在裝干沙 小盆正上方。 【實驗 】

觀察實驗單

請你利用常用的實驗器材設計一套實驗裝置來模擬水循環。

實驗現象: 薄膜上有小水珠凝結(或潮濕水汽)現象。

水珠沿著小石塊下壓的方向 。

水珠往裝干沙的小盆滴下。

最後小盆的干沙由干變濕(或被水滴浸濕)。

該實驗模擬水循環現象的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大氣降水、下滲

Ⅲ 如圖所示,是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實驗裝置圖.(1)往燒瓶中注入適量的熱水,點燃酒精燈給燒杯加熱至

(1)當水沸騰時,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水沸騰過程中產生大量氣泡,氣泡上升變回大,到大水面答破裂,所以能說明沸騰時氣泡變化的是a圖;
(2)當用酒精燈給燒瓶中的水加熱時,瓶中的水吸熱會發生汽化現象,水變成水蒸氣,從燒瓶口部冒出;
燒瓶中汽化的水蒸氣上升遇到冷金屬盤就會液化形成小水滴,由於液化放熱,金屬盤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3)為了產生更多的水滴,就要讓更多的水蒸氣發生液化,溫度低一些更容易液化,所以降低金屬板的溫度可以產生更的水滴;可以在金屬盤上放一些冰塊;
(4)燒杯里的水吸熱汽化變成水蒸氣,水節氣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白氣是水蒸汽在上升過程中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因為最靠近瓶口的地方溫度較高,所以水蒸汽不容易產生液化.
答案為:(1)不變;a;(2)液化;熱;液化放熱;(3)在金屬盤上放一些冰塊;(4)最靠近.

Ⅳ 如圖所示,是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實驗裝置圖.(1)實驗器材有:鐵架台(鐵夾、鐵圈)、石棉網、_____

(1)如圖,復要使水沸騰需對水制進行加熱,還需酒精燈.水蒸氣上升遇冷才能液化,因此還需溫度低的金屬盤.
(2)酒精燈是用來加熱的,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比較高,組裝器材時,通過調整鐵圈的位置保證使用酒精燈的外焰來加熱;
(3)當用酒精燈給燒瓶中的水加熱時,瓶中的水吸熱會發生汽化現象,水變成水蒸氣,從燒瓶口冒出時形成白霧.
(4)燒瓶中汽化的水蒸氣上升遇到冷金屬盤就會液化形成小水滴.由於液化放熱,因此感覺金屬盤發燙.
(5)燒瓶里的水吸熱汽化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故答案為:(1)酒精燈、金屬盒; (2)鐵圈; (3)水蒸氣;
(4)小水滴、發燙;(5)汽化、液化;

Ⅳ 如圖所示,是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實驗裝置圖.(1)往燒瓶中注入適量的熱水,點燃酒精燈給燒杯加熱.


(1)燒杯中汽化的水蒸氣上升遇到冷金屬盤就會液化形成小水滴,由於液化放熱回,金屬盤吸收熱量,溫度答升高;
(2)燒杯里的水吸熱汽化變成水蒸氣,水節氣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白氣是水蒸汽在上升過程中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因為最靠近瓶口的地方溫度較高,所以水蒸汽不容易產生液化;
(3)大自然中,雨的形成過程是,水蒸氣與熱空氣一起上升,在高空遇冷液化凝結成雨落下.
故答案為:
(1)變熱了;液化放熱;
(2)汽化;液化;瓶口溫度較高,水蒸氣不容易液化;
(3)遇冷.

Ⅵ 如圖所示是模擬大自然中「雨」形成的實驗裝置.(1)實驗時,應在錐形瓶中加入______,在蒸發皿中放入___

(1)實驗時,應在抄錐形瓶襲中加入熱水,這樣瓶中就會有溫度較高的水蒸氣;在蒸發皿中放入冰,這樣蒸發皿溫度就會變低.
(2)燒瓶中的溫度高的水蒸氣上升時,遇到低溫的蒸發皿,水蒸氣遇冷發生液化現象,變成小水珠,即看到的白氣;自然界中的雨就是大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為:(1)熱水;冰;(2)白氣;水蒸氣遇冷液化.

Ⅶ 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模擬風的形成,寫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步驟

模擬實驗:風的形成

實驗目的:理解風的成因,初步學會做空氣流動形成風的模擬實驗。

准備的材料:大塑料瓶、小塑料瓶、蠟燭、剪刀、油性筆、橡皮泥、蚊香片、火柴、鑷子。

實驗過程:

1、取一個大塑料瓶橫放在桌面,用刀把它的底部去掉,並利用剪刀把瓶底修理平整。

2、取一個小塑料瓶,把它的瓶口與大塑料瓶中間外壁相接觸,用油性筆在大塑料瓶身上按小塑料瓶瓶口的大小做個記號。

3、用剪刀沿油性筆的記號在大塑料瓶中間外壁開一個小洞,洞的大小比小塑料瓶口略大一點。

4、把小塑料瓶瓶口卡進大塑料瓶外壁的洞里,周圍用橡皮泥封緊。這樣一個空氣流動裝置就做好了。

5、選擇一支與大塑料瓶中間洞口高度差不多的蠟燭,點燃蠟燭放在平整的桌面,觀察蠟燭的火焰沒有飄動,說明現在沒有風。

6、把剛才做好的空氣流動裝置罩在燃燒的蠟燭上,火焰對著小塑料瓶口。這時發現蠟燭的火焰向另外一個方向飄動,說明現在形成了風。

原因分析:點燃蠟燭後,瓶內空氣受熱變輕上升,從瓶口流出,瓶內空氣因此稀薄,壓力減小。而同時,瓶外溫度沒有升高,空氣沒有變化,壓力較大。由於瓶外壓力大於瓶內壓力,瓶外的冷空氣就順著小塑料瓶口向大瓶內流動,瓶內的空氣受熱不斷上升流出,瓶外的空氣又源源不斷地流進瓶內。這樣,就形成了一股由瓶外向瓶內流動的空氣,空氣的流動就形成了風。

閱讀全文

與大自然的小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18k軸承怎麼拆 瀏覽:6
軸承ta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765
雷諾實驗的裝置和實驗現象 瀏覽:147
v法鑄造用什麼牌真空泵好 瀏覽:212
癩蛤蟆工具箱好用嗎 瀏覽:378
機床nc開關是什麼意思 瀏覽:993
超聲波清洗機在無紡布廠有什麼用 瀏覽:37
北京通州新華五金市場 瀏覽:822
某滲透實驗裝置及各點的 瀏覽:282
製冷8l10l什麼意思 瀏覽:486
工程施工買的電動工具入什麼科目 瀏覽:975
醫院儀器治療方法叫什麼治療 瀏覽:334
山西影像自動化設備哪裡有 瀏覽:871
跟水流指示器在一起的閥門是什麼 瀏覽:447
汽車儀表台避光墊什麼材質高檔 瀏覽:882
超聲波意思是什麼呢 瀏覽:548
丁蜀鎮五金裝潢市場 瀏覽:994
筆記本機械硬碟一般多少錢 瀏覽:563
氨吸收塔比其他設備有什麼優勢 瀏覽:604
一般冰箱不製冷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