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火箭推進裝置進行燃燒時間實驗

火箭推進裝置進行燃燒時間實驗

發布時間:2023-02-15 21:06:40

『壹』 火箭既資料

真正的火箭,是以牛頓的作用與反作用的定律為基礎,它是依靠火葯燃燒後的噴射推進作用而往前飛行。沒有以此定律為基礎所謂「火箭」,實際上是縱火箭、放火箭,其實是以弓弩發射的燃燒起火的箭。 火箭起源於12世紀初,其製法與造鞭炮類似。 1233年金與蒙古的歸德戰役中,金兵的火箭「以束紙十六重為筒,長二尺許」,內實以火葯。二尺相當於62.52厘米。當然,還有更長大的特用火箭。製造火箭的最關鍵的技術是在於打火葯引線眼,這個孔眼也就是火箭的噴氣孔。 火箭的形式多種多樣,除了普通的一支箭桿上捆束一個火葯筒外、除了箭鏃的形狀變化外,還有一筒多箭、一筒雙向箭、二級火箭、火箭飛彈等。 發射火箭的方法,除了手持之外,也有槍式發射、筒式發射和板式發射等。在這多種形式的火箭中,有一支一支單放的火箭,也有集束火箭,即將多支火箭裝在一個筒體中同時點放。 有趣的是,大約15世紀時,一個叫萬虎的人試圖乘坐火箭上天。他在座椅背上裝置47支當時最大的火箭,自己則手持兩個大風箏坐在椅上,當僕人點燃火箭後,他大概只有一摔了事。雖然,迄今歷史學家和科學史家尚未查明有關萬虎其人其事,但他的科學想像和勇敢精神直到今天還為人們所紀念。科學家們以他的名字來命名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脈。
參考: .chiculture/0811c34/0811c34
中國——火箭的故鄉 追溯源頭,中國是最早發明火箭的國家。"火箭"這個詞在三國時代(公元220~280年)就出現了。不過那時的火箭只是在箭桿前端綁有易燃物,點燃後由弓導射出,故亦稱"燃燒箭"。隨著原始火葯的出現,火葯便取代廠易燃物,使火箭迅速應用到軍事中。唐末宋初(公元10世紀)已經有火葯用於火箭的文字記載。北來的軍官馮繼升、岳義方、唐福等曾向朝廷獻過火箭及火箭法。這時的火箭雖然使用了火葯,但仍由弓弩射出。真正靠火葯噴氣推進而非弓弩射出的火箭的外形,被記載於明代等元儀編著的《武備志》中。 這種原始火箭雖然沒有現代火箭那樣復雜,但已經具有戰斗部(箭頭)、推進系統(火葯筒)、穩定系統(尾部羽毛)和箭體結構(箭桿),完全可以認為是現代火箭的雛形。 中華民族不但發明了火箭,而且還最早應用了串聯(多級)和並聯(捆綁)技術以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明代史記中記載的"神火飛鴉"就是並聯技術的體現﹔"火龍出水"就是串、並聯綜合技術的具體運用。 世界上第一個試圖乘坐火箭上天的"航天員"也出現在中國。相傳在14世紀末期,中國有位稱為"萬戶"的人,兩手各持一大風箏,請他人把自己綁在一把特製的座椅上,座椅背後裝有47支當時最大的火箭(又稱"起火")。他試圖藉助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氣動升力來實現"升空"的理想。"萬戶"的勇敢嘗試雖遭失敗並獻出了生命,但他仍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的力量進行飛行的人。今天,為了紀念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國際上將月球表面東方海附近的一個環形山以"萬戶"命名。 雖然我們的祖先發明了火葯、火箭,但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致使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得不到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因而停滯不前。盡管歐洲人在中國發明火箭的幾百年後才學會使用火箭,然而現代火箭技術還是首先在歐洲得到了迅速發展。 13-14世紀,中國的火箭技術與其他火葯兵器一同傳到 *** 、印度,後又傳入歐洲。至18世紀後期,印度軍隊在抗擊英、法軍隊的多次戰役中成功地使用了火葯火箭(射程超過1公里)的戰例推動了歐洲火箭技術的發展。曾與印軍作戰的英國軍官W.康格里夫在19世紀初配製了多種黑火箭,並使火箭的射程提高到2.5至3公里。 火箭介紹 火箭是一種推進裝置,本身備有燃料及氧化劑,不須依賴空氣就能燃燒而產生向後噴射的熱氣流,使它向前推進。 我國早在十三世紀時,緊接著火葯發明後,就發明火箭。原始的火箭在箭身上緊縛一筒火葯,點著火葯將箭射出去,就成為燃燒的火箭,是名符其實的火箭。這項發明很快傳到西方,在十四世紀中葉, *** 人與蒙古人都曾利用火箭做為戰爭武器。 早期的火箭因缺乏準度與效果,祇在戰爭中一度被用作武器,旋即中斷,歷時有三百五十年之久。直到十九世紀初,英國炮術家威廉爵士(Congreve,Sir william)利用鐵罐,裝填黑色火葯,發展成重4-19公斤,射程180-2700公尺不等的燃燒火箭,先後用以攻打法國布倫(Boulogne)海港及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使這兩地成為火海,得到輝煌戰果。於是火箭又被各國所重視,競相發展。到本世紀歷經一、二次世界大戰,火箭的發展,大放異彩,尤以德國為最,而目前最有成就的的則推美國與蘇聯。 火箭的推動原理,是根據牛頓(Nerwton
Isaac)的第三運動定律:「每一作用力,必有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吹過氣球的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假如氣球吹足了氣,沒用繩子綁緊,氣球一脫手,就會滿屋亂飛,直到球內空氣放完,才會掉下來。由於空氣向後噴出,氣球獲得一反作用力,才會向前飛;火箭的飛行和這個道理很類似。我們可以假想有一密封的鋼筒,有兩個小孔,一個輸送燃料,一個輸送氧氣。燃料燃燒後,產生熱氣,氣體膨脹,產生高壓,若沒有出口,則鋼筒會爆炸。若有一出口,熱氣馬上沖出,鋼筒便成了一具有推進力的引擎。沖出的氣體產生推力,鋼筒就因這種後噴氣體的反作用力而前進。噴口所噴出的氣體速度越快,即排氣的速度越快,則火箭的速度也越快。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祇要引擎一發動,火箭便得到加速度燃燒時間越久,火箭所能達到的速度也越高。太空中,而且可使其速度脫離地心引力。 就能源的區分來說,現代火箭可分為化學火箭、電力火箭及核子火箭三大類。在化學火箭中,燃料與氧化劑合稱為火箭的推進劑,其燃料屬固態或液態形狀的,又分別稱為固體火箭或液體火箭。 火箭的發射原理 中國古代火箭的發射原理 中國古代的火箭由火葯筒、箭桿和葯線三部分構成。 中國古代火箭結構示意圖 1. 火箭結構剖示圖 2. 箭桿各部件 3. 裝配後的火箭 4. 點燃後的火箭 其發射原理是在燃燒室內將能源以熱能形式釋放出來,再迅速將其轉變成動能,由直接反作用力形成推力,火箭隨即升空。中國古代火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近程無制導系統的固體火箭比較,在結構原理上一脈相承。 中國古代火箭的特點 火箭特點是發射和飛行速度快,能造成化學和機械殺傷力;機動性大,可用於水陸攻守戰;還可多枚連在一起, *** 成束地發射,以增加威力;更可製作成多級火箭,延長射程。 10世紀中國人以弓射出 的火葯縱火箭 火箭技術的起源 火箭之所以產生於中國,是因為中國人最早發明了火葯,並以火葯製成各種火攻武器,在此基礎上摸索出火箭的原理,並且逐步予以改良。中國人在10世紀製成低硝膏狀火葯,將火葯包綁在箭桿上,然後用弓或彈射器射出,從而令敵方的陣營著火,這是原始的火箭。到了12世紀初,中國人又製成高硝固體火葯,除爆炸外,它還能作為發射劑,火箭的效能藉此改良。另一方面,葯線(引信)的發明也提供了既安全又快速的引燃手段。 早期的應用 早期的火箭主要應用於喜慶娛樂和軍事兩方面。 10世紀時,中國人發明了最原始的火箭,即是以弓射出的火葯縱火箭,是軍隊中的特別武器。 12世紀時,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已有地老鼠、流星之類的焰火,為節慶活動助興,這是早期火箭的另一大用途。時至今天,大型慶典中仍多有燃放煙花的活動。 12世紀中葉,南宋在採石之戰中運用「霹靂炮」對付金兵,這種武器就是改良過的火箭。及至13世紀上半葉,火箭技術大量運用於軍事方面,並開始出現以火箭原理製造的各種新式武器。 火箭彈 正式的火箭出現於12世紀下半葉 繼原始火箭之後,正式的火箭出現於12世紀後半期,據古籍記載,中國人於1161年曾在兩次水戰中使用爆炸和引燃兩種類型的火箭,其中一次是著名的採石之戰。據南宋文人楊萬里在《海鰍賦後序》(1171)中的記載,採石之戰中,宋軍以火箭運載煙霧炸彈而大勝金兵,此即書中介紹的宋軍在戰事中使用的「霹靂炮」 「霹靂炮」的原理和威力 實際上,「霹靂炮」是一種火箭彈,即以火箭運載炸彈的火器,是煙火中「雙響」的大型化產物,製作方法是在紙筒底部裝入發射葯,上部再裝炸葯和石灰。點燃發射葯後,裝置升空,引燃炸葯從天而降,發生爆炸,並散出石灰煙霧來擊退敵人。 史上最早使用火箭的戰例 其實在1161年4月,即宋金採石之戰前,金大臣蘇保衡曾率戰船沿海路南下,企圖配合完顏亮的大軍滅宋;宋將李寶率戰船12艘從浙江北上到山東密州海面阻敵,他探明金兵長途奔勞,不習水戰,且戰船集中排列,遂下令宋兵從四面向金船發射大量燃燒性火箭,一時煙焰漲天,燃燒數百船,金兵全軍覆沒。這是宋人利用火箭的另一次戰例。 1232年金兵在開封府戰役中用以對付蒙古兵的 大火箭 大火箭 大火箭,或稱飛火槍,桿長6尺 (198厘米),桿的末端系有矛頭,具剌傷力,而桿上綁了紙火葯筒,長2尺(66厘米),筒內盛有發射葯、砒霜、鐵滓和碎瓷片,其射程可達200步(1
000尺,即330米)。擊中目標時,火箭筒會噴出10尺(3.3米)長的火焰,發出紅光,並散出毒劑和碎瓷片,兼具燃燒、化學和機械殺傷力。 金兵飛火槍大破蒙古軍 金軍於1161年先後在密州及採石兩次戰役中受火箭重創後,遂決心掌握這種克敵技術,後來更用來對付蒙古兵。 1232年4月,蒙古將領速不台領軍圍攻金都汴京,金軍發射了名為「飛火槍」的大火箭和名為「震天雷」的鐵殼炸彈抗敵,雙方激戰16晝夜,金兵終獲大勝。次年5月金軍乘小船以特大火箭夜襲蒙古兵營,再次奏效,並殲滅蒙古軍3
500人。 蒙古不久後也掌握了火箭的運用,並用於 *** 地區和歐洲戰場,火箭技術不但普及於全中國並得到進一步發展,還傳播到其他國家。 推進技術 火箭推進是一種精密的結構,它的原理主要是力學、熱力學,以及其它有關科學之運用,諸如電學等。火箭跟一般的飛機主要的不同點在於:飛機只能在大氣層內飛翔,但是火箭可以在外太空工作,因為它不需要利用空氣便能夠燃燒推進。 火箭推力的獲得,乃由高速噴出物反作用而生成。其原理與花園中用橡皮管噴水時,橡皮管會向後退,以及槍向後座的原理一樣。 火箭的燃料經過燃燒室燃燒以後,會產生高溫高壓的氣體,之後再經過一個噴嘴而加速,並排氣到外界。這些氣體便是推動火箭的原動力。 火箭依不同種類發動機可分為:
參考: [
* 進行近地軌道飛行,試驗各種載人航太技術,如軌道交會和對接及宇航員在軌道上出艙,進入太空活動等; * 考察軌道上失重和空間輻射等因素對人體的影響,發展航太醫學; * 進行載人登月飛行; * 為太空站接送人員和運送物資; * 進行軍事偵察和地球資源勘測; * 進行臨時性的天文觀測。 載人飛船組成 載人飛船大多由由乘員返回座艙、軌道艙、服務艙、對接艙和應急救生裝置等部分組成,登月飛船還具有登月艙。 * 返回座艙是載人飛船的核心艙段,也是整個飛船的控制中心,返回座艙不僅和其他艙段一樣要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階段的各種應力和環境條件,而且還要禁受再入大氣層和返回地面階段的減速過載和氣動加熱。軌道艙是宇航員在軌道上的工作場所,裡面裝有各種實驗儀器和設備;服務艙通常安裝推進系統、電源和氣源等設備,對飛船起服務保障作用;對接艙是用來與太空站或其他太空飛行器對接的艙段。 火箭 推進技術 火箭推進是一種精密的結構,它的原理主要是力學、熱力學,以及其它有關科學之運用,諸如電學等。火箭跟一般的飛機主要的不同點在於:飛機只能在大氣層內飛翔,但是火箭可以在外太空工作,因為它不需要利用空氣便能夠燃燒推進。 火箭推力的獲得,乃由高速噴出物反作用而生成。其原理與花園中用橡皮管噴水時,橡皮管會向後退,以及槍向後座的原理一樣。 火箭的燃料經過燃燒室燃燒以後,會產生高溫高壓的氣體,之後再經過一個噴嘴而加速,並排氣到外界。這些氣體便是推動火箭的原動力。 火箭依不同種類發動機可分為: * 化學火箭發動機 o 固態火箭發動機 o 液態火箭發動機 o 混合式火箭發動機 * 原子能火箭發動機 * 電力火箭發動機 * 離子發動機 固態火箭跟液態火箭便是現今比較常用的火箭。此外,還有混合火箭---就是用固體的燃料而用液體的氧化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今運載火箭大多包含了液態火箭跟固態火箭,也就是說,一個火箭可能第一節是固態的而第二節卻是液態的。 火箭發動機 火箭發動機 歷史 起源 中國人在公元前300年就已發明了火箭,但是是作為像煙花一樣娛樂品。 11世紀之後發展為軍用。[來源請求] 北宋初年,曾用以製作火箭、火球等。後來又出現了帶爆炸性的霹靂炮。南宋時期更出現了鐵火炮、突火槍、火銃等新式武器。這些武器威力巨大,被廣泛使用在對蒙戰爭中。Template:Tw 1150年 宋朝 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年 軍隊發明了全世界上第一支火箭. 他們將裝滿火葯的竹管綁放箭上
加上一條引信. 接著在靠近箭羽部份綁上一小塊鐵. 讓箭簇傾斜以便射得更遠.Template:Tw 18世紀末印度人用火箭抵抗英國,從此傳入歐洲。 附有燃燒物的箭矢也被稱為火箭。在赤壁之戰時這種火箭已經被廣泛使用。[來源請求] 現代火箭 現代火箭誕生自羅伯特‧高達德將 超音速de Laval噴嘴裝上液態燃料火箭引擎燃燒室。這種噴嘴將燃燒室中的熱氣體轉成較冷的極超音速噴射氣體,使推進力增加超過兩倍且巨幅地增加了效率;在此之前,早期的火箭因為熱能隨氣體排放被浪費掉了而相當的沒效率。在1920年,高達德出版了《A Method Of Reaching Exreme Altitudes》,這是在齊奧爾科夫斯基之後第一本認真談論使用火箭在太空旅行的著作。這本書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也同時獲得贊賞與嘲笑,特別是在認為火箭理論上可以到達月球的方面。 *** 的社論甚至指控高達德欺騙世人,認為火箭在太空中不可能運作。 在1923年,赫爾曼·奧伯特(1894-1989)在慕尼黑大學拒絕了他的博士論文後,將其一個版本出版成為《飛向行星太空的火箭》(德文:Die Rakete zu den Plaenräumen) 在1926年,羅伯特‧高達德於美國麻塞諸塞州奧本鎮發射了世界第一枚液態燃料火箭。 在1920年代之間,美國、奧地利、英國、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義大利、德國及俄國相繼出現研究火箭的組織。1920年代中期,德國科學家開始實驗能到達高空及長距離的液態推進火箭。一群業余火箭工程師在1927年組成德國火箭學會(德文:VfR),而在1931年發射了一枚液態推進火箭(使用[[氧|氧氣]及汽油) 從1931年自1937年為止,最大規模的火箭引擎設計發生在列寧格勒的氣體動力實驗室。在充足的資金與良好的人員經營下,超過100枚實驗性火箭在Valentin Gluso的領導下被製造出來。這項工程包括了再生冷卻、自燃點火以及包括旋轉及雙推進混合設計(swirling and bi-propellant mixing injectors)的噴油器。然而,這項工程卻由於1938年史達林大清洗使Gluso被逮捕而遭到縮減。同時間奧地利教授Eugen Sänger也進行了相似但較小規模的工作。 在1932年,德國國防軍(1935年後改稱德國防衛軍) 開始對火箭技術感興趣。由於凡爾賽條約火炮禁令限制德國取得長程武器,當德國防衛軍看到了使用火箭做為長程火炮的可能性後,一開始資助了德國火箭學會,但發現他們的目標純粹只限於科學後,便創建了屬於防衛軍所有、以赫爾曼·奧伯特為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軍隊領導人的命令下,當時有強烈抱負理想的年輕火箭科學家馮‧布朗與兩位前火箭學會的成員加入了軍隊,發展納粹德國用於二次大戰長程武器,尤其是後來惡名朝彰的V2火箭(一開始稱為A4)的前身A系列火箭。 1943開始,V2火箭開始製造。V2火箭擁有350公里的作戰距離以及搭載1000公斤阿瑪圖炸葯彈頭。此載具與大部份現代火箭只有極少數不同,有渦輪幫浦、慣性導引裝置及其它許多特性。雖然它們無法被攔截,但它們的導引系統設計及單傳統彈頭意味了V2火箭無法准確地描准軍事目標。數以千計的V2火箭射向盟軍國,其中大部份是英國,以及比利時與法國,在發射作戰結束前,共有2
754人在英國因而死亡,還有6
523人受傷。雖然V2火箭並沒有明顯地影響戰爭的發展,但它展示了導引火箭作為武器的潛力。 當時
英國倫敦受到攻擊
人心惶惶. 英國 *** 馬上派人研究.發現火箭攻擊的分布為 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也就是機率分布(random distribution). 二戰結束時,俄國、英國及美國軍事及科學人員競相從佩內明德的德國火箭計劃獲取火箭技術及訓練有素的人員。俄國與英國獲得了一些成果,但美國卻從中獲益最多。美國獲得了大批德國火箭科學家(其中大部份為納粹黨員,包括馮‧布朗在內),將他們帶回美國做為回紋針行動中一部份成員。原本設計來攻擊於英國的相同火箭被這群科學家們用做發展新技術的載具。V2火箭演變成美國紅石火箭(Redstone rocket),用於早期太空任務。 戰後,火箭被用做研究高海拔環境,無線電遙測溫度及氣壓、偵測宇宙射線及其它研究。這些研究在馮‧布朗及其它人之下持續進行。 另外一方面,蘇聯的火箭研究在科羅廖夫的領導下進行中。從來自德國技術人員的協助,V2火箭被復制及改進成為R-1、R-2及R-5飛彈。原德國的設計在1940晚期被放棄,而這些德國工作人員被遣送回國。由Gluso建造的新系列引擎及基於Aleksei Isaev的發明形成了最初的洲際飛彈R-7。R-7發射了第一顆衛星、第一個太空人及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及行星際探測器,直到今天還在使用。這些事件吸引了高層政治人物的注意力,投注更多經費於研究中。 當大眾了解到火箭變成核子武器的發射平台,而搭載這些武器的火箭載具基本上在發射後就無法防禦後,火箭以洲際飛彈的形式在軍事上變得極端重要。 由於冷戰,1960年代形成了火箭科技極速發展的時代,包括蘇聯(東方號、聯合號、質子號)及美國(X-20飛行器、雙子星號),以及其他國家的研究如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等。最終導致了60年代末期的神農五號載人登陸月球,使 *** 收回以前認為太空任務不可能成功的社論。 法規 國際法規定,發射載具的擁有者的國籍決定了那個國家必須為任何造成的損害負責。因此有些國家要求火箭製造者及發射者遵循特定法令去補償及保護人員及財產可能受到的影響。 在美國,任何非歸類為業余,也非 *** 相關的火箭必須由位於華聖頓特區的美國聯邦航空局商業太空運輸辦公室(FAA/AST)批准。 火箭意外 由於所有的火箭燃料都具有強大的化學能量(單位重量的能量比炸葯多,但比汽油少),因此有可能發生意外。雖然一般對於火箭安全都會特別注意,使因火箭意外喪生或受傷的人數通常比較少,但這樣的記錄也稱不上完美。 返回艙內外 1)靜壓高度控制器 回航時,可測量大氣壓力及高度距離,指示減速降落傘打開 2)儀錶板 顯示各項儀器的讀數 3)窗 透過窗來觀察艙外 4)降落控制桿 控制太空船降落 5)緩沖座椅 可減輕升空、返航時的推力及沖擊力 6)軟著陸引擎 當啟動時,可大幅減輕著陸時產生的沖力 7)溫度調節系統 控制艙內的溫度、濕度在舒適水平 8)隔熱層 以特殊材料製造,可同時抵受超高及超低溫 推進艙 推進艙又稱儀器艙。通常安裝推進系統、電源、軌道制動,並為太空人提供氧氣和水。推進艙兩側還裝有面積達20平方米的主太陽能電池板。 太陽能電池板 吸收太陽能來發電
火箭是由十三世紀的中國人所發明的。當時所謂的「火箭」,顧名思義便是在箭 身上縛上一管火葯,點燃後發射出去。後來經由蒙古西征,便將火箭工藝傳到西 亞和歐洲等地,火箭也被西方當作為攻擊的武器之一,只是火箭的性能不比火炮 精良,因此火箭在軍事上的用途很快就被淘汰了。 十九世紀末,俄國的柴奧爾科斯基(Konstantion E. Ziolkovsky)曾發表多篇關於多 節式火箭構想的論文,甚至發表一本《飛往地球之外》的小說,但多是理論方面 的探討。西元1926 年,美國人羅伯•柯達德(Robert )則深受柴奧爾科斯基的影響, 進一步從事火箭的研發,成功的製造出世界第一枚試飛成功的液體燃料火箭,它 以氧氣和汽油混合為燃料,創造出飛行時間2.5秒,距離56公尺遠、12尺高的 紀錄,這都不是很龐大的數字,但卻是一項創造歷史的紀錄,羅伯•柯達德也被 尊稱為「美國火箭之父」 西元1942年德國人威爾納•芬布朗成功的研究出一種名為V—2的火箭,它比 以往的火箭都要進步,能升到高空,並能夠飛行兩百多公里;它是第二次世界大 戰時最進步的火箭,也是後來世界上射程最遠、威力最強的洲際彈道飛彈的先 鋒,後來美、蘇兩國分別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改良,奠定了兩國發展大型火箭與太 空事業的基礎。 除了應用火箭在軍事武器方面,也應用在天文科技的探索與調查上,比如推送各 種不同用途的人造衛星、太空船、太空梭等等,以供科學家進行各種研究。西元 1957年10 月4日,蘇聯首先利用V—2火箭,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史潑 尼克一號」,成功進入環繞地球的軌道;11月又發射了「史潑尼克二號」,這艘 人造衛星上乘載著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物---一隻名叫萊卡的狗。美國也緊接著在 西元1958年發射「探險家一號」,從此美蘇兩國展開太空競賽,也帶動世界各先 進國家對於太空科技的研究 除了應用火箭在軍事武器方面,也應用在天文科技的探索與調查上,比如推送各 種不同用途的人造衛星、太空船、太空梭等等,以供科學家進行各種研究。西元 1957年10 月4日,蘇聯首先利用V—2火箭,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史潑 尼克一號」,成功進入環繞地球的軌道;11月又發射了「史潑尼克二號」,這艘 人造衛星上乘載著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物---一隻名叫萊卡的狗。美國也緊接著在 西元1958年發射「探險家一號」,從此美蘇兩國展開太空競賽,也帶動世界各先 進國家對於太空科技的研究。
參考: yahoo!

『貳』 爆炸式火箭推進是怎樣的,如今實現了嗎

現如今的航天科技已經取得了許多重大的突破,但是,有一些設計卻由於種種原因仍然停留在上個世紀中期時候的水平,例如火箭的推進技術。至今為止,火箭推進依然是採用最為常規的化學推進劑。而化學燃料效能有限,又必須占據大量的空間,這使得其他火箭技術的發展也因而受阻。

另一方面,不管是採用激光碟機動、人為製造反物質作用,還是藉助核動力,研究人員都需要找出一種最佳的方法,讓這個概念成為真正能在太空中實現應用的技術,否則這些研究也不具備現實價值。就目前而言,研究人員利用這項技術僅僅能夠製造出很小的推力,它與真正實現推動火箭之間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無論如何,這個理論讓火箭推進技術的發展有了一個全新的方向。或許這也將會成為人類未來邁向宇宙更遠處的第一步。

『叄』 火箭發射原理

火箭發射原理:1、力的反作用力2、通過不斷地減少自身重量,3、慣性的存在。

火箭是以熱氣流高速向後噴出,利用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它自身攜帶燃燒劑與氧化劑,不依賴空氣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氣中,又可在外層空間飛行。火箭在飛行過程中隨著火箭推進劑的消耗,其質量不斷減小,是變質量飛行體。

具體如下:

發射火箭由地面控制中心倒記數到零便下令第一級火箭發動機點火。在震天動地的轟鳴聲中,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加速飛行段由此開始了,經過幾十秒鍾,運載火箭開始按預定程序緩慢向預定方向轉變。

100多秒鍾後,在70公里左右高度,第一級火箭發動機關機分離,第二級接著點火,繼續加速飛行,這時火箭已飛出稠密大氣層,可按程序拋掉衛星的整流罩。在火箭達到預定速度和高度時,第三級火箭發動機關機分離,至此加速飛行段結束。

隨後,運載火箭靠已獲得的能量,在地球引力作用下,開始慣性飛行段,直到與預定軌道相切的位置止。此時第三級火箭發動機點火,開始了最後加速段飛行。當加速到預定速度時第三級發動機關機。火箭的運載使命就全部完成了。

(3)火箭推進裝置進行燃燒時間實驗擴展閱讀

用途:現代火箭可用作快速遠距離運送工具,如作為探空、發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的運載工具,以及其他飛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於投送作戰用的戰斗部(彈頭),便構成火箭武器。火箭是目前(截止2009年)唯一能使物體達到宇宙速度,克服或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宇宙空間的運載工具,而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發動機工作獲得的。

閱讀全文

與火箭推進裝置進行燃燒時間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氣體鋼瓶閥門怎麼分辨 瀏覽:567
智能洗車設備展銷會哪裡有 瀏覽:938
沈陽18k軸承怎麼拆 瀏覽:6
軸承ta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765
雷諾實驗的裝置和實驗現象 瀏覽:147
v法鑄造用什麼牌真空泵好 瀏覽:212
癩蛤蟆工具箱好用嗎 瀏覽:378
機床nc開關是什麼意思 瀏覽:993
超聲波清洗機在無紡布廠有什麼用 瀏覽:37
北京通州新華五金市場 瀏覽:822
某滲透實驗裝置及各點的 瀏覽:282
製冷8l10l什麼意思 瀏覽:486
工程施工買的電動工具入什麼科目 瀏覽:975
醫院儀器治療方法叫什麼治療 瀏覽:334
山西影像自動化設備哪裡有 瀏覽:871
跟水流指示器在一起的閥門是什麼 瀏覽:447
汽車儀表台避光墊什麼材質高檔 瀏覽:882
超聲波意思是什麼呢 瀏覽:548
丁蜀鎮五金裝潢市場 瀏覽:994
筆記本機械硬碟一般多少錢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