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轉向器上的兩根油管分別接到哪
分別接到左右動力鋼。
② 液壓制動傳動系統的類型分為單迴路和什麼
液壓制動傳動系統的類型分為單迴路和雙迴路。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單管路是利用一個制動主缸,通過一套相互連通的管路,控制全車制動器。
③ 液壓制動傳動機構由哪4部分組成
一般家庭轎車的液壓制動系統主要由制動踏板、真空助力泵、制動總泵(也稱為制動主缸)、制動液(也稱為剎車油)、制動油管、ABS泵總成、制動分泵(也稱為制動輪缸)和車輪制動器組成。
制動系統的制動管路布置有三種型式,轎車常用交叉布置式,這樣當一條管路發生泄漏時,另一條管路仍起制動作用,並且制動力也較為均衡,可有效避免制動跑偏。
液壓制動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
制動總泵、制動液、分泵和連接油管內充滿制動液(也稱為剎車油),他們組成一個封閉的壓力傳遞系統。
當踩下制動踏板 時,推動總泵的活塞向前移,總泵內制動液的壓力升高,通過油管進入各車輪的分泵,推動分泵的活塞外漲,實現腳踩制動的力向車輪制動器的傳遞,推動車輪制動 器實施制動。
當松開制動踏板時,總泵活塞在油壓和回位彈簧作用下回位,分泵活塞和車輪制動動器回位,解除對車輪的制動。
④ 液壓式制動傳動裝置
液壓制動傳動裝置類似於離合器液壓控制裝置。它以專用油為介質,將駕駛員施加在制動踏板上的踏板力放大後傳遞給車輪制動器,再將液壓轉化為制動蹄片開口的機械推力,使車輪制動器產生制動效果。它具有結構簡單、制動滯後時間短、無摩擦部件、制動穩定性好、對各種車輪制動器適應性強等優點,因此被廣泛應用於中小型汽車。
液壓傳動裝置的主要部件如下
1.制動主缸
主缸可以將制動踏板輸入的機械力轉化為液壓。大部分制動缸由鑄鐵或合金製成,其中一些與儲油室成一體,形成一個整體的主缸,另一些相互分離,然後通過油管連接,這是一個分離的主缸。分體式總泵的儲油室多採用透明塑料成型,部分配有防濺浮子或低液位報警燈開關。根據工作室的數量,主缸可以分為單室和雙腔。單線液壓制動傳動裝置採用單室主缸,現已淘汰。雙腔制動總泵應用廣泛。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雙腔制動總泵。
1)結構組成
雙腔制動總泵一般是串聯的,如圖17.5所示。主要由主缸、前活塞及回位彈簧、前活塞彈簧座、前活塞杯、限位螺栓、後活塞及杯等組成。主缸體中的工作面精度高、光滑。缸體上有進油孔和補償孔,有兩個活塞。後活塞9為主活塞,右端凹槽與推桿之間有一定間隙。前活塞6位於氣缸中部,將主缸內腔分為前腔B和後腔A兩個工作腔,兩個工作腔分別與前後液壓管路連接,前腔B產生的液壓通過出油口11和管路與後輪制動器連接,後腔A產生的液壓通過出油口10和管路與前輪制動器連接。
2)工作條件
當踩下制動踏板時,推桿推動主活塞9向左移動,直到杯8蓋住補償孔,後腔A內的液壓上升,建立起一定的液壓。一方面,機油通過後機油出口流入前制動管路,另一方面,機油推動前活塞6向左移動。在後腔A中的液壓和彈簧的作用下,前活塞向左移動,前腔B中的壓力也隨之增加。油通過空腔內的出油口進入後制動管路,這樣兩條制動管路制動汽車車輪制動器。
當持續踩下制動踏板時,前腔B和後腔A中的液壓會繼續增大,從而加強前後輪制動器的制動。
當制動器松開時,活塞在彈簧的作用下復位,高壓油從制動管路流回制動總泵。如果活塞復位過快,工作室的容積會迅速增加,油壓會迅速下降。由於管路阻力的影響,制動管路中的油將無法充分迴流到工作腔,從而在工作腔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這樣儲液腔內的油將通過進油口和活塞上的軸向孔將墊片和杯體推入工作腔內。當活塞完全復位時,補償孔打開,制動管路中迴流到工作室的多餘油通過I補償孔流回儲液室。
如果連接到前室B的制動管路損壞漏油,踩下制動踏板時,只有後室A能積聚一定的液壓,但前室B中沒有液壓,此時,在液壓壓差的作用下,前活塞6迅速被推向底部,直到接觸到油缸的頂部。前活塞被推到底部後,後室A的液壓可能會上升到制動所需的值。
如果連接到後室A的制動管路損壞漏油,當踩下制動踏板時,起初只有主活塞9向前移動,但前活塞6不能被推動,因此後室A中的液壓無法建立。然而,當主活塞的頂部接觸前活塞6時,推桿的力可以推動前活塞,從而可以在前室中建立液壓。
可以看出,在雙管路液壓系統中,當任何一條管路損壞漏油時,另一條仍能工作,只是增加了所需的管路。
上海 桑塔納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使用的制動總泵也是串聯雙腔制動總泵。主缸用兩個螺母連接在真空助力器前面,主缸上有兩個橡膠頭與儲液罐連接。制動液通過進油孔供應至前後工作室。主缸前後有兩個對稱的M10 X1 出油螺孔,相互成100度角,通過制動管路與四輪制動器的輪缸交叉布置連接。
當踏板松開時,活塞和推桿分別在回位彈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由於回程速度快,在制動管路中很容易生成 tru e空。因此,前活塞和後活塞的頭部有三個l.4毫米的小孔,相互間隔120度,制動液可以通過小孔流回兩個工作室,從而減少負壓。
為了保證主缸活塞完全回位,推桿與制動主缸活塞之間有一定的間隙,這種間隙體現在制動踏板的行程上,稱為制動踏板自由行程。
制動踏板的自由行程對制動效果和行車安全有很大影響。如果自由行程過大,制動踏板有效行程減小,制動過晚,導致制動不良或失效。如果自由行程過小或過小,剎車不能及時完全釋放,造成剎車拖滯,加速剎車磨損,影響動力傳遞效率,增加汽車油耗。
制動踏板的自由行程可以通過推桿的長度來調節。
2.制動輪缸
制動輪缸將來自主缸的液壓轉換成機械推力,以打開制動蹄。由於車輪制動器的結構不同,輪缸的數量和結構也不同,通常分為雙活塞制動輪缸和單活塞制動輪缸。
1)雙活塞制動輪缸
雙活塞制動輪缸的結構如圖17所示。6.缸體用螺栓固定在制動底板上。氣缸里有兩個塞子。具有相對切削刃的密封杯分別被彈簧壓靠在兩個活塞上,以保持杯之間的進油孔暢通。防護罩用於防止灰塵和濕氣進入氣缸。2)單活塞制動輪缸
單活塞制動輪缸的結構如圖17所示。7.頂塊壓在單活塞制動輪缸活塞外端凸台孔內的制動蹄上端。排氣閥安裝在缸體上方,用於排出氣體。為了減小軸向尺寸,安裝在活塞導向面上的橡膠圈用於密封液腔,進油間隙由活塞端面的凸台保持。
單活塞制動輪缸多用於單向助力平衡輪制動器,目前趨於淘汰。
單活塞制動輪缸的活塞直徑大於主缸的直徑,並且與前後軸上的實際負載分布成比例。這樣,作用在前制動器和後輪軸制動器上的制動力應該是踏板力和制動踏板杠桿與活塞直徑之比。3.制動管路
制動管路用於輸送和承受一定壓力的制動液。制動管路有兩種:金屬管和橡膠管。由於主缸和輪缸的相對位置經常變化,除了金屬管外,有些制動管有相對運動的截面,用高強度橡膠管連接。
4.制動液
要求制動液具有冰點低、高溫老化低、流動性好的特點。制動液對普通金屬和橡膠有腐蝕性,制動系統中所有與制動液接觸的零件都由耐腐蝕材料製成。因此,為了保證可靠的制動性能,在修理和更換相關零件時,必須使用原裝零件或認證零件。桑塔納用的制動液是D0T4。 @2019
⑤ 傳動系統的布置形式有哪些
傳動系統的布置形式有前置前區,前置後驅,中置後驅,後置後驅,全輪驅動。
⑥ 制動系統的工作原理及結構組成是怎樣的
一般制動系的工作原理可用一種簡單的液壓制動系示意圖(圖3-114)來說明。一個以內圓柱面為工作表面的金屬制動鼓固定在車輪輪轂上,隨車輪一同旋轉。在固定不動的制動底板上,有兩個支承銷,支承著兩個弧形制動蹄的下端。制動蹄的外圓面上又裝有一般是非金屬的摩擦片。制動底板上還裝有液壓制動輪缸,用油管與裝在車架上的液壓制動主缸相連通。主缸中的活塞可由駕駛員通過制動踏板機構來操縱。
圖3-122 駐車制動操縱結構
1.拉繩 2.拉繩導套 3.操縱桿 4.操縱桿導套 5.棘爪 6.操縱桿手柄
操縱桿上制有棘齒。當操縱桿被拉出到制動位置後,裝在操縱桿導套上的棘爪即在卷簧作用下與棘齒條嚙合,使操縱桿固定在制動位置,制動器處於制動狀態。欲解除制動,以便車輛起步,應先將手柄連同操縱桿順時針轉過一個角度,使棘齒條與棘爪脫離嚙合,棘齒只壓在操縱桿的光滑圓柱面上,然後再將操縱桿推入到原始位置。於是搖臂、制動杠桿、推桿、制動蹄都在回位彈簧作用下回位,制動器回到非制動狀態。放開手柄後,操縱桿即在彈簧作用下轉回原始位置,棘爪重又將操縱桿鎖住。
⑦ 雙迴路液壓制動傳動裝置有前後獨立式和什麼
雙迴路液壓制動傳動裝置有前後獨立式和制動踏板、雙腔液壓制動主缸。雙迴路液壓制動系統由制動踏板、雙腔液壓制動主缸、前後車輪制動器及油管等組成,其布置形式有前後獨立式與交叉式兩種。前後獨立式雙迴路液壓制動傳動裝置。雙腔制動主缸獨立控制兩前輪和兩後輪制動器,其中的一套迴路損壞時,另一套仍能起作用。
⑧ 按制動傳動機構迴路的布置形式
按制動傳動機構的布置形式,通常可分為單迴路制動
系與雙迴路制動系兩類。其中雙迴路制動系提高了汽車制動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4、車輪制動器主要由旋轉機構、固定機構、張開機構、調整機構等四部分組成。
5、液力制動裝置主要由制動主缸、制動輪缸、車輪制動器、踏板、油管等組成。
6、車輪制動器按其制動時兩制動蹄對制動鼓徑向力就是否平衡,可分
為非平衡式制動器、平衡式制動器與自增力式制動器。
7、浮鉗型盤式車輪制動器主要由輪轂、制動盤、制動鉗、制動塊、活塞、液壓工作缸、密封圈、油管等零件組成。
8、盤式車輪制動器活塞密封圈的作用就是: 密
封、制動解除後活塞回位與自動調整制動間隙。
9、雙迴路液力制動傳動機構主要由雙腔主缸、制動力調節器、管路等零件組成。
10、在採用增壓伺服制動系統的汽車上,根據制動增壓裝置的力源不同,可分
為真空增壓伺服制動系統與氣壓增壓伺服制動系
統兩種。
11、在真空增壓伺服制動傳動裝置中加裝了由真空單向
閥、真空罐、真空增壓器與真空管
⑨ 傳動系統有幾種布置形式
傳動系統的布置形式有五種,分別是前置前驅,前置後驅,中置後驅,後置後驅,全輪驅動。以下是關於五種布置形式的詳細介紹:1、前置前驅的汽車大部分發動機也是橫置,這種汽車的大部分重量都集中在車頭部位,這樣會影響汽車的操控。因為如果車頭太重,汽車在快速過彎時會出現推頭現象。2、中置發動機的汽車車身的前後配重比較平衡,如果車身的前後配重比較平衡,那汽車在快速過彎時既不會出現轉向過度現象,也不會出現轉向不足現象,這樣有利於汽車的操控。3、後置發動機的汽車比較少,保時捷旗下的911系列車型是後置發動機,但是保時捷的工程師依然將911系列車型的前後配重設計的比較均衡。4、大部分豪華轎車會採用前置後驅,後驅可以承受更高的動力。5、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的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都是縱置,這樣可以將動力總成向後移,從而達到平衡車身前後配重的目的。
⑩ 氣壓增壓式液力制動傳動裝置有那些主要部件組成
空氣液壓制動傳動裝置(油氣復合式) 一、目的 氣壓制動的長處是小的踏板力和小的踏板行程,能產生大的促動力。液壓制動之長是滯後時間短,摩擦件少,性能穩定,非懸架支承件少,行駛平順性好,適用多種高性能制動器,可用雙輪缸,更合理的布置雙管路系統。 為了兼取氣壓制動和液壓制動兩者的優點,不少重型汽車採用了空氣液壓制動傳動裝置。它和真空加力裝置的原理一樣,只是以壓縮空氣作為動力源。由於壓縮空氣的工作壓力較大,多為(0.45~0.6)mpa,而真空式所具有的最大壓力差,只能略等於大氣壓力。故加力氣室小巧緊湊,安裝位置不受限制,系統布局合理。 二、控制型式 這種制動傳動裝置,由於控制閥的安裝和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兩種控制型式: (1)直接控制式--利用氣壓控制閥同時直接控制兩個單腔的增壓器或一個雙腔的增壓器(又稱氣頂油式)。 (2)間接控制式--利用一個單腔液壓主缸,同時控制兩個帶有氣壓控制閥的增壓器(又稱油控氣、氣頂油式)。 三、間接控制式的空氣液壓制動傳動裝置 (一)組成和構造特點 圖20-67所示為雙管路油控氣、氣頂油制動系統的組成。它由空氣壓縮機1、調壓器2、貯氣筒3、4組成加力氣源。各管路分別裝有2各自的空氣增壓器,用一個單腔液壓主缸34控制。 圖20-67 間接控制式的空氣液壓制動傳動裝置 1-空氣壓縮機;2-調壓器;3、4-貯氣筒,5、7-輪缸;6、9-空氣增壓器;8-制動主缸;10-氣壓表(二)空氣增壓器 1、空氣增壓器的組成 從圖20-68看出:空氣增壓器是由加力氣室17、輔助缸12和控制閥三部分組成。是氣壓和液壓制動結構的變型體,故省略結構內容。 圖20-68 間接控制的空氣增壓器簡圖 1-加力氣室活塞;2-回位彈簧;3-控制閥活塞;4-放氣螺釘;5-膜片芯管;6-空氣濾清器;7-膜片;
8-排氣閥;9-進氣閥;10-放氣螺釘;11-復合式單向閥;12-輔助缸;13-球閥;14-輔助缸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