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提供機器人機械運動的基本部件是什麼
機械手或移動車:這是機器人的主體部分,由連桿,活動關節以及其它結構部件構成,使機器人達到空間的某一位置。如果沒有其它部件,僅機械手本身並不是機器人。
末端執行器:連接在機械手最後一個關節上的部件,它一般用來抓取物體,與其他機構連接並執行需要的任務。機器人製造上一般不設計或出售末端執行器,多數情況下,他們只提供一個簡單的抓持器。末端執行器安裝在機器人上以完成給定環境中的任務,如焊接,噴漆,塗膠以及零件裝卸等就是少數幾個可能需要機器人來完成的任務。通常,末端執行器的動作由機器人控制器直接控制,或將機器人控制器的信號傳至末端執行器自身的控制裝置(如PLC)。
㈡ 自行車和洗衣機是不是機器
自行車不是機器,洗衣機是機器。
機器是由各種金屬和非金屬部件組裝成的裝置,消耗能源,可以運轉、做功。
雖然自行車是由金屬和非金屬組裝而成的,但自行車不是機器,因為自行車沒有消耗能源,而能演指的是電、機油等等,不符合機器的條件。
而洗衣機是機器,是由機器是由各種金屬和非金屬部件組裝成的裝置,消耗電能做工。
機器的組成:動力部分、工作部分、傳動部分、控制部分。
㈢ 機器人是人們根據使用要求而設計的一種執行什麼的裝置
(機來器)是人們根據(自要求)而設計製造的一種執行機械運動的裝置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關於機器人如何分類,國際上沒有制定統一的標准,有的按負載重量分,有的按控制方式分,有的按自由度分,有的按結構分,有的按應用領域分。
㈣ 機器 ,機構 ,機械和機床的定義,概念。並舉例
機器:由零件組成的執行機械運動的裝置。用來代替人的勞動、進行能量變換、以及產生有用功,完成所賦予的功能,如變換或傳遞能量、運動和力及傳遞物料與信息。
電動機,發電機。
機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構件通過活動聯接形成的構件系統。四連桿機構,凸輪機構。
機械:機器與機構的總稱。
機床:製造機器的機器,亦稱工作母機。一般分為金屬切削機床、鍛壓機床和木工機床等。
㈤ 什麼是機械繫統機械繫統由幾大部分組成機械繫統在產品中的地位作用
機械繫統概念:是指由許多機器、裝置、監控儀器等組成的大型工業系統,或由零件、部件等組成的機器。
機械繫統的構成:物料流系統、能量流系統和信息流系統,如圖所示。由於能量流系統中的傳動裝置、信息流系統中的操縱裝置及物料流系統中的執行裝置均為常用機構所構成的機械運動部件,從機械設計角度出發可將其歸入機械運動系統。
物料流系統:物料是機械繫統工作的對象,機械繫統的任務就是改變物料的形狀和狀態。因此,在機械繫統中,物料流是最重要的部分,機械繫統中直接與物料接觸且使物料發生形狀和狀態變化的部分就構成了物料流系統。
能量流系統:任何機器的工作都需要能量,要使物料的形狀和狀態發生變化,更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機械繫統中用於提供能量、轉換能量和傳遞能量的部分就構成了能量流系統。
信息流系統:在物料流和能量流中,各種機構和裝置的工作和停止都要滿足一定的要求。同時,系統還要隨時發現一些故障,並給出相應的處理措施。這些都涉及信息的採集、處理以及指令的發送與接收。因此,機械繫統中用於對系統內的信息和指令進行處理的部分就稱為信息流系統。
機械結構系統:結構系統在機械繫統中起著支承、連接的作用,用來安裝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系統中的零部件,並保證各零部件和系統之間的相互空間位置關系。結構系統由各部分結構件組成,常見的有機身、導軌、箱體、橫梁、工作台等。
機械運動系統:包含傳動系統、執行系統及操縱系統。傳動系統是用於傳遞能量(以運動和動力的形式表現)的中間裝置;執行系統通常處於機械繫統的末端,直接與作業對象接觸,其輸出是機械繫統的主要輸出,其功能是機械繫統的主要功能;操縱系統用於將人和機械聯系起來,以實現機械繫統的起停、換向、變速、變力等目的。
機械繫統在產品中的地位作用
1.合理確定系統功能:按功能的性質可分為基本功能和輔助功能。基本功能是用戶直接要求的功能,體現了產品存在的基本價值。輔助功能是為了實現基本功能而附加在產品上的功能,是實現基本功能的手段。因此,確定系統功能時應遵循保證基本功能、滿足使用功能、增添新穎功能、剔除多餘功能,恰到好處地利用外觀功能的原則,降低現實成本,提高功能價值,力求使產品達到更加物美價廉的境界。
2.增強可靠性:按照GB/T 2900.13—2008的規定,可靠性可定義為:「產品在給定的條件下和在給定的時間區間內能完成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產品是泛指的,包括零件、部件、設備、系統。
要求的功能是指產品所應實現的使用任務的預期功能。例如,汽車的規定功能是運輸,機床的規定功能是加工零件。產品喪失要求的功能稱為失效,對可修復的產品也稱為故障。
給定的條件是指使用條件與環境條件,含運輸、保管條件。
給定的時間:產品的功能只有同使用時間相聯系才有實際意義,不同的產品應有不同的規定時間,如海底電纜要求使用長達三四十年,火箭只要求保證一次工作。給定的時間有的要求的是應力循環次數、轉數等相當於時間的量。
3.提高經濟性:機械繫統的經濟性表現在設計、製造、使用、維修,乃至回收的全過程中。提高設計和製造的經濟性,從設計角度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合理地確定可靠性要求和安全系數:分別是可靠性設計及傳統設計方法中描述系統工作而不失效的程度指標,但它們的含義及應用有所不同。
貫徹標准化:標准化是組織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手段,它大大提高了產品的通用性和互換性,可以使生產技術活動獲得必要的統一協調和良好的經濟效果。
採用新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技術(包括新工藝、新結構和新材料等)不斷問世,在設計中採用新技術可以使產品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經濟性,因而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改善零部件的結構工藝性:零部件的結構工藝性包括鑄造工藝性、鍛造工藝性、沖壓工藝性、焊接工藝性、熱處理工藝性、切削加工工藝性和裝配工藝性等,
提高使用和維修的經濟性:使用和維修的經濟性就是考慮使用者的經濟效益,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提高產品的效率:用戶總是希望購買的產品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省電、省煤、省油等。機械設備的效率主要取決於傳動系統和執行系統的效率。設計人員應在方案設計和結構設計時,充分考慮提高效率的措施。
合理地確定經濟壽命:一般都希望產品有長的使用壽命,但在設計中單純追求長壽命是不恰當的。
提高維修保養的經濟性:維修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是保持設備良好的技術狀況及正常運行的技術措施,但必須以付出一定的維修費為代價,以盡可能少的維修費用換取盡可能多的使用經濟效益,是機械設備進行維修的原則。
4.保證安全性:機械繫統的安全性包括機械繫統執行預期功能的安全性和人—機—環境系統的安全性。
㈥ 機械原理 什麼是機構,機器和機械
機械是利用力學等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各種機器、齒輪、槍炮等均是機械.
機器是由各種金專屬和非金屬部件組裝成屬的裝置,消耗能源,可以運轉、做功.它是用來代替人的勞動、進行能量變換、以及產生有用功.
機構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構件通過活動聯接形成的構件系統.按組成的各構件間相對運動的不同,機構可分為平面機構(如平面連桿機構、圓柱齒輪機構等)和空間機構(如空間連桿機構、蝸輪蝸桿機構等);按運動副類別可分為低副機構(如連桿機構等)和高副機構(如凸輪機構等);按結構特徵可分為連桿機構、齒輪機構、斜面機構、棘輪機構等;按所轉換的運動或力的特徵可分為勻速和非勻速轉動機構、直線運動機構、換向機構、間歇運動機構等
;按功用可分為安全保險機構、聯鎖機構、擒縱機構等.
㈦ 傳遞機械能的機器有哪些
主要有:原動機、抽水機、電梯、反應釜、起重機械等。
1、原動機:機械設備中的重要驅動部分,原動機為利用能源產生原動力的一切機械,按利用的能源分,有熱力發動機、水力發動機、風力發動機和電動機等;是現代生產、生活領域中所需動力的主要來源。原動機可以提供機組的有功功率和各種損耗,包括機械損耗、電磁損耗等等。
2、抽水機:離心式水泵為利用大氣壓的作用,將水從低處提升至高處的水力機械。它由水泵、動力機械與傳動裝置組成。它廣泛應用於農田灌溉、排水以及工礦企業與城鎮的給水、排水。為適應不同需要,而有多種類型。
3、電梯:服務於建築物內若干特定的樓層,其轎廂運行在至少兩列垂直於水平面或與鉛垂線傾斜角小於15°的剛性軌道運動的永久運輸設備。80年代,驅動裝置有進一步改進,如電動機通過蝸桿傳動帶動纏繞捲筒、採用平衡重等。19世紀末,採用了摩擦輪傳動,大大增加電梯的提升高度。
4、起重機械:用於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並水平移動重物的機電設備,其范圍規定為額定起重量大於或者等於0.5t的升降機;額定起重量大於或者等於3t,且提升高度大於或者等於2m的起重機;層數大於或者等於2層的機械式停車設備。
5、反應釜:由釜體、釜蓋、夾套、攪拌器、傳動裝置、軸封裝置、支承等組成。攪拌裝置在高徑比較大時,可用多層攪拌槳葉,也可根據用戶的要求任意選配。釜壁外設置夾套,或在器內設置換熱面,也可通過外循環進行換熱。
㈧ 什麼叫液壓執行裝置有哪些類型分別有哪些用途
使用液壓作為動力的執行裝置,最常見的就是液壓油缸 液壓馬達等。
㈨ 什麼是人們根什麼而設計製造的一種執行機械運動的裝置
(機器)是人們根據(要求)而設計製造的一種執行機械運動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