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電力系統的補償方式
中性點以消弧線圈接地的電力系統,通常採用的補償方式是過補償。
電力系統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有三種補償方式是全補償方式、欠補償方式、過補償方式。由於採用前兩種方式容易引起鐵磁諧振,因此一般採用過補償方式。
過補償是電力系統中由於大部分用電負荷都是感性的,未補償前功率因數為滯後,如果為補償無功電流而投入的電容器過多,則會使功率因數變為超前。
(1)變電站電容器自動投切裝置擴展閱讀
預防措施
1、無功補償並聯電容器採用自動投切裝置。
這種裝置使用了電子技術,能自動檢測電網中負荷的變化,並根據負荷的變化自動投入或切除補償電容器(容量)。自動投切整定值應正確,還應考慮頻繁投切時防止放電電阻應有足夠的冷卻時間,即防止造成過熱熔斷事故。
2、設計、安裝中應限制補償總容量,並在運行中加強監視。
自動投切裝置一次性投資較大,且不是都是必要的,故設計時不將cosφ提得太高,要留有餘地,以減少過補償發生機會的可能性;尤其是分散就地補償,一定要具體調查、分析,具體對待,正確應用有關補償數據。
3、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無功補償電容器運行規程或運行值班制度。例如,把負荷和功率因數的變化及投切的電容器容量列出一個運行表。
㈡ 電容器自動投切裝置簡稱
接觸器。電容器的投切裝置表示控制器件的通、斷裝置(開關、接觸器等)。無功補償中關於投切裝置的概念表示隨著線路力率的變化作出投入部分電容量或切除部分電。電容補償投切開關是低壓無功補償電容器的投切器件,是一種智能化的新型控制執行部件,通過邏輯判斷,自動尋找電壓過零點投入和電流過零點切除。
㈢ 電容器閉鎖投切保護啥意思
起到保護作用閉鎖。
電容器自動投切通過電容器自動投切改變局部無功潮流達到調節電壓的目的。當電壓很低時,閉鎖。過壓自切經合位閉鎖。
自動投切裝置應具有防止保護跳閘時誤合電容器組的閉鎖功能。
㈣ 變電站里VQC裝置是什麼
VQC——II型電壓無功綜合控制裝置是對有載調壓變壓器分接頭切換和並聯電容器回投切答進行綜合優化自動控制的通用設備。它適用於電力系統中各種類型、各種運行方式的變電站。該裝置由控制器。列印機和自動控制屏組成,採用微機及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強,性能穩定,抗干擾性強,運行可靠、操作簡便和維護方便等特點。
㈤ 關於變電站電容器自動投切的問題
是不是應該直接采樣這個功率因素,比如功率因數在0.8就自動投入一組,給一個延版時時間10分鍾,如果權沒有達到一個設定值,比如0.95,自動投入第二組,依次往後推,當然由於啟動基數0.8小,可以設置啟動第一個投入的電容為前兩組,後面的就一組一組投,直到功率因數到0.95為止。我覺得采樣只有功率因數最簡單!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㈥ 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電力系統的補償方式
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電力系統的補償方式如下:
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是在中性點和大地之間接入一個電感消弧線圈,在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利用消弧線圈的電感電流對接地電容電流進行補償,使流過接地點的電流減小到能自行熄弧范圍,其特點是線路發生單相接地時,按規程規定電網可帶單相接地故障運行2h。
對於中壓電網,因接地電流得到補償,單相接地故障並不發展為相間故障,因此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的供電可靠性高於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方式。
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電力系統介紹:
1、調匝式自動跟蹤補償消弧線圈。
調匝式消弧線圈是將繞組按不同的匝數抽出分接頭,用有載分接開關進行切換,改變接入的匝數,從而改變電感量。調匝式因調節速度慢,只能工作在預調諧方式,為保證較小的殘流,必須在諧振點附近運行。
2、調氣隙式自動跟蹤補償消弧線圈。
調氣隙式電感是將鐵心分成上下兩部分,下部分鐵心同線圈固定在框架上,上部分鐵心用電動機,通過調節氣隙的大小達到改變電抗值的目的。它能夠自動跟蹤無級連續可調,安全可靠。
其缺點是振動和雜訊比較大,在結構設計中應採取措施控制雜訊。這類裝置也可以將接地變壓器和可調電感共箱,使結構更為緊湊。
3、調容式消弧補償裝置。
通過調節消弧線圈二次側電容量大小來調節消弧線圈的電感電流,二次繞組連接電容調節櫃,當二次電容全部斷開時,主繞組感抗最小,電感電流最大。
二次繞組有電容接入後,根據阻抗折算原理,相當於主繞組兩端並接了相同功率、阻抗為K倍的電容,使主繞組感抗增大,電感電流減小,因此通過調節二次電容的容量即可控制主繞組的感抗及電感電流的大小。電容器的內部或外部裝有限流線圈,以限制合閘涌流。
電容器內部還裝有放電電阻。
㈦ 關於變電站電容器自動投切的問題
說白了,你就為了省錢少買個補償控制器~.~。去找一個2路輸入、N路輸出(N大於等於補償電容路數)的可編程PLC控制器件,測試功率因數利用所測單相正弦電壓脈沖、正弦電流脈沖作為PLC控制項的輸入。其延時效應越長則功率因數越低,給出輸出信號數越多——投入電容路數越多;延時效應越短則功率因數越高,給出輸出信號數越少——投入電容路數越少。按此思路,去對PLC控制項做編程。詳細見圖紙說明。
㈧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系統舉例
XNR-800系統設計了系列化的測控裝置:微機保護裝置和綜合一體化的保護測控裝置。不同規模、不同一次接線、不同要求的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可以方便的應用這些面向對象設計的裝置。
為了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XNR-800型系統已形成系列化產品如下:
(一)、差動保護部分
1、XNR-891 二圈變壓器差動保護測控裝置(不帶操作迴路)
2、XNR-892 二圈變壓器差動保護測控裝置(帶操作迴路)
3、XNR-893 三圈變壓器差動保護測控裝置
4、XNR-894 線路差動保護測控裝置
5、XNR-896 電動機差動保護測控裝置
6、XNR-897 線路光纖縱差保護測控裝置
7、XNR-898 發電機差動保護測控裝置
8、XNR-899 發變組差動保護測控裝置
(二)、後備保護部分
1、XNR-882 二圈變壓器(高/低)後備保護測控裝置
2、XNR-883 三圈變壓器(高/中/低)後備保護測控裝置
3、XNR-888 發電機後備保護測控裝置
4、XNR-889 發電機接地保護測控裝置
5、XNR-885 主變後備保護操作裝置
6、XNR-886 主變非電量保護測控裝置
7、XNR-881 線路距離後備保護測控裝置
(三)、負荷保護部分
1、XNR-871 線路保護測控裝置
2、XNR-872 變壓器保護測控裝置
3、XNR-873 電動機保護測控裝置
6、XNR-876 電容器保護測控裝置
7、XNR-877 電抗器保護測控裝置
8、XNR-878 線路距離保護測控裝置
9、XNR-879 母聯保護測控裝置
(四)、輔助保護部分
1、XNR-862 備自投保護測控裝置
2、XNR-863 母線PT保護測控裝置
3、XNR-861 通訊管理總控裝置
4、XNR-864 電容器自動投切保護測控裝置
5、XNR-867 低壓減載保護測控裝置
6、 NPS-637 低周減載保護測控裝置
7、 NPS-638 電壓無功自動投切保護測控裝置
(五)、低壓保護部分
1、XNR-881 線路保護測控裝置
2、XNR-882 發電機保護測控裝置
3、XNR-883 電動機保護測控裝置
XNR-800型分層分布式結構示意圖如下:
常規水電站通訊示意圖
110KV變電站通訊示意圖 漢字顯示:該裝置採用大屏幕液晶直接顯示電流、電壓、功率等所需的電氣量,並且將保護動作的各種信息顯示在屏幕上,並記錄其動作時間及大小。指示明確:保護裝置上有六個指示燈,可以指示保護裝置的工作狀態、監視元件的狀態及對斷路器的跳合位監視。操作方便:保護裝置的保護投退、定值整定、數據查詢、開入檢測、開出試驗等都可在保護裝置的面板上直接操作,大大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保密性強:保護裝置的保護投退、定值整定、開出試驗等設計到數據改動及繼電器的開出都需要輸入密碼,從而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定值整定:所有的保護定值都通過操作菜單直接整定,在微機上及監控微機上進行定值整定都需要輸入操作密碼及許可權,保證了整定值的安全性。開出操作:按照圖紙對應的繼電器迴路,所有的繼電器開出都可通過面板直接開出操作,但都需要輸入其相應的密碼。數據顯示:保護裝置所採集到的:測量電流、母線電壓以及由此計算的線電壓、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頻率等電氣量都集中顯示在液晶屏上。采樣性能:保護電路和測量電路具有獨立的采樣迴路,既保證了監測精度,又保證了保護的抗飽和性能。出口獨立:所有出口繼電器都單獨使用一個通道,方便保護的投入和退出。遙控分合、保護合閘、保護跳閘、事故信號、預告信號及其特殊信號出口都獨立。軟體開放:通過軟體編輯的菜單,可查尋保護裝置所採集的各種電氣量,還可檢查出負荷的運行狀態,以及一些參數設置。事件記錄:能夠記錄最新60條以上事件信息,主要元件任何變位都有信息記錄,並且具有斷電保持功能,該信息可在事件記錄中查詢。自保功能:每個斷路器對應一個操作迴路,緊急時可直接對開關進行操作;另外,裝置具有斷路器跳合閘線圈保護功能,避免因機械拒動而燒毀斷路器線圈。抗擾性能:裝置機箱均採用密閉式,內部雙層屏蔽,減少了電磁對裝置的干擾。防震性能:保護裝置所有板件都是通過硬插件緊密相連,並有固定螺絲固定,避免了保護裝置在長途運輸中出現松動及脫落現象。替代性強:保護裝置功能強大,具有「四遙」功能,完全可替代常規繼電器的保護,數字式的輸入方式,大大減少了維護量。設計靈活:根據現場情況,可設計成集中組屏式,也可分散安裝於開關櫃上。
運行可靠:完善的自檢體系,硬體檢測直到繼電器跳閘出口,均採用可靠的元器件 本系統由電源及繼電器模件、交流采樣模件、CPU及開入量模件、匯流排模件、人機介面模件等組成。CPU採用DSP晶元,斷路器操作模件代替了原來開關櫃的全部操作。
各裝置設有獨立箱體,液晶顯示屏、按鍵、運行指示燈、斷路器位置指示燈、電源指示燈均裝於面板上便於操作、觀察。NPS-600系統採用模塊化設計,即由相同的硬體構成不同種保護。
1)、硬體組成
NPS-600型微機保護測控裝置由下列模件組成:交流采樣模件,CPU及開入量模件,電源及繼電器模件,匯流排模件,液晶顯示模件,全封閉金屬機箱。各模件之間有金屬屏蔽板,減少電磁干擾的影響。
各模件功能簡述如下:
1、電源及繼電器模件:提供裝置各種工作電源,直流或交流185-265V輸入,輸出±5V,+24V。二組電壓均不共地,且採用浮地方式,同外殼不相連。
+5V用於CPU及外圍晶元
+24V用於驅動繼電器
同時此模件安裝出口繼電器及中央信號繼電器,用於斷路器控制和中央信號報警。
2、交流采樣模件:將交流電壓、電流轉變為弱電信號,以便模數轉換。保護CT與測量CT分開,保證保護要求的抗飽和特性與測量精度。交流模件共可以裝13路交流輸入迴路?據用戶所要求的保護功能及測量功能而配備。其原理圖如下:
3、CPU及開入量模件:該模件是整個裝置的核心部分,完成模擬量、開關量的採集、處理,各種保護判據的運算,判斷,然後產生相應的控制出口,發信號及通訊傳輸等。
其原理及與相關插件的關系示意圖如下所示:
同時,此模件可接入開入量,所有接入微機保護的開入量,可將開入量的一端作為公共端短接後接入微機保護的公共端,另外一端作為信號輸入接到對應編號的端子上,所提供的開入量均做無源接點接入即可,保護裝置內部已經提供了公共端電源。
4、 匯流排模件:各模件之間用可靠得接插件與匯流排板相連接,通過匯流排板相互傳遞數據。
5、人機介面模件:人機介面模件裝有大屏幕液晶顯示器、鍵盤和指示燈,完成人機之間的對話,例如顯示電壓電流、保護事件,修改定值等。
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主要模式
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結構模式從早期的以集中為主,發展到現在的以相對分散和分層分布分散為主,經歷了一個探索、改進和完善提高的過程,在模式設計和實際的工程建設中都有應用。
所謂集中模式,指的是保護、監控、通信等自動化功能模塊均在控制室集中布置,各模塊從物理上聯系較弱甚至毫無聯系。早期的系統,包括許多引進的產品,主要採用這種結構模式,目前仍有為數不少的這樣的系統在運行。
相對分散模式,指的是自動化系統設備按站內的電壓等級或一次設備布置區域劃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小區,在該小區內建設相應的設備小室,保護、監控等設備安裝於設備小室中,主站通信控制器、直流、錄波等設備仍集中安裝在控制室,各小室之間以及與控制室之間均通過工業匯流排網路互聯。這種模式從90年代後期開始得到大量應用。
分層分布分散模式亦即全監控,指的是參照中低壓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的結構模式,除主變、母線和高壓線路的保護測控、中央信號、通信仍採用集中組屏外,出線、電容器的保護、監控等設備完全按設備間隔安裝於就地的設備小室或直接安裝在一次設備上,各模塊之間採用標准局域匯流排和通信規約互聯。當然,也可按集中組屏的方式安裝這些模塊。這種模式在最近有迅速發展的勢頭。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新標準的制訂、新應用需求的提出,還會出現與之相適應的新的系統結構模式。
㈨ 並聯電容器裝置設計規范的6.2 投切裝置
6.2.1 高壓並聯電容器裝置可根據其在電網中的作用、設備情況和運行經驗選擇自動投切或手動投切方式,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6.2.1.1 兼負電網調壓的並聯電容器裝置,可採用按電壓、無功功率及時間等組合條件的自動投切。
6.2.1.2 變電所的主變壓器具有有載調壓裝置時,可採用對電容器組與變壓器分接頭進行綜合調節的自動投切。
6.2.1.3 除上述之外變電所的並聯電容器裝置,可分別採用按電壓、無功功率(電流)、功率因數或時間為控制量的自動投切。
6.2.1.4 高壓並聯電容器裝置,當日投切不超過三次時,宜採用手動投切。
6.2.2 低壓並聯電容器裝置應採用自動投切。自動投切的控制量可選用無功功率、電壓、時間、功率因數。
6.2.3 自動投切裝置應具有防止保護跳閘時誤合電容器組的閉鎖功能,並根據運行需要應具有的控制、調節、閉鎖、聯絡和保護功能;應設改變投切方式的選擇開關。
6.2.4 並聯電容器裝置,嚴禁設置自動重合閘。
7 控制迴路、信號迴路和測量儀表
㈩ 如何選擇高壓並聯電容器組的自動投切裝置
並聯電容器手動投切:用電負載較平穩、負荷無功較大的情況下投入一定的電容器不需要切下來時,可採用手動投切;
自動投切:用電負載無功波動較大,電容器可分幾組做為隨機投入,這樣人為沒法有規律的控制情況下,就需要由控制器檢測系統無功及電壓等參數變化來跟蹤投切電容器,達到補償無功和提高功率因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