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硫化碳的用途是什麼
二硫化碳為我國工業上常用的溶劑,用於製造縲縈(rayon)、土壤消毒劑、電子真空管、四氯化碳、橡膠、玻璃紙等,因此,在人造絲工廠、農葯工廠、橡膠工廠及玻璃工廠等皆需使用到二硫化碳;它也是許多實驗室中,做為氣體色層分析(gas
chromatography)時的脫附溶劑,是一種使用甚廣的有機溶劑。
二硫化碳主要影響人體之神經系統、心臟血管及生殖系統,包括巴金森氏症、周圍神經病變、精神疾病、動脈硬化及冠狀動脈心臟病,亦會造成男性精蟲減少及異常,女性生理周期紊亂、或可能導致流產或早產等問題。當環境濃度達500-1000ppm時,短期數小時暴露則會產生嚴重神經症狀,若更高濃度就會造成急性中毒,症狀為頭痛、惡心、嘔吐、幻想、昏迷甚至麻醉或死亡。長期暴露致慢性中毒者,則有末端神經麻木、肌肉疼痛、肌力降低、走路不穩、記憶力減退;若是中樞神經受損,則有疲倦、頭暈、頭痛、睡眠障礙、記憶力喪失等症狀;若在周邊神經受損回復的機會較高,而中樞神經受害者,幾乎無恢復的希望。此外,二硫化碳也會造成視網膜病變。
② 求CS2的性質與用途
二硫化碳
中文名稱: 二硫化碳
英文名稱: carbon disulfide
CAS No.: 75-15-0
分子式: CS2
分子量: 76.14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硫化碳 75-15-0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健康危害: 二硫化碳是損害神經和血管的毒物。急性中毒:輕度中毒有頭暈、頭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狀;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現;重度中毒可呈短時間的興奮狀態,繼之出現譫妄、昏迷、意識喪失,伴有強直性及陣攣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嚴重中毒後可遺留神衰綜合征,中樞和周圍神經永久性損害。慢性中毒:表現有神經衰弱綜合征,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多發性周圍神經病,中毒性腦病。眼底檢查:視網膜微動脈瘤,動脈硬化,視神經萎縮。
燃爆危險: 本品極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極易燃,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范圍廣闊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觸熱、火星、火焰或氧化劑易燃燒爆炸。受熱分解產生有毒的硫化物煙氣。與鋁、鋅、鉀、氟、氯、迭氮化物等反應劇烈,有燃燒爆炸危險。高速沖擊、流動、激盪後可因產生靜電火花放電引起燃燒爆炸。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有害燃燒產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滅火方法: 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
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噴霧狀水或泡沫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胺類、鹼金屬接觸。灌裝時應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 在室溫下易揮發,因此容器內可用水封蓋表面。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胺類、鹼金屬、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 10[皮]
前蘇聯MAC(mg/m3): 1
TLVTN: OSHA 20ppm,62mg/m3[皮]; ACGIH 10ppm,31mg/m3[皮]
TLVWN: 未制定標准
監測方法: 二乙胺比色法;氣相色譜法
工程式控制制: 密閉操作,局部排風。
呼吸系統防護: 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護: 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 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 戴橡膠耐油手套。
其他防護: 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工作完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純品
外觀與性狀: 無色或淡黃色透明液體,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
熔點(℃): -110.8
沸點(℃): 46.5
相對密度(水=1): 1.26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2.64
飽和蒸氣壓(kPa): 53.32(28℃)
燃燒熱(kJ/mol): 1030.8
臨界溫度(℃): 279
臨界壓力(MPa): 7.90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1.86,1.93,2.16
閃點(℃): -30
引燃溫度(℃): 90
爆炸上限%(V/V): 60.0
爆炸下限%(V/V): 1.0
溶解性: 不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等多數有機溶劑。
主要用途: 用於製造人造絲、殺蟲劑、促進劑M、D,也用作溶劑。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禁配物: 強氧化劑、胺類、鹼金屬。
避免接觸的條件: 光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 LD50:3188 mg/kg(大鼠經口)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其它有害作用: 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植物應給予特別注意。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處置方法: 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建議用焚燒法處置。焚燒爐排出的硫氧化物通過洗滌器除去。
③ 二硫化碳簡介
èr liú huà tàn
carbon disulfide
二硫化碳為無色或微黃色透明液體,凝固點116.6℃,沸點46.2℃,相對密度1.263(20/4℃),折射率1.461,閃點25℃,蒸氣壓(20℃)39.663kPa。可溶於苯、乙醇和乙醚。20℃時在水中溶解度為0.294%,水在二硫化碳中的溶解度小於0.005%。二硫化碳能溶解碘、溴、硫、脂肪、蠟、樹脂、橡膠、樟腦、黃磷、苛性鈉和硫化堿。高折光,易流動。純品有乙醚的氣味,含雜質的工業品呈黃色並有惡臭。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1%5%(體積)。本品易燃燒,著火點100℃,在0℃以下,可析出2CS2·H2O結晶。
31050
75150
二硫化碳
carbon disulfide
CS2
無色或淡黃色透明液體,有 *** 性氣味,易揮發
76.14
53.32kPa/28℃
30℃
110.8℃
46.5℃
不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等多數有機溶劑。20℃時在水中溶解度為0.294%,水在二硫化碳中的溶解度小於0.005%。
相對密度(水1)1.26;相對密度(空氣1)2.64
穩定
7(低閃點易燃液體)
二硫化碳的生產方法較多,但目前工業化的方法只有兩種。1.木炭法由木炭與硫磺作用而得。此法分外加熱法(鐵甑法)和內加熱法(電加熱法)。將熔融的硫磺與木炭反應後,經冷凝、精餾得成品。2.天然氣法以甲烷、硫磺為原料製得。甲烷與硫磺反應溫度為500700℃,用硅膠作催化劑,甲烷單程轉化率90%,副反應少,生成的硫化氫用克勞斯法使之轉變為硫磺,循環使用。此法與鐵甑法相比,反應溫度低,可連續生產。
用於製造人造絲,殺蟲劑,促進劑M、D,也用作溶劑。二硫化碳是生產人造絲、賽璐玢、四氯化碳、農葯殺菌劑、橡膠助劑的原料;在生產油脂、蠟、樹脂、橡膠和硫磺等產品時,二硫化碳是優良的溶劑;可用作羊毛去脂劑、衣服去漬劑、金屬浮選劑、油漆和清漆的脫膜劑、航空煤油添加劑等。目前世界上二硫化碳的產量已超過180萬t。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硫化碳是損害神經和血管的毒物。是一種氣體麻醉劑。生產中以呼吸道吸入為主。經皮膚也能吸收。
急性中毒:輕度中毒有頭暈、頭痛、眼及鼻粘膜 *** 症狀;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現;重度中毒可呈短時間的興奮狀態,繼之出現譫妄、昏迷、意識喪失,伴有強直性及陣攣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嚴重中毒後可遺留神衰綜合征,中樞和周圍神經永久性損害。
慢性中毒:表現有神經衰弱綜合征,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多發性周圍神經病,中毒性腦病。眼底檢查:視網膜微動脈瘤,動脈硬化,視神經萎縮。
急性毒性:LD503188mg/kg(大鼠經口)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28g/m3,5個月,引起慢性中毒;0.50.6g/m3,6.5個月,引起血清膽固醇增加。
致突變性:微生物致突變:鼠傷寒沙門氏菌100μg/皿。姊妹染色單體交換:人類淋巴細胞10200μg/L。
生殖毒性: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40mg/m3(91周),引起 *** 生成變化。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100mg/m3,8小時(孕121天用葯),引起死胎,顱面部發育異常。
污染來源:二硫化碳主要作為磺化劑用於製造粘膠纖維和玻璃紙,也用於硫化橡膠的軋制,以及製造橡膠加速劑、四氯化碳、黃原酸鹽等,作為油脂、蠟、漆、樹脂、樟腦、橡膠等溶劑,羊毛的去脂劑,衣服去漬劑等。
由於本品具有不溶水易溶於脂肪的特性,故其對血的親和性顯著地高於水;對組織的親和性又高於血。吸入的二硫化碳首先使血飽和,這時只有一小部分進入組織。約2小時血中達到完全飽和。此後體內的二硫化碳進入組織,最後使組織飽和,組織中飽和度與接觸時間成正比,隨著時間增加,在各組織中分布趨於均衡。
水中濃度為0.0026mg/L時,有微臭。
代謝和降解:在人體內,二硫化碳在堿性條件下與血中的甘氨酸結合而生成具有以游離SH基為特徵的甘氨酸硫代氨基甲酸酯,與苯丙氨酸,甲基甘氨酸和天門冬氨酸也發生同樣的反應。經氣相色譜和光電比色的研究證實,二硫化碳與人體內帶有一對自由電子的基團(如氨基、巰基)有較大的親和力,能與其開成二硫代碳酸和噻唑烷酮,即二硫化碳分別與氨基酸和膘的反應產物。二硫化碳可以在肝微粒體內脫硫徨成硫化碳(Carbonyl Salfide),並進一步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生物轉 化的其它最終產物是各種硫酸鹽,主要是無機硫酸鹽,而二價硫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殘留與蓄積:吸入是人體吸收二硫化碳的主要途徑,吸入氣與呼出氣中二硫化碳含量約在1至2小時內達到平衡,此時約有40%50%在體內存留。皮膚吸收比呼吸途徑的重要性小,其它途徑則更不重要。二硫化碳隨血流分布於體內,在血中,紅細胞和血漿的攝取比例為2:1。它易溶於脂肪和脂質中,並與氨基碳和蛋白質相結合,因此它易從血液體中消失,而對各種組織和器字具有很大的親和力。由於二硫化碳的快速消失,它在人體內的分布形式尚未完全清楚。所吸收的二硫化碳有10%30%被呼出,小於1%從尿中排出,其餘的70%90%二硫化碳進行生物轉化後,以代謝產物形式從尿中排出。所以二硫化碳在人體內的殘留時間不長。
遷移轉化:二硫化碳在工業上最重要的用途是製造粘膠纖維,二硫化碳的釋放量取決於生產過程,生產1kg粘膠釋放0.020.03kg二硫化碳。在生產粘膠短纖維和粘膠薄膜中,每台機器每小時生產70100kg和18002000kg,釋放二硫化碳量分別是1.01.5kg和3842kg。二硫化碳主要通過大氣擴散時進入空間,也有部分隨工業廢水排入水體中,部分被動植物吸收。
危險特性:極易燃,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范圍廣闊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觸熱、火星、火焰或氧化劑易燃燒爆炸。受熱分解產生有毒的硫化物煙氣。與鋁、鋅、鉀、氟、氯、迭氮化物等反應劇烈,有燃燒爆炸危險。高速沖擊、流動、激盪後可因產生靜電火花放電引起燃燒爆炸。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直接進水樣氣相色譜法;氣體檢測管法
常用快速化學分析方法:醋酸銅指示劑法《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技術》萬本太主編
氣體速測管(北京勞保所產品、德國德爾格公司產品)
二級3.0~5.0mg/m3
三級8.0~10mg/m3
中國(GB1455493)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准 1.5~97kg/h 中國(待頒布) 飲用水源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2.0mg/L 前蘇聯(1978) 漁業水中最高容許濃度 1.0mg/L 空氣中嗅覺閾濃度 0.017~0.88 ppm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灰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噴霧狀水冷卻和稀釋蒸氣、保護現場人員、把泄漏物稀釋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廢棄物處置方法:廢料在安全距離外燃燒。若排出的廢料量大,應考慮蒸餾回收。(所有裝二硫化碳廢米的設備及接觸面應接地,以防靜電著火。)
呼吸系統防護:或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乳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工作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