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分動器操縱裝置的要求是什麼
例如,如果一輛前輪驅動的汽車兩前輪都陷入溝中(這種情況在壞路上經常會遇到專),那汽車就無法將發動機的屬動力通過車輪與地面的磨擦產生驅動力而繼續前進。而假如這輛車的四個輪子都能產生驅動力的話,那麼,還有兩個沒陷入溝中的車輪能正常工作,使汽車繼續行駛。 分動器的功用就是將變速器輸出的動力分配到各驅動橋,並且進一步增大扭矩。分動器也是一個齒輪傳動系統,它單獨固定在車架上,其輸入軸與變速器的輸出軸用萬向傳動裝置連接,分動器的輸出軸有若干根,分別經萬向傳動裝置與各驅動橋相連。 大多數分動器由於要起到降速增矩的作用而比變速箱的負荷大,所以分動器中的常嚙齒輪均為斜齒輪,軸承也採用圓錐滾子軸承支承。
分動器-原理
分動器各軸均用兩個圓錐滾子軸承支承,其軸承松緊度用相應的調整墊調整。
越野汽車在良好道路行駛時,為減小功率消耗及傳動系機件和輪胎磨損,一搬要切斷通前橋動力。在越野行駛時,若需低速檔動力,則為了防止後橋和中橋超載,應使低速檔動力由所有驅動橋分擔。為此,對分動器操縱機構有如下要求:非先接上前橋不得掛上抵速檔,非先退出低速檔,不得摘下前橋。
『貳』 操縱裝置設計時影響人體運動准確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各有何影響
操縱裝置設計時影響人體運動准確性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1、操縱力與施力的人體部位。
2、施力方向和指向、體位姿勢、施力位置。
3、對速度、頻率、耐久性、准確性的要求等。
這些因素如果沒有考慮周全,設計出來的產品輕則使用不便,重責會傷害操作人的安全。
『叄』 幫我翻譯一下的
諾基亞特區信息
諾基亞n73 (類型支持rm 132 )
認證資料(特區)
這種移動裝置會見指引的無線電波暴露。
你的移動設備是無線電發射機和接收機。它的設計原則不超過限額的無線電波暴露推薦的國際准則。這些准則是由獨立的科學組織icnirp及包括安全邊際,旨在確保保護所有的人,不分年齡和健康。
暴露標準的移動設備採用的測量單位稱為特定吸收率或特別行政區。特區限制在icnirp指引,為2.0瓦/公斤( w /公斤) ,平均每十克組織。測試特區進行了使用標準的作業崗位本裝置在其最高認證功率水平,在所有測試的頻率波段。實際特區的水平運行裝置,可以在下面的最高價值,因為該裝置設計只使用所需功率達到網路。這一數額的變化,取決於多項因素,例如如何密切您與網路基地台。最高特區值下icnirp指引,使用該裝置在耳旁0.92瓦特/公斤。
使用設備配件及周邊可能產生不同的吸收率值。吸收率值可能會有所變動取決於國家的報告和測試要求及網路頻段。額外特區下可提供資料的產品信息在www.nokia.com
『肆』 簡述夾緊裝置的設計原則
夾緊裝置設計的基本要求是什麼?確定夾緊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的
准則有哪些
要求:工作不移動工作不變形工作不振動安全,省力,方便自動化,復雜化足生產綱領
『伍』 重要機械安全通用標准主要包括什麼
下面是匯總的機械安全通用標準的國家標准部分。這些標准均現行有效。或有缺漏,歡迎補正。至於哪些屬重要部分,請自酌定。
其中以前的一些強制性標准變更為推薦性標准,現僅存一涉及電的GB 5226.3標准仍為強制性標准。
GB/T 8196-2003 機械安全 防護裝置 固定式和活動式防護裝置設計與製造一般要求
GB/T 8196-2018 機械安全 防護裝置 固定式和活動式防護裝置的設計與製造一般要求 (2019-07-01 實施)
GB 5226.3-2005 機械安全 機械電氣設備 第11部分:電壓高於1000Va.c.或1500Vd.c.但不超過36kV的高壓設備的技術條件
GB/T 15706-2012 機械安全 設計通則 風險評估與風險減小
GB/T 16655-2008 機械安全 集成製造系統 基本要求
GB/T 16754-2008 機械安全 急停 設計原則
GB/T 16755-2015 機械安全 安全標準的起草與表述規則
GB/T 16855.1-2008 機械安全 控制系統有關安全部件 第1部分:設計通則
GB/T 16855.1-2018 機械安全 控制系統安全相關部件 第1部分:設計通則 (2019-07-01 實施)
GB/T 16855.2-2015 機械安全 控制系統安全相關部件 第2部分:確認
GB/T 16856-2015 機械安全 風險評估 實施指南和方法舉例
GB/T 18569.1-2001 機械安全 減小由機械排放的危害性物質對健康的風險 第1部分:用於機械製造商的原則和規范
GB/T 18569.2-2001 機械安全 減小由機械排放的危害性物質對健康的風險 第2部分:產生驗證程序的方法學
GB/T 18831-2017 機械安全 與防護裝置相關的聯鎖裝置 設計和選擇原則
GB/T 19670-2005 機械安全防止意外啟動
GB/T 19671-2005 機械安全雙手操縱裝置功能狀況及設計原則
GB/T 19876-2012 機械安全 與人體部位接近速度相關的安全防護裝置的定位
GB/T 19891-2005 機械安全 機械設計的衛生要求
GB/T 20850-2014 機械安全 機械安全標準的理解和使用指南
GB/T 23819-2009 機械安全 火災防治
GB/T 23819-2018 機械安全 防火與消防 (2019-07-01 實施)
GB/T 23820-2009 機械安全 偶然與產品接觸的潤滑劑 衛生要求
GB/T 23821-2009 機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觸及危險區的安全距離
GB/T 25749.1-2010 機械安全 空氣傳播的有害物質排放的評估 第1部分:試驗方法的選擇
GB/T 25749.2-2010 機械安全 空氣傳播的有害物質排放的評估 第2部分:測量給定污染物排放率的示蹤氣體法
GB/T 25749.3-2010 機械安全 空氣傳播的有害物質排放的評估 第3部分:測量給定污染物排放率的試驗台法
GB/T 25749.4-2010 機械安全 空氣傳播的有害物質排放的評估 第4部分:測量排氣系統捕獲效率的示蹤法
GB/T 25749.5-2012 機械安全 空氣傳播的有害物質排放的評估 第5部分:測量不帶導管出口的空氣凈化系統質量分離效率的試驗台法
GB/T 25749.6-2012 機械安全 空氣傳播的有害物質排放的評估 第6部分:測量帶導管出口的空氣凈化系統質量分離效率的試驗台法
GB/T 25749.7-2012 機械安全 空氣傳播的有害物質排放的評估 第7部分:測量污染物濃度參數的試驗台法
GB/T 25749.8-2012 機械安全 空氣傳播的有害物質排放的評估 第8部分:測量污染物濃度參數的室內法
GB/T 25749.9-2012 機械安全 空氣傳播的有害物質排放的評估 第9部分:凈化指數
GB/T 26118.1-2010 機械安全 機械輻射產生的風險的評價與減小 第1部分:通則
GB/T 26118.2-2010 機械安全 機械輻射產生的風險的評價與減小 第2部分:輻射排放的測量程序
GB/T 26118.3-2010 機械安全 機械輻射產生的風險的評價與減小 第3部分:通過衰減或屏蔽減小輻射
GB/T 28780-2012 機械安全 機器的整體照明
GB/T 30174-2013 機械安全 術語
GB/T 30175-2013 機械安全 應用GB/T 16855.1和GB 28526設計安全相關控制系統的指南
GB/T 30574-2014 機械安全 安全防護的實施准則
GB/T 31254-2014 機械安全 固定式直梯的安全設計規范
GB/T 31255-2014 機械安全 工業樓梯、工作平台和通道的安全設計規范
GB/T 33579-2017 機械安全 危險能量控制方法 上鎖/掛牌
GB/T 35076-2018 機械安全 生產設備安全通則
GB/T 35077-2018 機械安全 局部排氣通風系統 安全要求
GB/T 35080-2018 機械安全 B類標准和C類標准與GB/T 15706的關系
GB/T 35081-2018 機械安全 GB/T 16855.1與GB/T 15706的關系
『陸』 船舶操縱系統的布置有哪些要求
操舵裝置的基本要求如下。1、除非主操舵裝置符合有關規定,否則每艘船舶均應設置一套主操舵裝置和一套輔助操舵裝置。2、主操舵裝置和舵桿應(1)具有足夠的強度並能在船舶最大航海吃水和最大營運前進航速時進行操舵,使舵自任一舷的35度,轉至另一舷的35度,並且於相同條件下自一舷的35度轉至另一舷的30度所需的時間不超過28s。(2)為滿足上款的要求,當舵柄處的舵桿直徑(不包括航行冰區的加強)大於120mm時,該操舵裝置應為動力操作。(3)設計成船舶最大後退速度時不至損壞。3、輔助操舵裝置(1)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足以在可駕駛的航速下操縱船舶,並能在應急的情況下迅速投入工作。(2)應能在船舶最大航海吃水和以最大營運前進航速的一半但不小於7Kn時進行操舵,使舵自一舷的15度轉至另一舷的15度,且所需的時間不超過60s。(3)為滿足上款的要求,以及在任何情況下當舵柄處的舵桿直徑(不包括航行冰區的加強)大於230mm時,該操舵裝置為動力操舵。4、人力操舵裝置只有當其操作力在正常情況下不超過160N,且確保其結構不至對操舵手輪產生破壞性的反沖作用時,方可裝船使用。5、主輔操舵裝置動力設備的布置應(1)當動力源發生故障失效後又恢復輸送時能自動啟動。(2)能從駕駛室控制使其投入工作。(3)任一台操舵裝置動力設備的動力源發生故障時,應在駕駛室發出視覺和聽覺警報。6、非液壓形式的操舵裝置,應達到等效的標准。7、操舵裝置應設有有效的舵角限位器。
『柒』 在控制系統的設計中,操縱變數的選擇應遵循哪些原則
1 操縱變數必須是可控的.
2 選擇操縱變數應該考慮工藝的合理性和生產的經濟性.
3 操縱變數一般應比其他干擾對被控變數的影響更加靈敏.
『捌』 安全防護裝置設計的原則有哪些
通用設計要求
4.1 結構設計要求
4.1.1 機床的外形布局應確保具有足夠的穩定性。使用機床時,不應存在意外翻倒、跌落或移動的危險。由於機床的原因不能確保足夠穩定時,應採取固定措施。
4.1.2 應通過將維護、潤滑和調整點設置在危險區外面,最大程度地減少進入危險區的需要。
4.1.3 除某些必須位於危險區的,如急停裝置或示教盒等,手動控制裝置應配置於危險區區域之外。
4.1.4 可接觸的外露部分不應有可能導致人員傷害的銳邊、尖角和開口。不可消除的,低於1.8米的設備尖銳易磕碰部分要加軟防護。
4.1.5 易墜落的部件要有防墜落保護裝置。
4.1.6 作業環境導致容易滑倒的作業地點,地面或腳踏板應採取防滑倒措施。
4.1.7 腳踏操作件應採取防護措施,以防止誤操作。
4.1.8 機床的限位裝置應盡量安裝到無振動、不受影響的合適位置上,動作應可靠。
4.1.9 出現危害將造成不可承受影響的結構,應考慮設計雙重保護。
4.1.10 運動中有可能松脫的零件、部件應設置防松裝置。
4.2 控制設計要求
4.2.1 自動生產線、輸送線等安全隱患不容易監控的設備,應採用安全繼電器、安全PLC等專用安全器件進行安全防護設計。
4.2.2 除主電櫃上主電源以外的區域電源必須使用鑰匙電源開關鎖,且帶有掛牌後防止送電的連鎖機構。
4.2.3 被保護裝置觸發功能引起停機後,機器的工作循環應該只有通過主控制櫃啟動方能再啟動,而不應在危險消失後自動啟動或在危險源附近就地啟動。
4.2.4 所有具有相反動作不允許同時執行的,應具備互鎖控制,邏輯上不允許同時發生動作。
4.2.5 不同的結構動作一旦同時發生,將造成設備或人員傷害的,應具備互鎖控制,邏輯上不允許同時發生。
4.2.6 不同的結構動作必須遵循固定順序,一旦紊亂將造成設備或人員傷害的,應具備連鎖控制,邏輯上不允許紊亂發生。
4.2.7 所有涉及安全的連鎖、互鎖控制點,應保留硬體觸點連鎖、互鎖控制,而不應只使用軟體實現。
4.2.8 出現過載、欠電壓、欠電流、過壓力、欠壓力、過流量等情況,將導致設備或人身安全隱患的結構,應利用敏感元件進行檢測,並在接近危害時進行工作保護。
4.2.9 保護系統動作時,應具備可以同步啟動的聲光報警裝置,提示作業人員採取措施。
4.2.10 安全保護電路引發的停止和報警應通過復位操作才能恢復。
4.2.11 220VAC電源的零線必須取自電力系統火線和中性線,或隔離變壓器副邊,不應利用有接零保護的機床外殼做零線。
4.2.12 設備停電、停氣等能源供應中斷時,應不發生任何可以預測的危險動作。如設備下沉、滑行、動作紊亂等,必要時應採取保護性設計,防止危險發生。
4.2.13 恢復供電、供氣等動能供應時時,設備不能產生自行起動等非操作才發生的動作。
4.3 其它
4.3.1 設備必須考慮可預見的誤用、誤操作造成的危險,並設計防護措施。
4.3.2 安全裝置設計採用的零部件、材料必須充分考慮其可靠性和壽命不低於設備主結構的可靠性和壽命,以保證其在設備壽命周期內一直有效。
4.3.3 電氣控制系統元件必須考慮防火、防爆、防潮等特殊環境的要求,並按相關國家法規進行設計和製造。
4.3.4 有焊接、切削飛濺的場所裸露電纜要求使用防飛濺、阻燃銅芯軟電纜。
4.3.5所有用做臨時電源的插座,必須設置漏電保護器。
『玖』 數字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是什麼
電傳操縱(FlyingByWire)系統:是將飛行員的操縱信號,經過變換器變成電信號,通過電纜直接傳輸到自主式舵機的一種系統。它去掉了傳統的飛機操縱系統中布滿飛機內部的從操縱桿到舵機之間的機械傳動裝置和液壓管路。電傳操縱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運動感測器、中央計算機、作動器和電源等。為保證飛行的可靠性,電傳操縱系統都採用冗餘度設計。:即四套獨立的電傳操縱系統,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一旦出現故障,有一套不工作,另外三套還可操縱飛機正常飛行。如果一套「亂來」,出現錯誤,另外三套可以把它糾正過來。四餘度操縱系統的優點是它可以允許有「第二次故障」。但是該系統技術復雜,研製成本高,機務維修量大,目前只有少數國家掌握。
數字式四餘度電傳操縱裝置(FBW),這一FBW系統具備CCV操控能力,可使飛機在沒有俯 仰的情況下利用直接力的控制實現上升和下滑等一系列非常實用的動作。
『拾』 這是什麼操縱裝置
答案解析B、變速器操縱桿C、離合器操縱桿D、駐車制動器操縱桿正確答案:駐車制動器操縱桿俗稱手剎,能使汽車本體固定在地面或某平面上而不出現相對移動的總成的操縱裝置。
操縱裝置是分配動力、調節鑽機各工作機構的運動速度。改變工作機構的運動方向和形式的裝置,機械傳動式鑽機的操縱機構一般與有關的部件設置在一起,而液開傳動的操縱機構多集中
操縱裝置的設計,最基本的原則是使操作者能在一個作業班次內,准確、舒適、方便地持續操縱而不產生早期疲勞,為此,設計者必須充分考慮人體的體形、尺度、生理特點、運動特徵和心理特徵,以及人的體力和能力的限度,才能使所設計的操縱裝置達到較高的舒適性。
操縱裝置的類型很多,按人體操作部位的不同,將手臂動作與手掌動作歸結到同一類,可分為手控操縱裝置和腳控操縱裝置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