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圖1,是某學習小組做探究「功和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中小車是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
(1)橡皮筋拉小車時的作用力是變力,我們不能求變力做功問題,但選用相同的橡皮筋,且伸長量都一樣時,若一根橡皮筋在回復原長時對小車做功為W,則兩根伸長相同長度,做功為2W,橡皮條數的關系就是做功多少的倍數,故ABD錯誤,C正確.
(2)小車先加速,後勻速;在加速過程中,橡皮條在做正功,故需要測量最大速度,即勻速運動的速度,因而需要選用間隔均勻的點,即「FK」部分;
故答案為:(1)C;(2)「FK」.
2. 如圖是研究電流做功多少跟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圖.圖中砝碼被提起越高,表明電流做的功越多,(1)這
(1)這種研究物理規律採用的方法在物理學中叫做控制變數法.
(2)由表中實驗序回號為答1、2的實驗數據可知,在電流與電壓相等時,通電時間越長,鉤碼上升的高度越大,電流做功越多,由此可得:在電壓與電流一定時,通電時間越長,電流做功越多.
(3)由表中第1次實驗數據可知,電流做功W=UIt=1.5V×0.20A×1s=0.3J.
(4)滑動變阻器連入的阻值是15歐,滑動變阻器電阻絲消耗的電功率:P=I2R=(0.32A)2×15Ω=1.536W.
故答案為:(1)控制變數;(2)在電壓與電流一定時,通電時間越長,電流做功越多;(3)0.3J;(4)1.536W.
3. 如圖1某學習小組做探究「功和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中小車是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沿木
(1)A.小車下滑時受到重力、細線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於合力,需要採取平衡摩擦力的措施,實驗中將木板左端適當墊高,故A錯誤;
B.為保證每根橡皮條對小車做功一樣多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必需保持一致,故B正確;
C.再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並在一起進行重復實驗,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2W、3W,不需要測量出每一次做功的具體的數值.故C錯誤;
D.實驗中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再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故D錯誤.
故選B;
(2)橡皮筋做的功轉化為小車動能,
由動能定理得:W=
1 |
2 |
1 |
2 |
4. 如圖所示為「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圖中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這時,橡皮筋對小車
(1)實驗中橡橡皮筋對小車所做功認為是合外力做功,因此需要平衡摩擦力,故木板應該是傾斜的.
(2)實驗時,每次保持橡皮筋的形變數一定,當有n根相同橡皮筋並系在小車上時,n根相同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就等於系一根橡皮筋時對小車做的功的n倍,這個設計很巧妙地解決了直接去測量力和計算功的困難,故實驗中不需要測出一條橡皮筋對小車做功W的數值.
故答案為:(1)傾斜;(2)不需要.
5. 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中。(1)如圖是甲同學的實驗裝置圖,下列做法能夠實現橡皮筋對小車做
(1)D(2)D(3)等間距,等於
6. 如圖是研究「電流做功多少跟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圖.圖中砝碼被提起得越高,表明電流做的功越多,現
由圖可知:電流表測量的是通過電動機的電流,電壓表測量的是電動機兩端的電壓,滑動變阻器起保護電路和改變電流、電壓的作用,而電流做的功可通過砝碼被提升的高度體現出來; 7. 下圖是研究做功與內能的改變的實驗裝置,玻璃瓶內裝有少量水,用塞子塞緊瓶口 (1)D (2)瓶塞跳起的瞬間,瓶內出現白氣,該現象表明:瓶內空氣對瓶塞做功,內能減小. 8. 如圖所示為「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圖中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這時,橡皮筋對小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