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學反應往往伴隨著一些現象的發生.但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沒有明顯現象.為了通過一些明顯的實驗現象,
(1)a是燒杯,b是試管;
(2)A、B、C三套裝置都是利用壓強的改變驗證反應的發生.A中由於二氧化碳氣體能夠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導致瓶內的壓強減小,從而出現打開止水夾液體進入的現象;由於二氧化碳氣體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從而導致瓶內壓強減小,氣球鼓起;由於二氧化碳氣體能夠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導致試管內的壓強減小,從而出現試管內液面上升,故三套裝置都可以;
(2)氫氧化鈉溶液中有兩種物質:氫氧化鈉和水,因此試管內內的液面上升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於水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引起的;
(3)為了進一步證明二氧化碳確實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反應,也可以根據是否有新的物質生成來證明,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後若兩者沒有發生反應,則現在的溶液中不會有碳酸鈉,若兩者發生反應,則會生成碳酸鈉,所以可以取反應後的溶液少許於試管中,再逐滴加入稀鹽酸,若看到有氣泡產生,則說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確實發生了反應.
故答案為:(1)燒杯;試管;(2)ABC;(3)CO2與NaOH溶液反應消耗了CO2;(4)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1)取實驗後的少量溶液於潔凈的試管中 (2)向(1)試管中加入鹽酸 | 產生氣泡 | NaOH與CO2發生了反應 |
㈡ 不符合如圖裝置設計意圖的是() A.說明CO具有還原性 B.既說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利用了
由題目中的圖形可知: A、一氧化碳能還原氧化銅,說明CO具有還原性.符合如圖裝置設計意圖,故正確; B、一氧化碳尾氣點燃,說明可燃燒,既說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符合如圖裝置設計意圖,故正確; C、圖中裝置和實驗,不能說明產物CO 2 的密度比空氣大,不符合如圖裝置設計意圖,故錯誤.但符合題意. D、尾氣點燃可以防止污染空氣,有效地防止反應中多餘的CO對空氣的污染.符合如圖裝置設計意圖,故正確; 故選:C. |
㈢ (1)如圖為某同學探究CO化學性質時設計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敘述中符合如圖實驗設計意圖的是______A、說明
(1)A、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氧化銅被一氧化碳還原,一氧化碳表現還原性,故A正確;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可通過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體現,裝置中未能反應,故B錯誤; C、裝置中酒精燈加熱,說明反應條件為加熱,故C正確; D、尾氣通到酒精燈點燃,一可防止污染環境,二燃燒釋放的熱量充分利用,故D正確. 故ACD正確; (2)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O+CuO
故答案為:(1)ACD; (2)CO+CuO
|
㈣ 將符合如圖裝置設計意圖的序號填入括弧中設計意圖:①說明CO具有還原性.②既說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
由題目中的圖形可知:一氧化碳能還原氧化銅;一氧化碳尾氣點燃,說明可燃燒;一氧化碳氧化產物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物為二氧化碳;尾氣點燃可以防止污染空氣.則符合如圖裝置設計意圖的有:①說明CO具有還原性.②既說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說明CO氧化後的產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劇毒的CO對空氣的污染.
故選D.
㈤ 如圖,課堂上同學們利用圖甲裝置做過氧化氫分解實驗時,帶火星的木條很難復燃,於是老師加了一個U形管,
(1)實驗室用加熱5%的過氧化氫方法製取氧氣,由於氧氣中含有的水分多,帶火星的木條回不復答燃.故答案為:氧氣中含有的水分多;
(2)乙裝置設計的意圖是將生成的氧氣通過放在冷水中的u型管,使氧氣中的水蒸氣冷凝除去,從而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答案為:將生成的氧氣通過放在冷水中的u型管,使氧氣中的水蒸氣冷凝除去,從而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3)乙裝置中發生的變化有:過氧化氫分解、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氣變成水,其中過氧化氫分解、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屬於化學變化;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氣變成水,屬於物理變化;故答案為:乙裝置中發生的變化有:過氧化氫分解、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氣變成水,其中過氧化氫分解、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屬於化學變化;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氣變成水,屬於物理變化;
(4)從除去水蒸氣方面考慮,設計實驗可加乾燥管,用濃硫酸或固體氫氧化鈉等.故答案為:從除去水蒸氣方面考慮,設計實驗可加乾燥管,用濃硫酸或固體氫氧化鈉等.
㈥ 按右圖所示裝置,在錐形瓶中盛濃硫酸,在分液漏斗中裝入水。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讓水滴入錐形瓶中。
(1)水浮在濃硫酸上,水立刻沸騰,使酸液四濺。 (2)水的密度比濃硫酸小,所以浮在濃硫酸上;濃硫酸溶於水放出大量的熱,使水沸騰,使酸液四濺。 (3)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裡,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
㈦ 某課外興趣小組為探究某種鋁合金(合金元素為Mg Al)是否符合國家質量標准(國家規定其中鋁含量不能低於7
(1)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常用方法為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或液封氣體形成液面高度差,由裝置圖可知適合選擇液封氣體形成液面高度差,檢驗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為:安裝好裝置並在量氣管內加人水,向下移動水準管,靜置片刻,若水準管中液面與量氣管液面維持一定的高度差,說明裝置密封,
故答案為:安裝好裝置並在量氣管內加人水,向下移動水準管,靜置片刻,若水準管中液面與量氣管液面維持一定的高度差,說明裝置密封;
(2)鋁與氫氧化鈉、水反應生成四羥基合鋁酸鈉、氫氣,反應離子方程式為2OH-+2Al+6H2O═2[Al(OH)4]-+3H2↑,
故答案為:2OH-+2Al+6H2O═2[Al(OH)4]-+3H2↑;
(3)量氣管最大量程為50mL,則產生氫氣的增大體積為50mL,所以氫氣的最大物質的量為
0.05L |
22.4L/mol |
0.05 |
22.4 |
0.05 |
22.4 |
1 |
3 |
0.05 |
22.4 |
0.0448L |
22.4L/mol |
1 |
3 |
0.036g |
0.038 |
㈧ 同學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右圖),既可用於製取氣體,又可用於驗證物質性質.(1)當打開K1、關閉K2時,利
(1)由於裝置II中,進入氣體的導管比較短,因此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故可利用鋅與稀硫酸反應製取氫氣;
(2)驗證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是氫氧化鈣溶液,所以可填澄清石灰水或氫氧化鈣溶液;
(3)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稀硫酸和碳酸鈣反應會生成微溶的硫酸鈣,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進一步進行;
(5)二氧化錳不溶於水,所以要回收二氧化錳,可先進行溶解、然後過濾,並洗滌、乾燥;
(6)根據裝置特點還可用來測定生成氣體的體積、作為洗氣裝置等,具體操作為:C中裝水,導管尾處接上量筒,關閉K2,打開K1可以測定產生O2的體積
或D中裝上濃硫酸,關閉K1,打開K2可以乾燥O2;
故答案為:(1)②;
(2)澄清石灰水或氫氧化鈣溶液;
(3)CaCO3+2HCl=CaCl2+H2O+CO2↑;
(4)生成CaSO4微溶,覆蓋在未反應的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進一步進行;
(5)bcda;
(6)C中裝水,導管尾處接上量筒,關閉K2,打開K1可以測定產生O2的體積.
或D中裝上濃硫酸,關閉K1,打開K2可以乾燥O2(答案合理即可)
㈨ 在學習一氧化碳化學性質時,關於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老師讓同學們設計實驗裝置.三個組的同學設計
(1)儀器名稱為:鐵架台、酒精燈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加熱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氣體可能發生爆炸,實驗開始時,要先通一會兒一氧化碳然後再加熱
目有的是排盡玻璃管中的空氣,防止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後發生爆炸.實驗結束時要先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繼續通一氧化碳到試管冷卻.防止生成的銅又被氧化成氧化銅;
(3)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故看到的現象為:黑色粉末逐漸變紅;化學方程式為CO+C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