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消能減震阻尼器有哪些
汽車 摩托車
❷ 什麼是抗震概念設計它包含哪些內容
由於地震作用的大小和特性以及它所引起的結構反應很難正確估算,所以在抗震設防時,不能完全依賴於計算,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良好正確的方案設計,這就稱為概念設計。
其主要內容有:選擇有利的場地、地基和基礎;合理規劃,避免發生次生災害;建築物的體形和結構力求規整和對稱;盡量減輕建築物的質量,降低其重心;選擇合理的抗震結構體系;增強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延性;遭遇大震時,框架結構不應發生柱鉸機構等。
技術應用
1、隔震技術
目前,國際上較熱門的工程抗震新技術就是隔震技術,它是通過把如橡膠隔震墊等隔震消能裝置安放在結構物底部和基礎(或底部柱頂)之間,來隔開上部結構和基礎,從而改變結構的動力作用和動力特性,有利於減輕結構物的地震反應。
實踐證明,隔震技術具有很大的垂直承載力及垂直壓縮剛度,具有足夠大的初始剛度及較小的水平變形剛度,能夠抵抗風荷載和輕微地震,且耐久性好,使用壽命長,因此,主要適用於較重要的如學校、醫院、商場、科研機構及重要的指揮職能單位的低層和多層建築。
2、消能減震技術
消能減震技術主要用於高層或超高層建築,其原理是指在建築結構的某些部位,如節點、剪力牆、支撐、連接件或連接縫等,設置消能元件,通過消能裝置產生摩擦非線性滯回變形耗能來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以減小主體結構的水平和豎向地震反應,從而避免結構產生破壞或倒塌,以達到減震抗震的目的。
❸ 抗震設計與隔震設計有什麼區別
抗震、防來震、隔震、減震,都是我國源抗震工作的內容,不信請看GB50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第12章,隔震就是減震、消能的一種措施。
12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 l49
12.1一般規定………………………………… 149
12.2房屋隔震設計要點……………………… l50
12.3房屋消能減震設計要點………………… l56
❹ 什麼是工程結構減震控制,基礎隔震原理是什麼
首先回答「什麼是工程結構減震控制」
在結構上加設耗能裝置是當今抗震設計中一個重要的抗震手段,此方法主要是將耗能裝置根據結構的特性均勻地分布於其上,使耗能裝置與結構共同參與抗震,以達到増強整體結構抗震能力的目的。與傳統的抗震設計理論不同的是,在主體結構上加設能夠消耗地震能量的耗能裝置這種新型的抗震設計理論是一種主動的抗震設計理論,是對傳統抗震設計理論的一次提高。
然後回答「基礎隔震原理是什麼」
基礎隔震是在基礎和上部結構之間設置水平柔性層,延長結構側向振動的基本周期,使基礎隔震結構基本周期遠離地震動卓越周期,則上部結構的地震作用、橫向剪力大幅度減小。因此結構在地震反應過程中大變形主要集中在基礎隔震層處,而結構本身的相對變形很小,此時可近似的認為上部結構是一個剛體,從而為建築物能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但是水平剛度較小的柔性隔震層變形較大,是整個結構安全保障的關鍵。與傳統的抗震結構相比較,基礎隔震結構具有如下特點:提升了結構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舒適感;減少非結構構件破壞和保證精密設備的功能可以正常使用。基礎隔震的水平柔性層一般由隔震墊和阻尼器組成,隔震墊和阻尼器的相關產品、隔震結構的分析和設計方法日趨成熟並已進入相關的結構設計規范和規程。
❺ 什麼是消能減震結構
採用了消能減震技抄術的結構就是消能減震結構。
設置消能構件或裝置,在結構振動過程中,利用結構變形產生相對位移和相對速度,使消能裝置做功消耗結構振動能量,從而降低結構反應,達到預期抗震要求的建築結構。
常用的消能裝置有黏滯性消能器(如黏滯油缸消能器、黏滯阻尼牆)、黏彈性消能器、摩擦型消能器及金屬屈服型消能器等。
(5)消能減震設計裝置擴展閱讀:
在結構某些部位(如支撐、剪力牆、連接縫或連接構件)設置耗能(阻尼)裝置(或元件)。在主體進入非彈性狀態前裝置(或元件)率先進入耗能工作狀態。
通過該裝置產生摩擦、彎曲(或剪切、扭轉)彈塑性(或粘彈性)滯回變形來耗散能量或吸收地震輸入結構的能量,以減少主體結構的地震反應。減震效果明顯,可降低地震作用20%—30%,適用於多、高層建築抗震及超高層、大跨結構及結構抗風。
❻ 什麼是消能減震技術
消能減震主要是依靠阻尼器消耗地震能量,建築減震(結構消能減震技術)是在結構物某些部位(如支撐、剪力牆、連接縫或連接件)設置耗能裝置,通過該裝置產生摩擦,彎曲(或剪切、扭轉)、彈塑性(或黏彈性)滯回變形來耗散或吸收地震輸入結構的能量,以減小主體結構的地震反應,從而避免結構產生破壞或倒塌,達到減震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