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裝置藝術作品設計說明材料

裝置藝術作品設計說明材料

發布時間:2023-02-03 02:41:52

Ⅰ 環境設計中的裝置藝術

關於環境設計中的裝置藝術

環境設計是指對於建築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設計和整合的一門實用藝術。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環境設計中的裝置藝術,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一、裝置藝術的概念及其獨特性

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架下的創意組合與放大。它始於20世紀60年代,它作為雕塑的一種嶄新的形式,橫空出世。

裝置藝術源自於雕塑,但是卻也有著不同的地方。裝置藝術在誕生時就使用了與雕塑相同的物質材料和多維度空間。不同的是它利用了現成物象置換後互為動因文化意義,這是與雕塑相區別的地方。

在環境藝術設計范疇里,室內裝飾與裝置藝術有一定的區別。室內環境的設計往往更注重的是室內裝飾,對室內牆壁、天花、門、窗、傢具等的修飾,而裝置更注重的是對空間的分割和意境的渲染。

二、裝置藝術的主題性

《招魂》,作者呂勝中以人形剪紙為元素,“瘋狂地”復制再復制,運用裝置的手段,將自己的思想、個性以一個“招魂”作為主題,用裝置的手段展現在世人面前。在環境設計中,裝置藝術的主題性,給裝置藝術在環境設計中的運用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它廣泛的主題選擇,涉及了當代人生活和思想的很多方面:如宗教、多種風俗、多種文化等等,這些使它無論是在怎樣的環境空間中,設計者都能根據各式各樣的主題變化來得到想要得到的效果。

三、裝置藝術的實用性

一般來說,裝置藝術供短期展覽,不是供收藏的藝術。正因裝置藝術不是供收藏的藝術,它更具備實用價值,他繽紛的出現形式,同樣也具備了藝術品的美感和震撼力,同時,它在付出低、效果好的前提之下,設計者更能放開自己的創作思維,毫無保留的.實驗自己的創意,在藝術品和實用品之間來一個結合,通過實用的作品給於人們藝術品般的精神享受。

四、裝置藝術的迷惑性

為了激活觀眾,有時是為了擾亂觀眾的習慣性思維,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該經過誇張,強化或異化。在《喪宴》作品中,登昆燕玩了把“裝置小把戲”,在宴會場地里,他大膽地利用白色花球和蠟燭的裝置,與以往人們常見的喪場不同,這樣的裝置效果削弱了喪場內原本悲傷的氣氛,增添了一份濃濃的緬懷親人的柔情。

在環境設計中,往往出現一些特定氛圍的場所,它特定的內容、涵義、氛圍,都要求設計者在創意上去突破、去創新。裝置藝術的迷惑性,讓它在這樣的一些環境場合中,得到運用。就像燈光、聲效等等這些普通的元素一樣,裝置藝術做為這些環境中的一員,可以在設計者的創意思維下,通過不規則的,刻意性的擺設、鋪裝和放置,改變原本環境物語。裝置藝術變成環境的魔術轉輪。

五、裝置藝術的感受性

裝置藝術創造的環境,是用來包容觀眾、促使甚至迫使觀眾在界定的空間內由被動觀賞轉換成主動感受。

當裝置藝術成為設計,我們可以從作品中體味到不同的思想。一個作品的成與敗,要看觀眾在作品中感受到了一些什麼,這個作品是否與觀眾形成共鳴。“借實有以喻虛無,使現代象徵以巨大的神秘性、模糊性、多解性,以及觀眾參與的見仁見智、莫衷一是而獲得了更奇偉的審美效果”。每個人對於某一事物的感受都會不同,設計者可以運用裝置藝術來引導觀眾在環境中“感同身受”,體會作品,體會作者。

六、裝置藝術的可參與性

觀眾介入和參與是裝置藝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蘋果社區展廳,在展廳內外,設計者搬來數以萬計的蘋果,創作了建築裝置《能吃的房子》,能吃的房子是一個大眾參與性極強的裝置作品,強調參與者與裝置的存在關系,蘋果作為材料在完成對空間的圍合後又成為信息的載體進入參與者的思想與身體,並且構成話題。在蘋果被吃掉的同時,裝置的視覺效果又回到虛的狀態,用這樣的一個過程,強調了這一裝置作品的可參與性。

環境設計中的裝置藝術鼓勵參與,加大了人們與環境的互動,讓環境不僅僅是冰冷的環境,讓人們與環境的互動中得到更多更好的感受。

七、裝置藝術的可變性

裝置藝術是可變的藝術。藝術家既可以在展覽期間改變組合,也可在異地展覽,增減或重新組合。正是因為裝置藝術具備了這樣的一種特徵,所以它在以商業為社會運轉和生存基礎的時代里,頻頻以商業行為的形式出現。在商業空間環境里,有的商家用裝置藝術作為嘩眾取寵的門面裝飾,有的在 商鋪里用激光製造任何形體和圖案,製造相應的室內氣氛,製造空間幻覺。大膽地運用了裝置藝術的可變性。

總之,環境設計里的裝置藝術有著獨特性、主題性、感受性、可參與性和迷惑性,我們要在做設計的過程中去認識它、研究它、運用它。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環境設計的精神需要和物質載體需求,同時,在很多成功的作品中,它還承載了作品的靈魂 ,將環境設計作品得到更高層次的提升。裝置藝術的種種特性,在標新立異,不斷變革的環境設計界里,被環境設計師們看中,在環境設計領域,設計師們紛紛拜倒在了裝置藝術的石榴裙下。愈來愈多的設計者用裝置的構置方式來充實和美化空間環境,他們把裝置藝術與環境空間氛圍進行了完美的結合,讓空間結構更為豐富,獨特,讓環境更富於個性化。

;

Ⅱ 藝術設計作品創作說明怎麼寫

1、設計定位

1、視覺效果:科技、綠色環保、追求、穩定、形象。設計語匯:科技化、國際化、圖文化、裝飾性。

2、設計主題: 「高科技、綠色自然」

3、構成詮釋:標志以科技為概念,以綠色為基礎,以聯想為依據,以充分展示「捷盛化工」以"科技綠色服務生活"的理念。

本標志構成中以圓,五邊形基本要素,易聯想到分子、原子的結構構成,符合企業的行業特徵;五角形內是「J」的變形為一隻向上的飛鳥。以此昭示企業的文化與事業發展,可謂:形神合一,無往不利。

本標志以綠、天藍、橙為主色。外圓結構用綠色,代表自然、健康、穩重;五邊形用紅黃漸變,象徵太陽的光芒,代表希望、活力、力量、團結;變形的「J」用天藍色,代表科技、發展、進取。

4、本標志可延伸性理解度很廣,是一個易辯,易讀、易記的良好代言形象。

該標志圖文化,不僅是當國際設計藝術風格,亦是當代企業的時代風范展示,以簡捷明快的圖形化語言與社會大眾溝通,使企業信息得以快速傳遞,並形成品牌信息文化的沉澱。

(2)裝置藝術作品設計說明材料擴展閱讀

對於從事藝術設計創意工作的人而言,深刻體會大自然帶給人的情感交流和審美性,從對事物的觀察中尋找靈感,發現蘊藏在普通形式下的細節與美感,捕捉轉瞬即逝的知覺閃現,及時總結、歸納、提煉自然中的素材,是尋找創意靈感的源泉。

作為一個設計師來說,如果只了解自己所從事的專業方面的知識而忽視其他知識的擴展與積累,那麼設計藝術思維就會受到限制。

藝術設計是一門融合了多種知識的綜合性學科,設計師要注重在多學科、多層次知識的交叉中汲取靈感,把藝術、科學、生活等不同領域的知識與經驗聯系起來,從多種角度拓展思維模式,作到多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借鑒、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不同的角度尋找設計思維的理解與感悟,這樣才能及時把握現代設計思維的發展方向。

Ⅲ 小型裝置藝術作品,配設計說明

tps://wenku..com/view/.html
它可能對你有用!
它是一個網址哦!

Ⅳ 設計說明怎麼寫

設計說明就是向大家說明,這個作品的大概信息。那麼,設計說明應該怎麼寫?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設計作品在第一步就要很明確的為大家說明,你這個作品的大概信息,如:作品名稱、作品所用材料、造價、用途等等信息,一篇室內設計需要註明:設計公司、設計師、項目面積、工程造價、裝飾材料等信息;
接下來,就要大致的講解一下設計這個作品的初衷,為什麼設計這個作品,這個也是作品面市的動力和背景。室內設計則需要講解一下這個作品的原始戶型的優缺點;
再下來,大概介紹一下自己設計這個作品的想法,就是這個作品完成了會產生怎麼樣的作用和效果。室內設計的話,在這一塊就要簡單講述一下該業主的一些要求和想法,再結合自己的想法開始進行設計;
接下來就設計師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前面的對完成作品的一些想法等情況,描述一下作品設計過程的一些簡單過程和故事。室內設計的話,設計師就需要結合業主的想法和戶型結構開始自己的設計,包括裝修材料的運用等信息;
最後,在上面的基礎上再進行簡單的總結一下就可以了。

Ⅳ 裝置藝術

裝置藝術,是指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里,將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延異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簡單地講,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

裝置藝術的發展如同其它藝術發展的景況一樣,都是受當下多種單一與復合的觀念所左右的,也受其自身發展經驗的積累所促動。裝置藝術日漸在——內容關注、題材選擇、文化指向、藝術到位、價值定位、情感流向、操作方法等方面都呈現出多元繁復的狀態。但從其總體來看,裝置藝術的固有特徵並沒有朝令夕改。

首先是其——環境場性特徵沒有改變,即不論受何種觀念指向和製作方法影響的裝置藝術作品的有效展示,必須依賴於一定有效的時空場所。不僅如此,具體的作品本體與環境場又是和諧同構的整體。如此,其作品才能得以讓觀者從多視點、多層面予以認知和欣賞。如從徐冰於1993年創作的《文化談判》、吳山專於1993年創作的《想念毛竹》等裝置作品可以看到這一特點。其次,存在與過程的共振性。在一件裝置置中,一定完形形態的存在對整個作品的過程展示起著積極的作用。而作品的過程展示意義對完形形態的存在意義又具有升華作用。即,裝置置中的實體存在物象與作品的展示過程是有機同構、互為依託與作用的關系。由此,才促成了裝置藝術在靜態與動態上綜合影響觀者的張力作用的形成以及其強力作用的有效釋發。如,中國廣東陳劭雄在1992年創作裝置的題為《耗電72個半小時》的作品,就是將靜態的彩色日光燈等組合成象徵人「死屍」的符號與通電後不斷閃爍光芒的動態形象互相映襯,從而使特定的「死屍」靜態視覺符號更加突出。其動、靜態的有機同構統一,從而得以進一步地刺激和提醒人們應當關注當下的個體或群體的物質生活慾望正在讓人的生命漸漸消逝的深刻的社會、人生等問題。也就是說,當觀賞者在關注該作品時,能較明快、迅速地認知和讀解飽含創作者深刻警寓的——我們的「生命已成屍骸,可時間卻還在流動」(趙冰)的特有藝術文化語境和意義。再次,非永恆性。或稱「暫時性」、「此在性」。裝置藝術作品的展示,是在特定的場所、預設的有限時間里進行的。一旦作品展示的時間結束,作品的「此在性」意義就消失了。留下的僅是或關於作品展示存在時的圖像資料記載、或是其文字的描述。如,中國廣東徐坦於1993年11月24日創作的裝置與行為共存的《愛的寓言》,作品就是在特定的時空里存在展示的。最後,多樣性。即是說,盡管當下人們對裝置藝術的認識、把握 驗有相似性,但各不相同的個體在聯系主體自身的多元認識基礎上對裝置藝術的理解,把握又是不盡相同的。因而裝置藝術展現的形態、意識指向等都有所不同,呈多元性形態。如,中國廣東的「大尾象工作組」,是「基本以大型裝置為形式主體」開展創作展示活動的。而北京的「新刻度小組」,又是以「解析」方式進行表現與展示傳達的。

裝置藝術在中國是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被認識和興起的。因為,美國著名的波普藝術家勞申柏格曾於80年代來中國美術館辦了一次展覽。由此點燃了中國藝術家對裝置藝術形態的興趣火種。以致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實踐發展,裝置藝術越來越不僅為眾多的中國藝術家和民眾所認識、理解、認可與接受。而且,「裝置藝術在90年代前期的中國美術中,已作為極有實力和潛力的藝術形式,積極的、深刻的表現著世界之今日中國之今日以及個人之今日」。裝置藝術在中國的發展,也有其內在的因素。一方面,當代國際藝術的整體性發展對中國藝術家的刺激和推動。

另一方面,中國社會實行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發達、國人生活水平提高、綜合國力增強,社會結構中的某些方面的觀念也呈現出工業或後工業社會的情勢。所以,裝置藝術在中國還是有了長足的發展。這正如張晴所言:中國裝置藝術家在裝置藝術探索中,分別對當下經驗、文化遷徙、觀念派生等方面均作出了較有深度的挖掘與表現。而在藝術形式方面分別對分析的立體主義以來的,特別是針對後現代藝術中多元的形式進行探索,並將中國當代精神注入其中進行有機的媒合與升華。由此可見,在逐漸推進工業化發展的中國,在材料、特質越來越現代化並日趨豐富之同時,人們的觀念變遷、文化取向、生活態度與方式必將日趨現代意義上的多元化。為此,作為進入工業社會的國度里,將藝術『走向物化』對於中國美術而言已不再遙遠。同時,在一個創造物質、追求物質、享用物質的現狀與前景中,綜合材料與裝置藝術必將越來越快地取代中國探索性藝術中領銜主角之地位。如果是這樣,那麼,待到中國的經濟與歐美的經濟相近之期,首先與世界藝術直接交流與媲美的藝術形式,那亦必推動綜合材料與裝置藝術。因為,綜合材料與裝置藝術不但對中國美術發展具有前景,對於世界美術發展同樣具有前景。

閱讀全文

與裝置藝術作品設計說明材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產pvc閥門的是什麼機器 瀏覽:983
台銘超聲波清洗機怎麼樣 瀏覽:465
宜賓宏一機械廠電話是多少 瀏覽:189
電傳動裝置分類 瀏覽:739
壓力機床型號中E是什麼意思 瀏覽:235
自來水閥門口徑20什麼意思 瀏覽:197
cnc數控機床直角怎麼弄 瀏覽:939
日立無刷電動工具維修 瀏覽:10
暖氣注關上下哪個閥門 瀏覽:551
小學音樂器材怎麼分類 瀏覽:130
蘭州高壓閥門廠質量問題 瀏覽:790
設備清洗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瀏覽:600
一條檢測線的設備需要多少錢 瀏覽:62
暖氣片回水閥門是什麼閥 瀏覽:647
儀表盤控制櫃怎麼接線 瀏覽:608
制動傳動裝置的布置形式 瀏覽:519
生化儀器試劑過期怎麼改 瀏覽:315
廣東精藝發五金製品廠 瀏覽:646
神經網路數據訓練工具箱 瀏覽:756
領界儀表顯示模式怎麼設置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