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製冷設備原理
製冷設備是製冷機與使用冷量的設施結合在一起的裝置。設計和建造製冷裝置,是為了有效地使用冷量來冷藏食品或其他物品;在低溫下進行產品的性能試驗和科學研究試驗;在工業生產中實現某些冷卻過程,或者進行空氣調節。物品在冷卻或凍結時要放出一定的熱量,製冷裝置的圍護結構在使用時也會傳入一定的熱量。因此為保持製冷裝置中的低溫條件,就必須裝設製冷機,以便連續不斷地移去這些熱量,或者利用冰的熔化或乾冰的升華吸收這些熱量。製冷設備的冷卻方式有直接冷卻和間接冷卻兩種。直接冷卻是將製冷機的蒸發器裝設在製冷裝置的箱體或建築物內,利用製冷劑的蒸發直接冷卻其中的空氣,靠冷空氣冷卻需要冷卻的物體。這種冷卻方式的優點是冷卻速度快,傳熱溫差小,系統比較簡單,因而得到普遍應用。間接冷卻是靠製冷機蒸發器中製冷劑的蒸發,從而使載冷劑(例如鹽水)冷卻,再將載冷劑輸入製冷裝置的箱體或建築物內,通過換熱器冷卻其中的空氣。這種冷卻方式冷卻速度慢,總傳熱溫差大,系統也較復雜,故只用於較少的場合,如鹽水製冰和溫度要求恆定的冷庫等。[1]
按照冷卻目的和冷量利用方式的不同,製冷裝置大體可分為冷藏用製冷裝置、試驗用製冷裝置、生產用製冷裝置和空調用製冷裝置四類。
冷藏用製冷裝置主要用於在低溫條件下貯藏或運輸食品和其他貨品,包括各種冰箱、冷庫、冷藏車、冷藏船和冷藏集裝箱等。
㈡ 淺談如何對空調製冷系統設計的優化
從描述上看淺談如何對空調製冷系統設計的優化,介紹如下;
1 空調製冷系統概念與介紹
所謂空調製冷系統,即是空調系統本身所產生的一種模式,而空調製冷系統的能耗也成為國民生產生活能耗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相關數據顯示,近些年來,我國空調製冷產生的能耗占據社會總能耗的百分之三十以上。這就足以說明對空調製冷系統進行優化設計是相當有必要的,同時其本身也具有很大的潛力。故而在未來空調製冷系統節能優化設計中應該加大力度,從而挖掘出空調製冷系統節能設計本身的巨大經濟價值與社會
價值。
2 空調製冷系統節能的必要性與發展前景
2.1 必要性
自從1997年全球主要國家簽訂《京都議定書》之後,對於空調製冷以及空調系統全球性的環保協議自此誕生,並且在這之後,每年聯合國都會針對氣候問題進行談判。所以空調製冷系統所造成的能耗已經逐漸被全社會乃至全世界所關注,空調製冷系統節能優化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空調製冷除了會造成能源消耗,其本身對環境保護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空調製冷系統本身因為消耗能源,所以必然會產生許多溫室氣體,而這些溫室氣體將直接對臭氧層進行破壞,從而出現了人們熟知的溫室效應現象。臭氧層空洞、全球變暖以及一系列全球性環境保護問題應運而生,進而對地球的環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針對當前嚴峻的形勢,加強對空調製冷系統的節能優化設計是至關重要的。
2.2 前景
針對目前我國空調製冷系統節能的現狀來看,未來空調製冷系統節能依舊會成為研究的重點,我國以及整個行業對其的重視程度也會不斷提升。最近幾年,我國陸續出台了相關的政策,也頒布了許多綠色建築評價標准,目的就是為了真正意義上實現空調製冷系統的節能目標。我國現階段已經推出各種環境友好型製冷劑,還逐漸實現以壓縮機結構與性能為基礎的空調製冷核心技術。無論是在政策方面還是在市場方面,都開始注重空調製冷產品以及系統開發的節能與環保。所以在未來空調製冷設計過程中,不具備節能與環保要求的產品、企業、生產廠商都必然會面臨社會的淘汰。
3 空調製冷系統設計的優化對策
3.1 利用新型壓縮機對空調製冷系統進行優化
針對當前市面上比較普遍的小型空調製冷系統而言,一般選擇的核心機械都為渦旋壓縮機。而新型的渦旋壓縮機則是通過利用頂部氣腔進行氣體的吸氣和排氣,從而實現對電磁閥開關時間、通斷電時間的控制與把控。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使得壓縮機本身有效調節所需要耗費的能源,進而實現節能環保的目的。此外還比較常見的一種壓縮機為直流變速渦旋壓縮機,其採用稀土作為基礎原料,並且這樣的結構本身可以降低電磁與雜訊干擾,還可以避免火花出現,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同時在使用過程中相比較其他類型壓縮機而言,壽命也相對較長。
而中型以及大型空調製冷系統選用的製冷系統核心則為螺桿式壓縮機,常見的螺桿式壓縮機分為單螺桿、雙螺桿以及三螺桿三種。三螺桿壓縮機相比較其他兩種更加具有優勢,通過增強壓縮機平衡,形成獨立的工作容積,從而對空調排氣與吸氣量進行控制,實現負荷減小的同時也達到了節能的目的與效果。
3.2 利用變頻控制技術對其進行優化
變頻控制技術是近些年來新興起的一門技術,同時也是未來技術發展過程當中,涉及到電子信息以及智能技術於一體的高端技術。比如說我國電網所供應的工頻都是固定的50Hz,但是這個頻率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設備運作。所以如果不實行變頻,一方面有可能不利於該設備進行工作,導致該設備的工作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導致該設備出現損壞或者壽命減短。
我國大部分空調所使用的製冷設備均為定速壓縮機,當壓縮機以固定不變的速度運行的時候,就會對室內溫度進行調節。比如設定溫度為20℃,那麼當其調節到20℃之後,即可以實現開關的重新啟動或者停止。而整個過程當中,電動壓縮機需要承受整個工作狀態中產生的較大動量,從而造成壓縮電動機本身消耗極高的電能。而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太久或者不斷切換工作狀態,都會使得壓縮機本身的耗能增多,同時也會加速器件之間的磨損。所以採用變頻控制技術,實際上可以有效減少壓縮機本身因為頻繁工作而出現的電能損耗,同時還可以在各個頻率之間進行自動調節與轉換,確保不同狀態下頻率轉換對空調本身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3.3 實現製冷系統模擬優化
實現製冷系統模擬優化實際上是實現空調製冷系統性能最優化的重要做法。通過選擇合理的材料,並且對空調製冷系統本身結構進行研究,創新出一些突破傳統的設計原則,從而衍生出新的原則與方法,故而系統模擬技術應運而生。這種技術就是將計算機系統模擬的方法運用於製冷空調裝置的系統建模和特性研究中來。然後通過計算機模擬製冷系統的實際工作過程,通過模擬的手段對各個系統參數與系統配件進行疲憊,最終通過模擬形式對系統進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實現替代傳統樣機的研究和實驗。所以近些年來我國許多空調製冷研究者都開始利用模擬模擬技術進行研究,從而減少資金與時間成本,提高整體研究效率。
3.4 選擇清潔能源作為空調製冷能源
傳統空調製冷之所以會對能耗造成影響,主要是因為傳統空調選用的製冷能源是非環保的,所以選擇清潔能源、自然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作為空調製冷能源,是未來空調製冷系統優化的重要方式。常見的並且可代替傳統製冷能源的代表有太陽能、風能和潮汐能。利用這些能源一方面可以實現清潔,另一方面這類能源在自然界所蘊含的數量巨大,可以滿足大量的能源供應需求。所以利用這些清潔能源代替傳統空調製冷能源,既可以確保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性,也可以實現對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避免能耗浪費的同時也保護了我國社會的整體生態環境。
㈢ 製冷工藝設計的介紹
本書針對冷庫製冷裝置、空調製冷裝置,系統地闡述製冷工藝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重點介紹製冷系統的方案確定、製冷負荷計算、機器設備選型與布置、管道設計、製冷工藝施工圖的閱讀與繪制等內容。書中還對冷庫、空調用製冷裝置給排水設計內容作了較詳細的介紹,並且簡要介紹了製冰及相關內容。
㈣ 制熱製冷一體化的汽車空調是如何設計的
汽車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那麼制熱製冷一體化的汽車空調是如何設計的呢?大家請看我接下來詳細地講解。
一,設計原理
眾所周知,空調製冷循環是由壓縮、冷凝、膨脹、蒸發四個過程組成的。這個過程吸收了大量的熱量並產生了一個冷源。這時用鼓風機將其送入車內,以降低車內溫度。向外釋放熱量。在膨脹過程中,冷凝的高溫高壓液態製冷劑通過熱膨脹閥進行節流減壓,然後轉換成低溫低壓液態製冷劑送入蒸發器,不斷吸收空氣中的熱量,並蒸發成一種低溫低壓的氣體製冷劑。從蒸發器中流出的氣態製冷劑被除數壓縮機吸入,進入下一個製冷循環。本空調只適用於高溫環境,不能在寒冷環境中使用。現有的汽車空調採暖系統,特別是對採暖要求較高的大中型客車,要求有獨立的燃燒採暖系統,特殊的燃燒機理或使用發動機冷卻劑加熱,並使用燃燒預熱器。採用一體化加熱裝置對車廂進行加熱。這些裝置不僅需要增加設施,佔用更多的車內空間,而且增加了車輛的生產成本。
㈤ 無塵車間空調工程設計步驟是什麼
無塵車間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給生產車間提供一個舒適工作環境必不可少的。
由無塵車間空調系統的組成可以看出,一個較完整的空調系統設計內容包括五個部分:
1、空調方案的確定;
2、空調負荷的計算;
3、空調設備選擇與布置;
4、風道的布置與水力計算;
5、風口的布置與無塵車間室內氣流組織及室內溫度的控制。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標准無塵車間空調工程設計的步驟,內容大致如下:
(1)選擇空調系統並合理分區:這是空調工程設計整體規劃關鍵的一步。空調系統的方式很多,首先要為各無塵車間的整體空調選擇適當的空調系統方式,並進行合理分區。
①空調系統的選擇和分區,應根據無塵車間的性質、規模、結構特點、內部功能劃分、空調負荷特性、設計參數要求、同期使用情況、設備管道選擇布置安裝和調節控制的難易等因素綜合考慮,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量做到一次投資省、系統運行經濟且能耗少。
②特別應注意避免把負荷特性(指熱濕負荷大小及變化情況等)不同的空調房間劃分為同一系統,否則會導致能耗的增加和系統調節的困難,甚至不能滿足要求。
③負荷特性一致的空調房間,規模過大時宜劃分為若干個子系統,分區設置空調系統,這樣將會減少設備選擇和管道布置安裝及調節控制等方面的困難。
(2)明確無塵車間所在地室外空氣計算參數和室內空氣設計參數:空調系統的冷負荷計算總是以空調室內外空氣參數為依據,正確確定無塵車間所在地室外空氣計算參數和無塵車間中各類不同使用功能的空調房間的室內空氣設計參數,是空調負荷計算、管路系統設計計算、設備選擇的依據,它對空調設備的投資和經濟運行均具有重要意義。
(3)計算空調負荷:空調負荷是設備選擇計算的主要依據。空調負荷包括空調房間負荷、新風負荷、空調系統及製冷系統負荷等。
(4)確定空氣處理方案和選擇空氣處理設備:要使空調房間達到和保持設計要求的溫度和濕度,須將新風、回風或由新、回風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空氣,經過某幾種空氣處理過程,達到一定的送風狀態才能得以實現。
某幾種空氣處理過程的組合(包括處理設備及連接順序)就是空氣處理方案,它可在濕空氣的h-d圖上表示出來。這種圖可用於查取設計計算和選擇設備所需的各種空氣狀態參數。
(5)空調風道系統與氣流組織設計:經過處理的空氣要通過空氣管道輸送到空調房間,並通過一定形式的送風口將空氣合理分配。空調風道系統設計包括集中式系統的送風、回風和排風設計,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的新風送風管道和房間送風、回風及排風設計,各種風機和各類風口的選擇,風管的消聲、安裝及冷風管的保溫要求等。空調風道系統應便於調節控制和適應無塵車間的防火排煙要求。氣流組織設計應使空調房間的氣流組織合理,溫度、濕度等分布穩定均勻,並達到設計要求。
(6)空調水系統設計:中央空調水系統,一般包括冷(熱)水系統、 冷卻水系統和冷凝水系統。
水系統設計包括管路系統型式選擇、分區布置方案、管材管件選擇、管徑確定、阻力計算與平衡、水量調節控制、管道保溫及安裝要求、水泵和冷卻塔等設備的選擇及安裝要求等。
(7)選擇冷水機組和進行中央機房設計:在無塵車間空調工程中,所採用的製冷裝置目前趨向於機組化,即將製冷系統中的全部或部分設備在生產廠組裝成一個整體。目前我國有多種型式和型號的製冷機組供用戶選擇,生產廠家也可根據用戶的需要來組裝。有冬季採暖要求的系統還要選擇空調系統熱源。
在空調系統中,確定冷、熱源裝置及其形式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工作,它直接涉及整個空調系統的能耗、投資等經濟性指標,同時對系統的運行將產生長期影響。
(8)確定空調系統的電氣控制要求:空調系統的正常運行、自動調節、安全保護和不同功能轉換等,都須依靠電氣控制來實現。設置有效的中央空調控制系統,對於整個空調系統的安全運行和管理,將室內溫度、濕度穩定在設計允許的范圍內,使整個系統處於較佳工況運行,以及對於節省能源、提高設備使用壽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㈥ 製冷專業主要學些么事詳細點哈!
專業課程一般都是這些:空氣調節技術、中央空調、熱工流體力學基礎、製冷原理、製冷流體機械、製冷技術與裝置設計、製冷空調裝置安裝操作與維修、製冷空調裝置自動控制技術、製冷空調安裝工程預算等。
還有些基礎課程:高數、大學英語、專業英語、機械制圖、機械設計、機械製造、AUTO CAD、電工電子技術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也希望被採納
㈦ 空調機房 製冷機房在建築設計時應怎樣考慮
這些具體的設計其實是擴初階段,建環專業來做的,包括內部布置和具體尺寸。在方案階段,建築專業一般只要預留出面積差不多的房間就行了,具體布置什麼的我們做不來。下面是民用建築通則里的相關規范,參考作用有限。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2005年版,里頭規定:
8.2 採暖、通風和空氣調節
8.2.1 民用建築工程應包括採暖、通風、空氣調節及其熱源、冷源系統,並提出自動控制要求。
8.2.2 民用建築暖通空調設計的內容應包括:確定室內/外計算參數;冷/熱負荷計算、設備選型計算、管道布置及水力平衡計算、氣流組織計算。
8.2.3 暖通空調設計應符合國家有關設計的標准。涉及安全、環保方面,還應遵照或協調特定地區的規定。
8.2.4 暖通空調能耗應控制在有關節能標准規定的范圍內。對於建設規模大、投資大的項目,其暖通空調設計方案宜進行全年能耗分析。
8.2.5 新建的集中供暖居住建築及管理辦公類建築,宜設置溫度自動調節裝置。
8.2.6 新建集中供暖的住宅,應在可分室調節溫度的基礎上,推行分戶計量技術。
8.2.7 新建鍋爐房、換熱站等供熱熱源應設置氣候補償器及其控制系統。沒有設置氣候補償器及其控制系統的既有鍋爐房、換熱站等供熱熱源,應根據節能要求、經濟狀況、室內系統改造與否等加裝氣候補償器及其控制系統。
8.2.8對於設置供暖(或空調)的一般民用建築,在方案設計或初步設計階段,宜說明單位供暖(或空調)建築面積的供暖(或空調)負荷。
8.2.9 暖通空調設計中應合理確定介質的輸送參數,防止過高的裕量造成設備閑置、低效率運行及輸送動力的浪費。
8.2.10暖通空調專業應配合建築專業做好管道綜合,使介質輸送管道安裝密集處不僅滿足施工安裝要求,還應滿足運行期間檢查、維修的操作要求。
㈧ 製冷與空調裝置的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內容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1]魏、韓、趙伐楚,至桑丘。
㈨ 製冷與空調技術是冷門專業嗎 主要就業方向有哪些
不是冷門專業。製冷與空調技術專業的就業面寬,畢業生就業前景十分廣闊。製冷主要是學一些冷庫,空調主要是供熱通風技術。俗話說製冷空調不分家,還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隨著時代進步空調也越來越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對於製冷與空調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也會變大。
製冷與空調技術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專業。
製冷與空調技術主要研究電工電子技術、製冷原理與設備、製冷與空調自動控制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製冷與空調技術領域進行空調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維護管理、工程施工監理等。常見的製冷方式有液體汽化製冷、氣體膨脹製冷、渦流管製冷、熱電製冷等。
本專業培養面向製冷空調行業,從事製冷空調產品設計、製造工藝、產品檢驗與試驗、中央空調工程設計與施工管理、冷庫工程設計與運行維護等工作,具有良好的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課程體系:《製冷空調產品設計》、《製冷空調裝置製造技術》、《冰箱空調檢測與試驗技術》、《中央空調工程設計與施工》、《中央空調運行管理》、《樓宇設備管理》、《車間管理》、《工業企業質量管理》、《冷庫工程設計與運行管理》、《現代機械制圖》、《AutoCAD高級繪圖技術》、《電工電子技術》、《製冷設備電氣與控制技術》。
就業方向:製冷類企業:製冷設備維修工或操作工、製冷空調工程安裝與施工員、製冷空調設備及零配件銷售。
本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在製冷與空調設備製造行業,從事產品設計、技術管理與質量管理;在製冷與空調設備經營行業,從事產品的銷售、售後服務和經營管理;在製冷與空調設備使用單位,從事製冷與空調系統的運行管理和操作維修。
還可以去超市、醫院、機場、車站及智能化樓宇空調裝置的安裝、調試、維護及運行管理工作;製冷與空調設備製造單位的生產與管理等工作。
製冷與空調技術專業主要崗位為:空調生產企業的質檢、工藝、基層管理、生產設備維護崗位;中央空調、冷庫的安裝、運行管理、維護,空調工程的預算、輔助設計崗位;空調、冷庫和製冷設備等空調製冷行業的營銷、銷售代理、售後服務崗位;企業生產設備的機械和電氣的運行管理、維護崗位。
㈩ 中央空調的實訓裝置包括幾個部分
中央空調實訓裝置 」 是職業教育的教學和實訓要求而研製的。適合高職院校、職業學 校的《製冷技術》、《製冷流體機械》、《製冷設備維修工(高級工)》等課程的教學實訓裝置。培養掌握空調與製冷技術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從事空調、製冷設備及系統的技術升級、改造設計、安裝、調試、維護、維修、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實訓裝置也適合普通院校、技工學校、職業培訓學校、職教中心、鑒定站 / 所、製冷類專業《製冷設備 維修工(高級)》、《製冷設備原理與維修》、《製冷空調裝置操作安裝與維修》、《中央空調工(初級、中級、高級)》、《中央空調系統操作員》等課程。
二、基本技術指標:
1. 電源:三相五線 AC 380 V±10% 50Hz ;
2. 追大供冷量: 7.5kW ;
3. 追大輸入總功率: 6.5kW ;
4. 製冷額定功率: 3.8kW ;
5. 制熱額定功率: 2.0kW ;
6. 額定輸入電流: 7A ;
7. 循環風量: 700m 3 /h ;
8. 製冷劑: R22 ;
9. 漏電動作電流: ≤30mA ;尺寸: 6000×2400×2500mm 安全保護措施:具有過壓、過流、過載、漏電、接地四種保護措施,符合國家相關標准。
三、各主要部件特點及工作原理
1 、壓縮機;系統採用全封閉活塞式 3P 壓縮機,正常工作溫度僅為 0 O C ,安全可靠,結構緊湊,噪音低,密封性好,製冷劑為 R22 。
2 、蒸發器:製冷系統採用乾式蒸發器,液體製冷劑經節流後從蒸發器一端的端蓋進入管程 , 端蓋上鑄有隔板 , 製冷劑經過兩個或多個流程蒸發並吸收載冷劑的熱量後從同一個端蓋出來後進入壓縮機,以增強製冷效果。
3 、冷凝器:製冷系統採用殼管式冷凝器,這是一種較新型的熱交換設備,用兩條平行的銅卷制而成,是具有兩個螺旋通道的螺旋體,中間的螺旋體是冷卻水通道,外部的螺旋體是高壓製冷劑的通道。
4 、噴淋式冷卻塔:該設備的冷凝方式採用逆流式冷卻塔,模具一次成形 , 吸風機裝在塔的頂部,結構完全模擬、直觀;冷卻塔採用吸風式強迫通風,塔內填有填充物 , 以提高冷卻效果 ; 從冷凝器出來的溫水由冷卻水泵送入塔頂後 , 又布水器的噴嘴旋轉向下噴淋 .
5 、鍋爐:鍋爐是中央空調制熱系統的核心元件,採用頂格萊電熱管使水與電完全隔離,具有超溫保護,防干燒保護、超壓保護,確保人機安全;採用進口聚氨發泡保溫技術,保溫性能好。
6 、模擬房間:外形美觀、小巧,佔地面積少,結構緊湊;具有全透明結構,一目瞭然;房間裝有盤管,盤管風機、溫度控制調節儀。
7 、溫度控制:本設備實驗台的面板上,裝有溫度控制顯示儀,可控制溫度的范圍, 且有巡迴檢測出各關鍵部位的溫度。
8 、高、低壓保護裝置:為安全起見,製冷系統裝有高、低壓保護繼電器可保護壓縮機及系統的正常運行。
9 、水箱:為節約用水循環使用系統的水資源,通過加水箱來完成媒介水的加入、自動調節、過濾等任務;並裝有自動加水系統,如果系統水資源缺乏,加水系統會自動啟動補給。
10 、觸摸屏部分:採用 7 寸真色彩 MCGS 觸摸屏,包含主控窗口、 12 路溫度顯示窗口、 12 路溫度實時曲線圖、系統設置窗口、故障設置窗口、調試窗口、幫助窗口、密碼修改窗口,登陸鍵面。
11 、 PLC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採用 CPU224 主機模塊、 3 套模擬量模塊 EM231 及相關繼電器,控制開關,指示燈,標准通信介面及配件。
12 、組態軟體:利用組態軟體在上位機遠程監控中央空調實時運行狀態。
四、控制功能如下:
( 1 ) 各關鍵點溫度動態顯示, 其中包括
A 、制熱當前值 B 、製冷當前值 C 、鍋爐進口 D 、鍋爐出口
E 、冷卻塔進口 F 、冷卻塔出口 G 、冷凝器進口 H 、冷凝器出口
I 、蒸發器進口 J 、蒸發器出口 K 、模擬房間 Ⅰ L 、模擬房間 Ⅱ
( 2 ) 溫度設定及顯示溫度的設定可在 18 到 30 攝氏度之間進行任意設定。
( 3 ) 壓縮機的延時設定壓縮機的開機延時可在 5-20 分鍾之間任意設定
( 4 ) 開關控制及指示中央空調各部分的工作與停止均可通過觸摸屏進行控制,並且有開關顯示, 便於遠程操作,設置開關如下:
A 、冷卻水泵 B 、冷卻風機 C 、製冷水泵 D 、壓縮機 E 、電磁閥 Ⅰ
F 、電磁閥 Ⅱ G 、制熱水泵 H 、製冷 I 、制熱 J 、停機
( 5 ) 故障設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