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製冷裝置自動化基本任務是什麼
維持基本的製冷運轉
㈡ 製冷設備原理
製冷設備是製冷機與使用冷量的設施結合在一起的裝置。設計和建造製冷裝置,是為了有效地使用冷量來冷藏食品或其他物品;在低溫下進行產品的性能試驗和科學研究試驗;在工業生產中實現某些冷卻過程,或者進行空氣調節。物品在冷卻或凍結時要放出一定的熱量,製冷裝置的圍護結構在使用時也會傳入一定的熱量。因此為保持製冷裝置中的低溫條件,就必須裝設製冷機,以便連續不斷地移去這些熱量,或者利用冰的熔化或乾冰的升華吸收這些熱量。製冷設備的冷卻方式有直接冷卻和間接冷卻兩種。直接冷卻是將製冷機的蒸發器裝設在製冷裝置的箱體或建築物內,利用製冷劑的蒸發直接冷卻其中的空氣,靠冷空氣冷卻需要冷卻的物體。這種冷卻方式的優點是冷卻速度快,傳熱溫差小,系統比較簡單,因而得到普遍應用。間接冷卻是靠製冷機蒸發器中製冷劑的蒸發,從而使載冷劑(例如鹽水)冷卻,再將載冷劑輸入製冷裝置的箱體或建築物內,通過換熱器冷卻其中的空氣。這種冷卻方式冷卻速度慢,總傳熱溫差大,系統也較復雜,故只用於較少的場合,如鹽水製冰和溫度要求恆定的冷庫等。[1]
按照冷卻目的和冷量利用方式的不同,製冷裝置大體可分為冷藏用製冷裝置、試驗用製冷裝置、生產用製冷裝置和空調用製冷裝置四類。
冷藏用製冷裝置主要用於在低溫條件下貯藏或運輸食品和其他貨品,包括各種冰箱、冷庫、冷藏車、冷藏船和冷藏集裝箱等。
㈢ 冰箱什麼是單循環製冷和雙循環製冷有和差別
單循環:
冷凍室受控於冷藏室, 只要冷藏室出現溫差壓縮機就要工作, 這時冷凍室被迫也要製冷,冷氣要經過冷藏冷凍這樣一個大循環。
雙循環
雙製冷雙循環系統採用冷藏室與冷凍室各自封閉設計,各自形成獨立的風冷製冷循環系統,保證冷藏室內的空氣不會進入冷凍室,冷凍室內的空氣不會進入冷藏室。
二者差別:
單循環冰箱壓縮機會頻繁啟動,噪音大,耗電量大,而且製冷不均勻, 冷凍室往往會出現過冷現象,結很厚的霜。
雙循環比單循環更省電,更安靜,控溫更加精確,冷凍室也可以提供更高的冷凍能力。
單循環製冷系統由蒸發器、單級壓縮機、油分離器、冷凝器、貯氨器、氨液分離器、節流閥及其它附屬設備等組成,相互間通過管子聯接成一個封閉系統。
其中,蒸發器是輸送冷量的設備,液態製冷劑蒸發後吸收被冷卻物體的熱量實現製冷;壓縮機是系統的心臟,起著吸入、壓縮、輸送製冷劑蒸汽的作用;
雙循環可實現冷藏室、冷凍室獨立精確控溫,同時冷藏室內可達80%的保濕率已經接近自然界的極限,能充分鎖住食物水份、保鮮效果更優越。
能夠變冰箱的傳統「被動保鮮」為「主動養鮮」,保持食物原生態狀態下的營養和口感。
㈣ 請問現時的冷卻方法總的來說有幾種原理、優點等又分別是什麼
----------《製冷方法》---------------
本篇提示:
要求掌握:"製冷"的定義;蒸氣壓縮式製冷、蒸氣吸收式製冷、蒸氣噴射式、吸附式製冷、熱電製冷、氣體膨脹製冷、絕熱放氣製冷和氣體渦流製冷等製冷方法的熱力學原理,系統組成,製冷循環及製冷機特性的理論分析和計算。
* * * *
製冷技術是為適應人們對低溫條件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製冷作為一門科學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內將某物體或流體冷卻,使其溫度降到環境溫度以下,並保持這個低溫。 這里所說的"冷"是相對於環境而言的。灼熱的鐵放在空氣中,通過輻射和對流向環境傳熱,逐漸冷卻到環境溫度。它是自發的傳熱降溫,屬於自然冷卻,不是製冷。製冷就是從物體或流體中取出熱量,並將熱量排放到環境介質中去,以產生低於環境溫度的過程。 機械製冷中所需機器和設備的總合稱為製冷機。製冷機中使用的工作介質稱為製冷劑。製冷劑在製冷機中循環流動,同時與外界發生能量交換,即不斷地從被冷卻對象中吸取熱量,向環境排放熱量。製冷劑一系列狀態變化過程的綜合為製冷循環。為了實現製冷循環,必須消耗能量。所消耗能量的形式可以是機械能、電能、熱能、太陽能或其它可能的形式. 製冷技術的研究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①研究獲得低溫的方法和有關的機理以及與此相應的製冷循環,並對製冷循環進行熱力學的分析和計算。
②研究製冷劑的性質,從而為製冷機提供性能滿意的工作介質。機械製冷要通過製冷劑熱力狀態的變化才能實現。所以,製冷劑的熱物理性質是進行循環分析和計算的基礎數據。此外,為了使製冷劑能實際應用,還必須掌握它們的一般物理化學性質。
③研究實現製冷循環所必須的各種機械和技術設備,包括它們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結構設計,以及製冷裝置的流程組織、系統配套設計。此外,還有熱絕緣問題,製冷裝置的自動化問題,等等。
1.1 物質相變製冷
本章提示:
重點掌握:蒸氣壓縮式製冷和蒸氣吸收式製冷的熱力學原理,系統組成,製冷循環及製冷機特性的理論分析和計算。
一般掌握:蒸氣噴射式、吸附式製冷的製冷方法。
* * * *
物質有三種集態氣態、液態、固態。物質集態的改變稱之為相變。相變過程中,由於物質分子的重新排列和分子熱運動速度的改變,會吸收或放出熱量。這種熱量稱作潛熱。物質發生從質密態到質稀態的相變是將吸收潛熱;反之,當它發生有質稀態向質密態的相變時,則放出潛熱。
物質相變製冷是利用液體在低溫下的蒸發過程及固體在低溫下的熔化或升華過程向被冷卻物體吸收熱量---即製冷量。因此,相變製冷分為液體氣化製冷與固體熔化與升華製冷,由於液體自身具有流動性,液體氣化製冷是廣泛應用的。液體汽化成蒸氣的過程吸收熱量,從而達到製冷的目的,為了使其連續不斷地工作,成為一個循環,便必須使製冷劑在低壓下蒸發汽化、蒸氣升壓、高壓氣體液化和高壓液體降壓。
蒸氣壓縮式製冷、吸收式製冷、蒸氣噴射式和吸附式製冷都具備上述四個基本過程,屬於液體汽化製冷。
1.1.1製冷的基本熱力學原理
從熱力學角度說,製冷系統是利用逆向循環的能量轉換系統。按補償能量的形式(或驅動方式),前面所提及的製冷方法歸為兩大類:以機械能或電能為補償的和以熱能為補償的。前者如蒸氣壓縮式、熱電式製冷機等;後者如吸收、蒸氣噴射、吸附式製冷機等。兩類製冷機的能量轉換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製冷機的能量轉換關系
(a) 以電能或機械能驅動的製冷機 (b) 以熱能驅動的製冷機
熱力學關心的是能量轉換的經濟性,即花費一定的補償能,可以收到多少製冷效果(製冷量)。為此,對於機械或電驅動方式的製冷機引入製冷系數來衡量;對於熱能驅動方式的製冷機,引入熱力系數
來衡量。 (1) (2)
式中 ----- 製冷機的製冷量;
―― ------ 冷機的輸入功;
―― ----- 驅動熱源向製冷機輸入的熱量。
國外習慣上將製冷系數和熱力系數統稱為製冷機的性能系數COP(Coefficience of Performance)。我們要研究一定條件下COP的最高值。
對於電能或機械能驅動的製冷機,參見圖1(a)。製冷機消耗功w實現從低溫熱源(被冷卻對象,溫度 )吸熱,向高溫熱源(通常為環境,溫度
)排熱。假定兩熱源均為恆溫熱源,向高溫熱源的排熱量為 ,由低溫熱源的吸熱量(即製冷量)為 ,製冷機為可逆循環。
由熱力學第一定律有
(3)
由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兩個恆溫熱源間工作的可逆機,一個循環的熵增等於零,即
(4)
將式(3)代入式(4)得
即 (5)
由定義式(1),則可逆製冷的製冷系數為
(6)
式(6)說明:①兩恆溫熱源間工作的可逆製冷機,其製冷系數只與熱源溫度有關,而與製冷機使用的製冷劑性質無關。② 的值與兩熱源溫度的接低程度有關, 與
越接近( / 越小),則 越大;反之 越小。實際製冷機製冷系數 隨熱源溫度的變化趨勢與可逆機是一致的。
對於以熱能驅動的製冷機,參見圖 。製冷機從驅動熱源(溫度為 )吸收熱量
作為補償,完成從低溫熱原吸熱,向高溫熱源排熱的能量轉換。我們假定驅動熱源也是恆溫熱源,其它假定同前。那麼類似地推導熱能驅動的可逆製冷機的性能系數
由熱力學第一定律有:
(7)
由熱力學第二定律,循環中
即
(8)
利用式(7), (8)和定義式(2)得出,熱能驅動的可逆製冷機的熱力系數 (9)
上式右邊的第一個因子就是上面導出的在 , 溫度之間工作的可逆機械製冷機的製冷系數 ;而第二個因子 則是在 ,
溫度之間工作的可逆熱發動機的熱效率。故它相當於用一個可逆熱機,將驅動熱源的熱量 轉換成機械功 , = 再由 去驅動一個可逆機械製冷機。見圖2。這說明 與
在數量上不具備可比性,因為補償能 與 的品位不同。
圖2 熱能驅動的製冷機等價關系圖
式(9)同樣說明,熱能驅動的可逆製冷機的性能系數(或熱力系數)也只與熱源的溫度 , 和 有關,而與工質的性質無關。 越高(驅動熱源的品位越高)、 與
越接近,則 越大;反之, 越小。
式(6)和式(9)給出一定熱源條件下製冷機性能系數的最高值 ,
。故它們是價實際製冷機性能系數的基準值。實際製冷機循環中的不可逆損失總是存在的,其性能系數COP恆小於相同熱源條件下可逆機的性能系數COPc。用製冷循環效率
評價實際製冷循環的熱力學完善程度(與可逆循環的接近程度), 又叫製冷循環的熱力完善。定義
(10)或 (機械能或電能驅動的製冷機) (11a) (熱能驅動的製冷機)
(11b)恆有 (12)
越大,說明循環越好,熱力學的不可逆損失越小;反之, 越小,則說明循環中熱力學不可逆損失越大。
性能系數COP和熱力完善度
都是反映製冷循環經濟性的指標。但二者的含義不同,COP反映製冷循環中收益能與補償能在數量上的比值。不涉及二者的能量品位。COP的數值可能大於1、小於1或等於1。COP的大小,對於實際製冷機來說,與工作溫度、製冷劑性質和製冷機各組成部件的效率有關;對於理想(可逆)製冷機來說,只與熱源溫度有關。所以用COP值的大小來比較兩台實際製冷機的循環經濟性時,必須是同類製冷機,並以相同熱源條件為前提才具有可比性。而
則反映製冷機循環臻於熱力學完善(可逆循環)的程度。用
作評價指標,使任意兩台製冷機在循環的熱力學經濟性方面具有可比性,無論它們是否同類機,也無論它們的熱源條件相同或是不同。
1.1.2 物質相變製冷概述
冰相變冷卻
冰相變冷卻是最早使用的降溫方法,現在仍在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農業、科學研究等各種領域。冰融化和冰升華均可用於冷卻。實際主要是利用冰融化的潛熱。
常壓下冰在0攝氏度融化,冰的汽化潛熱為335kj/kg。能夠滿足0攝氏度以上的製冷要求。
冰冷卻時,常藉助空氣或水作中間介質以吸收貝冷卻對象的潛熱。此時,換熱過程發生在水或空氣與冰表面之間。被冷卻物體所能達到的溫度一般比冰的溶解溫度高5-10攝氏度。厚度10厘米左右的冰塊,其比表面積在25-30平方米/立方米之間。為了增大比表面積,可以將冰粉碎成碎冰。水到冰的表面傳熱系數為116W/(平方米*K)。空氣到冰表面的表面傳熱系數與二者之間的溫度差以及空氣的運動情況有關。
冰鹽相變冷卻
冰鹽是指冰和鹽類的混合物。用冰鹽製作製冷劑可以獲得更低的溫度。
冰鹽冷卻是利用冰鹽融化過程的吸熱。冰鹽融化過程的吸熱包括冰融化吸熱和鹽溶解吸熱這兩種作用。起初,冰吸熱在0攝氏度下融化,融化水在冰表面形成一層水膜;接著,鹽溶解於水,變成鹽水膜,由於溶解要吸收溶解熱,造成鹽水膜的溫度降低;繼而,在較低的溫度下冰進一步溶化,並通過其表層的鹽水膜與被冷卻對象發生熱交換。這樣的過程一直進行到冰的全部融化,與鹽形成均勻的鹽水溶液。冰鹽冷卻能到達的低溫程度與鹽的種類和混合物中鹽與水的比例有關。
工業上應用最廣的冰鹽是冰塊與工業食鹽NaCl的混合物。
乾冰相變冷卻
固態CO2俗稱乾冰。
CO2的三相點參數為:溫度-56攝氏度,壓力0.52MPa。乾冰在三相點以上吸熱時融化為液態二氧化碳;在三相點和三相點一下吸熱時,則直接升華為二氧化碳蒸氣。
乾冰是良好的製冷劑,它化學性質穩定,對人體無害。早在19世紀,乾冰冷卻就用於食品工業、冷藏運輸、醫療、人工降雨、機械零件冷處理和冷配合等方面。
其他固體升華冷卻
近代科學研究中心為了冷卻紅外探測器、射線探測器、機載紅外設備等的需要。採用了固態製冷劑升華的製冷系統。其製冷溫度取決於固體的種類、系統中的壓力和被冷卻對象的熱負荷。通過改變升華氣體的流量來調節系統中的被壓和溫度,就可以保持一個特定的溫度。這種製冷系統的工作壽命由固體製冷劑的用量和被冷卻對象的熱負荷決定,有達1年之久的。固體升華製冷的主要優點是升華潛熱大,製冷溫度低,固體製冷劑的貯存密度大。
液體蒸發製冷
液體氣化形成蒸汽,利用該過程的吸熱效應製冷的方法稱液體蒸發製冷。
當液體處在密閉的容器內時,若容器內除了液體和液體本身的蒸汽外不含任何其它氣體,那麼液體和蒸氣在某一壓力下將達到平衡。這種狀態稱飽和狀態。如果將一部分飽和蒸汽從容器中抽出,液體就必然要再氣化出一部分蒸汽來維持平衡。我們以該液體為製冷劑,製冷劑液體氣化時要吸收氣化潛熱,該熱量來自被冷卻對象,只要液體的蒸發溫度比環境溫度低,便可使被冷卻對象變冷或者使它維持在環境溫度下的某一低溫。
為了使上述過程得以連續進行,必須不斷地從容器中抽走製冷劑蒸汽,再不斷地將其液體補充進去。通過一定的方法將蒸汽抽出,再令其凝結為液體後返回到容器中,就能滿足這一要求。為使製冷劑蒸氣的冷凝過程可以在常溫下實現,需要將製冷劑蒸氣的壓力提高到常溫下的飽和壓力,這樣,製冷劑將在低溫低壓下蒸發,產生製冷效應;又在常溫和高壓下凝結向環境溫度的介質排放熱量。凝結後的製冷劑液體由於壓力較高,返回容器之前需要先降低壓力。由此可見,液體蒸發製冷循環必須具備以下四個基本過程:製冷劑液體在低壓下氣化產生低壓蒸汽,將低壓蒸汽抽出並提高壓力變成高壓氣。將高壓氣冷凝為高壓液體,高壓液體再降低壓力回到初始的低壓狀態。其中將低壓蒸汽提高壓力需要能量補償。
1.1.3蒸汽壓縮式製冷系統
要求掌握:專業術語(如製冷量、單位質量製冷量、單位體積製冷量等);單級蒸氣壓縮式製冷循環的特點及工作過程,壓焓圖,理論製冷循環的定義和熱力計算,影響實際製冷循環的因素,蒸發溫度和冷凝溫度的變化對單級蒸氣壓縮式製冷機性能的影響,製冷劑和載冷劑的定義、性質和使用的溫度范圍;雙級壓縮製冷循環中最常見的兩種循環方式的流程和熱力計算,中間壓力的確定;復疊式製冷循環的流程和熱力計算。
* * *
蒸汽壓縮式製冷系統由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蒸發器組成,用管道將它們連接成一個密封系統。製冷劑液體在蒸發器內以低溫與被冷卻對象發生熱交換,吸收被冷卻對象的熱量並氣化,產生的低壓蒸汽被壓縮機吸入,經壓縮後以高壓排出。壓縮機排出的高壓氣態製冷劑進冷凝器,被常溫的冷卻水或空氣冷卻,凝結成高壓液體。高壓液體流經膨脹閥時節流,變成低壓低溫的氣液兩相混合物,進入蒸發器,其中的液態製冷劑在蒸發器中蒸發製冷,產生的低壓蒸汽再次被壓縮機吸入。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循環。
蒸氣壓縮式製冷機是得到最廣泛應用的製冷機,因此它是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
可逆製冷循環
逆卡諾製冷循環
定義:設有恆溫熱源和恆溫熱匯,其溫度分別為TL 和TH ,在這兩個溫度 之間的可逆製冷循環是卡諾製冷循環。卡諾製冷循環的原理圖如下所示:
圖1 逆卡諾循環
勞倫茨循環
勞侖茲循環熱源的熱容量是有限的,在與製冷工質進行熱量交換過程中,熱源的溫度也將發生變化,即被冷卻物體(冷源)的溫度將逐漸下降,環境介質(熱源)
的溫度將逐漸上升。為了達到變溫條件下耗功最小的目的,應使製冷工質在吸、
排熱過程中其溫度也發生變化,而且變化趨勢與冷、熱源的變化趨勢完全一樣,使製冷工質與冷、熱源之間進行熱交換過程中的傳熱溫差始終為無限小,沒有不可逆換熱損失,
另外兩個過程仍分別為可逆絕熱壓縮與可逆絕熱膨脹過程,如圖2所示。這樣,
1-2-3-4-1即為一個變溫條件下的可逆逆向循環--勞侖茲循環。顯然,實現這一循環所消耗 的功為最小,製冷系數達到在給定條件下的最大值。
圖2 勞侖茲循環
為了表達變溫條件下可逆循環的製冷系數,可採用平均當量溫度這一概念。若用T0m表示工質的 平均吸熱溫度,用Tm表示工質的平均放熱溫度,則
(1)
(2)
與的大小分別可用面積41562和23652表示,平均吸熱溫度 T0m與平均放熱溫度
Tm就是以熵差為底、面積分別等於41564和23652的矩形的高度。變溫情況下可逆循環的製冷系數可表示為
(3)
即相當於工作在T0m,Tm 之間的逆卡諾循環的製冷系數。
勞倫茨循環如右圖所示,循環由兩個變溫過程和兩個等熵過程組成。
單級蒸氣壓縮混合工質製冷循環
製冷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冷卻介質和被冷卻物體的溫度將發生變化,冷凝器和蒸發器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因溫差傳熱而引起的不可逆損失。為了減少這種不可逆損失,製冷工質和傳熱介質之間應
保持盡可能小的傳熱溫差。
非共沸混合製冷劑在等壓下冷凝或蒸發時溫度均發生變化,冷凝時溫度由Tk 逐漸降低至Tk', 蒸發時溫度由T0逐漸升高至T0'
,我們利用這一特性,採用非共沸混合工質就可以達到減少傳熱溫差的目的,如圖3所示。極限情況下循環即變為勞侖茲循環。
圖3 變溫熱源時逆卡諾循環
非共沸混合製冷劑單級蒸氣壓縮製冷循環的T-S圖及p-h 圖如圖4所示。它與純製冷劑循環的區別僅在於製冷劑在冷凝和蒸發晨溫度在不為斷地變化。
(a)T-S圖 (b)p-h圖圖4 非共沸混合製冷劑單級蒸汽壓縮製冷循環的T-S圖及p-h圖
採用非共沸混合工質不僅可以達到節能,而且可以擴大溫度使用范圍。
物質相變製冷--1.1.3.2 單級蒸氣壓縮製冷
1.1.3.2 單級蒸氣壓縮製冷
單級蒸氣壓縮式製冷系統由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和蒸發器組成。其工作過程如下:製冷劑在壓力溫度下沸騰,低於被冷卻物體或流體的溫度。壓縮機不斷地抽吸蒸發器中產生的蒸氣,並將它壓縮到冷凝壓力,然後送往冷凝器,在壓力下等壓冷卻和冷凝成液體,製冷劑冷卻和冷凝時放出的熱量傳給冷卻介質(通常是水或空氣),與冷凝壓力相對應的冷凝溫度一定要高於冷卻介質的溫度,冷凝後的液體通過膨脹閥或其他節流元件進入蒸發器。
㈤ 製冷工程師執業資格證書
⑴ 考取製冷工程師資格證書需要准備哪些課程
2. 認證條件
2.1 申領《製冷工程師資格證書》的條件
2.1.1 要求本人具有良好的職業行為道德回規范,並提供以下答有效文件:
2.1.2 學歷證書和有關專業繼續教育證書的復印件;
2.1.3 工程師外語合格證書或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
2.1.4 相應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證書( NIT )或計算機等級考試合格證書;
2.1.5 通過製冷工程師資格考試;
2.1.6 實際工作經歷: 本科畢業 4 年以上(非製冷空調及相關專業需 5 年);專科畢
業 5 年以上(非製冷空調及相關專業需 6 年);相應專業碩士生畢業1年以上,
其中必須有 1 年以上在生產企業或科研部門工作經歷;同等學歷者須有 15 年
以上的工作經歷;
2.1.7 必須提供技術總結(3000字左右)以及公開出版的論著、譯著、論文(只提供發
表刊物封面、目錄、本人論文第一頁的復印件)。以上材料1式3份,論著、譯
著和論文不作硬性要求;
2.1.8 工作總結報告(由本人工作單位寫出工作業績評語,並需經單位領導簽署意見及
公章證明)。
⑵ 製冷等級證書在哪裡可以考
中國製冷學會製冷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工作實施細則
(試行)
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中國製冷學會的作用,逐步實現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和技術資格的國際互認,特製定本實施細則。
一、 總則
1. 製冷專業技術資格認證旨在為用人單位聘任相應技術職務提供相應的任職資格,並與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密切結合,以滿足廣大專業技術人員不斷增長新知識,以適應技術快速發展的需要,促進製冷技術及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
2. 製冷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工作面向全國製冷專業技術人員,考評結合,實行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
3. 資格認證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不僅需要 *** 部門的指導和支持,而且要與高等院校及其管理部門、企業及用人單位、有關行業協會、學會等密切合作。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廣大專業技術人員服務,是認證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 製冷專業技術資格認證考試
1. 由中國製冷學會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委員會(以下簡稱資格認證委員會)組織實施。
2. 准備申請製冷專業技術資格認證、但未經過製冷專業知識系統學習與培訓的人員,需要參加資格認證委員會組織的製冷專業基礎知識培訓和考核;中國製冷學會給培訓合格者頒發繼續教育合格證書,憑繼續教育證書辦理製冷專業技術資格認證申請手續。
3. 根據製冷專業技術知識結構和製冷技術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內容,由相關專家編寫或指定有關繼續教育教材和考試大綱。考試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概念題,考核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部分是案例題,考核對基本技術方法綜合運用能力。
4. 進修方式:
繼續教育採取函授輔導與課堂面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資格認證委員會提供或指定教材和輔導材料,並組織函授與面授事宜。
5.資格考試:
申請工程師資格認證的專業人員必須參加資格認證委員會舉行的每年一次的資格考試。考試合格者,方可進行資格認證的評定。
⑶ 製冷工程師資格證怎麼考,會考哪些方面
製冷冷藏工程師招生簡章 職業定義:從事製冷、冷藏系統和設備的安裝、調試、檢修和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從事的主要工作包括:製冷、冷藏系統和設備的安裝、調試、檢修能力。 職業概況:熱能報考製冷冷藏工程師系列,最對口的專業是製冷冷藏技術。其核心課程,包括機械制圖、工程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流體力學與傳熱學、機械基礎、製冷原理、製冷機器與設備、食品冷加工工藝、製冷裝置自動化、製冷裝置安裝管理與操作、小型製冷裝置、冷藏庫設計、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基本訓練、製冷空調測控技術實訓、中央空調系統運行管理實訓、製冷設備安裝與檢修實訓等課程。設置的專業方向,包括製冷設備維護;製冷、冷藏系統運用。就業領域,是在冷藏庫、中央空調系統的企業、食品加工行業中,從事製冷系統或冷凍、保鮮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管理、維修等工作。 職業資格:該職業資格共分三級:助理製冷冷藏工程師、製冷冷藏工程師、高級製冷冷藏工程師。 深圳市博文通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職業技能認證及鑒定的咨詢顧問,為全國職業資格考試認證中心(JYPC)代理,可代理頒發全國職業資格考試認證中心的職業資格鑒定證書證書項目包括下面內容:土建類、法律類、交通運輸類、公安類、文化教育類、材料與能源類生化與葯品類、電子機算機類、水利類、環保氣象安全類、旅遊類、農林牧漁類、製造類、財經類、輕紡食品類、醫葯衛生類、資源與測繪類、幾乎涵蓋了全部職業領域共計200多項職業崗位.
⑷ 製冷工程師怎麼考
製冷工程師需考取《製冷工程師資格證書》,根據職稱等級劃分,具體考取條件如下:
一、助理暖通製冷工程師:
1、本科以上或同等學力學生;
2、大專以上或同等學力應屆畢業生並有相關實踐經驗者;
二、暖通製冷工程師:
1、已通過助理暖通製冷工程師資格認證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學力應屆畢業生;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學力並從事相關工作一年以上者;
4、大專以上或同等學力並從事相關工作兩年以上者。
三、高級暖通製冷工程師:
1、已通過暖通製冷工程師資格認證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學力並從事相關工作一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學力並從事相關工作兩年以上者;
4、大專以上或同等學力並從事相關工作三年以上者。
四、考試相關:
每年統考四次,時間為4月、6月、10月和12月。關注中國人事考試網具體報名時間,進行網上報名、繳費,然後到期參加考試,進行證書考取。
五、發證機關:
經職業技能鑒定、認證考試合格者,頒發加蓋全國職業資格認證中心(JYPC)職業技能鑒定專用章鋼印的《注冊職業資格證書》。
(4)製冷工程師執業資格證書擴展閱讀:
報考製冷工程師要求本人具有良好的職業行為道德規范,並符合以下條件:
1、要求本人具有良好的職業行為道德規范;
2、學歷證書和有關專業繼續教育證書的復印件;
3、工程師外語合格證書或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
4、相應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證書( NIT )或計算機等級考試合格證書;
5、通過製冷工程師資格考試;
6、實際工作經歷: 本科畢業 4 年以上(非製冷空調及相關專業需 5 年);專科畢業 5 年以上(非製冷空調及相關專業需 6 年);相應專業碩士生畢業1年以上,其中必須有 1 年以上在生產企業或科研部門工作經歷;同等學歷者須有 15 年以上的工作經歷
⑸ 製冷行業有什麼好的資格證書
製冷設備工程師 預算師?!
⑹ 中專生想考製冷工程師證
2. 認證條件 2.1 申領《製冷工程師資格證書》的條件 2.1.1 要求本人具有良好的職業行為道德規范,並提供以下有效文件: 2.1.2 學歷證書和有關專業繼續教育證書的復印件; 2.1.3 工程師外語合格證書或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 2.1.4 相應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證書( NIT )或計算機等級考試合格證書; 2.1.5 通過製冷工程師資格考試; 2.1.6 實際工作經歷: 本科畢業 4 年以上(非製冷空調及相關專業需 5 年);專科畢 業 5 年以上(非製冷空調及相關專業需 6 年);相應專業碩士生畢業1年以上, 其中必須有 1 年以上在生產企業或科研部門工作經歷;同等學歷者須有 15 年 以上的工作經歷; 2.1.7 必須提供技術總結(3000字左右)以及公開出版的論著、譯著、論文(只提供發 表刊物封面、目錄、本人論文第一頁的復印件)。以上材料1式3份,論著、譯 著和論文不作硬性要求; 2.1.8 工作總結報告(由本人工作單位寫出工作業績評語,並需經單位領導簽署意見及 公章證明)。
⑺ 製冷專業證書都有哪些
工程師是要通過國家統考來定的,跟你專業關系不是嚴格對應。操作類的有初級、中級、高級製冷維修工以及製冷技師等。
⑻ 製冷專業可以考的證書
可以在你拿到畢業證後辦理製冷助理工程師(大專畢業需要三年的工作經歷,本科需要一年),五年後就可以考製冷初級工程師。現在你還可以考一個中級焊工證。
我以前在格力空調上班的,擔任售後服務主管一職。你的證越多不一定就好,主要是你的技術要過硬。好好加油吧~~~
⑼ 製冷工職業資格證書(四級/中級技能)能直接申請工程師職稱嗎本人助工沒辦。
不能,這倆發證機構不一樣。製冷工是工人辦理的資格證。工程師是幹部辦理職稱。
⑽ 」製冷中級職稱」屬於什麼職稱
屬於中級職稱。
中級職稱,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畢業,經考核,可以直接認定為中級;碩士研究生畢業或雙學位獲得者,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或三年以上(不同專業所需年限不同);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職稱四年以上。
就專業技術水平而言,中級職稱具有崗位的性質。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專業技術職稱,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象徵著一定的身份。職稱主要代表社會地位,有高職稱的人享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和福利待遇,與實際技能未必有直接關聯。職稱通過申報、評審,由主管部門授予,一般認為決定是否授予職稱是由主管部門領導決定,評審主要是形式。
(10)製冷工程師執業資格證書擴展閱讀:
申報條件
員級職稱
(1)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一年以上。
(2)其他符合評定條件人員。
助理級職稱
(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年以上。
(3)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取得員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四年以上。
(4)其他符合評定條件人員。
中級職稱申報條件
(1)博士研究生畢業,經考核合格,可評為中級職稱。
(2)碩士研究生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三年以上。
(3)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五年以上。
(4)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六年以上。
(5)其他符合評定條件人員。
(具體時間以地方所在地人事局網站信息為准,如北京地區碩士研究生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年以上即可。)
㈥ 製冷的基本原理
單級蒸汽壓縮製冷系統,是由製冷壓縮機、冷凝器、節流閥和蒸發器四個基本部件組成。它們之間用管道依次連接,形成一個密閉的系統,製冷劑在系統中不斷地循環流動,發生狀態變化,與外界進行熱量交換。 液體製冷劑在蒸發器中吸收被冷卻的物體熱量之後,汽化成低溫低壓的蒸汽、被壓縮機吸入、壓縮成高壓高溫的...
㈦ 製冷裝置的系統及冷卻方式
1.自然對流製冷劑直接蒸發冷卻
2.強制對流製冷劑直接蒸發冷卻
3.自然對流載冷劑間接冷卻
4.強制對流載冷劑間接冷卻 製冷劑直接蒸發冷卻 ←↙自然對流
載冷劑間接冷卻 ←↖強制對流
自然對流製冷劑直接蒸發冷卻: 系統比較簡單、節能
蒸發器安裝在用冷場合,利用製冷劑的蒸發來直接冷卻用冷場合的空氣,通過空氣再去冷卻被冷卻物體。
整個用冷場合的空氣流動是由於蒸發器周圍的空氣被冷卻以至於溫度降低、密度變大後引起的。
強制對流製冷劑直接蒸發冷卻:
與前面的不同之處在於:用冷場合的空氣通過風機的作用強制流過蒸發器,並在用冷場合內循環流動。
優點:換熱系數高,總傳熱溫差小,蒸發器換熱面積小,製冷劑沖注量小,金屬消耗量小,溫度場均勻,冷卻速度快。
缺點:冷卻物品的干損耗;
風機耗能,又將耗能轉變為熱量增加了蒸發器的負荷。
適用:間冷式冰箱,冷藏汽車,冷藏船,冷庫凍結間等。
在製冷系統規模較大,用冷場合比較分散的情況下,採用製冷劑蒸發冷卻物體,必然會導致如下狀況:
製冷劑循環管路長,製冷劑外泄的可能性增大;
自然對流載冷劑間接冷卻:
優點:減少製冷劑泄露的可能性;
具有一定的蓄冷能力;
溫度調節方便;
缺點:冷損大(傳熱級數多);
泵功耗;系統稍復雜
強制對流載冷劑間接冷卻:
優點:提高了冷卻盤管的傳熱性能,溫度場分布均勻
缺點:冷損大(傳熱級數多);
泵功耗,風機功耗;系統稍復雜
干損耗。 結霜原因及霜的危害:
製冷裝置中蒸發器的外壁面溫度低於0℃,該表面就會接霜。(水蒸氣)
危害:傳熱系數下降,製冷量下降,功耗增加。
統計數據:鋼管,霜層厚度=蒸發器管壁厚度,霜層熱阻比鋼管熱阻大94~443倍(視久積還是新積而定)。
強制對流:如冷風機多用肋片管,接霜時,不但傳熱熱阻增大,而且使空氣流動阻力增大。
除霜的方法及各自優缺點、適用場合:
1.掃霜、水沖霜、
2.製冷劑過熱氣體融霜(熱氣融霜、反循環融霜)、
3.製冷劑過熱氣體和水結合融霜、
4.用電加熱器、蒸汽加熱器或溫水加熱器融霜
(1)掃霜、水沖霜
掃霜:
不停機:不徹底,庫溫影響不是太大,勞動強度大。
停機:較徹底,影響庫溫和生產,強度大。
水沖霜:較簡單。控制水溫25℃。
不停機:影響庫溫不是太大,防止水對冷庫的危害。
停機:影響庫溫和生產
(2)製冷劑過熱氣體融霜和水結合融霜
來自壓縮機的過熱蒸汽通過接霜的蒸發器(相當於冷凝器,製冷劑由氣態變為液態,放熱給蒸發器外表面),使冰霜與蒸發器脫開,然後淋水,可以把霜除掉。
停水後,利用製冷劑過熱蒸汽「烘乾」蒸發器外表面(以免結冰)。
特點:速度快,效果好,操作復雜。
適用:大型及中型製冷裝置,一機多庫。常用在製冷劑直接蒸發冷卻系統。
(3)電熱融霜
電熱融霜:在蒸發器下面裝電熱器,一般適用單個庫房或小型製冷裝置。
載冷劑系統多採用該形式。
用電加熱器、蒸汽加熱器或溫水加熱器融霜雖然結構簡單,易於實現自動化,但要耗費電能,溫度容易波動。
載冷劑間接冷卻系統的熱鹽水融霜
總結:
電熱融霜與熱氣融霜系統的根本不同點:
1.耗能方式;
2.被融霜的蒸發器內部製冷劑相變情況不同:熱氣融霜的蒸發器內製冷劑是被冷卻,由氣態變為液態,要注意排液或防止壓縮機的液擊。
3.電熱融霜的蒸發器內製冷劑卻是被加熱,由液態變為氣態,要防止回氣壓力、蒸發溫度和庫溫過高。
㈧ 製冷裝置自動化控制調節過程中的質量指標有哪些
壓力,溫度,濕度,流量,液位等。
作為製冷設計技術的一種應用,製冷裝置主要是研究和選用性能匹配的主機與輔機,並有不同的管道連接組成不同特性的製冷系統,它是用於與建築、結構、給排水、採暖通風、機械傳送、電力電照以及自動控制等多個工種密切組合的一種裝置,是多學科研究的結晶。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製冷裝置在工業、農業、商業、科學技術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食品冷藏和空氣調節,直接關繫到很多部門的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㈨ 冷庫製冷系統是怎樣實現自動控制的
冷庫製冷系統的自動控制是由控制對象和控制器件組成的閉合系統。通過一定的線路和眾多的控制元件來實現的。現以一個簡單的冷庫製冷裝置自動控制系統對冷庫的自動控制原理進行說明。
如圖5-4所示是兩間冷藏庫,由一台壓縮機集中供冷。為了實現裝置的自動運行調節,在系統中增設了油壓繼電器、高低壓壓力繼電器、水量調節閥、電磁閥、熱力節流閥,溫度控制器、單向止回閥和蒸發壓力調節閥等部件。各器件的基本功能如下:
水量調節閥、電磁閥和節流閥主要是用來控制製冷系統中製冷劑的流量和冷卻系統中冷卻水的流量。
油壓繼電器、高低壓力繼電器和蒸發壓力調節閥主要用來控制製冷系統的工作壓力,保證整個製冷裝置正常啟動、安全運行和自動停機。
溫度控制器主要用來控制製冷系統的工作溫度及冷藏庫的庫溫,以控制製冷系統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