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光柵實驗時,能用激光做光源嗎
激光是本實驗理想的光源。
光柵衍射是個多光束干涉的過程。每個光柵縫都會產生0、+1、-1、+2、-2……級衍射,各個縫產生的衍射相干疊加,得到的效果就是:
中央區域存在一個中央亮區,光柵常數一定時,縫寬越小,衍射中央亮區就越寬,中央亮區中的主亮紋數也越多,各主亮紋的相對強度變化越小
所以說 lz觀察到的是中央亮區部分 可以加大屏幕尺寸試試,或者更換縫寬更大的光柵
㈡ 衍射光柵實驗
左右光譜會不一樣高對測量的影響是關於角度的二階小量,但也是有影響的,會使波長測量值變小
㈢ 衍射光柵實驗報告,謝謝
衍射光柵實驗報告包括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原理及衍射光柵實驗結論。具體如下:
1、實驗名稱:
光柵衍射。
2、實驗目的:
(1)進一步掌握調節和使用分光計的方法。
(2)加深對分光計原理的理解。
(3)用透射光柵測定光柵常數。
由於狹縫為無限長,可以只考慮與狹縫垂直的平面上的情況,即把狹縫簡化為該平面上的一排點。衍射光柵是光柵的一種。它通過有規律的結構,使入射光的振幅或相位(或兩者同時)受到周期性空間調制。衍射光柵在光學上的最重要應用是作為分光器件,常被用於單色儀和光譜儀上。
則在該平面上沿某一特定方向的光場是由從每條狹縫出射的光相干疊加而成的。在發生干涉時,由於從每條狹縫出射的光的在干涉點的相位都不同,它們之間會部分或全部抵消。
然而,當從相鄰兩條狹縫出射的光線到達干涉點的光程差是光的波長的整數倍時,兩束光線相位相同,就會發生干涉加強現象。
㈣ 利用本實驗裝置如何測定光柵常數
用分光計測量光柵常數d,首先需要調節分光計水平,要求平行光管,載物台和望遠鏡處於同一水平面上。其次,將待測光柵放在載物台中央,測量光柵衍射前幾級衍射條紋的衍射角。最後,可以通過光柵方程求出光柵常數d。
根據光柵方程dsinθ=kλ,用分光計,前面光柵放置,調水平平台到水平,調水平平台轉軸垂直什麼的必要步驟就不說了,然後,用確定光波的光線照射,比如鈉黃線,汞燈。
確定中央0級位置,以這個位置為中心,左右測出正負一級的干涉條紋偏離中心的角度,也就是衍射角,用正負一級的衍射角的平均值當作一級衍射的衍射角,帶入公式,其中k=1,θ是你測到的衍射角,波長λ已知。通過公式就能算出d,也就是光柵常數了。
(4)光柵衍射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衍射光柵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使光發生色散的元件,它是由大量相互平行、等寬、等距的狹縫(或刻痕)構成。它能產生間距較寬的光譜線。可用作分光元件,用來製成單色儀、光譜儀等設備,在光譜分析和光譜測量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適用於可見光波段,也適合於紫外、紅外甚至遠紅外的所有光譜波段。
光柵分光計是用光柵作為分光元件的分光計。一般包括準直管、光柵和會聚透鏡三個部件。準直管形成的平行光經光柵衍射,其衍射規律服從:d(sinθ±sini)=Kλ,式中d是光柵常數;i是入射角,θ是衍射角;若i與θ在光柵平面法線同側,式中取正號,反之取負號。於是波長不同的光偏向不同的方向。再經會聚透鏡而形成譜線。
㈤ 在衍射光柵試驗中,為了調節方便,光柵應在載物台上如何放置
放置方法:調整儀器同軸等高,激光垂直照射在單縫平面上,接收屏與單縫之間的距離大於1m。
衍射光柵在光學上的最重要應用是作為分光器件,常被用於單色儀和光譜儀上。
衍射光柵是對光進行衍射的光學裝置,它包含了一個周期性結構,引起空間振幅或者相位變化。常見的是反射光柵,其中反射表面具有周期性結構,產生的相位變化與位置有關。
還存在透射光柵,這時透射光柵的相位變化與位置有關,也是由於存在表面的周期結構。
(5)光柵衍射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實際應用的衍射光柵通常是在表面上有溝槽或刻痕的平板。這樣的光柵
可以是透射光柵或反射光柵。可以調制入射光的相位而不是振幅的衍射光柵也能生產。
衍射光柵的原理是蘇格蘭數學家詹姆斯·格雷戈里發現的,發現時間大約在牛頓的棱鏡實驗的一年後。詹姆斯·格雷戈里大概是受到了光線透過鳥類羽毛的啟發。
公認的最早的人造光柵是德國物理學家夫琅禾費在1821年製成的,那是一個極簡單的金屬絲柵網。但也有人爭辯說費城發明家戴維·里滕豪斯於1785年在兩根螺釘之間固定的幾根頭發才是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光柵。
㈥ 光柵衍射實驗中在實驗裝置中可以看到幾級光譜(從理論上講)
理論上可以用公式dsinθ=kλ,其中的k就是能看到的光譜級數,這里的 θ是衍射角,在0-90度內變化,我們取θ為90,這樣sinθ就是最大值,然後通過k=d/λ,就可以算出k值來,這里的k值一般取整數,把小數部分忽略掉,就是可以看見多少級光譜了,這里d是光柵常數,λ是入射光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