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程熱力學中氣體定壓比熱容測定實驗的思考題
是通用氣體常數(J/(kmol·K)),M0=MR,與氣體種類及狀態無關,是一個特定常數
⑵ 固體比熱容的測量
http://www.bb.ustc.e.cn/jpkc/guojia/dxwlsy/kj/part2/grade1/specificheat.html
實驗簡介
19世紀,隨著工業文明的建立與發展,特別是蒸汽機的誕生,量熱學有了巨大的進展。經過多年的實驗研究,人們精確地測定了熱功當量,逐步認識到不同性質的能量(如熱能、機械能、電能、化學能等)之間的轉化和守恆這一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最根本的定律,成為19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學進展之一。從今天的觀點看,量熱學是建立在「熱量」或「熱質」的基礎上的,不符合分子動理論的觀點,缺乏科學內含。但這無損量熱學的歷史貢獻。至今,量熱學在物理學、化學、航空航天、機械製造以及各種熱能工程、製冷工程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比熱容是單位質量的物質升高(或降低)單位溫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比熱容的測定對研究物質的宏觀物理現象和微觀結構之間的關系有重要意義。
本實驗採用混合法測固體(鋅粒)的比熱容。在熱學實驗中,系統與外界的熱交換是難免的。因此要努力創造一個熱力學孤立體系,同時對實驗過程中的其他吸熱、散熱做出校正,盡量使二者相抵消,以提高實驗精度。
實驗原理
n 混合法測比熱容
設一個熱力學孤立體系中有種物質,其質量分別為,比熱容為()。開始時體系處於平衡態,溫度為,與外界發生熱量交換後又達到新的平衡態,溫度為,若無化學反應或相變發生,則該體系獲得(或放出)的熱量為
假設量熱器和攪拌器的質量為,比熱容為,開始時量熱器與其內質量為的水具有共同溫度,把質量為的待測物加熱到後放入量熱器內,最後這一系統達到熱平衡,終溫為。如果忽略實驗過程中對外界的散熱或吸熱,則有
式中為水的比熱容。代表溫度計的熱容量,其中是溫度計浸入到水中的體積。
n 系統誤差的修正
在量熱學實驗中,由於無法避免系統與外界的熱交換,實驗結果總是存在系統誤差,有時甚至很大,以至無法得到正確結果。所以,校正系統誤差是量熱學實驗中很突出的問題。為此可採取如下措施:
l 要盡量減少與外界的熱量交換,使系統近似孤立體系。此外,量熱器不要放在電爐旁和太陽光下,實驗也不要在空氣流通太快的地方進行。
l 採取補償措施,就是在被測物體放入量熱器之前,先使量熱器與水的初始溫度低於室溫,但避免在兩熱器外生成凝結水滴。先估算,使初始溫度與室溫的溫差與混合後末溫高出室溫的溫度大體相等。這樣混合前量熱器從外界吸熱與混合後向外界放熱大體相等,極大地降低了系統誤差。
l 縮短操作時間,將被測物體從沸水中取出,然後倒入量熱器筒中並蓋好的整個過程,動作要快而不亂,減少熱量的損失。
l 嚴防有水附著在量熱筒外面,以免水蒸發時帶走過多的熱量。
l 沸點的校正。在實驗中,我們是取水的沸點為被測物體加熱後的溫度,但壓強不同,水的沸點也有所不同。為此需用大氣壓強計測出當時的氣壓,再由氣壓與沸點的關系通過表5.3.3-1查出沸點的溫度。
採取以上措施後,散熱的影響仍難以完全避免。被測物體放入量熱器後,水溫達到最高溫度前,整個系統還會向外散熱。所以理論上的末溫是無法得到的。這就需要通過實驗的方法進行修正:在被測物體放入量熱器前4-5min就開始測度量熱器中水的溫度,每隔1min讀一次。當被測物體放入後,溫度迅速上升,此時應每隔0.5min測讀一次。直到升溫停止後,溫度由最高溫度均勻下降時,恢復每分鍾記一次溫度,直到第15min截止。由實驗數據作出溫度和時間的關系曲線(圖5.3.3-1)。
為了推出式(2)中的初溫度和末溫,在圖5.3.3-1中,對應於室溫曲線上之點作一垂直與橫軸的直線。然後將曲線上升部分AB及下降部分CD延長,與此垂線分別相交於E點和F點,這兩個焦點的溫度坐標可看成是理想情況下的和,即相當於熱交換無限快時水的初溫與末溫。
實驗內容
實驗內容是測量鋅粒的比熱容,實驗裝置如圖
n 稱出質量為的鋅粒,放入試管中隔水加熱(注意:水不能濺入)。在沸水中至少15min,才可認為鋅粒與水同溫。水沸騰後測出大氣壓強。
n 在鋅粒加熱的同時,稱出量熱器內筒及攪拌器質量,然後倒入適量的水,並加入冰屑使水溫降低到室溫下(注意:不能使筒外表有水凝結),利用公式(2)估算出水的質量後,稱出質量。
n 在倒入鋅粒前,一面用棒輕輕攪動,一面每隔一分鍾測一次水溫(注意:一定要待冰屑全部融化後才能開始測溫),計時5分鍾後將加熱好的鋅粒迅速而准確地倒入量熱器內(注意:不能使量熱器中水濺出,又切勿碰到溫度計),立即將蓋蓋好並繼續攪拌(注意:不能太使勁),同時,每隔半分鍾測一次水溫。至水溫均勻下降,每隔一分鍾測一次水溫,連續10min左右為止。
n 溫度計浸沒在水下的體積可用一個小量筒測得。先將水注入小量筒中,即下其體積,然後將溫度計插入水中,使溫度計插入水中的體積與在量熱筒中沒入水中的體積相同(以從量熱筒中取出溫度計上水印為准),讀出液面升高後的體積,則溫度計插入量熱筒水中的體積
(注意:實驗中溫度計中的水銀泡一定要沒入水中,但又不能碰到鋅粒)。
n 查表5.3.3-1得到實驗氣壓條件下水的沸點,即作為鋅粒加熱後的溫度。
n 作溫度-時間曲線,求出和。
n 根據式(2)求出鋅的比熱,並和鋅的標准比熱比較,求出相對誤差。
設計性內容
n 設計一種方法,測定金屬粉末(細屑)的比熱容,要求結果有2位有效數字。使用物品:透明塑料片、鋼板尺、溫度計各一個,軟木塞(暖瓶用)、橡皮筋各二個。
實驗重點
n 了解量熱器的構造,如何保證量熱器為孤立系統。
n 如何對實驗過程中的吸熱、散熱做出校正,盡量使二者相抵消,以提高實驗的精度。
思考題
n 實驗中採用什麼實驗條件來保障測比熱容的條件成立?
n 實驗中質量稱衡採用了精度較低的物理天平,為什麼測量溫度卻採用分度值為0.1°C的精密水銀溫度計?
n 為了提高量熱精度,實驗中採取了哪些措施?若要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可用什麼方法?
⑶ 東北林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的實驗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教學實驗中心成立於2004年11月,中心依託機械工程和控制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由5個實驗室和2個大學生創新實驗室等組成。5個實驗室分別是機械工程實驗室、工業設計實驗室、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實驗室、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實驗室、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2個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分別是電氣工程創新實驗室、機械工程創新實驗室。其中,有省級「雙基」合格教學實驗室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實驗室、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2個。中心面積達6200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近2200台套,總資產4350餘萬元。
中心共有專兼職教師63人,其中:教授10人佔中心人員總數16%,副教授、高級工程師33人佔中心人員總數52%。形成了一支以學科帶頭人和博士生導師為引領、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為中堅,結構合理經驗豐富的實驗教學隊伍,滿足了高水平實驗教學的需求。
中心的良好環境和濃厚創新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實驗興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學生的研究創新成果豐碩。統計到2014年,學生共獲得全國一等獎28人,二等獎39人,三等獎31人,獲黑龍江省一等獎66人,二等獎89人,三等獎90人。 一、實驗室概況
本實驗室根據《東北林業大學關於教學實驗室調整情況的通知(東林校教[2004]51號)》成立於2004年,歸屬機電工程學院教學實驗中心管理,由模型製作實驗室、產品造型設計實驗室和人機工程實驗室等組成。主要面向工業設計專業本科生也面向部分機械類本科生開設實踐教學課程。
實驗室的教學設施、實驗內容與管理水平已逐步完善,實驗室總面積約400平方米;儀器設備共計140餘台件,價值70餘萬元。
實驗室現有兼職實驗室主任1人,兼職實驗人員9人。高級和中級職稱的比例為7:3;年齡在30至40歲之間的5人,年齡在40至50歲之間的5人,職稱和年齡結構合理。
實驗室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實驗環境,配備了適應現代工業設計專業教學實驗的設備及儀器。實驗室正在根據學校及學院的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的有關要求,不斷的進行充實與發展,不斷的進行調整與創新,努力把工業設計實驗室建成具有現代化管理水平、開放的教學科研實驗基地,為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做出貢獻。
二、所支撐的課程及教學實踐活動
目前實驗室主要承擔工業設計專業本科實驗教學任務,承擔工業產品模型製作、人機工程學、造型材料與工藝等11門本科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實驗項目共30餘項,實驗項目開出率為100%。同時承擔畢業設計和其它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 一、實驗室概況:
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是我校重要的基礎課教學、科研實踐基地之一,為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外科研創新活動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台。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曾獲得「黑龍江省先進實驗室」榮譽稱號,獲得黑龍江省優秀教育科研成果和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以及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並且兩次通過了省教委「雙基」實驗教學評估,成績為優秀。
本實驗室由電路分室、電機拖動分室、模擬電子技術分室、數字電子技術分室組成,主要面向全校工科類專業本科學生授課。開設:電學基礎實驗、電工電子實驗、電工電子學A、電工電子學B、電工電子綜合實驗室。
電路實驗室:學生通過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的驗證,日光燈工作原理及功率因數的提高等實驗,正確使用儀器並進行電路理論分析,能夠獨立完成實驗操作,鍛煉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電路整體分析能力,使學生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的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電機拖動實驗室:學生通過室非同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非同步電動機的順序控制等實驗。學生了解生產機械中所需的各種不同的控制元件,掌握實際生產中的元器件及繼電器,特別是由電氣原理圖變換成安裝接線圖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手動能力,以適應將來的工作需要。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室:學生通過集成運放的基本運算電路,晶體管放大電路設計等實驗。正確使用儀器並能獨立操作基本實驗,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獨立進行電路的設計,元器件的選擇等,重點培養學生獨立進行設計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
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室:學生通過觸發器及其應用,汽車尾燈控制電路設計等實驗。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熟練掌握電子儀器的使用方法、合理選擇元器件、電路的連接、檢查、排除故障。提高學生設計、調試電子電路的能力,培養科學作風、創新精神和研究性思維。
實驗室佔地面積47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4個班學生做各種實驗。配備有THHE-1型高性能電路實驗台;DT-03型通用電力拖動實驗設備;功率函數信號發生器、直流穩壓電源、交流毫伏表和模擬電路實驗箱;雙蹤示波器、萬用表、THDL-1型數字電路實驗箱。可開設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性相關內容的42個實驗項目。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目前有實驗設備224台。
二、所支撐的課程及教學實踐活動
實驗室每年課程為:電學基礎實驗 (X040052)、電工電子實驗 (X040034)開設的實驗內容:電位、電壓的測定及電路電點陣圖的繪制、基爾霍夫定律的驗證、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疊加原理的驗證、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的驗證、日光燈工作原理及功率因數的提高、三相交流電路電壓電流的測量、交流電路等效參數的測量。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晶體管放大電路設計實驗、負反饋放大電路、RC正弦波振盪電路及電壓比較器、集成運放的基本運算電路、門電路邏輯功能及參數的測試、解碼器及其應用、觸發器及其應用、計數器及其應用、汽車尾燈控制電路設計。
電工電子學A ( X040035) 開設的實驗內容: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的驗證、三相交流電路電壓電流的測量、非同步電動機的點動與自鎖控制、非同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非同步電動機的順序控制、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電路、負反饋放大電路、集成運放的基本運算電路、門電路邏輯功能及參數的測試、解碼器及其應用、觸發器及其應用
電工電子學B (X040036)開設的實驗內容: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非同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晶體管共射極單管放大電路、門電路邏輯功能及參數的測試。
電子技術綜合實驗(S040021)開設的實驗內容:收音機、數字萬用表的焊接安裝與調試,數字電子時鍾設計。
年均承擔約230學時,2萬人時數。
教師主持省級、校級實驗教改研究題目。指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5項,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4項,50餘名本科生從事創新實踐活動。 一、實驗室概況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實驗室始建於1976年,原名為自動化實驗室。2001年1月15日由學校正式批准,更名為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實驗室,並於2002年11月通過黑龍江省教委「雙基」實驗室的驗收,於2004年11月隸屬於機電工程學院教學實驗中心。
實驗室以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和學生綜合運用各門課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為培養具有工程技術基礎知識、解決工程技術分析與控制問題的基本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教學平台。
實驗室現有兼職實驗教師11人、專職實驗教師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3人,高級工程師2人,工程師2人,實驗室人員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師資力量雄厚。
實驗室現有固定資產900餘萬元,儀器設備600餘台套,實驗室總面積約1100平方米。下設:自動控制理論及模擬室、智能控制室、供配電技術室、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室、過程式控制制室、嵌入式系統室、電子工藝實訓室、光機電控綜合實訓室、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室,共九個分室。
二、所支撐的課程及教學活動
實驗室主要面向機電工程學院的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開設《自動控制原理》 、《現代控制理論》、 《電機拖動基礎》、 《電力電子技術》、 《交流調速》、 《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 《過程式控制制工程》、 《電子技術綜合》、 《工廠供電》、 《檢測與轉換技術》、《可編程式控制制器課程設計》等三十幾門課程的實驗,實驗室年均授課量達30000人時以上,依據本科生教學大綱,實驗課程開出率達100%。 一、實驗室概況
本教學實驗室是機電工程學院機械類課程的教學實踐基地之一,為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和課外科研創新活動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和實踐平台。
本實驗室由機械設計基礎分室、機械製造基礎分室、液壓分室、氣動分室、機器人分室、測試技術分室、熱工分室、模具與刀具分室等10餘個分室組成,主要面向大機械類(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等)本科生、研究生開設機械設計與製造相關課程的教學實驗。
學生通過齒輪范成加工法實驗、油膜實驗以及多種機械機構的繪制與分析實驗,掌握機械設計中的相關原理;通過金相分析、熱處理、硬度測試等實驗掌握金屬材料方面的製造理論;在實驗室中可以進行工業裝備中的氣動及液壓裝置進行模擬搭建和分析,對機械手進行安裝和調試;高精度的6自由度加工中心及其配套的3D檢測裝置可以完成復雜曲面的高精加工與檢測,實現沖壓、注塑、擠出等各類模具的製造與測試分析;依據熱學試驗台和熱成像儀,可以設計工程熱力學和傳熱學實驗。
實驗室佔地面積約2000m,擁有機械相關的多門類系統化設備,通過自行研製、購買和接受捐贈的方式,現擁有計算機300多台,加工中心2台,3D檢測儀1台,數控車床、銑床及其教學演示裝置共30多台;液壓及氣動實驗裝置約60台套;曲柄沖壓機、折彎機、注塑機共8台,與其匹配的模具20餘套。擁有先進的金相顯微圖像分析系統2套,XJP-3A型雙目金相顯微鏡20台,MDJ雙目倒置金相顯微鏡36台;數顯洛氏硬度計3台、布氏硬度計2台,數字式洛氏硬度計5台;表面粗糙度檢查儀4台、光切顯微鏡4台;擁有萬能工具顯微鏡、福祿克Ti400熱成像儀等高端儀器,以及電火花、線切割等特種加工設備。可開設機電液相關方向7大類60餘個實驗項目。
二、所支撐的課程及教學實踐活動
實驗室每年為「機械設計」、「機械製造」、 「模具設計與製造」、「液壓與氣動技術」、「測試技術」、「機器人技術」、「機械創新設計」、「數控技術」、「工程熱力學」等機械類課程(共270多學時,約3萬生時數)提供實驗教學保障。 一、實驗室概況
本教學實驗室是電子信息與通信類課程的教學實踐基地之一,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和課外科研創新活動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實驗和實踐平台。實驗室依據「寬口徑、厚基礎、重創新、強能力」實驗教學理念,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發現式、研究式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加強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實驗室由信號與系統實驗室、通信電子線路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光纖通信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EDA實驗室、DSP實驗室、嵌入式實驗室、電磁場電磁波實驗室、物聯網實驗室、通信綜合實驗室和工程實訓室等12個分室及大學生電子設計實訓室、飛思卡爾實驗室2個大學生創新實訓室組成。其中單片機實驗室、DSP實驗室為美國德州儀器(TI)公司聯合建設實驗室,EDA實驗室為美國Altera公司聯合建設實驗室。實驗室與深圳訊方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建立校內實訓基地,聘請企業優秀工程師參與到教學實踐環節中來,指導學生校內實訓、舉辦講座介紹通信行業發展與人才職業規劃。
實驗室佔地面積1000餘m,設備總資產達800餘萬元。實驗室配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如美國Tektronix的具有邏輯分析功能的MSO4034示波器、德國Hameg公司的HM5014頻譜分析儀、華為公司的程式控制交換平台、寬頻接入平台、光纖接入平台和LTE移動通信平台等設備,為實驗教學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二、所支撐的課程及教學實踐活動
實驗室開設實驗課程有:信號與系統、通信電子線路、現代通信原理、光纖通信、電磁場與電磁波、數字信號處理、DSP原理及應用、單片機應用技術、電子設計自動化、嵌入式系統設計、數字圖像處理、語音信號處理、程式控制交換技術、核心網技術等30餘門實驗課程和課程設計及實習項目的實踐教學,每學年完成實驗項目近100餘個,實驗教學人時數約2萬左右。
實驗室依據「面向工程、項目驅動、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教育理念,探索建立大學生創新教育的長效機制,提升工程教育質量。通過與國內著名的IT高新企業聯合辦學,建立了「3+1」創新教育實驗班,實驗室每年可接收參加「3+1」創新教育實驗班的約300餘名本科生從事科研探索實踐活動。「3+1」 創新教育實驗班貫穿大學四年學習過程的4個階梯,面向工程4年不斷線,進行專業知識結構鏈的搭建。在項目的驅動下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始終堅持「聽中學」、「學中做」和「做中學」有機結合,來實現知識獲取與能力培養,加強了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培養,形成了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有機融合的培養體系。
⑷ 飽和蒸汽壓力和溫度關系實驗的實驗原理是什麼~
本實驗裝置通過利用電加熱器給密閉容器中的蒸餾水加熱,使密閉容器水面以上空間產生具有一定壓力的飽和蒸氣。利用調壓器改變電加熱器的電壓,使其加熱量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不同壓力下的飽和蒸氣。
⑸ 輪機工程課程
1.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輪機工程技術(船舶動力方向)課程
課程設置如下:
大一上學期:
考試課:機械制圖與公差、三年高職英語一、三年高職數學
考查課:德育一、大學語文、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一、 計算機信息技術上機一、英語聽力一、體育一、形勢與政策一、職業生涯規劃一、機械制圖課程設計
大一下學期:
考試課:機械原理與零件、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二、德育二
考查課:美育、心理學、AUTOCAD、計算機信息技術上機二、三年高職英語二、英語聽力二、體育二、機械原理與零件課程設計、形勢與政策二、職業生涯規劃二、機加工實習、鑄鍛焊實習
大二上學期:
考試課:工程熱力學、船舶柴油機、工程力學一(非機)
考查課:電工電子技術、三年高職英語三、英語聽力三、體育三、金屬工藝學、形勢與政策三、職業生涯規劃三、柴油機拆裝實習
考證:英語A級,高校計算機二級VFP(省二)
大二下學期:
考試課:船舶輔機、動力裝置、船機檢修技術
考查課:船舶概論、動力專業英語、柴油機實習、機艙模擬實習、動力裝置設計、形勢與政策四、職業生涯規劃四
大三上學期:
考試課: 安裝工藝、管系及計算機放樣、輪機自動化
考查課:船舶修造規范、船舶動力裝置測試技術、生產管理、 輔機、管系和工藝實習、輪機模擬器綜合訓練實習、管工實習、船舶管路系統課程設計、形勢與政策五、職業生涯規劃五
大三下學期:
考查課:畢業設計、崗位實習
2. 什麼是輪機工程
該學科各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課題都緊眼國際航運高新技術發展,為適應國際航運高新技術發展要求及履行國際海事組織關於船舶安全與環境保護最新技術規范而開展各項科學研究工作。重點突出應用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主要側重於船舶動力裝置系統設計優化,綜合節能及環境經濟性、故障診斷的預測預警技術、輪機自動化及智能化、輪機模擬技術及船舶輪機防污染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學科交叉、涉及領域廣泛,已成為解決航運業重大科技問題和培養輪機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主要科目:傳播與海洋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畢業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設課程: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設計基儲金屬材料、電路與電子技術、輪機工程、輪機操作、自動化技術基矗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機械原理和輪機系統等方面知識,能在海洋運輸各企事業單位從事輪機操縱、維修和船舶監修、監造工作,並基本具備同類船舶二管輪任職資格的高級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學生主要學習輪機工程、電力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識圖制圖、機械設計、輪機工程檢測的基本訓練,具有操縱和維修船舶動力裝置和對船舶監修、監造的初步能力。
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船舶動力裝置、電器、液壓、氣動和機電一體化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2.掌握輪機工況檢測、輪機系統的保養和維修等基本技術;
3.具有操縱船舶動力裝置,覆行船舶監修、監造職責的初步能力;
4.熟悉有關海船運輸安全方面的公約和法律法規;
5.了解海洋運輸船舶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教學實踐:包括機械工藝實習、電器工藝實習、船舶教學實習等。
主要實驗課程:金工實驗、電工電子實驗、船舶拆裝實驗、輪機模擬實驗等。
相近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
3. 與輪機工程有關專業都有哪些
學科:工學門類:交通運輸類專業名稱:輪機工程主幹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主要專業實驗:電工電子實驗、輔機認知實驗、船舶柴油機拆裝實驗、輪機模擬系統實驗等主要課程:主推進裝置、船舶輔機、輪機自動化、船舶管理、輪機維護與修理、船舶污染及油處理、輪機英語閱讀與會話、電力推進系統、工程熱力學及傳熱學、電子電工技術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金工實習(一般本科為六周,其中車、鉗、焊需獲得海事局考試,通過後會有相應證書)、四小證訓練實習、電器工藝實習、船舶認識實習、畢業航行實習等。
4. 輪機工程的就業前景怎樣大學主要學習什麼科目
1.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機械原理和輪機管理等方面知識,能在航運企業從事海船輪機操縱、管理和維修等工作,符合「STCW78/95」國際公約和我國海船船員適任標準的要求,能勝任現代化船舶機電管理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科學制四年。
2. 主要課程: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工程力學、工程材料、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計算機語言及程序設計、電工與電子技術、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輪機自動化、船舶電氣設備、船舶原理、自動控制原理、船舶管理、船機維修技術、輪機專業英語等。
3. 就業去向:主要在航運企業從事海船船舶輪機管理工作,亦可從事船舶修造、船舶檢驗、機務管理、航海院校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等。
4. 入學要求:僅招男生,要求身高在1.65米以上,無色盲(弱),雙眼裸眼視力在4.8以上。
5. 輪機工程技術 是什麼
輪機工程技術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船舶修理與製造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接受現代船舶修理與製造的基本技能訓練,具有船舶修理與製造研究、設計、開發,設備綜合運行管理和生產組織的基本能力。
專業名稱:輪機工程技術 (船機修造)專業
招生對象與學制:招收高中或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
修業年限:全日制三年。
學生畢業後,能勝任各港航企事業、船檢、造船、修船等單位從事技術管理工作。
(一) 德育
熱愛祖國,擁護中國 *** 的領導,具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斗的理想、事業心和責任感。懂得馬列主義 、 *** 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了解中國歷史及基本國情,掌握一定的政治經濟學知識,並能理論聯系實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勤奮學習、吃苦耐勞、遵紀守法、服從命令、團結協作、同舟共濟和較強的應變能力。
(二) 崗位知識要求
1、掌握計算機應具備能力。
2、掌握實用英語基礎知識。
3、掌握進行技術分析的數學基礎知識。
4、掌握船機修造生產設計的基礎知識。
5、掌握船舶主輔機械生產製造的基本知識。
6、掌握船舶電氣原理知識。
7、掌握船舶船機系統裝配工藝基本知識。
8、掌握船舶船機設備故障診斷及維修的基本知識。
9、掌握機艙自動化的基本知識。
(三) 能力結構
1、具有較扎實的船舶修理與製造學科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外語水平達到省統測3級或以上。
2、能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內的技術理論和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機械制圖、電工和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基礎。
3、系統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術,主要包括船體制圖、工程材料及加工工藝學、船舶原理、船體修造工藝、船舶動力裝置、船舶設備與系統。
4、悉現代船舶修理與製造技術的研究方向與發展動向。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資格證書:
1、得省計算機等級考試中級以上證書。
2、通過國家中級以上電工、鉗工、焊工考試,並獲得相關中級證書。
3、達到國家/省英語水平考試B級以上。
4、獲得CAD證書
取得資格證書者,可從實踐教學環節總分中獲得一定的學分。
課程設置與基本要求
1、基礎課
1)政治理論與思想品德(127學時)
主要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學習和掌握 *** 理論和 *** 重要思想,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學習和掌握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道德理論知識,以及了解一些法律和軍事理論的基本知識,為今後所從事職業奠定基礎。
2)軍事理論 ( 24學時 )
通過軍事課教學,使大學生掌握基本軍事理論與技能,達到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加強組織紀律性,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高職高專英語(215學時)
主要內容:詞彙、語法、閱讀、翻譯。要求掌握基本的英語詞彙、語法和閱讀、翻譯方法。
4)高等數學(105學時)
主要講授極限、導數、積分、常微分方程,培養學生具有比較熟練的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5)計算機應用(75學時)
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磁碟操作系統的應用,漢字輸入方法,計算機病毒的防治知識,最新計算機應用軟體介紹。
6)體育(114學時)
學好必要的體育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鍛煉身體的科學方法,增強學生體質,按照「體育鍛煉標准」要求,對田徑、體操、球類運動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
7)機械制圖與CAD(105學時)
主要講授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和計算機繪圖Auto CAD 2000的工作界面、Auto CAD繪圖環境、Auto CAD基本繪圖命令及編輯命令、二維機械圖繪制方法。
8)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15學時)
主要講授尺寸及公差、公差帶及公差帶圖,基孔制、基軸制公差配合方法;測量與誤差分析,測試儀表特性等。
9)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實驗(15學時)
實驗單列課。通過一系列實驗介紹多種測量方法,測量技術。軸與孔的配合方法。
10)工程力學(60學時)
主要講授理論力學的靜力學部分及材料力學中基本受力桿件的內力、應力及變形計算。以及初步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簡單的工程力學中的力學問題的能力,並為後繼課程的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11)電工與電子技術(65學時)
使學生掌握電工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主要內容有直流電路、磁路、電磁感應、正弦交流電路、非正弦電路及過渡過程等。
使學生掌握二極體、三級管、場效應管、線性集成元件、交流放大器、直流放大器、負反饋、正弦波振盪器、集成運算放大器、直流穩壓電源等內容。
使學生掌握門電路、脈沖單元電路、邏輯運算、邏輯電路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掌握常用集成觸發器的性能和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具有自讀邏輯的能力。
12)機械設計基礎(52學時)
主要講授常用機構和通用機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和應用知識,使學生初步具有運用設計資料和查閱機械零件手冊的能力,為學習專業課和從事機電技術應用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
13)機械製造基礎(52學時)
主要講授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質和機械零件加工工藝如鑄造、鍛造、焊接、切削加工等常用零件製造方法的基礎知識,為學習其它相關課程和從事專業生產技術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藝基礎。
2、專業課
1)船舶材料(30學時)
主要講授金屬材料的性能指標,晶體結構與同素異構轉變,鐵碳合金的相結構與相圖,碳鋼、合金鋼、鑄鐵及鋼的熱處理,銅、鋁合金及軸承合金,船機主要零件材料和熱處理和船舶非金屬材料等。
2)輪機專業英語(56學時)
講授本專業的英語專業術語和習慣用法,英文說明書的閱讀方法,英文技術資料的編寫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與輪機業務有關英文說明書、技術資料和一般專業書籍。
3)船舶柴油機(75學時)
主要講授柴油機工作原理和工作指標,動力學的平衡,主要機件的構造和故障,燃油的噴射和燃燒,換氣機構和增壓,潤滑和冷卻,軸系的扭轉振動,柴油機特性,調速、啟動、換向及控制系統,測試與監控及應急處理等。
4)船舶輔機(52學時)
主要講授各種船用泵、船舶舵機、起貨機、起錨機和絞纜機、船用輔鍋爐、船舶冷藏與空調裝置、船用海水淡化裝置的工作原理、性能、典型結構、管理檢修知識。
5)柴油機製造工藝(56學時)
介紹柴油機製造理論,製造技術,工藝方法等。
6)柴油機性能測試(實驗) (28學時)
主要講授柴油機測試方面的基本理論、技能和方法,包括誤差理論、溫度、壓力、轉速、扭矩、煙度、排氣和振動等測量方法和測試儀表的基本原理與使用。
7)船舶電站及電氣設備(56學時)
本課程主要講授船舶電站的基本理論,船舶常用電機、電器的結構與工作特點。分析輔機電力拖動、控制線路,以及船舶電氣設備的操作、管理和常見故障的排除。
8) 船舶動裝及裝配工藝(70學時)
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比較系統地掌握船舶主機、輔機及傳動設備等動裝部件和船裝件在船上的全部安裝過程和方法,把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應用於本職專業技術工作中,提高生產效率。
9) 機艙布置CAD(42學時)
運用計算機CAD軟體對現代船舶機艙進行合理性設計,設備配備,管線布置等。
10) 柴油機維修技術(70學時)
主要講授船舶柴油機的現代維修科學、了解零部件在使用中因磨損、腐蝕、疲勞斷裂等原因造成損壞的機理及防護措施、修理工藝、柴油機主要零部件和主要設備的檢修,船舶修理的程序及管理。
11) 船舶原理(42學時)
主要講授船舶結構、浮力及船舶穩性、船舶阻力、螺旋槳結構、性能及船舶推進理論等。
12) 工業企業管理(28學時)
講授現代企業的生產、管理和組織,技術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知識。要求建立現代化生產的質量觀和效益觀,了解現代化管理方法的一般原則。
13) 微機原理及應用(42學時)
主要講授微型機結構,半導體存儲器及CPU的聯接;指令系統;介面技術;中斷技術;輸入輸出系統;上機操作等。
14)輪機自動化(56學時)
主要講授自動控制基礎理論,反饋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控制裝置特性,控制系統分析,邏輯控制基礎。船用儀表結構與原理,溫度與粘度控制,主機遙控,集中監視與報警。
15)感測檢測技術及其應用(42學時)
介紹檢測感測器、機艙監視與報警系統、檢測技術,主機工況監測,巡迴檢測。
3、選修課
選修課:包括限選課和任選課(296學時)
1)必須選滿18學分。
2)其中任選課具體內容詳見學校選修課目錄。
五、實踐教學
(一)實 驗
實踐教學包括實驗、教學實習、課程設計(含大型作業)、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是使學生獲得高級工藝技術人員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單列實驗課有:
1、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實驗)
2、柴油機性能測試(實驗)
(二)實 習
1、零件測繪與CAD實訓:(2周)
通過機械零件測繪,熟悉零件主視圖的相互關系,增強認圖能力,培養空間想像和思維分析能力,熟悉地掌握CAD測繪實際技能,為後繼課程的學習和在工作崗位上從事業務范圍內的技術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2、金工工藝實習 (9周)
通過學習和實訓,使每個學生掌握車工、鉗工、焊工常用工具、量具、機具設備的操作方法,掌握相關基本知識和技能,為今後檢修船舶機械設備打下基礎,以適應船舶機械設備檢修工作的需要。
3、柴油機裝調實訓 (2周)
通過柴油機拆裝實習,使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熟悉柴油機的結構、裝配關系;掌握拆裝工藝及測量調試技術;熟練地使用有關工量具;加強實際操作技能,為今後的技術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4、船舶電氣技術實訓(2周)
通過簡單電器控制線路的裝配和調試,訓練學生能正確使用電工工具、儀器儀表,能對電器設備進行操縱和維修。
5、機艙布置課程設計(2周)
運用計算機CAD軟體對現代船舶機艙進行合理性設計,設備配備,管線布置。
6、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15周)
要求結合畢業設計內容安排實習,題目的選擇要滿足教學上的要求,盡量結合工程實踐或生產、科研需要,反映本專業先進的生產技術水平,也可以假擬題目設計。
六、要求修讀的學分
最低畢業學分:150.5學分;其中必修課:131.5學分;選修課:18學分,入學教育與軍訓2學分,公益勞動1學分,形勢與政策1學分,畢業教育1學分。
七、制定和實施本專業教學計劃的說明
(一) 制定本教學計劃的依據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以及教育部頒發的輪機工程專業高等職業教育高中三年制教學計劃與大綱,並在總結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經驗,經多次反復討論的基礎上,提出本教學計劃。
(二) 課外專項活動
入學教育與軍訓2周,公益勞動1周、形勢與政策課12學時等其它課外專項活動均由學院統一安排。
6. 船舶輪機工程(陸上)應學什麼知識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原理和輪機系統等方面知識,能在海洋運輸各企事業單位從事輪機操縱、維修和船舶監修、監造工作,並基本具備同類船舶二管輪任職資格的高級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輪機工程、電力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識圖制圖、機械設計、輪機工程檢測的基本訓練,具有操縱和維修船舶動力裝置和
對船舶監修、監造的初步能力。
主幹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設
計基礎、金屬材料、電路與電子技術、輪機工程、輪機操作、自動化技術基礎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機械工藝實習、電器工藝實習、船舶教學實習等。
主要專業實驗:金工實驗、電工電子實驗、船舶拆裝實驗、輪機模擬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
開設院校:
天津理工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集美大學 湛江海洋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寧波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山東交通學院等。
7. 航運學院輪機工程專業都開什麼課程
輪機工程就是船員,船上修船的。專業包括:主機、英語、輔機、機修、管理、自動化、電氣、輪機工程基礎。這只是文化科課程,考試不僅考理論還考實操,包括:金工四項(電焊、氣焊、車床、鉗工)、電氣實操、主機拆裝與操縱、輔機拆裝與操縱==
還有就是大證前必須考小證包括理論與實操。精通急救、高級消防、艇筏==
8. 大連海事大學輪機工程專業必修課有哪些
輪機工程:熱工基礎、制圖基礎與機械制圖、輪機機械基礎、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內、輪機英語容、輪機維護與修理、電工學、船舶電氣設備、輪機自動化、船舶管理等。
船舶駕駛:航海學、航行值班與避碰、船舶操縱、航海氣象與海洋學、船舶信號、航海儀器、航海英語、海上貨物運輸、船舶管理、船舶結構與設備、海運業務與海商法、國際航運市場、輪機概論、航運管理、海員心理學等。
9. 輪機工程技術會要求你學游泳嗎 裡面是否有課程要求你一定要學
我海事大學的 輪機工程肯定是要學游泳的!!必須得 而且必須及格啊!
10. 輪機工程技術 都有什麼課程啊
主要有船舶主機,船舶輔機,船舶電氣,電工學,船舶管理,輪機英語,輪機英語聽力與會話,還有一些基礎課如機械制圖,工程熱力學,傳熱學,輪機工程材料,工程流體力學等,當然一些工科基礎課數學物理等也是要學的,輪機專業主要針對的是現代船舶上的各種機械設備,所以學的課程多,不過也不是很深入,可謂多而不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