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原電池實驗裝置的改進

原電池實驗裝置的改進

發布時間:2023-01-26 04:43:54

『壹』 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利用原電池原理探究一定溫度下(實驗時實際的環境溫度)使鐵鈍化的硝酸的最低濃

(1)鹽橋;正
(2)14.4mol/L;NO 3 - +e - +2H + =NO 2 ↑+H 2 O
(3)=
(4)48 ;銅
(5)缺少尾氣處理裝置;應在兩側支管口處均連接導管,將產生的氣體導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

『貳』 化學改進後裝置和之前實驗裝置比有什麼優點。哪幾個方面答。

改進裝置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實驗裝置要簡潔易於操作;
2.實驗現象要直觀內;
3.安全問題,容比如防止倒吸等等;
4.環保問題,有污染的有沒有尾氣處理;
6.能否徹底符合題意。比如,反應物是否有雜質,是否有餘下的等。

『叄』 原電池實驗

這個問題對初學者來說一直疑惑,實際上這個問題不必追究.原電池的形成原理就是要有兩極+一電解質溶液+一個氧化還原反應+外電路閉和.因此原電池的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將一個氧化還原反應拆開了,將還原反應在正極進行,氧化反應在負極進行,而高一我們學的必修里的鋅銅原電池是將鋅和銅用導線連接後直接一起放入硫酸銅溶液中.在選修里突然就將該原電池一分為二成為鋅半電池和銅半電池,而書本卻沒有作出任何解釋.參考書也基本上不講這個問題,根據查閱資料和許多老師的回答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實際上這兩個電池的性質和原理幾乎都是完全一樣的,也就是哪一個都正確,只是經過化學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第二種電池無論在性能上(比功率比能量)和強度上都比第一種強,所以將氧化還原反應以這一種更明顯的方式一分為二,原理上並沒有改變,只是為了增強其性能.
外電路:Zn失電子後電子流向Cu.
銅半電池:硫酸銅溶液里的Cu2+得電子變成銅.導致溶液中陽離子減少,於是鹽橋(瓊膠的KCl溶液)中的K+進入銅半電池補充陽離子電荷守恆.
鋅半電池:電極鋅失電子後變成Zn2+進入溶液,陽離子過多,鹽橋中的Cl-進入鋅半電池補充陰離子電荷守恆.

3者共同構成閉合迴路,可以看出,總反應並沒有變化,都是Zn + Cu2+ == Cu + Zn2+.但由於反應分別在兩個半電池中進行,使原電池效率大大提高.

如果你還要問為什麼會提高,那涉及到大學電化學高等知識,不需要過分追究.

『肆』 化學題目中問及「實驗裝置中的不足,並要求進行改進」時。答題思路是什麼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要看是什麼實驗,如果有關氣體的可以看其是否採取防倒吸裝置,若是有版害氣體則需要尾氣處理權裝置,看看有沒有。
有的實驗是缺少溫度計或者玻璃棒之類的,只要多做做不同類型的實驗題多看看就會自然的明白題意的。
希望能幫到你,

『伍』 在銅鋅原電池實驗中,如何減少鋅上的氣泡

1、產生氣泡的原因是Zn不純,雜質與鋅在鋅棒表面形成了無數微小的原電池。
2、處理方法:採用純度高的Zn,鋅表面產生的氣泡就越少。
3、銅、鋅兩電極,一同浸入稀H2SO4時,由於鋅比銅活潑,容易失去電子,鋅被氧化成Zn2+進入溶液,電子由鋅片通過導線流向銅片,溶液中的H+從銅片獲得電子,被還原成氫原子。

『陸』 高中化學關於原電池的問題

如果X是鹽橋,我們發現,存在Zn + Cu2+=Zn2+ + Cu 這個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但由於在同一個電極附近,無法形成有效的原電池,但考慮到溶液中存在溶解氧,我們可以認為在該系統中存在2Zn+O2 +2H2O =2Zn(OH)¬2¬的自發反應,所以也可以形成原電池,但電流一定很小!相當於我們所說的吸氧腐蝕!
但在真實的實驗過程中,在Zn表面一定有金屬銅得到。
但假如不考慮氧氣的存在。我們就認為答案A是不正確的!我想關於A就可以這樣回答!
當然,假如A中是硫酸鋅,B中是硫酸銅,則就是非常好的一個原電池裝置!能得到穩定電流的實用電池了!
如果X是銅絲,相當於兩個銅電極用導線連接。
我們就可以把原來的裝置抽象為上圖2,這個時候,左邊裝置就是一個原電池裝置,也就是我們高中階段的實驗電池,具體如下
負極:鋅片A:Zn - 2e = Zn2+
正極:銅絲X:Cu2+ + 2e = Cu
而右邊則是一個電解裝置,相當於電極都是銅,銅絲為陽極,B為陰極,具體如下:
銅絲(陽極):Cu- 2e= Cu2+
B電極(陰極)
(1)一開始是:2H+ + 2e = H2
(2)也可能為:O2 - 4e + 2 H2O=4OH-。這里當然是考慮到溶解在水中的O2得到電子的情況
(3)後階段:Cu2+ + 2e = Cu。隨時間的推移,溶液中的Cu2+濃度不斷增加,這個時候,銅離子得到電子了。
(4)如果把左邊的硫酸鋅換做硫酸銅,而銅絲是粗銅的話,那麼左邊就是精煉銅的裝置了。
通過以上分析,顯然這道題目的答案就是A或者C,更確切或者說,題目只有一個答案的話,那麼這個題目就答案為C了!
這篇日記來源於一次和網友的討論和交流,謝謝網友:曉熊_MB!
圖中,電源的正負電極畫錯了!請仔細分析!不好意思!圖片不修改了!

『柒』 大學物理實驗中某個實驗的改進方法

實驗內容及方法的改進(冰的溶解熱實驗)(如果需要的話發你郵箱,有些圖片)
(一)、實驗裝置的改進
1本實驗的原裝置圖如右圖所示:

1.1對實驗器材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實驗過程中對本裝置的觀察分析與應用,使我對此裝置的優缺點有了深入了解。該裝置原理簡易明了,在此次實驗中為一近似的量熱孤立系統。在實驗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一步驟卻給同學們帶來極大的不便,從而也會因個別同學不留心操作不夠規范而造成較大的誤差。
仔細觀察該裝置後不難發現,該裝置若想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則必須蓋子密封性絕熱性良好,於是在絕熱蓋部分與瓶子十分緊湊,這就對本實驗的操作造成了不利影響。
1.2實驗器材的主要缺陷
實驗中很重要的一步是放入冰塊,然後立即記錄15秒後的數據。其不利因素可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十五秒內要把冰塊放入杯中並蓋好瓶塞,時間太過於緊迫,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因此記錄數據時已經過了十五秒,造成記錄數據不準確,最終繪圖時誤差也比較大。另一方面為放冰塊時杯中熱水的溫度仍舊高於室溫,如此大幅度地打開杯子蓋子會造成杯中熱量的散失,對流現象明顯,孤立系統很難再滿足條件。

2改進後的裝置圖如下(為表示出瓶蓋的翻轉,選擇了兩個方向的視圖):

2.1改進構想
原實驗裝置的不足之處主要在於蓋子打開放冰時散熱以及打開時不方便,對此部分做出改進:將杯蓋改裝成繞中軸旋的蓋子,然後在邊緣加一橡膠圈起固定作用。此種改進方法近似於翻蓋式的垃圾桶,投冰時免去了手動打開合上蓋子的過程,大大縮短了操作時間和此過程中的熱量散失。
2.2改進後的思考
該實驗裝置改進後的確克服了原來的一些缺陷與不足,但也存在一些小的問題值得思考。比如裝置的密封性要得到保證等。改進後的裝置也要盡量使用絕熱性良好的材料,盡可能地減少散熱。
(二)、實驗原理和數據處理的改進

1.採用環境溫度的水溶解冰
系統的溫度始終低於環境溫度,系統只從環境中吸熱,因吸熱造成終溫偏高,為此做散熱修正。
修正方法:先做出冰溶解曲線得到實測終溫,然後做系統吸熱升溫曲線,升溫曲線為斜率很小的直線,將直線延長與縱軸相交,交點處的溫度就是修正後的終溫。
採用環境溫度的水後,冰的溶解速率降低,溶解過程變慢,慢過程的對測溫的准確度是有利的。但較長時間得內系吸收的熱量不可忽視。系統吸收的熱量

按照吸熱升溫曲線可求出系統的散熱常數k,由牛頓冷卻定律,

散熱常數R很小,溶解的過程中近似地認為k不變。因吸熱溫度升高

( 為修正後的終溫)
2.溶解過程中不進行攪拌
攪拌過程破壞了溶解的平衡,並且由於是低溫溶解,該溶解過程比較慢,攪拌使溶解過程起伏,所以不進行攪拌測出的溫度即為比較准確的平衡時溫度了。

『捌』 原電池電極式問題

原電池
原電池是利用兩個電極之間金屬性的不同,產生電勢差,從而使電子的流動,產生電流.又稱非蓄電池,是電化電池的一種,其電化反應不能逆轉,即是只能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簡單說就即是不能重新儲存電力,與蓄電池相對。 原電池是將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裝置。所以,根據定義,普通的干電池、燃料電池都可以稱為原電池。 組成原電池的基本條件: 1、將兩種活潑性不同的金屬(即一種是活潑金屬一種是不活潑金屬),或著一種金屬與石墨(Pt和石墨為惰性電極,即本身不會得失電子)等惰性電極插入電解質溶液中。 2、用導線連接後插入電解質溶液中,形成閉合迴路。 3、要發生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 原電池工作原理 原電池是將一個能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別在原電池的負極和正極上發生,從而在外電路中產生電流。 原電池的電極的判斷: 負極:電子流出的一極;發生氧化反應的一極;活潑性較強金屬的一極。 正極:電子流入的一極;發生還原反應的一極;相對不活潑的金屬或其它導體的一極。 在原電池中,外電路為電子導電,電解質溶液中為離子導電。 原電池的判定: (1)先分析有無外接電路,有外接電源的為電解池,無外接電源的可能為原電池;然後依據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分析判斷,主要是「四看」:看電極——兩極為導體且存在活潑性差異(燃料電池的電極一般為惰性電極);看溶液——兩極插入溶液中;看迴路——形成閉合迴路或兩極直接接觸;看本質——有無氧化還原反應。 (2)多池相連,但無外接電源時,兩極活潑性差異最大的一池為原電池,其他各池可看做電解池。
電解池
電解池是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 電解是使電流通過電解質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而在陰、陽兩極引起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電解是使電流通過電解質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 發生電解反應的條件: ①連接直流電源 ②陰陽電極 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為陰極 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為陽極 ③兩極處於電解質溶液或熔融電解質中 ④兩電極形成閉合迴路 電解過程中的能量轉化(裝置特點): 陰極:一定不參與反應 不一定惰性電極 陽極:不一定參與反應 也不一定是惰性電極 電解結果: 在兩極上有新物質生成 電解池電極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陽極:活潑金屬—電極失電子(Au,Pt 除外);惰性電極—溶液中陰離子失電子 註:失電子能力:活潑金屬(除Pt Au)>S2->I->Br->Cl->OH->含氧酸根(NO3 ->SO4 2-)>F- 陰極:溶液中陽離子得電子 註:得電子能力: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2O(水)>Al3+>Mg2+>Na+>Ca2+>K+(即活潑型金屬順序表的逆向) 規律:鋁前(含鋁)離子不放電,氫(酸)後離子先放電,氫(酸)前鋁後的離子看條件。 四類電解型的電解規律 ①電解水型(強鹼,含氧酸,活潑金屬的含氧酸鹽),pH由溶液的酸鹼性決定,溶液呈鹼性則pH增大,溶液呈酸性則pH減小,溶液呈中性則pH不變。電解質溶液復原—加適量水。 ②電解電解質型(無氧酸,不活潑金屬的無氧酸鹽,),無氧酸pH變大,不活潑金屬的無氧酸鹽PH不變。電解質溶液復原—加適量電解質。 ③放氫生鹼型(活潑金屬的無氧酸鹽),pH變大。電解質溶液復原—加陰離子相同的酸。 ④放氧生酸型(不活潑金屬的含氧酸鹽),pH變小。電解質 溶液復原—加陽離子相同的鹼或氧化物。
編輯本段發展
在1663年,德國物理學家 Otto von Guericke 創造了第一個發電機,通過在機器中的摩擦而產生靜 不銹鋼管件電化學拋光
電。這個發電機將一個巨大的硫球放入玻璃球中,並固定在一棵軸上製成的。通過搖動曲軸來轉動球體,當一個襯墊與轉動的球發生摩擦的時候就會產生靜電火花。 這個球體可以拆卸並可以用作電學試驗的來源。 在17世紀中葉,法國化學家 Charles François de Cisternay Fay 發現了兩種不同的靜電,即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而不同種電荷相互吸引。 Du Fay 發布說電由兩種不同液體組成:"vitreous" (拉丁語」玻璃「),或者正電;以及"resinous", 或者負電。這便是電的雙液體理論,這個理論被17世紀晚期Benjamin Franklin 的單液體理論所否定。 1781年,查爾斯.奧古斯丁 庫侖 (Charles-Augustin de Coulomb) 在試圖研究由英國科學家Joseph Priestley 提出的電荷相斥法則的過程中發展了靜電相吸的法則。 1791年伽伐尼發表了金屬能使蛙腿肌肉抽縮的「動物電」現象,一般認為這是電化學的起源。1799年伏打在伽伐尼工作的基礎上發明了用不同的金屬片夾濕紙組成的「電堆」,即現今所謂「伏打堆」。這是化學電源的雛型。在直流電機發明以前,各種化學電源是唯一能提供恆穩電流的電源。1834年法拉第電解定律的發現為電化學奠定了定量基礎。 19世紀下半葉,經過赫爾姆霍茲和吉布斯的工作,賦於電池的「起電力」(今稱「電動勢」)以明確的熱力學含義;1889年能斯特用熱力學導出了參與電極反應的物質濃度與電極電勢的關系,即著名的能斯脫公式;1923年德拜和休克爾提出了人們普遍接受的強電解質稀溶液靜電理論,大大促進了電化學在理論探討和實驗方法方面的發展。 20世紀40年代以後,電化學暫態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電化學方法與光學和表面技術的聯用,使人們可以研究快速和復雜的電極反應,可提供電極界面上分子的信息。電化學一直是物理化學中比較活躍的分支學科,它的發展與固體物理、催化、生命科學等學科的發展相互促進、相互滲透。 在物理化學的眾多分支中,電化學是唯一以大工業為基礎的學科。它的應用主要有:電解工業,其中的氯鹼工業是僅次於合成氨和硫酸的無機物基礎工業;鋁、鈉等輕金屬的冶煉,銅、鋅等的精煉也都用的是電解法;機械工業使用電鍍、電拋光、電泳塗漆等來完成部件的表面精整;環境保護可用電滲析的方法除去氰離子、鉻離子等污染物;化學電源;金屬的防腐蝕問題,大部分金屬腐蝕是電化學腐蝕問題;許多生命現象如肌肉運動、神經的信息傳遞都涉及到電化學機理。應用電化學原理發展起來的各種電化學分析法已成為實驗室和工業監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編輯本段研究內容
電池由兩個電極和電極之間的電解質構成,因而電化學的研究內容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電解質的研究,即電解質學,其中包括電解質的導電性質、離子的傳輸性質、參與反應離子的平衡性質等,其中電解質溶液的物理化學研究常稱作電解質溶液理論;另一方面是電極的研究,即電極學,其中包括電極的平衡性質和通電後的極化性質,也就是電極和電解質界面上的電化學行為。電解質學和電極學的研究都會涉及到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和物質結構。
編輯本段學科保護
根據電化學腐蝕原理,依靠外部電流的流入改變金屬的電位,從而降低金屬腐蝕速度的一種材料保護技 sp500電化學打標機
術。按照金屬電位變動的趨向,電化學保護分為陰極保護和陽極保護兩類。①陰極保護。通過降低金屬電位而達到保護目的的,稱為陰極保護。根據保護電流的來源,陰極保護有外加電流法和犧牲陽極法。外加電流法是由外部直流電源提供保護電流,電源的負極連接保護對象,正極連接輔助陽極,通過電解質環境構成電流迴路。犧牲陽極法是依靠電位負於保護對象的金屬(犧牲陽極)自身消耗來提供保護電流,保護對象直接與犧牲陽極連接,在電解質環境中構成保護電流迴路。陰極保護主要用於防止土壤、海水等中性介質中的金屬腐蝕。②陽極保護。通過提高可鈍化金屬的電位使其進入鈍態而達到保護目的的,稱為陽極保護。陽極保護是利用陽極極化電流使金屬處於穩定的鈍態,其保護系統類似於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系統,只是極化電流的方向相反。只有具有活化 - 鈍化轉變的腐蝕體系才能採用陽極保護技術,例如濃硫酸貯罐、氨水貯槽等。
編輯本段分離方法
利用電化學手段分離溶液中的金屬離子、有機分子的方法,共分四類:
控制電位的電解分離法
當溶液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離子時,如果它們的還原電位相近,□例如Cu□(標准電極電位□□=+0.345伏)和Bi□(□□= 0.2伏),則在電解時都會還原析出,達不到分離的目的。圖1兩種金屬離子A和B的分解電位表示,如果控制陰極電位為□,則金屬離子A可產生強度為□的電流,即可被還原;而金屬離子B的電流強度極小,即幾乎不能被還原,這樣即可達到分離目的,並分別測定A和B。在電解過程中, 陰極電位□□□是在不斷變化的,□□=□ 式中□□為標准電極電位;□□為氣體常數;□為熱力學溫度;□為電極過程電子轉移數;□為法拉第常數;□為離子活度;□□為陰極超電壓。電解時,離子濃度不斷降低,□□的負值不斷增加,以致B也被電解出來。為了控制陰極電位,要用圖2控制電位的線路的線路隨時調整外加電壓。,e□是鉑絲對電極,e□是參比電極(飽和甘汞電極)。選定的e□的電位(相對於e□)可從電位計V讀出,電解電流從毫安計 A讀出,在電解過程中不斷調整電阻□ 以保持陰極電位不變。 至於選擇什麼電位要看實驗條件,例如在分別測定Cu□和Bi□時,由於兩者電位太相近,需要在溶液中加入酒石酸,調節pH=5.8~6.0,Bi□與酒石酸生成的絡合物比Cu□ 的穩定得多,使兩者的分解電壓相差得大一些,然後再加入適量的肼,以加速Cu□的還原。在這種條件下,控制陰極電位為-0.30伏,銅先電解出來,稱出陰極的增重後,調節pH為4.5~5.5,控制陰極電位為-0.40伏,可將鉍全部電解出來。如果溶液中還有Pb□,可將電位控制在-0.50伏,進行電解。應用此法時,後被電解的離子的濃度不能超過先被電解的離子的濃度。
汞陰極電解分離法
H□在汞陰極上被還原時,有很大的超電壓,所以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分離掉一些容易被還原的金屬離子,使一些重金屬(如銅、鉛、鎘、鋅)沉積在汞陰極上,形成汞齊,同時保留少量不容易被還原的離子,如鹼金屬、鹼土金屬、鋁、鐵、鎳、鉻、鈦、釩、鎢、硅等。
內電解分離法
在酸性溶液中,利用金屬氧化-還原電位的不同,可以組成一個內電解池,即不需要外加電壓就可以進行電解。例如要從大量鉛中分離微量銅,在硫酸溶液中Cu□比Pb□先還原,因此可將鉛板作為一個電極,與鉑電極相連,組成一個內電解池,它產生一個自發的電動勢,來源於Pb的氧化和Cu□的還原。這個電動勢使反應能夠進行,直到電流趨近於零時,內電解池就不再作用了。內電解可以分離出微量的容易還原的金屬離子,缺點是電解進行緩慢,因此應用不廣。
電滲析法
液體中的離子或荷電質點能在電場的影響下遷移。由於離子的性質不同,遷移的速率也不同,正負電荷移動的方向也不同。當在電池的兩極加上一個直流電壓時,可以把一些有機物的混合物分離。如臨床實驗中常用此法研究蛋白質,將試樣放在一個載器上,外加電場後,荷電質點沿著載器向電荷相反的電極遷移,因它們移動的速率不同而分離,一般能把血清蛋白分成五部分。改進實驗技術可使濃縮斑點的寬度達到25微米左右,然後進行電滲析,可將血清蛋白分成二十個很清晰的部分。
編輯本段分析法
基於溶液電化學性質的化學分析方法。電化學分析法是由德國化學家C.溫克勒爾在19世紀首先引入分析領域的,儀器分析法始於1922年捷克化學家 J.海洛夫斯基建立極譜法 。電化學分析法的基礎是在電化學池中所發生的電化學反應 。電化學池由電解質溶液和浸入其中的兩個電極組成,兩電極用外電路接通。在兩個電極上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電子通過連接兩電極的外電路從一個電極流到另一個電極。根據溶液的電化學性質(如電極電位、電流、電導、電量等)與被測物質的化學或物理性質( 如電解質溶液的化學組成 、濃度、氧化態與還原態的比率等)之間的關系,將被測定物質的濃度轉化為一種電學參量加以測量。 根據國際純粹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倡議,電化學分析法分為三大類:①既不涉及雙電層,也不涉及電極反應,包括電導分析法、高頻滴定法等。②涉及雙電層,但不涉及電極反應,例如通過測量表面張力或非法拉第阻抗而測定濃度的分析方法。③涉及電極反應,又分為兩類:一類是電解電流為0,如電位滴定;另一類是電解電流不等於0,包括計時電位法、計時電流法、陽極溶出法、交流極譜法、單掃描極譜法、方波極譜法、示波極譜法、庫侖分析法等。
編輯本段學科應用
在物理化學的眾多分支中,電化學是唯一以大工業為基礎的學科。它的應用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電解工業,其中的氯鹼工業是僅次於合成氨和硫酸的無機物基礎工業、耐綸66的中間單體己二腈是通過電解合成的;鋁、鈉等輕金屬的冶煉,銅、鋅等的精煉也都用的是電解法;②機械工業要用電鍍、電拋光、電泳塗漆等來完成部件的表面精整;③環境保護可用電滲析的方法除去氰離子、鉻離子等污染物;④化學電源;⑤金屬的防腐蝕問題,大部分金屬腐蝕是電化學腐蝕問題;⑥許多生命現象如肌肉運動、神經的信息傳遞都涉及到電化學機理;⑦應用電化學原理發展起來的各種電化學分析法已成為實驗室和工業監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1]

『玖』 100分求一個化學實驗!!

1.D 2.B 3.D 4.C 5.A 6.D 7.BC
1.(2007北京卷)如圖所示,集氣瓶內充滿某混合氣體,置於光亮處,將滴管內的
水擠入集氣瓶後,燒杯中的水會進入集氣瓶,集氣瓶氣體是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 ④ 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2007北京卷)用4種溶液進行實驗,下表中「操作及現象」與「溶液」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選項 操作及現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變渾濁。再升高至65℃以上,
溶液變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變渾濁。繼續通CO2至過量,渾濁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變渾濁。再加入品紅溶液,紅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變渾濁。繼續通CO2至過量,渾濁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變渾濁。 Ca(OH)2溶液
3.(2007四川卷)下列家庭實驗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用熟蘋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壺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麴和水制甜酒釀 D.用雞蛋殼膜和蒸餾水除去澱粉膠體中的食鹽
4.(2007天津卷)為達到預期的實驗目的,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欲配製質量分數為10%的ZnSO4溶液,將l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B.欲制備F(OH)3膠體,向盛有沸水的燒杯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並長時間煮沸
C.為鑒別KCl、AICl3和MgCl2溶液,分別向三種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過量
D.為減小中和滴定誤差,錐形瓶必須洗凈並烘乾後才能使用
5.(2007年江蘇)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除去鐵粉中混有的少量鋁粉.可加人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後過濾
B.為測定熔融氫氧化鈉的導電性,可在瓷坩堝中熔化氫氧化鈉固體後進行測量
C.制備Fe(OH)3膠體,通常是將Fe(OH)3固體溶於熱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鹽酸能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6.(2007年江蘇)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部分儀器巳省略),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7.(2007年江蘇)某同學按右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電解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解過程中,銅電極上有H2產生
B.電解初期,主反應方程式為:Cu+H2SO4 CuSO4+H2↑
C.電解一定時間後,石墨電極上有銅析出
D.整個電解過程中,H+的濃度不斷增大
8.(2007年江蘇10分)實驗室常利用甲醛法測定(NH4)2SO4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其反應原理為:
4NH4++6HCHO=3H++6H2O+(CH2)6N4H+ [滴定時,1 mol(CH2)6N4H+與 l mol H+相當],
然後用NaOH標准溶液滴定反應生成的酸,某興趣小組用甲醛法進行了如下實驗:
步驟I 稱取樣品1.500g。
步驟II 將樣品溶解後,完全轉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搖勻。
步驟Ⅲ 移取25.00mL樣品溶液於250mL錐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搖勻、靜置
5 min後,加入1~2滴酚酞試液,用NaOH標准溶液滴定至終點。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復2次。
(1)根據步驟Ⅲ填空:
①鹼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後,直接加入NaOH標准溶液進行滴定,則測得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②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後,水未倒盡,則滴定時用去NaOH標准溶液的體積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③滴定時邊滴邊搖動錐形瓶,眼睛應觀察
A.滴定管內液面的變化 B.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
④滴定達到終點時,酚酞指示劑由 色變成 色。
(2)滴定結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標准溶液的濃度為0.1010mol•L-1則該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為
9. (2007年江蘇(12分)酯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廣泛應用於溶劑、增塑劑、香料、粘合劑及印刷、紡織等工業。乙酸乙酯的實驗室和工業製法常採用如下反應: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請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欲提高乙酸的轉化率,可採取的措施有 、
等。
(2) 若用右圖所示裝置來制備少量的乙酸乙酯,產率往往偏低,
其原因可能為 、
等。
(3)此反應以濃硫酸為催化劑,可能會造成 、 等問題。
(4)目前對該反應的催化劑進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質子酸離子液體可用作此反應的催化劑,
且能重復使用。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質的量混合)

①根據表中數據,下列 (填字母)為該反應的最佳條件。
A.120℃,4h B.80℃,2h C.60℃,4h D.40℃,3h
② 當反應溫度達到120℃時,反應選擇性降低的原因可能為
10.(15分)(2007山東卷) 鐵及鐵的化合物應用廣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劑、印刷電路銅板腐蝕劑和外傷止血劑等。
(1)寫出FeCl3溶液腐蝕印刷電路銅板的離子方程式 。
(2)若將(1)中的反應設計成原電池,請畫出原電池的裝置圖,標出正、負極,並寫出電極反應式。

正極反應 ,負極反應 。
(3)腐蝕銅板後的混合溶液中,若Cu2+、Fe3+和Fe2+的濃度均為0.10 mol•L-1,請參照下表給出的數據和葯品,簡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實驗步驟:


氫氧化物開始沉澱時的pH 氫氧化物沉澱完全時的pH
Fe3+
Fe2+
Cu2+ 1.9
7.0
4.7 3.2
9.0
6.7
提供的葯品:Cl2 濃H2SO4 NaOH溶液 CuO Cu
(4)某科研人員發現劣質不銹鋼在酸中腐蝕緩慢,但在某些鹽溶液中腐蝕現象明顯。請從上表提供的葯品中選擇兩種(水可任選),設計最佳實驗,驗證劣質不銹鋼易被腐蝕。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劣質不銹鋼腐蝕的實驗現象: 。
11.(16分) (2007山東卷)下圖所示為常見氣體制備、分離、乾燥和性質驗證的部分儀器裝置(加熱設備及夾持固定裝置均略去),請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各題(儀器裝置可任意選用,必要時可重復選擇,a、b為活塞)。

(1)若氣體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氣體,E內放置CuO,選擇裝置獲得純凈乾燥的CO,並驗證其還原性及氧化產物,所選裝置的連接順序為 (填代號)。能驗證CO氧化產物的現象是 。
(2)停止CO和CO2混合氣體的通入,E內放置Na2O2,按A→E→D→B→H裝置順序製取純凈乾燥的O2,並用O2氧化乙醇。此時,活塞a應 ,活塞b應 ,需要加熱的儀器裝置有 (填代號),m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若氣體入口改通空氣,分液漏斗內改加濃氨水,圓底燒瓶內改加NaOH固體,E內放置鉑銠合金網,按A→G→E→D裝置順序製取乾燥的氨氣,並驗證氨的某些性質。
①裝置A中能產生氨氣的原因有 。
②實驗中觀察到E內有紅棕色氣體出現,證明氨氣具有 性。
12.(8分)(2007山東卷)工業上對海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部分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1)電解飽和食鹽水常用離子膜電解槽和隔膜電解槽。離子膜和隔膜均允許通過的分子或離子是 。電解槽中的陽極材料為 。
(2)本工藝流程中先後製得Br2、CaSO4和Mg(OH)2,能否按Br2、
Mg(OH)2、CaSO4的順序制備? ,原因是 。
(3)溴單質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四氯化碳與水不互溶,故可用於萃取溴,但在上述工藝中卻不用四氯化碳,原因是 。
13.(2007天津卷)(19分)二氯化二硫(S2C12)在工業上用於橡膠的硫化。為在實驗室合成S2C12,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查閱了有關資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 將乾燥的氯氣在110℃ ~ 140℃與硫反應,即可得S2C12粗品。
② 有關物質的部分性質如下表:
物質 熔點/℃ 沸點/℃ 化學性質
S 112.8 444.6 略
S2C12 -77 137 遇水生成HCl、SO2、S;
300℃以上完全分解;
S2C12 + C12 2SCl2

設計實驗裝置圖如下:

⑴.上圖中氣體發生和尾氣處理裝置不夠完善,請你提出改進意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進後的正確裝置進行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⑵.B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D中的試劑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儀器A、B的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⑸.如果在加熱E時溫度過高,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F中可能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S2C1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雜質是(填寫兩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提高S2C12的純度,關鍵的操作是控制好溫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07四川卷)在實驗室墮可用下圖所示裝置製取氯酸鉀、次氯酸鈉和探究氯水的性質。

圖中: ① 為氯氣發生裝置;②的試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並置於水浴中; ③ 的試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並置於冰水浴中; ④ 的試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試液; ⑤ 為尾氣吸收裝置。
請填寫下列空白:
( l )製取氯氣時,在燒瓶里加人一定量的二氧化錳.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坡寫儀器名稱)向燒瓶中加人適量的濃鹽酸。實驗時為了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可在① 與② 之間安裝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下列編號字母)的凈化裝置。
A.鹼石灰 B.飽和食鹽水 C.濃硫酸 D.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 2 )比較製取氯酸鉀和次氯酸鈉的條件.二者的差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應完畢經冷卻後,② 的試管中有大量晶體析出。右圖中符合該
晶體溶解度曲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編號字母);從②的試管中分離出該晶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實驗操作名稱)
(3)本實驗中製取次氯酸鈉的離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中可觀察到④的試管里溶液的顏色發生了如下變化,請填寫下表中的空白:
實驗現象 原因
溶液最初從紫色逐漸變為____色 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H+使石蕊變色
隨後溶液逐漸變為無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後溶液從無色逐漸變為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5分)在室溫和大氣壓強下,用圖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測得a g含CaC290%的樣品與水完全反應產生的
氣體體積為 b L。現欲在相同條件下,測定某
電石試樣中CaC2的質量分數,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CaC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① 。
⑵若反應剛結束時,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如圖所示,
這時不能立即取出導氣管,理由是② 。
⑶本實驗中測量氣體體積時應注意到的事項有 ③ 。
⑷如果電石試樣質量為 c g。測得氣體體積為d L,則電石試樣中CaC2的質量分數計算式
W(CaC2)= ④ 。(雜質所生成的氣體體積忽略不計)。
16.(2007福建卷)(15分)水蒸氣通過灼熱的焦炭後,流出氣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還有CO2和水蒸氣等。請用下圖中提供的儀器,選擇必要的試劑,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上述混合氣體中有CO和H2。(加熱裝置和導管等在圖中略去)

回答下列問題:
⑴ 盛濃硫酸的裝置的用途是 ;
盛NaOH溶液的裝置的用途是 。
⑵ 儀器B中需加入試劑的名稱(或化學式)是: ,
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⑶ 儀器C中加試劑的名稱(或化學式)是 ,
其目的是 。
⑷ 按氣流方向連接各儀器,用字母表示介面的連接順序:
g-ab 。
⑸ 能證明混合氣中含有CO的實驗依據是 。
能證明混合氣中含H2的實驗依據是 。
17.(2007北京卷)(13分)短周期元素的單質X、Y、Z在通常狀況下均為氣態,並有下列轉化關系(反應條件略去):

已知: a.常見雙原子單質分子中,X分子含共價鍵最多。
b.甲分子中含10個電子,乙分子含有18個電子。
(1)X的電子式是 。
(2)實驗室可用下圖所示裝置(缺少收集裝置,夾持固定裝置略去)制備並收集甲。

①在圖中方框內繪出用燒瓶收集甲的儀器裝置簡圖。
②試管中的試劑是(填寫化學式) 。
③燒杯中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其原因是(用電離方程式表示)

(3)磷在Z中燃燒可生成兩種產物,其中一種產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層不全是8電子結構,丁的化學式是 。
(4)n mol丁與n mol丙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該化合物蒸氣的密度是相同狀況下氫氣的174倍,其化學式是 。
18.(2007北京卷)(17分)
某課外小組對一些金屬單質和化合物的性質進行研究。
(1)下表為「鋁與氯化銅溶液反應」實驗報告的一部分: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將打磨過的鋁片(過量)放入一定濃度的CuCl2溶液中。 產生氣泡,析出疏鬆的紅色固體,溶液逐漸變為無色。
反應結束後分離出溶液備用

紅色固體用蒸餾水洗滌後,置於潮濕空氣中。 一段時間後固體由紅色變為綠色[視其主要成分為Cu2(OH)2CO3]
按反應類型寫出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各一個(是離子反應的只寫離子方程式)
置換反應 ;
化合反應 。
(2)用石墨作電極,電解上述實驗分離出的溶液,兩極產生氣泡。持續電解,在陰極附近的溶液中還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 。
解釋此現象的離子方程式是 。
(3)工業上可用鋁與軟錳礦(主要成分為MnO2)反應來。
① 用鋁與軟錳礦冶煉錳的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

② MnO2在H2O2分解反應中作催化劑。若將適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產生Mn2+,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8.(10分)(1)①偏高②無影響③B④無 粉紅(或淺紅)(2)18.85%
9.(12分)(1)增大乙醇的濃度 移去生成物
(2)原料來不及反應就被蒸出 溫度過高,發生了副反應 冷凝效果不好,部分產物揮發了(任填兩種)
(3)產生大量的酸性廢液(或造成環境污染) 部分原料炭化 催化劑重復使用困難 催化效果不理想(任填兩種)
(4) C 乙醇脫水生成了乙醚
10.(1)2Fe3++Cu=2Fe2++Cu2+
(2)裝置圖

正極反應:Fe3++e-=Fe2+(或2Fe3++2e-=2Fe2+)
負極反應:Cu=Cu2++2e-(或Cu-2e-=Cu2+)
(3)①通入足量氯氣將Fe2+氧化成Fe3+;②加入CuO調節溶液的pH至3.2~4.7;
③過濾[除去Fe(OH)3]
(4)CuO+H2SO4=CuSO4+H2O
CuSO4+Fe=FeSO4+Cu,不銹鋼表面有紫紅色物質生成。
11.(1)ACBECF;AB之間的C裝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間的C裝置中溶液變混濁。
(2)關閉;打開;k;m;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氫氧化鈉溶於水放出大量熱,溫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減小而放出;氫氧化鈉吸水,促使氨放出;氫氧化鈉電離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濃度,促使氨水電離平衡左移,導致氨氣放出。 還原。
12.(1)陽離子(或Na+);鈦(或石墨)
(2)否。如果先沉澱Mg(OH)2,則沉澱中會夾雜有CaSO4沉澱,產品不純。
(3)四氯化碳萃取法工藝復雜、設備投資大;經濟效益低、環境污染嚴重。
13.(19分)⑴.用導管將A的上口和B相連(或將A換成恆壓滴液漏斗)(1分)
在G和H之間增加乾燥裝置 (2分)
⑵.MnO2 + 4 H+ +2 C1- == Mn2+ + C12 ↑+ 2H2O
2 S + C12 S2C12 ⑶.飽和食鹽水(或水) 濃硫酸
⑷.分液漏斗 蒸餾燒瓶 導氣、冷凝 ⑸.產率降低 有固體產生(或其他正確描述)
⑹.SCl2、C12、S(任寫其中兩種即可) 控制濃鹽酸的滴速不要過快
14.( 18 分)( l )分液漏斗 B
( 2 )鹼溶液(或反應物)的濃度不同,反應溫度不同 M 過濾
( 3 ) Cl2 + 2OH-=ClO- + Cl一+H2O
( 4 )

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HClO將石蕊氧化為無色物質
黃綠 繼續通入的氯氣溶於水使溶液呈黃綠色
15.(15分) ⑴CaC2+2H2O=Ca(OH)2+C2H2↑
⑵因為裝置內氣體的溫度沒有恢復到室溫,氣體壓強還不等於大氣壓強。
⑶ 待裝置內氣體的溫度恢復到室溫後,調節量筒使其內外液面持平。
⑷ a×d b×c ×90%
16.(15分)(1)除去水蒸氣 除去CO2
(2)氧化銅CuO CuO+H2 Cu+ H2O CuO+CO Cu+CO2
(3)無水硫酸銅(CuSO4) 檢驗CO2
(4)(g-ab)―kj―hi―cd (或dc)―fe―lm
(5)原混合氣體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與CuO 反應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6)原混合氣體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與CuO 反應生成的H2O使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為藍色
17.(13分)
(1)

(2) ①

②NH4Cl、Ca(OH)2 (合理答案均給分)
③NH3•H2O NH4++OH-(3)PCl5(4)P3N3Cl6
18.(17分) (1) 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澱生成,後沉澱逐漸溶解至消失
Al3++3OH-=== Al(OH)3↓ Al(OH)3+OH-=== AlO2-+2H2O
(3) ①3MnO2+4Al=== 3Mn+2Al2O3
②MnO2+H2O2+2H+=== Mn2++O2↑+2H2O
易考網路:www.ekaonet.com (供稿)

『拾』 高中化學原電池的原理及教學反思

高中化學原電池的原理及教學反思

同學們,請看這一幅燈火通明的圖片,這是上海夜景圖,我們除了感嘆上海的美麗之外,你還想到了什麼?是誰給我們燃亮了黑夜送來了光明?是電,正因為電,也讓我們的生活世界變得五彩斑斕。我們在化學必修2已認識了一種可以讓化學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原電池。這節課我們將繼續探討原電池的知識內容

通過銅—鋅原電池的演示實驗及動畫演示電子流動情況,幫助學生理解原電池的原理。我考慮到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沒有讓學生馬上討論「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我對教材進行了處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實驗(如下表),按銅—鋅原電池的裝置,變化電極材料和燒杯里的物質(其中實驗6中鋅和銅分別放在兩個燒杯中),讓學生通過預測、觀察、對比、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序號

電極材料

燒杯中物質

預測結果

實驗結果

1、Zn——Zn 稀硫酸

2、Cu——Cu 稀硫酸

3、Zn——C(石墨) 稀硫酸

4、Zn——Cu 硫酸銅溶液

5、Zn——Cu 無水乙醇

6、Zn——Cu 稀硫酸

同學們一邊興致勃勃地預測實驗結果,一邊仔細觀察實驗現象。隨著實驗的進行,同學們順利的得出了構成原電池的條件。原電池的形成條件是什麼: 兩極 一液 一線 問:能否寫出:鋅—稀硫酸---銅」原電池的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方程式?探究問題:同學們能不能根據反應:Zn + Cu2+ = Zn 2+ + Cu,任選提供的實驗儀器和葯品,設計一個原電池呢? 各小組成員之間,通力合作,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先討論你們自己的方案,然後各小組派代表,交流方案的可行性。交流方案: 總結兩套可行方案預案:1.鋅—硫酸銅—銅 2.鋅——硫酸銅——碳棒 然後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所學內容。從反饋來看,學生似乎掌握得很好了。[呈現問題分析]課後有學生對我說,如果能讓他們自己親手做這些實驗就好了。

還有學生問:我家裡的電動車里的電池的正負極及電解液是什麼?每年要更換電池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才能延長壽命?我被深深地觸動了,我們往往只注重學生是否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不注重學生是如何獲得這些理論知識;只注重怎樣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而不捨得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理論知識。而且理論知識要聯系生活實際,要為實際生活服務。我們是否就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理論知識?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顯然缺乏應有的化學素養,只會是一個死讀書的學生。

[反思視點]

反思一:本課例是典型的師導生學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識點。但本課內容與生活聯系很多,可以在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發現問題方面都有很好的資源連接,例如音樂卡片、廢舊干電池、電動玩具、手機、電子手錶、照相機、電動車、汽車等等。能不能調整課堂模式,讓學生從生活中來提升學習知識能力呢?

反思二: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關原電池最關注的是什麼?選擇什麼作為活動的切入點,怎樣利用好所有的資源與活動內容進行最佳組合?怎樣的形式來展開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出發更好地引領學生?反思三:找准切入點後整個活動的順序安排怎樣?從時間、材料、內容、重點難點、學生情況進行有機整合。

[反思教學體會]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此高漲,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最後提出的問題大大出乎意料。如有學生提問:在實驗中把導線連接的銅片與鋅片一。本節課採用實驗探究式教學,既符合化學的學科特點,也符合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的發展特點.口說無憑實驗事實是最具有說服力的.本節課以實驗事實設疑,又以實驗事實釋疑,讓學生從直觀,生動的實驗中發現問題,找到學生的知識生長點,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推理和分析,再通過實驗驗證分析的結果.在探究活動中引導學生引導學生逐步突破原由認識,形成新認識,這樣得出的結論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高二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對老師的講授敢於質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往往不滿足於老師告訴他是什麼,而更願意自己去探索是什麼和為什麼.並且具備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在思維發展的層次上,學生的形象思維已充分發展,抽象思維也正在迅速發展之中.實驗探究是讓學生在具體實驗事實的基礎上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利於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但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探索能力畢竟還處於初級階段,尚不成熟,這就決定了他們還不能成為完全獨立的探索主體,探索活動需要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和啟發",即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當學生的思考和探索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啟發,提示,點撥,以幫助學生順利地開展實驗探索活動,既不是灌輸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放手、放開。

因此,本節課的部分實驗是預先設計的,但同樣起到了實驗探究應有的作用,作為學生的'知識水平很容易盲目去探索. 本節課應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和自由發表意見的機會.在驗探究的教學模式,課堂組織尤為重要.基於以上思考,本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先分別進行以下內容設計,進行整合完成教學設計 :

①知識脈絡:(目的:根據教材內容和課改要求,確定教學內容及其發展邏輯)電池裝置----原電池工作原理(反應原理)---原電池裝置中,電流是怎麼樣產生的?(產生電勢差----發生氧化還原理論---形成持續電流)

②認知脈絡:(目的:探查學生已有的概念,了解學生已有概念與科學概念之間的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發展線索) 電池(原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電解質溶液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才能形成原電池:電極材料要參與電極反應---形成原電池後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電極材料要參與電極反應-----電流是怎麼樣產生的

③問題線索:(目的:為學生的認知發展設計合理的問題線索,並確定通過提供哪些素材,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設計並實施實驗將化學反應中釋放的熱能轉化成電能?(驅動性活動,與必修課程銜接)----原電池中正負極是什麼?在銅片和鋅片上發生了哪些反應?(藉助實驗和微觀圖示,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原電池原理)-----你認為該原電池作為實用化學電源可行么?-----如何 改進裝置?(通過設置驅動性問題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轉變內已有的概念,開始構建新的概念)----你對構成原電池的條件三,構成閉合迴路,有哪些新的認識?-----電流是怎麼樣持續穩定產生的?(發展完善概念)具體流程如下:老師:圖片引題,設置懸念,復習原有知識學生:自主思維,設計方案,交流方案,分析可行性老師:指導實驗,學生:自己動手,開展實驗,師生:觀察(激發思維)探索(激化思維) 驗證(深化思維)歸納(聚合思維)發現問題(發散思維)老師:引導找出原因學生:動手設計,設計方案,老師:分析方案可行性,指導實驗學生:開展實驗,解決問題。

;
閱讀全文

與原電池實驗裝置的改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聲波洗項鏈效果怎麼樣 瀏覽:400
寧波器材去哪裡買 瀏覽:869
鄞州戶外兒童游樂設備哪裡能買 瀏覽:843
收購哪些廢舊專用器材違法 瀏覽:763
磷化氫濃度檢測裝置 瀏覽:974
科學研究的器材有哪些 瀏覽:359
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百度百科 瀏覽:213
電纜電氣試驗有哪些儀器 瀏覽:211
光伏發電對製冷有什麼影響 瀏覽:860
乙醯苯胺的制備實驗裝置 瀏覽:890
實現高層互聯的設備是什麼 瀏覽:620
變電站保護裝置安裝調試驗收的作用 瀏覽:600
機械表半弦是什麼狀態 瀏覽:51
開家紡織廠需要哪些機械設備 瀏覽:240
萬向傳動裝置在汽車的典型應用 瀏覽:144
添加不上列印機設備怎麼辦 瀏覽:73
東莞市常平風昱五金製品廠 瀏覽:46
途觀後輪軸承如何拆卸 瀏覽:676
機械鍵盤多少錢做好 瀏覽:809
過氧化氫酶的實驗裝置 瀏覽: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