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探究「光的折射」規律如圖所示.(1)當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______入射角.(2)當入射光線垂直
(1)由光的折射規律可知,光由空氣中斜射入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2)當光由空氣中垂直射入其他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不改變,入射角為0°,折射角為0°. (3)入射光線與水面的夾角為35°,則入射角為90°-35°=55°,由於反射角等於入射角,所以反射角是55°. 反射光線與界面的夾角是35°,由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90°,可知折射光線與界面的夾角為90°-35°=55°,所以折射角是90°-55°=35°. 故答案為:(1)小於;(2)0;(3)55°;35°. |
㈡ 初二物理題
寒假作業(實驗)
一、光學實驗
(一)光沿直線傳播
1、(1)如圖所示為「小孔成像」的示意圖:
①該現象可以用 來解釋;
②小孔位置固定,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光屏上的像比原來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2)將點燃的蠟燭置於自製的小孔成像儀前,調節二者的位置,在屏 上得到如圖2所示的蠟燭清晰倒立的像,請在圖中確定成像儀上小孔O的位置(保留作圖痕跡)。若將蠟燭靠近成像儀少許,蠟燭的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2009年7月22日我國長江流域發生了本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日全食,圖甲是某校同學用一盆墨水觀察到的日食奇觀,產生日食的原因是光沿________傳播,當我們位於乙圖中的________區域時,就能看到日全食現象。
(二)光的反射
為了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同學們進行如圖9所示的實驗。
①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現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 。
②小紅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時,她將紙板B向後折,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三)平面鏡成像
1、下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a為玻璃板,b和c是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為了保證實驗效果應選擇較薄的玻璃板
B.實驗時玻璃板a應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動蠟燭c前應先將點燃
D.該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
2、請同學們回憶下列三個實驗的操作過程,並完成填空:
(1)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如果在像A所示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在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A′,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
(2)如圖是探究光的折射現象的實驗裝置。為了觀察到光在水中是沿 傳播的清晰路徑,老師會在水中滴入幾滴牛奶;那麼,為了觀察到光在空氣中傳播的清晰路徑,則可以採取的措施是
3、小明利用如圖16所示的實驗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請你解答以下問題:
(1)該實驗採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為平面鏡,是為了能確定 ,能比較 。
(2)該實驗選擇兩個相同的蠟燭A和B,是為了觀察蠟燭B是否與蠟燭A所成的像 。
4、用右圖所示裝置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
甲圖中的B表示研究對象「平面鏡」,應選擇
(填「梳妝用小方鏡」或「平板玻璃」)來做。
如果將蠟燭向靠近鏡面的方向移動,那麼像的大小
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實驗中如果把平面鏡向左傾斜,如圖乙,實驗能否成功?
說出理由: 。
5、石林中學的張江同學自備器材,主動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其情形如圖7所示,他先把一塊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備A、B兩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樣的蠟燭,然後把點燃的蠟燭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蠟燭B放在玻璃板後面,並移動蠟燭B的位置,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1)張江同學在做探究實驗時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選擇的蠟燭B與蠟燭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樣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蠟燭A向鏡面移動一段距離,又移動蠟燭B去與蠟燭A的像比較,會發現蠟燭A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選項「變大」、「變小」或「不變」)。
(4)如果在蠟燭A像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承接到像(選項「會」或「不會」),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選填「虛」或「實」)。
6、如圖28小明站在地鐵站台,他透過玻璃板製成的屏蔽門,可以看到車道另一側豎直牆 壁上的廣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門後面的虛像.小明根據該現象設計了在站台上粗測玻璃屏蔽門到車道另一側廣告牌之間距離d的實驗.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相關內容.
(1)小明相對於玻璃屏蔽門前後移動直到觀
察到;
(2)記錄;
(3)量出的距離.
除記錄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實驗必需使用的儀器是。
步驟(3)中量得的距離就是玻璃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的距離d,物理依據是.
(四)光的折射
下圖是研究光的折射規律的實驗原理圖;下表中記錄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對應的折射角的實驗測量數據。
入射角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l)請你結合圖,以光從空氣進入到玻璃中的情況為例,分析實驗數據(光從空氣進入其它透明介質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規律的實驗數據),對光從空氣進入其它透明介質中的折射規律加以總結(補充完整)
a.折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並且分別位於法線兩側;
b.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定量比較實驗數據.把你新的發現寫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凸透鏡成像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所用的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①現將凸透鏡、蠟燭和光屏放在如圖16所示的光具座上進行實驗。若圖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則B位置上應放置______。
②如圖16所示,,現要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蠟燭應向______移動,光屏應向_____移動。(填「左」或「右」)
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所用凸透鏡焦距為15cm。
全品中考網
(1)實驗過程中,當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如圖18所示時,在光屏上可得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 (選填「倒立」或「正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製成的。
(2)若固定蠟燭和光屏不動,向 (選填「右」或「左」)移動凸透鏡到另一位置,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此時所成的像是 (選填「倒立」或「正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
3、同學們要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選用的器材有:凸透鏡、蠟燭、光屏、光具座、火柴。
①實驗探究前應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②器材調好後,蠟燭從距凸透鏡較遠的位置逐漸向凸透鏡移動,調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測出了不同位置時像的高度,並將數據填在下表中。凸透鏡的焦距f =10cm.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60 30 20 15 12
像的高度h/cm 0.4 1 2 4 10
同學們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就越大。他們得出的結論完整嗎?
(填「完整」或「不完整」),理由是: 4、如圖所示是上課經常使用的投影儀,請按要求回答.
(1)平面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燈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較模糊(與投影片無關),調整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熱學實驗
1、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的同學根據測得的數據繪制了如圖9所示的圖象。
(1)由圖象可看出該物質的熔點是 ℃,在第2min末該物質處於 (選填「固態 」、「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
(2)該物質熔化過程的特點是不斷吸熱,溫度 ,內能增大。
(3)比較圖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溫度, 段吸收的熱量較多。
2、小凡同學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探究,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有關.
全品中考網
A B C D
(1)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 有關.
(2)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
(3)小凡同學猜想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關,於是繼續進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環境下的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如右圖).結果發現甲圖中水先蒸發完,於是他得出結論: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水的質量越小蒸發越快.從實驗設計環節看,他沒有控制水的 (選填「質量」或「表面積」)相同;從得出結論環節看, 「根據誰先蒸發完,判斷誰蒸發快」是否正確?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 .
3、小海在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後,又進一步觀察了水是自然冷卻過程,他根據實驗數據繪出水溫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
(1)水是沸點是________0C,這說明當時水面上方的氣壓_______一個標准大氣壓。
(2)做上述實驗時是環境溫度(即室溫)應在_____0C左右。
(3)沸騰前水溫隨時間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某實驗小組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如圖甲、乙所示,圖中 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實驗過程中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1)從記錄的數據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水沸騰時的溫度是 ℃.
(2)根據實驗數據可知水的沸點與水在標准大氣壓下的沸點100℃相比有明顯的差異,如果測量方法正確,你認為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是: .
三、電學實驗
1、如圖所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A去靠近不帶電的導體B,由於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會使導體內部的電荷重新分布。請用「+」或「-」在導體B的兩端大致標出所帶的正負電荷。
2、小明等3人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電路來探究並聯電路中電流的關系,其實驗過程如下:把電流表分別接入到電路中的A、B、C處,將第一次測出的電流填入下表:
A處的電流IA B處的電流IB C處的電流IC
第一次測量 0.1 0.12 0.22
第二次測量 0.2 0.24 0.44
第三次測量 0.25 0.3 0.55
全品中考網
(2)為了防止個別偶然因素的影響,他們採用了以下兩種方法之一來重復實驗,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測量。
方法一:改變電源電壓
方法二:更換其中一條支路中的燈泡(規格不同)
請你根據他們的實驗步驟和有關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在拆接電路時,開關必須________。
上面設計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
表格補充完整後,通過對上面數據的分析可知
後面兩次實驗是採用方法____來進行的,實驗的結論是:並聯電路中幹路的電流等於_____。
四、其他
1、小明通過學習得知:一般情況下,水的質量一定時,加入食鹽的質量越多,溶液的濃度就越高.他想探究食鹽水溶液的導電性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小明的猜想是:
a.食鹽水溶液的導電性能與溶液的濃度有關.
b.食鹽水溶液的導電性能與金屬片之間的距離有關.
c.食鹽水溶液的導電性能與溶液的溫度有關.
小明利用水、食鹽、燒杯、小勺子、電源、刻度尺、小燈泡、金屬片、酒精燈等器材,設計了如圖13的裝置,進行了探究實驗.他記錄的實驗表格如下:全品中考網
實驗次數 加入食鹽量 兩金屬片AB間距離/厘米 燈泡亮度
1 1/4勺 2 微亮
2 1/2勺 2 較亮
3 1/4勺 1 較亮
4 1/2勺 1 很亮
(1)比較實驗次數1和2可驗證猜想___________(選填「a」、 「b」或「c」) 。
(2)這個實驗用到了控制變數法,我們所學的實驗中,很多也用到了控制變數法,請舉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實驗過程中,小明認為用電流表代替小燈泡也能進行實驗,你認為___________(選填「可 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現有的裝置和器材,請你對猜想c進行探究驗證。
①實驗步驟:用酒精燈加熱食鹽水溶液,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全品中考網
②你怎樣對該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判斷?
(5)請你提出一個新的猜想:溶液的導電性能可能還與__________有關。
2、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貫通。鐵路要通過「千年凍土」區,「凍土」區路基在溫度過高時會變得松軟不牢固。為解決「凍土」難題,保證路基的穩定性,採取了下列措施(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A.在路基的坡面上鋪設一層遮陽板,減小太陽的輻射加熱,可防止「凍土」液化
B.路基兩旁插有很多管形「熱棒」,裝在熱棒下端的液態氨在溫度升高時會汽化,從路基內部吸熱,使路基溫度降低
C.「熱棒」中氨氣上升到上部會液化,液化會吸熱
3、實驗設計的嚴密性、操作的規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實驗結果。
(1)兩容器中分別盛有等質量的酒精和水,室溫下放置幾天後,兩者的質量都明顯減少,且酒精減少得更多,如圖甲所示。某同學由此得出「酒精比水蒸發得更快」的結論。但是另一位同學認為不能得出該結論,其理由是實驗中沒有控制 ▲ 相同,因此無法比較蒸發快慢;
圖發不進來,郵箱給我,我給你發過去
㈢ (2008雲南)小宇利用圖所示裝置將一細光束斜射到空氣中,用於探究「光的折射規律」.(1)為了更清晰地
(1)為了更清晰地看到光路,使水稍微混濁一些,可以放入少量的牛奶.就能看到入射光線、反射光線,空氣中的折射光線是在白屏上顯示或在有煙霧的空氣中看到的.
(2)如圖,折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是折射角,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增大入射角,折射角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看不到折射光線.
故答案為:(1)在水中加入少許牛奶;能;(2)大於;增大;觀察不到折射光線.
㈣ 小明同學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點實驗,如圖是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光路.實驗中發現,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
(1)①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②由表中數據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當入射角不斷增大時,折射角也隨之增大,故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於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折射角等於零.
(2)評價:存在不足,應該換用其他透明介質再做此實驗,這樣得出的結論將更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為:(1)①反射和折射;②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於;(2)五次實驗數據可以,但沒有換用其他透明介質做此實驗.
㈤ 小宇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將一細光束斜射到空氣中,用於探究「光的折射規律」.(1)為了更清晰地觀察水中的
(1)由於光線在無色的水中是看不到的,故可滴入幾滴紅墨水,即可看到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 (2)從圖中知,折射角大於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和反射角都在增大,且當入射角大到一定的值時,折射光線消失. 故本題答案為:(1)滴入幾滴紅墨水;能;(2)大於;增大;折射光線消失. |
㈥ 小宇利用圖13所示裝置將一細光束斜射到空氣中,用於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小宇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將一細光束斜射到空氣中,用於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1)為了更清晰地觀察水中的光路.可以採用的辦法是:滴入幾滴紅墨水.
實驗中,能(填「能」或「不能」)看見反射光線.
(2)實驗的折射光路如圖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大於)填「大於」、「小於』』或「等於』』)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觀察到折射角在(增大)(填「增大」或「減小」).若不斷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會觀察到的現象是:入射角到一定值時,(折射光線消失).
解析:(1)由於光線在無色的水中是看不到的,故可滴入幾滴紅墨水,即可看到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
(2)從圖中知,折射角大於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和反射角都在增大,且當入射角大到一定的值時,折射光線消失.
㈦ 小宇利用圖所示裝置將一細光束斜射到空氣中,用於探究「光的折射規律」.(1)實驗的折射光路如圖中所示
(1)折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是折射角,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是入射角.如圖,當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增大入射角,折射角增大. (2)如圖,當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利用光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如果光從空氣斜射到水中,折射角則小於入射角. 故答案為:(1)大於;增大.(2)小於. |
㈧ ...小陽到水族館參觀,透過玻璃看到水中的一條魚在A點,而魚的實際位里在B點,請畫出人看到魚的光路
如圖所示:
http://hi..com/aimpointer/album/item/6528230efea771ea36d12214.html
1、為垂直於玻璃看,沒有發生折射,就是實際位置——紅1
2、為仰視的一種,黃色的表示看到的虛像,紅2表示實際的位置。
㈨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請你解答以下問題:(1)該實驗採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
(1)使用平面鏡時,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確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時,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於確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2)實驗時,如果像與蠟燭沒有完全重合,就去測量像距,這樣會造成測量距離與物距不相等,所以等觀察蠟燭B與蠟燭A所成的完全重合後再去測量;
(3)實驗時平面鏡必須要豎直放置,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後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4)光在水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水是無色透明的,為了觀察光在水中的傳播路線,可以在水中加一些雜質,例如牛奶、粉筆末等等;光在空氣中也是沿直線傳播的,空氣是無色透明的,為了觀察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線,可以在空氣中加一些雜質,例如煙霧、灰塵、水霧等等.
故答案為:(1)蠟燭A的像的位置;蠟燭A的像與蠟燭B的大小;
(2)重合.
(3)不成功,此時蠟燭A的像與蠟燭C不能重合;
(4)直線;在空中放煙霧(答案不唯一).
㈩ 小陽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
A、沿ON前後轉動板E,則紙板E上無法顯示光線,達不到探究的目的,不合題意;
B、沿版ON前後轉動板權F,可探究三線是否共面,不能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之間的關系,不合題意;
C、OB與法線ON的夾角是反射角,它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決定的,無法直接改變反射角,不合題意;
D、改變光線AO與法線ON的夾角,屬於改變入射角,這樣進行多次實驗,可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之間的關系,符合題意.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