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套電氣設計的基礎知識及成套廠家的一些工作流程
第一部分:
掌握電氣控制基本知識,(去買教科書或者網上下載教材)回首先是要懂得看技術答協議,了解對方需要的全部功能!對電氣元件進行選型。
熟悉CAD或其他繪圖軟體,對電氣原件在櫃體中進行排列設計!
熟悉安規,對物理,化學,機械等學識要有一定程度認識,只有掌握的知道越全面,在設計時才會越完美,要符合工藝美觀,功能的前提下,還要實現人性化。
第二部分:
所有設計完成,下面就是轉入車間生產。櫃體組裝完畢,按照所設計的技術安裝圖紙,把電氣原件裝配進電櫃。這一部分需要有基本操作技能的裝配工,能熟練掌握切割機、手槍鑽、拉鉚槍等等。電氣原件裝配完成,就是一次布線,根據元件選配線的大小,按照接線圖接線。先接大線,大線完成後接小線,對於接線的要求,是接線工要具有基本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以及審美觀!要盡量使線看起來弧形優美,橫平豎直中規中矩且符合電氣櫃走線安全距離等等。
最後,要提的是,電氣櫃接線要考慮的一個很大因素就是工藝要求(美觀)。不止要能夠使用,且要能夠讓人看上去覺得是一種藝術品。
㈡ 從事電氣控制櫃製造廠家的設計室工作,主要從事電氣控制櫃的工藝設計,應該看什麼資料
1、各種電器元器件的符號你得懂
2、電器設備在盤內布置的一些規定、要求版、習慣你得懂
3、各種權電器設備、元件的安裝尺寸(開孔啊、固定啊)你手頭得有資料可查
4、電氣的載流量你得懂,知道多大的負荷用多大的線
5、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得不斷學習和掌握
6、工人幹活的一些方法和工藝你得懂,否則你設計的東西工人幹不了
7、用戶的要求得知道,用戶的使用方式你也得掌握,免得用戶用說不方便等
8、一些設備的特點等得知道掌握
等等吧!祝你早日成為企業骨幹力量!並帶好後人!
㈢ 低壓配電櫃成套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低壓配電櫃成套設計電氣部分的工作,主要有方案確定、元件選型、接線圖紙,端子出線等。
㈣ 學習成套電氣設計的資料
你現有的電氣報價那你就會知道電器種類了;現在有一步,電氣設計教材,你可以借鑒的看一看挺不錯的。還有你想學你一類的電氣設計可以到圖書館查查相關的書籍 。如果可以找個師傅入入門吧
㈤ 高低壓開關櫃(成套設備)設計·····知識,求教~~~
對於開關櫃的機械設計,需要分成兩部分:
其一:產品設計;其二:工程應用設計;
對於產品設計,又分為兩類:
第一類:創新設計;即產品從無到有;(即參照的對象少,沒有成型產品可比對)
第二類:改進設計;即在已有產品的基礎上,針對市場要求,進行改進;此時目標和過程比較確定,更多地是工作量的問題;
對於工程應用設計,更多的是在標准產品的基礎上,針對客戶定製化的要求,比如增加一個電流表,就需要在門板上多開一個孔;多安裝一個特殊物料,就需要設計一個特殊支撐;特殊的母線進出線,可能需要對母線或支撐做特殊設計等。總的來說,都屬於工程應用范疇。
綜上:國內的開關廠,基本不做新產品設計;最多是舊產品的升級;因此,如果是此類改進型設計,需要的知識主要涉及:機械結構功能實現及驗證;製造工藝選定及驗證(圖紙確認前就要有所了解);製造經濟性考慮(需要對各種加工方式比較熟悉,知道多少錢能作出這種件,並在多種實現方式之間根據產量做出對比);電氣絕緣知識;電氣櫃溫升方面知識;電氣櫃動熱穩定方面知識;等等。。。
如果是工程應用,那就相對簡單些,會有一些以前的方案供參考,在此基礎上修修改改就好了;但想做好,還是需要上述的大量知識積累。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㈥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有什麼要求
1、設計原則:
(1)所設計的工藝規程應能保證機器零件的加工質量(或機器的裝配質量),達到設計圖樣上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
(2)應使工藝過程有較高的生產率,使產品盡快投放市場。
(3)設法降低製造成本。
(4)注意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證生產安全。
2、原始資料:
(1)產品裝配圖,零件圖。
(2)產品驗收質量標准。
(3)產品的年生產綱領。
(5)製造廠的生產條件,包括機床設備和工藝設備的規格、性能和現有的狀態、工人的技術水平、工廠自製工藝裝備的能力以及工廠供電、供氣的能力等有關資料。
(6)工藝規程設計、工藝裝備設計所需要的設計手冊和有關標准。
(7)國內外先進製造技術資料等。
3、步驟內容:
(1)分析研究產品的裝配圖和零件圖。
(2)確定毛坯。
(3)擬定工藝路線,選擇定位基面。
(4)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設備。
(5)確定各工序所採用的刀具、夾具、量具和輔助工具。
(6)確定各主要工序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
(7)確定各工序的加工餘量,計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確定切削用量。
(9)確定工時定額。
㈦ 工藝規程的設計原則及資料有哪些
工藝規程設計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所設計的工藝規程必須保證機器零件的加工質量和機器的裝配質量,達到設計圖樣上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
2、工藝過程應具有較高的生產效率,使產品能盡快投放市場。
3、盡量降低製造成本。
4、注意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證生產安全。
設計工藝規程必須具備以下原始資料:
1、產品裝配圖、零件圖。
2、產品驗收質量標准。
3、產品的年生產綱領。
4、毛坯材料與毛坯生產條件。
5、製造廠的生產條件,包括機床設備和工藝裝備的規格、性能和當前的技術狀態,工人的技術水平,工廠自製工藝裝備的能力以及工廠供電、供氣的能力等有關資料。
6、工藝規程設計、工藝裝備設計所用設計手冊和有關標准。
7、國內外有關製造技術資料等。
一個同樣要求的零件,可以採用幾種不同的工藝過程來加工,但其中總有一種工藝過程在給定的條件下是最合理的,人們把工藝過程的有關內容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來,用以指導生產,這個文件稱為「工藝規程」。工藝規程是組成技術文件的主要部分,是工藝裝備、材料定額、工時定額設計與計算的主要依據,是直接指導工人操作的生產法規,它對產品成本、勞動生產率、原材料消耗有直接關系。工藝規程編制的質量高低。對保證產品質量第一起著重要作用。
㈧ 電氣成套設計具體是做什麼
電氣成套設計具體是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采購設備,材料,設備管理,專資料管理。根據客戶的不屬同要求,根據本廠的產品特點,進行開關櫃成套組成設計,並根據客戶要求對其中一些元件等設施進行設計調整。最大的工作將是根據客戶的特殊要求,對本廠的產品進行較大幅度的修改。
電氣成套設備指的是將電路系統單元做在箱體或櫃體內,用戶只是連接外部通路即可。
成套設計主要是指採用相關的電氣元件,組成一個完整電氣功能的電氣設備,分高壓成套和低壓成套設備兩種。
常見的低壓成套設備有配電箱,配電盤(櫃),箱式變電站,低壓分接箱等等.一般都是一些開關設備,裡面主要使用刀開關和空氣開關,以及熔斷器等等。
㈨ 在機械設計時,設計前,要跟客戶要求哪些資料與要求。
設備用途及詳細的使用工況
客戶對設備的參數要求,包括作業參數及外形尺寸、安裝尺寸、重回量等等
客戶對答設備配置要求,包括選用什麼材料,選用何種零部件等
客戶對設備價格的要求,用來指導設計過程中的成本控制
其他的就不一定了,反正是要多和客戶溝通,及時把握其想法和要求,然後按照其要求來進行設計,避免返工或其他問題發生
㈩ 機械設備的基本設計怎麼做包括哪些內容需要注意什麼
機械設計往往離不開自己的閱歷,經驗的積累固然可以從書本上學到不少,但是事非躬親很難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別人的經驗,自己沒有一定的基礎,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呵呵。
機械設計貫穿設計、製造、使用,維護的整個過程,設計時的疏忽總會在這些方面反映出來,成功與否是很容易判斷的。設計的過程中,受製造的影響很大,亦就是說好的設計是不能脫離製造的,對製造越了解,越有助於提高設計水平。設計的圖紙,投入生產,我沒見過多少能立即按圖加工裝配,在審圖、工藝等過程發現大堆的問題很常見,包括所謂「資深」的高工,總工拿出的圖紙,還是經過多次開會研究反復討論的出來的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繪圖的規范性,看圖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設計方對製造工藝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樣判定自己對製造的了解程度?最簡單的方法是隨手抓一張自己設計的東西的圖紙你是否能說出它的製造全過程。鑄、鍛、車、鉗、銑、刨、磨,只是這樣子,肯定是不行,在機械廠做過幾年的誰不知道?必須細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過程。比如說鑄造時候怎麼分型,澆口冒口怎麼放,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鑄造缺陷產生,零件結構在熱處理的時候會不會導致意外情況發生的,怎麼在零件結構上進行優化,切削加工過程,在腦海中虛擬出來,總共用幾把刀,轉速,走刀量,甚至鐵屑望哪裡飛,各把刀使用的順序,車工,銑工,磨工的操作動作全過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不是說搞設計的一定要會玩車床,銑床,會燒電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這些作業特點,在設計時加以充分考慮,作為搞機械設計的人這樣才比搖車床燒電焊的強,才有安身立命之處。如此,在設計過程中,就會規避一些不合理的結構,設計的質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還不夠,一個有十年八年的工齡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細節方案(盡管整體的設計統籌他們做不了),但是多少個不眠的夜晚設計出就這樣一個結果,豈不是斯文掃地耶?唯一的解決辦法,多看書。別人總結出來的通常與生產相結合,俱是心血的結晶。帶著問題學,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會說「只要保證同心度就行了」這樣愚蠢的回答,關鍵是你已經指出保證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輩的錯誤。這個時候,沒人再叫你小錢、小趙,連老闆都叫你錢工、趙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鬍子長出來了,尿布丟了,孩子叫媽了,呵呵成就感也來了。可是設計總是為了使用,好的設計必須具備一點點人性的,設計一套工藝裝備,一試產,效率高質量好,老闆來搞杯慶功酒。過了幾天,發現人家棄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罵娘啊。用起來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細節又多,別個就是個操作工他要是考慮的那麼多因素就不會還在那裡做操作工了啊。設計不利於使用,就面臨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設備,如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之類正常運轉時「挺好的,「,可其中一個小鍵槽,一個軸承位,什麼的地方壞了,整個就不能用,廠方只賣整件,要配件不賣,自己加強還真的沒地方加了,換了幾個廠去買,擺了一堆,用戶只好敬而遠之,立了個技改項目--可憐的技改。這樣的事情只要是在機械行業轉的久的都會有所見所聞。使用根本就離不開維修,好的設計更不能忽視維修性。在一條大型的的生產線上,關鍵的設備,總共一年也就維修那麼兩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設備大卸八塊,行車叉車千斤頂撬杠十八般兵器還不夠用,老師傅們還要自己專門動腦動手玩幾樣好用的專用家當來伺候,導致停產的損失已經超過設備本身的價值,真是個無言的結局。一套大型設備僅因更換一隻油封什麼的,都要幾乎將整機完全分解,使用單位不罵設計乾的是斷子絕孫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設計者的悲哀
我們搞設計不光是要站在製造的基礎上,還要有創新,但一定要學會繼承。現在,全社會都在強調創新,但我們不能一強調創新,就瞧不起原有的東西。通常的創新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構成事物舊有元素的重新組合,一種是在舊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樣,創新的東西總是含有一些舊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認的。正像哲學中所講,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產生的。比如我們人類,雖然說是大自然的天之驕子,但實際上,我們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樣的。如果人類不是在繼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礎上,有1%的突破,人類的出現是難以想像的,如果有人說我有志氣,不需要繼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個100%純人類基因,那您就是再過一億年,也搞不出來一個人類來。所以說,不能為了創新,把舊有的東西全盤拋棄。原有的東西就如同一盤菜,創新就如同一點點調料,有了這么一點調料,菜的味道更加鮮美。但沒有人為了純鮮美,不要菜,光來一盤炒調料的。所以我們強調創新,但不能忘記繼承,只有繼承,沒有創新,那是因循守舊,而只有創新,沒有繼承,那是空中樓閣。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認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種設計方式。但是作為從事設計行業的人來講,克隆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所謂一抄二改三創造。簡練的概括了設計人員的成長之路。 剛入門的時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襲的同時要拚命的去理解原設計者的意圖和思維,理解整個機器的傳動,各個裝置之間的相互關聯,每個零件的相互關系,理解了之後就可以出圖,圖紙上就可以有明確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約束。只知道畫下來,隨手胡扯幾根線條上去,大概感覺機器精度比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動不動就0.005,0.002,在圖紙上大言不慚的簽名在設計欄。號稱自己搞的東西是很精密的。這種不知所謂的號稱機械機械設計工程師的信手拈來滿地都是。
模仿優秀的作品是每一個設計師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設計,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風格的養成與一個人的藝術素養和個人修養有直接關系。羅嗦的人搞出來的東西就是那麼羅嗦的,小氣的人搞出來的東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氣,不負責任的人搞出來的機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樣的不負責任。能有自己的設計理念,設計風格,就是不一樣,這樣搗騰出來的東西就有了獨特的靈魂。行家一看就知道,這是用心的傑作。
在抄襲的時候積累了經驗就要抱著否定的態度學習。查閱資料,多看些經典的設計案例,和設計的禁忌,與自己接觸過的一些東西進行對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現有的機器上動手術。如:提高機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讓整機具備更高的可靠度。從而迎合高端的客戶;或者進行結構精簡,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滿足些買不起那麼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戶的需求。做到這樣就可以稱的上做機械設計開始入門了。能不能成為世界級的發明家這個事情很難說的,呵呵。但是憑自己多年經歷見識,將一些結構進行組合,變異,嫁接,創造一些新的東西是不難的。與其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永動機之類的高深課題,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創造任何價值的所謂專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留下點印記的事情。到時候老得快死了,臨終的時候還會想到,活了這么多年,搗騰了那麼多機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個真正談的能稱之為 機械設計工程師, 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礪。還要有相當的天分以及勤奮和能造就人的環境。 天才等於99%的勤奮+1%的努力其實說的並不是只要下苦工就會有成就。這句話說的是若一個人對某個職業沒有那1%天分,再勤奮也是沒有用的。勤奮是一個發掘自己天分的一個途徑,是有所成就的必須條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絕對不是。
機械零件材料選用的原則要考慮三個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首要考慮):
1)零件的工況(震動,沖擊,高溫,低溫,高速,高載都應當慎重對待);;
2)對零件尺寸和質量的限制;
3)零件的重要程度。(對於整機可靠度的相對重要性
2、 工藝要求:
1)毛坯製造(鑄造,鍛打,切板,切棒);
2)機械加工;
3)熱處理 ;
4)表面處理;
3、經濟性要求:
1)材料價格(普通圓鋼與冷拉型材,精密鑄造,精密鍛造的毛坯成本與加工成本的對比,);
2)加工批量和加工費用;
3)材料的利用率;(如板材,棒料,型材的規格,合理的加以利用)
4)替代(盡量用廉價材料來代替價格相對昂貴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銅套,用含油軸承替代車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負載不大的情況下,用尼龍替代鋼件齒輪或者銅蝸輪等等)。
另外,還要考慮當地材料的供應情況。
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
a) 對機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協調、平衡!防止木桶效應的出現
b) 對機器經濟性的要求 設計經濟性,在短的時間里投產上市,撈回開發期間的消耗,甚至邊設計邊製造, 使用經濟性 要有最佳的性能價格比(產品在小批量做開始賺了,再來改的更好)
2、對機械零件設計的基本要求
a) 在預定工作期限內正常、可靠地工作,保證機器的各種功能
b) 要盡量降低零件的生產、製造成本
c) 盡可能多的採用市場常見標准件。
d) 對可能系列化的產品,盡可能的在開始設計的時候考慮零件的通用性,無法通用的也要盡可能的在結構上類似,以減少製造過程的工藝編排,夾具工裝設計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