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央集中自動化供料系統的供料方式有哪幾種
東莞 市 高 思 自動化 中央供料系統是為注塑車間的塑料產品生產而設計的,實現了不間斷無人化連續成型作業。可根據需要改變原料品種、多顏色材料的組合使用方式,實現著色工序的自動化。系統能夠以全自動方式再生和使用注口冷料,能夠對所有供料設備的控制,並防止了儲料倉內阻塞現象的發生,通過設置中央監控台實現全自動化。
中央供料系統的供料方式:
1、全自動供料系統設備裝置:
運用全自動空氣管道輸送上料的方式,多應用於幾台擠出機並列同事生產供料,在這樣比較大規模生產的擠出製品車間內,輸送料系統由一根總送料管道,然後再分出數個支管道,分別給各個擠出機料斗送料。這種依靠壓縮空氣,採用風管輸送料的方式具有佔地小,用人少,環境也比較清潔的特點,可以用來輸送粒料和粉料,滿足不同的車間的要求。
2、中央供料系統設備裝置:
當供料系統料斗需要上料時,風機2啟動,通過吸氣管4和過濾網3,使中間儲料倉內形成負壓;與此同時,與中間儲料倉及原料箱相連接的吸料管8把原料箱中的原料吸入中間儲料倉內,當吸入一定量時,上料繼電器動作,中央系統風機停止工作,吸料工作停止;這時排料活門打開,為擠出機料斗供料從而到中央系統的作用,中央供料系統設備裝置是零部件組成有風機、吸氣管、儲料倉、吸料管、過濾網、電控箱等。
3、彈簧上料系統設備裝置:
它是把一根旋彈簧裝在橡膠管內,彈簧直接由電動機驅動,並可在橡膠管內高速旋轉。因而當料斗需要上料時,啟動電動機就會帶動彈簧旋轉,原料被彈簧螺旋帶動上升,橡膠管上端對准料斗處開有一排料口,上升至排料口處的原料被彈簧旋轉的離心力拋出排料口,進入料斗。此種上料裝置結構簡單,適合於粒料和粉料的輸送,操作和維修都很很方便。
以上都是常見的方式,操作起來方便簡單。
⑵ 對接裝置具有什麼作用
對接裝置是用於兩個航天器在軌道上固定連接的裝置?對接裝置一般採用「銷釘回—錐孔」結構方式?
在空間答交會中,一航天器主動靠近另一航天器進行對接,前者在對接中是主動的,它的對接裝置採取「銷釘」形式,中央有一導引桿;後者在對接中是被動的,它的對接裝置採取「錐孔」形式?對接時導引桿使兩航天器的對接裝置精確對准,「銷釘」插入「錐孔」,鎖緊機構自動鎖緊,完成對接?前蘇聯「聯盟」號飛船與「禮炮」號航天站的對接和美國「阿波羅」計劃中飛船的對接都採用這種對接裝置?另一種方式是採用周向排列的導向裝置和對接裝置,可用於兩個都能主動對接的航天器?在「阿波羅—聯盟」號飛船聯合飛行中首次採用這種對接裝置?
⑶ 廚房下水道堵塞了怎麼辦
廚房下水道堵塞問題如何解決;
1.採用打氣筒疏通法:廚房的下水道發生堵塞之時,則可將打氣筒的膠管塞入下水道,然後再放入少量清水,並要不斷地向里打氣,這樣管道就可能疏通。
2,可利用水壓疏通法:可取一根直徑為10毫米、長度1米左右的塑料管(或橡皮管),其一端緊套在水龍頭上,另一端則插到水池的堵塞處,然後用布繞在橡皮管外,還需塞緊水池的下水口,接著打開水龍頭並擰至大,水的壓力則足以將堵塞物沖走。
3.採用蘇打加醋疏通法:先把半杯熟蘇打粉倒入下水道,再倒半杯醋,蘇打與醋中的酸發生反應後就能去除管道中黏乎乎的東西。
4.採用圓木疏通法:先把一根直徑接近排水口的圓木插入水管中,並在水池中放入一定量的水,不間斷地迅速上下抽動圓木,在吸力和壓力的作用下,管道中的污物就會被沖走。
5.採用綠色方法:向堵塞的下水道中倒入
⑷ 負壓吸引連接在真空還是醫療空氣
負壓吸引連接在真空空氣。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顯示,負壓力吸引器採用真空原理,負壓吸引裝置與真空負壓吸引源連接後,用於醫療單位吸引氣管導管,氣管切開套管套囊上方的分泌物。
⑸ 消失模結疤是如何形成的
看廢品,查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規范工藝紀律,使企業的效益上一個新的台階。本文就消失模鑄造常見的:碳缺陷、冷隔、皺皮、表面多肉、進渣、進砂、塌箱、粘砂、壓痕、鼠咬痕等缺陷總結出產生的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
1 碳缺陷產生的原理和解決方法
碳缺陷是消失模鑄造特有的一種缺陷,表現為塑料泡沫熔化產物殘留在鑄件上,占據了鐵液位置,造成碳缺陷。原因如下:
圖1
1.1 負壓不夠
A. 工藝設計不夠:有的企業片面控制粘砂,負壓設計太低,如:灰鐵鑄件用-0.03Mpa,薄壁件勉強交貨,厚大件因為氣化物多,負壓抽不及產生碳缺陷。
解決方法:修改工藝,提高箱內真空度。
B. 設備缺陷
(1)砂箱漏氣:砂箱在負壓作用下有絲絲漏氣聲,雖然主管道負壓表真空度很高,但砂箱內負壓不夠,抽不及泡沫氣化物,形成碳缺陷。
解決方法:焊補砂箱。
(2)砂箱紗網堵塞使負壓抽不走氣泡沫氣化物,致使箱內負壓低,形成碳缺陷。
解決方法:更換砂箱紗網。
(3)砂箱負壓管道設計時截面積小,抽氣流量不夠, 雖然主管道負壓表真空度很高,但砂箱內負壓不夠,抽不及泡沫氣化物而形成碳缺陷。
解決方法:加大抽氣管道截面積a.加粗管道b.增加負壓抽氣管道。
圖2
(4)自動負壓對接裝置偏移漏氣,造成箱內負壓低。
解決方法:檢查負壓對接裝置。
(5)水循環真空泵缺水:無水密封引起負壓低。
解決方法:檢查水源供水。
(6)砂箱上口有澆注垃圾(塑料薄膜。鐵和砂混合物),使塑料薄膜封不嚴砂箱,抽真空時漏氣,形成碳缺陷。
解決方法:清理砂箱上口澆注垃圾。
圖3
(7)橡膠管道與砂箱和負壓閥門介面處漏氣,箱內負壓降低,形成碳缺陷。
解決方法: 用塑料薄膜堵漏。
(8)塑料薄膜抽到主管道內,阻擋氣流暢通過,形成碳缺陷。
解決方法:一旦發現負壓管道真空度不夠,其他原因排除後,檢查濾砂罐。
1.2 澆注過程引起負壓不夠
(1)澆口杯底部塑料薄膜在鐵液澆注時被燙破,使箱內負壓降低。形成碳缺陷。
解決方法: 澆口杯底部用泥條隔離塑料薄膜,避免燙破塑料薄膜。
(2)澆注時澆包沒有對准澆口杯,使鐵液灑到澆口杯外,因散砂厚度不夠,鐵液燙破塑料薄膜,使箱內負壓降低,形成碳缺陷。
解決方法:增加散砂厚度,鐵液對准澆口杯澆注。
(3)澆注速度慢或斷流時,大量空氣進入型腔,使塑料泡沫液化物氧化,產生大量氣體,負壓抽出流量趕不上塑料泡沫氣體產生的量,使多餘氣化物占據了鐵液位置,形成碳缺陷。
解決方法:澆注時,鐵液應始終充滿澆口杯。(或直澆道)
1.3 鐵液碳含量過高
解決方法:降低碳當量。
1.4 白模密度過大
為了追求白模表面質量,忽識了白模密度控制。
解決方法:控制預發密度及烘乾工藝。
1.5 塗料透氣性差
解決方法:更換塗料配方或使用(三門峽陽光)商品塗料。
2 冷隔缺陷的產生原理和解決方法
冷隔,就是鐵液溫度低造成的,導致鑄件打壓漏氣,表面質量差。造成鐵液溫度低有以下三個方面。
2.1 鐵液溫度沒澆注前溫度已經低了
鑄件表現為:鑄件大面積冷隔。
解決方法:提高澆注溫度。
2.2 澆注操作不合理,導致鐵液在鑄件上降溫太快
(1)澆注流速慢:剛開始澆注時流進的鐵液,要熔化澆道部分,損失大量的熱量!這股涼鐵液流到鑄件任何部位都是冷隔。
圖4
解決方法:在不反噴的情況下,加快澆注速度。
(2)澆注時斷流:鐵液斷流後,先澆注鐵液降溫,後澆注鐵液如果不能和原鐵液熔融,就會出現冷隔。
圖5
解決方法:避免斷流。
(3)反噴引起:由於黃模沒有烘乾或白模密度太大或塗料透氣性差,澆注時出現反噴,影響澆注工正常澆注,致使鐵液流速小或斷流,出現鑄件冷隔。
圖6
解決方法:增加黃模烘乾時間;降低白模密度;增加塗料透氣性。
2.3 澆注系統設計不合理
內澆道引入位置不合理,使鐵液流道太長,鑄件出現冷隔。
解決方法:正確設計澆注系統,並加設冷鐵液儲存包。
3 皺皮缺陷的產生原理和解決方法
皺皮的產生是兩股及多股鐵液對接熔融不良造成(又叫對火),嚴重時有空洞出現。鑄件打壓漏氣。
圖7
圖8
A. 澆注速度過快,鐵液飛濺捲起泡沫塑料,形成碳渣影響鐵液熔融。
解決方法:控制澆注速度。適當阻流。增大負壓解決皺皮缺陷不合適。
B. 鐵液溫度低, 兩股鐵液對接熔融不良,
解決方法:增加澆注溫度
皺皮和冷隔的共同處:是溫度低時缺陷一樣,區別是:溫度高時冷隔沒了但皺皮存在。
4 鑄件表面多肉缺陷的原理及解決方法
消失模鑄件表面光滑平整,是客戶和鑄造廠家共同的願望。如果工藝控制不當或生產管理失控,就會出現表面如癩蛤蟆皮狀丘疹。針刺。如蚊蟲叮咬包狀等鑄件表面多肉缺陷。即影響外觀質量,又增加了打磨工作量。
4.1 丘疹狀缺陷
丘疹狀缺陷是由於白模或黃模在烘乾過程中溫度失控引起三次發泡。特徵是:鑄件表面呈珠粒樣均勻凸起,象癩蛤蟆皮樣丘疹,凸起面積大並密集,凸起上部光滑無刺,如果是殼體類鑄件,凸起部分在外表面。
解決辦法:控制烘房溫度,避免局部過熱。
4.2 針刺缺陷
針刺缺陷是由於負壓過高引起,遍布鑄件表面, 如果是殼體類鑄件,凸起部分內外表面均勻分布,凸起上部有刺狀。
解決辦法:控制負壓。
圖9
4.3 包狀缺陷
圖10
包狀缺陷是塗料進烘房後濕熱過大起泡形成,鑄件表面如蚊子叮咬人後起的包,鑄件內外可見。
解決辦法:待黃模表面塗層水份少時,再關閉烘房門加熱。
4.4 垃圾狀缺陷
垃圾狀缺陷是由於白模在打磨飛邊毛刺時,所產生的泡沫垃圾由於靜電原因吸附於白模上,在浸塗時,白模遇水釋放塑料泡沫垃圾,並混於塗料上層,塑料泡沫垃圾少時,鑄件上不明顯,積累的多時,就影響到鑄件外觀。其特徵是:泡沫垃圾堆積到一定區域,伴有整個珠粒形狀鐵豆。
解決方法:a過濾塗料;b塗掛前用氣吹掉白膜上面泡沫垃圾。
4.5 塗料引起表面缺陷
塗料發酵引起黃模表面起泡,鑄件表面有丘疹狀缺陷,和三次發泡丘疹狀區別是:起泡不密集。(加入圖片)
解決方法:a當班塗料當班用完。b更換塗料配方或使用三門峽陽光塗料。
5 進渣缺陷的原理和解決方法
進渣(泡沫塑料碳渣見皺皮),有以下幾種:爐渣(耐火骨料和熔渣)。覆蓋劑渣。塗料渣。泥條等。
5.1 熔煉工序產生進渣
A. 中頻爐垃圾含金屬銹皮及耐火材料熔渣和骨料渣,鑄件上形狀為不規則渣孔,熔渣呈黑色,骨料渣呈白色。
圖11
圖12
B. 澆包耐火材料的熱熔物(熔渣也有叫糖渣),鑄件表面呈現黑色渣。
圖13
C. 覆蓋劑渣是用珍珠岩做覆蓋劑或除渣劑,遇熱膨脹,落在澆包上口或鐵液表面,隨鐵液進入型腔內,鑄件表面呈白色球狀渣孔
解決方法:(1)使用檔渣棉擋渣,(2)使用茶壺包隔離渣,(3) 澆包上部使用壓縮氣吹乾凈後再澆注。(4)澆注時用小鐵棍在包口撥渣。(5)爐內和包內使用高效除渣劑除渣。(6)使用陶瓷過濾片或纖維過濾網隔離渣。(7)澆注系統設計聚渣包聚渣。(8)使用茶壺包時,每包澆注前,先把包口渣打幹凈或先倒出少量鐵液,使渣隨鐵液流出。
5.2 塗料(或泥條) 渣
A. 由局部塌箱損壞塗料層導致塗料上浮
解決方法:見局部塌箱
B. 由於空心直澆道內徑熱膠粘接不牢進塗造成,
解決方法:嚴格白模組模工藝。
C. 塑料泡沫澆口杯塗料層被鐵液沖破隨鐵液進入型腔。
解決方法:塑料泡沫澆口杯比白模多塗刷2—3次,或使用耐火陶瓷澆口杯。
圖14
特點:塗料渣外形呈薄壁狀,顏色呈灰黑色。
D. 泥條進入是由於封澆口杯用泥條懸於直澆道口內,被鐵液沖入型腔,渣孔形狀呈泥條狀,顏色呈灰黑色。
解決方法:放澆口杯後,清理懸於直澆道內口的泥條。
⑹ 卷煙機械的機械設備
多用於包裝條件下的煙葉加潮和加熱,使煙葉柔軟鬆散,減少開包揉作時造碎。由於這是煙葉進入加工線的第一次回潮,所以又稱預回潮。典型的設備為真空回潮機,其主體為一真空室,一端或兩端開門。操作時先後將真空室、煙包抽真空或同時將兩者抽真空,然後送入飽和蒸汽,蒸汽在煙葉表面凝結,使煙葉加潮。可視需要重復抽真空和送蒸汽,使煙包充分加潮。真空回潮機根據真空度的不同有三種基本形式:①高真空度,真空度約為670Pa,工作循環約30min;②中等真空度,同時從室內和煙包內抽真空,真空度約為6700Pa,工作循環約15min;③低真空度,從煙包內連續抽真空,真空度約33500Pa,工作循環為30~40min。由於蒸汽在凝結時的放熱,煙葉被加潮的同時產生溫升。每增加 1%水分,溫升約12℃。在加潮條件下,煙葉可承受的溫度一般為55~75℃,真空回潮機可增加水分約2~4%。
對於去梗葉片煙包,有多種連續工作的室式加潮機。煙包在回潮室內移動過程中逐段被加潮,隨著加潮而分段將煙葉剝離、抖松。
中國自60年代中期開始製造真空回潮機,以水循環式真空泵為真空源,真空度一般在13330Pa左右。70年代開始應用蒸汽噴射泵和真空泵結合,真空度在6700Pa以下。 主要用於將煙絲、梗絲中的水分烘乾到符合要求(這時稱為烘絲機),也可用以乾燥葉片、煙梗、煙末等。烘絲機的主體為傾斜放置的旋轉圓筒,傳熱介質通常為蒸汽(或過熱水)和熱空氣。用蒸汽加熱的烘絲機,其內壁布有蒸汽排管,依靠排管表面與煙絲直接接觸傳熱。筒內壁設置抄板,簡單的抄板由管子集束組成,內部通蒸汽,以增加給熱面積。烘絲機多數配有熱風系統,以熱空氣作為輔助熱源和主要調節手段,可以明顯地提高烘絲機的調節靈敏度。熱空氣送入方式有順流和逆流兩種,前者可得到較均勻的煙絲水分,後者可減少煙絲造碎。
在烘絲機後配套裝設有煙絲冷卻裝置,冷卻裝置有滾筒式、振動輸送機式、流化床式等,也可借風力輸送進行冷卻。 由若干工作室連接而成,以網帶作運載工具。工作室一般由乾燥、冷卻和回潮三段組成。物料先在乾燥段乾燥到較低水分,冷卻後再回潮到要求水分。空氣作為工作介質,在機內分段循環。網帶式乾燥機多用於葉片和煙梗的復烤(見煙葉復烤),以及白肋煙加料後烘焙處理。
網帶式乾燥機用於復烤葉片時稱為烤片機,乾燥段溫度70~120℃,冷卻段葉片水分8~10%,回潮段溫度50~60℃,葉片最終水分約12%。用作白肋煙烘焙處理時稱為白肋煙烘焙機,乾燥段溫度70~150℃,冷卻段葉片水分6~8%,葉片最終水分約18%。用於乾燥煙梗時稱烤梗機,可以不設回潮段,烘烤溫度約120℃,烤後煙梗水分11~14%。
掛桿復烤所用復烤機結構和網帶式乾燥機相似,運載工具為鏈條,用以傳送煙桿。復烤溫度一般低於100℃。 使煙葉的葉片與煙梗分離的設備,分卧式和立式兩種。打葉機由打葉輥和風分器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打葉輥為一旋轉輥筒,圓柱表面裝有打釘,輥筒外周圍有框欄,依靠打釘和框欄的相對作用,將葉片從煙梗上撕裂下來。風分器利用葉片和煙梗在空氣中的飄浮速度不同,把打葉以後的混合物分成葉片和煙梗兩部分。殘留有葉片的煙梗則送至下一級打葉輥處理。
卧式打葉機通常由3~4級打葉輥串接成機組,每一級打葉輥配有1~3道風分器。打葉質量較好,煙葉造碎也較少。立式打葉機將幾級打葉輥集中裝於同一直立主軸上,成階梯形排列,框欄與外殼之間的空間作為風分部,將多級的結構合為一體。立式打葉機設備簡單,佔地少,電耗低。
對於扎把煙葉,打葉前配有解把機。當需切尖時,則配切尖機。 將煙葉、葉片、煙梗等切成煙絲的機器。1853年出現的切絲機具有壓實、間歇推進和切割等功能。因切割刀作垂直往復運動,下行程為切割程,上行程為空程,故又稱為上下式切絲機,現已被淘汰。20世紀30年代出現旋轉式切絲機,50年代又有輥刀式切絲機問世。其共同特點是:①刀片作圓周運動。刀頭圓周設置多把刀片,並有自動進刀和磨刀裝置,可以長時間連續工作。旋轉式切絲機的刀頭軸線垂直於刀門平面,輥刀式則平行於刀門平面。②煙葉的壓實和進給採用排鏈結構,加上自動鋪葉機構,適應連續化生產的需要。輥刀式切絲機是應用最廣泛的設備。
切絲機的加工能力與下列參數有關:①刀門橫截面積;②每分鍾切割刀數;③切割寬度。輥刀式切絲機每分鍾切割刀數已達4000刀,加工能力可達每小時5~9t。 往卷煙端部接裝過濾嘴的專用機器。濾嘴接裝機結構基於平行對接原理,先接成一對,再從中間對切成兩支濾嘴煙。
濾嘴接裝機主要包括煙支、濾嘴、包頭紙供給,搓接、對切和檢測 3部分。大多數動作依靠一系列旋轉鼓輪或槽輪來完成。鼓輪外緣均布凹槽,濾棒和煙支容納在槽里,凹槽底部有小孔,經分配閥與空氣管路相連通。在需要吸住濾棒和煙支的位置時接通負壓管路,當需要釋放濾棒和煙支時接通壓縮空氣管路或通大氣。
從卷煙機來的煙支經排煙鼓輪,使每兩支煙相對的排列在同一槽內,兩煙之間保持足夠的間距以容納濾棒段。濾棒料斗內的濾棒用槽輪逐支取出,在濾棒切割鼓輪處被切成段,每段長度相當於兩個濾嘴的長度。濾棒段依次在排煙鼓輪處落到每對煙支中間。包頭紙經上膠輥,被切紙刀切斷後和煙支濾棒匯合。三者在搓接鼓輪上搓捲成型。最後在對切鼓輪處對切,形成兩支濾嘴煙,經漏氣檢查後輸出。 一般由前處理和卷制兩部分組成。①前處理部分使濾材形成適於卷制的形狀,其結構因過濾材料而異。對於醋酸纖維材料,須完成開松絲束和施加增塑劑的操作。開松絲束最常用的是螺紋輥法和空氣噴嘴法。施加增塑劑多數用離心盤法或毛刷輥法。對於紙質材料,其前處理部分要完成紙芯的折疊。當紙芯是由多層紙疊合而成時,還包括紙的分切。②卷制部分是將已初具成型的濾材裹捲成條並切割成支,其結構基本上和卷煙機的卷制部分相同,但煙槍和上膠部分結構可以不同,這是由於成型時濾材的回漲力比較大,要求搭口能較快地粘結牢固,高速的濾棒成型機多採用熱熔膠作膠粘劑,搭口施膠以後用冷卻的方法加速粘結。
復合濾棒(濾嘴)製造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濾棒與濾棒復合;一種是濾棒與顆粒狀吸附材料復合,成型機的結構也不同。 包括小包、條包、各種透明紙外包以及裝箱的機器。
1899年開始出現向空煙盒內裝入卷煙的機器。1900年出現能在機器上同時完成制盒和裝煙操作的機器。約1924年發明透明紙外包裝機。30年代中期始有條包機。裝箱機則直到50年代初期才應用。
最常見的小包包裝是軟包。包裝機結構主要包括煙支排列和包裝兩部分。煙支存放在煙支庫內,先經計數和排列。包裝部分要完成裝煙、包襯紙、包商標紙、貼封簽等動作。根據包裝動作的特徵,軟包包裝機可以大致分為兩種類型:①豎包式,經計數及排列的煙支組,沿其軸向被推送前進,多數直接在其外圍包上襯紙和商標紙,這樣包成的小包形式稱為豎包,煙盒最後在小包的兩側搭口成型。②橫包式,煙支組沿徑向移動,採用轉盤式結構,在推進過程中包好襯紙,用中空薄壁盒模的外殼作模子折成空煙盒,包裹好襯紙的煙支組從盒模內推出時即被套入煙盒內,這樣包成的小包形式稱為橫包,煙盒最後在小包的底側搭口成型。80年代以來,自動檢測、自動調節以及藉助於計算機的自診斷系統不斷發展,正在成為新一代包裝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包包裝機的最高速度為350~400包/分。聯機生產,如通過煙支貯存庫和卷煙機的連接,或從小包包裝機開始到條包機的聯合機組也在發展之中。
⑺ 救護車怎麼可以上市了
在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技術人員對負壓救護車進行動態調試。
200台
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將積極與省內各大醫院對接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需求,結合我省路況特點,自主研發適應山地城市快速轉運的負壓救護車、監護型救護車、運送型救護車等,力爭今年6月份產品批量上市,全年產銷各類救護車200台以上。
近日,在貴安新區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生產的首台負壓救護車開進了貴州省職工醫院。
據了解,這輛負壓救護車是我省自主研發生產的第一台用於防疫工作的負壓救護車,整個研發製造過程僅用了10天。
臨危受命試制負壓救護車
疫情防控期間,考慮到病例的轉運需求,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於2月初便對全省汽車生產企業進行了全面摸底,並組織有能力的車輛生產企業積極試制負壓救護車。
位於貴安新區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的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2月10日,接到研發試制任務後,長江汽車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譚德榮便帶領團隊,開始技術攻關。
「當時疫情形勢嚴峻,要求我們10天內把樣車造出來。」長江汽車製造部總監周真勇說,雖然公司擁有過硬技術,並有供應商、戰略合作夥伴的支持,但10天內要把樣車造出來,這是個不小的挑戰。
為此,團隊人員放棄休息,開展技術攻關,完成了整車技術資料編制和零部件圖紙校核,為後續的試制工作做好准備。
十天完成首輛救護車研製
「每天大家都要工作15至16個小時,但沒有一個人喊苦。」周真勇說,進入試制階段後,他抽調了15名技能水平高的多工種人員,臨時組成試制小組,開始試制車輛。
周真勇坦言,在試制期間,遇到不少挑戰。其中,在安裝移動負壓系統時就遇到困難,後來通過視頻與供應商進行詳細溝通才得以順利解決。
「首次試制困難不少,但辦法總比困難多。遇到困難,我們都逐一想辦法進行解決。」周真勇說,經過連續5個晝夜的奮戰,第一台負壓救護車於2月19日生產出來。經測試,該車各項性能指標均能滿足醫用、防疫轉運和監護要求。
周真勇介紹,該台負壓救護車醫療艙配備有負壓控制系統、自動紫外光滅菌燈、高效過濾空氣凈化裝置及中央供氧系統等,還可配備呼吸機、除顫儀、心電監護儀等全套搶救設備,主要用於危重病人和傳染病病人的搶救和轉運。該車型設計了雙負壓裝置,可阻絕病人對醫務人員的交叉感染。
據了解,該台負壓救護車生產出來後,省紅十字會隨即進行了采購,並捐贈給貴州省職工醫院,「服役」於我省疫情防控一線。
未來將批量生產各類救護車
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第一批共研製生產了5輛負壓救護車,包括貴州省職工醫院的1輛、已經調試完畢4輛。
「我們已具備批量生產的能力。」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蔣雪生表示,目前,公司已整合各方資源,完成負壓救護車技術方案修正、技術文件整理校核等工作,為保障產品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蔣雪生表示,接下來,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將積極與省內各大醫院對接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需求,結合我省路況特點,自主研發適應山地城市快速轉運的負壓救護車、監護型救護車、運送型救護車等,力爭今年6月份產品批量上市,全年產銷各類救護車200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