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理學中有哪些工具
計量儀器
00 長 度
0001 演示直尺 1000mm 只
0002 木直尺 1000mm 只
0005 游標卡尺 125mm, 0.1mm 個
0006 螺旋測微器(千分尺) 25mm, 0.01mm 個
0007 布捲尺 30m 盒
01 質 量
0103 物理天平 500g 台
0104 學生天平 200g, 0.02g 台
0105 托盤天平 500g,0.5g 台
0106 托盤天平 200g, 0.2g 台
02 時 間
0201 數字計時器 四位, 0.1ms 台
0203 電磁打點計時器 個
0205 機械停表 0.1s 塊
0206 節拍器 電子 個
0207 電火花計時器 單頻率:0.02s,火花距離不小於10mm,平均電流不大於0.5mA 或 多頻率:0.01s、0.02s、0.05s,有同步釋放功能 個
03 溫 度
0301 熱敏溫度計 -10~+100℃,線性刻度 個
0302 演示溫度計 只
04 電
0401 演示電表 直流電壓、電流,檢流 台
0402 演示電流電壓表 J0402型 台
0403 演示電阻表 J0403型 台
0404 演示(瓦特)功率表 J0404型 台
0405 電能表 單相 只
0406 絕緣電阻(兆歐)表 500V 只
0407 直流電流表 2.5級,0.6A,3A 只
0408 直流電壓表 2.5級,3V,15V 只
0409 靈敏電流計 ±300μA 只
0410 多用電表 只
0411 學生多用電表 只
0412 直流電壓表 2.5級,毫伏級 台
0413 攜式直流單雙臂電橋 台
0414 交流電流表 2.5級,毫安級 只
0415 直流電流表 2.5級,200μA 只
0416 多用大屏幕數字顯示測試儀 可做萬用電表,計時.計頻.計數.測溫等 台
0417 數字電容表 10pF~100μF 台
0420 投影電流表 套
0421 投影電壓表 套
0422 投影檢流計 只
0423 教學Q表 台
1 通 用 儀 器
10 一 般
1002 書寫投影器 250mm×250mm 台
1005 鋼制黑板 900mm×600mm,雙面 塊
1007 旋片式真空泵 單相,直聯泵 台
1008 兩用氣筒 腳踏式 個
1012 空盒氣壓表 DYM3型 個
1013 手搖抽氣機 雙缸式 台
1014 水準器 個
1015 簡易頻閃光源 25Hz,50Hz 台
1016 透明盛液筒 Φ100mm×300mm 個
1017 抽氣盤 直徑不小於180mm,附罩 套
1018 皮唧 個
1019 儀器車 輛
1022 投影器動感儀 台
2609 酒精噴燈 坐式 個
11 支 架
1101 物理支架 套
1102 方座支架 套
1108 多功能實驗支架 套
1110 升降台 升降范圍不小於150mm,載重量不小於10kg 台
12 電 源
1202 學生電源 9V/1.5A 台
16V/2A,穩壓 台
1203 蓄電池 6V,15Ah,封閉免維護式 台
1204 調壓變壓器 2KVA 台
1206 感應圈 電子開關式 台
1209 教學電源 12V/2A,穩壓 台
1~25V,100W分段連續可調 台
1210 高壓發生器 5~50kV 台
1211 逆變電源 台
1212 多功能充電器 同時充28組可調內阻電池或蓄電池,有定時器 台
13 現代教育技術裝備
1301 視頻展示台 台
1302 彩色電視機 台
1303 多媒體計算機 台
1304 錄像機 台
1305 影碟機 台
2 專 用 儀 器
2001 物理實驗微機介面及輔助教學系統 多媒體計算機,多種感測器,智能介面,配套實驗儀器和軟體系統 套
21 力 學
2101 條形盒測力計 10N 個
5N 個
2.5N 個
2103 圓筒測力計 5N 個
2104 平板測力計 5N 個
2105 圓盤測力計 5N 個
2106 金屬鉤碼 10g×2 組
20g×2 組
50g×10 組
200g×4 組
2107 圓柱體組 銅.鐵.鋁 組
2108 斜面小車 套
2109 磨擦計 套
2110 螺旋彈簧組 0.5N,1N,2N,3N,5N 組
2111 帕斯卡球 個
2112 液壓機模型 台
液體內部壓強實驗器 J型 個
2114 微小壓強計 J2114型 個
2115 馬德堡半球 個
2116 托里拆利演示器 件
2117 離心水泵模型 齒輪式 台
2118 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器 套
2119 杠桿 支
2120 輪軸模型 J2120型 個
2121 演示滑輪組 單2,三並2,三串2,可卡2 組
2122 滑輪組 組
2123 滾擺 個
2124 力矩盤 個
2125 氣墊導軌 1200mm, 可調 台
2126 小型氣源 氣壓不小於500mm水柱,低雜訊 台
2128 平拋豎落儀 個
2129 手搖離心轉台 台
2130 向心力演示器 台
2131 向心力實驗器 手動指針式 台
2132 離心機械模型 節速器,乾燥器,分離器 台
2133 離心軌道 個
2135 碰撞實驗器 台
2136 沖擊擺 台
2137 初中力學熱學組合教具 套
2138 高中運動學,動力學教具 套
2140 連通器 個
2141 液體對器壁壓強演示器 個
2142 超重失重演示器 記憶指針式 個
2143 高中靜力學演示教具 套
2144 演示測力計 0~2N 個
2145 演示斜面小車 1200mm 套
2146 演示力矩盤 個
2147 物體形變演示器 套
2148 慣性演示器 套
2152 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 套
2153 毛錢管(牛頓管) 帶釋放裝置 套
2154 平拋運動實驗器 套
2155 演示軌道小車 利用電火花計時 套
2156 運動軌跡顯示儀 示曲線運動 套
2158 引力常量實驗儀 台
2159 傅科擺 台
2164 碰撞球 5球 套
2165 浮力原理演示器 套
2166 軸承模型 滾動.滑動 套
2167 反沖運動演示器 台
2168 水輪機模型 軸流式 台
2169 動能勢能演示器 套
2170 運動合成分解演示器 台
2171 壓力與壓強演示器 套
2172 初中力學實驗盒 盒
2173 潛水艇浮沉演示器 套
2174 平拋和碰撞實驗器 套
2175 摩擦演示器 套
2176 高中力學演示板 套
2178 初中力學演示板 套
2179 力的合成演示器 套
2180 初中力學演示實驗箱 箱
2181 抽水機模型 活塞式 套
2182 初中力熱光學學生實驗箱 套
2183 軌道小車 軌道打點式:打點有效距離不小於550mm 或 車拖紙帶式:打點有效距離不小於550mm 套
2184 物體浮沉條件演示器 套
2185 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實驗器 套
2186 阿基米德原理及應用實驗器 套
2187 牛頓第二定律演示儀 套
2188 二維空間-時間描跡儀 套
22 振動和波.熱學
2201 彈簧振子 氣墊式 件
2203 波動演示器 簾式 台
2204 音叉 256HZ 支
512HZ 支
2206 共振音叉 440HZ 對
2207 發音齒輪 個
2208 發波水槽 機械振子 套
~氣動波源帶同步頻閃光源 套
2209 單擺組 五個擺球 組
2210 單擺運動規律演示器 光電門計時 套
2211 勻速圓周運動投影器 台
2212 縱波演示器 台
2213 振動合成演示器 台
2216 聲波演示儀 套
2217 聲速測量儀 套
2218 縱橫波演示儀 台
2219 波動圖象投影演示器 台
2220 簡諧振動投影演示儀 台
2221 受迫振動和共振演示器 台
2222 單擺振動圖象演示器 投影式 台
2223 波的合成演示器 套
2224 音頻發生器 台
2225 聲傳播演示器 套
2251 量熱器 套
2252 內聚力演示器 有擠壓扳動器和刮削器 個
2253 空氣壓縮引火儀 件
2254 機械能熱能互變演示器 套
2255 汽油機模型 個
2256 柴油機模型 個
2257 氣體定律演示器 件
2258 金屬線膨脹演示器 件
2259 固體縮力演示器 件
2260 熱傳導演示器 件
2261 氣體定律實驗器 氣室不小於100ml 件
2262 萘的熔解凝固實驗器 套
2264 液體對流演示器 個
2265 雙金屬片 個
2266 液體表面張力演示器 套
2267 毛細現象演示器 套
2269 露點測定器 個
2270 干濕球溫度計 個
2272 投影氣桌 250mm×250mm 套
2273 初中聲學熱學演示實驗箱 箱
2274 大氣壓系列實驗器 套
2276 氣體做功內能減少演示器 套
2277 氣壓微觀解釋演示器 套
2278 碘的升華與凝華演示器 密封式 個
2279 道爾頓板 個
2280 油膜實驗器 套
3115 晶體空間點陣模型 食鹽.金剛石.石墨 套
23 靜電和電流
2301 玻棒(附絲綢) 對
2302 膠棒(附毛皮) 對
2303 驗電球 個
2304 箔片驗電器 對
2305 指針驗電器 對
2306 驗電器連接桿 個
2307 尖形布電器 個
2308 金屬網罩 個
2309 平行板電容器 件
2310 感應起電機 台
2311 范氏起電機 台
2312 枕形導體 個
2313 球形導體 個
2314 電埸線演示器 件
2315 等勢線描繪實驗器 導電玻璃型 件
2317 驗電羽 對
2318 驗電幡 件
2319 常用電容器示教板 件
2320 正負電荷檢驗器 台
2321 導體絕緣體檢驗器 套
2351 小燈座 個
2352 單刀開關 個
2354 滑動變阻器 20Ω,2A 個
2354 50Ω,1.5A 個
2354 200Ω,1.25A 個
2354 5Ω,3A 個
2358 電阻圈 組
2359 電阻定律演示器 個
2360 演示電阻箱 個
2361 教學電阻箱 9999.9Ω 個
2362 簡式電阻箱 9999Ω 個
2363 演示電橋 件
2364 直線電橋 件
2365 可調內阻電池 氣壓調節式 個
2366 銅的電化當量實驗器 件
2367 庫侖扭秤 台
2368 演示線路實驗板 初中演示組 套
高中演示組 套
2369 學生線路實驗板 初中學生組 套
高中學生組 套
2370 單刀雙擲開關 個
2371 雙刀雙擲開關 個
2372 電阻箱 9.99Ω 個
2373 學生用可調內阻電池 改進型 個
2374 電池盒 1號電池,4個 套
2375 焦耳定律演示器 件
2376 保險絲作用演示器 套
24 電 磁 和 電 子
2401 條形磁鐵 D-CG-LT-180 對
2402 蹄形磁鐵 D-CG-LU-63 個
2402 D-CG-LU-80 個
D-CG-LU-100 個
2403 磁感線演示器 個
2404 電流磁場演示器 套
2405 磁針 對
2406 小磁針 10個 組
2407 磁分子模型 (有機玻璃) J2407型 合
2408 電流天平 個
2409 演示原副線圈 件
2410 原副線圈 個
2411 蹄形電磁鐵 個
2412 電鈴 個
2413 演示電磁繼電器 J2413-1型 個
2414 電磁繼電器 個
2415 左右手定則演示器 個
2417 手搖交直流發電機 J2417型 台
2418 小型電動機模型 套
2419 方型線圈 個
2420 手搖三相交流發電機 J2420型 台
2421 三相電機原理演示器 J2421型 套
2422 三相感應電動機模型 J2422型 台
2423 可拆變壓器 J2423型 個
2424 楞次定律演示器 件
2425 變壓器原理說明器 增加調壓變壓器功能 台
2426 小型變壓器 套
2429 電話原理說明器 套
2430 直線電流磁感應強度演示器 件
2431 電磁感應演示器 件
2432 交流電路特性演示器 個
2433 洛侖茲力演示器 台
2434 電磁振盪演示儀 件
2435 電磁波的發送和接收演示器 件
2436 電磁波的干涉衍射偏振演示器 件
2437 電子荷質比實驗裝置 件
2438 密立根油滴儀 件
2439 電磁鐵實驗器 套
2440 電機模型 立式 台
2441 立體磁感線演示器 條形.蹄形 套
2442 初中電學演示實驗箱 套
2443 初中電學學生實驗箱 套
2444 充磁器 台
2445 磁感線演示板 永磁、電磁場 件
2446 自感現象演示器 台
2447 安培力演示器 台
2451 低氣壓放電管組 件
2452 低氣壓放電管 支
2453 陰極射線管 (磁效應管) 支
2454 陰極射線管 (示直進管) 支
2455 陰極射線管 (機械效應管) 支
2456 陰極射線管 (靜電偏轉管) 支
2458 教學示波器 2MHz 台
2459 學生示波器 2MHz 台
2461 晶體管特性圖示儀 台
2462 低頻信號發生器 20Hz~20kHz,有功率輸出 台
2463 高頻信號發生器 J2463型 台
2464 教學信號發生器 台
2465 學生信號發生器 台
2468 音頻功率放大器 台
2469 教學掃頻儀 台
2470 三線電子開關 台
2471 大屏幕示波器 20kHz 台
2472 雙蹤教學示波器 台
2475 陰極射線演示器 熱陰極 台
2476 電子束演示器 台
2477 微電流放大器 台
2478 電諧振演示器 台
2479 初中電學實驗盒 套
2480 電子元器件實驗盒 套
2481 能的轉化演示器 機械.電.熱.光能相互轉化 套
2482 感測器應用實驗器 套
2483 電學元件黑箱 三個接點,兩個元件(電池、電阻、二極體均可更換) 套
2484 門電路演示器 套
2485 門電路實驗箱 套
25 光學和原子物理
2501 光具盤 磁吸附式 套
2502 凹面鏡 個
2503 凸面鏡 個
2506 玻璃磚 個
2507 光具座 �0�116mm,雙軌 套
2508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演示器 套
2511 三棱鏡 個
2512 X射線演示器 帶防護罩螢光屏 台
2513 激光光學演示儀 台
2515 雙縫干涉實驗儀 台
2516 光導纖維應用演示器 台
2517 光電效應演示器 鋅板 台
2518 白光的色散與合成演示器 個
2520 太陽能電池演示器 台
2521 光具組 套
2522 雙縫干涉.單縫衍射觀察儀 套
2523 初中光學實驗盒 套
2524 紫外線作用演示器 套
2525 紅外線作用演示器 套
2526 初中幾何光學演示實驗箱 套
2527 望遠鏡 雙筒,7×35 個
2528 光的反射.折射演示器 個
2529 照相機 135型,機械快門,手動調焦,有B門 台
2530 平面鏡成像實驗 器 套
2531 半導體激光光源 有擴束鏡、分束鏡,支架 套
2551 分光鏡 帶波長分度尺 台
2552 光譜管組 套
2553 威爾遜雲霧室 杠桿式 台
2554 蓋革計數器 台
2555 鈉的吸收光譜演示器 台
2557 高溫擴散雲室 台
2558 弗蘭克-赫茲實驗裝置 台
2559 普朗克常數測定器 台
2560 手持直視分光鏡 個
5 掛 圖
51 物 理
5101 初中物理教學掛圖 套
5102 高中物理教學掛圖 套
5103 初中物理活動掛圖
1、照相機的構造和使用 幅
2、船閘 幅
3、起重機 幅
4、壓縮空氣制動 幅
5、功的原理(一) 幅
6、功的原理(二) 幅
7、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使用 幅
8、安全用電(人體觸電及跨步電壓觸電) 幅
9、汽油機(四沖程連續變化) 幅
5104 高中物理活動掛圖
1、游標卡尺 幅
2、螺旋測微器 幅
3、橫波 幅
4、縱波 幅
5、感生電流方向判斷 幅
5105 初中物理教學投影片 套
5106 高中物理教學投影片 套
5107 初中物理多媒體教學軟體 錄像帶、光碟 套
5108 高中物理多媒體教學軟體 錄像帶、光碟 套
6 玻璃儀器
60 計 量
6001 量筒 10ml 個
6002 量筒 50ml 個
6003 量筒 100ml 個
6012 量杯 250ml 個
6051 移液管 1ml 支
6061 甘油注射器 100ml 支
6071 溫度計 紅液,0~100℃ 支
6072 溫度計 水銀,200℃ 支
6076 體溫計 支
6081 密度計 密度>1 支
6082 密度計 密度<1 支
61 加 熱
6102 試管 �0�115mm×150mm 支
6103 試管 �0�120mm×200mm 支
6123 燒杯 250ml 個
6124 燒杯 500ml 個
6134 燒瓶 圓、長,500ml 個
6137 燒瓶 平、長,250ml 個
62 一 般
6201 酒精燈 150ml 個
6232 漏斗 90mm 個
6270 平底管 �0�112mm×150mm 支
6271 T形管 個
6292 圓水槽 透明,�0�1270mm×140mm 個
64 材料和配套用品 石棉網、三角架、泥三角、試管夾、試管刷等 份
7 葯品
物理教學實驗化學葯品 酒精、煤油、苯、硫酸銅、鋅片、銅片、鐵粉、硫酸、乙醚、水銀等 份
8 其它實驗材料和工具
80 演示實驗材料
8011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材料 電池、電珠、導線、焊錫、焊錫膏、保險絲、蠟燭等 套
8012 高中物理演示實驗材料 電池、電珠、導線、焊錫、焊錫膏、保險絲、蠟燭、鈉泡等 套
8013 電子元件演示實驗材料 電阻、電容、電感、電位器、二極體、三極體、集成塊等 套
81 分組實驗材料
8111 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材料 電池、電珠、導線、蠟燭、透鏡、棱鏡、燈芯等 套
8112 照明電路 閘刀開關、螺絲口燈座、卡口燈座、固定插座、可移動插座、導線、插入式保險盒(對)、木板、保險絲、拉線開關、膠布等 套
8113 高中物理分組實驗材料 電池、電珠、導線、紙帶、復寫紙、透鏡、棱鏡、燈芯、電阻絲、導電紙、膠帽、雲母片等 套
8114 電子元件分組實驗材料 電池、電珠、電阻、電容、電感、電位器、二極體、三極體、導線、紙帶、復寫紙等 套
8115 甲電池 個
82 工 具
8201 初中分組電工工具 測電筆、鑷子、螺絲刀、尖咀鉗、電工刀等 套
8202 高中分組工具 電烙鐵、電工刀、尖咀鉗、鑷子、螺絲刀、測電筆等 套
8205 實驗室常用工具 手搖鑽、木銼、木鋸、刨、斧、鋼手鋸、剝線鉗、鋼絲鉗、尖咀鉗、平口鉗、手錘、鏨子、銼刀、什錦銼、活動扳手、手剪、直角尺等 套
8206 台鑽 Φ1~Φ13mm 台
8207 台虎鉗 100mm 台
8208 多用工具機 具有車、銑、鑽功能 台
8209 漏電保護器 漏電流5~30mA.可調 個
8215 計算器 有統計功能 個
8221 砂輪機 單相,300W,3000vpm 台
『貳』 急---請幫我歸納高中物理實驗 ^_^
從近幾年的高考來看,理綜卷對物理實驗的考察,已成為高考的熱門題目。所考察的內容也並非教材中已成型實驗,而是以所掌握的實驗原理、技能自行設計為主。它要求學生能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控制實驗條件;會運用已學過的實驗方法;會正確使用實驗中用過的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處理實驗數據,並得出結論。
設計性實驗是近幾年高考熱點也是得分難點。鑒於此,對物理實驗的復習,提出以下看法:
一是基本儀器的使用仍是實驗復習的基礎。
不管上一年度有無考到儀器的使用,我們對常用的物理儀器要熟練運用,這是實驗的基礎,是實驗的工具,任何時侯都不過時。在這方面花些時間是必需的。常見的有十三種儀器,這十三種儀器是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錶、打點計時器、彈簧稱、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等。這些工具的使用每本復慣用書上都有很詳細的說明,本文不再多言。
二要從多種視角重新審視和組合實驗板塊。
在物理實驗總復習中,我們不應孤立地看待一個個實驗,而應該從這些實驗的原理、步驟、數據採集與處理方式的異同上,給這些實驗分門別類,從而組成不同的實驗板塊。平時我們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實驗分成力學實驗板塊、電學實驗板塊、熱學實驗板塊、光學實驗板塊。但這樣的處理只是簡單地重復了物理課本知識的體系,大多數情況下也是為了講解的方便,沒有多大的創意,對於學生思維的開發和對實驗的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顯得很不夠的。在此,我認為我們要在這些實驗的組合板塊中挖掘一些功能,培養學生一種實驗的常規意識,比如對於力學板塊,這是由驗證力的合成與分解、打點計時器的使用和測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驗證牛頓第二定律、驗證動量守恆定律等實驗組成的一個大的實驗板塊。
我們還可以把視野再擴大一些,以各種角度重新組合新的實驗板塊,比如按測量型與驗證型可把實驗分成兩大板塊,按能進行圖像處理數據和不能用圖像處理數據又可以把實驗分成兩大板塊。我們可以提示學生這樣劃分板塊,但把一個具體實驗歸類於哪個板塊,這要學生自已思考,比如說用圖像法處理數據,學生們熟悉的是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和測定電池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不過畫出的圖形必須是直線,否則不好處理。這給予學生們思考的空間,其實還有許多實驗也是可以這樣處理的,它們都可以歸類於用圖像法處理數據,比如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我們測的是周期T和擺長L,再由公式來計算,書本上採用的是多測幾組再求平均值法,現在我們可以以L和T2/4л2為坐標軸,用測得的數據放入描點,畫直線求斜率即是g。
高中物理實驗復習
一、 基本儀器的使用
游標卡尺
設計原理:游標尺上n個刻度的總長度與主尺上(n-1)個刻度的總長度相等,如果游標尺的最小刻度的長為x,相應主尺上的每個最小刻度的長為y,則有nx=(n-1)y,由此式可得游標尺與主尺兩者最小刻度長度的差為k=y-x=y/n,我們把k叫做游標卡尺的精確度。其值由游標尺的刻度數和主尺上的歸小刻度長度y決定。
讀數原理:①先讀整數部分:整數部分由主尺上讀得,即游標尺零刻度線在主尺的多少毫米刻度線的右邊,該毫米刻度值就是應讀得的以毫米為單位的整數部分L
②再讀小數部分:小數部分由游尺上第幾條刻度線與主尺上某一刻度線對齊後讀出,即游標卡尺的准確度k×n=讀出的小數部分(可記為通式k×n)
③測量值為上述兩部分讀數之和,並按有效數字規則記錄,通用公式可寫為s=L+k×n
習題
例1:用一1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量一長度為6.8mm的物體,則游標的哪個刻度與主尺的哪個刻度對齊?14mm處
1、游標有20個刻度的游標卡尺游標總長等於19毫米,它的測量精度是多少?測量時如游標的零刻度在尺身的2.4厘米和2.5厘米之間,游標的第16條刻度線與尺身對齊,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彈簧秤
使用彈簧秤的注意事項:
① 根據被測力的大小選擇彈簧秤的量程,不能超量程測量,否則會損壞彈簧秤
② 使用前要檢查彈簧秤的指針是否指到零位置,如果不指零,就需要調節器零
③ 被測力的方向應與彈簧秤軸線方向一致
④ 讀數時應正對平視。一次測量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彈簧疲勞
⑤ 彈簧、指針、拉桿都不能與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發生摩擦
⑥ 讀數時,除讀出彈簧秤上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數值,還要估讀一位。
秒錶
使用注意事項:使用秒錶前應檢查秒錶指針是否與零點對齊,如果不能對齊,應記下此時秒針所指示的數值,並對讀數作修正; 測量完畢,應讓秒錶繼續走動,使發條完全放鬆,釋放彈性勢能,使發條恢復到鬆弛狀態。
二、測定性實驗
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由紙帶求物體運動加速度的方法:
a.逐差法:s4-s1=s5-s2=s6-s3=…=3aT2,分別求出a1=(s4-s1)/3T2,a2=(s5-s2)/3T2,a3=(s6-s3)/3T2,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即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b.v—t圖像法:先根據vn=(sn+sn+1)/2T求出打第n個點時紙帶的瞬時速度,作出v—t圖像,圖線的斜率即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習題:
1、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實驗中,下列方法中有助於減小實驗誤差的是(ACD )
A 選取記數點,把每打5個點的時間間隔作為一個時間單位
B 使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盡量小些
C 捨去紙帶上開始時密集的點,只得用點跡清晰、點間間隔適當的那一部分進行測量、計算
D 適當增加掛在細繩下鉤碼的個數
2、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算出小車經各計數點的瞬時的速度如下:
計數點序號 1 2 3 4 5 6
計數點對應的時刻(s)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通過計數點的速度(c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1)為了計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C )
A 根據任意兩計數點的速度公式,用a=Δv/Δt算加速度.
B 根據實驗數據畫出v-t圖,量出其傾角,由公式a=tgα求加速度.
C 根據實驗數據畫出v-t圖,由圖上相距較遠的兩點,由a=Δv/Δt求a.
D依次算出通過連續兩計數點間的加速度,算出其平均值作小車的加速度.
(2)由上表中給出的數據,用作圖法求其加速度
3、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如圖2一22所示,為一次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為相鄰的記數點,相鄰記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
(1)根據_ΔS=恆量_可判定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2)根據_ _______計算各點的瞬時速度,且VA= 0.53m/s ,VB=0.88m/s ,VC =1.23m/s,VD=1.53m/s,VE=1.93m/s 。
(3)在圖2一23所示的坐標中作出小車的v一t,圖線,並根據圖線求出a=_3.5m/s2____。
4)將圖線延長與縱軸相交,交點的速度是_0.53m/s_,此速度的物理意義是__VA_____。
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
實驗注意事項:
①擺線要用細而輕且不可伸長的1m左右的線製成.
②擺球要用密度大的實心球.
③測擺長時應使擺自然下垂,測懸點到球心間的距離.
④單擺擺動時應使擺線在同一平面內且擺角小於10°.
⑤測周期時,應從擺球經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要測30或50次全振動時間,取平均值計算
習題
4、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用的擺球密度不均勻,無法確定重心位置.第一次量得懸線長L1(不計半徑),測得周期為T1;第二次測得懸線長為L2周期為T2,根據上述數據,g值應為( B )
A. 4π2(L1+L2)/(T12+T22) B. 4π2(L1-L2)/(T12-T22)
C. 4π2 /T1T2 D.無法計算
5、兩名同學在分析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時由於擺球受空氣阻力而對單擺周期產生影響問題時,甲同學說:空氣對擺球的浮力與重力方向相反,浮力對擺球作用相當於重力加速度變小,因此振動周期變大.乙同學說:浮力對擺球的影響好像用一個輕一些的擺球做實驗,單擺振動周期與擺球質量無關,因此振動周期不變,試分析這兩種說法的正誤.
解析:如圖甲所示,無空氣浮力時,擺球做簡諧振動的回復力是重力的切向分量G1,F回=mg•sinθ,θ是擺角.
有空氣浮力時,如圖乙所示,設擺球受重力和浮力的合力F=mg-F�浮,方向豎直向下,這時擺球做簡諧振動的回復力是F的切向分量F1,
F′回=F1=F•sinθ=(mg-F浮)•sinθ
F′回=m(g- )•sinθ=mg′•sinθ,g′=g-
這時擺球的質量不變,回復力減小,相當於重力加速度減小,周期增大,甲同學說得對.
乙同學說法的錯誤在於沒有正確理解周期與擺球質量無關的特點,單擺周期與質量無關的原因是:回復力F回=mg•sinθ,F回與質量m成正比.回復力F�回產生的指向平衡位置的加速度.
a= =g•sinθ與質量無關,所以周期與m無關.有浮力時F回′=(mg-F浮)•sinθ
a′=(g- )•sinθ,顯見a′<a
所以T增大.單擺振動周期與質量無關也可以從F回=-k•x,k是回復系數,而簡諧振動周期T=2π ,代入k討論得出.
二、 驗證性實驗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注意:
1、在本實驗中,以橡皮條的伸長(結點到達某一位置)來衡量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在同一次實驗中應使兩種情況下結點達到同一位置。
2、實驗前,首先檢查彈簧秤的零點是否正確,實驗中,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等,使用時不能超過彈性限度,讀數時眼睛一定要正對刻度,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畫力的圖示時,標度的稱取應恰當,嚴格按幾何作圖法求合力
習題
6、 如圖所示為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的實驗裝置示意圖,通過細線用兩個互成角度的測力計拉橡皮條使結點移到某一位置O.此時需要記下:
(1) ;
(2) ;
(3) ;
然後,只用一個測力計再把橡皮條拉長,使結點到達位置 .再記下
(4) ;
(5) ;
(6)實驗中,應使各拉力方向位於 同一平面 ,且與木板平面 平行 。
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注意:
(1)安裝打點計時器時,必須使穿紙帶的兩個限位孔在同一豎直線上,以減小摩擦阻力.
(2)接通電源前,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應平展不捲曲,提紙帶的手必須拿穩紙帶,並使紙帶保持豎直,從而不致人為地增大摩擦阻力,導致機械能損耗.
(3)實驗時,必須先接通電源,讓打點計時器工作正常後才能松開紙帶讓垂錘下落,從而使紙帶下落的初速度為零,並且紙帶上打出的第一個點是清晰的一個小點.
(4)選用紙帶應盡量挑選第1、2兩點間的距離接近2mm的紙帶,以保讓打第一個點時紙帶的速度為零.
(5)測量下落高度時,都必須從起點算起,不能搞錯,選取的各個計數點要離起始點適當遠一些,以減小測量高度h值的相對誤差.
(6)因驗證的是ghn,是否等於Vn2/2,不需要知道動能的具體數值,故無需測量重錘的質量m.
實驗誤差
由於重物和紙帶在下落過程中要克服阻力(主要是打點紙帶所受的阻力)做功,所以勢能的減小量△Ep稍大於動能的增加量△Ek.
習題
7、 在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中,有同學按以下步驟進行實驗操作:
A.用天平稱出重錘和夾子的質量;
B.固定好打點計時器,將連著重錘的紙帶穿過限位孔,用手提住,且讓手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
C.松開紙帶,接通電源,開始打點.並如此重復多次,以得到幾條打點紙帶;
D.取下紙帶,挑選點跡清晰的紙帶,記下起始點O,在距離O點較近處選擇幾個連續計數點(或計時點),並計算出各點的速度值;
E.測出各點到O點的距離,即得到重錘下落高度;
F.計算出mghn和 mυ2n/2,看兩者是否相等.
在以上步驟中,不必要的步驟是 A ;有錯誤或不妥的步驟是 BCDF (填寫代表字母);更正情況是① B中「讓手盡量靠近」應改為「讓重錘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 ,② C中應先接通電源,後松開紙帶 ,③ D中應將「距離O點較近處」改為「距離O點較遠處」 ,④ F中應改為「ghn和υ2n/2」
8、在利用重錘自由下落「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中,在打出紙帶並測量出第n點到第1點的距離後,用公式υn=ngT(T為打點時間間隔)來計算打第n點時重錘的速度,然後計算重錘動能的增量△Ek和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少量△Ep.計算時經常出現△Ek>△Ep的結果,試分析其中的原因.
解析:本題可從如下兩方面進行分析:(1)由於重錘和紙帶受到阻力,它們下落的實際加速度a將小於重力加速度,而利用重力加速度g來計算速度υ=n•g•T,將使得υ值偏大. (2)在先接通電源使打點計時器工作,再讓紙帶從靜止釋放的步驟中,常常容易造成紙帶上記錄下來的最初兩點之間的時間間隔小於0.02s,計算中仍按0.02s計算,也將使得速度值υ=n•g•T偏大.
9、某同學在做「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時,不慎將一條選擇好的紙帶的前面部分損壞了,剩下的一條紙帶上各點間的距離,他測出並標在紙帶上,如下圖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的周期是0.02s,重力加速度為9.8m/s2.
(1) 利用紙帶說明重錘(質量為mkg)通過對應於2、5兩點過程中機械能守恆.
(1)重錘在對應2、5兩點時的速度分別為
υ1= m/s=1.495m/s υ2= m/s=2.06m/s
則重錘在2、5兩點對應過程的動能增加量為
△Ek=Ek2-Ek1= mυ22- mυ21=1.004mJ,
而重錘在該過程中下落的距離為
△h=(3.18+3.56+3.94)×10-2m=10.68×10-2m
則重錘在該過程減小的重力勢能為
△Ep=mg•△h=1.047mJ
在允許的實驗誤差范圍內可以認為△Ek=△Ep,即機械能守恆.
(2) 說明為什麼得到的結果是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小量△Ep稍大於重錘動能的增加量△Ek?
因重錘拖著紙帶下落時,空氣阻力和打點計時器的阻力做功而使重錘的機械能有損失,故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稍大於動能的增加量
驗證動量守恆定律
實驗需注意事項
(1)為保證兩球在水平方向作同一直線上的對心正碰,必須將斜槽末端切線調節成水平然後固定;
(2)為使入射球A在碰後能沿原方向運動,必須使A球的質量大於被碰球B的質量.
(3)為保證多次重復實驗的條件相同,一是必須使入射球每次都是從斜槽上同一位置從靜止開始滾下;二是注意不能移動實驗桌、斜槽和白紙.
(4)必須明確標明重錘線尖端所指的位置O.以便能較精確地確定兩球作平拋運動的拋出點,從而獲得較精確的水平位移大小.
練習
1、某同學用如下圖所示裝置通過半徑相同的A、B兩球的碰撞來驗證動量守恆定律.圖中PQ是斜槽,QR為水平槽.實驗時先使A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落到位於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痕跡.重復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個落點痕跡.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讓A球仍從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和B球碰撞後,A、B球分別在記錄紙上留下各自的落點痕跡.重復這種操作10次.圖(甲)中O點是水平槽末端R在記錄紙上的垂直投影點.B球落點痕跡如圖(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於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點與O點對齊.
(1)碰撞後,B球的水平射程應取為64.7 cm.
(2)在以下選項中,哪些是本次實驗必須進行的測量?答ABD (填選項號).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時,測量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
B.A球與B球碰撞後,測量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
C.測量A球或B球的直徑
D.測量A球和B球的質量(或兩球質量之比)
E.測量G點相對於水平槽面的高度.
2、某同學設計了一個用打點計時器驗證動量守恆定律的實驗:在小車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動小車A使之作勻速運動.然後與原來靜止在前方的小車B相碰並粘合成一體,繼續作勻速運動,他設計的具體裝置如下圖所示.在小車A後連著紙帶,電磁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長木板下墊著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點紙帶如上圖,並測得各計數點間距標在圖上,A為運動起始的第一點,則應選 BC 段來計算A的碰前速度,應選 DE 段來計算A和B碰後的共同速度.(以上兩格填「AB」或「BC」或「DC」或「DE」).
(2)已測得小車A的質量m1=0.40kg,小車B的質量m2=0.20kg,由以上測量結果可得:
碰前總動量= 0.42 kg.m/s.
碰後總動量= 0.417 kg.m/s.
由上述實驗結果得到的結論是: 在誤差允許范圍內,A、B兩車作用前後的總動量相等,系統的動量守恆。
三、研究性實驗
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
1、在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中,坐標原點0及豎直向下的軸的確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D)
A O點在斜槽末端點處
B O點在斜槽末端點正前方r處(r為小球半徑)
C 過0點畫一條平行木板邊緣向下的線作為軸
D 過0點利用重錘線畫一條豎直線作為軸
2.如圖所示為做平拋運動實驗的專用卡片,長方形孔的寬度為a,長度為b,c為描軌跡點的缺口,若小球半徑為r,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B )
A 缺口c應在折線處且緊貼木板上的白紙
B a應略大小2r(r為球半徑)
C b應等於2r D a應等於2r
3、下列哪些因素會使實驗的誤差增大( B )
A 小球與斜槽之間有摩擦 B 安裝斜槽時其末端不水平
C 建立坐標系時以斜槽末端埠位置為坐標原點 D 每次釋放小球的位置相同
『叄』 高中物理必修二有哪些實驗
高中物理必修二實驗
一、學生分組實驗
1、探究平拋運動測定物體平拋運動初速度
2、探究動能定理
3、驗證機械能守恆
二、課堂演示實驗
1、平拋豎落實驗
2、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和線速度、角速度、半徑的關系
『肆』 高中物理實驗室需要哪些器材
高考考得到的。
刻度尺,小車,軌道,砝碼,打點計時器,鐵架台
導線,線圈,電壓表,電流表,萬用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定值電阻,學生電源
各狀玻璃塊,偏振片,濾光片,單縫,雙縫,激光燈,光屏,遮光筒,光具座
單擺,游標卡尺,秒錶
全當復習了。看看有沒漏的。
『伍』 新課程高中物理有哪些實驗器材
高考要求13種器材的使用:
刻度尺、彈簧秤、天平、秒錶、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打點計時器 、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多用電表
『陸』 總結一下高中物理的實驗都有那些呢
高考要求的學生實驗(19個)按廣東高考考點編制
113長度的測量
會使用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掌握它測量長度的原理和方法.
114. 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右圖為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選點跡清楚的一條,舍掉開始比較密集的點跡,從便於測量的地方取一個開始點O,然後(每隔5個間隔點)取一個計數點A、B、C、D …。測出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s1、s2、s3 … 利用打下的紙帶可以:
⑴求任一計數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如
(其中T=5×0.02s=0.1s)
⑵利用「逐差法」求a:
⑶利用上圖中任意相鄰的兩段位移求a:如
⑷利用v-t圖象求a:求出A、B、C、D、E、F各點的即時速度,畫出如右的v-t圖線,圖線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事項 1、每隔5個時間間隔取一個計數點,是為求加速度時便於計算。
2、所取的計數點要能保證至少有兩位有效數字
115.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胡克定律)探究性實驗
利用右圖裝置,改變鉤碼個數,測出彈簧總長度和所受拉力(鉤碼總重量)的多組對應值,填入表中。算出對應的彈簧的伸長量。在坐標系中描點,根據點的分布作出彈力F隨伸長量x而變的圖象,從而發確定F-x間的函數關系。解釋函數表達式中常數的物理意義及其單位。
該實驗要注意區分彈簧總長度和彈簧伸長量。對探索性實驗,要根據描出的點的走向,嘗試判定函數關系。(這一點和驗證性實驗不同。)
116.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目的:實驗研究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系,從而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器材:方木板、白紙、圖釘、橡皮條、彈簧秤(2個)、直尺和三角板、細線
該實驗是要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和另一個力產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與這一個力是否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相等,如果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相等,就驗證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注意事項:
1、使用的彈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動時盡可能不與其它部分接觸產生摩擦,拉力方向應與軸線方向相同。
2、實驗時應該保證在同一水平面內
3、結點的位置和線方向要准確
117.驗證動量守恆定律
由於v1、v1/、v2/均為水平方向,且它們的豎直下落高度都相等,所以它們飛行時間相等,若以該時間為時間單位,那麼小球的水平射程的數值就等於它們的水平速度。在右圖中分別用OP、OM和O /N表示。因此只需驗證:m1OP=m1OM+m2(O /N-2r)即可。
注意事項:
⑴必須以質量較大的小球作為入射小球(保證碰撞後兩小球都向前運動)。要知道為什麼?
⑵入射小球每次應從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
(3)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要用圓規來確定:用盡可能小的圓把所有落點都圈在裡面,圓心就是落點的平均位置。
(4)所用的儀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標卡尺(測小球直徑)、碰撞實驗器、復寫紙、白紙、重錘、兩個直徑相同質量不同的小球、圓規。
(5)若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而不用支柱,那麼兩小球將不再同時落地,但兩個小球都將從斜槽末端開始做平拋運動,於是驗證式就變為:m1OP=m1OM+m2ON,兩個小球的直徑也不需測量了。
討論此實驗的改進方法:
118.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用描跡法)
目的:進上步明確,平拋是水平方向和豎直兩個方向運動的合成運動,會用軌跡計算物體的初速度
該實驗的實驗原理:
平拋運動可以看成是兩個分運動的合成:
一個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等於平拋物體的初速度;
另一個是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利用有孔的卡片確定做平拋運動的小球運動時的若干不同位置,然後描出運動軌跡,
測出曲線任一點的坐標x和y,利用
就可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拋物體的初速度。
此實驗關健:如何得到物體的軌跡(討論)
該試驗的注意事項有:
⑴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⑵用重錘線檢驗坐標紙上的豎直線是否豎直。
⑶以斜槽末端所在的點為坐標原點。(4)每次小球應從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
(5)如果是用白紙,則應以斜槽末端所在的點為坐標原點,在斜槽末端懸掛重錘線,先以重錘線方向確定y軸方向,再用直角三角板畫出水平線作為x軸,建立直角坐標系。
119.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驗證自由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恆,圖示紙帶的左端是用夾子夾重物的一端。
⑴要多做幾次實驗,選點跡清楚,且第一、二兩點間距離接近2mm的紙帶進行測量。
⑵用刻度尺量出從0點到1、2、3、4、5各點的距離h1、h2、h3、h4、h5,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等於該段位移內的平均速度」,
算出2、3、4各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2、v3、v4,驗證與2、3、4各點對應的重力勢能減少量mgh和動能增加量 是否相等。
⑶由於摩擦和空氣阻力的影響,本實驗的系統誤差總是使
⑷本實驗不需要在打下的點中取計數點。也不需要測重物的質量。
注意事項:
1、先通電源,侍打點計時器正掌工作後才放紙帶 2、保證打出的第一個占是清晰的點
3、測量下落高度必須從起點開始算 4、由於有阻力,所以 稍小於
5、此實驗不用測物體的質量(無須天平)
120.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 由於g;可以與各種運動相結合考查
本實驗用到刻度尺、卡尺、秒錶的讀數(生物表脈膊),1米長的單擺稱秒擺,周期為2秒
擺長的測量:讓單擺自由下垂,用米尺量出擺線長L/(讀到0.1mm),用游標卡尺量出擺球直徑(讀到0. 1mm)算出半徑r,則擺長L=L/+r
開始擺動時需注意:擺角要小於5°(保證做簡諧運動);
擺動時懸點要固定,不要使擺動成為圓錐擺。
必須從擺球通過最低點(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倒數法),
測出單擺做30至50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算出周期的平均值T。
改變擺長重做幾次實驗,
計算每次實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再求這些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若沒有足夠長的刻度尺測擺長,可否靠改變擺長的方法求得加速度
121.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①實驗前應預先計算出每滴油酸溶液中純油酸的實際體積:先了解配好的油酸溶液的濃度,再用量筒和滴管測出每滴溶液的體積,由此算出每滴溶液中純油酸的體積V。
②油膜面積的測量:油膜形狀穩定後,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將油膜的形狀用彩筆畫在玻璃板上;將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以1cm邊長的正方形為單位,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數出油膜面
122用描跡法畫出電場中平面上等勢線
目的:用恆定電流場(直流電源接在圓柱形電極板上)模擬靜電場(等量異種電荷)描繪等勢線方法
實驗所用的電流表是零刻度在中央的電流表,在實驗前應先測定電流方向與指針偏轉方向的關系:
將電流表、電池、電阻、導線按圖1或圖2 連接,其中R是阻值大的電阻,r是阻值小的電阻,用導線的a端試觸電流表另一端,就可判定電流方向和指針偏轉方向的關系。
該實驗是用恆定電流的電流場模擬靜電場。與電池正極相連的A電極相當於正點電荷,與電池負極相連的B相當於負點電荷。白紙應放在最下面,導電紙應放在最上面(塗有導電物質的一面必須向上),復寫紙則放在中間。
電源6v:兩極相距10cm並分為6等分,選好基準點,並找出與基準點電勢相等的點。(電流表不偏轉時這兩點的電勢相等)
注意事項:
1、電極與導電紙接觸應良好,實驗過程中電極位置不能變運動。
2、導電紙中的導電物質應均勻,不能折疊。
3、若用電壓表來確定電勢的基準點時,要選高內阻電壓表
123.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同時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
被測電阻絲的電阻(一般為幾歐)較小,所以選用電流表
外接法;可確定電源電壓、電流表、電壓表量程均不宜太大。
本實驗不要求電壓調節范圍,可選用限流電路。
因此選用下面左圖的電路。開始時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應該在右端。
本實驗通過的電流不宜太大,通電時間不能太長,以免電阻絲發熱後電阻率發生明顯變化。
實驗步驟:
1、用刻度尺測出金屬絲長度
2、螺旋測微器測出直徑(也可用積累法測),並算出橫截面積。
3、用外接、限流測出金屬絲電阻
4、設計實驗表格計錄數據(難點)注意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原理:
124.描繪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
器材:電源(4-6v)、直流電壓表、直流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小燈泡(4v,0.6A 3.8V,0.3A)燈座、單刀開關,導線若干
注意事項:
①因為小電珠(即小燈泡)的電阻較小(10Ω左右)所以應該選用安培表外接法。
②小燈泡的電阻會隨著電壓的升高,燈絲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低電壓時溫度隨電壓變化比較明顯,因此在低電壓區域內,電壓電流應多取幾組,所以得出的U-I曲線不是直線。
為了反映這一變化過程,
③燈泡兩端的電壓應該由零逐漸增大到額定電壓(電壓變化范圍大)。所以滑動變阻器必須選用調壓接法。
在上面實物圖中應該選用上面右面的那個圖,
④開始時滑動觸頭應該位於最小分壓端(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零)。
由實驗數據作出的I-U曲線如圖,
⑤說明燈絲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也就說明金屬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若用U-I曲線,則曲線的彎曲方向相反。)
⑥若選用的是標有「3.8V 0.3A」的小燈泡,電流表應選用0-0.6A量程;電壓表開始時應選用0-3V量程,當電壓調到接近3V時,再改用0-15V量程。
125.把電流表改裝為電壓表
微安表改裝成各種表:關健在於原理
首先要知:微安表的內阻Rg、滿偏電流Ig、滿偏電壓Ug。
步驟:
(1)半偏法先測出表的內阻Rg;最後要對改裝表進行較對。
(2) 電流表改裝為電壓表:串聯電阻分壓原理
(n為量程的擴大倍數)
(3)弄清改裝後表盤的讀數
(Ig為滿偏電流,I為表盤電流的刻度值,U為改裝表的最大量程, 為改裝表對應的刻度)
(4)改裝電壓表的較准(電路圖?)
(2)改為A表:串聯電阻分流原理
(n為量程的擴大倍數)
(3)改為歐姆表的原理
兩表筆短接後,調節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測電阻Rx後通過電表的電流為 Ix=E/(r+Rg+Ro+Rx)=E/(R中+Rx)
由於Ix與Rx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126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
外電路斷開時,用電壓表測得的電壓U為電動勢E U=E
原理: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E=U+Ir,
(一個電流表及一個電壓表和一個滑動變阻器)
①單一組數據計算,誤差較大
②應該測出多組(u,I)值,最後算出平均值
③作圖法處理數據,(u,I)值列表,在u--I圖中描點,最後由u--I圖線求出較精確的E和r。
本實驗電路中電壓表的示數是准確的,電流表的示數比通過電源的實際電流小,
所以本實驗的系統誤差是由電壓表的分流引起的。為了減小這個系統誤差, 電阻R的取值應該小一些,所選用的電壓表的內阻應該大一些。
為了減小偶然誤差,要多做幾次實驗,多取幾組數據,然後利用U-I圖象處理實驗數據:
將點描好後,用直尺畫一條直線,使盡量多的點在這條直線上,而且在直線兩側的點數大致相等。這條直線代表的U-I關系的誤差是很小的。
它在U軸上的截距就是電動勢E(對應的I=0),它的斜率的絕對值就是內阻r。
(特別要注意:有時縱坐標的起始點不是0,求內阻的一般式應該是 。
為了使電池的路端電壓變化明顯,電池的內阻宜大些(選用使用過一段時間的1號電池)
127.用多用電探索黑箱內的電學元件
熟悉表盤和旋鈕
理解電壓表、電流表、歐姆表的結構原理
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和大小與指針的偏轉關系
紅筆插「+」; 黑筆插「一」且接內部電源的正極
理解: 半導體元件二極體具有單向導電性,正向電阻很小,反向電阻無窮大
步驟:
①、用直流電壓檔(並選適當量程)將兩筆分別與A、B、C三點中的兩點接觸,從表盤上第二條刻度線讀取測量結果,測量每兩點間的電壓,並設計出表格記錄。
②、用歐姆檔(並選適當量程)將紅、黑表筆分別與A、B、C三點中的兩點接觸,從表盤的歐姆標尺的刻度線讀取測量結果,任兩點間的正反電阻都要測量,並設計出表格記錄。
128.練習使用示波器 (多看課本)
129.感測器的簡單應用
感測器擔負採集信息的任務,在自動控制、信息處理技術都有很重要的應用。
如:自動報警器、電視搖控接收器、紅外探測儀等都離不開感測器
感測器是將所感受到的物理量(力熱聲光)轉換成便於測量的量(一般是電學量)的一類元件。
工作過程:通過對某一物理量敏感的元件,將感受到的物理量按一定規律轉換成便於利用的信號,轉換後的信號經過相應的儀器進行處理,就可以達到自動控制等各種目的。
熱敏電阻,升溫時阻值迅速減小
光敏電阻,光照時阻值減小, 導致電路中的電流、電壓等變化來達到自動控制
光電計數器
集成電路 將晶體管,電阻,電容器等電子元件及相應的元件製作在一塊面積很小的半導體晶片上,使之成為具有一定功能的電路,這就是集成電路。
130.測定玻璃折射率
實驗原理:如圖所示,入射光線AO由空氣射入玻璃磚,經OO1後由O1B方向射出。作出法線NN1,
則由折射定律
對實驗結果影響最大的是光在波璃中的折射角 的大小
應該採取以下措施減小誤差:
1、採用寬度適當大些的玻璃磚,以上。
2、入射角在15至75范圍內取值。
3、在紙上畫的兩直線盡量准確,與兩平行折射面重合,為了更好地定出入、出射點的位置。
4、在實驗過程中不能移動玻璃磚。
注意事項:
手拿玻璃磚時,不準觸摸光潔的光學面,只能接觸毛面或棱,
嚴禁把玻璃磚當尺畫玻璃磚的界面; 實驗過程中,玻璃磚與白紙的相對位置不能改變;
大頭針應垂直地插在白紙上,且玻璃磚每一側的兩個大頭針距離應大一些,以減小確定光路方向造成的誤差;
入射角應適當大一些,以減少測量角度的誤差。
131.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
器材:光具座、光源、學生電源、導線、濾光片、單縫、雙縫、遮光筒、毛玻璃屏、
測量頭、刻度尺、
相鄰兩條亮(暗)條紋之間的距離 ;用測量頭測出a1、a2(用積累法)
測出n條亮(暗)條紋之間的距離a, 求出
雙縫干涉: 條件f相同,相位差恆定(即是兩光的振動步調完全一致) 當其反相時又如何?
亮條紋位置: ΔS=nλ;
暗條紋位置: (n=0,1,2,3,、、、);
條紋間距 :
(ΔS :路程差(光程差);d兩條狹縫間的距離;L:擋板與屏間的距離) 測出n條亮條紋間的距離a
補充實驗:
1.伏安法測電阻
伏安法測電阻有a、b兩種接法,a叫(安培計)外接法,b叫(安培計)內接法。
①估計被測電阻的阻值大小來判斷內外接法:
外接法的系統誤差是由電壓表的分流引起的,測量值總小於真實值,小電阻應採用外接法;內接法的系統誤差是由電流表的分壓引起的,測量值總大於真實值,大電阻應採用內接法。
②如果無法估計被測電阻的阻值大小,可以利用試觸法:
如圖將電壓表的左端接a點,而將右端第一次接b點,第二次接c點,觀察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變化,
若電流表讀數變化大,說明被測電阻是大電阻,應該用內接法測量;
若電壓表讀數變化大,說明被測電阻是小電阻,應該用外接法測量。
(這里所說的變化大,是指相對變化,即ΔI/I和U/U)。 (1)滑動變阻器的連接
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也有a、b兩種常用的接法:a叫限流接法,b叫分壓接法。
分壓接法:被測電阻上電壓的調節范圍大。
當要求電壓從零開始調節,或要求電壓調節范圍盡量大時應該用分壓接法。
用分壓接法時,滑動變阻器應該選用阻值小的;「以小控大」
用限流接法時,滑動變阻器應該選用阻值和被測電阻接近的。
(2)實物圖連線技術
無論是分壓接法還是限流接法都應該先把伏安法部分接好;
對限流電路:
只需用筆畫線當作導線,從電源正極開始,把電源、電鍵、滑動變阻器、伏安法四部分依次串聯起來即可(注意電表的正負接線柱和量程,滑動變阻器應調到阻值最大處)。
對分壓電路,
應該先把電源、電鍵和滑動變阻器的全部電阻絲 三部分用導線連接起來,然後在滑動變阻器電阻絲兩端之中任選一個接頭,比較該接頭和滑動觸頭兩點的電勢高低,
根據伏安法部分電表正負接線柱的情況,將伏安法部分接入該兩點間。
12.倫琴射線管
電子被高壓加速後高速射向對陰極,從對陰極上激發出X射線。在K、A間是陰極射線即高速電子流,從A射出的是頻率極高的電磁波,即X射線。X射線粒子的最高可能的頻率可由Ue=hν計算。
13.α粒子散射實驗(第二冊257頁)
全部裝置放在真空中。熒光屏可以沿著圖中虛線轉動,用來統計向不同方向散射的粒子的數目。觀察結果是,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後基本上仍沿原來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
14.光電效應實驗(第二冊244頁)
把一塊擦得很亮的鋅板連接在靈每驗電器上,用弧光燈照鋅板,驗電器的指針就張開一個角度,表明鋅板帶了電.進一步檢查知道鋅板帶( )電.這表明在弧光燈的照射下,鋅板中有一部分( )從表面飛了出去鋅板中少了( ),於是帶( )電.
『柒』 物理學中有哪些工具
1、電壓表
電壓表是測量電壓的一種儀器,常用電壓表——伏特表的符號為「V」。傳統的指針式電壓表包括一個靈敏電流計,在靈敏電流計裡面有一個永磁體,在電流計的兩個接線柱之間串聯一個由導線構成的線圈,線圈放置在永磁體的磁場中,並通過傳動裝置與表的指針相連。
大部分電壓表都分為兩個量程。電壓表有三個接線柱,一個負接線柱,兩個正接線柱,電壓表的正極與電路的正極連接,負極與電路的負極連接。
2、電流表
電流表是指用來測量交、直流電路中電流的儀表。在電路圖中,電流表的符號為"圈A"。電流值以「安」或「A"為標准單位。
電流表是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磁場力的作用而製成的。電流表內部有一永磁體,在極間產生磁場,在磁場中有一個線圈,線圈兩端各有一個游絲彈簧,彈簧各連接電流表的一個接線柱,在彈簧與線圈間由一個轉軸連接,在轉軸相對於電流表的前端,有一個指針。
3、滑動變阻器
動變阻器是電路元件,它可以通過來改變自身的電阻,從而起到控制電路的作用。在電路分析中,滑動變阻器既可以作為一個定值電阻,也可以作為一個變值電阻。滑動變阻器的構成一般包括接線柱、滑片、電阻絲、金屬桿和瓷筒等五部分。
4、秒錶
秒錶是一種常用的測時儀器。又可稱"機械停表"。由暫停按鈕、發條柄頭、分針等組成。它是利用擺的等時性控制指針轉動而計時的。
5、電磁繼電器
電磁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迴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迴路),通常應用於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較低的電壓去控制較大電流、較高的電壓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6、靈敏電流計
靈敏電流計是供學生實驗或實驗室檢查直流電路中微弱的電流或微小電壓用的,它是一種高靈敏度的磁電式儀表,可以測量10^-7~10^-12A的微小電流。如用作電橋測量、溫差電偶、電磁感應及光電效應等。
『捌』 高中物理演示實驗有哪些
第一冊:緒言:P1瓦碎蛋全聲音將酒杯震碎帶電鳥籠里的鳥安然無恙P4超導磁懸浮第一章力P5用懸掛法求薄板的重心P6顯示微小形變的裝置P12共點力的合成P17習題(7)兩人共提一筒水第二章直線運動P20模擬打點計時器P36牛頓管(毛錢管)實驗P38測定反應時間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P46伽利略理想實驗P50-51加速度和力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實驗P55牛頓第三定律P62觀察失重現象第四章物體的平衡P71三個互成角度的共點力的平衡第五章曲線運動P82曲線運動的方向P83運動的合成和分解P86平拋物體的運動P89用尺測量玩具手槍子彈射出時的速度P93向心力演示器P95感受向心力P99離心運動的應用和防止第六章萬有引力定律P106卡文迪許扭秤第七章機械能P123動能動能定理P129小球在擺動中機械能守恆第二冊第八章動量P5雞蛋會不會破P7緩沖裝置的模擬P8動量守恆P13反沖運動第九章機械振動P21彈簧振子的振動P30單擺的振動圖象P31單擺的周期跟哪些因素有關P37受迫振動P38共振P38聲音的共鳴第十章機械波P47波的形成P54波的衍射P55波的疊加P56波的干涉P62多普勒效應第十一章分子熱運動能量守恆P72擴散現象P73布朗運動P76圖11-8做一做P78壓縮氣體做功,氣體內能增加P78氣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P110氣體壓強的微觀意義P112氣體的壓強、體積、溫度間的關系第十三章電場P117靜電感應P118庫侖定律P120庫侖扭秤P124電場線P126靜電屏蔽P133尖端放電與避雷針P135電容器的電容P136常用電容器P137電容式感測器P141靜電除塵原理第十四章恆定電流P153電阻定律P160路端電壓隨電流而改變第十五章磁場P169電流和磁極電流和電流間的相互作用P172驗證環形電流的磁場方向P174安培力P177電流表的工作原理P177電子束在磁場中的偏轉P179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圓周運動P181質譜儀P183迴旋加速器
『玖』 高中物理實驗課件,一次性下載 ,高分
樓上的
抄過來,抄過去,真沒意思!!!
寫點自己知道的
http://www.pep.com.cn/gzwl/gzwljszx/gzwkb/gzwlkj/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看看行權不行
『拾』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准下學生必做實驗有哪些
1 長度的測量
2 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3 探究彈力和彈簧深長的關系
4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5 驗證動量守恆
6 研究平拋運動
7 驗證機械能守恆
8 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
9 用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
10 用描跡法畫出電場中平面上的等勢線
11 測定金屬電阻率
12 描繪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
13 電流表改裝電壓表
14 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池內阻和電動勢
15 用多用電表探測黑箱內的電學元件
16 練習使用示波器
17 感測器的簡單應用
18 測定玻璃的折射率
19 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
大綱要求的1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