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草莓立體栽培的方法,五種立體栽培方法 任你選擇
草莓是對薔薇科草莓屬植物的通稱,在全世界已知有50多種,原產歐洲。草莓的外觀呈心形,鮮美紅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且有特殊的濃郁水果芳香。由於其色、香、味俱佳,而且營養價值高,含豐富維生素C,有幫助消化的功效,所以被人們譽為「水果皇後」。那麼對於草莓立體栽培的方法,您知道多少呢?
一、傳統架式栽培技術
該技術是利用3-4 層分層式框架,在框架上放置栽培容器,在容器內種植草莓的1 種栽培技術。這個分層式框架主要分為A字型和階梯形2種。栽培架要按照南北向排放,為保證光照條件和減少遮光,排放時應選取適當的栽培架間距。架式栽培包括基質栽培和水培2 種形式。
以A 字型栽培架栽培為例。A 型栽培架主體框架為鋼結構,左右兩側栽培架各安裝3 -4 排栽培槽,層間距40cm,距地面5m,最高處 m,栽培架寬 m 左右;栽培槽一般用PVC材料製作,直徑為20cm;立架南北向放置,各排栽培架間距為70cm。該形式操作方便,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單位面積栽培架上栽培的草莓數量是平地栽培的2倍,產量比原來提高 倍。
二、改良架式栽培技術
1、移動式立體栽培草莓技術
移動式立體栽培裝置主要包括栽培架、栽培槽、導軌、兩端帶有滾輪的支撐軸和傳動機構。栽培槽固定在栽培架的兩邊,2根導軌固定在溫室地面上,2根支撐軸安裝在栽培架下方,滾輪與導軌配合並在導軌上運動,傳動機構驅動支撐軸轉動。支架採用600mm × 400mm 的方鋼焊接而成,為矩形,每個栽培架上安裝2-4 排栽培槽,槽直徑為25cm。通過滑輪使栽培架進行左右平行移動,空出人行通道。採用該裝置不僅可以使草莓植株充分地接受陽光,提高果實品質;還可以使溫室空間得以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2、開合式立體栽培草莓技術
開合式立體栽培裝置包括支架、栽培架、定植槽轉動主軸、減速電機和曲柄連桿機構。支架用於將整個立體栽培裝置支承在地面上,支架的上端通過滑動軸承與栽培架鉸接,定植槽安裝在栽培架上,轉動主軸和減速電機安裝到支架上,曲柄連桿機構的一端與轉動主軸連接、另一端與栽培架鉸接。草莓植株正常生長時,栽培架處於傾斜展開狀態,傾斜角度為55 -65°;當進行管理和採摘時,通過調整栽培架角度使其處於垂直收攏的狀態。採用該裝置不僅可以使草莓植株充分採光,還可以充分利用溫室栽培空間,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改善經濟效益。
三、高架栽培床技術
草莓高架栽培技術是指通過水培、基質培等方式,在現代設施大棚內將草莓置於高架培床上進行栽培,具有高投入、高產出的特點,且果實品質優、食用安全性好,適合觀光農業園應用和規模化生產。近年來,在日本、荷蘭、美國等國家得到開發和應用,尤其是在日本發展較迅速。以下介紹2種高架栽培模式:
1、日本櫪木模式
栽培槽寬30cm,內層槽深15cm,外層槽深25cm。內層為無紡布槽,中層為吸水布,外層為防水膜。單條槽種2列,株列距(15 ~20)cm × 20cm。果實朝外側生長。種植方式有單槽成行和雙槽並列成行2種,為提高單位面積土地利用率,通常採用雙槽並列成行種植方式。行間操作通道寬80-90cm。栽培架一般用鍍鋅管製作,床面高80-110cm。
2、日本長崎模式
栽培槽用發泡塑料製成,外寬50cm,內寬40cm,深12cm,長1m。栽培槽底部有排水溝。槽內側先後依次鋪設防水黑膜和無紡布2 層。栽培支架主要用鍍鋅管製作,床面高度可自由調節,一般為80cm。單條槽種2列,株距19- 20cm,密度7 萬株/hm²。果實朝外側生長。草莓高架栽培是一種省力栽培模式。在該栽培模式下,草莓植株距離地表約1 m 左右,使得生產管理者能夠直立身體進行作業,大幅度降低了生產者的勞動強度。草莓果實懸在半空中,減少了與灌溉水的接觸,很大程度上也減少了因濕度過大而造成的病害。採用高架栽培草莓,花序授粉充分,果實發育正常,果型端正、顏色鮮艷,提高了優質果的比例。
四、牆體栽培技術
牆體栽培是利用特定的栽培設備附著在建築物的牆體表,不僅不會影響牆體的堅固度,而且對牆體還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有效地利用了空間,節約了土地,實現了單位面積上更大的產出比。在日光溫室後牆上設置通長的栽培管道,根據後牆高度可設置3-4排。後牆管道的採光條件較好,可充分利用太陽光,有利於草莓植株生長和果實品質的提高。
五、柱狀立體式栽培技術
柱狀立體式栽培是用立柱來支撐和固定栽培缽以及滴液盒,立柱使栽培缽貫穿於一體。立柱由水泥墩和鋼管組成,水泥墩橫截面面積為15cm2,中間留有直徑30mm、深10mm 的圓孔用來插鋼管;鋼管長約2m,直徑20-25mm。立柱要南北向成行固定在地面上,立柱間距不少於m。行間間距可以為 m。栽培缽中空、四瓣或六瓣結構,用PVC 材料製成,各栽培缽間相錯疊放在立柱上。由於栽培柱南面能夠見到直射光、北面只能見到散射光,光照度差異會導致草莓植株生長不一致,因此,需要隔3-4d轉動1次栽培柱,以保證植株生長整齊,開花結果一致。
柱狀立體式栽培可提高土地面積利用率。採用傳統的平地畦栽方法,以畦寬1 m、畦埂寬m為例,在13m²地塊上,實際栽培面積為10m²。而採用柱狀栽培法,以直徑5m、地面以上部分高5 m 的栽培柱為例,每個栽培柱的栽苗表面積為1m²,在長、寬約13m²的地塊上可放置栽培柱20個,栽苗面積為20m²,土地利用率較傳統平地畦提高了1倍。在栽培柱內,苗根部相對集中,澆水施肥時相當於直接作用於根部,肥料流失少、見效快,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時各栽培柱間相互獨立,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的傳播。
採用柱狀栽培法最大的缺點是澆水比較費工費時,春季每3-4d澆1次水,夏季炎熱時1d澆1次水; 此外,栽培柱越冬管理比較困難,需要每年重新栽植1次。
1、節約土地
傳統模式的草莓栽植密度為12 萬~ 15 萬株/hm2,改用立體栽培模式後,栽培總量可達4 萬~ 4 萬株/hm2,相當於傳統平地栽培的3 倍,節約土地2 /3 以上,產品產量是原來的3 倍。
2、改善植株發育
草莓生長對水肥條件要求較高,常發生連作障礙。而採用立體無土栽培,可按要求任意選配基質和營養液,不受土壤條件的限制,同時可根據草莓的生理特點和各階段生長對水肥的需求,調節營養液濃度,使草莓生長發育始終處於最佳狀態。
3、方便操作
立體式栽培的草莓,便於採摘果實,降低了勞動強度。
❷ 草莓的採收和處理要注意什麼問題
1.果實採收
草莓漿果柔嫩多汁,採收、運輸過程中極易損傷和腐爛,不耐貯運,所以多隨采隨銷。草莓採收的原則是及時而無傷害,保證質量,減少損失。
(1)果實的採收標准
草莓果實一定要在適宜的成熟度時採收,採收過早或過晚均對果實品質、貯藏、運輸不利。採收過早不僅果實的大小和重量達不到標准,而且果實的風味、色澤和品質也不好;採收過晚,不耐運輸和貯藏。草莓的採收標準是果實表面著色達到70%以上。
(2)採收前准備
果實採收前要做好採收、包裝准備。採收用的容器要淺,底部要平,內壁光滑,內墊海綿或其他軟的襯墊物。通常用高度約10cm的塑料盒作為採收草莓的容器。
(3)採收時間及方法
果實的採收時間對采後處理、保鮮、貯藏和運輸都有很大的影響。在生產中,最好在一天內溫度較低的時間採收果實,這是因為溫度低,果實呼吸作用小,生理代謝緩慢,採收後由於機械損傷引起的不良生理反應也較小。此外,較低的環境溫度對於果實采後自身所帶的田間熱也可以降到最小。採收時間最好在清晨露水干後8:00~9:30或傍晚轉涼後進行。日光溫室栽培草莓,果實採收可在上午9:00~10:30或下午15:00以後進行。
作為鮮食的草莓果實必須採用人工採收的方法,採收時用拇指和食指掐斷果柄,將果實輕輕放在採收容器中,擺放2~3層,層數過多容易造成底部果實壓傷。採摘過程中要注意盡量減少機械損傷。採摘的果實要求果柄短,不損傷花萼,無病蟲害。
(4)草莓果實標准
無公害草莓果實的衛生標准應符合表1的規定。對符合無公害衛生標準的草莓果實要進行分級包裝,草莓果實的感官品質分級標准參見表2。
表1無公害食品草莓衛生指標
2.果實包裝
草莓的包裝容器應具備保護性、通透性、防潮性,且應清潔、無污染、無有害化學物質。另外,需保持容器內壁光滑,容器還需符合食品衛生要求,且美觀、重量輕、成本低、易於回收。包裝外應註明產品名稱、等級、凈重、產地、生產單位及無公害食品標志等,標志上的字跡應清晰、完整、准確。
草莓果實的包裝分為外包裝和內包裝。內包裝採用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塑料小包裝盒或防水紙盒,每盒裝草莓0.2~0.3kg。外包裝採用紙箱或塑料周轉箱,外包裝應堅固耐用、清潔衛生、乾燥無異味。一般每個外包裝箱裝四小盒草莓,也可根據市場需求自行確定。為防止果實在運輸過程中受振盪和相互碰撞,可以在內包裝底部放海綿、紙等襯墊物。
3.果實預冷
預冷是將採收的新鮮草莓在運輸、貯藏或加工以前迅速除去田間熱,將果實溫度降低到適宜溫度的過程。預冷可以減少果實的腐爛,最大限度地保持果實的新鮮度和品質。
預冷的方式有多種,一般分為自然預冷和人工預冷。人工預冷中有冰接觸預冷、風冷、水冷和真空預冷等方式。生產中以自然降溫冷卻和冷庫空氣冷卻應用較多。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預冷,都要掌握適當的預冷溫度和速度,為了提高冷卻效果,要及時冷卻和快速冷卻。冷卻的最終溫度在0℃左右,草莓冰點為-1.08~-0.85℃,所以冷卻的最終溫度不能低於-0.85℃。
預冷後處理要適當,果實預冷後要在0~1℃溫度下進行貯藏和運輸,若仍在常溫下進行貯藏運輸,不僅達不到預冷的目的,甚至會加速腐爛變質。
4.果實運輸
草莓果實皮薄、肉軟、果汁多,在運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振動或減輕振動。運輸時做到輕裝、輕卸,嚴防機械損傷。草莓果實最好使用冷藏車運輸,運輸過程中的溫度保持在1~2℃,濕度保持在90%~95%。
❸ 設施草莓怎樣分級和包裝
設施草莓主要是在水果淡季以鮮果供應市場,屬於高檔果品,因此對分級包裝要求比較高,因為不同級別的果實其市場價格相差較大,特別是進入高級市場和飯店,要求更加嚴格。
根據河北省滿城的分級標准,一級果20克以上,二級果15~19克以上,三級果10~14克,其餘為等外果。但由於果實大小品種有較大差異,因此,不同品種分級的標准可以有所不同。
草莓的包裝可根據成熟期和市場情況採用不同的包裝形式。一般促成栽培,在元旦至春節前後供應市場的草莓,價格比較高,作為節日的珍貴禮品,一般可採用小塑料盒包裝(圖65),盒的規格為150毫米×100毫米×40毫米,每盒裝250克左右。在向外運送時,可把小盒裝入水果紙箱內。小盒放入紙箱時要豎放,不能平放,放完下面一排再放上面一排,這樣可以減少小盒與小盒之間的擠壓。
圖65 草莓小包裝
❹ 草莓果怎樣分級、包裝和運輸
(1)分級 草莓果實的分級,目前我國尚無國家標准,一般常把草莓果實按重量大小分為4級,單果重20克以上為特級果,15~20克為一級果,10~15克為二級果,5~10克為三級果,5克以下的果實無經濟價值,為廢果或無效果。保護地草莓主要是在水果淡季以鮮果供應市場,屬高檔果品,因此分級標准較高,一般一級果20克以上,15~20克為二級果,10~15克為三級果,10克以下為等外果。但由於果實大小品種之間有較大的差異,因此,不同品種分級的標准可以有所不同。為了減少漿果的破損機會,可採用邊採收、邊分級的方法。採收時,可一人拿2~3個果盤,將不同級的果實分別放到不同的果盤中,也可幾個人分工,各采不同級別的果實。這種邊采邊分級的方法雖然費工,但比一齊採收後再進行分級,對果實的損傷要小得多。
(2)包裝 草莓為高檔果品,又為漿果,所以搞好包裝很重要。草莓的包裝可根據成熟期和市場情況採用不同的包裝形式。一般促成栽培,在元旦至春節前後供應市場的草莓,價格比較高,作為節日的珍貴禮品,目前一般常採用小盒包裝,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透明小塑料盒包裝,盒的規格各地有所不同,河北滿城縣草莓生產基地,包裝盒的規格為12厘米×7.5厘米×2.5厘米,盒內裝一層果,可裝150克。北京地區包裝盒的規格多為18厘米×11厘米×4厘米,每盒可裝250克。這樣不僅可避免裝運過程中草莓的擠壓碰撞,保證質量,而且出售時外觀美麗,便於攜帶。另一種小盒包裝為白色托盤,質地是聚丙烯,上覆保鮮膜,(一般採用日本進口保鮮膜)每小盒裝15粒,分兩層,重約250克,這種保鮮膜的優點是透明、保鮮、吸濕、透氣性好,用這種保鮮包裝與小塑料盒包裝相比,草莓貨架期可延長5~7天,包裝的整個過程是小型包裝機械作業完成,一般每2秒可包裝1小盒,效率很高。無論採用哪種包裝,裝盒時均應輕拿輕放,邊裝邊剔除霉變或破損果實,將果實按一定順序、大小、方向整齊地放置,不宜裝得太滿,頂部留出1厘米左右的空隙,以減少果實破損。在向外運輸時,可把小盒裝入水果紙箱或塑料箱中,這樣能保證果實品質,便於出售和短時間保存。
(3)運輸 草莓果實的運輸,要採用小包裝放入塑料箱或紙箱中,每箱草莓重量不宜超過5千克,經集中裝箱後再運輸。目前採用的運輸途徑主要是空運、鐵路和公路運輸,採用空運,一般當日可運到全國各地,汽車運輸最普遍,一般採用冷藏車或帶逢車,途中不能日曬,行駛速度要慢,用帶逢車運輸時,以清晨或晚間氣溫較低時為宜。在遠途運輸的情況下可用0.1%~0.5%植酸+0.05%的山梨酸+0.1%過氧乙酸的混合液處理草莓果實,在常溫下能保鮮1周。另外,從採收、包裝到銷售,盡量不倒箱,可以減少爛果。
❺ 進行草莓的無土栽培時需要哪些設施、設
備?
無土栽培的設施是草莓無土栽培最大的投入,主要包括保護設施和栽培設施兩方面。
(1)溫室或大棚。由於一般溫室或大棚常常是一個密閉的環境,因此,無土栽培草莓的溫室或大棚所需的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應當進行人為控制,以便創造作物生育的優良環境,以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並能進行工廠化生產。目前,有全自動電腦控制的連棟玻璃溫室可自動控制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營養液等,但必須進行高效率化生產,才能達到理想效果。除此之外,我國的連棟大棚、溫室、日光溫室、大棚等,只要能滿足草莓生長發育需要的條件都能進行無土栽培。
(2)栽植床(槽) 無土栽培的栽植床有液膜栽植床、槽式栽植床、溝式栽植床等。
①液膜(NFT)栽植床是將植株種在營養塊、槽、岩棉、塑料盆或管道上,以淺層營養液進行循環式流動,國內常用的有水平栽植床、岩棉栽植床、三角形營養液栽植床等三種形式。
②槽式栽植床用磚和水泥砌成寬50厘米~120厘米、深15厘米~25厘米的槽溝,長度依溫室南北長度而定,槽內鋪塑料膜,放入基質後,基質上設滴管軟管,出液端留一個出液口與總回液管連接,將多餘的營養液迴流到集液槽內,然後進入貯液池。
③溝式栽植床在地面下挖10厘米深、寬55厘米的溝槽,溝槽內底下鋪超薄地膜,上放混合基質(稻殼、草炭、鋸末),做成中心高25厘米的拱圓形高畦,畦面放1條滴管軟管,其上再蓋1層地膜,把基質密封好。
④袋栽床是用塑料袋包裝基質。塑料袋做成直徑15厘米~20厘米、長2米的柱形栽培袋。上端掛在溫室頂上,下端放在地上,每1.2米1行,每行袋距為0.8米,以利於通風透光。為了提高草莓產量,栽培袋要安裝滴灌管,一般每袋安裝1個毛細管和滴頭即可。床端設排液口。
(3)其他設施、設備①貯液池(槽)。無土栽培時,為了供給草莓液體營養,必須設有貯液池,如果採用循環式供液系統,則在地面最低點設立地下式貯液池。通常每667平方米需設置1個60立方米~80立方米的貯液池,每棟溫室1個。貯液池通常設在溫室中間靠後牆的地方,上有水泥蓋板以防藻類滋生,也可避免陽光直射營養液。貯液池可先用油氈瀝青做一層防水層,再用磚和水泥砌成。在距地面1.5米~3米處應設回收營養液用的鐵質貯液槽或桶。貯液池一般呈長方體,底部傾斜式,內有水位標記,回水管的位置應高於液面,以形成落差,給營養液加氧。北方地區貯液池內應安裝加熱裝置,南方地區貯液池多設在棚外面可多個溫室或大棚共用一個貯液池。
②泵和管道。無土栽培多用水泵供液,實踐證明潛水泵效果好。由於營養液偏酸性,為了防止酸性物質的腐蝕和有毒物質的產生,最好是用塑料泵,水泵的功率可根據需水頭的壓力、出水管道多少來確定。供液的管道滴管軟管均為塑料製成,直徑多為4厘米~5厘米,滴管軟管可依作物的株行距打孔,孔徑0.5毫米。
③定時器。無土栽培的供液方式一般採用間歇供液,為了方便管理,必須在泵上安裝定時器。以便根據草莓不同時期的營養需求,定時供給營養液,這樣既可節省人力、電力,也可延長泵的使用壽命。
④超聲氣霧機。超聲氣霧機能通過超聲波來殺死營養液中的病菌,並產生大量負氧離子,促進作物生長。
我國已研製成功先進的超聲氣霧機。無土栽培中在進行氣霧培時,需利用氣霧機定時向根系噴灑營養液霧,氣霧培可高效供給作物所需的養分,不僅根系可吸收氣霧營養,莖葉也能吸收營養。
❻ 草莓怎樣分級和包裝
為提高草莓的商品價值,要適時採收,根據不同品種的成熟本色和特徵掌握果實採摘期。長途運輸果實,其成熟度可在七八成熟(果面2/3著色)時,市場鮮銷草莓果實成熟度應在九成熟。用指甲掐斷果柄,留柄宜短,勿傷及萼片及果面,輕采輕放,盛放容器壁要光滑柔軟,避免機械損傷。草莓採收時隨采隨分級。分級標准:特等品,果實完整,新鮮潔凈,無刺傷,單果重不低於20克。一等品,果形正常,新鮮潔凈,無刺傷,單果重在15克以上。二等品,果形稍不整齊,無畸形果,單果重8克以上。
採用符合國標的瓦楞紙箱包裝,箱側面有通氣孔,箱規格可分為2.5千克、5千克、7.5千克和10千克包裝。草莓小包裝可用透明PVC盒,規格為0.1千克、0.25千克、0.5千克包裝。系好標簽並註明產地、品種、等級和重量,實行品牌上市。草莓運輸中應輕裝輕放,防止碰撞和擠壓,運輸工具必須整潔,並有防日曬、防凍和防雨淋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