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氣測量題目
0分也來懸賞
⑵ 磁電式儀表的特點
[編輯本段]磁電系儀表概念用途:磁電系儀表在電工儀表中佔有重要地位.
它廣泛地應用於直流電流和直流電壓的測量.與整流元件配合,可以用於交流電流與電壓的測量,與變換電路配合,還可以用於功率、頻率、相位等其它電量的測量,還可以用來測量多種非電量,例如溫度,壓力等.當採用特殊結構時,可製成檢流計.磁電系儀表問世最早,由於近年來磁性材料的發展使它的性能日益提高,成為最有發展前景的指示儀表之一.
本章主要介紹磁電系儀表的類型、結構、工作原理、特性及其應用.[編輯本段]磁電系儀表結構結構:磁電系儀表根據磁路形式的不同,分為外磁式,內磁式和內外磁結合式三種結構.外磁式測量機構如圖,由於永久磁鐵放在可動線圈之外,所以稱為外磁式.整個結構為兩大部分,即固定部 分和可動部分.固定部分由永久磁鐵1、極掌2和固定在支架上的圓柱形鐵心3構成.
磁鐵由硬磁材料做成;而極掌與鐵心則用導磁很高的軟磁材料做成.鐵心放在極掌之間,並與極掌形成一個磁場均勻的環形氣隙.可動部分由繞在鋁框架上的可動線圈4、線圈兩端的兩個半軸5、與轉軸相連的指針7、平衡錘6以及游絲8所組成.整個可動部分支承在軸承上,線圈位於環形氣隙中.[編輯本段]磁電系儀表工作原理(磁電系儀表工作原理定性)
當可動線圈通以電流以後,在永久磁鐵的磁場作用下,產生轉動力矩使線圈轉動.
反作用力矩通常由游絲產生,磁電系儀表的游絲一般有兩個,而且兩個游絲的繞向相反,游絲一端與可動線圈相連,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它的作用既產生反作用力矩,同時又是將電流引進可動線圈的引線.
阻尼力矩由繞制線圈的鋁架產生,其原理見圖當鋁架在磁場中運動時,閉合的鋁架切磁力線產生感應電流ie,這個渦流與磁場相互作用產生一個電磁阻尼力矩Ma,顯然阻尼力矩的方向與鋁框架運動方向相反,因此能使指針較快停在讀數位置,當然鋁架上的線圈與外電路也會構成閉合迴路,同樣也會產生阻尼力矩.
磁電系儀表內磁式結構組成
內磁式的測量機構如圖,與外磁式相比最大區別在於永久磁鐵做成圓柱形並放在動圈之內,它既是磁鐵又是鐵心.為了能形成工作氣隙,並能在工作氣隙中產生一個均勻的磁場,磁場方向能處處與鐵心的圓柱而垂直,在磁鐵外面壓嵌一個扇形斷面的磁極,在線圈外面加一個導磁環.磁力線穿過氣隙後經導磁環閉合,以形成工作氣隙的磁場.
磁電系儀表—電磁阻尼、內磁結構
磁電系儀表產生轉動力矩示意圖
磁電系儀表內磁式結構特點
採用這種結構之後,由於磁極和導磁環都用導磁率很高的軟磁材料,所以閉合磁路的漏磁小、磁感應強度大、儀表防禦外磁場干擾的能力也得到增強、而且儀表對外界其他設備中的磁敏感元件的影響也減少了.加上內磁式整個結構比較緊湊,成本較低,所以與外磁式相比,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結構.
內磁式可動部分的構造,則與外磁式基本相同,有時也採用張絲結構,例如C36型的直流表.
內外磁結合式這種形式除了在可動線圈外部裝了永久磁鐵之外,線圈內部的圓柱形鐵心也改用永久磁鐵,所以稱它為內外磁結合式.這種形式的特點是工作氣隙內的磁感應強度比較強,其他特點與外磁式相似.
(磁電系儀表工作原理定量分析 )
電磁驅動力 M=2IBLNr=IBSN
B—工作氣隙中磁場的磁感應強度;
L—線圈有效邊長;
I—通過線圈的電流;
N—線圈的匝數;
S—線圈有效面積=2Lr.
游絲阻力矩 Mα=Dα
D— 游絲反作用力矩系數,
α—線圈偏轉角.
偏轉角α:
靈敏度SI由儀表結構參數所決定,對於某一儀表來講,它是一個常數.因此,其指針偏轉角與通過可動線圈的電流I成正比.[編輯本段]磁電系儀表表頭參數滿偏電流( 表頭量程)Ig
一般幾十μA—幾十mA
表頭內阻Rg(線圈+游絲直流電阻)
一般幾十歐 —幾百歐
注意:表頭內阻不能直接用萬用表歐姆檔測量,否則會燒毀表頭線圈.[編輯本段]磁電系儀表技術特性准確度高
靈敏度高
刻度均勻
功耗小
過載能力小
只能測量直流
⑶ 簡述磁電系儀表的工作原理.為什麼磁電系儀表只能用於直流測量
磁電系儀表的工作原理是:電與磁的相互作用,當可動線圈中流過電流時,由於永久磁鐵的磁場和線圈電流相互作用,產生了電磁力,由轉軸支承的可動線圈在力矩的作用下發生旋轉,轉動力矩的大小與線圈中通過的被測電流成正比,而轉動力矩的方向取決於流進線圈的電流方向。動圈轉動時將引起游絲的變形,進而產生反作用力矩。隨著線圈偏轉角的增大,反作用力矩也增大,直到和轉動力矩相等時,可動部分因所受力矩達到平衡而穩定在一個平衡位置上,此時指針有了一個穩定的偏轉角,並由指針在標度尺上直接示出電流的數值。
因為磁電系儀表由於永久磁鐵產生的磁場方向不能改變,所以只有通入直流電流才能產生穩定的偏轉,如在磁電系測量機構中通入交流電流,產生的轉動力矩也是交變的,可動部分由於慣性而來不及轉動,所以這種測量機構不能直流測量交流。(交流電每周的平均值為零,所以結果沒有偏轉,讀數為零)。
⑷ 一道高中物理題問題
我來告訴你關鍵點。
所謂的歐姆擋,就是用來測電阻的。
多用電表,它裡面是有自帶電源的好像。
所以,當你用歐姆擋時,就是要測電阻時,你必須得把電路圖中的外電源斷開
那麼,因為它裡面自帶電源,所以當短路時,才會形成自己的迴路。這時指針就偏轉。
當斷路時,沒有形成自己的迴路,就沒有電流通過了,也就是指針壓根不偏轉。
總之,指針偏轉,就表明有電流。
偏轉越凶,說明流經的電流越大,偏轉越小,流經電流越小。然後你可以根據U=IR,來求你要求的。
就這個理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這是我幫你搜的,裡面確實有自帶電池,測電阻時用的。
你有耐心就慢慢看,沒耐心就跳著看吧
萬用表又叫多用表、三用表、復用表,是一種多功能、多量程的測量儀表,一般萬用表可測量直流電流、直流電壓、交流電壓、電阻和音頻電平等,有的還可以測交流電流、電容量、電感量及半導體的一些參數(如β)。
1.萬用表的結構(500型)
萬用表由表頭、測量電路及轉換開關等三個主要部分組成。
(1)表頭:它是一隻高靈敏度的磁電式直流電流表,萬用表的主要性能指標基本上取決於表頭的性能。表頭的靈敏度是指表頭指針滿刻度偏轉時流過表頭的直流電流值,這個值越小,表頭的靈敏度愈高。測電壓時的內阻越大,其性能就越好。表頭上有四條刻度線,它們的功能如下:第一條(從上到下)標有R或Ω,指示的是電阻值,轉換開關在歐姆擋時,即讀此條刻度線。第二條標有∽和VA,指示的是交、直流電壓和直流電流值,當轉換開關在交、直流電壓或直流電流擋,量程在除交流10V以外的其它位置時,即讀此條刻度線。第三條標有10V,指示的是10V的交流電壓值,當轉換開關在交、直流電壓擋,量程在交流10V時,即讀此條刻度線。第四條標有dB,指示的是音頻電平。
(2)測量線路
測量線路是用來把各種被測量轉換到適合表頭測量的微小直流電流的電路,它由電阻、半導體元件及電池組成
它能將各種不同的被測量(如電流、電壓、電阻等)、不同的量程,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如整流、分流、分壓等)統一變成一定量限的微小直流電流送入表頭進行測量。
(3)轉換開關
其作用是用來選擇各種不同的測量線路,以滿足不同種類和不同量程的測量要求。轉換開關一般有兩個,分別標有不同的檔位和量程。
2.符號含義
(1)∽ 表示交直流
(2) V-2.5KV 4000Ω/V 表示對於交流電壓及2.5KV的直流電壓擋,其靈敏度為4000Ω/V
(3)A-V-Ω 表示可測量電流、電壓及電阻
(4)45-65-1000Hz 表示使用頻率范圍為1000 Hz以下,標准工頻范圍為45-65Hz
(5)2000Ω/V DC 表示直流擋的靈敏度為2000Ω/V
鉗表和搖表盤上的符號與上述符號相似(其他因為符號格式不對不能全部寫上『表示磁電系整流式有機械反作用力儀表 『表示三級防外磁場『表示水平放置)))
3.萬用表的使用
(1)熟悉表盤上各符號的意義及各個旋鈕和選擇開關的主要作用。
(2)進行機械調零。
(3)根據被測量的種類及大小,選擇轉換開關的擋位及量程,找出對應的刻度線。
(4)選擇表筆插孔的位置。
(5)測量電壓:測量電壓(或電流)時要選擇好量程,如果用小量程去測量大電壓,則會有燒表的危險;如果用大量程去測量小電壓,那麼指針偏轉太小,無法讀數。量程的選擇應盡量使指針偏轉到滿刻度的2/3左右。如果事先不清楚被測電壓的大小時,應先選擇最高量程擋,然後逐漸減小到合適的量程。
a交流電壓的測量:將萬用表的一個轉換開關置於交、直流電壓擋,另一個轉換開關置於交流電壓的合適量程上,萬用表兩表筆和被測電路或負載並聯即可。
b直流電壓的測量:將萬用表的一個轉換開關置於交、直流電壓擋,另一個轉換開關置於直流電壓的合適量程上,且「+」表筆(紅表筆)接到高電位處,「-」表筆(黑表筆)接到低電位處,即讓電流從「+」表筆流入,從「-」表筆流出。若表筆接反,表頭指針會反方向偏轉,容易撞彎指針。
(6)測電流:測量直流電流時,將萬用表的一個轉換開關置於直流電流擋,另一個轉換開關置於50uA到500mA的合適量程上,電流的量程選擇和讀數方法與電壓一樣。測量時必須先斷開電路,然後按照電流從「+」到「-」的方向,將萬用表串聯到被測電路中,即電流從紅表筆流入,從黑表筆流出。如果誤將萬用表與負載並聯,則因表頭的內阻很小,會造成短路燒毀儀表。其讀數方法如下:
實際值=指示值×量程/滿偏
(7)測電阻:用萬用表測量電阻時,應按下列方法*作:
a選擇合適的倍率擋。萬用表歐姆擋的刻度線是不均勻的,所以倍率擋的選擇應使指針停留在刻度線較稀的部分為宜,且指針越接近刻度尺的中間,讀數越准確。一般情況下,應使指針指在刻度尺的1/3~2/3間。
b歐姆調零。測量電阻之前,應將2個表筆短接,同時調節「歐姆(電氣)調零旋鈕」,使指針剛好指在歐姆刻度線右邊的零位。如果指針不能調到零位,說明電池電壓不足或儀表內部有問題。並且每換一次倍率擋,都要再次進行歐姆調零,以保證測量准確。
c讀數:表頭的讀數乘以倍率,就是所測電阻的電阻值。
(8)注意事項
a在測電流、電壓時,不能帶電換量程
b選擇量程時,要先選大的,後選小的,盡量使被測值接近於量程
c測電阻時,不能帶電測量。因為測量電阻時,萬用表由內部電池供電,如果帶電測量則相當於接入一個額外的電源,可能損壞表頭。
d用畢,應使轉換開關在交流電壓最大擋位或空擋上。
4.數字萬用表
現在,數字式測量儀表已成為主流,有取代模擬式儀表的趨勢。與模擬式儀表相比,數字式儀表靈敏度高,准確度高,顯示清晰,過載能力強,便於攜帶,使用更簡單。下面以VC9802型數字萬用表為例,簡單介紹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1)使用方法
a使用前,應認真閱讀有關的使用說明書,熟悉電源開關、量程開關、插孔、特殊插口的作用.
b將電源開關置於ON位置。
c交直流電壓的測量:根據需要將量程開關撥至DCV(直流)或ACV(交流)的合適量程,紅表筆插入V/Ω孔,黑表筆插入COM孔,並將表筆與被測線路並聯,讀數即顯示。
d交直流電流的測量:將量程開關撥至DCA(直流)或ACA(交流)的合適量程,紅表筆插入mA孔(<200mA時)或10A孔(>200mA時),黑表筆插入COM孔,並將萬用表串聯在被測電路中即可。測量直流量時,數字萬用表能自動顯示極性。
e電阻的測量:將量程開關撥至Ω的合適量程,紅表筆插入V/Ω孔,黑表筆插入COM孔。如果被測電阻值超出所選擇量程的最大值,萬用表將顯示「1」,這時應選擇更高的量程。測量電阻時,紅表筆為正極,黑表筆為負極,這與指針式萬用表正好相反。因此,測量晶體管、電解電容器等有極性的元器件時,必須注意表筆的極性。
(2).使用注意事項
a如果無法預先估計被測電壓或電流的大小,則應先撥至最高量程擋測量一次,再視情況逐漸把量程減小到合適位置。測量完畢,應將量程開關撥到最高電壓擋,並關閉電源。
b滿量程時,儀表僅在最高位顯示數字「1」,其它位均消失,這時應選擇更高的量程。
c測量電壓時,應將數字萬用表與被測電路並聯。測電流時應與被測電路串聯,測直流量時不必考慮正、負極性。
d當誤用交流電壓擋去測量直流電壓,或者誤用直流電壓擋去測量交流電壓時,顯示屏將顯示「000」,或低位上的數字出現跳動。
e禁止在測量高電壓(220V以上)或大電流(0.5A以上)時換量程,以防止產生電弧,燒毀開關觸點。
f當顯示「 」、「BATT」或「LOW BAT」 時,表示電池電壓低於工作電壓。
二、搖表
搖表又稱兆歐表,是用來測量被測設備的絕緣電阻和高值電阻的儀表,它由一個手搖發電機、表頭和三個接線柱(即L:線路端、E:接地端、G:屏蔽端)組成。
1.搖表的選用原則
(1)額定電壓等級的選擇。一般情況下,額定電壓在500V以下的設備,應選用500V或1000V的搖表;額定電壓在500V以上的設備,選用1000V~2500V的搖表。
(2)電阻量程范圍的選擇。搖表的表盤刻度線上有兩個小黑點,小黑點之間的區域為准確測量區域。所以在選表時應使被測設備的絕緣電阻值在准確測量區域內。
2.搖表的使用
(1)校表。測量前應將搖表進行一次開路和短路試驗,檢查搖表是否良好。將兩連接線開路,搖動手柄,指針應指在「∞」處,再把兩連接線短接一下,指針應指在「0」處,符合上述條件者即良好,否則不能使用。
(2)被測設備與線路斷開,對於大電容設備還要進行放電。
(3)選用電壓等級符合的搖表。
(4)測量絕緣電阻時,一般只用「L」和「E」端,但在測量電纜對地的絕緣電阻或被測設備的漏電流較嚴重時,就要使用「G」端,並將「G」端接屏蔽層或外殼。線路接好後,可按順時針方向轉動搖把,搖動的速度應由慢而快,當轉速達到每分鍾120轉左右時(ZC-25型),保持勻速轉動,1分鍾後讀數,並且要邊搖邊讀數,不能停下來讀數。
(5)拆線放電。讀數完畢,一邊慢搖,一邊拆線,然後將被測設備放電。放電方法是將測量時使用的地線從搖表上取下來與被測設備短接一下即可(不是搖表放電)。
4.注意事項
(1)禁止在雷電時或高壓設備附近測絕緣電阻,只能在設備不帶電,也沒有感應電的情況下測量。
(2)搖測過程中,被測設備上不能有人工作。
(3)搖表線不能絞在一起,要分開。
(4)搖表未停止轉動之前或被測設備未放電之前,嚴禁用手觸及。拆線時,也不要觸及引線的金屬部分。
(5)測量結束時,對於大電容設備要放電。
(6)要定期校驗其准確度。
三、鉗表
鉗表是一種用於測量正在運行的電氣線路的電流大小的儀表,可在不斷電的情況下測量電流。
1.結構及原理
鉗表實質上是由一隻電流互感器、鉗形扳手和一隻整流式磁電系有反作用力儀表所組成。
2.使用方法
(1)測量前要機械調零
(2)選擇合適的量程,先選大,後選小量程或看銘牌值估算。
(3)當使用最小量程測量,其讀數還不明顯時,可將被測導線繞幾匝,匝數要以鉗口中央的匝數為准,則讀數=指示值×量程 / 滿偏×匝數
(4)測量時,應使被測導線處在鉗口的中央,並使鉗口閉合緊密,以減少誤差。
(5)測量完畢,要將轉換開關放在最在量程處。
3.注意事項
(1)被測線路的電壓要低於鉗表的額定電壓。
(2)測高壓線路的電流時,要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站在絕緣墊上。
(3)鉗口要閉合緊密不能帶電換量程。
⑸ 萬用表 上ACA 是什麼意思
ACA指的是交流電流。
是指電流大小和方向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在一個周期內的運行平均值為零。
不同於直流電,它的方向是會隨著時間發生改變的,而直流電沒有周期性變化。
萬用表按顯示方式分為指針萬用表和數字萬用表。
是一種多功能、多量程的測量儀表,一般萬用表可測量直流電流、直流電壓、交流電流、交流電壓、電阻和音頻電平等,有的還可以測交流電流、電容量、電感量及半導體的一些參數。
(5)磁電系測量機構中產生反作用力的裝置是擴展閱讀
萬用表基本功用
萬用表不僅可以用來測量被測量物體的電阻,交直流電壓還可以測量直流電壓。
甚至有的萬用表還可以測量晶體管的主要參數以及電容器的電容量等。
充分熟練掌握萬用表的使用方法是電子技術的最基本技能之一。
常見的萬用表有指針式萬用表和數字式萬用表。
指針式多用表是一表頭為核心部件的多功能測量儀表,測量值由表頭指針指示讀取。
數字式萬用表的測量值由液晶顯示屏直接以數字的形式顯示,讀取方便,有些還帶有語音提示功能。
萬用表是公用一個表頭,集電壓表、電流表和歐姆表於一體的儀表。
萬用表的直流電流檔是多量程的直流電壓表。
表頭並聯閉路式分壓電阻即可擴大其電壓量程。萬用表的直流電壓檔是多量程的直流電壓表。
表頭串聯分壓電阻即可擴大其電壓量程。分壓電阻不同,相應的量程也不同。
萬用表的表頭為磁電系測量機構,它只能通過直流,利用二極體將交流變為直流,從而實現交流電的測量。
交流電頻率
交流電的頻率是指它單位時間內周期性變化的次數,單位是赫茲,與周期成倒數關系。
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電的頻率一般為50赫茲或60赫茲,而無線電技術中涉及的交流電頻率一般較大,達到千赫茲(KHz)甚至百萬赫茲(MHz)的度量。
不同國家的電力系統的交流電頻率不同,通常為50赫茲或者60赫茲。
在亞洲使用50赫茲的國家與地區主要有中國、日本、泰國、印度和新加坡,而韓國、菲律賓和中國台灣使用60赫茲,歐洲大部分國家使用50赫茲,美洲使用60赫茲的國家主要是墨西哥、美國、加拿大。
⑹ 什麼是磁電系儀表和電磁系儀表
磁電系儀表是指示儀表中應用最廣泛的一類儀表,它用於測量直流電流和直流電壓,還可測量其他電量、電路參數以及非電量。實驗室中所用的電流表和電壓表大都是磁電系儀表。
電磁系儀表是由軟磁材料可動鐵片受固定線圈的磁場吸引或被固定線圈電流同時磁化的靜動鐵片間的排斥力所驅動的儀表。
磁電系儀表問世最早,由於近年來磁性材料的發展使它的性能日益提高,成為最有發展前景的指示儀表之一。
(6)磁電系測量機構中產生反作用力的裝置是擴展閱讀
磁電系儀表的基本測量機構由固定部分和可動部分組成。
其特點是由一個或幾個永久磁鐵和一個或幾個載流線圈所構成的磁場能量來推動可動部分偏轉。可動部分的轉動力矩中由永久磁鐵與載流線圈的磁場相互作用產生的。
磁電系測量機構根據可動部分是載流線圈還是永久磁鐵,可分為動圈式和動磁式兩類。在動圈式儀表中根據永久磁鐵安裝的位置不同,又分為三種:外磁式、內磁式和內外磁相結合三種形式。
⑺ 一般的磁電系測量機構中的驅動裝置,控制裝置和阻尼裝置是由哪些部件組成的
磁電效應,包括電流磁效應和狹義的磁電效應。電流磁效應是指磁場對通有電流的物體引起的電效應,如磁阻效應和霍耳效應;狹義的磁電效應是指物體由電場作用產生的磁化效應或由磁場作用產生的電極化效應如電致磁電效應或磁致磁電效應。外加磁場後,由磁場作用引起物質電阻率的變化。對於非鐵磁性物質,外加磁場通常使電阻率增加,即產生正的磁阻效應。在低溫和強磁場條件下,這效應顯著。對於單晶,電流和磁場相對於晶軸的取向不同時,電阻率隨磁場強度的改變率也不同,即磁阻效應是各向異性的。
⑻ 磁電系測量機構適宜於哪些地方
磁電系儀表是指示儀表中應用最廣泛的一類儀表,它用於測量直流電流和直流電壓,還可測量其他電量、電路參數以及非電量。實驗室中所用的電流表和電壓表大都是磁電系儀表。
本章主要介紹磁電系儀表的類型、結構、工作原理、特性及其應用。
磁電系儀表廣泛地應用於直流電流和直流電壓的測量。與整流元件配合,可以用於交流電流與電壓的測量,與變換電路配合,還可以用於功率、頻率、相位等其它電量的測量,還可以用來測量多種非電量,例如溫度,壓力等。當採用特殊結構時,可製成檢流計。磁電系儀表問世最早,由於近年來磁性材料的發展使它的性能日益提高,成為最有發展前景的指示儀表之一。
結構:磁電系儀表根據磁路形式的不同,分為外磁式,內磁式和內外磁結合式三種結構。外磁式測量機構如圖,由於永久磁鐵放在可動線圈之外,所以稱為外磁式。整個結構為兩大部分,即固定部 分和可動部分。固定部分由永久磁鐵、極掌和固定在支架上的圓柱形鐵心構成。
磁鐵由硬磁材料做成;而極掌與鐵心則用導磁很高的軟磁材料做成。鐵心放在極掌之間,並與極掌形成一個磁場均勻的環形氣隙。可動部分由繞在鋁框架上的可動線圈、線圈兩端的兩個半軸、與轉軸相連的指針、平衡錘以及游絲所組成。整個可動部分支承在軸承上,線圈位於環形氣隙中。
磁電系儀表的基本測量機構由固定部分和可動部分組成。其特點是由一個或幾個永久磁鐵和一個或幾個載流線圈所構成的磁場能量來推動可動部分偏轉。可動部分的轉動力矩中由永久磁鐵與載流線圈的磁場相互作用產生的。磁電系測量機構根據可動部分是載流線圈還是永久磁鐵,可分為動圈式和動磁式兩類。在動圈式儀表中根據永久磁鐵安裝的位置不同,又分為三種:外磁式、內磁式和內外磁相結合三種形式。
固定的磁路由馬蹄形永久磁鐵、磁軛、極掌和圓柱形鐵芯組成,在它們之間的空隙內,形成強輻射狀的均勻磁場。安裝在氣隙中的動框,是一個用絕緣細導線繞製成的矩形線圈。動框上下的側面固定著帶軸尖的軸尖座,軸尖支撐在軸承的凹槽中,使可動部分可以在氣隙中轉動。兩對游絲的盤旋方向相反,內端與軸固定,外端固定的支架上。游絲不僅產生阻尼力矩,而且是電流引入和引出線。軸上的平衡錘可用來調節可動部分的機械平衡,使可動部分的重心在轉軸上。
⑼ 簡述磁電系電流表表頭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用的電流表的構造如圖1所示。在很強的蹄形磁鐵的兩極間有一個固定的圓柱形鐵心,鐵心外面套一個可以繞軸轉動的鋁框,鋁框上繞有線圈,鋁框的轉軸上裝有兩個螺旋彈簧和一個指針。線圈的兩端分別接在這兩個螺旋彈簧上,被測電流就是經過這兩個彈簧通入線圈的。
蹄形磁鐵和鐵心間的磁場是均勻地輻向分布的(圖2),不管通電線圈轉到什麼角度,它的平面都跟磁力線平行,因此磁場使線圈偏轉的力偶矩M1不隨偏角而改變。另一方面,線圈的偏轉使彈簧扭緊或扭松,於是彈簧產生一個阻礙線圈偏轉的力矩M2。線圈偏轉的角度越大,彈簧的力矩M2也越大。到M1跟M2平衡時,線圈就停在某一偏角上,固定在轉軸上的指針也轉過同樣的偏角,指到刻度盤的某一刻度。
設電流表通電線圈的匝數為N,則線圈受到的力偶矩M1=NBIS。由於NBS為定值,所以M1跟電流強度I成正比。設k1=NBS,則M1=k1I。另一方面,彈簧產生的力矩M2跟偏角θ成正比,即M2=k2θ,其中k2是一個比例恆量。M1和M2平衡時,k1I=k2θ,即θ=kI,其中k=k1/k2也是一個恆量。可見,測量時指針偏轉的角度跟電流強度成正比,這就是說,這種電流計的刻度是均勻的。
這種利用永久磁鐵來使通電線圈偏轉的儀表叫做磁電式儀表。這種儀表的優點是刻度均勻,准確度高,靈敏度高,可以測出很弱的電流;缺點是價格較貴,對過載很敏感,如果通入的電流超過允許值,就很容易把它燒掉,使用時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