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液壓傳動的主要優缺點
(1)優點
1)傳動平穩
在液壓傳動裝置中,由於油液的壓縮量非常小,在通常壓力下可以認為不可壓縮,依靠油液的連續流動進行傳動。油液有
吸振能力,在油路中還可以設置液壓緩沖裝置,故不像機械機構因加工和裝配誤差會引起振動扣撞擊,使傳動十分平穩,便於實現頻繁的換向;因此它廣泛地應用在要求傳動平穩的機械上,例如磨床幾乎全都採用了液壓傳動。
2)質量輕體積小
液壓傳動與機械、電力等傳動方式相比,在輸出同樣功率的條件下,體積和質量可以減少很多,因此慣性小、動作靈敏;這對液壓仿形、液壓自動控制和要求減輕質量的機器來說,是特別重要的。例如我國生產的1m3挖掘機在採用液壓傳動後,比採用機械傳動時的質量減輕了1t。
3)承載能力大
液壓傳動易於獲得很大的力和轉矩,因此廣泛用於壓制機、隧道掘進機、萬噸輪船操舵機和萬噸水壓機等。
4)容易實現無級調速
在液壓傳動中,調節液體的流量就可實現無級凋速,並且凋速范圍很大,可達2000:1,很容易獲得極低的速
度。
5)易於實現過載保護
液壓系統中採取了很多安全保護措施,能夠自動防止過載,避免發生事故。
6)液壓元件能夠自動潤滑
由於採用液壓油作為工作介質,使液壓傳動裝置能自動潤滑,因此元件的使用壽命較長。
7)容易實現復雜的動作
採用液壓傳動能獲得各種復雜的機械動作,如仿形車床的液壓仿形刀架、數控銑床的液壓工作台,可加工出不規則形狀的零件。
8)簡化機構
採用液壓傳動可大大地簡化機械結構,從而減少了機械零部件數目。
9)便於實現自動化
液壓系統中,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是非常容易控制的,再加上電氣裝置的配合,很容易實現復雜的自動工作循環。目前,液壓傳動在組合機床和自動線上應用得很普遍。
10)便於實現「三化」
液壓元件易於實現系列比、標准化和通用化.也易於設計和組織專業性大批量生產,從而可提高生產率、提高產
品質量、降低成本。
(2)
缺點
1)液壓元件製造精度要求高
由於元件的技術要求高和裝配比較困難,使用維護比較嚴格。
2)實現定比傳動困難
液壓傳動是以液壓油為工作介質,在相對運動表面間不可避免的要有泄漏,同時油液也不是絕對不可壓縮的。因此不宜應用在在傳動比要求嚴格的場合,例如螺紋和齒輪加工機床的傳動系統。
3)油液受溫度的影響
由於油的粘度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故不宜在高溫或低溫的環境下工作。
4)不適宜遠距離輸送動力
由於採用油管傳輸壓力油,壓力損失較大,故不宜遠距離輸送動力。
5)油液中混入空氣易影響工作性能
油液中混入空氣後,容易引起爬行、振動和雜訊,使系統的工作性能受到影響。
6)油液容易污染
油液污染後,會影響系統工作的可靠性。
7)發生故障不易檢查和排除。
2. 什麼叫液體傳動
液體傳動 以液體為工作介質進行能量傳遞與控制的裝置稱液體傳動裝置,簡稱液體傳動。
液體傳動中有3種液體能:壓力能、動能、位能液壓傳動 主要依靠工作液體的壓力能進行能量傳遞或控制的裝置稱液壓傳動裝置,簡稱液壓傳動。
液力傳動 主要依靠工作液體的動能進行能量傳遞或控制的裝置稱液力傳動裝置,簡稱液力傳動。
液體傳動的優點
(1)體積小(等體積下,比機械、電氣裝置產生的動力更大;等功率下,液壓傳動裝置體積小、質量輕、結構緊湊)。(2)在很大范圍內實現無極調速,且工作準確平穩。(3)結構簡單,成本低。(4)易於實現自動化,可完成各種復雜動作,且操作簡便。(5)易於實現過載保護。(6)液壓元件能自行潤滑,磨損少、壽命長。(7)液壓元件已實現了標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液壓系統的設計、製造、使用都非常方便,且排列、布置有較大的柔性。
液體傳動的缺點
(1)傳動效率低。
(2)能量損失大(摩擦損失、泄露損失)。
(3)油液清潔度要求高,要定期更換。
(4)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工作性能易受溫度影響。
(5)液壓元件製造精度高,價格高。
(6)維護、維修、故障診斷比較困難。
3. 液壓傳動都有哪些優缺點
液壓傳動的優點:
與機械傳動比較,液壓傳動具有以下主要優點:
(1)由於一般採用油液作為傳動介質,因此液壓元件具有良好的潤滑條件;工作液體可以用管路輸送到任何位置,允許液壓執行元件和液壓泵保持一定距離;液壓傳動能方便地將原動機的旋轉運動變為直線運動。這些特點十分適合各種工程機械、采礦設備的需要,其典型應用實例就是煤礦井下使用的單體液壓支柱和液壓支架。
(2)可以在運行過程中實現大范圍的無級調速,其傳動比可高達1:1000,且調速性能不受功率大小的限制。
(3)易於實現載荷控制、速度控制和方向控制,可以進行集中控制、遙控和實現自動控制。
(4)液壓傳動可以實現無間隙傳動,因此傳動平穩,操作省力,反應快,並能高速啟動和頻繁換向。
(5)液壓元件都是標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產品,便於設計、製造和推廣應用。
與電力傳動相比,液壓傳動的主要優點有以下幾點:
(1)質量小,體積小。這是由於電動機受到磁飽和的限制,其單位面積上的切向力與液壓機械所能承受的液壓相差數十倍。
(2)運動慣性小,響應速度快。液壓馬達的力矩慣量比(即驅動力矩與轉動慣量之比)較電動機大得多,故其加速性能好。例如,加速一台中等功率的電動機通常需要一秒至幾秒鍾,而加速同樣功率的液壓馬達只需要0.1s左右。這種良好的動態特性,對液壓控制系統更有其重要意義。
(3)低速液壓馬達的低速穩定性要比電動機好得多。
(4)液壓傳動的應用,可以簡化機器設備的電氣系統。這對於具有爆炸危險的煤礦井下工作大有好處。
液壓傳動的缺點:
(1)在傳動過程中,由於能量需要經過兩次轉換,存在壓力損失、容積損失和機械摩擦損失,因此總效率通常僅為0.75~0.8。
(2)傳動系統的工作性能和效率受溫度的影響較大,一般的液壓傳動,在高溫或低溫環境下工作,存在一定困難。
(3)液體具有一定的可壓縮性,配合表面也不可避免地有泄漏存在,因此液壓傳動無法保證嚴格的傳動比。
(4)工作液體對污染很敏感,污染後的工作液體對液壓元件的危害很大,因此液壓系統的故障比較難查找,對操作、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有較高要求。
(5)液壓元件的製造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材料的材質和熱處理要求都比較高,因而其成本較高。
總的說來,液壓傳動的優點是主要的。它的某些缺點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正在逐步得到克服。如果進一步吸取其他傳動方式的優點,採用電液、氣,液等聯合傳動,更能充分發揮其特點。
4. 液壓傳動和氣壓傳動,哪種比較好為何現在普遍使用液壓傳動呢
比較項目
氣壓傳動
液壓傳動
負載變化對傳動的影響
影響較大
影響較小
潤滑方式
需設潤滑裝置
介質為液壓油,可直接用於潤滑,不需要設潤滑裝置
速度反應
速度反應較快
速度反應較慢
系統構造
結構簡單,製造方便
結構復雜,製造相對較難
信號傳遞
信號傳遞較易,且易實現中距離控制
液壓傳遞信號較難,常用於短距離控制。
環境要求
可用於易燃、易爆、沖擊場合,不受溫度污染的影響,存在泄漏現象,但不污染環境
對溫度污染敏感,存在泄漏現象,且污染環境,易燃
產生的總推力
具有中等推力
能產生大推力
節能、壽命和價格
所用介質是空氣,其壽命長,價格低
所用介質是液壓油,壽命相對短,價格較貴
維護
維護簡單
壓維護復雜,排除故障困難
雜訊
雜訊大
雜訊較小
5. 液壓傳動和液力傳動的區別是什麼
1、定義不同
液壓傳動:液壓傳動是指以液體為工作介質進行能量傳遞和控制的一種傳動方式。在液體傳動中,根據其能量傳遞形式不同,又分為液力傳動和液壓傳動。
液力傳動主要是利用液體動能進行能量轉換的傳動方式,如液力耦合器和液力變矩器。液壓傳動是利用液體壓力能進行能量轉換的傳動方式。
液力傳動:液力傳動是液體傳動的一個分支,它是由幾個葉輪組成的一種非剛性連接的傳動裝置。這種裝置把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動能,再將液體的動能轉換為機械能,起著能量傳遞的作用。
2、特點不同
液壓傳動:在機械上採用液壓傳動技術,可以簡化機器的結構,減輕機器質量,減少材料消耗,降低製造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可靠性
液力傳動:液力傳動有諸多優點,如自動適應性,防振、隔振性能,還具有過載保護、自動協調、分配負載的功能。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效率較低、高效范圍較窄等。
3、組成不同
液壓傳動:動力元件,動力元件是把原動機輸入的機械能轉換為油液壓力能的能量轉換裝置。其作用是為液壓系統提供壓力油。動力元件為各種液壓泵。
執行元件,執行元件是將油液的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的能量轉換裝置。其作用是在壓力油的推動下輸出力和速度(直線運動),或力矩和轉速(回轉運動)。這類元件包括各類液壓缸和液壓馬達。
控制調節元件,控制調節元件是用來控制或調節液壓系統中油液的壓力、流量和方向,以保證執行元件完成預期工作的元件。這類元件主要包括各種溢流閥、節流閥以及換向閥等。這些元件的不同組合便形成了不同功能的液壓傳動系統。
輔助元件,輔助元件是指油箱、油管、油管接頭、蓄能器、濾油器、壓力表、流量表以及各種密封元件等。這些元件分別起散熱貯油、輸油、連接、蓄能、過濾、測量壓力、測量流量和密封等作用,以保證系統正常工作,是液壓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工作介質,工作介質在液壓傳動及控制中起傳遞運動、動力及信號的作用。T作介質為液壓油或其他合成液體。
液力傳動:原動機(內燃機、電動機等)帶動泵輪旋轉,使工作液體的速度和壓力增加,這一過程實現了機械能向液體動能的轉化;然後具有動能的工作液體再沖擊渦輪,此時液體釋放能量給渦輪,使渦輪轉動將動力輸出,實現能量傳遞。
6. 液壓傳動知識
(一)液壓傳動概述
液壓傳動是以液體為工作介質來傳遞動力和運動的一種傳動方式。液壓泵將外界所輸入的機械能轉變為工作液體的壓力能,經過管道及各種液壓控制元件輸送到執行機構→油缸或油馬達,再將其轉變為機械能輸出,使執行機構能完成各種需要的運動。
(二)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及特點
1.液壓傳動基本原理
如圖2-62所示為一簡化的液壓傳動系統,其工作原理如下:
液壓泵由電動機驅動旋轉,從油箱經過過濾器吸油。當控制閥的閥心處於圖示位置時,壓力油經溢流閥、控制閥和管道(圖2-62之9)進入液壓缸的左腔,推動活塞向右運動。液壓缸右腔的油液經管道(圖2-62之6)、控制閥和管道(圖2-62之10)流回油箱。改變控制閥的閥心的位置,使之處於左端時,液壓缸活塞將反向運動。
改變流量控制閥的開口,可以改變進入液壓缸的流量,從而控制液壓缸活塞的運動速度。液壓泵排出的多餘油液經限壓閥和管道(圖2-62之12)流回油箱。液壓缸的工作壓力取決於負載。液壓泵的最大工作壓力由溢流閥調定,其調定值應為液壓缸的最大工作壓力及系統中油液經閥和管道的壓力損失之總和。因此,系統的工作壓力不會超過溢流閥的調定值,溢流閥對系統還起著過載保護作用。
在圖2-62所示液壓系統中,各元件以結構符號表示。所構成的系統原理圖直觀性強,容易理解;但圖形復雜,繪制困難。
工程實際中,均採用元件的標准職能符號繪制液壓系統原理圖。職能符號僅表示元件的功能,而不表示元件的具體結構及參數。
圖2-63所示即為採用標准職能符號繪制的液壓系統工作原理圖,簡稱液壓系統圖。
圖2-62 液壓傳動系統結構原理圖
1—油箱;2—過濾器;3—液壓泵;4—溢流閥;5—控制閥;6,9,10,12—液壓管道;7—液壓缸;8—工作台;11—限壓閥
圖2-63 液壓傳動系統工作原理圖
1—油箱;2—過濾器;3—液壓泵;4—溢流閥;5—控制閥;6,9,10,12—液壓管道;7—液壓缸;8—工作台;11—限壓閥
2.液壓傳動的特點
(1)液壓傳動的主要優點
1)能夠方便地實現無級調速,調速范圍大。
2)與機械傳動和電氣傳動相比,在相同功率情況下,液壓傳動系統的體積較小,質量較輕。
3)工作平穩,換向沖擊小,便於實現頻繁換向。
4)便於實現過載保護,而且工作油液能使傳動零件實現自潤滑,因此使用壽命較長。
5)操縱簡單,便於實現自動化,特別是與電氣控制聯合使用時,易於實現復雜的自動工作循環。
6)液壓元件實現了系列化、標准化和通用化,易於設計、製造和推廣應用。
(2)液壓傳動的主要缺點
1)液壓傳動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泄漏,液體也不可能絕對不可壓縮,故無法保證嚴格的傳動比。
2)液壓傳動有較多的能量損失(泄漏損失、摩擦損失等),故傳動效率不高,不宜作遠距離傳動。
3)液壓傳動對油溫的變化比較敏感,不宜在很高和很低的溫度下工作。
4)液壓傳動出現故障時不易找出原因。
(三)液壓傳動系統的組成及圖形符號
1.液壓傳動系統的組成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液壓傳動系統除了工作介質外,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
1)動力元件——液壓泵。它將機械能轉換成壓力能,給系統提供壓力油。
2)執行元件——液壓缸或液壓馬達。它將壓力能轉換成機械能,推動負載做功。
3)控制元件——液壓閥(流量、壓力、方向控制閥等)。它們對系統中油液的壓力、流量和流動方向進行控制和調節。
4)輔助元件——系統中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他元件,如油箱、管路、過濾器、蓄能器、管接頭、壓力表開關等。由這些元件把系統連接起來,以支持系統的正常工作。
液壓系統各組成部分及作用如表2-6所示。
表2-6 液壓系統組成部分的作用
2.液壓元件的圖形符號
圖2-64是液壓千斤頂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它直觀性強,易於理解,但難於繪制。特別是當液壓系統中元件較多時更是如此。
圖2-64 液壓千斤頂的結構原理圖
1—杠桿;2—泵體;3,11—活塞;4,10—油腔;5,7—單向閥;6—油箱;8—放油閥;9—油管;12—缸體
為了簡化原理圖的繪制,液壓系統中的元件可採用符號來表示,並代表元件的職能。使用這些圖形符號可使系統圖即簡單明了又便於繪制,如果有些液壓元件職能無法用這些符號表達時,仍可採用它的結構示意圖形式。如表27為液壓泵的圖形符號;表2-8為常用控制方式的圖形符號。欲了解更多液壓元件的圖形符號,可參閱相關書籍。
表2-7 液壓泵的圖形符號
表2-8 常用控制方式圖形符號
(四)液壓傳動的主要元件
1.液壓泵
是一種能量轉換裝置。它將機械能轉換為液壓能,為液壓系統提供一定流量的壓力油液,是系統的動力元件。
液壓泵的結構類型有齒輪式、葉片式和柱塞式等。目前鑽探設備的液壓系統中主要採用前兩種形式。
(1)齒輪泵
齒輪泵分為外嚙合和內嚙合兩種形式。外嚙合式齒輪泵由於結構簡單,價格低廉,體積小質量輕,自吸性能好,工作可靠且對油液污染不敏感,所以應用比較廣泛。
1)齒輪泵的工作原理。齒輪泵由泵殼體,兩側端蓋及由各齒間形成密封的工作空間組成。齒輪的嚙合線把容腔分隔為兩個互不相通的吸油腔和排油腔。當齒輪按圖示方向旋轉時吸油一側的輪齒逐漸分離,工作空間的容腔逐步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此時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吸油容腔,隨著齒輪的旋轉,齒間的油液帶到排油一側。由於此側的輪齒是逐步嚙合,工作空間的容腔縮小,油液受擠壓獲得能量排出油口並輸入液壓系統。
2)齒輪泵的結構。YBC-45/80齒輪泵是鑽探設備常用的一種液壓泵,額定流量45L/min,額定泵壓8MPa(圖2-65)。該泵主要由泵體、泵蓋、主動齒輪、被動齒輪及幾個軸套等組成。齒輪與軸呈一體,以4隻鋁合金軸套支撐於泵體內,泵蓋與泵體用螺栓緊固,端面及泵軸處均以密封圈密封,兩個軸套(圖2-65之7與19)在壓力油的作用下有一定的軸向游動量,油泵運轉時與齒輪端面貼緊,減少軸向間隙同時在軸套和泵蓋之間有封嚴板等,將吸排油腔嚴格分開,防止竄通以提高泵的容積效率。在軸套靠近齒輪嚙合處開有卸荷槽。泵主軸伸出端以半圓鍵與傳動裝置連接,接受動力。
圖2-65 YBC—45/80齒輪泵
1—卡圈;2—油封;3—螺栓;4—泵蓋;5,13,20—O型密封圈;6—封嚴板;7,10,17,19—軸套;8—潤滑油槽;9—主動齒輪;11—進油口;12—泵體;14—油槽;15—排油口;16—定位鋼絲;18—被動齒輪;21—油孔;22—壓力油腔
3)齒輪泵的流量。齒輪泵的流量可看作是兩個齒輪的齒槽容積之和。若齒輪齒數為z,模數為m,節圓直徑為D(D=z·m),有效齒高h=2m,齒寬為b時,泵的流量Q為
Q=πDhb=2πzm2b
考慮齒間槽比輪齒的體積稍大一些,通常取π為3.33加以修正,還應考慮泵的容積效率ηv,則齒輪泵每分鍾的流量為
地勘鑽探工:基礎知識
(2)葉片泵
葉片泵與齒輪泵相比較具有結構緊湊,外形尺寸小,流量均勻,工作平穩噪音小,輸出壓力較高等優點,但結構較復雜,自吸性能差,對油液污染較敏感。在液壓鑽機中也有採用。
葉片泵分為單作用和雙作用兩種。前者可作為變數泵,後者只能作定量泵。
2.液壓馬達
液壓馬達是將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的裝置,是液壓系統的執行元件。其結構與液壓泵基本相同,但由於功能和工作條件不同,一般液壓泵和液壓馬達不具有可逆性。
液壓馬達按結構特點分為齒輪式、葉片式和柱塞式三類。鑽探設備中常用柱塞式液壓馬達。
如圖2-66所示,當壓力油經配油盤進入缸體的柱塞時,柱塞受油的作用向外伸出,並緊緊抵在斜盤上,這時斜盤對柱塞產生一法向反作用力F。由於斜盤中心線與缸體軸線傾斜角為δM,所以F可分解為兩個分力,其中水平分力Fx與柱塞推力相平衡,而垂直分力Fg則對缸體產生轉矩,驅動缸體及馬達軸旋轉。若從配油盤的另一側輸入壓力油,則液壓馬達朝反方向旋轉。
圖2-66 軸向柱塞式液壓馬達工作原理
1—斜盤;2—缸體;3—柱塞;4—配油盤;5—主盤
若液壓馬達的排量為Q,輸入液壓馬達的液壓力為P,機械效率為ηm,則液壓馬達的輸出轉矩M為:M=PQηm/2π。
3.液壓缸
液壓缸是液壓系統的執行元件。它的作用是將液壓能轉變為機械能,使運動部件實現往復直線運動或擺動。液壓缸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運動平穩,工作可靠,在鑽探設備中應用十分廣泛。液壓缸的種類很多,按結構類型可分為活塞式、柱塞式和擺動式三種。其中活塞式液壓缸最常用。活塞或液壓缸可分為單出桿式和雙出桿式兩種。其固定方式可以是缸體固定或活塞桿固定。
(1)單出桿活塞式液壓缸
如圖2-67所示為液壓式鑽機給進油缸的結構。它由活塞、活塞桿、缸筒、上蓋、下蓋、密封圈和壓緊螺母等組成。活塞桿與活塞以螺紋連接成一體。活塞環槽中配裝的活塞環及上蓋處的密封圈等用以保證缸內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液缸的上下蓋上設有輸油口,壓力油經輸油口進入液缸的上、下腔,即推動活塞移動,並通過活塞桿頂端的連接螺母帶動立軸上行或下行。由圖示結構可知,單出桿液壓缸活塞兩側容腔的有效工作面積是不相等的,因此當向兩腔分別輸入壓力和流量相等的油液時,活塞在兩個方向的推力和運行速度是不相等的。
圖2-67 鑽機給進油缸的結構
(2)雙活塞桿式液壓缸
雙活塞桿式液壓缸結構,組成件與單活塞桿液壓缸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活塞左右兩端都有活塞桿伸出,可以連接工作部件,實現往復運動。由圖示結構可知,
兩側活塞桿直徑相同,當兩腔的供油壓力和流量都相等時,兩個方向的推力和運行速度也相等。
4.液壓控制閥
液壓控制閥是液壓系統中的控制元件,用於控制系統的油液流動方向及壓力和流量的大小,以保證各執行機構工作的可靠、協調和安全性。
液壓控制閥按其用途和工作特點不同,通常可分為方向控制閥(如單向閥和換向閥等)、壓力控制閥(如溢流閥、減壓閥和順序閥等)和流量控制閥(如節流閥和調速閥等)。這3種閥可根據需要互相組合成為集成式控制閥,如液壓式鑽機或其他工程機械就是將一個或多個換向閥、調壓溢流閥和流量閥等組裝在一起成為集中手柄控制的液壓操縱閥。
(五)液壓傳動系統的基本迴路簡介
1.壓力控制迴路
主要是利用壓力控制閥來控制系統壓力,實現增壓、減壓、卸荷、順序動作等,以滿足工作機構對力或力矩的要求。如圖2-68所示為一減壓迴路,由於油缸G往返時所需的壓力比主系統低,所以在支路上設置減壓閥,實現分支油路減壓。
圖2-68 減壓迴路
2.速度控制迴路
主要有定量泵的節流調速、變數泵和節流閥的調速、容積調速等迴路,可以實現執行機構不同運動速度(或轉速)的要求。在定量泵的節流調速迴路中,採用節流閥,調速閥或溢流調速閥來調節進入液壓缸(或液壓馬達)的流量。根據閥在迴路中的安裝位置,分為進口節流、出口節流和旁路節流3種。
3.換向控制迴路
換向控制迴路是利用各種換向閥或單向閥組成的控制執行元件的啟動、停止或換向的迴路。常見的有換向迴路、閉鎖迴路、時間制動的換向迴路和行程制動的換向迴路等。
如圖2-69所示是簡化的工作台作往復直線運動的液壓系統圖。為了控制工作台的往復運動,在這個系統中設置了一個手動換向閥,用來改變液流進入液壓缸的方向。當手動換向閥的閥心在最右端時(圖2-69a),壓力油由P—A,進入液壓缸左腔。此時,右腔中的油液由B—O流回油箱,因而推動了活塞連同工作台一起向右運動。
若把手動換向閥的閥心扳到中間位置(圖2-69b),壓力油的進油口P與回油口O都被閥心封閉,工作台停止運動。
如果把閥心扳到最左端,壓力油從P—B進入液壓缸右腔(圖2-69c),左腔中的油液由A—O回油箱,從而推動活塞連同工作台向左運動,完成換向動作。
圖2-69 換向工作原理圖
4.同步迴路
當液壓設備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液壓油缸,在運動時要求能保持相同的位移和速度,或要求以一定的速度比運動時,可採用同步迴路。
5.順序動作迴路
當用一個液壓泵驅動幾個要求按照一定順序依次動作的工作機構時,可採用順序動作迴路。實現順序動作可以採用壓力控制、行程式控制制和時間控制等方法。
7. 液壓系統有什麼缺點嗎
液壓系統缺點:
(1)由於流體流動的阻力和泄露較大,所以效率較低。如果處理不當,泄露不僅污染場地,而且還可能引起火災和爆炸事故。
(2)由於工作性能易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因此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溫度條件下工作。
(3)液壓元件的製造精度要求較高,因而價格較貴。
(4)由於液體介質的泄露及可壓縮性影響,不能得到嚴格的傳動比。
(5)液壓傳動出故障時不易找出原因;使用和維修要求有較高的技術水平。
液壓系統優點:
(1)液壓傳動可以輸出較大的推力或大轉矩,可實現低速大噸位的運動,這是其它傳動方式所不能比的突出優點。
(2)液壓傳動能很方便地實現大范圍的無級調速(調速范圍達2000:1),調速范圍大,且可在系統運行過程中調速。
(3)在相同功率條件下,液壓傳動裝置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緊湊。液壓元件之間可採用管道連接、或採用集成式連接,其布局、安裝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構成用其它傳動方式難以組成的復雜系統。
(4)液壓傳動能使液壓油缸的運動十分均勻穩定,可使油缸換向時無換向沖擊。而且由於其反應速度快,故可實現頻繁換向。
(5)操作簡單,調整控制方便,易於實現自動化。特別是和機、電聯合使用,能方便地實現復雜的自動工作循環。如採用電液聯合控制後,不僅可實現更高程度的自動控制過程,而且可以實現遙控。
(6)液壓系統便於實現過載保護,使用安全、可靠。由於各液壓元件中的運動件均在油液中工作,能自行潤滑,故液壓閥,液壓泵的使用壽命長。
(7)液壓元件易於實現系列化、標准化和通用化,便於設計、製造、維修和推廣使用。
8. 液壓氣動裝置由哪些部件組成是怎樣工作的
一個完整的液壓系統由五個部分組成,即動力元件、執行元件、控制元件、輔助元件(附件)和液壓油。
液壓系統主要由:動力元件(油泵)、執行元件(油缸或液壓馬達)、控制元件(各種閥)、輔助元件和工作介質等五部分組成。
1、動力元件(油泵) 它的作用是把液體利用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液壓力能;是液壓傳動中的動力部分。
2、執行元件(油缸、液壓馬達) 它是將液體的液壓能轉換成機械能。其中,油缸做直線運動,馬達做旋轉運動。
3、控制元件 包括壓力閥、流量閥和方向閥等。它們的作用是根據需要無級調節液動機的速度,並對液壓系統中工作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流向進行調節控制。
4、輔助元件 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它元件,包括壓力表、濾油器、蓄能裝置、冷卻器、管件及油箱等,它們同樣十分重要。
5、工作介質 工作介質是指各類液壓傳動中的液壓油或乳化液,它經過油泵和液動機實現能量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