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二上學期(人教)物理實驗
第一個,質量與密度實驗吧
下面是小麗同學測量合金塊密度的實驗,請你將實驗過程補充完整.
(1)她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發現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右側,馬上調節平衡螺母,你認為小麗在操作上的明顯錯誤是;
沒有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改正錯誤後,若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左側,她應該向
右調節平衡螺母.
(2)如圖所示,用調好的天平測出合金塊的質量為23.4g.因為不好拍圖,你可以自己畫一下,很好畫的
(3)如圖乙、丙所示,用量筒測合金塊的體積,從而算出合金塊的密度為2.34×10的三次方kg/m3.圖是乙杯六十立方厘米,丙杯70立方厘米
(4)實驗結束後,她還想測量一個小筆帽的密度,由於筆帽很小,無法用天平和量筒直接測量它的質量和體積.但是善於觀察的小麗發現筆帽在水中下沉,而在老師給定的鹽水中卻漂浮.她經過認真思考,在沒有使用量筒的前提下,利用合金塊(合金塊的體積可以用V金錶示,質量用m金錶示,密度用ρ金錶示)就測出了筆帽的密度.請你幫她完成實驗.
①將筆帽放入裝有適量鹽水的燒杯中,緩慢倒入適量的水並攪拌使鹽水均勻,待鹽水穩定後,根據筆帽的浮沉情況,不斷加水或加鹽水,經反復調試,使筆帽最終恰好能在鹽水中懸浮
②取出筆帽,將裝有鹽水的燒杯放在天平的左盤測出其質量為m1.
③用細線將合金塊系住浸沒在鹽水中,天平再次平衡時,右盤砝碼的總質量加游碼所對的刻度值m2.
④筆帽密度表達式;ρ筆帽=m排比V排=m2−m1比V金
第二個, 小麗同學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實驗過程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請你根據所學知道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前應首先調節蠟燭的焰心、凸透鏡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改變蠟燭的位置,使其位於20cm刻度線外,再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縮小)的實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
(3)在實驗(2)的基礎上,將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放大)
實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
(4)改變蠟燭的位置,使其位於56cm刻度線處,小麗從透鏡的左側通過透鏡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正立(選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利用這種成像規律可製成放大鏡.
圖片不知道為什麼發不上去了就是蠟燭在0cm,凸透鏡在50cm,光屏在100cm
第三個
如圖所示,把一可沿ON折疊的白色硬紙板放置在平面鏡上,使一束光緊貼硬紙板射向鏡面上的O點,在紙板上描出入射光線AO和反射光線OB,並測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變光的入射角度,重復上述實驗步驟.
(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A.光能否發生反射?
B.光線是否沿直線傳播?
C.光是否只能在鏡面上反射?
D.反射光線的位置有什麼規律?
(2)硬紙板放在平面鏡上時,要保持與鏡面怎樣?
(3)將ON右側紙板向後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線,這說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
(4)接下來,如果想探究對於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傳播,請你簡要說明做法.
第四個,
九年級1班的同學在教室指導下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
(1)本實驗中,放置石棉網的鐵圈位置和懸掛溫度計的鐵桿位置非常重要.在組裝該實驗裝置時,應當先調整固定(選填「鐵圈」或「鐵桿」)的位置.
(2)實驗時,老師要求同學們向燒杯中倒入熱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這樣可以()
(3)小亮組通過實驗測得水的沸點是98℃,他想這可能是由於當地氣壓低於1標准大氣壓造成的.但在與其他組交流時發現,其他組測得的水的沸點都是100℃,於是否定了自己剛才的想法,小亮否定自己剛才想法的理由是:
(4)小亮重新審視並確認自己小組的操作沒有問題後,猜想可能是自己組使用的溫度計有問題導致了較大的誤差.請你幫助小亮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
我就不一一解答了,比較簡單
第五個,
下表是小麗同學在做「海波的熔化」實驗時所記錄的實驗數據,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溫度/℃ 28 32 36 40 48 48 48 54 60 66
(1)海波熔化時的溫度是 ℃.
(2)海波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它在第6min末處於( )(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與第5min末相比具有的內能( )(選填「增大」或「減小」).
(3)根據實驗數據分析,同樣吸熱1min,固態海波溫度變化量( )(填「>」或「<」)液態海波溫度變化量,可判斷出固態海波比熱容( )選填「大」或「小」).
(4)利用水給試管內的海波加熱,這樣做的好處是
手打很辛苦的,我從吃飯前就在打,現在才打完。求選。
⑵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請用一些簡單的物體做出5個小實驗
音叉,乒乓球
敲擊音叉,將乒乓球靠近音叉,觀看乒乓球的變化(書第21頁)
凸透鏡
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上下移動凸透鏡,知道凸透鏡另一側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測量這個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書第61頁)
玻璃罩,鬧鍾
把正在響鈴的鬧鍾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空氣,注意聲音的變化(書第14頁)
鋼尺
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震動的快慢(這個實驗就是測音調高低與頻率的關系那個,書上19頁有)
玻璃管,小瓶
實驗詳情見圖(書第76頁)
⑶ 初二物理的簡單實驗裝置
1、市面上來激光筆不源貴,還挺好玩,買一個,由於激光筆射出光線 平行度好,可近似認為是平行光
找三個點(三點一線的),順著射過去,演示光直線性原理,檢測你家地面、牆壁、傢具等的直線度(這個是(3)要求的解決實際問題的)。
找個小鏡子,可以演示各種反射原理
向魚缸里照射(用手機拍下照片)可以演示各種折射原理,
找個小孔(很小的孔,或者賣的專門的圖形接頭),射到牆上,可以演示光衍射原理,
找個放大鏡射過去,光斑大小變化,演示折射原理,位置不同光斑大小變化,演示放大鏡物像間關系。
等等,凡是做過的物理題都可以拿來試試模擬下....
2、物態變化
最簡單的是小葯店(大葯店不賣)買個,注射針管,
吸點水,裡面沒有氣泡的情況下,用手堵住吸孔,繼續拔,會看到水像沸騰一樣冒泡,
原理是壓力越低,液體沸點越低, 屬於【氣化】過程
重要的是你在以後的生活中自己注意觀察思考,你會發現很多身邊有意思的東東。
⑷ 適合初二學生做的物理小實驗
適合初二學生做的物理小實驗如下:
1、瓶內吹氣球。
思考:瓶內吹起的氣球,為什麼松開氣球口,氣球不會變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兩根:紅色和綠色、氣球一個、氣筒。
操作:用改錐事先在瓶蓋上打兩個孔,在孔上插上兩根吸管:紅色和綠色;在紅色的吸管上紮上一個氣球;將瓶蓋蓋在瓶口上,用氣筒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將紅色吸管放開氣球立刻變小,用氣筒再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迅速捏緊兩個管口;放開紅色吸管口,氣球沒有變小。
原理:紙片剛燒過時,瓶子是熱熱的。雞蛋扣在瓶口後,瓶子內的溫度漸漸降低,瓶內的壓力變小,瓶子外的壓力大,就會把雞蛋擠壓到瓶子內。
⑸ 求一個初二物理實驗,要特別簡單的,課上表演
反沖實驗,買一盒火柴把火柴頭剝下來,然後找個廢煙盒把錫紙剝下來。把火柴頭包在錫紙里,捲成火箭的形狀,尾端留個口,首端封死,然後拿個打火機在下面加熱,火柴頭引燃後錫紙火箭就向前沖,簡單吧。
⑹ 初二物理題目。 如圖(a)所示是「觀察水的沸騰現象」的實驗裝置。(1)該裝置中硬紙板的作用是。。。
(1)石棉網的作用就是使得容器底部受熱均勻。
(2)水的沸點是100℃,水在沸騰過程中繼續加熱,液態水就變成了氣態的水蒸氣,准確的說就是水發生了相變,水分子間的結構發生了變化;題目中的溫度保持不變是液態的水溫不變,達到了100攝氏度,一旦吸收一點熱,液態水就會變成氣態的水蒸氣,所以100℃是液態水的上限溫度。
對於開放的系統,就是容器不會密閉的,如果測量液面附近的水蒸氣的溫度,是要高於100℃的,一般我們燒水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水蒸氣遇見冷空氣後很快就降溫了,就像我們揭開鍋蓋的時候,剛開始一股熱流溫度很高,一會就涼下來了。
我們做飯用的高壓鍋就是一個封閉系統,這樣鍋內的水蒸氣就一直被加熱,溫度就能遠超過100℃,快速的煮熟食物。鍋內的氣體體積不變,鍋內氣體溫度越高,壓強越大,這就是高壓鍋的名字來源。
其實一種材料的熔點、沸點都與壓強相關,我們這兒說的水的沸點是100℃是指的1個標准大氣壓下。
⑺ 初二物理小實驗 一定是上學期的,非常簡單的小實驗
試驗1
名稱:橡皮筋吉他
材料:幾根粗細不同的橡皮筋,一個紙盒,兩根木條
製作方法:把木條放在紙盒兩側,把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有規律的捆在紙盒和木條上.
比較一下,是綳得較緊還是放鬆的橡皮筋音調高?是粗橡皮筋還是細橡皮筋的音調高?
你能否用實驗結果解釋:「為什麼胡琴,提琴等弦樂器能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
試驗2:
可樂瓶一個,硬質塑料吸管一段
把可樂瓶蓋上弄一個孔,剛好可以把吸管插入,使蓋好蓋子後下端盡量接近瓶底部,外面漏出一段就行,
密封吸管與瓶蓋的結合部(我是用2秒膠粘的)
打開瓶蓋灌入半瓶水,蓋好蓋擰緊了,向瓶內吹氣,氣泡聚集在瓶中水以上,使封閉的空氣壓強增大,嘴巴脫離吸管,會有水通過吸管從瓶中噴出
說明氣壓存在,這也是噴霧劑的原理
參考資料:瓶子越大越容易成功
⑻ 初二物理題目。 如圖(a)所示是「觀察水的沸騰現象」的實驗裝置。(1)該裝置中硬紙板的作用是。。。
(1)石棉網的作用就是使得容器底部受熱均勻。
(2)水的沸點是100℃,版水在沸騰過程中繼續加熱,液權態水就變成了氣態的水蒸氣,准確的說就是水發生了相變,水分子間的結構發生了變化;題目中的溫度保持不變是液態的水溫不變,達到了100攝氏度,一旦吸收一點熱,液態水就會變成氣態的水蒸氣,所以100℃是液態水的上限溫度。
對於開放的系統,就是容器不會密閉的,如果測量液面附近的水蒸氣的溫度,是要高於100℃的,一般我們燒水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水蒸氣遇見冷空氣後很快就降溫了,就像我們揭開鍋蓋的時候,剛開始一股熱流溫度很高,一會就涼下來了。
我們做飯用的高壓鍋就是一個封閉系統,這樣鍋內的水蒸氣就一直被加熱,溫度就能遠超過100℃,快速的煮熟食物。鍋內的氣體體積不變,鍋內氣體溫度越高,壓強越大,這就是高壓鍋的名字來源。
其實一種材料的熔點、沸點都與壓強相關,我們這兒說的水的沸點是100℃是指的1個標准大氣壓下。
⑼ 設計一個物理小實驗(初二物理)大概說下器材和方法就可以
實驗一,
利用浮力
材料:鉛筆,鐵絲,尺子,水,牛奶,燒杯
步驟:
1.將水倒入燒杯內
2.將鐵絲纏繞在鉛筆的一頭,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
3.測量鉛筆沒入水面下的長度。
4.將水倒掉,換成牛奶,測量鉛筆沒入牛奶液面下的長度。
5.根據浮力公式,這個長度與液體的密度成反比,大概能算出牛奶的密度。
實驗二
利用浮力
材料:蠟燭,釘子,尺子,水,牛奶,燒杯。
步驟:
1.將水倒入燒杯內,測量水面高度。
2.將釘子釘入蠟燭的一頭,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
3.測量水面新高度,減去不放蠟燭的高度,得出水面上升的距離。
4.將水換成牛奶,重復1-3步。
5.根據浮力公式,液面上升的距離與液體的密度成反比,大概能算出牛奶的密度。
實驗三
利用壓強。
材料:尺子,橡皮管,燒杯,水,牛奶
步驟:
1.兩個燒杯,分別放入水和牛奶。
2.將橡皮管分別插入水中和牛奶中。
3.用手擠壓橡皮管,排出一部分管內的空氣。
4.松開手,水和牛奶被吸進橡膠管一部分。用尺子測量管內液面與管外液面的高度差。
5.利用壓強公式,水和牛奶產生的壓強與管內大氣壓相等,聯立公式,大概能算出牛奶的密度。
⑽ 怎麼製作一件簡易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具
製作材料:打點滴所用250ml玻璃瓶一個,帶有絕緣皮的銅導線l段(10cm左右),鋁箔(香煙盒內取)1片,生石灰少許。
製作步驟 :
1、擰下瓶蓋,用釘子在橡膠蓋中心鑽一個小孔使銅導線穿過即可。用剝線鉗將銅導線兩端外皮分別剝去約3 cm,一端擰成環狀後穿入瓶蓋小孔,如圖1所示 。
2、剪兩片長約6cm,寬為0.5cm的鋁箔,每片對折,再對折後的箔片上端鑽一小孔。將打好孔的兩片箔片穿人瓶蓋下端的銅線內,再將下端銅線擰成環狀,如圖2所示。
3、在玻璃瓶中放入少量生石灰(作為乾燥劑),將第二步製作好的部分裝入玻璃瓶中如圖3,整個儀器製作完畢。
使用方法
分別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跟瓶塞上的圓形銅環接觸,可以看到瓶內鉤上的箔片張開或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