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二戰德國88mm火炮
納粹德國北非軍團由於坦克少且缺少反坦克武器,所以在戰場上被逼把88mm高射炮當反坦克武器使用。最先使用是在薩拉姆戰役中。
大炮要移動速度做什麼啊?你見過有哪些大炮是一打就跑的?
B. 二戰德軍888mm炮威力如何
有兩種88mm炮:戰防炮和坦克炮
德國88MM戰防炮flak88mm德國FLAK「36/37」88mm火炮
二戰北非戰場在准備迎接英國人的一次進攻前,埃爾文.隆美爾在利比亞對他的一群軍官說:「沙漠作戰可以最形象地比喻成海上作戰。誰擁有最大射程的武器,誰就有最長的手臂。」隆美爾承認,剛剛獲得好幾百輛坦克增援的英軍在即將到來的這次戰斗中將發揮出前所未有的機動性。不過,他也堅持認為:「最長的手臂有它自己的優勢。我們就有這種最長的手臂——88毫米大炮。」可見隆美爾元帥對這種威力無比的大炮的自信。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統,非德軍裝備的88毫米高炮莫屬。雖然它是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徑高射炮,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它無與倫比的反坦克能力。在二十年代末開始設計。當時,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還被嚴格限制發展軍備,故該型火炮是在瑞典的克虜伯子公司完成設計和測試的。克虜伯公司的設計人員預見到作為高炮的主要作戰對象--轟炸機將會向飛得更高、更快的趨勢發展,因此他們選擇了88毫米這一在當時尚屬罕有的大口徑,並使其賦予彈丸較高的炮口初速,這個特點為它日後成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礎。他們還設計了一個相當精緻的自動供彈裝置,使該型高炮具有很高的射速。
當希特勒最終拋開限制軍備條約的桎梏後,88毫米高炮馬上被德國空軍--德軍的防空力量是歸空軍管轄--採用,作為中口徑高炮的標准裝備。原型於1932年完成,並於1933年在德國投產。18型高炮是著名的88毫米口徑高射炮系列中的第一代火炮。首次於1936-39年在西班牙內戰中服役,它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高炮,和105毫米及127毫米高炮一道,組成中高空對空防禦火網,在後來保護德國本土的重要工業中心,使其在英美戰略空軍的大肆轟炸下仍盡可能地維持生產。
88毫米口徑的高射炮還把它用來在前線攻擊碉堡和點目標。由於88毫米高身炮火炮高度的靈活性和較高射速(每分鍾15-25發),它在前線應用得十分廣泛。在疲用來保衛重要軍事目標和後勤基地免受空襲。在前線,高射炮也用來執行其它戰斗任務,例如攻擊坦克和碉堡,掩護部隊地面作戰等,在海岸它們還可以攻擊海上的目標,並阻止敵軍登陸。
一九三七至三八年的西班牙內戰中,德軍提供的PZKWⅠ、Ⅱ型坦克只裝有機槍和20毫米主炮,不是對方使用的蘇聯坦克的對手。此時已有德軍將領使用88毫米高炮作為反坦克武器。但它真正成為坦克剋星是在四零年的法國戰場。
當時交戰雙方的標准反坦克炮的口徑都很小,德國的是37毫米,英國採用的則是2磅(口徑約40毫米)炮。並且基於坦克炮與步兵反坦克炮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打坦克--這種看法,雙方主戰坦克的火炮亦採用同樣的小口徑。但英國與法國均配備有重型坦克,如英國的馬蒂爾斯II型,裝甲厚度近80毫米。若不是仗著裝有無線電通訊設備,聯絡指揮方便,再加上英、法軍戰略戰術指導思想失誤,而德軍則戰法靈活,操作熟練,德軍的PZKWIII、IV型坦克是根本無法與英法重型坦克周旋的。
1940年5月,隆美爾指揮的第七坦克師從比利時境內向敦克爾克高速挺進,中途遭遇一支英軍的反沖擊。面對英軍的重型坦克,德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無策。關鍵時刻,一個高炮連的88毫米高炮壓低炮口,向英軍開火,眨眼間擊毀英軍九輛坦克,迫使英軍後撤。這一仗,給隆美爾留下了很深印象。從此,88毫米高炮成為他一張得心應手的反坦克王牌。
88毫米大炮對付坦克所取得的許多成功都要歸功於它作為防空大炮所具有的性能。克虜伯公司的設計者們預見到,由於轟炸機飛得越來越快、越來越高,高射炮兵必須打出連發炮彈才有機會擊中目標。所以,他們給」88「裝備了一種彈簧裝置,這種彈簧裝置在大炮產生後坐力時會打開炮閂、彈出炮管,然後可以裝入新的炮彈;裝炮手只需把炮彈放在裝炮架上。
當炮管需要升高最准空中時,這種自動裝炮架很管用,可是當需要把炮彈呈水平方向發射出去時,這種裝炮架有它不利的一面。沒有這種自動裝炮架,優秀的炮兵發射速度更快一些。
所以,在反坦克作戰中,一般都把它取下不用。
由於4根炮管每一根在一分鍾內就能發射20發炮彈,一陣排炮一次就能對付幾十輛坦克;有一次,「88」的一陣排炮就擊退了50輛坦克。同樣,「88」的射程(向空中可以發射到26000英尺的高度)在轟擊裝甲車時具有先發制人的優勢。炮手在超過兩英里以外的距離可以擊中坦克,不過德國人更喜歡等到目標進入1000碼的射程內。在這樣的距離內,炮彈可以在一秒多一點的瞬間內到達目標,可以穿透英國最厚的裝甲車。
1941年2月,隆美爾率非洲軍團開赴北非戰場。與對壘的英軍相比,隆美爾手中的坦克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不佔優勢。但這個不足卻令88毫米高炮有機會大顯身手。六月的薩拉姆戰役中,英軍以近240輛坦克向德軍占據的海爾法亞隘口發動進攻。當英軍坦克接近德軍陣地,霎時間,在預先掘好並經過巧妙偽裝的工事里,88毫米高炮發出怒吼。英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倉惶敗退。是役,英軍丟下123輛坦克殘骸,其中三分之二是88毫米高炮的戰果。
一般而言,反坦克炮是一種被動式的防禦武器,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將其預先布置在敵坦克可能經過的地點,待敵上門。但隆美爾逐漸摸索出一套把88毫米高炮作為主動性攻擊武器使用的方法。他先把若干單位的88毫米高炮偽裝布置好,然後命令一小隊德軍坦克向英軍陣地發起進攻,當英軍派出坦克反擊時,這隊德軍坦克就且戰且退,逐漸把英軍坦克引入設伏地域。等到88毫米高炮一發言,英軍坦克就凶多吉少了。22磅重的穿甲彈可以在近兩千米的距離上把英軍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擊出一個直徑四英寸的大洞,但德軍往往都等它們進入一千米之內才開火。這時,88毫米穿甲彈從炮口飛至目標只需一秒多一點的時間,英軍坦克根本來不及反應,更遑論還擊了。一個被俘英軍坦克手沮喪地說:「88毫米高炮看起來不起眼,但我們沒有任何東西是它的對手。」
除了在北非戰場令英軍坦克損失慘重,在東線,88毫米高炮也成為德軍反坦克力量的支柱。當德軍在「巴巴羅薩」的節節勝利中初遇蘇軍的KV-1和T-34型坦克時,陷入了比在法國戰場還尷尬的境地。這兩型坦克的裝甲防護力是德軍聞所未聞的,37毫米反坦克炮彈打上去就象搔癢一樣。於是,德軍又一次倚重88毫米高炮,而它也再一次不孚眾望。
德國人依靠履帶式裝置拖動大炮和炮兵,這樣一來,使「88」相形之下顯得渺小。實際上,這種5噸半重的大炮並不是某些人想像的那種龐然大物。一名曾與「88」交過手的英軍坦克指揮官悶悶不樂地說:「它看上去並不怎麼樣,但就是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對付它。」
在戰斗即將打響時,「88」地炮兵們就各就各位,在大炮地四周壘起一圈沙袋,作好開火的准備。然而,只要時間允許的話,炮兵們就會挖掘坑道,這樣,當大炮平放著的時候,炮管剛好露出地面上。這種隱蔽方式利用了沙漠中的霧霾現象,使大炮不會被接近的坦克察覺。這樣,威力強大的「88」可以在非常容易的射程內像步槍一樣通過光學測量鏡來瞄準開火。
以型號為FLAK18的原型炮作基礎,88毫米高炮還陸續推出其它各種改型,有大大提高了射程射高的FLAK36和41改型高炮, 由於88毫米高炮在反坦克方面的出色表現,德軍決定進一步發掘它的潛力,在其基礎上研製出專門的反坦克炮。40年軍方責成克虜伯和萊茵鋼鐵公司展開競爭設計。最後萊茵鋼鐵公司成為勝利者,其產品被定名為PAK43。PAK43裝在一個四腳座盤上,可以環向射擊。它具有驚人的准確度和破壞力,是極其出色的反坦克炮。據報告,它有過擊毀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記錄。一次,蘇軍一輛T-34坦克被一門距離它四百米的PAK43擊中後部,整個坦克發動機被巨大的沖擊力擊出5米,而坦克炮塔上的指揮塔也飛到了15米以外。
德國虎王「坦克裝備一門KwK 43/L71型88mm加農炮,這種火炮是二戰期間德軍裝備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長6.3m,它能在2000m的距離上直接擊穿美製M4「謝爾曼」坦克的主裝甲,所用的彈種包括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不僅是「謝爾曼」坦克,它幾乎可以擊穿二戰中盟軍所有型號的坦克。
C. 二戰德軍88高炮自動裝彈裝置是什麼樣子
二戰德軍88高炮自動裝彈裝置是什麼樣子
其實就是半自動炮閂。新型半自動炮閂,在炮管版的復進動作權結束時,炮閂會自動開啟,彈出空彈殼後將撞針彈簧收縮至待擊發位置。Flak 18型的射速非常快,在熟練炮手操作下可達15-20發/分。
克虜伯公司的設計者們預見到,由於轟炸機飛得越來越快、越來越高,高射炮兵必須打出連發炮彈才有機會擊中目標。所以,他們給」88「裝備了一種彈簧裝置,這種彈簧裝置在大炮產生後坐力時會打開炮閂、彈出炮管,然後可以裝入新的炮彈;裝炮手只需把炮彈放在裝炮架上。
D. 二戰德軍88火炮,多拉大炮的詳情
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車炮。
希特勒上台後不久,處心積慮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為了突破法國人構築的馬其諾防線,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陸軍兵工署提出,這種重炮的射程應在32千米以上,炮彈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鋼板或2。5米厚的鋼筋溫凝土牆。克虜伯兵工廠在接受任務後,對當時所有的野戰火炮、鐵道炮、要塞炮進行研究後認為,現有武器無法達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徑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毀馬其諾防線。1936年3月,希特勒親自視察了兵工廠,決定試制800毫米的火炮。
1942年初,終於製成了這門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綴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軍需部長斯佩爾出席的驗收儀式,它被700萬馬可被軍方購買,以工程師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稱「多拉」。它的炮管長達32米,火炮在戰斗狀態的全長達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裝配、運輸和射擊試驗時遇到極大困難。在試驗彈道性能時,裝彈機還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機把4噸重的炮彈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輛輕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為了把火炮運送到試驗場,特地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沿途的橋梁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只好繞過很長的彎路而行駛。到達陣地後,先用2台巨型起重視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1名少將指揮1400餘人奮戰3個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為了預防蘇軍飛機轟炸,陣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千米內日夜巡邏。一旦發現敵機轟炸,立即由化學兵施放煙幕掩護。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彈也是駭人聽聞,每一枚穿甲彈重7.1頓,一枚高爆彈重4.8頓,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
巨炮製成後被命名為「多拉」炮,原計劃攻擊馬其諾防線,可是這時法國已經投降。蘇德戰場迫切需要重型火炮,於是「多拉」炮被運到黑海之濱,襲擊了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運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國在此戰中慘敗,9月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運回,「多拉」列車炮又會同「卡爾」「洛奇」和「迪沃」等巨型臼炮參與對1944年華沙起義的鎮壓行動,德軍在蘇聯重兵壓境,自身難保的情況下,為鎮壓波蘭人民的反抗,僅不顧彈葯吃緊,極其殘酷地有組織和分步驟的炮轟和爆破,將華沙全城幾乎痍為平地。
1945年4月,德國工程師為免被繳獲,拆除的「多拉」,盟國軍隊繳獲了這門巨炮的部件,在德國希爾雷本靶場發現過一根炮管和幾發炮彈。
全長 : 42.97米
寬 : 7米
高 : 11.6米
重 : 1,350噸
炮口徑 : 800毫米
炮長: 32.48米
炮重: 400噸
射擊角度: +53 度
炮彈重 :
7.1噸(穿甲彈)
4.8噸 (高爆彈)
1.8 - 2.0噸 (推進燃料)
炮彈射速:
720米/秒(穿甲彈)
820米/秒 (高爆彈)
射程 : 28 - 47 公里
德國88高炮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統,非德軍裝備的88毫米高炮莫屬。雖然它是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徑高射炮,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它無與倫比的反坦克能力。在二十年代末開始設計。當時,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還被嚴格限制發展軍備,故該型火炮是在瑞典的克虜伯子公司完成設計和測試的。克虜伯公司的設計人員預見到作為高炮的主要作戰對象--轟炸機將會向飛得更高、更快的趨勢發展,因此他們選擇了88毫米這一在當時尚屬罕有的大口徑,並使其賦予彈丸較高的炮口初速,這個特點為它日後成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礎。他們還設計了一個相當精緻的自動供彈裝置,使該型高炮具有很高的射速。當希特勒最終拋開限制軍備條約的桎梏後,88毫米高炮馬上被德國空軍--德軍的防空力量是歸空軍管轄--採用,作為中口徑高炮的標准裝備。原型於1932年完成,並於1933年在德國投產。18型高炮是著名的88毫米口徑高射炮系列中的第一代火炮。首次於1936-39年在西班牙內戰中服役,它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高炮,和105毫米及127毫米高炮一道,組成中高空對空防禦火網,在後來保護德國本土的重要工業中心,使其在英美戰略空軍的大肆轟炸下仍盡可能地維持生產。
二戰北非戰場在准備迎接英國人的一次進攻前 埃爾文·隆美爾 在利比亞對他的一群軍官說:「沙漠作戰可以最形象地比喻成海上作戰。誰擁有最大射程的武器,誰就有最長的手臂。」隆美爾承認,剛剛獲得好幾百輛坦克增援的英軍在即將到來的這次戰斗中將發揮出前所未有的機動性。不過,他也堅持認為:「最長的手臂有它自己的優勢,我們就有這種最長的手臂--88毫米大炮。」可見隆美爾元帥對這種威力無比的大炮的自信。
88毫米高炮型號一覽表:
8.8cm Flak 18 - 最初的無防護盾甲量產型
8.8cm Flak 18/2—固定炮盾甲型
8.8cm Flak 36 - Improved version with 3 section barrel liner88 毫米防空炮的後續型號 - 36/37 型 88 毫米防空炮自1936 年起量產, 和18 型相異之處為炮身的形狀. 並於 39 年改良了射控系統, 但外觀並沒改變.由於其優異的性能, 令它成為盟軍空, 陸軍的惡夢。
8.8cm Flak 36/2
8.8cm Flak 37 -
8.8cm Flak 37/2
8.8cm Flak 37/41 -88 毫米防空炮的優異反戰車性能令人吃驚, 但不竟它的設計不是用來參予地面戰, 故它的高炮架高度便成為最大缺點, 令它老遠便給敵人看見了. 1940 年, 當局下達開發對空, 對戰車兩用炮的命令, 並由萊茵金屬開發.
8.8cm Flak 41 - 更名為 41 型 88 毫米防空炮, 以免和舊的 37 型 88 毫米防空炮攪亂了. 1943 年起進入實戰, 最初在北非使用, 但因產量不足, 故主要給予德國本土防空部使用.
8.8cm Flak 41/2
Gerat 37 - 41型原型炮,由於基本要求是執行反戰車任務, 故採用一般反戰車炮的低炮架設計, 並同時把射程增多四千多米. 最初本炮命名為 「Gerat37」。
Tun antiaerian greu cu tragere repede Krupp Model 1936 - 羅馬里亞軍隊使用系列
型號Flak 18 炮口徑:L/56 炮管長:4.93m 戰斗重量 (kg):5000 8200 最高仰角:85
型號Flak 36 炮口徑:L/56 炮管長:4.93m 戰斗重量 (kg):5000 8200 最高仰角:85
型號Flak 37 炮口徑:L/56 炮管長:4.93m 戰斗重量 (kg):5000 8200 最高仰角:85
型號Flak 41 炮口徑:L/74 炮管長:6.54m 戰斗重量 (kg):7840 11240 最高仰角:90
型號Flak 37/41 炮口徑:L/88 炮管長:7.74m 戰斗重量 (kg):5250 8450 最高仰角:85
E. 麻煩介紹二戰時德國88mm高平兩用炮
88毫米高炮是由世界著名的火炮製造商克虜伯(Krupp)公司在二十年代末開始設計(在虎門沙角炮台現尚存有一門克虜伯公司製造的155毫米大炮,但從未發揮過作用,它的第一發炮彈至今仍卡在炮膛里)。當時,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還被嚴格限制發展軍備,故該型火炮是在瑞士的克虜伯子公司完成設計和測試的。克虜伯公司的設計人員預見到作為高炮的主要作戰對象--轟炸機將會向飛得更高、更快的趨勢發展,因此他們選擇了88毫米這一在當時尚屬罕有的大口徑,並使其賦予彈丸較高的炮口初速,這個特點為它日後成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礎。他們還設計了一個相當精緻的自動供彈裝置,使該型高炮具有很高的射速。當希特勒最終拋開限制軍備條約的桎梏後,88毫米高炮馬上被德國空軍--德軍的防空力量是歸空軍管轄--採用,作為中口徑高炮的標准裝備。
一九三七至三八年的西班牙內戰中,德軍提供的PzKwⅠ、Ⅱ型坦克只裝有機槍和20毫米主炮,不是對方使用的蘇聯坦克的對手。此時已有德軍將領使用88毫米高炮作為反坦克武器。但它真正成為坦克剋星是在四零年的法國戰場。
當時交戰雙方的標准反坦克炮的口徑都很小,德國的是37毫米,英國採用的則是2磅(口徑約40毫米)炮。並且基於坦克炮與步兵反坦克炮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打坦克--這種看法,雙方主戰坦克的火炮亦採用同樣的小口徑。但英國與法國均配備有重型坦克,如英國的馬蒂爾斯II型,裝甲厚度近80毫米。若不是仗著裝有無線電通訊設備,聯絡指揮方便,再加上英、法軍戰略戰術指導思想失誤,而德軍則戰法靈活,操作熟練,德軍的PzKwⅢ、Ⅳ型坦克是根本無法與英法重型坦克周旋的。
1940年五月,隆美爾指揮的第七坦克師從比利時境內向敦克爾克高速挺進,中途遭遇一支英軍的反沖擊。面對英軍的重型坦克,德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無策。關鍵時刻,一個高炮連的88毫米高炮壓低炮口,向英軍開火,眨眼間擊毀英軍九輛坦克,迫使英軍後撤。這一仗,給隆美爾留下了很深印象。從此,88毫米高炮成為他一張得心應手的反坦克王牌。
1941年二月,隆美爾率非洲軍團開赴北非戰場。與對壘的英軍相比,隆美爾手中的坦克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不佔優勢。但這個不足卻令88毫米高炮有機會大顯身手。六月的薩拉姆(Salum)戰役中,英軍以近240輛坦克向德軍占據的海爾法亞(Halfaya)隘口發動進攻。當英軍坦克接近德軍陣地,霎時間,在預先掘好並經過巧妙偽裝的工事里,88毫米高炮發出怒吼。英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倉惶敗退。是役,英軍丟下123輛坦克殘骸,其中三分之二是88毫米高炮的戰果。
一般而言,反坦克炮是一種被動式的防禦武器,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將其預先布置在敵坦克可能經過的地點,待敵上門。但隆美爾逐漸摸索出一套把88毫米高炮作為主動性攻擊武器使用的方法。他先把若干單位的88毫米高炮偽裝布置好,然後命令一小隊德軍坦克向英軍陣地發起進攻,當英軍派出坦克反擊時,這隊德軍坦克就且戰且退,逐漸把英軍坦克引入設伏地域。等到88毫米高炮一發言,英軍坦克就凶多吉少了。22磅重的穿甲彈可以在近兩千米的距離上把英軍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擊出一個直徑四英寸的大洞,但德軍往往都等它們進入一千米之內才開火。這時,88毫米穿甲彈從炮口飛至目標只需一秒多一點的時間,英軍坦克根本來不及反應,更遑論還擊了。一個被俘英軍坦克手沮喪地說:「88毫米高炮看起來不起眼,但我們沒有任何東西是它的對手。」
除了在北非戰場令英軍坦克損失慘重,在東線,88毫米高炮也成為德軍反坦克力量的支柱。當德軍在「巴巴羅薩」的節節勝利中初遇蘇軍的KV-1和T-34型坦克時,陷入了比在法國戰場還尷尬的境地。這兩型坦克的裝甲防護力是德軍聞所未聞的,37毫米反坦克炮彈打上去就象搔癢一樣。於是,德軍又一次倚重88毫米高炮,而它也再一次不孚眾望。
由於88毫米高炮在反坦克方面的出色表現,德軍決定進一步發掘它的潛力,在其基礎上研製出專門的反坦克炮。40年軍方責成克虜伯和萊茵鋼鐵公司展開競爭設計。最後萊茵鋼鐵公司成為勝利者,其產品被定名為PAK43。PAK43裝在一個四腳座盤上,可以環向射擊。它具有驚人的准確度和破壞力,是極其出色的反坦克炮。據報告,它有過擊毀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記錄。一次,蘇軍一輛T-34坦克被一門距離它四百米的PAK43擊中後部,整個坦克發動機被巨大的沖擊力擊出5米,而坦克炮塔上的指揮塔也飛到了15米以外。直至大戰結束前,仍沒有任何盟軍坦克能抵擋它的正面一擊。
以型號為FLAK18的原型炮作基礎,除了PAK43之外,88毫米高炮還陸續推出其它各種改型,有大大提高了射程射高的FLAK36和41改型高炮,有成為著名的「虎」式重型坦克主炮的42型坦克炮,還有的裝備在「豹」式和「虎」式坦克殲擊車上作為主炮。據統計,前後共有8型88毫米高炮改型投入使用。
即使擔當它的最初角色--高射炮,88毫米也表現得十分出色。它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高炮,和105毫米及128毫米高炮一道,組成中高空對空防禦火網,保護德國本土的重要工業中心,使其在英美戰略空軍的大肆轟炸下仍盡可能地維持生產。
一名在北非戰場被俘的德國軍官曾對英軍提出他的疑問:「在最後的阿拉曼戰役中,你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制空權。那為什麼不把你們的3·7英寸高炮(一種性能與88毫米高炮相近的英軍高炮,作者注)用作反坦克,它要比你們的6磅(口徑約57毫米)反坦克炮有效得多。」成為對比的是另一個被俘英軍軍官的抱怨:「這太不公平了!你們怎麼能用打飛機的炮打坦克呢?」
二次大戰,是英國人打贏了;但論對手中武器的靈活運用,則是德國人更勝一籌。
基本戰術技術性能:
口徑 88毫米
戰斗全重 5·5噸
俯仰角 -3~85°
方向角 360°
射速 15-20發/分
垂直最大射程 10350米
水平最大射程 14500米
戰斗編組人員 9人
F. 聊聊二戰時德國88炮戰術和編制使用
德國88火炮,是防空高炮。設計的非常成功,不但是防空的利器,也是當時的反坦克之神,以坦克開罐器而著稱,88毫米系列高射炮唯一的缺點是它的高度和重量,這使得它在戰斗中的生存更多的是依賴它的火力和射程而不是良好的隱蔽。戰爭中,除了德國以外,88毫米系列高射炮還被義大利使用,並且1944年下半年,盟軍包括美軍在西歐也經常使用繳獲的88毫米炮。戰爭結束後,多個國家曾經裝備88毫米系列高射炮,其中包括南斯拉夫。 Flak 18的原型最早在1928年由Essen的 Krupp公司研製,但只是在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後才進入生產。它裝在由兩個單軸拖車運輸的十字型的樞軸炮架上,這使得它能夠快速的展開。Flak 18的炮管是整體的,而下一個型號Flak 36隻是在Flak 18的基礎上改進使用了多段的炮管和新型的運輸拖車。Flak 36下來是Flak 37,它在Flak 36的基礎上改進了火控系統數據的傳輸系統,這使得它更適合靜態而不是在移動中使用。Flak 36和Flak 37的不同點是拖車,Flak 18使用輕型拖車(Sonderanhaenger 201)運輸,在運輸中比後續的型號要輕,後續的型號使用的是1200kg的Sonderanhaenger 202。這三種型號的零件都可以互換,而且Flak 18的往往被裝在Flak 37的炮架上。在生產中,還進行了許多改進,包括新型的拖車,多種架置方式(例如鐵路平車和海岸防禦)。到1944年8月,大約有10704門Flak 18, 36 和 37型88毫米高射炮服役。 1942年,Flak 41(Geraet 37)型開始使用,但是由於早期的技術問題,數量很少。這是一個復雜的武器,開發持續到1943年。它的問題在於常常出現卡殼的故障。曾經使用過兩種-三段和四段-的炮管。它的第一次使用是在突尼西亞,在那裡Flak 41隻是德國軍隊使用,但是技術故障也隨之而來,使得Flak 41必須及時得到適當的維護。到1944年8月,只有157門Flak 41投入使用,到1945年1月也只有318門而已。當它無故障運行的時候,是一種非常出色的火炮,從技術角度來看,Flak 41可以說是德國在戰爭中使用的最好的火炮。 最後的型號Flak 37/41是Flak 41的炮管和Flak 37的炮架的混合物,但是由於技術問題,只有13門生產出來。88毫米炮在二戰中並不是只因為它的防空性能而聞名,而是由於它的多用途性,尤其是反坦克能力而大放異彩。由於設計思想超前,直到戰爭結束也並不顯落後。 88毫米防空炮有紀錄的第一次被使用在地面目標上是參加西班牙內戰的禿鷹兵團,第一次讓這門炮開始建立起廣為後人所知的反裝甲名聲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入侵法國的黃色作戰當中,隆美爾是其中一位在諸多文獻與紀錄當中被提及如此使用的指揮官之一。 它真正成為坦克剋星是在四零年的法國戰場。當時交戰雙方的標准反坦克炮的口徑都很小,德國的是37毫米,英國採用的則是2磅(口徑約40毫米)炮。並且基於坦克炮與步兵反坦克炮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打坦克--這種看法,雙方主戰坦克的火炮亦採用同樣的小口徑。但英國與法國均配備有重型坦克,如英國的馬蒂爾斯II型,裝甲厚度近80毫米。若不是仗著裝有無線電通訊設備,聯絡指揮方便,再加上英、法軍戰略戰術指導思想失誤,而德軍則戰法靈活,操作熟練,德軍的PZKWⅢ、Ⅳ型坦克是根本無法與英法重型坦克周旋的。 1940年五月,隆美爾指揮的第七坦克師從比利時境內向敦克爾克高速挺進,中途遭遇一支英軍的反沖擊。面對英軍的重型坦克,德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無策。關鍵時刻,一個高炮連的88毫米高炮壓低炮口,向英軍開火,眨眼間擊毀英軍九輛坦克,迫使英軍後撤。這一仗,給隆美爾留下了很深印象。從此,88毫米高炮成為他一張得心應手的反坦克王牌。 1941年二月,隆美爾率非洲軍團開赴北非戰場。與對壘的英軍相比,隆美爾手中的坦克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不佔優勢。但這個不足卻令88毫米高炮有機會大顯身手。六月的薩拉姆戰役中,英軍以近240輛坦克向德軍占據的海爾法亞隘口發動進攻。當英軍坦克接近德軍陣地,霎時間,在預先掘好並經過巧妙偽裝的工事里,88毫米高炮發出怒吼。英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倉惶敗退。是役,英軍丟下123輛坦克殘骸,其中三分之二是88毫米高炮的戰果。 當德國展開巴巴羅薩作戰之後,面對蘇聯的KV-1與T-34等坦克時,當時陸軍主力37毫米反坦克炮幾乎無法從正面貫穿他們的裝甲,88毫米炮適時填補這一段時期德軍反裝甲炮火的空窗期,也帶動大戰後期專門用來對付坦克的改良型號發展。 當1942年盟軍在北非展開火炬行動,隆美爾使用88毫米防空炮來對付盟軍坦克,它威力巨大的穿透力使其能輕易擊毀盟軍的坦克以及裝甲車輛,即使是令德軍非常頭痛的馬提爾達2號步兵坦克的正面裝甲都可以輕易貫穿,讓盟軍吃到許多苦頭。雖然最終盟軍成功的將德軍驅逐出了北非,但是這應主要歸功於對德軍補給線的切斷。 正在作戰的88大炮
除了在北非戰場令英軍坦克損失慘重,在東線,88毫米高炮也成為德軍反坦克力量的支柱。當德軍在「巴巴羅薩」的節節勝利中初遇蘇軍的KV-1和T-34型坦克時,陷入了比在法國戰場還尷尬的境地。這兩型坦克的裝甲防護力是德軍聞所未聞的,37毫米反坦克炮彈打上去就象搔癢一樣。於是,德軍又一次倚重88毫米高炮,而它也再一次不孚眾望。德國人依靠履帶式拖車拖動大炮。實際上,這種5噸半重的大炮並不是某些人想像的那種龐然大物。一名曾與「88」交過手的英軍坦克指揮官悶悶不樂地說:「它看上去並不怎麼樣,但就是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對付它。」 在戰斗即將打響時,「88」地炮兵們就各就各位,在大炮地四周壘起一圈沙袋,作好開火的准備。然而,只要時間允許的話,炮兵們就會挖掘掩體,這樣,當大炮平放著的時候,炮管剛好露出地面上。這種隱蔽方式利用了沙漠中的霧霾現象,使大炮不會被接近的坦克察覺。這樣,威力強大的「88」可以在非常容易的射程內像步槍一樣通過光學測量鏡來瞄準開火。 通過一系列的實戰,雙方都對88毫米炮這種武器重新進行審視。盟軍針對88毫米反坦克炮的威力,對坦克的裝甲進行了加強,並在坦克前裝甲上堆放沙包,以盡量減小88毫米炮造成的損害。德軍方面,在設計新型坦克的時候也注意到了88毫米炮的威力,比如後期生產的德國虎式坦克和四號驅逐戰車,都使用了88毫米口徑的主炮,雖然與前面提到的88毫米炮並不完全一樣,但是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編輯本段德國88毫米高炮-性能參數
口徑88毫米 德國88毫米高炮
戰斗全重5.5噸 俯仰角-3~86° 方向角360° 射速 15-20發/分 垂直最大射程10350米 水平最大射程14500米 戰斗編組人員9人
G. 二戰盟軍為什麼痛恨德軍88毫米高炮
德國88毫米高炮出現前,德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在戰場上對英軍重型坦克沒有任何威力可言。當時德軍第七坦克師遭遇英軍坦克攻擊時就證明了這點,而就在危急時刻,88毫米高炮直接就擊毀了九輛英軍坦克。德國將領隆美爾也正因為這款高炮才獲得的「沙漠之狐」美稱。
根據統計,二戰中德軍前後有8個型號的88毫米炮投入戰斗,這些火炮威力大、准確度高,成為了盟軍坦克部隊的噩夢,這也就是他們為什麼這么痛恨88毫米炮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