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個裝置測凈光合作用速率還是總光合作用速率,求大神給個標准答案!!
這是探究凈光合速率的裝置。
你看在燒杯中有一個小燒杯盛放碳酸氫鈉溶液,內碳酸氫鈉溶液不會和二氧化容碳反應,因此就留在了燒杯中,也就是說,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留在了燒杯中,這樣一來,水滴顯示的位置就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整體效果了,這是凈光合速率,就是總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相應的,還有一個裝置,其他的都是一模一樣,就是右下角燒杯中的碳酸氫鈉溶液換成了碳酸鈉溶液,這時候,二氧化碳會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氫鈉,這時候水滴顯示的位置就只是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位置變化了,這時候測得就是總光合速率了。
⑵ 如圖是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示意圖,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溶液可維持瓶內的CO2濃度.該裝置放在20
(1)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代謝也會影響瓶內氣體的體積;為排除微生物的代謝對實驗的影響,應用塑料袋等將燒杯口扎緊、密封.
(2)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會影響瓶內氧氣的體積變化,即使其中氧氣減少,用該方法測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比實際光合速率低,在無光環境中,綠色植物只能進行呼吸作用,對玻璃瓶進行遮光處理,根據瓶內氧氣體積的變化可測得呼吸速率.
(3)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0.6-0.2)+0.1]÷0.5=1.0mL/h.
(4)光合作用除了受到光合作用的影響以外,還受到溫度的影響,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溫度可提高光合速率.實驗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溶液可維持瓶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要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可以適當提高碳酸氫鈉溶液的濃度.
(5)用該裝置驗證CO2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需要將裝置內的二氧化碳除掉作為對照,可以將碳酸氫鈉溶液換成氫氧化鈉溶液吸收裝置內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
(1)土壤中微生物代謝活動的干擾
(2)植物同時進行細胞呼吸,消耗了O2 對玻璃瓶進行遮光處理
(3)1.0
(4)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溫度可提高光合速率 適當增加碳酸氫鈉溶液的濃度
(5)把實驗中的碳酸氫鈉溶液換為氫氧化鈉溶液
⑶ 圖l為測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可根
(1)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以維持試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恆定,因此試管中氣體含量的變化就是氧氣的變化.
(2)由於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150毫升,所以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量為150+50=200毫升.植物呼吸作用消耗50ml氧氣,根據呼吸商0.8,植物呼吸作用釋放40ml二氧化碳,而一共需要200ml二氧化碳,所以植物還需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160ml.
(3)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可用一枚消毒的死葉片進行對照;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對實驗的影響.
(4)如果將試管中的c02緩沖液改為水,則實驗測得的數據指標是釋放的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量的差值.由於是密閉容器,並且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足或光合作用吸收和產生的氣體量相等,並且氧氣的變化量與呼吸強度相關.
故答案為:
(1)氧氣
(2)200 160
(3)新鮮葉片改為經消毒的死葉片
環境物理因素(如溫度變化等)對實驗的影響
(4)釋放的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量的差
光合作用強度大於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夠或光合作用吸收和產生的氣體量相等,變化量與呼吸強度相關.
⑷ 如圖中甲為測定某植物凈光合速率的實驗裝置圖,乙是在不同條件下對雌體和雄體的凈光合速率進行測定的結果
(1)甲裝置復中水滴的移動距離制代表職務的凈光合速率,原因在光下植物同時進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測定的數值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產生氧氣量的凈剩值,其中的碳酸氫鈉緩沖液的作用是保持裝置中CO2濃度保持不變,如果要測定實際光合速率,還需要測定呼吸速率.
(2)比較乙圖中的曲線,可以看出水分條件和植物的性別都會影響植物的凈光合速率.
(3)如果某農民有兩塊農田,一塊水分條件較好,一塊水分條件較差,根據乙圖中的信息可以建議該農民在水分條件好的土地中種雄株,在水分條件不好的土地中種雌株.
故答案為: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產生氧氣量的凈剩值保持裝置中CO2濃度保持不變 呼吸速率
(2)水分條件 植物的性別
(3)在水分條件好的土地中種雄株,在水分條件不好的土地中種雌株
⑸ 圖甲裝置用於測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圖乙表示該實驗植物細胞與外界環境間、葉綠體與線粒體間氣體交換,圖
(1)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變化的過程是通過光反應光能轉化成活躍的化學能儲存在ATP中,通過暗反應儲存在ATP中的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穩定的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2)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是:
(3)③④①②
(4)B點之後
(5)a+b
(6)光照強度 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
⑹ 怎樣測光合作用的速率
光合速率包括真正光合速率和凈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利用相關裝置可以測出的是凈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通常是把綠色植物和一定濃度的NaHCO3溶液放入一密閉裝置中,測出單位時間內密閉裝置增加的氣體量(產生的O2量)即為凈光合速率,把該綠色植物和一定濃度的NaOH放入一密閉裝置中,測出單位時間內密閉裝置減少的氣體量(消耗的02量)即為呼吸速率,最後就可以算出真正光合速率。
⑺ 圖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可根
(1)二氧化碳緩沖溶液可維持甲中二氧化碳濃度的相對穩定,因此液滴的移動方向取決於甲中氧氣量的變化,由於光照強度由5漸變為2.5 千勒克斯時,呼吸作用速率等於光合作用速率,因此液滴不移動.
(2)對葉片來說,當光照強度為10千勒克斯時,光合強度大於呼吸強度,應圖丙中不存在的箭頭有ef.
(3)在圖乙中,為了獲得圖乙中-50mL/h的數據,則應對甲裝置進行改進,新裝置為把甲裝置中的二氧化緩沖液改為氫氧化鈉溶液,其他條件不變,測定呼吸作用應在黑暗條件下進行實驗.
(4)丁圖中在15℃時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2.5,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為1,由於實線表示的是凈光合速率,因此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5,因此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機物量的3.5倍.
(5)丙圖中由同一個細胞產生的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利用,從葉綠體到線粒體會穿過4層膜,丙圖表示某植物的部分細胞結構和相關代謝情況,a~f代表O2或CO2,圖中c,d不可以表示ATP的去向,原因是葉綠體產生的ATP僅供暗反應利用.
故答案為:
(1)原始
(2)ef
(3)把甲裝置中的二氧化緩沖液改為氫氧化鈉溶液,其他條件不變 黑暗或遮光
(4)3.5
(5)4 葉綠體產生的ATP僅供暗反應利用
⑻ 圖中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可
(1)①光照強度為10千勒克斯時,圖中看出光合作用大於呼吸作用,因此葉綠體除了利用線粒體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d)以外,還需從外界環境中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b);因此產生的氧氣除了供給線粒體利用(c)以外,還有一部分釋放到細胞外(a).
②由於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150毫升,所以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量為150+50=200毫升.
③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可用一枚消毒的死葉片進行對照;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對實驗的影響.
(2)①由於線粒體有氧呼吸消耗氧氣,葉綠體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因此丙圖中可表示O2的字母是a、c、f.圖中c不可以表示葡萄糖的去向,因為葡萄糖需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再進入線粒體繼續分解.
②丁圖中在5℃時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為1.0,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為0.5,由於實線表示的是凈光合速率,因此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5,因此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機物量的3倍.
故答案為:
(1)①a、b、c、d
②200
③新鮮葉片改為經消毒的死葉片
(2)①a、c、f不可以 葡萄糖需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再進入線粒體繼續分解
②3
⑼ 圖1為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可根
(1)50、400、脂肪 (2)2.5千勒克斯 左 呼吸作用消耗的O 2 大於光合作用釋放的O 2 (3)a、b、c、d (4)左移 右移 (5)環境溫度下降(或外界氣壓上升) 5千勒克斯 釋放氧氣量與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差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