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某學生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利用氯氣與潮濕的消石灰反應製取少量漂白粉(這是一個放熱反應).據此回
(1)加熱條件下,二氧化錳和濃鹽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氣,發生MnO2+4HCl(濃)
△ | .
『貳』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V的頻率為50Hz交
1)1.84、1.69、1.74、 (4) 沒有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間的摩擦影響,提高了測量的精確程度,實驗誤差減小了。
『叄』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利用氫氣還原灼熱氧化銅來測定水的組成
1.m(H2O)=108g-100.8g =7.2g 2.m(O)=7.2g/18*16 =6.4g 3.m(H)=7.2g-6.4g=0.8g 4.m(H):m(O)=1:8
『肆』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圖Ⅰ時按教材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甲、乙、丙三個燒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性氨氣遇到的酚酞試液變紅.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版學實驗,權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 【分析討論】 (1)通過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沒有變色進行對比說明酚酞試液變紅的原因是氨分子運動的結果; (2)通過實驗現象說明了氨水顯鹼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氨分子能到酚酞試液中說明了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運動到酚酞試液中的,還能說明溫度高分子運動速度快,溫度低運動速度慢; (3)改進後的裝置氨分子在密閉容器中運動不到空氣中,不污染空氣,在試管中進行的實驗節約葯品.現象明顯. 故答案為:甲燒杯酚酞試液變紅;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溶液無色; (1)進行對比; (2)①分子是客觀存在,並總在不斷運動的;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 (3)能盡量防止氨氣逸出污染空氣,更能體驗化學變化的過程;能夠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等.
『伍』 某同學設計的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有標號儀器的名稱
(1)依據對常見儀器的認識可知a是鐵架台,b是導管; (2)裝置中進行的反應主要有兩個①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生成鉄與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所以觀察到的現象有紅色的氧化鐵粉末變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3)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產物是鐵與一氧化碳,方程式為Fe 2 O 3 +3CO 2Fe+3CO 2 ; (4)一氧化碳有毒,因此為防止沒有反應的一氧化碳散失到空氣中污染空氣因對尾氣進行處理; (5)根據鐵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與淺綠色的亞鐵溶液,故其檢驗方法可以是:將產物溶於足量鹽酸(或稀硫酸),有氣體產生,且所得溶液為淺綠色; 故答案為:(1)鐵架台;導管; (2)紅色的氧化鐵粉末變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3)Fe 2 O 3 +3CO 2Fe+3CO 2 ; (4)未反應的CO沒有被除掉(或未被收集),會造成空氣污染; (5)將產物溶於足量鹽酸(或稀硫酸),有氣體產生,且所得溶液為淺綠色; |
『陸』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裝置分別進行探究實驗(夾持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葯品製取氣體量氣管中
(1)分液漏斗用於氣體發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於互不相溶的幾種液體的分離,加液時要注意內外空氣相通,壓強相等,液體才能順利流下,具體操作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故答案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2)一氧化氮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可與水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裝置Ⅰ中有空氣,一氧化氮會與裝置中的空氣反應,生成的二氧化氮溶於水並與水反應,使測得的一氧化氮體積不準,所以不可以通過實驗I收集並測量NO氣體的體積來探究銅樣品的純度; 故答案為:不可行NO會與裝置中空氣反應,生成NO2溶於水,使測得的NO氣體體積不準; (3)氨氣為鹼性氣體,極易溶於水,量氣管中的液體應該不含水且不與氨氣反應,濃NaOH溶液、氨水、氯化銨溶液中含有水,氨氣被水吸收,而氨氣不溶於煤油,所以量氣管中液體最好是煤油; A、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外聯雙球狀導管內伸入到液體中,液體進入雙球內,防止進入前端裝置,能防止倒吸;故A正確; B、吸收裝置中的導管下聯漏斗,漏鬥口伸入液面以下,易吸收易溶性氣體,不能防止倒吸;故B不正確; C、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與乾燥管連接,當水進入乾燥管內,燒杯內液面下降低於導管口,液體又流落到燒杯中,能防止倒吸,故C正確. D、氨氣極易溶於水,不溶於四氯化碳,所以導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氣泡向上到水層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確; E、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口,液體經進氣管倒流入前端裝置,產生倒吸,故E錯誤; F、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底部,液體不能流入前端裝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確;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裝置有ACDF,不能防倒吸的是BE; 故答案為:C;BE; (4)根據PV=nRT,為保證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在讀數時應注意:①將實驗裝置恢復到室溫,②使量氣管兩端液面相平,因為相平說明兩邊液面上的壓強是一樣的,這樣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③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俯視或仰視會造成誤差; 故答案為:使量氣管與乾燥管兩端液面相平; (5)鎂鋁合金中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氫氣,反應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離子方程式為:2Al+2H2O+2OH-=2AlO2-+3H2↑; 故答案為:2Al+2H2O+2OH-=2AlO2-+3H2↑; (6)第2次測量數據誤差較大,可不用,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氣的體積= =336.0mL=0.336L 設生成0.3323L氫氣,需鋁的質量為x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54g 3×22.4L x 0.336L = ,解之得:x=0.27g 鋁的質量分數= ×100%=27.0%. 故答案為:27%.
『柒』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來粗略地測定電石中碳化鈣的質量分數。 圖1(1)燒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
(1) 體積值太小,誤差太大;0.60。 (3)輕輕旋開活塞,使水緩慢地滴下,直到不再產生氣體時關閉活塞。 (4)286V/W。
『捌』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請回答:(1)圖中A處的實驗現象是______
(1)黑色的氧來化銅在源高溫條件下可以被一氧化碳還原為紅色的銅,化學反應方程式是:CuO+CO 高溫 | .
『玖』 某同學設計計出了如圖所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實驗過程】:(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氣密性
(2)玻璃棒下端是熱的,能引燃白磷,所以,玻璃棒的作用為點燃白磷; (3)由於回白磷燃燒時能答放出大量的熱,使瓶內壓強增大,水被壓出,液面下降;又由於白磷燃燒消耗了氧氣,當溫度完全冷卻至室溫時,壓強減小,燒杯中的水倒吸入瓶中,液面升高.所以,實驗的現象是:先降後升. (4)根據氧氣的含量b應為20ml,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100%=20%; [實驗反思]①集氣瓶里的水一方面起到冷卻作用,另一方面能更快吸收磷燃燒生成的白煙,防止污染; ②A、裝置氣密性不好,容易漏氣,實驗最後產生的實際值會小於理論值; B、實驗前集氣瓶里沒有裝a體積的水,會使瓶內的氣體溢出,實驗最後產生的實際值會大於理論值; C、集氣瓶沒有冷卻到室溫,實驗最後產生的實際值會小於理論值; D、用紅磷代替白磷,不易被點燃,不會影響實驗的結果. ③省去了點燃步驟,減少了白煙的污染; 故答案為: (2)引燃白磷;(3)先下降後上升;(4)20;20%; [實驗反思]①更快吸收白煙等;②AC;③減少污染.
『拾』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裝置來試驗用粗鐵粒與某濃度稀硝酸反應製取NO氣體.(1)當打開開關a,關閉開關b時,A
(1)當打開開關a,關閉開關b時,鐵與稀硝酸反應生成NO,NO與裝置內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NO2,由於氮氧化物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氣中,B中為氫氧化鈉溶液,可用於吸收氣體,防止污染環境,當體又變無色時,說明NO2全被吸收,關閉開關a,打開開關b,此時C中用排水法收集NO氣體.當C中收滿氣體後,關閉開關b,裝置A中壓強不斷增大,觀察到的現象是燒杯中液面上升、乾燥管內液面下降、乾燥管中固體與溶液脫離接觸, 故答案為:產生無色氣體,逐漸變紅棕色;NaOH;氣體又變無色;燒杯中液面上升、乾燥管內液面下降、乾燥管中固體與溶液脫離接觸; (2)將a mol Fe與含b mol HNO3的稀溶液充分反應後,發生反應有Fe+4HNO3=Fe(NO3)3+NO+2H2O;3Fe+8HNO3=3Fe(NO3)2+2NO+4H2O, ①如 < ,說明硝酸過量,則反應有溶液存在Fe 3+、H +,其中n(Fe 3+)=amol,有方程式可知消耗4amol硝酸,則剩餘n( H +)=(b-4a)mol; ②如 = ,只發生Fe+4HNO 3=Fe(NO 3) 3+NO+2H 2O,二者恰好反應,反應後n(Fe 3+)=amol; ③如 大於 小於 ,說明發生Fe+4HNO 3=Fe(NO 3) 3+NO+2H 2O;3Fe+8HNO 3=3Fe(NO 3) 2+2NO+4H 2O, 設兩個反應分別消耗的Fe為xmol、ymol, 則
與某同學設計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術機械有哪些
發布:2025-09-15 05:03:06
瀏覽:977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