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寧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對課本的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1)他不用蠟燭,而用由幾個發光二
(1)同時蠟燭燃燒有火焰,不如發光二極體安全.火焰在有風的時候會晃動,同時專蠟燭會越燒屬越短,而二極體不會.
因此發光二極體比燭焰的亮度更大、更環保,更容易看出倒立實像不僅是上下相反、而且是左右相反;所成的像不會晃動;更加穩定.
(2)由圖可知,物距大於像距,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發光二極體的位置偏上,因此光屏上承接的像偏下,要想讓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為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可將凸透鏡向上調整.
(3)調整高度後進行試驗,他發現當發光體向凸透鏡方向移動過程中,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則光屏應 遠離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越來越 大,當發光體在 焦點或焦點以內位置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發光體的像.
(4)由表格中數據可知,物距一定,凸透鏡的焦距在增大,成像的像距也在增大.
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在換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鏡時,其實是減小了物距,所以像距增大,成的像也會更大.
故答案為:(1)發光二極體比燭焰的亮度更大、更環保;(2)縮小;下方;上;(3)遠離;大;焦點或焦點以內;(4)越大;越大.
❷ 開展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要注意什麼
實踐出真知,同樣,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科學,是一門基於實驗的科目,做實驗可以吸引學生,激發著學生的研究興趣,並且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但是初中生安全意識較差,所以要特別注意,那麼初中開展實驗科學教學要注意那幾個點呢?一起看看吧。
一、要演示好實驗
實驗本身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教師在長期的工作中容易產生疲憊和厭倦情緒,滋生「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想法,從而輕視實驗教學。所以,要使演示實驗真正達到演示目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目的明確,忌隨心所欲
教學中,演示實驗是新課導入的重要方法之一。整個實驗要目的性明確,環環緊扣,步步深入,這樣學生必定會有很強的感性認識,從而輕松地掌握本節的內容。
例如:講「摩擦力」這一節,我們可以用引導提示法指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呢?」,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們調整吊盤上的重物的重量,使木塊在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時繩子對木塊的拉力就等於木塊與桌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然後在木塊上加一個重物,增大木塊與桌面間的壓力,這時發現,必須增加吊盤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塊才能做勻速運動。可見增大木塊與桌面之間的壓力,木塊與桌面之間的滑動摩擦力也增大。學生就很自然地得出「兩個物體間的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之間的壓力N大小成正比」的結論,然後改變滑動面的接觸材料(粗糙程度),進一步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二)要明顯直觀,忌模糊不清
可以說演示實驗的一切功能都不能離開觀察,觀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給現象的基礎上進行觀察。因此,演示實驗的直觀性是最起碼的要求,教師在設計演示實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過程的變化要顯著;其次,儀器簡單,過程明了;再次,要多種感官並用。演示實驗切忌模糊不清。學生看不到清晰的實驗過程和明顯的實驗結果,搞不清實驗所演示的規律、原理,無助於教學。與其浪費時間,不如不做。
二、注重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探究
(一)初中學生學習科學時,教師可加強實驗觀察與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開發利用青少年好動心理特徵的正面效應,用實驗趣味啟發學習興趣,進而轉化成學生的積極求知動力。例如初中科學八年級上「大氣壓與人類生活」,教材中安排了一個演示實驗。實驗是用帶橡皮球的玻璃罐吸皮膚,我備課時發現教學中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實驗對皮膚有一些損傷,而且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於是我對實驗裝置進行了如下改進:把皮膚改成一個彩色氣球,氣球吸進玻璃罐的程度很深入,學生也容易分析球內的氣壓與外界的大氣壓之間的差異。
(二)實驗游戲化:「寓教於樂」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們每個人的啟蒙教育都是從游戲中開始的。現行初中科學教材比以往科學教材增加了許多實驗,其中添了不少學生實驗與小實驗。為了使學生在實驗操作的樂趣中培養觀察能力、得到科學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可將部分實驗精心包裝游戲化,如小魔術、趣味小游戲、小製作等。
三、發揮實驗教學的主體性,保證實驗效果
學生對實驗甚至對科學學科的興趣,可能源於最初對幾個實驗現象的好奇心理,隨著時間推移,實驗現象的新異性總是有限的,一些學習態度不太明確的學生就會逐漸推動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對實驗更是抱著好玩,無所謂的態度,這是需要引起教師特別關注的一種現象。
(一)觀察演示實驗時,細心觀察實驗的全過程,注意實驗主體、條件、現象、結論的統一性,防止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期待和觀察某些特殊現象上,現象只是實驗的一個方面的要素,要由現象揭示本質,就必須同時把握其他要素。
(二)分組實驗時,要堅決服從教師的指導和指令,嚴格遵守實驗室紀律,進實驗室後應該進一步熟悉實驗內容與操作方法,聽清教師的講解,對給出的儀器、葯品只能目檢,禁止一走進教室就東摸西瞧、胡亂操作、喧嘩吵鬧,這些行為擾亂了實驗氣氛,從態度上講是極不嚴肅的。
(三)強化實驗操作的規范性。正確的操作是始終如一的操作,不能持滿不在乎的態度,隨心所欲,學生一旦掌握了操作的正確方法就應該強化固定下來。操作的隨意性是態度的輕浮造成的,必須予以糾正。
(四)養成思維先行、操作跟上的習慣。關於操作,多屬動作記憶,聯想記憶里的東西,但也具有操作方法依附的認識基礎,操作時要先思考清楚該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才去做。操作服務於實驗所要達到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整體性、連貫性,需要思維將其整理成一個適合的程序。
(五)鼓勵學生在規范操作、安全操作的前提下,配合教學內容,自我設計,完成一些新的、探索性的實驗。
四、重視實驗教學的教育性,養成科學態度
實驗教學中有許多內容都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以及養成科學敬業精神的好材料。作為教師應充分挖掘並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滲透。實驗中,遵守實驗紀律,愛護實驗儀器,對有毒氣體的制備充分考慮到有毒氣體的防護處理,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課堂中穿插中國科學史的介紹,如蔡倫發明造紙、候氏制鹼法、結晶牛胰島素的發現等等,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針對目前人們對環保意識的加強,不失時機介紹酸雨的形成過程、赤潮水華現象、溫室效應、綠色食品、無鉛汽油、核輻射對人類的災難,培養學生學會生存、學會關心他人、關心愛護我們生活的環境。
科學實驗教學在整個初中科學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實驗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科學教學的成敗。因此,如何有效開展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是擺在我們所有科學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我想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教研活動中刻苦鑽研、悉心准備、勤思考、多交流總結,有效開展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就可以實現。
❸ 化學改進後裝置和之前實驗裝置比有什麼優點。哪幾個方面答。
改進裝置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實驗裝置要簡潔易於操作;
2.實驗現象要直觀內;
3.安全問題,容比如防止倒吸等等;
4.環保問題,有污染的有沒有尾氣處理;
6.能否徹底符合題意。比如,反應物是否有雜質,是否有餘下的等。
❹ 實驗室里製取二氧化碳,某同學認真研究了課本中的實驗裝置(如圖甲),對其中的氣體發生裝置進行了改進(
(1)實驗室制備並收集二氧化碳的步驟中要先連接裝置再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後加葯品時先固體後液體,再收集氣體然後才驗滿,所以順序為②①③④⑤⑥.故C正確.
(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碳,化學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3)由題意可知,標號儀器的名稱:a 是長頸漏斗,b是集氣瓶,c 是鐵架台,d 是試管;
(4)該同學進行實驗裝置改進,改進後的有孔板可以把固體與液體分離開來,當關閉導管時,裝置內壓強升高而把液體壓回長頸漏斗,使得液體與固體脫離接觸反應停止;當打開導管,裝置內壓強減小,長頸漏斗內液體重新流入裝置,液體與固體接觸,反應繼續;使反應容易控制,可隨時使反應發生和停止.所以改進的目的是:能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
(5)由於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所以檢驗b中已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方法:將燃著的木條置於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證明收集滿了.
故答為:(1)C;(2)大理石和稀鹽酸;CaCO3+2HCl═CaCl2+H2O+CO2↑;(3)長頸漏斗,集氣瓶,鐵架台,試管;(4)能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5):將燃著的木條置於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證明收集滿了.
❺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H2~H2SO4~Mg (根據離子守恆)
2 98 24
0.4 X Y X=19.6 M%=19.6%
鎂要剛好或者過量,Y=4.8 范圍g>4.8 g
❻ 初中化學實驗改進,對二氧化碳製取實驗的有關改進
葯品還是用大理石和稀鹽酸溶液;
裝置可以採用啟普發生器,它的回優點是隨開隨用答,隨關隨停;
製取,沒什麼特別。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濃硫酸作為乾燥劑,吸收二氧化碳中所含的水蒸氣;
收集一般用向上排空氣法,因為如果用排水集氣法的話,二氧化碳會溶於水。但可以改進排水集氣法,比如將水槽中的水換成油之類不能溶解二氧化碳的液體。這其實是由排水集氣法變化而來的,只是為了使生成的二氧化碳純度提高而已。
至於氧氣,可以加熱高錳酸鉀和氯酸鉀的混合物,因為高錳酸鉀受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而二氧化錳又能作為使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這樣既使生成氧氣的速度加快,又不會影響氧氣的純度;
至於裝置還是可以用「氯酸鉀、二氧化錳共熱制氧」的裝置;
而收集仍可以使用排水集氣法,因為氧氣不溶於水。
對於氫氣則仍可以用鋅粒與稀硫酸反應,而它的製取裝置也可以用啟普發生器,提純方式也可以用濃硫酸作乾燥劑,收集方式可以用排水集氣法,因為氫氣不溶於水。
(初中時期學習製取的氣體主要就是這三種。)
❼ 初中化學碳酸鈉和鹽酸反應實驗改進:小名改進實驗如下圖,最後稱量時的現象
要回答的最關鍵的現象是:氣球脹大了,天平向右偏
這顯然是與質量守恆定律的驗證有關的題目,
氣球脹大了後,會受空氣浮力的影響,所以天平向右偏,
「白色固體消失」,「溶液中有氣泡產生」這不是本題的最關鍵東西,可以不回答
原創性回答,如果認可我的回答,請盡早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如果還沒解決您的疑難,請追問
[知識黑洞]和[夕陽無限好]團隊的老隊員「qaz2231a」祝您學習進步
如還有其他需要幫助的問題,可向我們兩個團隊求助,我們盡力為您解答
❽ 如何進行實驗改進
學生們都對課本上的實驗固然感興趣,但大都能在課本上找到答案,學生們天性會對已知結果的東西會產生排斥。如果我們對課本上的實驗稍加改進的話,可能會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也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的意識。這也是我們化學教師必須要做深的一步。當然初中化學中有很多很好的改進實驗,這里只略舉兩例。
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當五彩斑斕的肥皂泡徐徐上升的時候,學生已經頗感興趣。如果將上升的肥皂泡再用火點燃,學生更是興奮異常。如果再把吹肥皂泡改為灌氣球,那麼,不僅學生津津樂道,而且從知識的更深層次,從化學與生活聯系的角度,加深了學生對氫氣性質的認識。
測定石墨和酸鹼鹽導電性的實驗中,學生們對小燈泡的發光與否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很難喚起學生實驗的樂趣。但如果用音樂卡代替測導電性的裝置,把以上實驗改成學生實驗,不僅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當優美的音樂奏響時,學生也體會到一種成功的喜悅!課後自然會運用自己做的裝置,再用它去測課本上沒有的其他物質或溶液的導電性,喚起學生探索科學的激情!
趣味的化學教學方法自然還有很多,如:化學趣味實驗本來就是最好的趣味教學方法,想必每位化學教師心中都裝滿許多這樣的實驗。這里只是作為那些趣味實驗、實驗改進等重頭戲之外的一點點小小的補充。只要平時多留意,多思考,更多更好的趣味教學方法就在你身邊!
❾ 化學題目中問及「實驗裝置中的不足,並要求進行改進」時。答題思路是什麼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要看是什麼實驗,如果有關氣體的可以看其是否採取防倒吸裝置,若是有版害氣體則需要尾氣處理權裝置,看看有沒有。
有的實驗是缺少溫度計或者玻璃棒之類的,只要多做做不同類型的實驗題多看看就會自然的明白題意的。
希望能幫到你,